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7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第7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概论》
第七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渗透变形破坏方式
渗透变形破坏的形成条件
渗透变形的预测 渗透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渗透变形破坏方式
渗透变形: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颗粒发生移动,
引起土体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的现象。
渗透变形破坏方式
潜蚀:渗流作用下,土体中较细颗粒被水流移动或挟
走,较普遍发生在不均质砂层中
流土:渗流将土体所有的颗粒全部浮动、流动或整块移
动,常发生在大坝下游坡脚有渗透水流逸出的土层中。
接触流土:渗透水近于垂直土层运动,当水流由颗粒
粗细相差悬殊的细粒土进入粗粒土中时,细粒土被水流 带进粗粒土中。
接触冲刷:粗细粒土层接触时,在平行于土层的渗流
作用下,接触面上的细粒土被水流携走。
渗透变形破坏的形成条件
D.压密固结程度:经过压密固结的土不仅孔隙度有所 降低,粒间嵌合力也有所增强,必然要经过渗流力浮动 以后才能悬浮。其临界梯度和允许梯度显著高于颗粒成 分相近但未经固结的土。
渗透变形破坏的形成条件
E.粘粒含量:粘粒含量增多的结果使土的内聚力增加, 进而增加土的抗潜蚀能力。
允许
粒的骨架孔隙直径d0时,才能发生潜蚀。据研究其最优 比为d0/d=8。一般天然无粘性土均为混粒结构,其孔隙 率多为n=39.59%,大颗粒粒径D与其孔隙d0比为D/d0=2.5。 所以有利于发生潜蚀的粗细粒径比为D/d=20。
渗透变形破坏的形成条件
B.细颗粒含量:只有较多量的粗大颗粒构成骨架,才 能形成直径较大的孔隙,易于产生潜蚀。如细颗粒达到 一定含量致使颗粒间不能相互接触,不能由它构成骨架, 则孔隙大小取决于细颗粒,则比较难以潜蚀。实验资料 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时,产生渗透变形所需的 水力梯度值急剧增大。当 细粒含量<20%,破坏梯度 <0.5,较计算值(0.8~1.2)小 得多,这可能是由于土的 结构和孔隙不均一的缘故。 细粒含量(%)

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外力作用
地震、降雨等外力作用会改变地下水状态,增加 发生渗透变形的风险。
03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渗透变形的地质条件
80%
土壤颗粒大小
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对渗透变 形有重要影响。颗粒越小,土壤 的渗透性越差,越容易发生渗透 变形。
100%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越高,土壤的渗透性 越差,越容易发生渗透变形。
渗透变形的影响因素
水位变化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影响渗透变形的关键因素。 水位上升会使岩土体受到更大的水压力作用,增 加发生渗透变形的风险;水位下降则会使岩土体 干燥,降低其抗剪强度,容易发生变形。
土体含水量
土体的含水量越高,其孔隙率越大,水压力作用 越明显,越容易发生渗透变形。
颗粒组成与结构
岩土体的颗粒组成和结构对其渗透性有着重要影 响。颗粒越细、结构越松散,岩土体的渗透性越 强,发生渗透变形的可能性越大。
经验模型
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工程条件下可能发 生的渗透变形。
0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防渗排水措施
防渗帷幕
通过在工程区域周围设置防渗帷 幕,防止地下水渗入工程区域, 从而减小渗透变形发生的风险。
排水沟设置
在工程区域附近设置排水沟,将 地下水引出工程区域,降低地下 水位,减小水压力对土体的影响 。
目前对渗透变形的机理和规律 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其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工程地质学-渗透变形工程地 质研究

