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摘要:
庄子的人生哲学世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其中对精神自由的探讨是其人生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在探究庄子人生哲学的社会现实成因以及认识论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与最终归宿——精神自由。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与不足。倡导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精神自由
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及成因
(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
《庄子》中记述过一个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曾经梦到自己化成了一只蝴蝶,飞得很快活;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恍惚迷离间,就有点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了。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物我不分的化境,一种忽视外在,重视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是人和世界发生关系的瞬间,其自我意识似乎尚未从世界客观存在的意识中分离出来。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庄子所推崇的便是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先天状态,一种主张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在对待人生问题上,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哲人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而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哲学篇章以及绚烂夺目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无数文人学者的共鸣。
(二)社会现实成因
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对人和人类社会认识的基础上的,要想更好地认识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认识庄子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出生在风云多变、战乱不断的战国中期。他社会地位低下,至多当过管理漆园树的小吏。这一职位使他既有机会了解社会上层的黑暗,又有机会与下层劳动者和睦相处,他的深厚的的文学素养大概也是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庄子到了晚年生活更加窘迫,有时得靠打草鞋为生,有时还得去借贷。
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刻体悟与其自身开放旷达的心灵都使庄子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对残暴无道的国君也无比鄙视,却对各种劳动者和贫困的残疾者流露出同情和赞颂之意。在当时战乱纷飞、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庄子,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对社会现实的厌恶之情正是小生产者对统治阶级的绝望与痛恨之心,而他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则正体现了小生产者无力与现实抗争的反应。庄子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们所受的像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中,要求得到自由解放,而这种自由解放不可能求之于现世,也不能如宗教家的廉价的构想一样,求之于上天、未来,而只能求之于自己的心——心的作用、状态,庄子即称之为精神——既是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
(三)认识论成因
在认识论上,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世界本源的基本思想,但老子哲学的基本着眼点是欲取先予、无为而无不为,还不想超脱现实,而庄子哲学的着眼
点确是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完全摆脱现实。追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色。
庄子的心灵是开放的,在这一点上胜过老子。但茫茫环宇又使之觉得人类十分渺小。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相对主义。他不仅认为人的认识对象是相对的,而且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也是相对的,因此他常常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是非标准的不确定性。如《齐物论》以反问的口吻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腰痛病,泥鳅也这样吗?人爬到高处会感到胆怯,猿猴也这样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时意味深长的,所反映的却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与立场。庄子在当时提出这些问题不是没有原因的。当时,儒家与墨家认为他们所拥护的仁义理智、尚贤尚同是绝对真理。庄子的目的是为了破除这种独断性的认识方法与真理标准。尽管最终走向相对主义的道路上去了,但在当时却是有一种解放思想的作用的。
庄子运用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看到了人在社会空间所受的诸多限制和蔽障,例如语言的限制、私心对自我的蒙蔽、客观事物的假象与本质的背离,等等。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眼界的狭窄。这就好像自我的心境受到了灰尘的污染,只有做心的功夫才能摆脱认识的独断性。庄子为人们的认识修养设计了各种方式,如“坐忘”、“心斋”,力图使本心平静如水,不受名利、礼乐仁义所束缚,忘记身形外物,从而激发内观之知,在境界的升华中自然而然达到“真知”与“大知”。庄子这种认识论不注重人们对客观外在事物的表象考察与理性分析,而是注重自我本性回归之知。他强调先有“其人”,然后有真知。可见,他也没有忽略对外在世界的把握,而是提醒人们要先摒除认知的心灵屏障,而后才可能由“内圣”至于“外王”。
二、庄子人生哲学哲学的主要特色与最终归宿——精神自由
(一)精神自由的实质与主观精神的无限膨胀
从上述的成因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便是追求精神自由。生逢乱世的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想尽一切所能去安命,然而安命的目的是在命运中把握自己的生命,解脱生命,追求生命中的自由进而实现其人生理想。庄子在看透了人类、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后,描绘出了其人生理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不少人认为:庄子所追求的这种精神的绝对自由实质上就是一种主观精神的无限膨胀,庄子所追求的自由本来其实就是一种客观的东西,但人用心来求得后便将精神自由完全变成了人心的产物,即人得“道”后主观精神就可以无限膨胀,能够和造物者平起平坐,成为支配天地万恶物的主宰,可以毫无凭借,毫无依托,正如《逍遥游》中所描述的那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么,庄子的精神自由追求不是归结为主观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呢?以“心”求“道”,说明“道”在“心”外,但又说“道”可以成为“人心的产物”,似乎“道”由“心”生,这是自身矛盾的。其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庄子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实质。
(二)庄子精神自由的前提
其实要正确分析庄子的精神自由,首先要看一下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是什么。庄子为什么要以精神自由为生活的中心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由,没有现实的意志的自由,只好追求超现实的玄想的自由。庄子生活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任何圣贤豪杰都不能操纵飞快转动的历史车轮,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