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辅助线添法和证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辅助线添法和证明方法】:
一、常见辅助线的添线方法和作用:
1、【中垂线】:
①直接条件:看见中垂线 连接线段两端,构造等腰三角形。

②间接条件:看见折叠 连接对应点所得到的线段,被折痕(中垂线)垂直平分,转到①
③间接条件:看见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 先利用三线合一说明垂直平分,再转到①,寻找其他等腰三角
形,然后进行证明和计算。

2、【角平分线】:
①直接条件:看见角平分线 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得相等线段。

②间接条件:看见折叠 折痕就是角平分线,转到①
③间接条件:看见等腰+平行 先证明角平分线,再转到①
④间接条件: 作一点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点 连接直线上一点与这两个点(不共线的情况),直线平分这个
角,再进行证明和计算。

⑤角平分线+全等:
∵ AD 平分∠BAC 注意:还可以探索AC 、AB 、FB 的关系 DE ⊥AB ,DF ⊥AC (一定要写) AC - AB =(AE + EC )-(AF - FB ) ∴ DE = DF (注意书写,反之,类似) = EC + FB = 2FB 在Rt △DBF 和Rt △DCE 中(注意对应点)
∴ DCE Rt DBF Rt ∆≅∆(HL )(注意理由)
⑥根据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结论,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出现两条角平分线,那么连接交点和第三
个顶点所得到的线段,一定平分该三角形中第三个内角。

3、【高线】:
①看见角平分线 + 一边上的高 立即想到作另一边上的高,证垂线段相等,反之亦然。

②看见等腰三角形 立即想到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完成计算,
同时,可以把两腰相等的条件转化为底边被平分的结论,多用于压轴题中t 的计算。

③看见45°角 立即想到作高,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边:斜边=1: 完成计算。

④看见30°角 立即想到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完成计算。

4、【平行线】:作用是可以改变一个角的位置,但不改变这个角的大小。

构造平行线:常见题型为证明线段相等,一般是通过添加平行线先证全等三角形,得两条线段相等,再证等腰三角
形,得另两条线段相等,最后可完成题目证明要求。

①看见角平分线(或者折叠问题中的折痕) 过角平分线上某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得等腰三角形
过点D 作DE ∥AC ,
交AB 于点E
可证等腰三角形AED
②在等边三角形中,通过一边上的某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可以得到一个小的等边三角形,
常用于线段或角的等量代换。

5、【倍长中线】:
看见中线 延长中线一倍,利用SAS 证明全等 根据全等,得出其他边或者角相等的结论。

注意:倍长中线的作用:可以把不在同一个图形中的边或者角,通过全等,转化到同一个图形中去。

如下图: 2⎩⎨
⎧==DC
DB DE DF
已知:△ABC 中,AB = 5,AC = 3,点D 为BC 中点
求:AD 的范围
解:延长AD 到点E ,使DE = AD (注意辅助线的书写用语)
易证:)(SAS EBD ACD ∆≅∆
∴ EB = AC = 3
在△ABE 中,
∵ 2 < AE < 8 ∴ 1 < AD < 4
6、【两圆一线】:
已知两点:点A 和点 B ,画等腰三角形。

以点A 作为等腰三角形顶点的画法: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交已知线于某点。

以点B 作为等腰三角形顶点的画法: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交已知线于某点。

以AB 为等腰三角形底边的画法:作线段AB 的中垂线,交已知线于某点。

(图1) (图2) (图3)
如图2:
可看成 与 的组合
(图2-1) (图2-2) 图2中,BD 既是等腰三角形中的高线,又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高线,这一点很重要,是解题的关键。

利用图2-2,结合公式 ,求出BD ,在图2-1中,利用BD ,通过直角三角形,算出AD 。

在填空或者选择中,结合图2-2,可以利用三个公式直接算出相关线段长:
① ②
AC BC CD 2
= ③ CD AD BD 2⨯=
7、【取长补短】:
主要用于证明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包括和差关系,倍数关系等)
8、【8字模型】:
主要用于证明角相等的关系
9、【K 字模型】
主要用于证明边相等的关系
10、【手拉手模型】、【半角模型】、【高德模型】等等,课外机构补充的一系列模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AC BC AB BD ⨯=AC
AB AD 2=
二、常见证明方法和注意点:
1、【中垂线的证明方法】:
1、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通过角的互补和相等关系证明垂直)
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证明垂直平分线
3、利用“到一条线段的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通过证明两个点,可得垂直平分线。

4、折叠或者轴对称中的对称点连线,可说明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角平分线的证明方法】:
1、全等证明角相等
2、先找所求角和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相等、互余、互补等),利用已知角的相等关系完成所求角相等的证明。

3、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通过证明垂线段相等,完成角平分线的证明(注意要写一个相等,两个垂直)
4、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角平分线
3、【中线的证明方法】:
1、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中线
2、直角三角形中常见中线证明,如下图所示:
已知:Rt三角形ABC中,BD = AD,求证:BD是中线
证明:∵ BD = AD
∴∠1 = ∠2
在Rt三角形ABC中,
∵∠1 + ∠4 = 90°,∠2 + ∠3 = 90°
∴∠3 = ∠4
∴ DB = DC ∴BD是中线
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三种计算】:
1、已知两边,看清情况,直接用勾股定理计算:
①两直角边②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
4 4
3 3
3 3
2、已知一边,另两边有数量关系(往往跟折叠、对称等题型相结合)
解决方法:设一边为 x ,另一边用 x 的代数式来表示,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出x 。

