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课件
![《布鲁氏菌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4c25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2.png)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02
03
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 控布鲁氏菌病的经验和技 术,共同提高防控水平。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 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等开展的布鲁氏菌病防控 合作项目。
加强信息交流
及时了解全球布鲁氏菌病 疫情动态,加强信息交流 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例。
实验室检查
包括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 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其中细菌学 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 法。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如 结核病、风湿热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其他治疗
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对症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期头痛较为常见, 多为轻至中度。
睡眠质量差,易醒,多 梦。
不典型症状
胃肠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 泻等。
皮疹
如斑疹、丘疹、结节等,可出 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等。
心血管症状
如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 。
03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疑 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
总结词
了解布鲁氏菌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详细描述
布鲁氏菌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牲畜和野生动物 中广泛流行,导致人类感染的风险增加。在某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已经成为地方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e092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a.png)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布鲁菌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了布鲁菌属的定义、分类学地位、 形态特征等基础知识。
布鲁菌属的致病机制
详细阐述了布鲁菌属的致病过程、毒 力因子、宿主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布鲁菌属的检测与诊断方法
介绍了常用的布鲁菌属检测技术和诊 断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果,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测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实验室检测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避免样本污染和交叉感染。同时, 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本处理、试 剂配制和结果判读。
VS
注意事项
在采集样本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样部 位和时间,避免影响检测结果。在检测过 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结果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对于不同检测方 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有充分了解,以 便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确保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等准确无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副作用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缓解;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6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布鲁菌 属诊断中应用
实验室检测技术种类及原理
01
细菌培养技术
分类
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 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等
病原微生物特点与传播途径
特点
体积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问题;具有传染性,可在人群或动物间 传播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人群);水传播(如饮用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疫水);食物 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节肢动物传播(如蚊虫、 跳蚤等叮咬)
布鲁氏菌病PPT专业课件
![布鲁氏菌病PPT专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9cf7425acfa1c7ab00cc15.png)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 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 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 告的乙类传染病。
农业部2008年发布新版的《一、二、三类 动物疫病病种名录》把布病列为二类传染 病。
职业病
布病历史趋势
发病数(个) 发病率(1/10万)
报 6000
告
病 5000
例
数 4000
(
例 )
3000
2000
1000
0
2009 2008 2007
报 4500
告 病
4000
例 3500
数 ( 3000
例 )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月份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发病数(男) 发病数(女) 发病率(男) 发病率(女)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布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 一是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可发生病理改变,
病变复杂,损害广泛。其中最易受累的是 肝、脾、淋巴结、骨关节、血管和神经系 统; 二是不仅间质细胞发生改变,而且实质器 官的细胞也发生变化。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3
发病数 发病率
2.5
2
1.5
1
0.5
0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发病33772人,死亡1人,发病率2.53(1/10万),发病率下降6.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 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 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 告的乙类传染病。
