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协议讲解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一根传输线路逐位地传送数据,相比并行通信具有更简单、更经济的优势。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传输,而串行通信协议则是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时序、电气特性等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本文将介绍串行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以及应用场景。
首先,串行通信协议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类型。
同步串行通信协议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以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常见的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包括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和RS-232等。
而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则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不需要时钟信号同步,而是通过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组合来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包括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和USB(Universal Serial Bus)等。
其次,串行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嵌入式系统中,SPI和I2C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与外围设备,如存储器、传感器等,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通信。
而在计算机外设接口中,USB协议则成为了连接键盘、鼠标、打印机、摄像头等外部设备的标准接口,实现了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通信。
另外,在工业控制领域,RS-232和RS-485等协议被广泛应用于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串行通信协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未来,串行通信协议将继续发展,以适应更多元化、复杂化的应用场景,同时也需要更加严格的协议标准和更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SPI协议解析高速串行通信的协议标准
SPI协议解析高速串行通信的协议标准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高速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设备的通信接口传输中。
本文将对SPI协议进行详细解析,介绍其协议标准,以及相关的特性和应用。
I. 介绍SPI协议是一种同步协议,常用于微控制器和外部外设之间的通信。
它通过四根信号线(时钟线、数据线、主从选择线、片选线)实现全双工通信,并且支持多主机和多从机的通信方式。
SPI协议具有高速传输、简单易用、灵活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II. 协议标准SPI协议的通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钟极性与相位SPI协议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时钟极性和相位设置,分别为CPOL和CPHA。
CPOL用于控制时钟信号的极性,可以是低电平为开始(CPOL=0),或高电平为开始(CPOL=1)。
CPHA用于控制数据采样的时机,可以是时钟信号的上升沿采样(CPHA=0),或下降沿采样(CPHA=1)。
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可以通过组合CPOL和CPHA来实现精确的时序控制。
2. 数据传输顺序SPI协议支持全双工传输,数据通信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数据传输的顺序由设备的主从模式决定,主机先发送数据,然后从机进行响应。
在全双工通信中,数据可以同时双向传输,主机和从机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3. 主从设备选择SPI协议使用一根主从选择线(SS)来选择通信的主机或从机。
当某个从机被选中时,通过使能该从机的片选线,使其进入工作状态,其他从机则处于非工作状态。
主机可以通过控制主从选择线来选择不同的从机进行通信。
4. 数据帧格式SPI协议的数据传输是以数据帧的形式进行的。
每个数据帧由一个字节(8位)的数据组成,包括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
数据帧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5. 传输速率SPI协议支持各种传输速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传输速率由时钟信号频率决定,可以通过调整时钟频率来达到不同的传输速率。
串行通讯协议(modbus)
串行通讯协议(MODBUS)变频电源提供RS232/RS485通讯接口,并采用MODBUS通讯协议。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或PLC实现集中控制,设定变频电源运行命令,修改或读取功能参数,读取变频电源的工作状态及故障信息等。
一、协议内容该串行通信协议定义了串行通信中传输的信息内容及使用格式。
其中包括:主机轮询(或广播)格式;主机的编码方法,内容包括:要求动作的功能码,传输数据及错误校验等。
从机的响应也是采用相同的结构,内容包括:动作确认,返回数据和错误校验等。
如果从机在接收数据时发生错误,或不能完成主机要求的动作,它将组织一个故障信息作为响应反馈给主机。
二、应用方式变频电源接入具备RS232/RS485总线的“单主多从”PC/PLC控制网络。
三、总线结构(1)接口方式:RS232/RS485硬件接口。
(2)传输方式:异步串行,半双工传输方式。
在同一时刻主机和从机只能有一个发送数据而另一个只能接收数据。
数据在异步串行通信过程中,是以报文的形式,一帧一帧发送。
(3)拓扑结构:单主机多从机系统。
从机地址的设定范围为1-247,0为广播通讯地址。
网络中的从机地址必须是唯一的。
四、协议说明变频电源通信协议是一种异步串行的主从MODBUS通信协议。
网络中只有一个设备(主机)能够建立协议(称为“查询/命令”)。
其他设备(从机)只能通过提供数据响应主机的“查询/命令”,或根据主机的“查询/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主机在此是指计算机(PC)、工业控制设备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从机是指变频电源。
主机既能对某个从机单独进行通信,也能对所有下位从机发布广播信息。
对于单独访问的主机“查询/命令”,从机都要返回一个信息(称为响应),对于主机发出的广播信息,从机无需反馈响应给主机。
五、协议格式变频电源的MODBUS通讯使用RTU模式,消息发送至少要以3.5个字符时间的停顿间隔开始。
传输的第一个域是设备地址。
可以使用的传输字符是十六进制的0…9,A…F。
mosi协议 讲解
mosi协议讲解MOSI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等。