CONTENCT

• 引言 • 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 •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工程地质学 0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 0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 当向上渗流的水头差h不断增大,直至a—a断面上的孔 隙水压力与该面上的总应力相等时,有效应力将减小为零, 即
– 由此得
’=-pw=’gl2-wgh=0
Icr=’/w
– 由于水的密度为1t/m3,所以临界水力梯度Icr在数值上 等于土的浮密度。根据土物理性质指标间的关系
’=(s-1)(1-n)
–故
– 渗透变形一般发生于无粘性土和粉土中。如“黄土喀斯特” 现象、河流阶地上的“碟形洼地”和覆盖岩溶区的“土洞” 等现象均属渗透变形。
– 常见的渗透变形问题:基坑开挖时的流沙现象、因矿山排 水或抽取地下水在覆盖岩溶区产生的地面塌陷、土石坝坝基 的渗透稳定性问题。渗透变形除在松散土体中发生外,还可 在基岩的断裂破碎带和风化壳中发生。
– 所以岩土体的渗透稳定性取决于渗流的动水压 力与抗渗强度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的发展演化过 程。这也就是渗透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1.渗流的动水压力和临界水力梯度
• (1)动水压力
– 当地下水在松散土体的孔隙中渗流时,土颗粒于水流围 绕接触。由于水流流线之间以及水流与土粒接触面上摩擦 阻力的作用,使得水流产生水头损失,因而渗流的水压力 将下降。此时,每一个土颗粒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承受来 自水流的渗透力。 – 为了推导出动水压力的数学表达式,假设渗透水流自下 而上流经一个单元土体(右下图),其长度为dl、断面面
=wgl1+mgl2
其中,m为饱和砂土的密度。 – 该断面上的孔隙水压力pw为:
pw=wg(l1+l2+h)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a—a断面上的有效应力’ 为:
’=-pw=’gl2-wgh

工程地质学 0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 0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2.流土 – 流土是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 生移动的现象。流土一般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 粘质砂土中。它可使土体完全丧失强度,而危 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危害性较管涌大。如建 筑物基坑开挖或地下巷道掘进时发生的流沙现 象。
– 管涌和流土虽为两种不同的渗透变形形式, 但管涌的发展、演化往往会转化为流土。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2)地形地貌条件
– 地形地貌条件对渗透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沟谷切割影响渗流的补给、渗径长度和渗流出口 条件等方面。若坝体上下游的沟谷将弱透水的表 土层切穿,则有利于渗流的补给,并使渗径缩短 而加大水力梯度。如果下游地下水溢出地段的渗 流出口临空,则极有利于渗透变形的产生。
– 所以岩土体的渗透稳定性取决于渗流的动水压 力与抗渗强度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的发展演化过 程。这也就是渗透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1.渗流的动水压力和临界水力梯度
• (1)动水压力
– 当地下水在松散土体的孔隙中渗流时,土颗粒于水流围 绕接触。由于水流流线之间以及水流与土粒接触面上摩擦 阻力的作用,使得水流产生水头损失,因而渗流的水压力 将下降。此时,每一个土颗粒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承受来 自水流的渗透力。 – 为了推导出动水压力的数学表达式,假设渗透水流自下 而上流经一个单元土体(右下图),其长度为dl、断面面
积为d,上下界面的水头差为dh。
则此单元土体承受的总渗透压力dP为:
dP=wgdhd
其中,w为水的密度。
第七章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
– 习惯上将渗透压力分解作用在土体的单位体 积上,称为动水压力D:
D
dP
d dl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ppt课件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ppt课件
dh/dl= ’ / Icr=dh/dl= ’ /
Icr= ’ =( s-1)(1-n)…… 太沙基公式
土粒越密实, n 越小, Icr 越大,土体越不容易 发生浸透变形。
扎马林I: cr(ρs 1)(1n)0.5n
我国水
利部I门 cr:,
(112
tg)
c
g
式中: -土的侧压力系数
管涌的Icr的求取较为复杂,经过实验测定。
〔一〕防渗斜墙
1.设计思索
对临水侧有铺盖或地基有垂直防渗的情 况,斜墙应与其连成一体,构成完好的防渗 体系,以提高防渗效果。
斜墙的尺寸应根据散浸的范围、出渗点的 高度和渗水的严重程度经计算确定,长度至 少超越渗水段两端各5m,高度应超越设防 水位0.5~1.0m。
对粘土斜墙,垂直于堤坡方向的厚度为 1~2m,坡度与原堤身相当或稍缓。为防 止粘土斜墙干裂、冻裂和其它损害的影响, 应设壤土维护层,普通情况,维护层高于墙
二、土体性质与浸透变形类型
土体构造包括了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细粒物质含量、土的级配等。
1.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细粒从空隙中流动最优比例: d0/d >= 8
天然无粘性土 n=0.395 D土/体d的0陈列=方2式.5决议着D / d0 的值:
d0 :孔隙直径 d:细颗粒直径 D:粗颗粒直径
当陈D列/d疏松>时=,2D0/ d有0 利减小于,管D/涌d 减小,有利于浸透变形
铺盖与堤身防渗斜墙连接处宜选用相同的材45二垂直防渗垂直防渗特别适用于地基透水层较薄隔水层较浅的情况此时可以做成封闭式防渗幕墙堤基的渗流量和扬压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达到根治堤基渗透破坏的目的图a

