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考试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切片考试总复习

医学微生物学切片考试总复习

微生物致病机理
1 侵入机制
了解微生物如何穿透宿主防线并进入宿主组织。
2 毒力因子
研究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和其他相关的病原体因子。
3 致病反应
探索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
抗生素分类
学习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及其在 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耐药性机制
研究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 性的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切片考试总 复习
本次总复习将涵盖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种类介绍、微生物检测 方法、微生物培养技巧、微生物致病机理、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以及切片技 巧与辨析方法。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1 微生物概述
了解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2 微生物结构
探索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以及其在繁殖和传播 过程中的功能。
3 微生物生长
了解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关 的控制措施。
4 微生物遗传
研究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和变异。
微生物种类介绍
细菌
学习常见细菌分类、形态特征 和在人体中的感染方式。
真菌
了解不同种类的真菌,包括发 酵菌和致病菌。
病毒
探索不同类型的病毒和它们的 生命周期。
微生物检测方法
1
培养法
学习在实验室中使用不同培养基和培养
染色法
2
技术来增殖和分离微生物。
了解常用的
3
分子生物学方法
介绍PCR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用于鉴定微生物。
微生物培养技巧
无菌技巧
学习在微生物培养中保持无菌条 件的关键步骤。
培养条件
研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培养基 成分来促进微生物生长。
生长曲线
了解微生物生长速率和不同生长 阶段的特征。

临床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总结

临床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总结

名解:1、微生物: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

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3、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4、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贮藏的营养物质。

其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

5、菌落:由单个细菌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分裂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6、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7、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胞和其他非病原微生物8、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9、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10、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11、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损害特定靶器官, 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如: 破伤风。

12、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3、菌血症(bacteremia):血中有菌。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繁殖而致病14、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 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15、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症状16、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17、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之间及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转化成条件致病菌。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学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变异快,适应能力强;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个体微小;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3、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时可治病;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显示其致病作用。

4、首次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郭霍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吕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5、病毒是以微米为测量单位;6、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外膜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脂多糖(脂质A)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作用于具有细胞壁的细菌;8、中介体(类线粒体):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9、核质:决定细菌性状和遗传特征,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10、质粒:是细菌染色体(核质)意外的遗传物质;11异染颗粒: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白喉棒状杆菌特有物质,在吕氏培养基中产生,具有溶原性;与致病性无关;1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荚膜: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致病作用、抗原性、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免疫原性、抗吞噬作用;鞭毛:鉴定价值,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致病作用、有化学趋向性、抗原性;菌毛:要用电镜才能看到、普通菌毛(黏附作用)、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芽孢:增强对热的抵抗力、无侵袭力、为细菌的休眠体;11、细菌L型: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形成“油煎蛋”样菌落;具有返祖现象;尿路感染的患者反复发作但普通培养无菌生长,首先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支原体培养也是呈“油煎蛋”样菌落,但是没有返祖现象;12、用比浊法可以判断细菌的数目;细菌的染色与细菌的带电现象有关;细菌的代谢与细菌的表面积有关;细菌的物质交换与细菌的半透性和渗透性有关;13、大多数细菌的PH为7.2-7.6、霍乱弧菌PH为8.4-9.2、结核分枝杆菌PH为6.5-6.8、乳酸杆菌PH为5.5;14、嗜冷菌的最适温度为0~20℃;嗜温菌的最适温度为30~37℃;大多数的病原菌属于此类;嗜热菌的最适温度为50~60℃;15、C O2培养是的浓度为5%-10%16、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结核杆菌需要18-20小时才能分列一次(3-4)周才能生长;17、细菌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增长极快、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较典型)、稳定期(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衰亡期;18、细菌的细菌素只作用于窄谱抗菌作用;19、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20、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R质粒:耐药性质粒Col质粒:编码肠毒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质F质粒:性质粒21、S-R变异:菌落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H-O变异:鞭毛变异;卡介苗:毒力变异;2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转导:有噬菌体介导,以它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过程;结合: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是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经所带有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溶原性转换:基因重组(白喉棒状杆菌),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的重组,是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变异;23、细菌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细菌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种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菌种: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属: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科:相近的属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24、微生物标本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要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25、肠热症患者,发病的第一周应采集血液,第二周应采集粪便和尿液;26、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阿米巴滋养体的标本应保温并立即送检;27、脑脊液、滑膜液等则要在25℃保存,不能冷冻;28、不染色标本在普通光子显微镜下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见大小为200nm的病毒(0.2um)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电子显微镜:用于细菌的表面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均能清楚地显现;不染色的细菌标本的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29、革兰染色的基本程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30、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的目的:抑制非检出菌(非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利于检出菌(病原菌)生长;最常用的抑制剂是胆盐;31、培养基中可以加入指示剂,亚甲蓝最常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32、培养基的种类:基础培养基: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检验;营养培养基: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巧克力血平板(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鉴别培养基:最常用的有糖发酵管、克氏双塘铁琼脂(KIA)、伊红-亚甲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对所选择细菌种类的生长,常加入胆盐,常用的为SS琼脂,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医学微生物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且重要的考点。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形菌等。