农业部2008年发布新版的《一、二、三类 动物疫病病种名录》把布病列为二类传染 病。
职业病
布病历史趋势
发病数(个) 发病率(1/10万)
报 6000
告
病 5000
例
数 4000
(
例 )
3000
2000
1000
0
2009 2008 2007
报 4500
告 病
4000
例 3500
数 ( 3000
例 )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月份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发病数(男) 发病数(女) 发病率(男) 发病率(女)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布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 一是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可发生病理改变,
病变复杂,损害广泛。其中最易受累的是 肝、脾、淋巴结、骨关节、血管和神经系 统; 二是不仅间质细胞发生改变,而且实质器 官的细胞也发生变化。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3
发病数 发病率
2.5
2
1.5
1
0.5
0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发病33772人,死亡1人,发病率2.53(1/10万),发病率下降6.8%
布鲁氏杆菌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布鲁氏杆菌PPT课件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2936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c.png)
➢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 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 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一项(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
•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中的一 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菌者。
临床表现
亚临床感染
• 常发生在高危人群中,30%以上有高水 平的抗布氏杆菌抗体。不能追及明确 的临床感染史。
临床表现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常见的四大主症
发热 多汗 乏力 疼痛:关节、肌肉、神经、睾丸、眼球等
多样的其他表现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表现:
临床表现
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流行病学
• 流行特征
• 季节: 四季,以家畜流产季节春末夏初为多。 • 地区:牧区>农区,农区>城市。 • 职业: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
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 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 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
SUCCESS
THANK YOU
2024/11/16
临床表现
主症4 关节:游走性、大关节、多刺痛、难缓解
疼痛
睾丸:其肿痛具特征性,个别鞘膜积液 肌肉:痉挛性,大腿臀部痛多见
其他:眼痛、头痛、坐骨神经、肋间神经痛等
其他表现
临床表现
网状内皮系统:肝脾大、浅表淋巴结大。
泌尿生殖系统:肾功能不全、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 炎、精索炎、附睾炎等
➢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 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一项(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
•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中的一 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菌者。
临床表现
亚临床感染
• 常发生在高危人群中,30%以上有高水 平的抗布氏杆菌抗体。不能追及明确 的临床感染史。
临床表现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常见的四大主症
发热 多汗 乏力 疼痛:关节、肌肉、神经、睾丸、眼球等
多样的其他表现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表现:
临床表现
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流行病学
• 流行特征
• 季节: 四季,以家畜流产季节春末夏初为多。 • 地区:牧区>农区,农区>城市。 • 职业: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
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 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 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
SUCCESS
THANK YOU
2024/11/16
临床表现
主症4 关节:游走性、大关节、多刺痛、难缓解
疼痛
睾丸:其肿痛具特征性,个别鞘膜积液 肌肉:痉挛性,大腿臀部痛多见
其他:眼痛、头痛、坐骨神经、肋间神经痛等
其他表现
临床表现
网状内皮系统:肝脾大、浅表淋巴结大。
泌尿生殖系统:肾功能不全、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 炎、精索炎、附睾炎等
布鲁氏杆菌病-PPT精美课件
![布鲁氏杆菌病-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da25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4.png)
03
一次(以48H结果为准)。 判定反应标准:阳性反应局部红肿达
04
2x2cm或面积4cm2
皮内变态反应注意事项
保存:布氏菌素于4-10℃冷 暗处.
6
制品浑浊,有摇不散的沉淀,
有异物,安瓶有裂纹,标签 5
不清,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面积计算:浸润、伪足都属 于测量范围
4
1
部位:要皮内注射,切勿皮下 注射
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 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 少,心内膜炎。
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 漠,失眠,烦燥,畏寒喜暖,四肢发 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
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主要体征
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
连,脓肿 肝脾肿大,黄疸 软组织肿胀:筋膜、健膜、关节
3型
3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
3、4、5、6、7、9型
4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
3、4、5型
5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6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7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三、布病的发病机理
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 态。
○ 凡具备1、2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
价高低,皮变反应仅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
病原分离:检出布氏菌
01
试验凝集试验: 1:100(++) 以上
一次(以48H结果为准)。 判定反应标准:阳性反应局部红肿达
04
2x2cm或面积4cm2
皮内变态反应注意事项
保存:布氏菌素于4-10℃冷 暗处.
