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af7e3d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0.png)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56家医院数据显 示32%患者存在 营养不良风险4
1.Russell CA and M Elia on behalf of BAPEN and collaborators. Nutrition screening survey in the UK and Republic of Ireland in 2011. 2.Meijers JM, Schols JM, van Bokhorst-de van der Schueren MA, et al. Br J Nutr.2009 Feb ;101(3):417-23. 3.Charlton KE, Nichols C, Bowden S, et al. J Nutr Health Aging. 2010 Oct;14(8):622-8. 4.Agarwal E, Ferguson M,Banks M, et al. Clin Nutr.2012Feb;31(1):41-7. 5.Waitzberg DL, Caiaffa WT, Correia MI. Nurition.2001 Jul-ug;17(7-8):573-80. 6.Barreto Penié J,Cuban Group for the Study of Hospital Malnutrition. Nutrition.2005 Apr;21(4):487-97. 7.Liang X, Jiang ZM, Nolan MT, et al.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9;18(1):54-62. 8.Zhang L, Wang X, Huang Yl,et Pac J Clin Nutr.2013;22(2):206-13
混合型营养不良(恶液质)
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 不足,是最严重的类 型。常见于艾滋病、 晚期肿瘤和消化道瘘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概述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b82e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7.png)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概述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旨在识别个体的营养风险因素,并评估其营养状况。
这两个概念通常在医疗和健康领域使用,旨在指导个体的营养干预和管理计划。
以下是关于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的一些概述。
营养风险筛查是指通过收集个体的相关信息,识别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潜在营养问题的人群。
这种筛查通常包括通过问卷、观察、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常见的一些营养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患有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手术史、饮食模式和社会经济因素等。
通过识别营养风险因素,医疗专业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
营养状况评估是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组成、生物化学指标、临床表现和膳食摄入,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评估可以通过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皮褶厚度、腰围和臀围等指标来确定个体的身体组成。
生物化学指标如血清蛋白、维生素水平和血红蛋白等可以提供关于个体的营养状况的信息。
临床表现方面的评估主要观察个体的疾病症状和体征,如水肿、皮肤状况和肌肉损耗等。
此外,在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方面,可以使用膳食记录或膳食调查工具,以确定个体的营养摄入是否足够满足其营养需要。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医疗专业人员可以确定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可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补充营养剂、提供营养教育和指导、通过社会福利计划提供食物援助等。
营养风险筛查和
营养状况评估是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个体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18671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1.png)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筛查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营养问题提 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筛查与评估的方法
营养风险筛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检等方式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需求 营养风险评估:根据筛查结果评估个体的营养风险等级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营养干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营养补充等 效果评估:定期对营养干预效果进行评估调整干预方案确保达到最佳效果
营养风险管理与干预
05
营养风险管理的原则
早期识别:及时 发现营养风险尽 早采取措施
个性化干预:根 据个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营养干 预方案
综合管理:结合 医疗、营养、心 理等多方面进行 综合管理
持续监测:定期 评估营养状况及 时调整干预方案
营养干预措施
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根据个体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 增加运动量:通过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营养吸收 补充营养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发展
营养风险筛查 与评估工具的
改进
营养风险筛查 与评估在临床 实践中的应用
营养风险筛查 与评估在公共 卫生领域的推
广
YOUR LOGO
TH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未来发展
07
技术创新与进步
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营养状况提供个性化建议 基因检测技术:预测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预测营养风险提供预警 远程医疗:远程监测营养状况提供远程咨询和指导
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
建立统一的营养 风险筛查与评估 标准
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646ee0ff121dd36a22d8217.png)
欢迎提问
26
实施营养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营养监测,主管医师每周 填写[营养评估及监测记录单]。
14
二、营养干预和营养监测
营养会诊: 营养(医)师在24小时内完成院内营养会诊。 营养(医)师会诊时应与主管/值班医师、责任/当班护士
、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填写[ 营养评估及监测记录单]; 营养(医)师制订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记入营养会诊 记录。 营养(医)师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包括饮食禁 忌、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等,应记录于[健康教育记录单] 。
5
(一)成人门急诊患者: 护士根据[门急诊患者筛查单]
对成人门急诊患者进行营养筛查, 并将筛查结果通知接诊医师。
对于有营养问题的患者,接诊 医师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在治疗原 发病的同时给予营养干预,也可将 患者转至营养门诊接受营养(医)师 的营养评估和治疗。
6
(二)儿童门急诊患者: 护士根据[门急诊患者筛查单]
21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填写数字): 1.口服; 2.鼻胃管; 3.鼻十二指肠管; 4.鼻空肠管; 5.PEG; 6.PEJ; 7.其他途径。
22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填写数字): 1.外周静脉; 2.中心静脉; 3.PICC; 4.其他途径。
23
每周责打印[营养评估及监测记录单]并签名。 [营养评估及监测记录单]入病历保存。