了解细菌的形态对于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细胞壁是细菌的重要结构,根据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由肽聚糖、外膜等构成。

外膜中的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性膜,具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和呼吸等功能。

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质粒等。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可携带耐药基因等。

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二、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和气体环境。

大多数细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有些是专性需氧菌,有些是专性厌氧菌。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其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对数期的细菌生长迅速,形态和生理特性较为典型,常被用于研究和药敏试验。

细菌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产物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如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等。

三、消毒与灭菌消毒是指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则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如热力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辐射灭菌法等;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剂,如醇类、碘类、酚类等。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

四、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可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导致宿主菌裂解死亡。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相关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对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的重点总结。

1.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以根据形状、染色性质、需氧性和营养类别进行分类。

病毒是非细胞的寄生体,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真菌多为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可以分为酵母和菌丝两种形态。

寄生虫是一种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的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包括原虫、线虫和节肢动物等。

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可以分为对称二分裂和不对称二分裂。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通过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将其生命活动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真菌通过菌丝形态进行繁殖,可以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传播。

寄生虫通过传染媒介或直接侵入宿主体内进行繁殖。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致病的主要机制包括毒力因子和致病因子。

毒力因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些具有害作用的分子,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细胞产物等。

致病因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些机制或结构,可以导致其感染宿主细胞或组织,如细菌的附着因子、入侵因子等。

4.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感染的过程包括微生物的进入、侵入、定植和繁殖。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微生物进行防御,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通过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对抗微生物,如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形成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常见的微生物相关疾病: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寄生虫病常见的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的感染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等。

医学微生物学 复习提纲(精简版)

医学微生物学  复习提纲(精简版)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种类、概念、特点或功能及临床意义。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③菌毛:普通菌毛(与大多G-菌和少量G+菌的黏附性有关)和性菌毛(与遗传变异有关)。

④芽孢: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

2、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G+ 及 G- 菌细胞壁结构有何区别?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聚糖骨架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特殊成分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LPS对数期细菌鉴定选用此期为最佳稳定期产生外毒素、抗生素、形成芽孢3. 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周期及其噬菌现象和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及溶菌性周期,溶原性转换。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溶原性周期/温和噬菌体:噬菌体该过程前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细菌7、★★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㈠传播方式:按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媒介方式按病原微生物在机体间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水平传播途径为皮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血液、多途径)㈡感染类型: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8、抗胞外菌、胞内菌、外毒素感染免疫的特点。

胞外菌感染体液免疫为主胞内菌感染细胞免疫为主外毒素感染体液免疫为主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㈠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凝固酶: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分类:①游离凝固酶②结合凝固酶1、链球菌属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分类。

根据溶血性分类:甲型(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环、条件致病菌)乙型(全透明无色溶血环、β溶血环、致病菌A群多属此类)丙型(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2、★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㈠致病物质:胞壁成分、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胞壁成分——使细菌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居的首要条件㈡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猩红热(致热外毒素)3、超敏反应性疾病(M蛋白等)1、肺炎链球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具有不同形态和代谢特性。

真菌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可以是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的致病原。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在人体内常引起原虫感染。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2.微生物的传播:微生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斑点、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例如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致病微生物。

3.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致病性取决于其毒力、感染剂量和宿主免疫力。

一些微生物通过产生毒素来引起疾病,例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神经系统紊乱。

4.微生物的诊断和检测: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是通过分离和鉴定微生物来确定的。

分离是从患者样本中获得纯培养物,鉴定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5.典型微生物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性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其中,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和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6.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微生物的敏感性和临床症状。

7.抗菌耐药性问题: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加。

抗菌耐药性是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问题,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改善卫生条件以减少微生物传播。

8.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免疫接种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免疫接种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例如水痘、麻疹和流感疫苗的接种。

9.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微生物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结核病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疾病对全球卫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合作和卫生政策的制定对于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的复习要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传播途径、致病性、诊断和检测方法、常见微生物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耐药性问题、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1、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等各类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3、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者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又称细菌L型。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功能不一致,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类。

6、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者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之芽孢。

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7、革兰氏染色: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而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I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色。

(3)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与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方法:(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无色为止(约3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8、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与碳源的不一致,将细菌分为自养菌与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9、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务必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之生长因子。

10、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系统。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D.真菌 E.立克次体答案:D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考纲要求】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荫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

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荫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荫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A答案:A2.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粘附性E.侵袭性答案:C3.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答案: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4.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A5.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答案:E6.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答案:B第三章细菌的生理【考纲要求】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 真菌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的特殊情况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医学微生物考试重点

