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1、简要介绍新闻采访的历史。

2、何谓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直接目的是为新闻写作提供素材,间接目的是为新闻报道打下基础。

新闻采访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新闻报道的水平与真假。

3、新闻采访权及其法理依据有哪些?新闻采访权是指新闻记者向大众传播新闻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首先,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由《宪法》衍生的知情权。

其次,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宪法确立的(新闻)出版自由的原则。

其三,采访权的合法性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中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4、谈谈网络新闻采访权的问题。

根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只能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不能进行直接的新闻原创。

2009年新闻出版署指出,商业网站不能申请记者证。

5、如何看待“付费采访”和“有偿新闻”?一、“付费采访”:作为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付费采访是在市场经济下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必然方式。

在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闻媒体大多是有私人老板投资设立的,新闻等媒介产品是其赢利的手段,商业化运作渗透到新闻的采制过程之中,因此付费采访在西方社会是普遍现象。

在我国,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媒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和媒介生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和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付费采访现象逐渐增多起来。

1、“付费采访”行为将会严重危害社会氛围,使公益性原则遭到破坏,简单地把商业性原则推及所有关系,会使社会形成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收买的观念,并给腐败提供丰富的土壤。

2、媒体向采访对象支付报酬主要是出于同行竞争的需要,带有很强烈的商业气息。

新闻毕竟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公众获取社会信息主要是依赖大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新闻采访和写作复习资料(全)

新闻采访和写作复习资料(全)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选择、判断、填空题涉及部分1.认识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

但是人咬狗是新闻。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了解)2.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新闻报道是主客观的整体呈现:采、写、编、发各环节无不表现为主观性重要价值。

(了解)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如奥运会、伊拉克)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3.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4.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5.★新闻记者的素养:记者素质:政治素质(上层建筑思想)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身体素质(身体要好)记者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6.★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信源:明确新闻来源、有直接引语;•公正:平衡地报道争论各方观点•客观:不把记者个人感情、观点投射到作品中;•清晰: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图像清晰;•人性:有故事(在所有上述这些要素中,准确和公正是核心)7.★★★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纵观新闻写作、采访、编辑、发行等过程,采访是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新闻实践的角度上看两者的关系:一是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是认识实际,新闻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经验可让采访少走弯路,达到采访效果】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

新闻采访学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学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学复习资料1.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2.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3.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4.记者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5.记者最基本的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6.新闻记者的道德:第二次修订的《准则》,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7.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5个方面)8.预测性新闻的采访对象,主要是权威部门和专家9.预测性新闻写作,把握以下几点:重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重比较(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重辩证(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情)10.记者竞争的方方面面很多,可以在独家新闻上竞争,可以在新闻时效上竞争,可以在不同的新闻视角上竞争,可以在新闻创新上竞争11.采访原则: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12.采访路线就是我们党一直向记者倡导的八个字:深入实际(指深入客观实际),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死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13.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的综合体现14.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风、不畏艰险的作风,是记者最需要具备的集中采访作风15.新闻采访的方式,最基本的几种是: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上采访16.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17.直面采访的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得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18.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19.美国是电话采访的发源地20.根据党的新闻工作多年的经验,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重点应该放在抓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新问题上。

新闻事件采访 复习整理.doc

新闻事件采访 复习整理.doc

事件采访.突发事件: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

.突发事件有哪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突发的恶性交通事件;其他突发性事件(火灾、劫机、爆炸等).突发事件的资料准备1.采访前准备全靠临时积累2.采访要点:1.抢独家新闻;2•分时报道(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不可能等待事件彻底结束之后就报道,而是伴随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报道。