6
制品浑浊,有摇不散的沉淀,
有异物,安瓶有裂纹,标签 5
不清,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面积计算:浸润、伪足都属 于测量范围
4
1
部位:要皮内注射,切勿皮下 注射
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 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 少,心内膜炎。
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 漠,失眠,烦燥,畏寒喜暖,四肢发 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
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主要体征
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
连,脓肿 肝脾肿大,黄疸 软组织肿胀:筋膜、健膜、关节
3型
3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
3、4、5、6、7、9型
4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
3、4、5型
5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6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7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三、布病的发病机理
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 态。
○ 凡具备1、2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
价高低,皮变反应仅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
病原分离:检出布氏菌
01
试验凝集试验: 1:100(++) 以上
布氏杆菌ppt课件
![布氏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938e74e45c3b3566ec8b3f.png)
•骨关节肌肉等疼痛
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 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 疼痛剧烈。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骼、 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 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 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 骨神经
•乏力
病原学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3、4、5型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动物在感染布氏杆菌7~15d可出现抗体,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是布氏杆菌病诊断和 检疫的主要手段。方法多,各有所长, 目前还没有一种完美的方法。因此在实 际工作中,最好用一种以上的方法相互 配合。
检疫后处理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
2·血清学检查
有多种检查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血清中 布氏杆菌抗体检查和病料中布氏杆菌检查 两类方法。
用已知抗体可检查病料中是否存在布氏杆 菌,或分离培养物是否为布氏杆菌,比细 菌学检查法简便快速,因而具有较大实用 价值。常用方法有 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 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间接炭凝集试验 以及免疫酶组化法染色等。
5、抵抗力强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皮毛、 肉和乳制品及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但在湿热60℃1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 10-20min死亡;3%来苏儿中数分钟死 亡
布鲁氏菌病演示课件
![布鲁氏菌病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ba13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6.png)
有反复发作、疼痛呈游走性等特 点,发作后无变形遗留,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及青霉素等治疗有一
定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常呈对称性关节炎,伴晨僵, 反复发作,类风湿因子阳性,与布 鲁氏菌病不同。
脊柱结核
有低热、盗汗等结核症状,进展很 快,X线平片可见骨破坏累及椎弓根 ,椎间隙高度正常,与布鲁氏菌病 表现不同。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如羊、 牛、猪等家畜。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 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也可 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食用未煮熟的患 病动物肉类或奶制品。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1 2 3
关节炎
布鲁氏菌病常引发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处理原则包括休息、关节保护和 抗炎治疗。
心内膜炎
感染布鲁氏菌后,细菌可能侵犯心脏瓣膜,引发 心内膜炎。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测心脏 功能。
脑膜炎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脑膜 炎。治疗需使用有效抗生素,并降低颅内压,预 防并发症。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2-3周与患病动物(羊、牛)或 其制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 生活在疫区的居民等。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
初筛试验
确诊试验
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 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为阳性 ,滴度1:100及以上。
实验室检测方法
免疫调节剂应用
免疫调节剂种类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可增强机体免疫
定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常呈对称性关节炎,伴晨僵, 反复发作,类风湿因子阳性,与布 鲁氏菌病不同。
脊柱结核
有低热、盗汗等结核症状,进展很 快,X线平片可见骨破坏累及椎弓根 ,椎间隙高度正常,与布鲁氏菌病 表现不同。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如羊、 牛、猪等家畜。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 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也可 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食用未煮熟的患 病动物肉类或奶制品。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1 2 3
关节炎
布鲁氏菌病常引发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处理原则包括休息、关节保护和 抗炎治疗。
