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10-18T07:05:06.15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9期作者:付鑫[导读] 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在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
付鑫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110000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在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
方法:共随机选择130份样本进行研究分析,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前者为质量控制前,后者为实施质量控制后,对比其制片有效率。
结果:通过收集数据来看,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制片有效率明显有所提升。
(P<0.05)。
结论:在进行制片时,只有做好免疫组化病理技术控制工作,才能切实提高质量及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问题;措施引言:对于病理技术来言,只有充分认识其不足之处,并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推动其发展建设,这也是提高临床病理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本次研究分析了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院内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30例需进行切片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为65份切片。
研究中所选择的器材与试剂基本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在进行切片前,需对130份样本采取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方式展开常规处理,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后就可展开后续操作,切片的尺寸一般控制在1.5cm×2.0cm,同时将切片分为数量对等的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病理切片技术手段,观察组为采取质量控制后的切片操作模式。
在组别分类且已完成后,医护人员就需要利用显微镜对其两组的切片进行详细观察,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对其病理质量展开对比,找出实际问题所在,并针对此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提升制片质量,保证医学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1.3 观察指标对所有切片样本的实际制片质量进行评估,并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有效制片率=(优质+良质总数)÷单组实验样本数。
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标准 作业指导书
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免疫细胞学是免疫学与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免疫学理论基础上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抗原或抗体。
免疫组化技术是用标记物或显色物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的抗原,从而达到诊断和研究疾病的目的。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研究与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因其反应步骤多,影响因素复杂,质量控制已被越来越多的病理技术专家重视。
20xx年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上提出将质控应用到免疫组化技术上。
本文对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1、标本的固定为了更好地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必须对标本进行固定。
标本固定的好坏是影响病理诊断的关键,同样也影响免疫组化的结果,所以固定是质控的首要也是关键步骤。
影响标本固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标本离体后固定不及时:一般离体标本要求15min内必须固定,最好是在手术室由专业的护士将离体的标本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质量浓度40g/L中性甲醛内,固定液的用量为标本体积的5~10倍。
而目前本院手术室做不到这一点,这就要求病理技术员在接到标本后要及时固定,不能延误时间。
但是在手术室和路上延误的时间不能控制。
因此,呼吁临床医生应和病理科联合起来,将标本固定地点放在手术室,以使标本及时固定,减少因固定不及时而出现的诊断困难。
②标本固定的时间:40g/L中性甲醛渗透速度一般是2mm/h,随着时间延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增加浓度反而会降低渗透速度。
一般手术标本用40g/L 中性甲醛固定的时间以12~24h为佳,最长不要超过72h;如穿刺标本可用AFF液固定2~4h。
有研究显示,用40g/L中性甲醛固定1周后的标本,其组织抗原几乎不能被检出[1]。
但是,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有人催发病理报告的情况,他们希望病理科的报告最好像检验科那样早晨送下午就能拿到。
这种情况下只有缩短制片程序,包括固定时间,这种操作只会增加病理诊断的风险,埋下误诊的隐患。
免疫组化的染色操作的质控管理
1、 标本固定
固定液为 4%中性缓冲甲醛( 10 ml 甲醛 +90 ml PBS 缓冲液) 。要求离体后及时固定,固定液的量为标本体积的5 ~ 10 倍。固定不当,固定时间不够或过长,都可引起抗原丧失,尤其是一些较脆弱的膜抗原( 如 CD20 等) ,故固定应及时并充分。取材后小标本固定时间应 > 6 h,肿瘤标本最好 > 24 h。
复染是为了衬托免疫组化的阳性染色,所以苏木精颜色不宜太深,同时由于操作中使用了吸附玻片,所以建议复染的苏木精应勤于过滤,减少人为的背景染色。
8、 染色中的Biblioteka 些细节在整个染色过程中,切片始终保持湿润,不能干片。滴加一抗时应将切片上的水甩干,以免抗体被稀释。滴加抗体时要确保覆盖全部组织,以免边缘未覆盖到抗体,引起边缘效应。同时孵育盒要放平,以免抗体流至组织一端,造成假阴性或局部弱阳性结果。
6、 显色
如果发现配制好的 DAB 显色液中出现棕色沉淀那么此显色液可能失效,建议重新配制。在显色时,一般阳性局部广泛或阳性定位在胞质的组织,显色非常迅速,1 ~ 3 min 即可见明显的棕色,应及时终止显色。阳性局部稀少且定位在胞核的组织,那么需要显微镜下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背景染色。
7、 复染
综上所述,质控工作总是发生在实验检测前才能生效。
如标本制作前的处理固定以及制作中的质控流程和切片质量对免疫组化的染色效果,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免疫组化操作过程中,有许多至关重要的步骤,都是一环扣一环,每走一步都要进行有效监控,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切片。因此要求操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循操作标准,为病理诊断提供表达准确、染色清晰的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
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几个要点