)第一时间:记者怎么做:1.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2。

到事发现场之后,首先补齐新闻要素(尽快了解What, When, Where),找到知情人,弄清基本新闻事实。

记者怎么采访:以视觉采访方式为主,提问为辅,配发照片。

例:头版主打照片:昨天,抢救人员在清理事故现场。

当天上午9点多,地铁十号线苏州街段发生坍塌事故。

短短1分钟内,隧道顶部土层倾泻而下,6名工人被埋。

(详见A03版、A04版/北京•热点)《京华时报》A03版详细报道《地铁十号线塌方6人被困》《京华时报》A04版详细报道《多方连夜营救被困工人》《京华时报》报道中的第一时间要素时间:3月28日上午9点地点:海淀区苏州街与海淀南路交界十字路口附近地下事件:发生坍塌事故。

短短1分钟内,隧道顶部土层倾泻而下,6名工人被埋。

过程:找到目击者黄强,描述坍塌时刻,重现当时现场一一两次轰响,之后四川队长组织自救,发现6人没有出来。

找到相邻出事现场的12号楼居民,描述从他们的角度所看到的出事现场的景象:凹下一个大坑,有人在塌陷位置挡帆布,摘掉项目部的牌子,紧锁大门。

细节:事情是怎么透露出来的一一一工人给遇险工友的河南老家拨电话告急,其家人向河南警方报警,河南警方遂联系北京警方。

塌方处的地面上是什么一一是中铁12局苏州街段项目部的二层小楼,塌方后一层会议室的部分面积塌陷,复印室设备、办公用具掉入坑中。

进展:警车、消防车、救险人员抵达现场,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事故指挥部启动了应急预案,成立了现场指挥部,抢险组、专家组等相关人员及机械设备已到位,连夜展开救援。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第一章记者历史和类型第一节记者的历史一、职业记者的起源和记者称谓的演变1、职业记者的起源有一种观点,3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官吏的“采诗”“采风”就是采访活动。

“出巡列邦,采风问俗”。

《诗经》就有“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

有一种观点,2000多年前周代就有记者了。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记言记事的工作就是记者的工作,古代的史官即古代的记者。

记者是伴随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

中国现代报纸的祖宗,是古代的邸报。

最早邸报——唐代《读开元杂报》,唐玄宗开元年间。

记者的起源,当不会晚于唐代中叶,即公元8世纪。

2、记者称谓的演变“记者”这一称谓,是有了近代报刊以后才出现的。

邸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办邸报的大都是中央政府或地方驻京办事处的官员,他们都不称“记者”。

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来亚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主编为英国传教士米怜,他撰写的开篇序言“附文”,落款为“愚弟”。

此后出现了“主笔”称谓。

主笔,即主持笔政的人。

对采访新闻者,以1872年4月30日创刊的上海《申报》为例,称谓多达10种以上,如探员、探事、友人、访友、访事、报事人、访事人、访员、文士、采访等。

“记者”这种称谓,是从国外引进的。

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七、八两期刊出的《时事十大新闻汇记》一文。

二、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发展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

资本主义性质的小报,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鸣锣开道,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资产阶级职业记者发展,始于19世纪日报大量增加时期。

今天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日报,相当一部分是19世纪创刊的。

美国号称“三大报”的《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华盛顿邮报》创刊于1877年,《洛杉矶时报》创刊于1881年。

英国的几家全国性“高级”日报,除《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外,《每日电讯》创刊于1855年,《卫报》(原名《曼彻斯特卫报》)创刊于1821年;法国的《费加罗报》创刊于1854年;意大利的《晚邮报》创刊于1844年。

【优质】新闻采访复习-优秀word范文 (29页)

【优质】新闻采访复习-优秀word范文 (2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闻采访复习篇一:新闻采访复习大纲新闻采访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说明:横线必考,斜体为可能考)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媒体传播新闻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新闻事实的社会活动。

记者:广义:把从事新闻采写编评摄审者都称为记者。

狭义:在新闻媒体从事新闻采写(拍摄)工作的人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或信号采访对象:是那些知晓和掌握新闻事实的人。

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需要向其了解、核实事实的对象,是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事实的人。

