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通路全-解剖学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

视神经 视交叉
双极细胞
视束 顶盖前区
加入动眼神经 E-W核 (双侧) 睫状 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四)听觉传导通路
1 2
蜗神经核
中枢支 螺旋器 周围支 蜗神经节 蜗神经 3
交叉或
不交叉
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 经内囊后肢
颞横回
下丘
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在大脑皮质 两级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胞体在脑干和脊髓
1. 皮质核束 •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部等处 • 行程:内囊膝→脑干 • 下运动神经元: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面神 经 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 束的纤维)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
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脑神经
脑神经运动核 头面部骨骼肌
2. 皮质脊髓束 •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等处 • 行程:内囊后肢脑干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
三叉丘脑束
3
丘脑 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 回下部
(三)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 周围支 中枢支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1
2
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3
鼻侧纤维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距状沟周围 的枕叶皮质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周围支
中枢支 节细胞
1. 皮层—新纹体—苍白球(内侧部)—丘 脑—皮层环路。该环路是控制复杂运动 功能的重要环路,受多巴胺能纤维的控 制。 2. 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质环路。此 环路是重要的闸门,调控信息的传出。 3. 皮层—新纹体—黑质—丘脑—皮层环路。

神经传导通路全-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全-解剖学

头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 半月节 视觉 视网膜双 极细胞 蜗神经节
听觉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二、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 piramidal system
大脑皮质运动中

内侧丘系
内弓状纤维
和上肢
躯干下部 和下肢
薄束
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
躯 干 四 肢
肌肉 肌腱 关节 骨膜
③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内弓状纤维 . . 脊神经 交叉后组成 薄束 楔束 经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脊神经节 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核 中央后、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① 神经元 . 周围支 中枢支
脊髓丘脑前束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X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传导: 温度觉 粗略触觉 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 核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三叉神经节内的
内侧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① ② ② 三叉丘脑束(三叉 丘系)
假单极神经元
一、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浅感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触觉
感觉 深感觉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运动觉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振动觉
(一)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位置觉 运动觉 传导: 振动觉 精细触觉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③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薄束核 楔束核 楔束 躯干上部 ① T4 ① T5 ②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组成: 锥 体 系—支配各种随意运动(骨骼肌)
锥体外系—调节随意运动 一、锥体系 两级神经元(上、下)组成 ①第1神经元:躯体运动区巨型锥体细胞→锥体束
→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 →脊髓前角细胞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 ②第2神经元: 脑干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功能: 对皮质运动区 活动反馈调节
(二)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功能: 协调共济运动
(三)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黑质变性,多巴胺↓ 帕金森病: 震颤麻痹
其中一部分交叉至对侧,支配躯干和四肢 肌;另一部分始终不交叉,至躯干肌。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一)皮质核束
由中央前回下部锥体细胞发出,经 内囊膝, 大部分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仅上半), 小部分止于对侧面神经核的下半
和舌下神经核。
核上瘫