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几个要点免疫组化染色是临床病理学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该染色步骤繁琐且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保证染色质量是贯穿于免疫组化实验全过程的核心。
欲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片,必须做好组织固定和制作蜡片的基础工作,准确掌握抗原修复的时间和温度,严格按照染色步骤进行操作。
标签: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固定;抗原修复免疫组化染色目前已成为临床病理学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其作用毋庸置疑,同时还可用于鉴别诊断、评估预后、指导化疗等方面。
一张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片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但免疫组化染色步骤繁琐且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染色的最终结果,故保证染色质量是贯穿于免疫组化实验过程的核心。
要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同苏木精—伊红染色一样,需要病理技术员和病理医生的互相配合、协调、共同努力。
尽管如此,工作中我们还是常常遇到各种问题。
笔者通过临床工作和实践,总结如下,仅供同行们参考。
1 组织固定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存组织细胞内的抗原性。
固定液选用10%缓冲福尔马林液。
组织离体后,应尽快(最好在30 min内)固定12~24 h。
这样做是因为临床实际工作中,手术量往往较大,而且经常是标本送来后的第2天取材。
取材后,常常即刻进入全自动脱水机程序化处理,个别标本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固定。
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手术标本送来后,即刻将大标本剖开,及时固定,保持固定液在组织的10倍以上,以免蛋白质变性,抗原丢失。
特别是夏季更应慎重。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长,步骤多,且抗原修复时需要加热至95℃以上,虽然经过及时固定组织块和APES胶处理玻片,组织片仍偶有脱落、破碎、不完整或边缘卷起的现象,影响镜下观察。
我们发现,边缘卷起的切片一般都有假阳性染色。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做好组织的前期处理,从第一步组织取材开始到包埋结束,每一步都要严格规范化,取材厚度不超过3 mm。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免疫病理诊断的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制片、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后制片。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制片率49(98.00%)高于对照组37(74.00%),P<0.05。
结论:运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对疾病诊断价值较高,更需探析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对策。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对策免疫组化病理技术是目前临床比较普遍运用的一种病理检测技术,此技术的运用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度。
但需意识到,此种技术的运用对技术和操作技能要求高。
若是检测中任意一环发生问题,都会严重地影响到制片的效果。
为了保障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的准确度,操作流程要按照病理流程开展,使得免疫组化流程更为科学。
这就需重点对技术质量控制,探析质控存在的问题,依照问题分析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制片质量和有效概率[1]。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免疫病理诊断的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制片、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后制片,患者平均年龄(46.14±2.31)岁,一般资料(P>0.05),探析质控问题和解决对策,评估诊断价值。
1.2方法两组内患者均选取相同的实验试剂,其中包含:甲醛、无水乙醇、二甲苯、伊红染液、苏木素染液、DAB液等。
运用莱卡RM2235组织切片设备、樱花Tissue_TekVIP5Jr智能环保生物组织脱水设备、恒温干燥箱设备以及生物组织摊烤片机设备。
全部标本都接受常规的脱水处理、浸蜡处理以及包埋后切片处理等等,标本面积需控在1.5×2cm,切片厚度4—6um。
对照组操作是传统的切片操作,而实验组操作是质量控制之后的切片操作。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表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制片质量比较( n = 3 0 )
要保证组织离体后尽快置于固定液中, 使标本得到 充分的固定 , 一般小样本 固定 4 ~ 6 h , 大样本 固定 1 8 2 4 h 或更久 】 。一组 良好 的染 色试 剂决定着染 色 效果 , 脱蜡、 浸水 、 脱水、 透明用的酒精、 二甲苯一定 要 及 时更新 , 细胞 核染 色 时 间的长 短应 视苏 木素 染 液 的着 色能力而做调整 , 否则影响染片质量 。 3 . 3 免疫 组化 试剂 的 问题分 析与对 策 免 疫组 化 的每 一种 试剂 质量 稳定 与 否 , 都 能直 接影 响临床病理诊断 的可靠性 。如试剂使用一段 时 间后 , 容易挥发 , 使纯度降低 , 从而导致组织切 片质量降低 , 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的准确性 , 所以免 疫 组化 试剂 一 定要 定期 更换 。在 日常工作 中 , 对 试 剂 的采购 、 配制及使用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 , 认 真操作 , 防止 出现制 片不 良, 染 色效 果不 佳 或者 出 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等质量问题 。 3 . 4 免 疫组 化染 色 的问题 与对策 免 疫 组 化质 量 控制 工 作 的关 键 步骤 : 第1 步是 抗原 的高压修复 , 研究表明, 抗原修复是影响染色 结果最关键的因素 , 其最突 出和最顽 固的问题是修
验 ,P<0 . 0 5 为有 统计 学意义 。
1 . 1 . 1 实验动 物 实 验选 取 山西 大 同大学 医学 院大 鼠脑 、 肝和 肾 组织 作 为研究 使用 的标本 。
1 . 1 . 2 实验试 剂
2结果
实 验 组 与 对 照 组 的病 理 标 本 免 疫 组 化 切 片 分 级, 结果见表 2 。从 表 2 可见 , 在 实施 质 量 控 制 后 的实验 组 , 制 片 的质 量 明显优 于 质量控 制前 的对 照 组制片的质量 , 有效制片率提高 了 1 6 . 6 7 %, 2 组比 较存 在显著 性 的差异 ( P<0 . 0 5 ) 。 另外 , 实 施质 量 控制 后 的实 验 组脑 、肾和心 组 织结 构清 晰 , 免疫 组化着 色均 匀 。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是正确推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许多步骤或环节,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要做好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切片并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
