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技术》试卷.doc

合集下载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doc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doc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A出卷人: 敬思群 校对人:孙来华 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填空题(10分)1、有机物破坏法,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 两大类。

2、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 、 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3、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 。

4、灰分是标示食品中 总量的一项指标。

5、水蒸汽蒸馏法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中 含量的测定。

6、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应分别配制分别 ,不能事先 。

7、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 、 和 。

8、样品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时,用 测定误差较大,而用 结果较准确。

9、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 、 。

10、密度计是根据 原理所制成。

二、名词解释(15分) 1、 采样姓名: 班级: 考号:2、比旋光度3、溶剂萃取法4、ppm5、总酸度6、恒重三、判断题(10分)1、食品的质量特性包括食用特性。

()2、采样用具具有保护样品的功能。

()3、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用单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表示。

()4、醋酸镁、硝酸镁可做为助灰化剂。

()5、可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淀粉糖浆中的水分。

()6、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7、凯氏定氮法中,硫酸铜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8、费林氏试液宜用标准还原糖液加以标定。

()9、只要是优级纯试剂都可作基准物。

()10、液体物质的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四、简答题(48分)1、对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干法灰化的原理及方法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蒸馏法?在进行样品制备时,有哪几种蒸馏方式?4、在进行总酸度测定时,为什么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中不能含有CO2?如何去除CO2?5、在氨基酸态氮测定中,为什么要加入甲醛?6、测定脂肪时,索氏抽提法与酸水解法的区别是什么?7、炼乳、鲜鱼必须分别采取哪种方法测定其脂肪含量?如何进行样品预处理?8、在食品检验中,什么是平行实验?如何报出结果?五、计算题(17分)测定某食品试样中蛋白质含量,进行7次平行测定,经校正系统误差后,其数据为19.58、19.45、19.47、19.50、19.62、19.38、19.80,用Q检验法确定19.80是否应舍去(n=7时,Q0.90=0.51),并分别计算:x、d 。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B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B
命题教师:
期末 试 题
课程名称 班级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开课学院
考试日期
共2页 第1 页
B卷
题号 得分 阅卷教师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查人签名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其中正确的答案填在 各题前的括号中。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
四.计算题(共计 30 分)
1.用内标法测定环氧丙烷中的水分含量,称取 0.0115g 甲醇。加到 2.267g 试样中,测得水分和甲 醇的色谱峰高分别为 148.8 和 172.3mm。水和甲醇(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 0.55
和 0.58,试计算水的质量分数。(10 分)
2. 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 Fe(II),称取试样 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 50.0cm3。 用 1.0cm 吸收池,在 510nm 波长下测得洗光度 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当溶液稀释 1 倍
后,其百分透射比是多少? ε510 = 1.1×104 (10 分)
3.请联系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综合叙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至少写出三种。(10 分)
B 卷答案:
二、简答题:
1. 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5 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度法)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
C. 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
D. 灰化-干燥-原子化-净化
( )5.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
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A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A

一.填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在酸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发生 变化。

2. 紫外吸收光谱的最重要应用是为我们提供识别未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具有的_____和估计共轭程度的信息,从而推断和鉴别该有机物的结构。

3. 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 -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______。

4.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 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5.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食品检验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三大标记免疫技术即 、 、 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范应用。

6. 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7. 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8. 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_原则。

9. 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 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10.HPLC 中通用型检测器是_______。

11.请按照能量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 射线,微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对于正相液相色谱法,是指流动相的极性______固定液的极性。

13. 如果样品的相对分子量在200到2000之间,一般可考虑使用____进行分离。

14. 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15.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__ _。

16. 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 定性和_________分析两个方面期 末 考 试 试 题(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使用班级 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查人签名得 分阅卷教师 命题教师:共 3 页 第1 页学生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光源的作用是辐射待测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供试样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吸收。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_习题集(含答案)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_习题集(含答案)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平行样的测定值报告()A平均值B最大值C最小值D最准确的值2. 70%(V/V)乙醇溶液浓度为()A70份体积的乙醇和30份水混合的溶液。

B30份体积的乙醇和70份水混合的溶液C70份重量的乙醇和30份水混合的溶液。

D30份重量的乙醇和70分水混合的溶液3.食品检测采用的方法有()。

A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检验法和酶检验法B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C感官检验法、微生物检验法和酶检验法D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检验法和酶检验法4.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样品预处理→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B样品的采集、制备→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C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D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预处理→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5.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我们称它为()A觉察阈值B极限阈值C识别阈值D感觉阈值6.感受物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A掩蔽现象B适应现象C协同效应D相杀现象7.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效果减弱的现象,称为()现象。