核下瘫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以神经干形式分布
2020年10月2日
4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概观
(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
(2)椎旁神经节 (交感干神经节) 每侧19-24个
节间支
交感干:
椎202旁0年10神月2日经节借节间支连成
5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4个 骶部2-3个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2020年10月2日
16
(二) 副交感神经
1、组成
(1)低级中枢
1)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2)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2020年10月2日
17
(二) 副交感神经
(2)周围部
神经节: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节前纤维 脑神经、 盆 内脏神经
2020年10月2日
22
二、Visceral Sensory Nerve 内脏感觉神经
特点:痛阈高、弥散 牵涉痛 :概念及机制
2020年10月2日
23
2020年10月2日
24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2020年10月2日
11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颈部交感神经分布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 8颈神经,分布至头颈上肢的 血管、汗腺、竖毛肌
2)至邻近动脉,形成 颈内、外动脉丛脉等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人卫版)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人卫版)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教学内容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1°神经元肌腱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关节脊神经节来自T5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行于后索内侧部来自T4以上的纤维楔束,行于后索外侧部2°神经元丘系交叉3°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2.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肌胸核(C8~L3)脊髓小脑后束肌腱〈○关节脊神经节腰骶膨大(Ⅴ~Ⅶ外侧部)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小脑旧皮质小脑上脚(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躯干、1°神经元中枢经后根突入脊髓2°神经元四肢〈○皮肤脊神经节脊髓第Ⅰ,Ⅳ~Ⅶ层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2°神经元头面部皮肤1°神经元中枢突进入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口鼻腔粘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2°neuron三叉丘系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下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 视觉传导通路1°神经元2°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交叉→视束3°神经元视辐射〈○距状沟两侧的视区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损伤部位临床表现左右t 一侧视神经该眼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野)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一侧视束(视辐射、视区)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双侧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括约肌〈○〈○〈○顶盖前区睫状神经节睫状肌(四)听觉传导路蜗神经斜方体→外侧丘系螺旋器○〈○螺旋神经节蜗神经核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听区)〈○前角运动神经元内囊后肢上丘顶盖脊髓束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传导通路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纤维交叉部位投射中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神经节细胞薄束核、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延髓丘系交叉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央前回肢体浅感觉脊神经节细胞脊髓后角细胞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白质前连合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头面浅感觉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延髓和脑桥中央后回下部视觉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网膜节细胞外侧膝状体视交叉枕叶内面距状沟周围皮质二、运动传导通路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起运动,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并对肌肉有营养作用(一)锥体系1.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的深面75%—90% 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10%—25% 的纤维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达上胸节,部分纤维交叉,部分不交叉下运动神经元〈○躯干和四肢骨骼肌前角运动神经元2.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下运动神经元〈○头颈部骨骼肌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半部、疑核、副神经核;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和舌神经核(二)锥体外系1.组成: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区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经,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3.主要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脑桥背侧丘脑↑↓↘↗黑质小脑↓↓网状结构红核↓↓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肌张力增高降低瘫痪特点硬瘫软瘫腱反射增高↑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 (-)肌萎缩短期内不明显短期内明显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神经系统活动的本质是化学物质的传递。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能够识别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

二、教学内容1. 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等。

3.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

4.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等。

5. 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大脑皮层、白质、灰质、神经束、神经末梢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和路径。

3. 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解剖学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图像和模型: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

3. 临床案例:与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临床案例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引言: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理解。

4. 直观演示:教师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临床案例,学生分组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白质前连合
后角固有核 (C8、T1)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表现:
• 脊髓横断早期,各种 脊髓反射消失,处于 无反射状态,称为脊 髓休克。
• 此后,各种脊髓反射 可逐渐恢复,但损伤 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骨 骼肌运动不能恢复, 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不能随 意控制排便、排尿反 射等。
脊髓半横断
Brown-Sequard Syndrome
• 损伤同侧平面以下 位置觉、震动觉和 精细触觉(深感觉) 消失及同侧肢体硬 瘫;损伤平面以下 对侧痛、温觉(浅 感觉)消失。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 的面下部肌、舌肌。
(二)锥体外系 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2.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实现必 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 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3.环路传导: 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
①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
② 皮质 ③ 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
脑桥 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3. 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4. 能够识别和描述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

5. 培养学生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2.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4. 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结构5. 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

2. 教学难点: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

2. 利用解剖图谱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

4. 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讲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帮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两大分支。

4. 通过展示解剖图谱和模型,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

5. 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引导学生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神经传导通路的主要传导路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3. 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16神经系统的传到通路

16神经系统的传到通路
中脑 动眼神经副核 视辐射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距状沟两侧皮质
视辐射
视觉传导路
外侧膝状体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视束
视交叉
鼻侧纤维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
视神经
周围突
中枢突
节细胞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瞳孔对光反射
反射通路
视 网 膜→视 神 经→视 交 叉→两 侧 视 束→ 上 丘 臂→顶盖前 区→动眼神经副核(双侧)→ 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 缩→两侧瞳孔缩小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神经系统传导路
概述: 传导路——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感觉传导通路
人体有哪些“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压 感受器-皮肤、粘膜
深感觉: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颞横回
听辐射
听觉传导路
内侧膝状体
螺旋器
外侧丘系
斜方体
蜗神经节
周围突
中枢突
蜗神经
( 双向传导 )
蜗神经核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前庭神经 内侧纵束
副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廖华制作
锥体系
运动传导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降低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阳性