首因效应:指首次获得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起很大的作用。

或者说,人们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产生的影响。

显性采访:是指记者在采访中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采访身份和表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意图,以其它社会身份进入到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过程中,用秘密手段记录和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采访方式。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并体验被报道对象的工作、生活及其环境,并在体验过程中进行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

采访观察:是指记者通过自己的观看和体察来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基本的采访方法。

新闻发现: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对客观事实及其蕴含的多重新闻价值迅捷准确的把握和判断的过程。

透视能力:指的是看穿表面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报道某一行业或领域的记者。

机动记者:是根据媒体报道需要,不分行业地域进行采访的记者。

特派记者:是因媒体特殊或重大的采访需要、受特别派遣进行采访的记者。

特约记者:是媒体聘请的有关单位部门负责宣传新闻工作或者其它媒体的工作人员,以本媒体身份进行采访报道的记者。

驻外记者:是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座谈采访:是记者邀请一些采访对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基于同一主题或同一新闻事实而进行的采访活动。

新闻采访写作 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 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准备充分,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便能够获取准确、全面、客观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新闻报道。

下面是一些新闻采访写作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首先,记者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身份、职业、经历等。

其次,记者需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主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问。

最后,记者还需要准备一些采访工具,如录音笔、相机等,以便记录采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二、采访技巧与方法1. 提问技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善于提问,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首先,记者需要采用开放性问题,即那些需要对方详细回答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问题。

其次,记者需要注意提问的顺序,将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关键信息。

最后,记者还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要尊重采访对象,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辞。

2. 采访技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还需要掌握一些采访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

首先,记者需要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不要急于打断或干扰对方的思路。

其次,记者需要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真实意图。

最后,记者还需要善于引导对话,以便能够深入探讨某个话题或问题。

三、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技巧,以便能够生动、有趣地呈现新闻事实。

首先,记者需要注意新闻报道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等。

其次,记者需要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以便能够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要点。

最后,记者还需要注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避免夸大事实或夹带个人观点。

四、新闻伦理与法律在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时,记者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和法律规范。

首先,记者需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

其次,记者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得歪曲事实或夸大报道。

新闻采访教程知识点总结

新闻采访教程知识点总结

新闻采访教程知识点总结一、新闻采访的定义和意义新闻采访是指新闻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消息源或相关人士获取新闻信息和素材的过程。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采访,记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和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可靠的素材,为新闻报道注入新的内容和价值。

二、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1. 准备工作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记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其身份、职务、工作单位等;其次要了解采访对象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和话题,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2. 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新闻采访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采访方式。

3. 走访采访对象如果选择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采访,记者需要提前与采访对象约定时间、地点,并在采访前确认好采访的内容和要点。

在进行走访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待人,尊重采访对象,切忌出言不逊,严肃认真。

4. 电话采访在进行电话采访时,记者要注意控制采访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明确的问题,并充分倾听对方的回答,尽量避免打断对方。

5. 电子邮件采访电子邮件采访是一种常见的采访方式,记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采访对象发送问题,等待对方回复。

在进行电子邮件采访时,记者需要确保问题清晰明了,尽量简洁精炼,并保持礼貌,尊重采访对象。

6. 采访中的技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注意一些采访技巧,包括倾听对方的发言,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和表情,根据情况适时提问,避免问问题过多或者过于冗长,尊重采访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

7. 采访后续在完成采访后,记者需要及时整理采访的素材和信息,核实采访的内容和细节,做好采访的记录和备份,以备后续的新闻报道。

三、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1. 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谨慎对待采访对象提供的信息,注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环节,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两项技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闻采访(一)采访的准备1、明确采访目的:在进行采访之前,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于报道的重要性。

2、研究采访对象: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经历、观点等,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3、拟定采访提纲:根据采访目的和对采访对象的研究,列出需要提问的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4、准备采访工具:如笔记本、录音笔、相机等,确保能够准确、完整地记录采访内容。

(二)采访的方法1、面对面采访:这是最常见的采访方式,可以直接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动作,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2、电话采访:适用于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但要注意电话信号和通话质量。