心内膜炎
感染布鲁氏菌后,细菌可能侵犯心脏瓣膜,引发 心内膜炎。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测心脏 功能。
脑膜炎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脑膜 炎。治疗需使用有效抗生素,并降低颅内压,预 防并发症。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2-3周与患病动物(羊、牛)或 其制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 生活在疫区的居民等。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
初筛试验
确诊试验
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 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为阳性 ,滴度1:100及以上。
实验室检测方法
免疫调节剂应用
免疫调节剂种类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可增强机体免疫
布鲁菌病讲课ppt课件
![布鲁菌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18c7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0.png)
➢ 肝功能:累及肝脏可出现异常。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布病的病原学检查
➢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菌培养是金标准
• 持续监测自动系统( BACTEC,BacT/ Alert) 阳性率提高,时间缩短
布鲁菌特点
• 布鲁菌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 ➢ 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在水中,25 ℃可生存50天至4月 ➢ 在奶酪中,4 ℃生存180天 ➢ 在肉及成肉中,25 ℃ ,生存65天 ➢ 在粪便中,12 ℃ ,生存250天 • 布鲁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敏感 • 日照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 漂白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
布鲁菌特点
➢ 羊种菌毒力最强,引起的疾病严重 急性、慢性病例,全球分布广
➢ 猪种菌感染呈长病程,与化脓性损害有关 ➢ 牛种菌感染为轻-中度散发病例,并发症少见。 ➢ 犬种菌感染与牛种菌感染无区别,但起病隐匿,
慢性少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三、局部并发症 ➢ 骨关节:骶髂关节炎、脊椎炎、周围关节炎、骨髓炎
等 ➢ 生殖泌尿系统: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肾小小球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布病的病原学检查
➢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菌培养是金标准
• 持续监测自动系统( BACTEC,BacT/ Alert) 阳性率提高,时间缩短
布鲁菌特点
• 布鲁菌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 ➢ 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在水中,25 ℃可生存50天至4月 ➢ 在奶酪中,4 ℃生存180天 ➢ 在肉及成肉中,25 ℃ ,生存65天 ➢ 在粪便中,12 ℃ ,生存250天 • 布鲁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敏感 • 日照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 漂白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
布鲁菌特点
➢ 羊种菌毒力最强,引起的疾病严重 急性、慢性病例,全球分布广
➢ 猪种菌感染呈长病程,与化脓性损害有关 ➢ 牛种菌感染为轻-中度散发病例,并发症少见。 ➢ 犬种菌感染与牛种菌感染无区别,但起病隐匿,
慢性少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三、局部并发症 ➢ 骨关节:骶髂关节炎、脊椎炎、周围关节炎、骨髓炎
等 ➢ 生殖泌尿系统: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肾小小球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bf1a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0.png)
疫情得到控制后,做好善后工作,如 解除封锁、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
05
布鲁菌属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布鲁菌属疫苗的研究进展
1 2
疫苗种类
针对布鲁菌属,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或已上市,包括全细胞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亚 单位疫苗等。
疫苗效果
这些疫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较好 的免疫保护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 课件
• 布鲁菌属概述 • 布鲁菌属的致病性与感染途径 • 布鲁菌属的检测与诊断 • 布鲁菌属的预防与控制 • 布鲁菌属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属概述
布鲁菌属的发现与命名
布鲁菌属的发现
布鲁菌属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布 鲁克顿在1887年发现,并因此而 得名。
布鲁菌属的命名
04
布鲁菌属的预防与控制
布鲁菌属的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布鲁 菌病防治知识,提高公 众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疫苗接种
推广布鲁菌病疫苗接种, 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
免疫预防。
动物管理
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 控制布鲁菌病的动物宿 主,防止动物携带病菌
传播。
个人防护
提倡个人卫生,避免直 接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等,注意手部卫
布鲁菌属的命名是根据其发现者 的名字来命名的,以纪念布鲁克 顿的贡献。
布鲁菌属的分类与分布
布鲁菌属的分类
布鲁菌属属于细菌界、真细菌门、厚壁菌纲、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
布鲁菌属的分布
布鲁菌属主要分布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布鲁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布鲁菌属的细菌呈球形或短杆状,无 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05
布鲁菌属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布鲁菌属疫苗的研究进展
1 2
疫苗种类
针对布鲁菌属,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或已上市,包括全细胞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亚 单位疫苗等。
疫苗效果
这些疫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较好 的免疫保护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 课件