神经解剖学06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解剖学06运动传导通路
损伤表现
如果皮质脊髓束受损,会导致相应肢体肌肉瘫痪,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和协调动作 。
疾病表现
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梗塞等,也可能影响皮质脊髓束的功能 ,导致运动障碍。
03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脑干束的组成
01
皮质脑干束由大脑皮层发出, 经过脑干到达脊髓的运动神经 元,是控制躯体运动的主要传 导通路。
小脑肿瘤
小脑肿瘤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恶心呕吐、头痛、 共济失调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传导通路的重要性
运动控制
运动传导通路是实现精确和协调运动的关键,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技 能至关重要。
健康与疾病
运动传导通路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 各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运动传导通路的分类
上行通路
将大脑的运动指令传递到脊髓和脑干,以控制和 协调肌肉运动。
该回路主要负责协调和整合感觉信息与运动指令,以实现精确的运 动控制。
皮质-小脑-皮质回路
该回路主要负责协调和整合不同运动皮层之间的信息,以实现复杂 运动的协调和同步。
小脑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
运动协调
小脑运动传导通路通过协调不同肌肉群的运动,确保运动的协调 性和精确性。
运动学习
小脑在运动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运动指令, 使运动技能逐渐熟练和自动化。
02
它由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和运 动前区发出,经过脑干的锥体 束和橄榄体束,最后到达脊髓 前角。
03
在脑干中,皮质脑干束与红核 脊髓束、黑质网状结构等其他 传导通路相互交织,共同完成 运动控制。
皮质脑干束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1.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皮质核束
由中央前回下部的 锥体细胞发出 内囊膝 中脑: 中脑:大脑脚底 中间3/5内侧部 中间3/5内侧部 3/5 陆续分出纤维 躯体运动核 动眼N核 动眼 核 滑车N核 滑车 核 展N核 核 舌下N核 舌下 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N运动核 三叉 运动核 面N核 核 疑核 副N核 核
① 神经元 . 周围支 中枢支
② 神经元
损伤后表现: 损伤后表现: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闭眼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闭眼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精细触觉和振动觉丧失。 精细触觉和振动觉丧失。
损伤断面不同所对应 的症状产生侧别不同: 的症状产生侧别不同: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反射弧: 反射弧: 中枢 上行 传导 通路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下行 传导 通路
传导通路的区分
感受器经周围神经 脊髓、脑干、间脑、内囊至大脑 经周围神经、 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间脑、内囊至大脑 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 脑干、脊髓、 发出纤维经内囊、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a. 对侧(左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对侧(左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鼓腮漏气; b. 鼓腮漏气; 流涎; c. 流涎; 口角低垂,笑时口角牵向患( d. 口角低垂,笑时口角牵向患(右)侧;