A掩蔽B对比C 协同D拮抗8.以下不属于差别检验的方法是()。

A两点试验法B三点试验法C五中取二试验法D排序检验法9.以下属于差别检验法的是()。

A评分法B排序检验法C分类检验法D评估检验法10.感官检验的类型分为()两类。

A分析型和偏爱型B描述性和差异性C差别检验和类别检验D差别检验和描述检验11.食品感官检验的常见方法有()。

A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分析描述法B两点法C三点检验法D分类法12.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

A极限阈B识别阈C觉察阈D差别阈13.以样品为工具,来了解人的感官反应及倾向的检验称为()。

A描述性检验B偏爱型检验C分类型检验D评分型检验14.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检验测量的工具,来评价样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多个样品之间的差异等的检验称为()。

江南大学22春“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卫生控制》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江南大学22春“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卫生控制》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江南大学22春“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卫生控制》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包括()。

A、时间B、表面产生的物理作用力C、浓度D、温度参考答案:ABCD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A.保护作用B.治疗作用C.铲除作用D.协同作用参考答案:ABC3.最有效的灭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毒药毒杀、毒气毒杀、捕捉以及使用超声装置4.什么是污染链?参考答案:污染链由一系列客观存在的相关事件或因素组成。

在污染之前,它们彼此间就存在一定的联系。

这些联系为起因、来源、传播方式和寄生四个环节。

污染链中必须包括污染过程中的各项基本环节。

杀死食品中腐败和致病菌的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热处理,化学物质,辐射,电子巴氏杀菌,光脉冲6.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真菌比细菌少见,它含有两类主要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

细菌是单细胞的,其生长通常以牺牲________________为代价。

参考答案:细菌和真菌,霉菌(多细胞)和酵母(通常为单细胞),霉菌7.作为清洗剂,空气主要用于除去()等因素。

A、包装材料B、灰尘C、其它不能用水作为介质的碎片D、细菌参考答案:ABC8.雇员可以在工厂指定区域食用快餐、饮料和其它食品,包括抽烟。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什么是心理性食物疾病?参考答案:因精神因素,如亲眼看见其它人生病或在食品中看到异物,如虫或鼠等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心理性食物疾病。

CIP设备非常适用于清洗水管、酿造桶、热交换器、集成式机器和均质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当食品不适宜人类食用时,即认为食品发生了腐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食品工厂卫生能利用钢丝棉和铜制清洁球这类擦洗工具有效除去污垢。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卷)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卷)

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中,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它们的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A、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B、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字为准C、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D、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2、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3、标定HCl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氢氧化钠B、邻苯二甲酸氢钾C、无水碳酸钠D、草酸4、用基准碳酸钠标定盐酸标准溶液时,一分析员未将基准碳酸钠干燥至质量恒定,标定出的盐酸浓度将()。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碳酸钠中剩余烧失量成正比5、下列属于轻工部行业推荐标准的是()。

A、QBB、SB/TC、GBD、DB6、分析实验中由于试剂不纯而引起的误差叫( )。

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偶然误差D、方法误差7、在滴定分析中出现的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过失误差( )。

A、滴定管读数读错B、试样未搅匀C、所用试剂含有被测组分D、滴定管漏液8、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相符合的程度。

B、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结果相符合的程度。

C、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平均值相接近的程度。

D、精密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9、食品检验中对采样的要求是( )。

A、样品量尽量小B、样品有代表性C、样品量多些好D、样品要均匀10、把检样用四分法分成四份,取()。

A、任意一角的一份B、相邻二个角的二份C、对角的二份D、三个角的三份11、平均样品是指()A、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的样品B、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C、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样品D、随机抽取的样品12、测定样品前常需进行预处理,消化是常见的有机物破坏法,其目的是( )。

A、抽提被检测的组分B、沉淀被检物质C、分解有机物质D、分离有机物与无机物13、评价食品的风味、口感要靠()来完成。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重点总结试题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重点总结试题

1.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重要性。

(1).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日新月异。

(2).食品贸易全球化对食品安全检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食品危害残留物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要求必须不断提高。

(4).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强。

2.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内容: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毒素,放射性污染和现代生物技术危害(2).特点:目标产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残留限量越来越严格,对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化学性污染(1).农药和兽药残留。

(2).重金属污染。

(3).食品中添加剂的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4).食品加工,储藏和包装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4.生物毒素:生物毒素是指生物和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其他生物种有毒害作用并不可复制的化学物质,也称为天然毒素。