• 布鲁菌属概述 • 布鲁菌属的致病性与感染途径 • 布鲁菌属的检测与诊断 • 布鲁菌属的预防与控制 • 布鲁菌属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属概述
布鲁菌属的发现与命名
布鲁菌属的发现
布鲁菌属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布 鲁克顿在1887年发现,并因此而 得名。
布鲁菌属的命名
04
布鲁菌属的预防与控制
布鲁菌属的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布鲁 菌病防治知识,提高公 众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疫苗接种
推广布鲁菌病疫苗接种, 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
免疫预防。
动物管理
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 控制布鲁菌病的动物宿 主,防止动物携带病菌
传播。
个人防护
提倡个人卫生,避免直 接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等,注意手部卫
布鲁菌属的命名是根据其发现者 的名字来命名的,以纪念布鲁克 顿的贡献。
布鲁菌属的分类与分布
布鲁菌属的分类
布鲁菌属属于细菌界、真细菌门、厚壁菌纲、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
布鲁菌属的分布
布鲁菌属主要分布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布鲁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布鲁菌属的细菌呈球形或短杆状,无 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布鲁氏菌病课件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76ad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c.png)
地区:因接触机会多少而有地区差异,牧区高于 农区,农村高于城镇。
2024/2/19
1
五、主要临床学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侵入机体布氏菌的菌型、 菌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等有关。一般 情况下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最短 仅3天,最长可达1年。
2024/2/19
1
主要症状
发热
1、发热多在午后或晚上开始,常伴有寒战、头痛、 食欲减退等,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已有40—50多个国家和 地区出现布病疫情回升,回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 洲、亚洲、南美洲及部分欧洲地区。
2024/2/19
1
目前布病疫情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 中有28个省(市、区)的人畜间都有不同程 度的存在和流行,布病疫区县1200余个,受 威胁人口达3.5亿之多。
2024/2/19
1
乏力
大多数患者有乏力的症状,轻者可从事一般劳动, 但易疲劳,且不易消除,严重者萎靡不振,难以胜任 本职工作,患者通常在午后出现疲劳的感觉,清晨和 上午明显减轻。各期病人均可表现为乏力,但慢性期 病人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甚至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急性期病人有乏力症状者占3.92%,慢性期 病人可占48.94%-86.7%。
2024/2/19
1
骨关节和肌肉酸痛
疼痛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有的疼痛十分 剧烈,使患者辗转呻吟,甚至一般镇痛剂都不能缓 解,疼痛性质可如锥刺样或顽固性钝痛。疼痛出现 与发热有关,往往在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第二天 早晨热退时疼痛也随之缓解。在疼痛的关节或骨骼 附近,常可发现一处或多处明显压痛。
有些慢性期病人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2024/2/19
1
(一)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监测病例基础上,虎红平板凝集试 验阳性或可疑。
2024/2/19
1
五、主要临床学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侵入机体布氏菌的菌型、 菌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等有关。一般 情况下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最短 仅3天,最长可达1年。
2024/2/19
1
主要症状
发热
1、发热多在午后或晚上开始,常伴有寒战、头痛、 食欲减退等,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已有40—50多个国家和 地区出现布病疫情回升,回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 洲、亚洲、南美洲及部分欧洲地区。
2024/2/19
1
目前布病疫情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 中有28个省(市、区)的人畜间都有不同程 度的存在和流行,布病疫区县1200余个,受 威胁人口达3.5亿之多。
2024/2/19
1
乏力
大多数患者有乏力的症状,轻者可从事一般劳动, 但易疲劳,且不易消除,严重者萎靡不振,难以胜任 本职工作,患者通常在午后出现疲劳的感觉,清晨和 上午明显减轻。各期病人均可表现为乏力,但慢性期 病人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甚至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急性期病人有乏力症状者占3.92%,慢性期 病人可占48.94%-86.7%。
2024/2/19
1
骨关节和肌肉酸痛
疼痛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有的疼痛十分 剧烈,使患者辗转呻吟,甚至一般镇痛剂都不能缓 解,疼痛性质可如锥刺样或顽固性钝痛。疼痛出现 与发热有关,往往在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第二天 早晨热退时疼痛也随之缓解。在疼痛的关节或骨骼 附近,常可发现一处或多处明显压痛。
有些慢性期病人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2024/2/19
1
(一)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监测病例基础上,虎红平板凝集试 验阳性或可疑。
布鲁菌病ppt演示课件
![布鲁菌病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815b307375a417866f8fd0.png)
.
13
临床表现
2.急性和亚急性感染 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 力、关节痛、睾丸痛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 5%-20%出现典型的波浪热,其特点为:发热 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发 热,故又曾称本病为波状热。多汗亦可为本病 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 淋漓。关节痛常较剧烈,呈游走性,主要累及 大关节。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占男性患者的 20%-40%,由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 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其他尚可有头痛、 神经痛、皮疹等。
. 7
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续较 强免疫力。因不同种布鲁菌之间存在交 叉免疫,因此再次感染者少见。疫区居 民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
.