3、邮件采访:对于一些时间较为充裕、回答需要深思熟虑的采访对象,可以采用邮件采访的方式。

4、观察法: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环境等,获取间接的信息。

(三)采访中的提问技巧1、开放式问题:让采访对象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2、封闭式问题:用于获取明确的答案,例如“您是同意还是反对这个方案?”3、引导式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或梳理思路,例如“您能不能先从当时的情况说起?”4、追问:当采访对象的回答不够完整或清晰时,要及时追问,例如“那后来呢?”(四)采访中的注意事项1、保持礼貌和尊重: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感受,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语言。

2、注意倾听: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不要打断对方,以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客观公正: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和主观色彩。

4、核实信息:对于采访中获取的重要信息,要及时进行核实,确保其准确性。

二、新闻写作(一)新闻的结构1、标题: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新闻采访写作整理复习资料.docx

新闻采访写作整理复习资料.docx

新闻采访写作上编新闻采访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1•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英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杳访问活动。

2.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n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査研究。

3.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4•新闻采访的目的:获得人们所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鲜事,而且这种事实要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

5.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6.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的内容:全面情况、主要事实、有关背景、典型事例与细节7.采访的作用:发现与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核对新闻事实&采访的指导思想:唯物论的反映论(\正确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要冇实事求是的勇气\ 耍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唯物辩证法(\正确选择事实\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注意事物Z间的联系)、要冇也史发展观点(\要川发展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在发展中捕获特点与新意\了解事物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突出人民群众的作川(\人民群众与领导个人活动之间的关系\先进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9.采访的原则:基木原则是坚持党性原则一实事求是(\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选择也度与乱扭角度)依靠领导(\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执行政策、内外有别(\看形势、识大局\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对党与人民是否有利)1().采访工作路线:概括来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11.怎样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第一线去。

璽要的是“心入”(\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心实意同群众打成一片\对客观事物做由表及内的分析)、建立采访基点(\釆访基点是记者分布的信息网络,经常沟通记者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成为记者耳目和助手,可以源源不断获取新闻信息\有一定代表性,基点发生的事情能够及时发现与选择进行采访报道\有利于经常了解点内的情况,有针对性与目的性,以便取得良好报道效果)、持之以恒第二章新闻记者1•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信源:信息的来源,英文source。

指被采访对象,或提供事实、观点的人或组织。

新闻价值:从受众角度看,新闻价值就是媒体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和信任的状况与受众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和价格水平的比。

新闻敏感: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的时效要求。

硬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

它客观技术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硬新闻也可以理解为“消息”、“新闻综述”、“简讯”,以事实陈述为主。

软新闻:有时也成为“特稿”、“人物特写”或“通讯”。

记者力图选取某一新颖的角度,并以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人物、事件、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教育性或娱乐性的信息。

新闻钩:让软新闻报道的人物和内容与当前事件、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的切入点。

P.93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最前面,后面是细节的扩充,重要性依次降低。

可分为导语、说明、扩充、结尾四部分。

正金字塔结构:类似于短片小说结构,用细节或片段开头,文章最后是故事的高潮。

正金字塔结构尤其适合引导读者的情感,让读者阅读到最后得到感情的升华。

沙漏结构: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组合:把新闻中关键的事实按照重要性放在开头,后面补充说明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组合。

它既有倒金字塔结构吸引人的开头,又能加强后面按事件顺序叙述的故事的戏剧化。

《华尔街日报》体: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模式,从小故事开头,总结规律或趋势并进行补充说明,结尾回到开头小故事点题。

可以让读者深刻意识到某个趋势、某个新闻事件对人们的影响,加强故事中人性化的一面,更能让读者感兴趣。

新闻评论员:即新闻解说人,他们的话赋予新闻事件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深层次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