第六章
❖ 浸透变形工程地质研讨

10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10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3.接触重刷
• 定义:渗流沿着水平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两种土 层接触面带走细颗粒的现象。(流向水平) • 主要发生于:巨粒土和粉土的接触带
4.接触流失
定义:渗流沿着垂直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两种土 层接触面带走细颗粒的现象。(流向垂直)
• 各种现象的判别方法
二、渗透变形类型的判别
土体结构包括了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含量、 土的级配等。
常发生于:不均匀的砂类土 或者卵砾类土中。
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 关系: 垂直管涌 、水平管涌 非发展管涌、发展管涌 内部管涌、外部管涌
长江江陵县马家寨堤段 发生管涌险情
武陟县举行2012年 黄沁河军民联合防 汛
管涌引发坍塌的翻山岭水库部分坝体
2.流土:在渗透作用下,一定体积土体中的 颗粒群或团块同时发生移动、悬浮、顶穿的 现象。(需要较大的渗透力) 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粉土中。
2003年7月1日凌晨4时,正在施工中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 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生渗水, 随后大量流沙涌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上午9时左右,地面 建筑物中山南路847号一幢八层楼房发生倾斜,其裙房部分倒 塌。由于报警及时,所有人员提前撤出,无人员伤亡。
三、渗透变形的类型
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 个细颗粒沿土体骨架中的孔 道发生移动带走的现象,又 称潜蚀。(较小的渗透力)
常用方法有:理论公式
水力学方法:计算及图解——
模型模拟法—— 数值计算法——

四、临界水力梯度的确定
1.公式计算法 1)太沙基公式 2)扎马林公式 3)渗流沿斜坡逸出公式
2.实验实测法: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 钻孔压水实验、围堰法、堤坝法等:
3.根据土颗粒组成和透水性确定

第十章 渗透变形3_PPT课件

第十章 渗透变形3_PPT课件
渗透变形防治-防渗截流工程
反滤盖重
在渗流逸出段分层铺设几层粒径不同的砂砾石层,层界 面应与渗流方向正交,粒径由细到粗,常设置三层,即为 反滤层。典型的反滤层结构如下图所示。反滤层是保护渗 流出口的有效措施,它既可以保证排水通畅,降低逸出水 力梯度,又起到盖重的作用。专门的盖重措施,是把坝后 用土或碎石填压,增加荷重,以防止被保护层浮动。
2、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1) 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 当dp=dQ时,单元体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此
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 。 土粒越密实,n越小,Icr越大,土体越不容易发生渗
透变形。
(2) 体结构特征决定了土体的抗渗强度 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 / d0 的值: 当排列疏松时,D / d0 减小,D/d减小,渗透变形
细粒含量与临界水力坡度的关系曲线【10-8】 渗透系数与临界水力坡度的关系曲线【10-9】 有上两图可以看出: 随着土中细粒含量的增加很渗透系数的减小,
其临界水力坡度增大
临界水力坡度的确定—据土的颗粒组成和透水性确定临界水力坡度
10.5 实际水力坡度的预测
【图10-10】
实际水力度的预测— 理论公式计算
工程地质学基础
第 10 章 渗透变形
概述
渗流继续发展,在岩土体中形成渗流通道或洞穴 导致堤坝工程溃决,地表发生沉降,坍塌、裂
隙和滑坡等
最常见的渗透变形现象,是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改 变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后发生的。
人类活动中以水力水电工程对地下水动力条件 影响最大,诱发的渗透变形灾害也最为严重
概述
垂直防渗工程
常用的方法有粘土截水槽、灌浆帐幕和混凝土防渗墙等。 粘土截水槽常用于透水性很强、抗管涌能力差、隔水层埋