8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 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病菌自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遂淋巴液到达淋 巴结,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 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细胞破 裂,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形成菌 血症。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单核细胞吞噬, 并随血液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 处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 灶。
. 9
发病机制
在机体各因素的作用下,病原菌释放出内毒素 及菌体其他成分,可造成临床上的菌血症、毒血 症和败血症。内毒素在病理损伤、临床症状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通过细菌免 疫及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或痊愈。如果免疫功能 不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被 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感 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 如此反复成为慢性感染。此外,变态反应可引起 病理损伤。
布鲁菌病讲课PPT课件
![布鲁菌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722a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f.png)
治疗难点与挑战
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使用 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
诊断困难:症状不典型,容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治疗费用高:抗生素价格昂 贵,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并发症多:可能导致骨关节、 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治疗
难度
布鲁菌病的预防与
05
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畜、病禽等 加强食品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奶制品等 加强医疗保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病例
布鲁菌病的案例分
07
享与启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农场工人感染布鲁菌病,导致全身 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案例二:某实验室工作人员因接触布鲁菌病样 本而感染,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案例三:某家庭因食用未煮熟的牛肉而感染布 鲁菌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案例四:某学校因学生接触感染布鲁菌病的动 物而感染,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
并发症
骨关节病: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心脏疾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炎、脊髓炎 皮肤病:皮疹、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疡
易感人群
职业:畜牧业、屠宰业、皮毛加工 业等接触布鲁菌的人群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中老年人群
地区:农村、牧区、山区等布鲁菌 病高发地区
布鲁菌病的诊断与
案例的局限性
案例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完全 反映实际情况
案例可能缺乏代表性,不能适 用于所有情况
案例可能缺乏深度,不能揭示 问题的本质
案例可能缺乏时效性,不能反 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THANK YOU
汇报人:
案例三:某食品加工厂工人 感染布鲁菌病,原因可能是 接触了被感染的食品或其加 工设备
布鲁氏菌课件45页PPT
![布鲁氏菌课件4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6922c03169a4517623a324.png)
26
免疫学检查
◆ 其他血清学试验:被动血凝试验,琼脂扩 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电泳以 及斑点免疫法(应用银标记的布菌特异性 抗原)等均可应用。有人应用2-巯基乙醇 试验来鉴别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但尚待 研究。
◆ 皮内试验为迟发性超敏反应。发病后2~3 周开始出现阳性,痊愈后仍能持续数年至 20年,故阳性时不能鉴别是现症患者还是 既往感染,一般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 阴性时则不支持本病的诊断。
28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如淋巴结、脾、 肝产生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皮损的组织学 变化常无特异性,血管周围有强烈炎症反 应,血管内皮明显增生,肉芽肿形成。
29
凝血常规、 皮内试验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心 电图 脑电图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淋 巴细胞计数(LY)、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Br.melitensis)(生物型1~3)、牛种(流产布鲁菌,Br.abortus)
(生物型1~7,9)、猪种(Br.suis)(生物型1~5),以及绵羊附睾
种(Br.ovis)、沙林鼠种(Br.neotomae)、犬种(Br.canis)(各一
个生物型)。本菌生物型较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同一种可在不同种类
用。在抗生素等的作用下本菌可变成L型,此型可在体内长
期存在并可逆转为普通型,这可能和复发有关。
11
布鲁氏菌
12
发病机制
研究很多,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布鲁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 体后,主要经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如 在该处未被消灭则形成感染灶,经大量生长繁殖后冲破淋巴结屏障而 进入血液循环,在血循环中布鲁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内毒 素,遂产生菌血症,毒血症。内毒素在急性期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 用,1mg内毒素可使体温上升至40.5℃并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此时 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T细胞、巨噬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的联 合作用将细菌清除而痊愈。如果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能将细菌清除,则 细菌可随血液,特别是巨噬细胞进入各器官组织形成感染灶或迁徙性 病灶。病灶中的细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复发和各种变态反 应性表现。至慢性期,则细菌主要局限于各器官组织,形成局部病变。 也可能细菌已被清除,而由变态反应引起局部病变。布鲁菌主要寄生 于细胞内,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而发挥作用,这可能是难以根治的原因 之一。本病的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均可被侵犯。其 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为常见。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慢 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 肿。这种肉芽肿和人类结节病的病变类似,无干酪样坏死,乃本病的 典型病变。其余如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均 常有轻重不等的病变。