@5.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体外试验中能与蛋白酶结合,能抑制蛋白酶活性。

6.样品采集18%,样品前处理61%,分析测定9%,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10%。

7.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克服了传统所示提取费时费力,回收率低,重现性差,污染严重等弊端。

8.超临界流体(SCF):当物质的温度和压力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

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而难以区分的物态。

9.食物: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10.无机元素的前处理原则:(1).方法简便,使用试剂越少越好。

(2).方法耗时间较短,有机物破坏越彻底越好。

(3).被测元素不受损失,消解后的溶液容易处理,不影响以后的测定步骤。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一阶段练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食品中氯丙醇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技术的原理中采用( B )分离。

(1 分)A. 萃取;B. 柱色谱;C. 沉淀;D. 电化学2. 乳制品中含有( C ),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1 分)A. 乳酸菌;B. 硝酸盐还原菌;C. 枯草杆菌;D. 大肠杆菌3. 为了减少干扰物质和提取样品回收率,采用( A )进行液液萃取并串联固相萃取。

(1 分)A. 硅藻土;B. 二氯甲烷;C. 二氯乙烷;D. 三氯丁烷4. 食品中氯丙醇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技术的原理中采用( A )的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1 分)A. SIM;B. IARC;C. ODS;D. MCPD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N-亚硝胺类化学物含量,采用( B )来确认和定量。

(1 分)A. 高分辨率分配法;B. 高分辨率匹配法;C. 低分辨率匹配法;D. 低分辨率分配法6.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苯并[a]芘的含量时,紫外光照射下呈( B)。

(1 分)A. 绿色荧光;B. 蓝紫色荧光斑点;C. 紫色荧光;D. 紫色荧光斑点7. 食品中氯丙醇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技术的原理中是以(A )为内标。

(1 分)A. d3-3-氯-1,2-丙二醇;B. d3-2-氯-1,2-丁二醇;C. d3-3-氯-1,2-丁二醇;D. d3-2-氯-1,2-丙二醇8. 烷基酚具有(D )特性。

(1 分)A. 损伤脑部;B. 损伤肝脏;C. 损伤皮肤;D. 内分泌干扰活性9. HPLC测定熟肉中的苯并[a]芘的含量时,用( B)进行反萃取。

(1 分)A. 甲苯;B. 二甲基亚砜;C. 丙酮;D. 乙醇10. 食品中氯丙醇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技术的原理中以(C )为吸附剂。

食品安全生物技术检测考核试卷

食品安全生物技术检测考核试卷
3.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A. PCR
B. Southern印迹法
C. Western印迹法
D.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以下哪些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应用前景?()
A.电化学传感器
B.光学传感器
C.压电传感器
D.热敏传感器
5.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结果?()
C.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4.用于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生物技术是?()
A.纳米技术
B.流式细胞术
C.免疫荧光技术
D.聚合酶链反应(PCR)
5.以下哪个不是食品安全生物检测技术的优点?()
A.高通量
B.高灵敏度
C.高成本
D.快速便捷
6.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以下哪个生物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
B.质谱技术
C.流式细胞术
D.免疫荧光技术
11.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细菌的快速检测?()
A.免疫学检测
B.基因芯片
C.传感器技术
D. PCR
12.以下哪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可以用于毒素检测?()
A.免疫学技术
B.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C.毛细管电泳
D.质谱技术
13.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提高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假阳性率?()
A.样品处理
B.检测设备的精度
C.实验室环境
D.操作人员的技能
6.以下哪些生物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
A.免疫PCR
B. ELISA
C. Western印迹法
D.蛋白质组学技术
7.以下哪些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卷)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卷)

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有机物破坏法分为()A、磺化法皂化法B、浓缩法浸提法C、灰化法消化法D、磺化法浓缩法2、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 )A、检样B、原始样品C、平均样品D、检验样品3、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A、检样B、原始样品C、平均样品 D 、检验样品4、实验室中干燥剂二氯化钴变色硅胶失效后,呈现()A 、蓝色B 、黄色C、红色D、白色5、干燥法称样量,一般控制在样品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 )。

A 、10~15g B、5~10g C、 1.5~3g D、 15~20g6、灰分是表示( )的一项指标。

A 、无机成分总量B 、有机成分C、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的总量D、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总量7、总灰分测定的一般步骤为( )A 、称坩埚重、加入样品后称重、灰化、冷却、称重B、称坩埚重、加入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C 、加入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D、加入样品后称重、灰化、冷却、称重8、干法灰化与湿法消化相比,湿法消化测定空白值()A、高B、低C、相等D、不能确定9、同一试验批次的器皿,要求外形、( )、气味应该一致。

