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最常用的八个函数[函数的应用一课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最常用的八个函数[函数的应用一课案例]
1 问题情境某机器的购置费用a元,设备维修损耗费用第一年b元,以后每年逐年增加b元,求该机器的最佳更新年限.按中国传统,国民历来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更新”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所以部分同学缺少对这类问题的生活背景的认识.
2 感性认识――“更新”的必要性
师:设t为设备的使用年数,S(t)为机器使用期内各种费用.构成S(t)的有哪些部分?如何确定?
生:两部分,开始买机器的钱S?1(t)和各年的维修损耗费用之和S?2(t),其中
师:观察这个函数,你能否发现S?1(t)、S?2(t)和t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S?2(t)是t的增函数,S?1(t)是常函数.
师:对!随着t的增大,S?2(t)将不断地增大,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这表明一定存在某个年限T,使得当t≥T时,S?2(t)=t(t+1)2b>a=t?1(t),即到某一年机器的损耗费用已超过了买一台新机器的钱了.
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了这台机器不能无限的使用下去,当使用到某一年时,就必须报废,再购买一台新机器,进入一个新的过程.
3 数据计算――加深对“更新”的理解
师:现在令a=20万元,b=0.1万元,请同学们动手测算一下.不少学生给出了如下的解法:
大部分同学对这种解法表示理解,但对用不等式表出的结果有点茫然.
于是,要求同学们以40年为一个时间段,试算两笔账:S(20)=20+S?2(20)=41(万元).
(1)若按20年为一个更新期计算:40年内使用两台新机器,共消耗82万元.
(2)若按40年为一个更新期计算:40年内使用了一台新机器,但消耗了102万元.
师:两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20年内必须更新.
师:对!这意味着更新年限t≤20.
生:呵,我知道了!t(t+1)2b≥a,即t≥20原来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师:同样t≤20也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但当两者结合时就可得出t=20,这显然是一个充要条件.
4 深化认识――走向理性思维
通过以上交流,多数同学都明确了更新的必要性,少数同学领会了“更新年限”的意思,但这种做法还不能成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可见,艰难的探索过程才刚开始.
师:我们不妨重新回到t≤20,再来算一笔账:t=19如何?
为比较t=20与t=40时的情况,我们选取参照年限为40年,现在t=19与t=20.如何确定参照年呢?
因为19、20的最小公倍数是380,所以我们可取380年为参照年限.
(1)若以20年为更新年限,380年共重复了19次,共消耗19×41=779(万元);
(2)若以19年为更新年限,380年共重复了20次,共消耗了20×39=780(万元).
结论:最佳更新年限为20年.
5 建立模型
师:通过上述分析,同学们应清楚,“更新”意味着什么?意
味着再来一次,重新进入一个过程,周而复始.或者说无限在有限区间内的连续的重复过程.根据以上的两次比较和对更新的进一步认识,同学们能否对以上的问题做一个一般意义下的求解呢?
生:老师,我有一种想法,不知对不对?根据前面的测算方法
可知,若m是最佳更新年限,则对任意正数n,都有nS(m)≤mS(n)
成立.
师:虽然这种模型贴近生活经验,但操作起来还有不便,有没
有更好的切入点呢?
生甲:我对这个“模型”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存在n,使…….
生乙:换一个角度:
nS(m)≤mS(n)?S(m)m≤S(n)n.
师:这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乙:若m是最佳更新年限,则S(m)m(年平均消耗费用)最小.
生甲:这一下我理解了.
略解:设更新年限为m,y为年平均消耗费用,则:
y=S(m)m=am+m+12b=
(am+mb2)+b2≥2ab+b2.
所以当且仅当am=mb2,即 m=2ab时,年均消耗费用最小,故最佳更新年限是2ab年.
6 回顾反思
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是:实际问题简化现实模型建模数学模型数学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7 简评
(1)数学建模的过程,既是从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从问题的初步解决到较完美解决的过程,本案例设计的主要特点就是向学生较为充分地展示了这两个过程,适当地“等待学生”的理解而不急于求成.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心中惦记着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情况.如果总想着讲多一点,讲快一点,努力完成自己规定的教学任务,一个个学生就这样渐惭地被“抛弃”了,掉队了.
(3)本案例师生、生生间围绕“更新”的理解,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体现了教师引导下的自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