免疫学检查
◆ 其他血清学试验:被动血凝试验,琼脂扩 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电泳以 及斑点免疫法(应用银标记的布菌特异性 抗原)等均可应用。有人应用2-巯基乙醇 试验来鉴别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但尚待 研究。
◆ 皮内试验为迟发性超敏反应。发病后2~3 周开始出现阳性,痊愈后仍能持续数年至 20年,故阳性时不能鉴别是现症患者还是 既往感染,一般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 阴性时则不支持本病的诊断。
28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如淋巴结、脾、 肝产生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皮损的组织学 变化常无特异性,血管周围有强烈炎症反 应,血管内皮明显增生,肉芽肿形成。
29
凝血常规、 皮内试验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心 电图 脑电图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淋 巴细胞计数(LY)、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Br.melitensis)(生物型1~3)、牛种(流产布鲁菌,Br.abortus)
(生物型1~7,9)、猪种(Br.suis)(生物型1~5),以及绵羊附睾
种(Br.ovis)、沙林鼠种(Br.neotomae)、犬种(Br.canis)(各一
个生物型)。本菌生物型较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同一种可在不同种类
用。在抗生素等的作用下本菌可变成L型,此型可在体内长
期存在并可逆转为普通型,这可能和复发有关。
11
布鲁氏菌
12
发病机制
研究很多,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布鲁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 体后,主要经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如 在该处未被消灭则形成感染灶,经大量生长繁殖后冲破淋巴结屏障而 进入血液循环,在血循环中布鲁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内毒 素,遂产生菌血症,毒血症。内毒素在急性期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 用,1mg内毒素可使体温上升至40.5℃并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此时 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T细胞、巨噬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的联 合作用将细菌清除而痊愈。如果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能将细菌清除,则 细菌可随血液,特别是巨噬细胞进入各器官组织形成感染灶或迁徙性 病灶。病灶中的细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复发和各种变态反 应性表现。至慢性期,则细菌主要局限于各器官组织,形成局部病变。 也可能细菌已被清除,而由变态反应引起局部病变。布鲁菌主要寄生 于细胞内,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而发挥作用,这可能是难以根治的原因 之一。本病的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均可被侵犯。其 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为常见。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慢 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 肿。这种肉芽肿和人类结节病的病变类似,无干酪样坏死,乃本病的 典型病变。其余如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均 常有轻重不等的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菌微生物学 检查包括哪些?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抗原类型:
A抗原和M抗原,在不同的布鲁菌中含量不同。 牛布鲁菌A﹕M=20﹕1 羊布鲁菌A﹕M=1﹕20 猪布鲁菌A﹕M=2﹕1
用A与M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可鉴别三种布鲁菌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抵抗力:
➢ 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 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营养要求高:需加血清或肝浸液 经37℃48h培养形成S型菌落,人工
传代可转变为R型菌落 血平板:不溶血
羊布鲁菌菌落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生化反应:
菌种
羊布鲁菌 牛布鲁菌 猪布鲁菌
复红 (1:50000)
+
+
-
硫堇 (1:20000)
+
-
+
H2S 产生
-
+
+/-
可鉴别羊、牛、猪三种布鲁菌
防
免疫接种
Company Logo
东北农大的实验室疏忽了什么?
如果?如果?如果?
Company Logo
五、防 治 方 法
急性期患者:利福平与强力霉素联合 神经系统受累者:四环素合用链霉素
治 慢性期患者:需进行脱敏和对症治疗。
Company Logo
小结
布病是由什么 病原菌感染引起的?
布病的典型 临床症状是什么?
➢ 对常用消毒剂和广谱抗生素均较敏感。
Company Logo
二、布 鲁 菌 的 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Company Logo
荚膜 侵袭力
细致病菌致病性包括侵哪袭些性酶方面?
物 质 毒素:内毒素
Company Logo
所致疾病
➢家畜——母畜流产、乳腺炎、睾丸炎、子宫炎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什么是布病,布病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Company Logo
(Brucella)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1 掌握:布鲁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知
识 要
2 熟悉:布鲁菌属的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点
3 了解:布鲁菌属的防治原则
Company Logo
感染途径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 品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疫苗事故 实验室接触
宰杀
接触病畜
奶制品
兽医护理
Company Logo
所致疾病
➢人类——波浪热
Company Logo
人患病为何会出现波浪热?
Company Logo
人患病为什么会出现波浪热?