面神经


2. 舌下神经核上瘫表现: 舌下神经核上瘫表现: 对侧( 舌肌瘫痪: 对侧(左)舌肌瘫痪: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左)侧。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头面部的痛 温觉和触觉
内侧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① ② ② 三叉丘脑束(三叉 三叉丘脑束( 丘系) 丘系)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头面 部皮 肤、 粘膜
① 神经元 周围支 . 中枢支 经三叉N 经三叉N 各分支 经三叉N 经三叉N感觉 根入脑桥
① 螺旋器 周围支 . 中枢支
② .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侧上升) 侧上升)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 蜗神经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③ . 听辐射 经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中枢损伤: 中枢损伤:双耳不全聋 颞横回(听区) 颞横回(听区)
感觉传导路小结: 感觉传导路小结: 感觉传导路均由3 1、感觉传导路均由3级神经元组成 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 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延髓 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脊髓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延髓、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延髓、脑桥 视觉传导路- 4)视觉传导路-下丘脑 听觉传导路- 5)听觉传导路-脑桥 均由第2 3、均由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上行(感觉) 上行(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组成
传导通路 深感觉 躯干 四肢 浅感觉 第1级神经 级神经 元的胞体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 级神经 元的胞体 薄、楔束核 后角固有核 三叉神经脑 桥、脊束核 视网膜节细 胞 蜗神经核 第3级神经 级神经 元的胞体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 核 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投射到大 脑皮质 中央后 回上部 中央后 回下部 枕叶
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瞳孔缩小。
瞳孔括约肌 和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对光反 射中枢) 射中枢) 动眼神经
1、左侧视神经损伤: 左侧视神经损伤: 光照左侧眼: 光照左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无反应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光照右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光照右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2、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核下瘫: 核下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 包括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包括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症状出现在同侧。 症状出现在同侧。 右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g:
右侧各核损伤 右侧相应支配骨骼肌瘫 1. 动眼神经核:五块眼外肌瘫,外斜视。 动眼神经核:五块眼外肌瘫,外斜视。 2. 滑车神经核: 上斜肌瘫。 滑车神经核: 上斜肌瘫。 3.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瘫。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瘫。 4. 展神经核: 展神经核: 5. 疑核: 疑核: 6. 副神经核: 副神经核: 7. 面神经核: 面神经核: 外直肌瘫,内斜视。 外直肌瘫,内斜视。 咽、喉、软腭肌瘫。 软腭肌瘫。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瘫。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瘫。 同侧面肌瘫。 同侧面肌瘫。 X X X X X
(一)锥体系 piramidal system
大脑皮质运动中 枢的锥体细胞 锥体束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 运动细胞
皮质核束 脑干神经运动核 头面部骨骼
躯干四肢骨 骼肌的运动
肌的运动
下行传导通路仅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下行传导通路仅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锥体细胞胞体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细 胞胞体及脑神经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细 胞胞体及脊神经 皮质核束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经 损伤 (—) ) ( +) ( +) (—) )
(—) )
(—) )
( +)
( +)
四、听觉传导通路
颞横回 听辐射 ③ 内侧膝状体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① Cort器 蜗神经节 ②
(传导对侧痛温觉)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躯干 四肢
① 神经元 周围支 . 中枢支 入脊髓上升1 入脊髓上升1-2
② .
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交叉至对侧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皮肤 脊神经
脊神经节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 个节段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 脑前束 后角固有核
上行(感觉) 一、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浅感觉 温度觉 浅感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粗略触觉 触觉 感觉 深感觉 深感觉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振动觉 精细触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位置觉 运动觉 运动觉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一)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位置觉 运动觉 传导: 传导: 振动觉 精细触觉
节细胞
—视束 视束
距状沟周围的枕 叶皮质(视区) 经内囊后肢 叶皮质(视区)
外侧膝状体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左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AB C D 右
中央前 回下部 内囊膝 中脑的大脑 脚底内侧部
脑桥基 底部
延髓锥体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上一半: 上一半:睑裂以上的面肌 下一半: 下一半:睑裂以下的面肌 舌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疑核 咽喉,软腭肌 咽喉,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副神经核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 双极细胞 ① ③
节细胞
② 视神经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神经 视束
距状沟周围的 枕叶皮质
① 视觉感 受器 视锥c 视锥c 视杆c 视杆c 双极细胞 ③ . 视辐射 周围支 . 中枢支
② .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视束X 视交叉 视束X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头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 半月节 视觉 听觉 视网膜双 极细胞 蜗神经节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下行(运动) 二、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 脑干、脊髓、 发出纤维经内囊、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故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引起的瘫痪, 引起的瘫痪,称核上瘫
(包括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 锥体细胞胞体,皮质核束) 锥体细胞胞体,皮质核束)
X X X 右 X X X X X X 左
只出现对侧睑裂以下表情 肌瘫、对侧舌肌瘫痪。 肌瘫、对侧舌肌瘫痪。
核上瘫表现: 核上瘫表现: (eg:右侧皮质核束损伤) (eg:右侧皮质核束损伤) 右侧皮质核束损伤 1. 面神经核上瘫表现: 面神经核上瘫表现: 对侧(左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对侧(左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薄束、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