医学微生物考试重点

1、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2、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革兰阴性菌能产生热原质,本质为其细胞壁的脂多糖(LPS),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3、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4、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5、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不能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转移的质粒为非接合性质粒。

6、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

主要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7、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组编码的某些性状。

8、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轻,使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者。

一般在一次传染病流行中,大多数人为隐性感染,如结核。

9、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11、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总论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

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 iC试验。

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

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18、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

19、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有: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低温等。

20、关于噬菌体的知识:①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②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③根据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2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22、质粒与生物学性状的对应关系:F质粒-生殖;R质粒-耐药性;V i质粒-毒力;细菌素质粒-细菌素;代谢质粒-代谢酶。

23、质粒DNA的五大特点:①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②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④转移性⑤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24、细菌基因工程: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25、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26、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7、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

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之分。

外毒素可分成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要求掌握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白喉毒素、霍乱肠毒素。

77页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表几乎每年必考。

28、二重感染的概念:机体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这是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即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较严重后果,系一种菌群失调症。

细菌学各论一、葡萄球菌属基本知识点:1.G+2.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

3.在血琼脂平板上,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溶血菌株大多有致病性。

4.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表(看一看即可)5.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其他。

凝固酶有两种:游离凝固酶-血浆凝固;结合凝固酶-细菌凝聚。

导致β溶血的是α溶素。

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

可引起TSS的物质有:TSST-1、G-杆菌内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溶素等。

6.所致疾病:重点看看假膜性肠炎,并要和病理学假膜的构成成分联系起来。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又名抗生素性肠炎(antibiotic associated enteritis),常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

病原可能非单一因素。

过去认为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体,以后则认为病原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肠腔内,当菌群失调时则出现异常增生,其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坏死的肠粘膜与渗出的纤维蛋白形成假膜而成为假膜性肠炎。

肠的各段均可受累。

病变特点有:肠壁充血水肿,常见出血、粘膜表面坏死和假膜形成。

假膜脱落后,可形成表浅而不规则的溃疡。

肠腔扩张,腔内充满液体,可致水样腹泻、脱水和休克。

除上述细菌性肠炎外也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肠道菌群中与霉菌相拮抗的细菌,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而引起肠霉菌病。

如肠曲菌病、毛霉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此时肠粘膜表面坏死,有溃疡形成及出血。

肠白色念珠菌病时在肠粘膜表面还可形成灰白色假膜。

7.标本采集:化脓性病灶采取脓汁、渗出液;疑为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食物中毒则分别采集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和粪便等。

8.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主要根据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

发酵甘露醇等作为参考指标。

二、链球菌属基本知识点:1.G+2.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

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

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这类菌也称溶血性链球菌。

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不致病。

3.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

4.致病物质: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M蛋白、链激酶、链道酶、F蛋白。

链球菌溶素有两种:O和S。

了解临床上风湿三项的检查内容。

致热外毒素也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透明质酸酶:你能理解病理学中蜂窝织炎为什么不易局限了吗?链激酶:了解临床上用来溶栓的药物。

5.所致疾病:大致可分成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三类。

化脓性疾病:太多,不一一列举了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跟致热外毒素有关)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跟SLO有关)三·关于奈瑟菌属:1.脑膜炎奈瑟菌:G-,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巧克力(色)培养基,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是流脑的病原菌。

想一想流脑和乙脑各属于哪一种炎症类型?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2.淋病奈瑟菌:了解外膜蛋白PI、II、III的功能。

四、肠杆菌科的基本知识点:1.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这一点可以和球菌区别。

发酵乳糖,可以和沙门菌、志贺菌区别。

2.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EHEC、EAEC。

3.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根据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四群。

4.志贺菌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和肠壁植物神经系统各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后果?5.志贺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肠毒素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

志贺毒素和内毒素还有协同作用。

6.了解小儿中毒性菌痢死亡率高的病因。

7.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了解肠热症中两次菌血症的成因及病人的临床表现。

8.SS选择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葡萄糖、乳糖、Fe(Pb)、含硫aa、中性红。

大肠杆菌形成红色、较大、混浊的菌落;致病菌形成无色透明的或中心有黑色沉淀的菌落。

9.微生物学三大经典试验:(一道10分的论述题)肥达试验-伤寒杆菌127页【肥达试验】1.试验目的: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凝集反应,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的效价。

2.O抗体和H抗体的比较:O抗ti H抗体①出现时间较早较晚②持续时间较短较长③消退后非特异性的回忆反应不易有易有④抗体类型IgM IgG3.结果评价:★O和H都高于正常值,肠热症的可能性大;★O和H都低于正常值,患病可能性小;★O不高H高,可能是预防接种②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③;★O高H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①或是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如肠炎沙门菌)的感染(共同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