需要病理技术员和病理医生亲密协作、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做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
虽然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染色的结果看,一般可分为两类: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和"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
一、无色片染色结束后,切片中见不到任何阳性信号。
这是常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消失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1、真阴性结果:整个染色过程没有消失问题,组织或细胞的确不表达与抗体相关的抗原。
2、假阴性结果:即此阴性结果不是真实的反映。
假阴性结果又可分为两种状况:(1)切片中根本就不包含所预期检查的组织或细胞。
消失这种状况,要麽是病理医生选择错了切片或抗体选错了,要麽是技术员选错了蜡块。
获得正确的切片进行染色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由此表明:制作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不仅仅是技术员的事,病理医生也起着不行缺少的作用。
(2)染色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比如,组织未进行抗原修复,有的组织必需经过抗原修复才能检测抗原表达;或选用了只能用于冰冻组织而不能用于石蜡包埋组织的抗体;或一抗失效,虽然抗体失效在理论上是一个渐渐的过,但间或也遇到突然失效的状况,抗体长期不用和/或已超过有效期是主要的缘由。
也可见于染色过程中漏掉了某一环节,如遗忘加二抗或三抗,或用了两次二抗而缺少了三抗,或配制DAB时少了过氧化氢。
为了避开这种简洁的错误,有一种简洁的方法:在三抗孵育结束时,将切片上的三抗甩在一张白纸上,在将配制好的DAB滴一滴在白纸的三抗上,观看是否消失棕色。
假如消失了,证明三抗和DAB的配制过程没有错误。
假如这种DAB再滴到切片上没有消失任何阳性信号,问题肯定是出在三抗以前。
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目的探究皮肤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的常见问题与操作的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质量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6~8周龄的BALB/c小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观察组使用质量控制后的制片法,采用完整免疫组化步骤;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制片,采用简易免疫组化步骤,比较两组制片质量和免疫组化结果。
结果观察组制片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免疫组化图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免疫组化任一环节都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质量控制可以提升免疫组化技术综合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情的临床诊断,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mon problem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kin path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control on the qualit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preparation. Methods Twenty male BALB/c rats aged from 6 to 8 weeks ol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by the making slices method after quality control and adopted the complete immunohistochemical procedu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od and the simple immunohistochemical procedures. The making slices qualit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aking slices qua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quality o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pictu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can affect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any aspect. Quality control can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immunohistochemistry,which is helpfu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 Skin tissue;Immunohistochemistry;Quality control免疫組化技术作为临床病理学重要的诊断手段,将病理诊断提升到较高水平,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成为病理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3]。
浅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浅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有效的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的综合检验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病理技术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不断总结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的提高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病理技术;对策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一种较为高效的鉴别技术,其创建和应用对病理诊断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具有敏感性高、能提供抗原特异性表达和准确定位[1],特别是在疾病诊断、肿瘤分类、预后判断、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病理的诊断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1]。
但病理技术每个环节及步骤均是有机组合的,存在的密切关联性,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没有把控好均会导致制片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最终的病理诊断准确性。
因此,要求试验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性要求认真执行,确保每个操作环节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染色操作的随意性,保障免疫组化染色制片的质量水平[18]。