19
口服饮食摄入情况(填写数字) 1.禁食水/不进食; 2.极差(约1/4平时饮食量或能量建议量); 3.差(约1/2平时饮食量或能量建议量); 4.可接受(约3/4平时饮食量或能量建议量); 5.很好(接近平时饮食量或能量建议量); 6.过量(超过平时饮食量或能量建议量)。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413f6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c.png)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一、引言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和营养治疗工作,提高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本制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内外营养治疗指南和实践经验,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营养管理方案。
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1. 筛查对象(1)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2)门诊患者: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门诊患者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① 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等。
② 慢性营养不良患者。
③ 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
④ 老年患者。
2. 筛查方法(1)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如NRS2002、MNA等)进行筛查。
(2)结合患者病情、体重、饮食状况、生化指标等综合评估。
3. 评估内容(1)体重指数(BMI):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BMI,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2)饮食状况: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食物摄入量、营养素摄入状况。
(3)生化指标: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4)疾病情况:了解患者所患疾病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4. 评估结果根据筛查和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以下几类:(1)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状况良好,无需特殊营养支持。
(2)低营养风险: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需关注饮食状况,进行饮食调整。
(3)中营养风险:患者存在中度营养不良,需进行营养支持。
(4)高营养风险:患者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需进行积极营养治疗。
三、营养治疗管理1. 治疗原则(1)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治疗方案。
(2)全面均衡: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3)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消化吸收能力,逐步增加营养摄入。
(4)监测评估:定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法(1)饮食调整:针对低营养风险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素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88353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2.png)
❖ 转铁蛋白:半衰期8~10天,正常值2~4g/L
1.5~2.0轻度缺乏;1.0~1.5中度缺乏;<1.0重度缺乏
❖ 前白蛋白:半衰期2~3天,正常值0.2~0.4g/L
0.16~0.2轻度缺乏;0.1~0.15中度缺乏;<0.1重度缺乏
❖ 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2小时,正常值0.027~0.076g/L
监测
营养治疗过 程中严密监 测〔营养摄 入量,体重 和机能,可 能副作用等〕
沟通
参与营养 治疗的医 护人员应 进行及时 的交流
36
37
确定与肠外营养有关的并发症的出现
(如局部/系统感染,伤口愈合不好,吻合口开裂
住院时间变长) 不是评价病人的营养状态
×
没有出现营养不良的指征, 但有出现营养不良的预测指标
11
国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
临床专科
普外 呼吸 消化 肾内 神经 总计/平均
NRS2002适用 率〔%〕
99.7
95.0 95.8 95.1 86.7 95.7
6
第二步:第二次营养筛查
7
通过评分中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定义
❖ 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病人虚 弱但不需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 服和补充来弥补。
❖ 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 相应增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人工营养得到恢复。
❖ 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 量增加而且不能被人工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人工 营养可以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丧失明显减少。
8
NRS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结论: ❖总分值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开始制定营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b917a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01.png)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一、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是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的方法,旨在发现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其提供及时的干预措施。
以下为营养风险筛查的主要内容:1. 筛查指标(1)体重和身高: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
(2)近期体重变化:了解患者近期的体重变化,评估其营养状况。
(3)饮食摄入:询问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了解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足或过量。
(4)疾病情况:了解患者所患疾病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5)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评估其营养状况。
2. 筛查方法(1)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如NRS 2002、MNA等)对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2)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毛发、皮肤等外观特征,了解其营养状况。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饮食摄入、生活方式等信息。
二、营养评定营养评定是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体测量(1)体重:反映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用于计算BMI、体重下降程度等。
(2)身高:用于计算BMI,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肥胖或营养不良。
(3)腰围:反映患者腹部脂肪的分布情况,用于评估肥胖程度。
(4)上臂围:反映患者肌肉和脂肪的储备情况,用于评估营养不良。
2. 实验室指标(1)血红蛋白:反映患者贫血程度,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2)白蛋白:反映患者蛋白质营养状况,低白蛋白血症提示营养不良。
(3)前白蛋白:反映患者近期蛋白质摄入情况,降低提示营养不良。
(4)血脂:反映患者脂质代谢状况,异常提示营养不足或过量。
3. 饮食摄入(1)能量摄入:计算患者每日能量摄入,了解其是否存在能量不足或过量。