MOSI 是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的缩写,指的是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I协议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我们来了解一下MOSI协议的基本原理。
在MOSI协议中,通信的主设备负责发送数据,而从设备负责接收数据。
主设备通过MOSI线(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将数据发送给从设备,从设备则通过MISO线(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将接收到的数据返回给主设备。
此外,还需要一个时钟信号线(SCLK)来同步主从设备的数据传输。
MOSI协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MOSI协议支持全双工通信,即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这使得通信效率更高,能够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求。
其次,MOSI协议的数据传输是串行的,通过一条线路传输多个位的数据。
这样可以减少通信线路的数量,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此外,MOSI协议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MOSI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MOSI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传感器通过MOSI协议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则通过MOSI协议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执行器。
这样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其次,MOSI协议还被应用于存储器和微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例如,在存储器读写操作中,微控制器通过MOSI 协议将读写指令发送给存储器,存储器则通过MOSI协议将读取到的数据返回给微控制器。
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写和存储。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MOSI协议还可以用于其他各种场景。
例如,MOSI协议可以用于音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声音的采集和播放。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1. 引言串行通信协议是用于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方式。
串行通信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电信系统、嵌入式系统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串行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
2. 串行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在数字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
与并行通信协议相比,串行通信协议只使用一个数据线来传输数据,而不是同时使用多个数据线。
串行通信协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位:串行通信协议将数据划分为一个个位进行传输。
每个位可以是0或1,代表不同的电平。
•帧:帧是串行通信协议中的基本数据单位。
它由一个或多个位组成,并包含数据和控制信息。
•起始位和停止位:起始位和停止位用于标识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
通常情况下,起始位为低电平,停止位为高电平。
•校验位: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见的校验方式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3. 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指定的格式组织成帧,并通过串行通信线路发送给接收端。
2.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解析成帧,并进行校验。
3.接收端根据校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数据,如果数据正确无误,则进行相应的处理,否则请求重新发送。
4.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请求重新发送数据。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数据都被正确接收。
4.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4.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连接。
它使用最多三条信号线进行通信,包括发送线、接收线和地线。
RS-232协议支持最大波特率为115200。
4.2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双线制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与周边设备。
它只需使用两根信号线(时钟线和数据线),能够同时控制多个设备。
4.3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各类外围设备的连接。
IIC通信协议
IIC通信协议协议名称:IIC通信协议一、引言IIC通信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规范IIC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地址分配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各种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
二、定义1. IIC总线:指由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组成的双线制总线。
2. 主设备:指能够发起IIC通信的设备,负责控制总线上的数据传输。
3. 从设备:指响应主设备请求的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
4. 起始条件:指主设备将总线上的SDA线从高电平拉低,而SCL线保持高电平的状态。
5. 停止条件:指主设备将总线上的SDA线从低电平拉高,而SCL线保持高电平的状态。
三、通信流程1. 主设备发送起始条件。
2. 主设备发送从设备地址和读/写位。
3. 从设备响应主设备的地址和读/写位。
4. 主设备或从设备发送数据。
5. 主设备或从设备接收数据。
6. 主设备发送停止条件。
四、数据格式1. 地址格式:从设备地址由7位二进制数表示,最高位为0表示写操作,为1表示读操作。
2. 数据格式:每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表示,以大端模式传输。
数据传输可以是单字节或多字节。
五、传输速率1. 标准模式:传输速率为100 kbit/s。
2. 快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00 kbit/s。
3. 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3.4 Mbit/s。
六、地址分配1. 从设备地址由7位二进制数表示,范围从0000000(0x00)到1111111(0x7F)。