A、外形B、颜色C、气味D、形状10、在食品的感官检验中,找出下列与视觉有关的术语()A、形状B、气味C、脆性 D 、弹性11、下列( )等食品是能直接进行感官检验的A 、香精B、调味料C、糖浆D、可乐12、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到达反应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即为滴定终点A、溶液由蓝色到无色B、溶液由红色到蓝色C、溶液由红色到黄色D、溶液由蓝色到黄色13、在测定样品还原糖浓度时,应先进行预备滴定,其目的是( )。

A 、为了提高正式滴定的准确度B、为了方便终点的观察C、是正式滴定的平行实验,滴定的结果可用于平均值的计算D、延长测定时间14、豆制品中的脂肪含量用( )方法测定。

肉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肉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A.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色谱-质谱联用法
D.紫外可见光谱法
5.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肉类食品安全问题?()
A.加工环境不当
B.原料质量不合格
C.检测技术不先进
D.仓储条件不适宜
6.肉类加工过程中,哪些病原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A.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诺如病毒
7.以下哪些是肉类加工中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
8.肉类加工中,______是一种常用于控制细菌生长的化学添加剂。
()
9.在肉类加工中,______是一种用于提高产品色泽和延长保质期的常用方法。
()
10.肉类加工的______和______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2.亚硝酸盐在肉类加工中用作防腐剂和色素固定剂。减少使用量和残留量可通过优化腌制工艺、使用抗氧化剂、控制腌制温度和采用替代品等方法实现。
3.化学污染物来源包括饲料、添加剂和环境等。常用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4. HACCP体系通过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设置,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实施步骤包括建立HACCP团队、进行产品流程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等。
()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B
4. B
5. D
6. A
7. D
8. C
9. D
10. B
11. D
12. A
13. D
14. D
15. D
16. C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二阶段练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二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一下在甲醛的特征描述中,那些不是甲醛的性质(D)。

(1 分)A. 无色;B. 有刺激性气味;C. 易溶于水;D. 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2. 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B )mg/kg。

(1 分)A. 1.2;B. 2.5;C. 3.8;D. 4.33. 胺苯醇类抗生素的检测中前处理环节中的净化环节一般用(B )洗涤除去脂溶性杂志。

(1分)A. 丁烷;B. 己烷;C. 庚烷;D. 壬烷4. 一下那个不属于目前检测食品中天然毒素物质技术的最突出的特点( A)。

(1 分)A. 智能化;B. 精确化;C. 在线化;D. 规范化5. 食品中检测有害元素重金属的时,认为金属密度大于(A )g/cm3的尾重金属。

(1 分)A. 5;B. 10;C. 15;D. 206. 食品中总汞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技术用于检测粮食或豆类干样中汞的时候,一般经过粉碎过筛置于( A)罐中。

(1 分)A. 聚四氟乙烯塑料罐;B. 不锈钢罐;C. 陶瓷罐;D. 铂金属罐7. PCR体系中主要有五种成分,以下不属于这五种成分的是那个(C )。

(1 分)A. 模板;B. 引物;C. dMTP;D. 聚合酶8. 孔雀石绿的典型监测方法( C)。

(1 分)A. 分光光度法;B. 薄层色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气相色谱法9. 在PCR法检测程序中,PCR扩增需要设置哪几个对照( D)。

(1 分)A. 空白对照;B. 阴性对照;C. 阳性对照;D. 以上都是10. 孔雀石绿在波长( D)nm处有吸收峰,可采用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

(1 分)A. 112;B. 236;C. 387;D. 618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在食品卫生标准中,检测重金属指标时,最常见的是( A )。

A:砷、铅、铜 B:金、银、铜C:镉、铬、汞 D:铜、钼、锌2、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精密度高的检测数据,准确度肯定( D )。

A:高 B:低C:不变 D:不一定高3、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D )A:入射光波长的选择B: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C: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D:以上全是4、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是( A )。

A:538 nm B:570 nm C:438 nm D:以上不是5、在食品样品预处理时,应能使被测定物质(A )到最低检出限以上浓度,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A:浓缩 B:稀释C:混匀 D:以上不是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是( A )。

A.氘灯与卤钨灯B.氢灯与氘灯C.钨灯与汞灯D.氢灯与汞灯7、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

( D )A.蒸镏水 B.硫酸 C.浓硝酸 D.(2+100)稀硝酸8、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D )。