新闻评论员可以包括各领域专家、研究者、媒体工作者、政府官员、权威机构负责人等。

二、简答题1、什么是新闻?新闻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新闻是以最快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的有选择的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了新闻报道的核心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并将采访到的信息整理成一篇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的新闻报道。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闻采访技巧1. 提前准备: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应该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职业、成就、观点等。

这样可以帮助记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使采访更加顺利。

2. 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者进行更详细的回答,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或“否”。

例如,可以问:“您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样可以促使被采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3. 聆听和观察: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保持专注,聆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并观察其表情和肢体语言。

这些细节可以提供有关被采访者真实感受和态度的线索。

4. 引用准确:在报道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时,记者应该准确地记录下对方的原话,并在报道中用引号标注。

这样可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 尊重和保护隐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或私人事务。

如果被采访者要求保密某些信息,记者应该尊重其意愿。

二、新闻写作技巧1. 写作结构:一篇新闻报道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内容,导语则用于引入主要信息。

主体部分应该按照重要性和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并使用段落来分隔不同的主题。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新闻报道的要点,或者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2. 写作风格:新闻报道应该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

记者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而是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此外,记者还应该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的介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3. 信息准确性: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该确保所报道的信息准确无误。

他们应该核实采访对象的观点和数据,并在报道中注明来源。

此外,记者还应该避免夸大事实或虚构信息,以免误导读者。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篇:《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章新闻采访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②开座谈会③现场观察④参加会议⑤蹲点⑥查阅资料⑦改写⑧问卷⑨电话采访⑩网络采访第二章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

2.2新闻敏感[P15]: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①重要性②显著性: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③时新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

期中复习:新闻学采访教程第一章总论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新闻采访的地位: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具有基础、决定性的作用。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②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③新闻与写作是辩证统一的(采访决定写作,写作反作用采访)4.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调查研究的区别):①目的性的区别:新闻采访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②新闻采访具有时间的限制(争分夺秒)以及稿件成品的快速③新闻事件的突发性,无法事前准备④受众兴趣广泛,新闻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 ⑤新闻工作者对知识的全面性要求⑥采访工作的艰辛5.采访的方式:①最普遍:个别采访(1vs1)特点:具体、深入,记者有主动权对象:新闻人物或知情人②开座谈会特点:短时间内获得较多新闻材料,并能当场得到验证(修正)对象:大中型报道题材③现场观察特点:亲身体验达到准确而生动④参加会议特点:符合中国国情能获得阶段总结和下阶段工作任务获得大量新闻线索⑤蹲点(深入一点,扎实解剖)特点: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象:报道量大、涉及面广且时间相对充裕的报道素材⑥查阅资料⑦改写:加工新闻线索以及现成稿件⑧问卷:从全体调查中抽取一部分实证⑨电话采访由于不能前往现场,为完善新闻的真实性→注意事项:要准备充分、提问精炼、及时记录10网络采访特点:信息广泛、采集形式多、满足采写的即时性、信息容量无限性、信息采集的交互性→主要形式:直接转载、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搜集资料6.采访性质的分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面对突发情况)、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易地采访总论思考题:(1)什么叫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怎样全面、正确的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是事实和新闻之间的媒介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决定写作,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写作反作用采访。

(3)采访从形式和性质本别是怎样区分的?从形式上分有10种形式:个别采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从性质上分为6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易地采访(4)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5)什么叫隐形采访?采访过程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的目的特殊采访。

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整理1.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2.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a.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b.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c.采访的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3.采访的主要基本方式: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文献。

4.访问: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基本步骤:a.明确采访目的;b.进行采访的预约;c.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d.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e.提问敏感问题f.结束访问,与采访对象告别基本形式:公开式访问、隐蔽式访问5.现场观察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是除了访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

7.文献的积累材料: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等;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其相关的专业书籍;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8.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9.衡量新闻作品的质量的四个标准:真实性;价值性,既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时效性;可读性和可视性。

10.采访材料质量的要求: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深刻性;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11.采访的四个基本特征: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采访活动时刻处于失效的压力下;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采访活动使用的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12.记者与采访对象交往的困难源于三点:繁杂性,双向性和对等性。