2. 保留地址:0000xxx(0x00-0x07)和1111xxx(0xF8-0xFF)为保留地址,不可分配给从设备。
七、错误处理1. 总线冲突: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会导致总线冲突。
冲突检测由主设备负责,发生冲突时主设备将停止数据传输。
2. 超时处理:当设备在传输过程中未能及时响应时,主设备将停止数据传输并进行错误处理。
3. 错误标志:主设备和从设备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特定的标志位表示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uart通信的详细讲解
uart通信的详细讲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将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传感器、无线模块等外部设备。
它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意味着数据是以字节为单位发送和接收的,并且在数据发送和接收之间没有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下面将详细介绍UART通信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UART通信基于一对输入输出引脚,其中TX(发送)和RX(接收)引脚分别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这对引脚,数据可以以位的形式在串行总线上传输。
TX引脚用于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RX引脚用于接收从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在UART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事先约定好一些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通信速率),数据位宽,校验位和停止位。
通信起始阶段,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最高有效位(MSB)开始依次发送到TX引脚上。
UART通信是异步的,没有外部时钟信号作为同步信号,因此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通过提前约定的波特率来进行同步。
波特率表示每秒传输的位数,通常以波特(baud)为单位进行衡量。
在发送数据前,发送方需要先发送一个起始位(通常为逻辑低电平)来通知接收方数据的到来。
然后连续发送数据的位数。
发送方还可以选择在数据位之后发送一位校验位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发送方发送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通常为逻辑高电平)来标志数据的结束。
接收方在接收数据时,根据约定好的波特率等参数从RX引脚接收数据。
接收方在接收到起始位时开始接收数据,并按照波特率计时以正确的速率接收数据位。
在接收数据后,接收方还可以验证校验位的正确性。
如果校验位不匹配,接收方可以丢弃接收到的数据或者发生错误的数据信号。
最后,接收方等待一个或多个停止位来表示数据的结束。
UART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受到波特率的限制,快速的数据通信需要更高的波特率。
波特率的选择要根据通信双方的要求和硬件性能来确定。
总之,UART通信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串行通信方式,用于将数据以位的形式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
它规定了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控制信号等细节。
在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中,有多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
一、RS-232RS-232(Recommended Standard 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终端和打印机等。
RS-232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位数、校验位、波特率等参数,同时还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和连接线路的信号。
RS-232协议使用点对点连接,即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RS-232中,数据被编码为电压的变化,负电压表示逻辑1,正电压表示逻辑0。
尽管RS-232在现代计算机领域逐渐被USB取代,但在某些设备中仍然广泛应用。
二、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将并行数据传输转换为串行数据传输。
UART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单片机和传感器等。
UART通过波特率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通过使用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来定义数据的格式。
UART通信是全双工的,意味着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与RS-232不同,UART没有规定电压的变化表示逻辑高低,而是通过逻辑电平的升降沿来表示数据的传输。
三、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主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SPI通信以主从模式进行,主设备通过控制时钟信号来同步外围设备的数据传输。
SPI使用四根信号线进行通信,包括时钟信号、主机输出/从机输入、主机输入/从机输出和片选信号。
SPI通信具有高速率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控制。
四、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iic通信协议讲解
iic通信协议讲解一、什么是IIC通信协议IIC通信协议呀,就像是一种在电子设备之间交流的特殊语言呢。
想象一下,在一个充满各种电子小玩意儿的世界里,每个设备都想和其他设备说说话,这时候IIC就登场啦。
它是一种很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简单说呢,就是能让不同的芯片或者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来传递信息。
比如说,就像我们人在一个团队里工作,大家得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才能顺利合作。
IIC协议就规定了设备之间怎么开始对话、谁先说话、怎么发送数据、数据是什么格式等等。
它只需要两根线,一根叫SDA(串行数据线),一根叫SCL(串行时钟线),就靠着这两根线,就能完成好多复杂的信息传递呢。
二、IIC通信协议的特点1. 简单性IIC协议的规则相对简单,这就使得它很容易被实现。
不像有些通信协议,复杂得让人头疼。
这就好比搭积木,IIC就像是那种简单又好玩的积木,新手也能很快上手。
而且它的硬件连接也简单,就那两根线,不需要太多复杂的线路连接。
2. 多设备连接它可以让多个设备连接在同一对线上。
就像好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同一个玩具一样。
比如说,在一个小小的电路板上,可能有好几个芯片都需要相互通信,IIC就能轻松搞定。
不同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地址来区分,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这样就不会搞混啦。