(2)蛋白质摄入:计算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了解其是否存在蛋白质不足。
(3)营养素摄入:评估患者摄入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
4. 临床症状和体征(1)消瘦:反映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b743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6.png)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对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1. 筛查对象(1)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2)门诊患者: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门诊患者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①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进食困难等患者;③长期卧床、康复期患者;④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2. 筛查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如NRS2002、MNA等)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筛查内容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诊断等;(2)营养状况评估:包括体重指数(BMI)、最近3个月体重变化、进食情况等;(3)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并发症、治疗效果等评估疾病严重程度;(4)营养风险判断:根据筛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3. 筛查频次住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之后每周进行1次。
门诊患者可根据病情和营养状况,适当调整筛查频次。
4. 筛查结果处理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评估,制定营养治疗计划。
三、营养评估1. 评估对象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2. 评估内容(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等;(3)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电解质等;(4)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需求。
3. 评估方法采用营养评估工具(如NRS2002、MNA等)进行营养评估。
4. 评估频次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适时进行营养评估。
一般每2周进行1次。
四、营养治疗管理1. 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586e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3.png)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一、引言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是临床营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个体营养状况的全面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
本文将详细阐述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的方法、指标、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营养风险筛查1. 定义营养风险筛查是指对个体营养状况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进一步进行营养评定。
2. 方法(1)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NRS 2002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患者。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营养状况评分:根据患者体重、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②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并发症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③营养摄入评分:评估患者近期的营养摄入情况。
④年龄评分:根据患者年龄进行评分。
(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NRS是一种简化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患者。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体重下降:评估患者近期的体重变化。
②饮食摄入: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摄入情况。
③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3. 结果判定根据NRS 2002或NRS评分,将患者分为以下几类:①无营养风险:0分。
②轻度营养风险:1分。
③中度营养风险:2分。
④重度营养风险:3分。
三、营养评定1. 定义营养评定是指对个体营养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营养摄入、营养状况、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
2. 指标(1)体重与身高体重与身高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
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饮食摄入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数量、营养素摄入等。
(3)生理功能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包括肌肉力量、耐力、消化吸收功能等。
(4)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
(5)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3. 方法(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经过等。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https://img.taocdn.com/s3/m/7fb464310912a216147929da.png)
总 结
已有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可能通过营养支持改善临床 结局。
现阶段推荐每一个入院患者都应接受营养风险筛查。承担此项工作的
应当是病区主管医生、经过培训的护士、营养医师和营养师。
总 结
重点内容: 营养状态评估项目及测量方法。 风险筛查的内容。
头发、指甲中营养素含量的测定等
血浆蛋白
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及其营养标价
血浆蛋白
正常参考值
轻度缺乏(g/L) 转铁蛋白(g/L) 前白蛋白(g/L)
35~51 1.8~2.5 0.2~0.4
28~35 1.5~1.8 0.1~0.2
21~27 1.0~1.5 0.05~0.1
重指数(BMI)<18.5伴一般状况较差者。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是指因营养因素对患者结局(感染有关并 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不只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的患者,应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治
疗方案。
营 养 状 态 评 估
营养评估
(2)已存在的病理与营养素影响因子
(4)对食物的过敏及不耐受性等
氮平衡
(1)恶病质 (2)肌肉萎缩 (3)毛发脱落 (4)肝肿大 (5)水肿或腹水 (6)皮肤改变 (7)维生素缺乏体征 (8)必需脂肪酸缺乏体征 (9)常量和微量元素缺乏体征等
综合评定
1 2 3 4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危险指数
营养评定指数 住院患者预后指数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通常是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况。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体重指数(BMI)<18.5 伴一般状况较差者。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e9ebb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9.png)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一、营养风险筛查1. 定义及意义营养风险筛查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用于识别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营养不良患者,及时给予营养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2. 方法及工具(1)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患者。