3、已知一边,另两边没有数量关系(往往需要借助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或者相等边来解决问题)
4、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①通过全等或者8字模型,证明有一个角为直角②通过计算,说明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
③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④见10、【不能逆用的定理】中的3
5、【等腰三角形】:
1、一腰上的高
①锐角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
涉及角度计算,注意有上述两种情况。

2、两腰的高相等,主要涉及高的转化计算。

3、底边上的高与一腰上的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关系进行转化计算。

如:在△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求BP的最小值.
4、看到角平分线+高线,联想到把图形补成等腰三角形,完成证明和计算。

AD 平分∠BAC + AD ⊥CD
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可以通过 全等 证明等腰三角形ACE
5、将等腰的条件转化为等角,可以通过设一个角的度数为 x 的办法,通过内角和,列出方程,可以求解。

6、【最值问题】:
1、最小值:
①:一个动点的最小值问题:
一个动点 + 一次对称 (如:将军饮马)
如: 如上图,E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的一点,AE =3,BE =1,P 为AC 上的动点,求PB +PE 的最小值 .
②两个动点的最小值问题:
(1)两个动点 + 一次对称 + 一次垂直
如:
Ⅰ、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AD 平分∠CAB 交BC 于D 点,
E ,
F 分别是AD ,AC 上的动点,求CE +EF 的最小值 .
Ⅱ、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5,BC =6,D 为BC 的中点,连结AD .若M 、N
分别为AD 、AC 上的两点,求CM +MN 的最小值 .
Ⅲ、如图,Rt △ABC 中,∠C =90°,AC =3,BC =4,D 、E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动点.
求AE +DE 的最小值 .
(2)两个动点 + 两次对称
联想
(图1) (图2) (图3) (图4)
如图1:点M 、N 为两边动点。

问:当点M 、N 在何位置时, 三角形PMN 周长最小?
方法:分别作点P 关于AB 和AC 的对称点,将线段PM 和PN 转化为P'M 和P ”N ,连接P ’ P ”,即为所求。

图4中,若已知∠A = 30°,可以求出∠MPN 的度数 。

③三个动点的最小值问题:
三个动点 + 两次对称 + 一次垂直
如图:
当AP ⊥DE 时,周长最小。

若点P 也是动点,∠DAE = 45°,24AD ,AE=7,那么三角形PMN 的周长最小值是 。

仔细观察,分析 ③ 和 ② 的区别与联系?(你一定会有收获)
④蚂蚁找食物的路程最短问题:(原则是: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处理)
(1)圆柱类(走一圈展开是一个圆周长,走两圈展开是两个圆周长,以此类推,通过勾股定理计算)
(2)长方体(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有多种展开方式,每一种都要通过勾股定理计算,最后看结果最小的那种) ⑤可转化为其他线段的最小值
如:如图,30
AB=,F是射线BC上一动点,D在线段AF上,以
ABC
∠=︒,8
AD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点A,D,E以逆时针方向排列),
且1
==,连结EF,则EF的最小值为.
AD DE
7、【轴对称作图问题】:
(1)如图,长方形台球桌面ABCD上有两个球P,Q.PQ∥AB,球P连续撞击台球
桌边AB,BC反射后,撞到球Q.已知点M,N是球在AB,BC边的撞击点,
PQ=4,∠MPQ=30◦,且点P到AB边的距离为3,则四边形PMNQ的周长
为,
(2)如图,DEFG为矩形的台球桌面,
现有球A、B位置如图,
按下列要求,画出击打后球的线路.
(1)击打球A,使它碰撞台边DG后再击中球B;
(2)击打球A,使它碰撞台边DG,再碰撞台边DE
后击中球B;
(3)击打球A,使它碰撞台边GF,再碰撞台边DE后击中球B;
(4)击打球A,使它碰撞台边GF,再碰撞台边DG,然后再碰撞台边DE后击中球B.
8、【多解问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求顶角。

(分顶角为锐角和钝角的情况分别讨论)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分两直角边和一直角边一斜边分别讨论)
(3)已知三角形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求三角形的面积。

(分高在内部和高在外部两种情况分别讨论)
(高在内部)(高在外部)
(4)折叠问题(分对称点在线段和线段的延长线上等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学案3.3以及试卷上有此类题目,需要关注)计算方法:①设一条边为x ,寻找图中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把其他边也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利用直角三角形,通过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出x
②如果折叠中有垂线段的情况出现,可以通过面积法,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出x
9、【动点问题】:
步骤:1、计算动点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计算出时间范围
2、计算动点到达各线段端点所需要的时间,以此作为分类讨论的根据。

3、按照动点在各条线段上的情况画出草图,分析,计算。

10、【不能逆用的定理】:
1、三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合一:
条件(等腰三角形+三线中的一线)结论(三线中的其余两线)
反之,要用全等才能证明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反之,要用两次等边对等角完成证明。

如右图:∵AD = CD ∴∠1 = ∠2,同理,∠3 = ∠4
∵∠1 + ∠2 +∠3 +∠4 = 180°∴∠2 + ∠3 =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