3. 低速但可靠虽然IIC的通信速度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快,但它非常可靠。
就像是一个踏实稳重的小伙伴,虽然走得不快,但是每一步都很稳。
在一些对速度要求不是极高,但是对数据准确性要求很高的场合,IIC就特别适用。
三、IIC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1. 起始和停止条件当SCL线为高电平时,SDA线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这就是起始条件,表示通信要开始啦。
就像上课铃响了,大家要开始上课啦。
而当SCL线为高电平时,SDA线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这就是停止条件,意味着通信结束了。
就像下课铃响了,大家可以休息了。
2. 数据传输在起始条件之后,就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SDA线上传输的,而且是在SCL线的时钟信号控制下进行的。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通信中使用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式。
串行通信协议通过一个信道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位的数据,与并行通信协议相对。
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简单通信设备或者距离较远的通信,如串口通信、RS-232通信等。
串行通信协议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帧格式和通信规则等几个方面。
数据格式是指数据在传输中的编码方式,常见的有ASCII 码、二进制码等。
帧格式则是数据在传输中的组织方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起始位用于标识帧的开始,数据位则是实际的数据部分,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的正确性,停止位则标识帧的结束。
串行通信协议还有一些通信规则,如数据传输的速率、流控制和错误控制等。
速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叫波特率,常见的有9600bps、115200bps等。
流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硬件流控制、软件流控制等。
错误控制则是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校验位、重传等方式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比如串口通信常用于计算机与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扫描仪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RS-232通信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如计算机与远程监控设备之间的通信。
虽然串行通信协议的传输速率较低,但它具有传输距离远、连接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此外,串行通信协议也能够通过扩展协议、协议转换等方式与其他通信协议进行兼容和连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总的来说,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传输数据的方式,通过数据格式、帧格式和通信规则等的定义,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在现代通信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为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串行通信协议将会不断发展和改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
rs232通讯协议
RS232通讯协议引言RS232通讯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本文将介绍RS232通讯协议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常见的使用示例。
RS232通讯协议的基本原理RS232通讯协议使用串行通信方式,通过发送和接收电平信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它使用一对差分信号线,分别为TX(发送)和RX(接收)线。
数据在发送端被转换成电压值并通过TX线发送,接收端则将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数据。
RS232通讯协议使用的电压电平范围为正负12V,其中正电压表示逻辑“0”,负电压表示逻辑“1”。
通过这种方式,RS232协议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RS232通讯协议的特点1.可靠性:RS232通讯协议使用差分信号线,能够抵抗干扰,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2.灵活性:RS232通讯协议支持全双工通信,即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提高通信效率。
3.距离限制:RS232通讯协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最大传输距离的限制,通常在15米左右。
4.速率可调:RS232通讯协议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RS232通讯协议的应用RS232通讯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计算机通信、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计算机通信:RS232通讯协议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等。
2.工业控制:RS232通讯协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设备,如PLC、传感器等。
3.仪器仪表:RS232通讯协议也常用于仪器仪表的数据传输,如示波器、电压表等。
RS232通讯协议的使用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示例,演示了如何通过RS232通讯协议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1. 打开计算机的串口终端软件。
2. 设置串口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3. 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RS232接口线,确保连接稳固。
4. 在串口终端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点击发送按钮。
I2C通讯协议介绍
I2C通讯协议介绍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中的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它最初由Philips(现在的NXP 半导体)在1980年代开发,并于1992年首次发布。
I2C是一种简单而灵活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
I2C协议使用双线(一根串行数据线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SCL)进行通信。