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对免疫组化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总结制片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6]。
旨在也为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提供有效的依据。
为准确临床病理诊断奠定坚定的理论及技术基础[3]。
就目前情况来看,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组织的固定、脱水、切片、染色、诊断等方面。
笔者现为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将近年来关于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现综述如下:1.免疫组化病理技术1.1免疫组化技术简介免疫组化技术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采用显色剂显色达到标记细胞某种抗原物质效果,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数量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来达到诊断目的。
免疫组化具有实用、快速以及经济等优点,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4]。
做好免疫组化染色必须注意的问题
做好免疫组化染色必须注意的问题来源:病理学园地一、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在免疫组化最后结果的判断时,常可见到均匀一片的似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经多方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假性非特异性的染色。
因为肿瘤组织中含有的抗原较易发生扩散弥散,肿瘤细胞无限制的生长和生长过速,导致肿瘤中间部分组织血液供给困难,造成缺血坏死,坏死细胞中的抗原由于机体的作用,可以被均匀地散布于细胞与细胞间的间质,这是抗原发生弥散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抗原弥散的方式就是,由于组织没有及时的固定所引起的。
离体的组织不及时固定,组织就会自溶,抗原就会扩散,这是一非常普通的常识,但要做好却是极不容易。
标本从外科切除到浸入固定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的抗原就可以发生扩散。
虽然已浸入了固定液,但标本较大,固定液的量又不足,当然由于固定液的渗透需要时间,当渗入到组织之中时,中间的细胞已发生了变化,抗原也随着发生扩散,这种现象在产酶多的器官是比较明显的,如胃癌,当切除后标本较大,虽然在手术室期间已放入了固定液,但固定液要透过肌层达到胃粘膜面起码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当固定液发挥作用时,组织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这了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二、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
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年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
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三、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邹折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邹折,这样有利在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李飞虹,高嵋.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2):218-220.
[2]郑晖.浅谈病理制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的质控问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0(2):119-120.
[3]赵承军,邓其跃,张东梅,等.小鼠室旁核内雌激素受体与催产素、加压素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164-166.
3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通过借助显微镜的观察,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细胞结构的一门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基础医学研究工作中免疫组化技术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免疫组化显色是一种酶促反应,它通过连结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的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与底物DAB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的复合物沉淀在组织细胞中的抗原部位。由于标本组织来源不同,细胞分化不一,抗原含量不等,显色反应所需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整个免疫组化过程步骤较多,每步应按操作要求严格操作,脱蜡一定要充分。每步PBS冲洗时间、次数一定不能省略,因PBS液内含有盐,可以减少背景染色。滴加试剂时要均匀、足够,要比切片上的组织界限宽出0.05~0.35 cm防止出现边缘效应。即使是同一种抗体,由于产品批号不同,其效价可能有差异,因此,新购进的抗体一定要进行预实验,找出最佳条件并进行记录。此外,组织浸液的温度,切片烘烤的温度控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室内温度及抗体的效价等都是影响免疫组化标记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通过借助显微镜的观察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细胞结构的一门组化技术
做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几个注意点
做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几个注意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
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染色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样本处理样本处理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关键步骤之一。
前期的样本处理将直接影响后期染色的效果。
一般来说,样本处理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化、包埋、切片等步骤。
样本应该在取材后立即进行固定以防止蛋白质的损失和蛋白质异构体的变化。
同时,固定液中的药剂成分要根据不同蛋白质的特性进行选择,不同的药剂成分固定时间也应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分子量来进行优化调整。
二、抗体选择抗体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核心。
正确选择适宜的抗体对于染色结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抗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抗体应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以确保染色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2、抗体的来源、克隆和浓度也很重要。
