王家卫导演风格作品全解析(精品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人都爱王家卫戴着墨镜的王家卫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他的电影也是相当的风格化,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求完全解读王家卫,只求能尽力破解他以及他的电影的密码~
以下几篇文章从他在电影圈起步开始讲起,再到对他导演风格的概括,最后附上几篇对他电影的详细解读,邀大家共赏
~
>>起步之初
编剧时期的王家卫
当看到成名后王家卫的电影,再回顾他任编剧时的电影,我们会很难想像这样一个编剧,会是后来这样一个富有个人风格的电影作者。
>>导演风格
走在重庆森林里的王家卫
从剧作到视听元素,全方位解读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影片细品
从《花样年华》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
《花样年华》中暧昧的影像、华丽的光影是否让你动容?我们就来看看王家卫是怎样用镜头来把握这种氛围的。
看《重庆森林》的的开场段落(搖镜与滤镜)
引用下片中的台词“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电影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这篇文章让你更了解《重庆森林》这部知己之作。
学院派解析《春光乍泄》
疏离的情感,青春的忧伤,在全面、精准的分析下变得有据可循。
>>起步之初
编剧时期的王家卫
文/蒲锋
没戴墨镜的王家卫~
对于香港电影,王家卫可说是两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是一个不太著名的编剧,在1988年首次执导,片名叫《旺角卡门》,一部看来是黑帮片风潮中一部并不特别的电影。但教人意外的,这是一部富新鲜感的黑帮爱情片,更教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个编剧出身的导演竟然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风格。
但《旺角卡门》仍然只是部富风格的类型片,其创新也是在香港的工业体系之内,其成功也因此能被工业的其他人所吸收(例如随之而来的《天若有情> )。《旺角卡门》之后,集合六名青春巨星合演的《阿飞正传》却是一个更大的意外,它精致的场景却结合断裂的叙事,完全与香港的主流类型片大异其趣,却自有它教人心折的魅力。它的独特,令香港主流电影根本无法仿效,虽然它的票房收入或许也令到主流港片制作人不想仿效。
或许这里还有第三个意外,就是当看到成名后王家卫的电影,再回顾他任编剧时的电影,我们会很难想像这样一个编剧,会是后来这样一个富有个人风格的电影作者。
先把他在《旺角卡门》前编剧的十二部电影顺序排列一次,方便对照。
《彩云曲》(导演:吴小云,合编何康乔、劳文生、奚仲文,出品新艺城,1982)
《空心大少爷》(导演:陈勋奇,合编:陈勋奇、午马,出品:永佳,1983)
《伊人再见》(导演:陈勋奇,合编:黄炳耀,出品:永佳,1984)
《吉人天相》(导演:廖伟雄,单独编剧,出品:永佳,1985)
《龙凤智多星》(导演:黎应就,合编:黄炳耀,出品:永佳,1985)
《小狐仙》(导演:陈勋奇,单独编剧,出品:永佳,1985)
《我爱金龟婿》(导演:陈勋奇,合编:陈勋奇、陈辉虹,出品:永佳,1986)
《神勇双响炮续集》(导演:张同祖,合编:黄炳耀,出品:宝禾,1986)
《恶男》(导演:陈勋奇,合编:陈勋奇,出品:永佳,1986)
《最后胜利》(导演:谭家明,合编:谭家明、俞睁,出品:德宝,1987)
《江湖龙虎斗》(导演:张同祖,单独编剧,出品:影之杰,1987)
《猛鬼差馆》(导演:刘镇伟,合编:刘镇伟,出品:嘉禾,1987)
从职业角度来看,王家卫的编剧时期不算复杂。自从1982年参与了《彩云曲》的编剧后,1984年到1986年间,他是永佳公司的基本编剧,只为永佳公司写剧本。永佳公司是80年代崛起的电影公司,与新艺城同属金公主院线,其影片档期也往往仅次于新艺城公司。永佳公司生产两种戏,一种是由李修贤导演,郑则仕、廖伟雄、李修贤主演,以同捞同煲(同甘共苦)兄弟为题材的警匪片或喜剧;另一类则是由陈勋奇导演厦主演的追女仔喜剧。永佳的剧本不少都是由当时写喜剧已相当成功的黄炳耀撰写,永佳创业时的成名卖座作品像《提防小手》便是出自其手笔。比起黄炳耀,王家卫只是个新人。王家卫主要帮陈勋奇,但亦为廖伟雄导演的《吉人天相》任编剧。
《江湖龙虎斗》剧照
1986年王家卫开始为永佳以外的导演写剧本。首先是张同祖,在1984年,王家卫曾为张同祖导演的《初哥》任副导。1986年为张同祖一部颇卖座的影片《神勇双响炮》写续集,仍然是与永佳的老大哥黄炳耀合编。1987年王家卫已离开永佳,却编了多部成功的影片,包括再与张同祖合作的《江湖龙虎斗》,和刘镇伟合作编剧的《猛鬼差馆》以及为谭家明编剧的《最后胜利》,三部影片无论票房及评价俱不俗。《江湖龙虎斗》的成功亦为他带来首次导演的机会,因为出资拍摄《旺角卡门》的正是《江湖龙虎斗》的影之杰公司。
他的剧本创作与其职业编剧路程有很密切关系。其中一个主要现象,是他多数的剧本都是与人合编的,而其台编者则是该片的导演。这个特色要从香港电影业的特别情况来解释。王家卫开始编剧生涯的80年代,是香港电影界把集体创作视为最主要的创作方式之时。自从新艺城的兴起,带起了集体创作的风气,大公司的创作往往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特别是喜剧和动作片,都爱找一群编剧一起构思。而在剧本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稿由不同编剧执笔也是常见的情况。这个现象延续至今,以致一部香港电影的编剧往往有多个名字。其中导演由于开始时便参与构思,临到现场又随兴之所至改设计,于是编剧中也往往有导演
的名字。导演在一部香港片的地位,也往往是决定性的,由主要桥段到场面设计,他都有否决权。
王家卫为陈勋奇编剧的一系列电影便是以上所说的典型。无论看早期的《空心大少爷》、《伊人再见》还是后来的《我爱金龟婿》、《恶男》,我们都很难联想到王家卫后来自编自导的作品。王家卫对男女关系的敏锐感受,那些富个人感性的爱情描写,甚至那些鲜活的人物性格,在这些影片中见不到丝先兆。这些影片自成一个模式,都是环绕陈奇为中心,由他演出对女主角一系列轻佻的追求行动,再加上不时的夸张动作,终于得到美人心。无论他的身份怎样转变,他都是一个饶舌的家伙。连他演哑巴的《伊人再见》也不例外。《伊人再见》中,他在角色想像中的漫画主角,仍然是那样饶舌。这个模式其实始自陈勋奇第一部独挑大梁的电影《佳人有约》。在这批影片中,我们见到的是导演和演员的陈勋奇主宰了影片的风格。编剧的个性在这里是不鲜明的。其中黄炳耀参与编剧的《伊人再见》是最成功的。因为黄炳耀写那些轻佻饶舌的对白堪称一绝.剧情东拉西扯无所谓,只要场面设计有小趣味便可以维持到吸引力。王家卫在这批剧本中并未能显出他会是个有才能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