它采用主从结构,其中一个设备作为主设备控制总线,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进行通信。
主设备是由软件控制的,可以向从设备发送命令并接收数据。
从设备则在主设备的控制下执行命令,并将响应的数据发送回主设备。
I2C协议的通信速率通常在几百KHz到几兆Hz之间,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速度。
通信的起始和停止由主设备发出的特殊序列(起始和停止位)标志着每个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传输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字节包含8位数据(从高位到低位)。
在每个字节的传输期间,时钟线的状态决定了数据线的有效性。
在I2C协议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用于在总线上识别该设备。
主设备通过在总线上发送设备地址来选择要与之通信的设备。
设备地址由7位或10位组成,取决于I2C规范的版本。
7位地址模式支持最多128个设备,10位地址模式支持最多1024个设备。
除了地址选择之外,主设备还可以向设备发送命令或数据。
命令和数据是通过字节传输的,在发送字节时,设备可以返回一个确认信号,指示它已成功接收到数据。
主设备可以发送一个字节序列来实现复杂的数据传输,包括读和写操作。
I2C协议还定义了一些标准模式来处理特殊情况。
例如,重复起始条件允许主设备在不释放总线的情况下与多个设备进行连续通信。
仲裁器制度可以处理并发传输时的冲突。
还定义了一些保留地址,用于特殊用途,如广播命令。
I2C协议的灵活性和简单性使其成为各种应用的理想选择。
它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如传感器、存储器、显示器、开关和其他外围设备。
uart通信协议主要内容
uart通信协议主要内容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信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
本文将介绍UART通信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原理、数据帧格式、波特率、错误检测和流控制等方面。
一、通信原理UART通信协议通过发送和接收两根信号线实现数据的传输。
发送方将数据格式化为一连串的数据帧,并通过发送线将数据传输到接收方。
接收方通过接收线接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UART通信协议是一种异步通信协议,数据帧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
二、数据帧格式UART通信协议中的数据帧由起始位(Start)、数据位(Data)、校验位(Parity)和停止位(Stop)组成。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通常为低电平;数据位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信息,可以是5位、6位、7位或8位;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可以是无校验、奇校验或偶校验;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为高电平。
三、波特率UART通信协议中的波特率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常进行数据交换。
波特率越高,数据传输速度越快,但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四、错误检测UART通信协议中的错误检测主要包括奇偶校验和校验和。
奇偶校验通过在数据帧中添加校验位,使得数据位的总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方根据奇偶校验位的值判断数据帧是否出错。
校验和是将数据帧中的所有数据位加起来,并与接收方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出错。
五、流控制UART通信协议中的流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以避免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数据的情况。
常见的流控制方式有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通过额外的信号线进行控制,能够实现较高的可靠性;软件流控制使用控制字符来控制数据的传输,虽然实现简单但可靠性较差。
I2C通讯协议介绍
I2C通讯协议介绍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中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是由Philips公司(现在的NXP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旨在解决多个芯片间的通信问题。
I2C通信协议具有简单、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领域的电子设备中。
I2C协议使用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分别是SDA(Serial Data Line)和SCL(Serial Clock Line)。
数据在SDA线上传输,时钟同步由SCL线提供。
这两根线都有上拉电阻,在通信过程中通过电平变化来传输数据。
I2C协议中有两个主要的参与者角色,分别是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
主设备是I2C总线的控制者,负责发起通信和发送指令。
从设备则根据主设备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数据。
I2C通信协议的基本操作包括起始条件和停止条件。
起始条件是主设备发起通信的标志,它的产生是通过在SCL线保持高电平的同时将SDA线从高电平拉低。
如果SDA线在SCL线上保持高电平,这意味着总线正在使用中,设备应该等待。
停止条件是通信结束的标志,它的产生是通过在SCL线保持高电平的同时将SDA线从低电平拉高。
在起始条件之后,主设备发送一些控制字节来选择特定的从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控制字节通常包括从设备的地址和读/写控制位。
从设备的地址通常是一个7或10位的二进制数,确定了特定从设备在总线上的身份。
通过设置读写控制位,主设备可以指定它是发送数据给从设备还是从从设备接收数据。
一旦从设备被选择,数据传输可以开始。
数据的传输采用字节为单位。
每个字节的传输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数据传输和应答。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个字节的最高位先传输,然后是剩下的7位。
接下来,被传输的数据字节将由接收方进行确认。
如果接收方正确接收到字节,它将通过将SDA线拉低然后释放确认。
否则,它将忽略字节并且不发送确认。
在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可以选择停止或重复起始条件来启动下一次通信。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式。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协议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位(bit)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工业自动化等。
1. 串行通信协议的定义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它通过逐位传输数据,将数据分为一系列位的序列,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进行传输和接收。
串行通信协议可以通过串口、并口、光纤等介质来进行数据传输。