NRS 2002包括四个方面的评估:营养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和营养支持方式。
总分≥3分,表示存在营养风险。
(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适用于社区和医院的患者。
MUST包括体重、身高、饮食状况和疾病状况四个方面的评估。
总分≥2分,表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
3. 营养风险筛查的实施(1)制定营养风险筛查流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营养风险筛查流程,确保所有住院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筛查。
(2)培训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培训,提高其识别营养不良风险的能力。
(3)定期筛查:对住院患者进行定期营养风险筛查,及时发现营养问题。
二、营养评估1. 定义及意义营养评估是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膳食摄入、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多个方面。
营养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提供依据。
2. 方法及工具(1)营养评估问卷: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膳食摄入、体重变化、疾病状况等方面。
常用的营养评估问卷有营养筛查问卷(NSQ)和营养状况评估问卷(NPAQ)等。
(2)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胆固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但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3)免疫指标: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IgG、IgA等。
免疫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于判断营养不良的程度。
3. 营养评估的实施(1)制定营养评估流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适合的营养评估流程。
(2)收集患者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查阅病历、询问患者及家属等方式,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膳食摄入、体重变化等。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https://img.taocdn.com/s3/m/a3f0b9a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4.png)
• 刘海生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1/31
几个概念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2/31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缺乏或过 分,造成机体功效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营养不良包含营养不足和 肥胖(超重)。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3/31
营养不足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通常是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体 重指数(BMI)<18.5伴普通情况较差者。
12/31
人体测量
皮褶厚度(三头肌皮褶厚度):经过皮下脂肪含量测定可推算体脂总 量。正常参考值男性为8.3mm,女性为15.3mm。
介于80~90%之间为轻度亏损;介于60~80%之间为中度亏损;小于 60%为重度亏损。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13/31
人体测量
上臂围与上臂肌围(AMC):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取上臂中点用软 尺测量。上臂肌围可由上臂围换算求得。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
15/31
人体测量
腰围和臀围:腰围是指腰部周径长度。当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 部蓄积(即中心型肥胖)程度最简单和实用指标。腹部脂肪增加(即腰围 大于界值)是独立危险性预测因子。
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者,患高血压危险原因是腰围低于 此界值者3.5倍。患糖尿病危险约为2.5倍。
6/31
营养评定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assessment)是指临床营养专业人员经过膳食 调查、人体组成测定、人体测量、生化检验、临床检验及综合营养评定等, 对患者营养代谢和机体功效等进行检验和评定。用于对特殊患者制订营养 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不良反应并监测营养治疗疗效。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课件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38fd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9.png)
在医院中的应用
患者入院时进行营养评估 制定个性化营养治疗方案 监测营养状况变化
在社区中的应用
居民健康调查
营养教育与指导 定期随访与监测
在养老院中的应用
老人健康评估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监测与调整
CATALOGUE
营养评估与风险筛查的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在营养评估中的应用
01
生物技术在营养评估中的应用
进行筛查
根据筛查方法和工具,对收集的信息 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CATALOGUE
个体化营养指导
指导原则
01
科学性原则02个体化 Nhomakorabea则03
可操作性原则
04
动态性原则
指导内容
营养知识教育
。
膳食评估
营养素补充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指导方式
面对面指导
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 其具体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营养 指导。
在线指导
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个体提供在线的 营养指导服务,方便其随时随地获取 帮助。
书面资料
为个体提供相关的营养指导资料,如 手册、宣传册等,供其自主学习和参 考。
集体讲座
组织营养知识讲座或工作坊,邀请专 家为群体提供营养指导,促进群体健 康意识的提高。
CATALOGUE
营养评估与风险筛查的实践应用
营养评估及风险筛 查课件
• 营养评估概述 • 营养风险筛查 • 个体化营养指导 • 营养评估与风险筛查的实践应用 • 营养评估与风险筛查的发展趋势
CATALOGUE
营养评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目的
评估方法
膳食调查
生化检测
体格测量 临床检查
医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制度
![医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ed399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8.png)
医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制度一、引言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是医院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科学、系统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营养风险筛查制度1. 筛查对象所有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以下情况需优先进行筛查:(1)体重减轻或体重指数(BMI)降低;(2)食欲减退、进食困难;(3)慢性疾病加重或急性疾病;(4)合并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5)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2. 筛查方法(1)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如NRS 2002、MNA等,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2)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3. 筛查流程(1)入院时,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如有营养风险,责任护士通知营养师进行营养评定。