来源纯度应高于90%;与生物标本的物种有较高相似度的源(例如,兔、小鼠)的单克隆抗体效果更好。
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非特异性结合。
3、对于多蛋白共存的样本,应选择不同引物或标记抗体,以避免交叉反应。
三、标记物选择标记物的选择也影响到染色的结果。
多种标记物可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如酵素标记、荧光标记和金标记等,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标记物进行染色。
四、染色方法的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过程需要进行优化,包括抗体浓度、背景消除步骤、染色时间和条件、固定剂和诱导剂浓度选取等等。
这些步骤都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和优化。
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控制抗体浓度,以及对于背景的消除,可进行多次亲和吸附过程,获得更好的染色结果。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能够让我们观察到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布和存在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样本的处理、抗体和标记物的选择以及染色方法的优化等关键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最新版】
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理医生对其染色结果的判断,进而影响病理诊断,所以制作一张良好的免疫组化切片至关重要,它需要病理医生与病理技师两者间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病理医生选择抗体,设置对照,判读结果,指导技术;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操作,保证染色质量。
在免疫组化切片的制作过程存在多个环节,每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如抗原保存,蛋白酶消化,增强技术及对抗体的管理、使用和试剂的浓度等等,因此制作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是多方面相互配合的结果。
为了保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可靠性,每个实验室都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规范免疫组化操作流程与步骤,应注意以下几点:(1)规范行为技术标准:例如使用中性福尔马林(添加PBS的4%福尔马林) 固定,并且固定及时、烤片不宜时间过长及浸蜡温度不宜过高等等,温度过高会破坏抗原决定簇,产生假阴性;(2)试剂最佳浓度:试剂最佳浓度的确定受到固定方法、时间、组织处理过程的影响;最合适的稀释度是以得到最大强度的特异性染色和最弱的背景染色为标准;(3)为了保证免疫染色的质量,主要的步骤便是对照的设立,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须同时设立,以达到最佳的质控效果。
对已知存在抗原的阳性对照组,如含抗原的正常组织,最好是使用含少量抗原的瘤组织作为对照,使与所检测切片中的抗原水平趋于一致,而且后者可能含有表达抗原的非瘤组织,可以作为内部对照;阴性对照应用缺乏抗原的组织切片;空白对照可以采用非免疫血清,缓冲液取代初级抗原的位置。
总之,只有阳性对照染色阳性,阴性对照组织阴性,这样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才有说服力;(4)抗原修复的一致性:抗原热修复工具选用微波炉或高压锅,修复温度及修复时间要尽量一致,修复温度至少要达到100℃,且修复总时间不低于15min;修复液的PH值在7.0~8.0之间,如Tris(pH7~8)、EDTA(pH8.0)修复液;(5)熟悉抗体的阳性定位:每种抗体均有阳性定位,染色之前应确定该抗体阳性位置,是胞浆、胞膜或胞核,如ER、PR、P53、Ki-67定位于细胞核,若胞质或胞膜阳性也为假阳性;CD4、CD5、CD8、CD20、CD30、C-erb B-2等定位于细胞膜,若胞质弥漫阳性或细胞核阳性则为假阳性;还有的抗体可表现为二种阳性反应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的经验和体会
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的经验和体会
质量控制是免疫组化染色质的关键步骤,主要用于检查样品的质量和活性,以及染色质抗体的有效性。
1. 样品质量控制:样品的质量对染色质免疫组化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样品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前,应当检查样品的质量,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活性,避免染色质免疫组化的结果受到影响。
2. 抗体质量控制:抗体的质量也是染色质免疫组化的关键因素,应当在实验前检查抗体的活性和有效性,确保抗体的质量,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染色质质量控制:染色质的质量也是染色质免疫组化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实验前,应当检查染色质的纯度,染色质的纯度越高,染色质免疫组化的效果越好。
总之,免疫组化染色质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前应当检查样品、抗体和染色质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手术室定点护士培训手册 , 有计划地进行。
现场教学 , 在手术 间进行 培训 , 如手术 间墙 面控制 系
统操作方法、 麻醉 吊塔 、 外科手术 吊塔操作方 法 、 手术床 的使用
等 。授完一次课 就考 核一次 , 这不仅 可以了解其对 手术室知识 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是对带教与上课 老师的考核 , 以从 中了解 可 老师 的带教水平 , 中找 出工作 的不足 , 于以后改进 。 从 便 通过对定点实习护士在我科系统带教培训 , 提高 了护士 的
( 编辑 : 郭光金)
病 理免 疫 组化染 色 方 法质量 控 制应 注意 的 问题
李 丽华 ( 佳木斯市肿瘤医院病理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40) 500
[ 关键词 ]免疫组 化 ; 质量 ; 染色 [ 中图分类号]R 4 . 1 [ 4 66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7 —0 2 2 0 )60 3 -2 6254 (0 8 0 -440 免疫组化可 以辅助病理诊断 、 指导治 疗、 评估 预后 , 以在 所 做 免疫组化过程 中的质控 问题 处理尤 其重要 。随着 免疫 组 化试 剂新种类不 断出现及方法 的改进 , 别是 即用型试 剂盒的 特
3 采用 多种教 学培训 手段
定点护士培训实行一对一带教 , 中授课方式 。多媒体辅 集 助教学形象 、 直观 、 可重 复观看 。使学 员不受 时间 、 点 、 地 内容 的限制 , 可独 立 自主地 学 习和获取知 识 , 择适合 自己的学 习 选 进度, 增强独立学 习和综合 运用 知识 的能力 , 高 自己的操作 提 水 平。边观看边练 习边改进 , 使其尽快熟 练掌握该项技 术。我 们 把外科基本操作技 术 、 脉输 液工具认识 、 静 留置针 的操作规 范, 麻醉基本知识 、 腹部切 口与缝合 、 手术 室消毒灭菌感染管 理 与监控、 胆囊手术配合及各 种手 术体位 、 男女 病人导 尿等拍 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研讨免疫组化病例基数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住院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观察组(26名)。