2. 串行通信协议的特点(1)可靠性:串行通信协议通过校验和等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减少传输错误率。
(2)简单性:串行通信协议相对于并行通信协议来说,设计简单,实现容易。
(3)适应性强:串行通信协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物理介质和通信方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传输距离较长:串行通信协议在传输距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3.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1)RS-232: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电压的变化来传输数据。
(2)I2C:I2C是一种短距离串行通信协议,多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它采用两线制,一个时钟线和一个数据线。
(3)SPI:SPI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芯片和外围设备,如存储器、传感器等。
SPI通信协议使用四线制,包括时钟线、数据线、主设备选择线和从设备选择线。
(4)CAN:CAN是一种用于控制器局域网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它采用双线制,包括CANH(高电平)和CANL(低电平)线。
4. 串行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串口通信、调制解调器的通信等。
(2)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中,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蓝牙、ZigBee等协议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3)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通信。
Modbus串行通信协议
Modbus串行通信协议Modbus是一种常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它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和通信。
本文将介绍Modbus协议的基本原理、通信方式以及应用场景。
一、Modbus协议基本原理Modbus协议由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旗下品牌)公司于1979年开发,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设备通信。
它是一种开放式的通信协议,其特点是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Modbus协议分为两种传输方式:串行方式和以太网方式。
串行方式又分为Modbus RTU和Modbus ASCII两种。
1. Modbus RTUModbus RTU使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位为8位,通信速率可以选择为几百到几千位每秒。
在Modbus RTU中,每个数据帧由起始位、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和校验位组成,设备地址用于标识通信的目标设备。
2. Modbus ASCIIModbus ASCII使用ASCII编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位也为8位,通信速率可选择为几十到几百位每秒。
与Modbus RTU相比,Modbus ASCII的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但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调试和排错。
二、Modbus协议通信方式Modbus串行通信协议支持两种通信方式:主从模式和点对点模式。
1. 主从模式主从模式是最常用的通信方式,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设备,而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
主设备负责发出请求,并接收从设备的响应。
主从模式支持多个从设备与一个主设备进行通信,从设备根据自己的设备地址来判断是否需要响应主设备的请求。
2. 点对点模式点对点模式是指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中一个设备发送请求,另一个设备接收请求并发送响应。
点对点模式适用于只有两个设备需要进行通信的场景。
三、Modbus协议的应用场景Modbus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特别是在监控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中。
以下是Modbus协议常见的应用场景:1.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Modbus协议可用于连接不同的控制设备和传感器,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人机界面等。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介绍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通过一条物理通信线路,将数据逐位传输。
串行通信协议比并行通信协议更为常见,因为它只需要一条信号线,而不是多条线路,因此更加简洁和经济。
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字节或位,通过一条通信线路逐个传输。
串行通信协议通常有以下几个要素:1. 起始位(Start Bit)起始位是一个低电平信号,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当起始位出现时,接收方开始准备接收数据。
2. 数据位(Data Bits)数据位是实际传输的数据,可以是字节或位的形式。
通常情况下,每个字节有8个数据位,但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3. 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通过对数据位进行奇偶计算,发送方在数据传输时附加一个奇偶校验位,接收方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位进行奇偶计算,来检查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4. 停止位(Stop Bit)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当停止位出现时,接收方停止接收数据。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RS-232协议使用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的组合,用于传输ASCII码字符。
2.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在芯片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协议。
SPI协议通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和显示屏等。
SPI协议使用一根主通信线(MOSI)和一根从通信线(MISO),以及时钟线和片选线。
3.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用于在集成电路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协议。
I2C协议通常用于连接多个设备,例如传感器、存储器、扩展板等。
