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关节炎闭合持续灌洗引流法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化脓性关节炎闭合持续灌洗引流法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681.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6-01
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延误治疗可能会产生关节粘连强制、慢性骨髓炎、关节脱位等严重后果。
闭合持续灌洗引流发是处理化脓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患儿具有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的特殊性其引流管的护理颇具难点[1]。
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科接诊42例小儿化脓性关节炎,均实施闭合持续灌洗引流,引流管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儿,男29例,女13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6.8岁。
化脓性膝关节炎38例,化脓性髋关节炎4例。
闭合持续灌洗引流时间7-15天,平均9天。
42例患儿均行病原细菌培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例,大肠杆菌3例,鲍曼氏不动杆菌2例,白色葡萄球菌1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对于患儿家属简要讲述化脓性关节炎的疾病特点和转轨,以及闭合持续灌洗引流的必要性及注意情况,解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以配合治疗。
同时使得家长配合我们共同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
2.2 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表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的变化,高热者随时监测体温,给予对症处理,高热寒战给予保暖,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定时做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加强营养,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增强免疫力。
2.3 灌洗液路的护理:(1)冲洗管的输液瓶高于患肢60-70cm,引流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保持负压状态,如药敏试验尚未回报,先配用500ml ns加入16万单位庆大霉素、0.6g洁霉素、0.2g丁胺卡纳依次进行关节腔冲洗,虽有试验证明庆大霉素不易透过滑膜[2],但浓度过高易致化学性炎症刺激滑膜及软骨,不利于感染控制,因此,药物浓度随冲洗液流过降低而降低,2-3次/日,用抗生素冲洗时,引流速度减慢,甚至将负压吸引器全部打开保持正压状态,当用ns冲洗时要(快速)在保持负压状态。
(2)术后3天内冲洗速度宜快,。
每日冲洗量大于500ml,并根据目测无明显渗血及浑浊物为宜,3天后维持在1000-2000ml/d,冲洗采用脉冲式快慢交替冲洗法,记录24小时引流出入液量,正常为出入大致相等,如出液量明显少于入液量,应观察是否有渗漏,还应警惕血块、浓性物堵管。
先关闭输入管及引流管片刻,同时护士用手轻轻按压关节,由中心向四周或由四周向中心按压数次,使关节腔内的沉淀物悬浮,然后打开引流管开关,使贮留在关节内液体流出,在打开输入管开关,利于冲洗更彻底,防止死腔及滑膜粘连,若冲洗过程中切口周围敷料浸湿,加快滴速时伤口胀痛,引流速度减慢,则表明引流管可能堵塞,应挤压或更换引流管,或及时进行冲洗、负压吸
引或短时间反向冲洗,虽可致冲出的部分脓液再次逆向冲入关节腔,但因腔液流动,还可把返流脓液再次冲出,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引致逆行感染,反而可因此改变腔内液体流动方向机方式,充盈关节腔,对于减少沉淀、粘连级死腔形成更为有利,如有堵塞应考虑压力不足,关节腔内段插入过深或过浅脱出关节腔,以及管道受压扭曲,逐一排查,通畅管道。
如出现流出受限立即关闭冲洗管,否则关节腔压力持续升高可使炎症扩散,阻塞血运,或使冲洗液漏出管壁,浸透敷料,增加感染机会,严重可致骨髓炎。
2.4 拔管时间:(1)引流管的液体呈清亮透明;(2)关节无红肿,体温正常5天以上;(3)拔管前停止灌洗36-48小时;(4)引流管或切口处无明显分泌物;(5)血沉在正常范围[3]。
2.5 功能锻炼:术后次日鼓励患儿及患儿家属协助患儿进行有限度的关节伸屈活动,活动度由小到大,由被动到主动,负重由轻到重,能有效的防止死腔和滑膜粘连,患膝待炎症消退后应给予辅助治疗,如理疗,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2.6 出院指导:注意休息,积极锻炼股四头肌,定时复诊。
如果皮肤有红肿等感染现象应立即返院复诊。
总之,对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炎的治疗保持冲洗液路的通畅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关键。
另外,功能锻炼以及医护人员的责任心都对患儿的早日康复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碧君.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骨和关节感染的治疗[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1(26).1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18.1123
[3] 刘中堂,温宏,客观参数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j].实用骨科杂志,200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