工程地质与土工试验检测PPT课件(共16单元)土的渗透变形

工程地质与土工试验检测PPT课件(共16单元)土的渗透变形

基本类型: • 管涌 • 流土 • 接触流土 • 接触冲刷
单一土层渗透变形 的两种基本形式
渗透变形
流土:在向上的渗透作用下,表层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 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任何类型的土,只要水 力坡降达到一定的大小,都可发生流土破坏
渗流
坝体 粘性土k1<<k2
砂性土k2
原因: i icr
icr
Gs 1 1 e
与土的密实度有关
渗透变形 - 流土
渗透变形
在渗流作用下,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 过较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发生移动,最终在土中形成与 地表贯通的管道
1.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流失 2. 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颗粒也相继被水带走 3. 形成贯穿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
kA h2
t=t2
h2
水头 测管
开关
A k aL ln h1
At h2
选择几组量测结果 ,计算相应的k,取平均值
室内试验方法-变水头试验法
渗透系数的测定
条件 已知 测定 公式 取值 适用
常水头试验
Δh=const Δh,A,L
V,t
k VL Aht
重复试验后,取均值
粗粒土
变水头试验
Δh变化 a,A,L Δh,t
土的渗透变形
工程地质与土工试验
目录
contents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渗透力 渗透变形
渗透系数的测定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室内试验方法 野外试验方法
• 常水头试验法 • 变水头试验法
• 井孔抽水试验 • 井孔注水试验
渗透系数的测定
试验条件: Δh,A,L=const 量测变量: 体积V,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 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砂砾及卵石等强透 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在汛期高水位时由于渗水流经强 透水层压力损失很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承受很大的 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 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5
当dp=dQ时,单元体处于临界悬浮状态,即将发生流土。 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 ——土的抗渗强度。
则有: dw ·dh ·g= ’ ·g·dl· dw dh/dl= ’ / Icr=dh/dl= ’ /
Icr= ’ =(s-1)(1-n)…… 太沙基公式
土粒越密实, n 越小, Icr 越大,土体越不容易发生渗透变形。
二、渗透变形类型的确定
1.粗细颗粒比例 2.细粒物质含量 3. 土的级配
2021
11
三、实际水力梯度的确定
常用方法有: 水力学方法:计算及图解—— 模型模拟法——
数值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
I逸平= 2T1
H1 H2 2b K1
K2
T1 T2
I水平
H3 H4 2b
式中:H3、H4为上、下游20坝 21 脚处的 下测 层压水位 12
天然无粘性土 n=0.395 D/ d0 =2.5 D/d >= 20 有利于管涌
d0 :孔隙直径 d:细颗粒直径
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 / d0 的值:
D:粗颗粒直径
当排列疏松时, D / d0 减小, D/d 减小,有利于渗透变形
当排列密实时, D / d0 增大, D/d 增大,不利于渗透变形
流入:pA= h1 wg dw
流出:pB= h2 wg dw
渗透压力:dP=pA-pB=dww ·dh ·g
动水压力(D):单位体积土层所受的渗透压力
D= dP
dw dl
ρ
g
dh dl
ρ
gI
dW ρsat g dl dw dF ρ g dl dw
水下重量dQ=dW-dF=(sat- )··g·dl·d20w21=’ ·g·dl· dw
2021
2
2003年7月1日凌晨4时,正在施工中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浦东 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生渗水,随后大量流沙涌 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上午9时左右,地面建筑物中山南路847号一 幢八层楼房发生倾斜,其裙房部分倒塌。由于报警及时,所有人员提 前撤出,无人员伤亡。