I2C协议使用两根总线线路: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
I2C通信协议详细讲解
I2C通信协议详细讲解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由Philips公司于1980年代初开发,旨在实现多个集成电路之间的简单、高效通信。
I2C协议适用于芯片之间的通信,如存储器、A/D转换器、传感器等。
它具有两根线,一根是时钟线(SCL),用于同步数据传输,另一根是数据线(SDA),用于传输数据。
以下是I2C协议的详细讲解。
1.总线拓扑I2C总线是基于主从架构,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设备(Master),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Slave)。
总线上最多可以连接112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通过唯一的地址进行识别。
2.通信格式I2C通信由一系列的起始位、地址位、数据位和停止位组成。
在通信开始之前,主设备负责发出起始位(Start Bit),表示通信开始。
接着主设备发送从设备的7位地址(最低位用于指示读写操作),从设备在总线上进行匹配。
如果从设备地址匹配成功,主设备发送数据或命令给从设备;若从设备地址匹配失败,主设备发送停止位(Stop Bit)结束通信。
3.传输速率I2C协议定义了几种标准的传输速率,如标准模式(Standard Mode)的速率为100 kHz,快速模式(Fast Mode)的速率为400 kHz,高速模式(High-Speed Mode)的速率为3.4 MHz。
除此之外,还有更高速的模式如超高速模式(Ultra Fast Mode)和超快速模式(Ultra Fast Mode),速率分别为5 MHz和25 MHz。
4.时钟同步5.主设备模式主设备可以发送起始位、地址位、数据位和停止位。
它与从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单向或双向通信。
主设备可以向从设备发送读请求或写请求,并且可以按照需要在传输过程中发出重启位(Repeated Start Bit)来处理多个数据传输操作。
6.从设备模式从设备通过地址识别来接受或发送数据。
从设备可以处于可寻址模式(Addressable Mode)或普通模式(General Call Mode)。
rs232通信协议
RS232通信协议简介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它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制定的一套标准,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是一种经典的通信协议,常被用于串口通信。
RS232特点•点对点通信:RS232协议是一种点对点通信协议,即只能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不能实现多个设备同时通信。
•串行传输:RS232协议采用串行传输方式,即数据位逐位地传输,与并行传输相比,串行传输只需使用一根线缆,因此更加节省成本。
•异步通信:RS232协议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即数据传输的时钟信号由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不同步产生,发送端按照一定的协议将数据逐位地发送,接收端则根据协议进行解码。
RS232通信流程RS232通信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断开连接。
1. 建立连接在RS232通信中,建立连接需要确保以下几点:•串口设置:发送方和接收方的串口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必须一致,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物理连接:发送方的串口输出引脚(TX)连接到接收方的串口输入引脚(RX),同时发送方的串口输入引脚(RX)连接到接收方的串口输出引脚(TX)。
2. 数据传输一旦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可以开始。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字节,发送方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协议逐字节地发送给接收方。
在RS232通信中,数据传输的顺序是由发送方控制的。
发送方按照一定的协议将数据逐字节地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则根据协议进行解码。
3. 断开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需要断开连接。
断开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发送一个特定的断开连接指令,或者直接关闭串口。
RS232常见应用RS232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控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外设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S232应用场景:•串口调试:RS232通信协议可以用于串口调试,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和调试工具,可以实现对设备的配置、数据传输和调试等功能。
•数据采集:RS232通信协议可以用于数据采集,通过串口连接采集器和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can协议完全讲解
can协议完全讲解CAN协议完全讲解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多主机串行通信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工业领域的各种控制系统中。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CAN协议。
一、CAN协议的特性1.具有高可靠性:CAN协议为多主机通信,即使一个主机发生故障,其他主机也能正常工作。
2.高实时性:CAN协议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响应实时变化的数据。
3.支持多帧:CAN协议支持多帧发送,能够传输较大的数据量。
4.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CAN协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备,如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仪器等。
二、CAN协议的基本结构CAN协议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CAN协议的物理层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即利用两条线分别传输CAN_H和CAN_L两个信号。
CAN_H信号的电压高于CAN_L信号的电压,两者之间呈现差分电压信号。
2.数据链路层:CAN协议的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CAN控制器、CAN收发器和总线。
3.应用层:CAN协议的应用层主要包括CAN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服务数据单元(SDU)和自定义协议数据单元(DAU)。
三、CAN协议的帧格式CAN协议的帧格式分为四种类型: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和过渡帧。
其中,最常用的是数据帧和远程帧。
1.数据帧:数据帧是用于在CAN总线上发送数据的最常见格式,其长度最多为8字节。
数据帧包括四个部分:帧头、数据域、CRC域和帧尾。
2.远程帧:远程帧常用于向CAN总线上的其他节点请求数据。