13.采访的任务,是依据报道的思想,迅速地采集到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14.采访任务的五要素:拿到事实(第一要素);拿到真实的事实;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拿到典型的事实;迅速地获取事实。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第一篇: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新闻采访学课程复习大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

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新闻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2、隐形采访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3、新闻要素六大要素:五个“W”一个“H”.4、瞬间印象记者到现场采访,切莫错过一个可以获得有用材料的机会,特别要用心捕捉容易被忽视而值得报道的“瞬间印象”、它包含变动着的事件细节,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环境气氛与背景,现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和神态。

5、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

新闻线索是发现新闻的重要途径,是记者进行采访前的先决条件。

6、交叉采访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收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经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种做法叫做交叉采访。

7、观察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常二者结合。

8、采访的“透视”法是采访中抓本质的一种方法,要调动眼睛、耳朵等各种观察器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而写出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第一节如何认识新闻一、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往往不在新闻报道本身,而在新闻报道所表达的言外之意。

二、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指新闻的出处,指构成新闻的要素从何处获得。

有三部分组成:一是记者目睹现场;二是记者采访他人;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者他人来信。

三、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影响因素1、新闻价值的内涵2、新闻媒体的层次3、发表的价值取向4、政策法律的干预第二节如何认识新闻采访一、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访谈和资料查询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简要的说,就是有关人员有目的的观察现场、访问相关人员和查资料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历史1、人类早期一切探知信息的行为都属于新闻采访范畴。

2、中国西周时期设立“采诗官”,是新闻采访职业化的开始。

3、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成立“新闻记者工会”,现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得到社会承认。

4、20世纪初期,许多中国报刊在报道中以“本社访员”、“本社特派员”等署名。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1、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2、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3、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4、新闻采访与社会交际密切相关第二章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第一节注重新闻真实一、新闻真实的涵义新闻真实:新闻报道按照客观要素与逻辑实质叙述和概括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捏造。

包括具体事实真实与整体概括真实。

新闻公关:当今社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新闻公关行为,为记者辨别真伪增加了难度。

二、新闻采访中保证新闻真实的方法1、准确记录新闻现场的一切事实、被采访对象的言行以及查找相关信息资料。

2、尽量按照新闻6要素的思维方式展开采访。

新闻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趋势新闻记者如何应对新闻公关:1、尽量能够采访立场不同的被采访对象2、对有疑问的现场情况和言行要做到反复求证。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谢谢观看
15.1复习笔记 15.2典型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典型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这是《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张征《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2
第十一章访问 的原则
3
第十二章访问 气氛的建立
4
第十三章提问 的规律和方法
5 第十四章现场
观察的作用和 方法
第十五章采访 的记录与核实
第十六章应当 具备的素质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详解
目录分析
第二章采访在新闻 工作中的地位
第一章采访的定义 及基本方式
第三章采访的基本 特征
01
第四章采访 的基本任务 和步骤
02
第五章获得 新闻线索
03
第六章新闻 选题的重要 性
04
第七章新闻 选题的标准
06
第九章采访 的策划与准 备
05
第八章确定 新闻选题的 操作过程
1
第十章采访对 象的分析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典型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典型题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整理1.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2.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a.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b.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c.采访的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3.采访的主要基本方式: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文献。

4.访问: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基本步骤:a.明确采访目的;b.进行采访的预约;c.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d.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e.提问敏感问题f.结束访问,与采访对象告别基本形式:公开式访问、隐蔽式访问5.现场观察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是除了访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

7.文献的积累材料: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等;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其相关的专业书籍;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8.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9.衡量新闻作品的质量的四个标准:真实性;价值性,既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时效性;可读性和可视性。

10.采访材料质量的要求: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深刻性;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11.采访的四个基本特征: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采访活动时刻处于失效的压力下;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采访活动使用的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12.记者与采访对象交往的困难源于三点:繁杂性,双向性和对等性。