()A.保留时间 B.相对保留值 C.半峰宽 D.峰面积9、液相色谱仪的核心元件是( A )。

A.色谱柱B.检测器C.进样器D.记录器10、吸收光谱曲线的纵坐标为吸收度,横坐标为( A )。

A.浓度B.波长C.时间D.温度11、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准确度高的检测数据,精密度肯定( A )。

A:高B:低C:不变D:以上不是1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源是( A )。

A. 卤钨灯B. 氢灯C. 氘灯D. 能斯特灯13、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一般是( A )A、峰面积B、保留时间C、分离度D、理论塔板数14、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根本区别是( A )A.流动相不同B.溶剂不同C.分离原理不同D.操作方法不同15、GC法农残检测分析中对氮磷具备高选择性的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是( A )A、NPDB、FIDC、TCDD、ECD16、反相HPLC法主要适用于( A )A、脂溶性成分B、水溶性成分C、酸性成分D、碱性组分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气相色谱法能分离组分极为复杂的混合物B.气相色谱的分离检测过程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C.正常色谱峰为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D.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18、不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如在测定食品中的磷时,不能单独用 HCI 或 H2SO4 分解试样,而应当用( A )的混合酸,避免部分磷生成挥发性的磷化氢( PH3 )而损失。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为。

、二、选择:(每题1 分,共10分)1、以( )作为指示剂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到达反应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溶液由蓝色到蓝色消失时即为滴定终点。

A 、甲基红B 、次甲基蓝C 、酚酞D 、溴甲酚紫 2、PCR 体外酶促扩增反应包括( )三个阶段。

A 、变性 退火 延伸 B 、变性 复性 退火 C 、变性 延伸 复性 D 、变性 退火 重组3、脂肪测定时,样品包的高度应( )。

A 、高出抽提管,以便于脂肪的抽提。

B 、与抽提管高度相同,以便于脂肪的抽提。

C 、以虹吸管高度的2/3为宜,以便于脂肪的抽提。

D 、以上说法均不对4、淀粉属于( )。

A 、单糖B 、双糖C 、多糖D 、糖脂5、空白试验是指( )。

A 、在不加待测成分的前提下,按操作规程所进行的实验。

B 、用任何一种溶液代替样液的实验。

C 、不用标准溶液的实验。

D 、加入已知标准溶液的实验。

6、标定硫代硫酸钠的基准物是( )。

A 、草酸钠B 、硫酸钾C 、重铬酸钾D 、高锰酸钾7、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1.00421=( )。

A 、10.13231B 、10.1323C 、10.132D 、10.138、以下哪个结果可以判断为大肠杆菌阳性样品( )。

A 、乳糖胆盐发酵管出现产酸产气现象。

B 、乳糖胆盐发酵管为阳性,且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出现金属光泽。

C 、乳糖胆盐发酵管为阳性,且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出现金属光泽,并经过复发酵仍为阳性。

D 、乳糖胆盐发酵管为阳性,且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出现金属光泽,经过复发酵仍为阳性,且经革兰氏染色为红色。

9、具有还原性的糖是( )。

A 、纤维素B 、淀粉C 、葡萄糖D 、蔗糖 10、蛋白质测定消化时,凯氏烧瓶应( )放在电炉上进行消化。

A 、与电炉垂直。

B 、与电炉垂直且高于电炉2厘米的地方。

C 、倾斜约45度角。

D 、倾斜约60度角。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相对密度2、“四舍六入五成双”3、酸价4、总酸度、有效酸度5、滴定分析法四、判断(每题1分,共10分)1、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奈乙二胺偶合形成蓝色染料,这就是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A.高效液相色谱
B.气相色谱
C.紫外可见光谱
D.质谱
17.下列哪个不是食品质量认证的标志?()
A.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B.中国有机食品认证
C.中国农业认证中心认证
D.中国食品安全认证
18.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A.抗坏血酸
B.柠檬酸
C.苯甲酸钠
D.山梨酸钾
19.以下哪个不是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测的方法?()
16.以下哪些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HACCP
B.GMP
C.SSOP
D.ISO 22000
17.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水平?()
A.农药的使用量
B.农药的降解速率
C.食品的种类
D.食品的加工方法
18.以下哪些是食品中维生素检测的技术?()
A.高效液相色谱
B.质谱
C.紫外可见光谱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2.描述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常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3.阐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并说明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4.请列举几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并对比它们与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差异,讨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前景。
1.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哪些?()
A.免疫层析技术
B.生物传感器
C.?()
A.中国有机食品认证
B.中国农业认证中心认证
C.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D.中国3C认证
3.常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有哪些?()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李斯特菌
D.志贺氏菌
11.以下哪种设备通常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
A.色谱仪
B.质谱仪
C.原子吸收光谱仪
D.分光光度计
12.对水产品进行快速检测时,以下哪种技术经常被使用?()
A.免疫层析技术
B.色谱技术
C.质谱技术
D.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13.在冷冻水产品解冻后,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进行的食品安全检测?()
2.在HACCP计划中,CCP代表的是______。
3.用来检测水产品中重金属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4.水产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是______。
5.为了防止水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应采取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水产品加工中,TVB-N通常用来评估产品的______。
1.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只需要关注微生物污染。( )
2. HACCP系统是一种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预防性管理体系。( )
3.所有水产品在加工前都需要进行冷冻处理。( )
4.水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可以通过烹饪完全消除。( )
5.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是不可能发生的。( )
6.感官评价是评估水产品新鲜度最可靠的方法。( )
8. B
9. A
10. B
11. C
12. A
13. C
14. D
15. D
16. B
17. A
18. A
19. B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D
5. ABCD
6. ABC
7. ABCD