2021
3
三、渗透变形的类型:
一、防治原则
1.改变渗流的水动力条件,减少动水压力即降低水力梯度 2.改变土体结构,提高抗渗能力
二、防治措施
1.垂直截渗:防渗帷幕
2.铺盖
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4.反滤盖重 5.物理、化学方法改造 冻结、电动硅化、灌浆(化学浆液)
2021
16
2021
17
一)、反滤层的设计与施工
在导渗沟、贴坡反滤、减压沟、减压井等的设计中均 有反滤层的设计问题,为此专门进行讨论。
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细颗粒沿土体骨架 中的孔道发生移动带走的现象,又称潜蚀。
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 垂直管涌: 水平管涌:
2.流土:在渗透作用下,土体中 的颗粒群或团块同时发生移动的 现象。 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 中。
2021
4
第二节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一、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
扎马林I: cr(ρs 1)(1n)0.5n
我国水利部门 Icr: ,
(1
1 2
tg) c g
式中: -土的侧压力系数
管涌的Icr的求取较为复杂,通2过021 试验测定。
6
二、土体性质与渗透变形类型
土体结构包括了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含量、土的级配等。
1 .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细粒从空隙中流动最优比例:d0/d >= 8
4 地形地貌条件
沟谷切割等改变了渗流的补给、渗流的长度、出口条件等
5 工程因素
施工等破坏了表层具有防渗作用的弱透水层。
2021
10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节 渗透变形的预测一、预测步骤
1.根据土体类型和性质,判定是否容易发生渗透变形及变形的类型 2.确定土体中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 3.确定相对于该土体的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 4.判定渗透变形的可能性及其范围
四、临界水力梯度与允许水力梯度的确定
允许水力梯度:
I允=Im cr
m——与地质条件和工程重要性有关: 砂土:m=1.5~3.0 粘性土:m=2.5~4.0m
m1
五、渗透变形可能性判定
I实>I允 发生渗透变形 I实<I允 不发生渗透变形
2021
13
2021
14
2021
15
第四节 渗透变形的防治
第六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渗透变形: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 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表现为鼓胀、浮动、断 裂、泉眼、沙浮、土体翻动等。
二、研究意义
2021
1
堤 岸
1998年长江洪水险情以渗流险情最为普遍,沿长江6000余处险 情中就有400余处属渗流险情。其中管涌被视为险中之险。
Cu<10 流土 Cu>20 管涌 Cu=10~20 流土或管涌
2021
9
3 地层组合关系:
单一型: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一般为砂卵(砾)石层,一般发生管涌,随着细粒 成分的增多,可能流土。
双层型:主要考虑表层粘性土的性质、厚度、完整程度
多层型:除考虑表层粘性土层外,还考虑砂层透镜体或粘性土层透镜体或相变等 造成水力梯度的突变等原因
2021
7
2.细颗粒的含量
用细颗粒含量来判别双峰型砾土的渗透变形型式:
>35%
流土
<25%
管涌
=25%~35% 流土或管涌,取决于砾土的密实度及细颗粒的组成
中等以上密实度、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细粒土,发生流土
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加,不易 发生渗透变形。
2021
8
3.土的级配特征:不均匀系数Cu=d60/d10
(一)反滤层的用途 反滤层是排水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滤土排 水,防止渗流逸出处遭受渗透破坏以及渗流造成的表面 水流冲刷。对有承压水的地层还起压重作用。 (二)对反滤层的要求 (1)透水性应大于被保护土,并能将渗透水流通畅排出; (2)使被保护的土层不发生渗透变形; (3)不致被细颗粒淤塞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