13.采访的任务,是依据报道的思想,迅速地采集到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14.采访任务的五要素:拿到事实(第一要素);拿到真实的事实;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拿到典型的事实;迅速地获取事实。

15.采访的八个步骤:获得新闻线索;确定报道选题;采访的策划与准备;联系访问事宜;建立融洽的访问氛围;提问;现场观察;结束采访。

16.高质量的线索是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17.新闻线索首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新闻线索是一个简单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和挖掘;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18.高质量线索三个标准:线索丰富;线索可靠;线索及时。

19.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受众来电来信;“新闻线人”;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队伍;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20.新闻选题时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

21.选题具有灵活性:可以选择不同的事实;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阶段;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层次;选择纵向串联事实;选择横向串联事实;在第二落点上选题。

22.选择事实的依据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理解力。

23.好的选题的特征:重大性;大众关心;独家性;24.选题的标准: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滞后,形成对某些重要信息的遮蔽;对政策制定水平缺少反思和质疑意识,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容易形成“刮风”式报道;容易形成乱扭角度、“片面提炼”式报道)是否适合受众需求;(要分清人们的欲望和人们的实际需求;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局部因素和全局因素;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要考虑受众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以客观事实属性为标准。

25.选题的目标:1.重大事件和舆论热点:重大的突发性事件、重大的政策变动、重大的活动、重大的舆论热点;2.抢发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3.注意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非热点事实。

26.发现新闻思维的过程:比较和选拔;“瞄准靶子”(即记者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公众反映的热点,将某些社会问题视为报道所对准的“靶子”,这等于为搜寻目标事实构成了一个取景器,然后利用这个取景器去等待或搜寻目标事实的出现)27.预测事实真相:线索的可靠性和经验推理。

28.采访失败的重要原因:缺乏采访前的策划与准备。

29.访前调查三个内容:对事实的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事实的相关政策的了解;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30.提问准备:问题的准备,提问方式的准备。

31.在现场观察的准备中,记者要考虑观察的时间、观察的位置、观察的程序,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的收集,才能在观察后迅速写成稿件32.权威的采访对象: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33.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中介型的采访对象;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揭露和批评的采访对象。

34.访问:是记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探讨真相而与新闻事实的知情人进行的谈话。

(由记者组织并主导)35.采访的主要方式:访问和现场观察36.通过访问记者索取的材料六种:事件的新闻要素;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事实的原因:浅层和深层的原因;对事实的评价、观点;事实中行为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37.访问时记者业务的难关:应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忌只凭主观印象或漫无边际的交谈;访前要收集被访者的资料、经历、个性等;问题要简单易答,适合被访者;做好心理调控;避免访谈中的权威效应。

38.注意各提问相结合:直接法,间接法,迂回法。

39.访问的特征:没有法律的约束力;没有行政的约束力;地位平等;结合自由;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40.访问的基本矛盾——“取”与“予”:访问需要占用对方时间;访问需要耗费对方精力;访问通常是不付费的;风险成本,承担风险。

41.解决“取”与“予”矛盾的方法:(理论上的依据)a.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b.帕洛阿尔托学派关于人际传播的理论;@人不能不进行交流,即使他的行为表现为非交际关系,那仍然在传达某种信息。

@任何谈话无论多么简单,都包含两种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

c.心理场的理论:(K.勒温)行为公式“B=f”B是行为,f是函数,P是个人,E是环境,即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的函数,P E共同构成“生活空间”,即心理场。