豆类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豆类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B.维生素
C.抗氧化物质
D.水分
5.以下哪些豆类食品适合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快速检测?()
A.绿豆
B.黄豆
C.豆腐
D.豆浆
6.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豆类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A. PCR技术
B. ATP生物发光法
C.免疫学方法
D.重量法
7.以下哪些豆类食品富含植物蛋白?()
A.绿豆
B.黄豆
C.红豆
12. ABCD
13. BD
14. ABC
15. ABCD
16. AD
17. ABC
18. BD
19. 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 35-40
2.免疫学方法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酶解法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7.烘干法
8.高效液相色谱法
9.气相色谱法
10.微生物污染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红外光谱法
D.电化学法
18.以下哪些豆类食品中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
A.绿豆
B.黄豆
C.红豆
D.转基因大豆
19.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豆类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A.粗纤维法
B.中性洗涤纤维法
C.酶解法
D.比色法
20.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豆类食品的质量安全?()
A.微生物污染
B.农药残留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荧光法
C.电化学法
D.比色法
12.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豆类食品中的重金属?()
A.原子吸收光谱法
B.原子荧光光谱法
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营养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营养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D.仅需要数据分析标准化
15.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A. PCR技术
B.光谱技术
C.色谱技术
D.电化学传感器技术
16.关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检测速度快
B.成本较高
C.操作简便
D.适用于现场检测
17.在使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时,以下哪个步骤是必须的?()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检测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情况,快速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优点:无损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
2.免疫层析技术包括样品准备、抗原与抗体反应、显色等步骤。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无需复杂设备。
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准确性高,灵敏度高,但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免疫分析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可能存在假阳性。
B.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C.免疫层析技术
D.量子计算技术
2.快速检测技术中,哪个环节可以最直接地反映样品中的营养成分?()
A.提取
B.净化
C.检测
D.数据处理
3.在食品快速检测中,以下哪种元素不属于常检的营养元素?()
A.铁
B.钙
C.镁
D.铅
4.以下哪种光谱技术常用于食品中营养素的快速检测?()
A.紫外可见光谱
A.毛细管电泳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免疫分析法
D.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0.以下哪些步骤是食品快速检测样品前处理中常见的?()
A.提取
B.净化
C.浓缩
D.稀释
11.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检测?()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 卷)适用专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样品保存的原则是 、 、 、密封。

2、测定食品中灰分时,瓷坩锅用 在外壁编号。

3、感官检验分为 型感官检验和 型感官检验。

4、食品中的脂类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和 。

5、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步骤分为湿法消化, , ,盐酸滴定。

8、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9、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 和 。

10、从生理角度看,人的基本味觉包括酸,甜, ,咸味四种,其中人对 味最敏感。

11、最容易产生感觉疲劳的是 。

12、单位质量的固态食品所具有的体积称为 。

13、测定食品中脂类时,常用的提取剂有 和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将答案写在下方的A 、酚酞 B 、百里酚酞 C 、石蕊 D 、次甲基蓝 2、凯氏定氮法中,样品消化后的溶液是( )A 、弱酸性B 、中性C 、强酸性D 、碱性3、下列关于精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接近程度B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C 、精密度高的测定结果,其准确度亦高D 、精密度表示测定结果的重现性4、下列玻璃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B、离心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C、坩埚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D、蒸发皿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5、乳粉水分测定中,恒重是指铝皿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