远程帧与数据帧的区别在于,远程帧没有数据域。
3.错误帧:CAN总线上出现错误时,节点会发送错误帧来通告其他节点。
4.过渡帧:过渡帧是用于连接CAN总线上的不同速度的节点的,它包括了两个周期并且不能携带数据。
四、CAN协议的应用CAN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如发动机控制、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车身控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采集串行通信协议版本 V6.0本协议采用Modbus RTU 通讯规约,可方便地进行读取基本变量、系统状态和修改系统时间操作。
1.物理接口1).串行通信口RS-485。
2).信息传输方式为:异步,1 位起始位,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
3).数据传输速率(波特率bps):96004).字节间隔<1mm,帧间隔>4ms。
5).当传送2字节数据时,高8位在前,低8位在后;传送CRC16 校验码时,也是高8位在前,低8位在后。
6).传输的数据采用二进制码。
7).在系统中的地址为:1~254 可设定,广播命令地址为0, 255保留。
8) .为了提高总线利用率,本协议规定,如果主机在发送完一帧非广播命令后,200ms 内没有收完从机的响应信息,则可认为从机响应超时。
2.软件协议:利用通讯命令,可以进行读取每个模块的类型、量程、单位、报警点设定状态以及实时数据和其它报警情况等系统参数。
协议采用16 BIT CRC 校验方式,协议规定:CRC 校验码是从Address 到Data 区最后1 byte 数据的所有数据所产生的CRC 校验码,串行传送时高8 位在前,低8 位在后。
3.功能码03,读取点和返回值:利用该通讯命令,可以进行读取点(“保持寄存器”) 或返回值(“输入寄存器” )。
保持和输入寄存器是16 位整型(2 字节),并且返回值高位在前。
协议规定一次能读取单或多个寄存器地址(n 个整型数值,2×n BYTE)。
功能码03 被用作读取点和返回值。
从机响应的命令格式是从机地址、功能码、字节数、数据区及CRC 码。
数据区的数据都是以二个字节为一个读取单位,且如果两字节表示一个整型时,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CRC16 校验码高8 位在前,低8 位在后。
信息帧格式举例:从机地址为01,起始地址0002 的2 个寄存器地址。
此例中寄存器数据地址为:地址数据01 0804H02 1103H主机发送字节数举例从机地址 1 01 发送至从机功能码 1 03 读取寄存器起始地址 2 00 起始地址为 000201读取寄存器点数 2 00 读取2 个寄存器(共4 字节)02CRC 码 2 High 由主机计算得到的CRC16 码Low从机响应字节数举例从机地址 1 01 来自从机功能码 1 03 读取寄存器读取字节数 1 04 字节总数寄存器数据 4 08H 地址为01 内的内容04H 地址为01 内的内容11H 地址为02 内的内容03H 地址为02 内的内容CRC 码 2 High 由从机计算得到的CRC 码Low表1 功能码03 读取的数据及地址注:Alarm1<=Alarm2<=Alarm3<=Alarm4注意:1、上位机所发命令中“读取寄存器点数”是用一个整型(2 字节)数来通知从机,上位机要读取的寄存器数,在从机中每个寄存器由两个字节组成。
而从机发往上位机的“读取字节数”占响应报文一个字节,表示响应报文的数据区中的数据字节数,在数值上,“读取字节数”=2ד读取寄存器数”。
2、零点校正值和满度校正值对气体探测器无效3、滤波系数对气体探测器有效值为20~504、零点自校正对气体探测器最大校正量为量程的5%4.功能码06,设置单个寄存器:利用该通讯命令,进行单个寄存器的设置信息帧格式举例:从机地址为01,寄存器地址0002,设置数据:0001H(Type=0,Unit=1) 。
主机发送字节数举例从机地址 1 01 发送至从机功能码 1 06 设置单个寄存器寄存器地址 2 00 起始地址为 000202设置数据 2 00 Type[类型]01 Unit[单位]CRC 码 2 High 由主机计算得到的CRC16 码Low从机响应字节数举例从机地址 1 01 发送至从机功能码 1 06 设置单个寄存器寄存器地址 2 00 起始地址为 000202设置数据 2 00 Type[类型]01 Unit[单位]CRC 码 2 High 由主机计算得到的CRC16 码Low注意:如果从机返回数据与发送设置数据不一致,表示该寄存器数据不允许设置。
附件:CRC16 校验算法const unsigned char auchCRCHi[]={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 Table of CRC values for low-order byte */const unsigned char auchCRCLo[]={0x00,0xC0,0xC1,0x01,0xC3,0x03,0x02,0xC2,0xC6,0x06,0x07,0xC7,0x05,0xC5,0xC4,0x04,0xCC,0x0C,0x0D,0xCD,0x0F,0xCF,0xCE,0x0E,0x0A,0xCA,0xCB,0x0B,0xC9,0x09, 0x08,0xC8,0xD8,0x18,0x19,0xD9,0x1B,0xDB,0xDA,0x1A,0x1E,0xDE,0xDF,0x1F,0xDD, 0x1D,0x1C,0xDC,0x14,0xD4,0xD5,0x15,0xD7,0x17,0x16,0xD6,0xD2,0x12,0x13,0xD3,0x11,0xD1,0xD0,0x10,0xF0,0x30,0x31,0xF1,0x33,0xF3,0xF2,0x32,0x36,0xF6,0xF7,0x37,0xF5,0x35,0x34,0xF4,0x3C,0xFC,0xFD,0x3D,0xFF,0x3F,0x3E,0xFE,0xFA,0x3A,0x3B,0xFB,0x39,0xF9,0xF8,0x38,0x28,0xE8,0xE9,0x29,0xEB,0x2B,0x2A,0xEA,0xEE,0x2E,0x2F,0xEF,0x2D,0xED,0xEC,0x2C,0xE4,0x24,0x25,0xE5,0x27,0xE7,0xE6,0x26,0x22,0xE2,0xE3,0x23,0xE1,0x21,0x20,0xE0,0xA0,0x60,0x61,0xA1,0x63,0xA3,0xA2,0x62,0x66,0xA6,0xA7,0x67,0xA5,0x65,0x64,0xA4,0x6C,0xAC,0xAD,0x6D,0xAF,0x6F,0x6E,0xAE,0xAA,0x6A,0x6B,0xAB,0x69,0xA9,0xA8,0x68,0x78,0xB8,0xB9,0x79,0xBB, 0x7B,0x7A,0xBA,0xBE,0x7E,0x7F,0xBF,0x7D,0xBD,0xBC,0x7C,0xB4,0x74,0x75,0xB5, 0x77,0xB7,0xB6,0x76,0x72,0xB2,0xB3,0x73,0xB1,0x71,0x70,0xB0,0x50,0x90,0x91,0x51,0x93,0x53,0x52,0x92,0x96,0x56,0x57,0x97,0x55,0x95,0x94,0x54,0x9C,0x5C,0x5D,0x9D,0x5F,0x9F,0x9E,0x5E,0x5A,0x9A,0x9B,0x5B,0x99,0x59,0x58,0x98,0x88,0x48,0x49,0x89,0x4B,0x8B,0x8A,0x4A,0x4E,0x8E,0x8F,0x4F,0x8D,0x4D,0x4C,0x8C,0x44,0x84,0x85,0x45,0x87,0x47,0x46,0x86,0x82,0x42,0x43,0x83,0x41,0x81,0x80,0x40};unsigned int CRC16(unsigned char *puchMsg,unsigned char usDataLen){unsigned char uchCRCHi=0xFF ; /* 初始化高字节*/unsigned char uchCRCLo=0xFF ; /* 初始化低字节*/unsigned char uIndex ;unsigned int i;while (usDataLen--){uIndex=uchCRCHi^*puchMsg++;uchCRCHi=uchCRCLo^auchCRCHi[uIndex]; uchCRCLo=auchCRCLo[uIndex];}i=uchCRCHi;i<<=8;i|=uchCRCLo;return (i);}__附录1 探测器类型附录2 探测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