综合以上得出启发:a.人人都渴望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b.所有的人际谈话都包含两层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c.记者在采访时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改善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自身的形象42.访问气氛的不同类型:“公事公办”式:问答双方互相尊重,记者有礼貌,采访对象也采取合作的态度;“挤牙膏”式:气氛僵硬、紧张,采访对象基本采取不配合的态度(监督性报道常见)强弱悬殊式:a.对方强势,记者弱势; b.记者面对弱势群体激烈交锋式(监督性报道常见)“酒逢知己”式43.营造采访最佳气氛或心理场的要素:a.尊重(采访前做好准备;采访中注意语言的运用)b.真诚c.关怀 d.轻松e. 理解(是指记者要去主动地理解采访对象;包括尊重、关怀、相似和自己人的感觉,使人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是一种最有效的心理沟通方式,也是一种最佳的交流关系,被人理解也是人人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44.决定记者的第一印象的几点:遵守约定时间;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改善记者的形体语言;访问前的“拆墙”(所谓“拆墙”,就是在正式采访之前,用轻松的话题打破隔阂,把隔阂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无形的心理之墙拆掉,缩短双方由生到熟的距离。

“拆墙”的方法: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找到一个恰当的中介物。

)45.采访的设计:选择适当的采访时机;要选择适当的采访地点;倾听;赞赏你喜欢的行为或物件;帮他人解决问题。

46.访问中的敏感之处:适时打断,转移话题;尽量不要冷场;不要和采访对象争论;如何提揭露型问题;敏感提问之后穿插缓和气氛的提问;说服那些采取拒绝态度的采访对象。

47.记者提问的特点:目标明确;提问系统;记者主导提问过程。

48.提问的内容:新闻事实的各种要素;事实的各种背景;事实的原因:浅层与深层;对新闻事实的感想和观点;事实行为者的各种动机及心理事实;具体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49.提问的基本顺序简单华:先问事实,再问观点;先有概括,再找细节;先听一面之词,再听对立面的说法;一个问题谈完了,再进入到下一个问题。

50.以肯定语结束访问。

51.不同功能的提问:a)搜索式提问:也叫普查式问题;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方面的知情状态,从而决定记者是否值得在这一方面深入挖掘。

b)基本要素的提问:5W,下拉菜单式提问。

c)引导式提问:把回答者的思维引向记者要探求的方向,以背景作铺垫d)挖掘式提问:一般用来了解事实的具体细节、发生的原因、背后的动机和相关背景。

中心问题是“到底为什么”“究竟为什么”e)探讨式提问:主要用于与采访对象就事实真相、人物动机、事实原因和对事实的看法进行探讨,一般都在采访深入的时候才可以进行。

f)展示性提问:目的在于使采访对象展示自己的动机、观点。

g)创造性提问:(在人物报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常可以挖掘出独家新闻)包括假设性提问、“最”字型提问等52.提问的规律:a)第一个问题有三个特点:切入点从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实入手;问题要小,具体,使之容易回答;一般不提尖锐的问题。

b)提问要清晰、简介c)提问要具体d)提问要讲究逻辑和层次。

53.提问时问题的类型:开放式问题: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向。

优点:使采访氛围比较轻松;有利于记者开阔眼界,发现新的线索和新的亮点;有利于对方畅所欲言缺点:可能造成采访对象漫无边际的回答,需要记者不断地打断易切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打断过多又怕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不太适合文化程度比较低的采访对象。

闭合式问题:特点是把回答的范围限定得非常具体;优点:问题直接,采访对象难回避;减少记者提问信息误差,也防止了采访对象跑题;特别适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的采访;比较节约采访时间缺点:常常运用与追问、反问中,如果记者态度不够平和、亲切,往往容易导致采访气氛的紧张;过多的运用可能破坏访问气氛,使采访对象失去谈话兴趣。

54.特殊问题的提问:敏感型问题:牵涉到隐私的问题;牵涉到丑行和丑闻问题对故事和引语的提问54.提问的策略: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问;激发式错问;追问。

55.倾听时交谈的前提条件。

56.倾听的要点:事实的关键词;骨干事实的新闻要素;隐性的、类似“冰山”的问题;反面的观点;事实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57.现场观察的重要性:获得第一手材料,核实第二手材料,力争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加深记者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典型细节可使新闻作品具有现场感;现场观察不收条件限制,是记者随时随地都可使用额武器和方法,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