A、5mgB、2mgC、0.5mgD、0.2mg6、水分测定时,水分是否排除完全,可以根据()来进行判定。

A、经验B、专家规定的时间C、样品是否已达到恒重D、烘干后样品的颜色7、粗灰分测定,下面()加速灰化方法需做空白实验。

A、去离子水B、硝酸C、硝酸镁 D.、双氧水8、味觉感受器就是( )。

A、舌尖B、味蕾C、舌面D、舌根9、pH计法测饮料的有效酸度是以( )来判定终点的。

A、pH7.0B、pH8.20C、电位突跃D、指示剂变色10、食品分析中乳脂肪干燥至恒重,是指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A出卷人: 敬思群 校对人:孙来华 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填空题(10分)1、有机物破坏法,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 两大类。

2、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 、 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3、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 。

4、灰分是标示食品中 总量的一项指标。

5、水蒸汽蒸馏法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中 含量的测定。

6、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应分别配制分别 ,不能事先 。

7、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 、 和 。

8、样品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时,用 测定误差较大,而用 结果较准确。

9、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 、 。

10、密度计是根据 原理所制成。

二、名词解释(15分) 1、 采样姓名: 班级: 考号:2、比旋光度3、溶剂萃取法4、ppm5、总酸度6、恒重三、判断题(10分)1、食品的质量特性包括食用特性。

()2、采样用具具有保护样品的功能。

()3、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用单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表示。

()4、醋酸镁、硝酸镁可做为助灰化剂。

()5、可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淀粉糖浆中的水分。

()6、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7、凯氏定氮法中,硫酸铜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8、费林氏试液宜用标准还原糖液加以标定。

()9、只要是优级纯试剂都可作基准物。

()10、液体物质的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四、简答题(48分)1、对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干法灰化的原理及方法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蒸馏法?在进行样品制备时,有哪几种蒸馏方式?4、在进行总酸度测定时,为什么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中不能含有CO2?如何去除CO2?5、在氨基酸态氮测定中,为什么要加入甲醛?6、测定脂肪时,索氏抽提法与酸水解法的区别是什么?7、炼乳、鲜鱼必须分别采取哪种方法测定其脂肪含量?如何进行样品预处理?8、在食品检验中,什么是平行实验?如何报出结果?五、计算题(17分)测定某食品试样中蛋白质含量,进行7次平行测定,经校正系统误差后,其数据为19.58、19.45、19.47、19.50、19.62、19.38、19.80,用Q检验法确定19.80是否应舍去(n=7时,Q0.90=0.51),并分别计算:x、d 。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B出卷人: 敬思群 校对人:孙来华 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填空题(10分)1、有机物破坏法主要用于食品中 的测定。

2、一般来说,提取效果符合 的原则,故应根据被提取物的极性强弱选择提取剂。

3、160C 时200C/40C 乳稠计读数为31度,换算为200C 应为 。

4、挥发酸大小可通过 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5、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经浓硫酸加热消化,硫酸使有机物_____,然后,有机物炭化生成 。

6、费林氏容量法的整个滴定过程应保持在 状态下进行。

7、在乳脂类的测定中,用有机溶剂不能直接提取,而必须先行破坏 ,进而破坏 ,使 游离出来。

8、 是测定香料中水分的唯一公认的标准分析法。

9、分析天平是指分度值为 的天平。

10、将6.0350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结果是 。

二、名词解释(15分) 1、平均样品 2、恒量姓名: 班级: 考号:3、浸提法4、ppb5、有效酸度6、空白试验三、判断题(10分)1、感官特性是食品的质量特性。

()2、C·P是分析纯试剂的英文代号。

()3、准确度主要是由系统误差决定的。

()4、灰分能准确地表示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的总量。

()5、可用直接干燥法测定肉类食品水分。

()6、一般食品用有机溶剂浸提,挥干有机溶剂后称得的重量主要是游离脂肪。

()7、中性醋酸铅是最常用的一种澄清计。

()8、凯氏定氮法中,硫酸钾起催化剂的作用。

()9、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时,必须首先进行定位校正。

()10、称量分析法不需要基准物。

()四、简答题(48分)1、对采样用具有什么要求?如何做到?2、采样一般分为哪几步?3、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为什么必须进行预测?4、测定食品中水分通常有几种方法?它们的适用范围有哪些?5、试述采用费林氏容量法测定总糖的原理。

6、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7、在食品检验中,配制溶液的浓度一般分为几种?分述它们的概念。

8、怎样进行固体样品的恒重操作?五、计算题(17分)测定某食品试样中蛋白质含量,进行7次平行测定,经校正系统误差后,其数据为19.58、19.45、19.47、19.50、19.62、19.38、19.80,用Q检验法确定19.80是否应舍去(n=7时,Q0.90=0.51),并分别计算:x、d、S。