(3)营养师根据筛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
4. 筛查频率(1)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筛查。
(2)住院期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筛查。
(3)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筛查。
三、营养评定制度1. 评定对象所有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均应进行营养评定。
2. 评定内容(1)病史采集: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史、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2)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身高、BMI、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4)营养状况评估:采用营养评定工具,如SGA、MNA等。
3. 评定流程(1)营养师根据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定。
(2)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营养补充剂、膳食调整等。
(3)将评定结果和营养支持方案记录在病历中。
4. 评定频率(1)住院期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营养评定。
(2)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营养评定。
四、营养支持制度1. 营养支持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和代谢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医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制度
![医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f9fe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0.png)
医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制度医院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制度是保障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作为医院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我院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
二、营养风险筛查1.筛查对象所有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包括:(1)入院患者;(2)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3)出院前患者。
2.筛查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如NRS 2002、MNA等)进行评估。
以下为NRS 2002的具体操作流程:(1)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类型等;(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包括体重减轻、饮食摄入、疾病状态等;(3)评估患者营养风险,计算NRS 2002评分;(4)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
3.筛查频率营养风险筛查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进行。
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最后一次营养风险筛查。
4.筛查结果处理(1)NRS 2002评分≥3分,表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制定营养支持计划;(2)NRS 2002评分<3分,表示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关注患者营养状况,定期进行营养评估。
三、营养评定1.评定对象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为阳性(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进行营养评定。
2.评定方法采用营养评定工具(如SGA、MNA等)进行评估。
以下为SGA的具体操作流程:(1)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类型等;(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包括体重减轻、饮食摄入、疾病状态等;(3)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计算SGA评分;(4)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患者营养状况等级。
3.评定频率营养评定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进行。
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最后一次营养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失衡引起的
一种的营养状况,可对组织机体的形态(体型、体格
大小和人体组成)、机体功能和临床结局产生可观察
到的不良影响。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营养不足
微量营养素失衡(老年人和急、慢性疾病患者中较为
普遍,营养状况良好及肥胖者也可发生)
❖概念:营养风险指疾病或治疗导致的营养不良发生
欧洲
营养不良风险与筛查
第一步:首次营养筛查
营养状态受损疾病的严重程度
总评分计算方法: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第二步:第二次营养筛查通过评分中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定义NRS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NRS2002
风险筛查优点
根据150个临床对照研究分析的结果制定ESPEN2002指南前瞻临床干预研究证实简单易行(3个项目)快速(5分钟)
营养风险的评估
确定与肠外营养有关的并发症的出现
(如局部/系统感染,伤口愈合不好,吻合口开裂
住院时间变长)
不是评价病人的营养状态没有出现营养不良的指征,但有出现营养不良的预测指标
营养评估—临床检查病史采集营养评价—人体测量❖体重:过度降低或增加可视为营养不良
6个月10%1个月
5%
理想体重的±20%
❖体质指数(BMI)
=体重/[身高(米)]2
❖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代表体内脂肪储备量
❖上臂肌围(AMC )
上臂中点周径(cm )—3.14*TSF(mm)
营养评估—人体测量
4
2
3
1
营养成分的血液浓度
营养代谢产物的测定
吸收代谢相关酶活性
头发指甲中营养素
临床应用较多的
是血清蛋白测定
营养评估—生化及实验室检查
❖白蛋白:半衰期14~21天,正常值:35~55g/L
28~34轻度不足;21~27中度不足;<21重度不足
❖转铁蛋白:半衰期8~10天,正常值2~4g/L
1.5~
2.0轻度不足;1.0~1.5中度不足;<1.0重度不足
❖前白蛋白:半衰期2~3天,正常值0.2~0.4g/L
0.16~0.2轻度不足;0.1~0.15中度不足;<0.1重度不足
❖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2小时,正常值0.027~0.076g/L
生化及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
❖定义:连续保留3天24小时尿液,取肌酐平均值与相同年龄和身高的肌酐标准值比较。
❖CHI>90%为正常
80%~90%表示瘦组织群轻度消耗60%~80%表示瘦组织群中度消耗<60%表示瘦组织群轻度消耗❖是衡量机体蛋白质水平较敏感的指标
生化及实验室检查—肌酐身高指数(CHI )
❖总淋巴细胞计数(TLC ):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的简易方法。
正常值:(2.5~3.0)×109/L 轻度营养不良:(1.5~1.8)×109/L 中度营养不良:(0.9~1.5)×109/L 重度营养不良:<0.9×109/L
❖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补体水平测定
生化及实验室检查—免疫功能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综合应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