Company Logo
标本 血液、骨髓、尿及关节渗出液等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 染色镜检 H2S产生 染料抑菌试验
血清学检测
• 玻片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布鲁菌素皮肤试验
Company Logo
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研究新进展
Company Logo
五、防 治 方 法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
切断传播途径
LOGO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概述
➢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 动物源性细菌。
➢ 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动物宿主,通过直接接触 动物或其污染物,或经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传播。
Company Logo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方法
Company Logo
❖ 插播视频
布病血清学检验阳性。 截至5月25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共收治东北农业大学布病
患者28人,患者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 热,多汗,乏力及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布 病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Company Logo
三、免 疫 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Company Logo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概述
➢ 布鲁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鲁菌病。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形态与染色:
形态:球杆状
染色性: G-
排列:分散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培特性:
需氧菌:初次分离需 5%~10%CO2
所致疾病 波浪热
1~6周的潜伏期 反复形成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 发热呈波浪型 慢性病变:肝脾肿大
Company Logo
病例
2010年12月:东北农大开展羊活体动物实验 2011年3月4日:动物医学专业某同学出现发烧、头晕,并伴有
左膝关节疼痛病症。 2011年3月14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检验结果表明,该学生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抗原类型:
A抗原和M抗原,在不同的布鲁菌中含量不同。 牛布鲁菌A﹕M=20﹕1 羊布鲁菌A﹕M=1﹕20 猪布鲁菌A﹕M=2﹕1
用A与M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可鉴别三种布鲁菌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抵抗力:
➢ 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 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营养要求高:需加血清或肝浸液 经37℃48h培养形成S型菌落,人工
传代可转变为R型菌落 血平板:不溶血
羊布鲁菌菌落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生化反应:
菌种
羊布鲁菌 牛布鲁菌 猪布鲁菌
复红 (1:50000)
+
+
-
硫堇 (1:20000)
+
-
+
H2S 产生
-
+
+/-
可鉴别羊、牛、猪三种布鲁菌
防
免疫接种
Company Logo
东北农大的实验室疏忽了什么?
如果?如果?如果?
Company Logo
五、防 治 方 法
急性期患者:利福平与强力霉素联合 神经系统受累者:四环素合用链霉素
治 慢性期患者:需进行脱敏和对症治疗。
Company Logo
小结
布病是由什么 病原菌感染引起的?
布病的典型 临床症状是什么?
➢ 对常用消毒剂和广谱抗生素均较敏感。
Company Logo
二、布 鲁 菌 的 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Company Logo
荚膜 侵袭力
细致病菌致病性包括侵哪袭些性酶方面?
物 质 毒素:内毒素
Company Logo
所致疾病
➢家畜——母畜流产、乳腺炎、睾丸炎、子宫炎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什么是布病,布病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Company Logo
(Brucella)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1 掌握:布鲁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知
识 要
2 熟悉:布鲁菌属的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点
3 了解:布鲁菌属的防治原则
Company Logo
感染途径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 品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疫苗事故 实验室接触
宰杀
接触病畜
奶制品
兽医护理
Company Logo
所致疾病
➢人类——波浪热
Company Logo
人患病为何会出现波浪热?
Company Logo
人患病为什么会出现波浪热?
Company Logo
标本 血液、骨髓、尿及关节渗出液等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 染色镜检 H2S产生 染料抑菌试验
血清学检测
• 玻片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布鲁菌素皮肤试验
Company Logo
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研究新进展
Company Logo
五、防 治 方 法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
切断传播途径
LOGO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概述
➢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 动物源性细菌。
➢ 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动物宿主,通过直接接触 动物或其污染物,或经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传播。
Company Logo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方法
Company Logo
❖ 插播视频
布病血清学检验阳性。 截至5月25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共收治东北农业大学布病
患者28人,患者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 热,多汗,乏力及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布 病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Company Logo
三、免 疫 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Company Logo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概述
➢ 布鲁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鲁菌病。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形态与染色:
形态:球杆状
染色性: G-
排列:分散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
Company Logo
一、生 物 学 特 性
培特性:
需氧菌:初次分离需 5%~10%CO2
所致疾病 波浪热
1~6周的潜伏期 反复形成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 发热呈波浪型 慢性病变:肝脾肿大
Company Logo
病例
2010年12月:东北农大开展羊活体动物实验 2011年3月4日:动物医学专业某同学出现发烧、头晕,并伴有
左膝关节疼痛病症。 2011年3月14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检验结果表明,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