普高00轻化(食检)食品分析A卷答案一、1、干法灰化、湿法消化;2、精密度、准确度;3、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4、无机成分;5、总挥发酸;6、贮存、混合贮存;7、总酸度、有效酸度、挥发酸;8、干燥法、蒸馏法;9、SiO2、CaO、Na2O、K2O;10、阿基米德。

二、1、在产品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叫作采样。

2、当旋光性物质的浓度为1,液层厚度为1时所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光度,以[ɑ]tλ表示。

3、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方法,叫溶剂萃取法。

4、每公斤(或每升)中所含毫克数,或每克(或每毫升)中所含微克数。

5、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其大小可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故总酸度又称“可滴定酸度”。

6、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范围。

三、1、对;2、对;3、对;4、对;5、错;6、对;7、错;8、对;9、错;10错。

四、1、两点:一是应保证样品的代表性,二是应避免已采样品在进行检验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原理: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一般为500~5800C)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的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方法特点:空白值低,可富集被测组分,降低检测下限,操作简单;但时间长,因温度高易造成某些易挥发元素的损失,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致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3、蒸馏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根据样品中待测定成分性质的不同,可采用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等蒸馏方式。

4、因为CO2于水中成为酸性的H2CO3形式,影响滴定终点时酚酞颜色变化。

无CO2蒸馏水的制备方法为:将蒸馏水沸腾20分钟后用碱石灰保护冷却;或将蒸馏水在使用前煮沸15分钟并迅速冷却备用,必要时须经碱液抽真空处理。

5、由于氨基酸有两性作用,加入甲醛可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羰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液滴定后定量,用酸度计测定终点。

6、食品中的脂肪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游离脂肪和结合脂肪,索氏抽提法测定所得的脂肪是游离脂肪,而酸水解法测得的脂肪是游离脂肪及结合脂肪总量。

7、样品处理:(1)炼乳取炼乳1~10g ,放入具塞量筒,加入水使总量为10ml,摇匀。

加250g/L氨水1.5mL充分混合。

加入10mL 乙醇,加塞混匀。

鲜鱼准确称取均匀样品5g于具塞三角瓶内,加入60mL氯仿—甲醇混合液,于65℃水浴中,由微沸腾开始,加热1h 进行提取。

(2)测定:炼乳用罗紫·哥特里法,鲜鱼用氯仿—甲醇提取法8、平行实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时作两份测定,如果两份之间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说明该样品的测定在精密度方面是可靠的,可将两份测定结果取平均值;如果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则应重做。

在食品检验中,如果标准没有特殊规定,偏差的允许范围一般小于等于20%,其计算方法如下:偏差(%)=2BA B A +-×100% 式中:A 、B 为两次平行测定的结果。

五、解:(1)Q=43.042.018.038.1980.1962.1980.19==-- Q 0.90=0.51 Q<Q 0.90 因此19.80应予保留。

(2)x =54.19780.1938.1962.1950.1947.1945.1958.19=++++++ (3)d=11.0726.016.008.004.007.009.004.0=++++++普高00轻化(食检)食品分析 B 卷答案一、1、无机元素;2、相似相溶;3、30.2度;4、蒸馏;5、脱水、碳;6、微沸;7、胶体状态、脂肪球膜、脂肪8、蒸馏法;9、0.1mg/分度;10、6.04二、1、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2、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3、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的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的方法称为浸提法。

4、十亿分含量:每公斤中所含微克数或每克(或每毫升)中所含钠克数。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准确地说应是溶液中H+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那部分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其大小可借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同样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三、1、对;2、错;3、对;4、错;5、错;6、对;7、对;8、错;9、对;10、对。

四、1、所有的采样工具和容器应清洁、干燥、无异嗅味。

对进行化学分析的采样工具和容器可用适量合成洗衣粉溶液或铬酸洗液(研细的高锰酸钾20g溶于40mg水中,慢慢加入360ml浓硫酸即成)或碱性高锰酸钾洗液(4g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加入10g氢氧化钠,用水稀释至100ml即成)浸泡后,用自来水流水洗净,再用蒸馏水冲洗后烘干后晾干。

2、采样一般分为三步: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3、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一是本法对样品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知道样液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与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1分钟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4、测定水分的方法通常有: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

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950C~1050C下不含或含有其它挥发性甚微的食品。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糖、味精等容易分解的食品。

蒸馏法适用于含较多其它挥发性物质的食品,如油脂、香辛料等。

5、费林氏A、B液混合时,生成发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立即与酒石酸钾钠起反应,生成深蓝色的氧化铜和酒石酸甲钠的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