参照组行传统切片,观察组行质量控制后切片。
将两种方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参照组中13名优质(52.0%),7名良好(28.0%),5名差(20.0%);观察组中21名优质(80.8%),4名良好(15.4%),1名差(3.8%)。
观察组制片率96.2%(25/26)显著高于参照组80.0%(20/25)。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质量控制可有效优化病理技术效果以及制片质量。
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免疫组织技术是目前病理诊断的多见方式,病理技术步骤中,任何一个错误的环节都会造成制片质量降低,切片的好坏对于医生的诊断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中,要格外注意质量控制[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1名患者,分组予以不同切片方法,比对诊断结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于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住院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观察组(26名)。
参照组中16名男性,9名女性,年龄23至57岁,平均(41.3±2.7)岁;观察组中17名男性,9名女性,年龄24至59岁,平均(43.6±2.2)岁。
参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1.2.1参照组行传统切片。
①对样本予以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处理,随后进行切片操作;②将石蜡切片进行烘烤,时间为30分钟即可,用二甲苯脱蜡后再进行蒸馏水清洗,清洗1次即可;③利用PBS清洗1分钟,在玻片组织上滴入Ki67和P53抗体,在4℃的环境下进行孵育;④第二天将切片用PBS洗涤,清洗3次即可,每次1分钟,在37℃的环境下进行孵育,时长为1小时;⑤配置DAB显色液,将玻片用PBS洗涤,清洗3次即可,每次3分钟,利用DAB予以分别染色,时间为1分钟、3分钟,完成后停止染色;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探讨1.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2.广西脑科医院 545005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对策。
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纳入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份(质控后切片)、对照组100份(常规切片),进一步对两组检查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样本制片优良率为97.00%,与对照组的86.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较多,在实施质控后切片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样本制片优良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质控后切片;优良率在临床诊疗工作来战过程中,病理检测作业的开展非常关键,在此项检测作业期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针对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其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应用的要求颇高,若未能加强质量控制,则难以保证样本制片的效果[1]。
因此,本次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对策,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纳入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份(质控后切片),样本来源100例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跨度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54.8±1.2)岁。
对照组100份(常规切片),样本来源100例患者,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跨度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4.9±1.1)岁。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针对本次纳入研究的200份待测样本,实施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处理,然后进行切片,将切片面积控制在(1.5×2.0)cm,一共切片200片;对照组100片实施常规切片操作,观察组100片则在质控后进行病理切片,严格按照切片规范流程进行。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王剑冰(吉林油田总医院病理科,吉林松原 138000)【摘要】目的 分析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案。
方法 随机选取15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开展常规病理检查和质控管理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制片治疗。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制片有效率明显升高,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制片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控制;免疫组化;病理【中图分类号】R3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8.70.0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诊疗的工作的一项病理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但是由于该方法对于技术和操作要求较高,故而一旦检测过程中任何一环失控,均可对制片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进而影响临床诊疗效果。
本次研究针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开展质控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胃、肠病理检查的病理组织检查的样本共计150份。
研究所用试剂均为常用市场销售试剂,研究仪器为我院现有各类免疫组化病理检查设备及仪器。
1.2 方法将150份待检样本行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后切片,切片面积为1.5 cm*2 cm,共计切片共计150片。
将这150片切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5片。
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组为行质控管理后的病理切片。
对比两组样本的病理资料,分析在制片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样本制片质量,根据制片质量将其分为优质片、良质片和差质片三个层级,制片有效率=(优质片数量+良质片数量)/总制片数*10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控及常见问题分析
第18卷第1期2009年2月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CHINESE JO URNAL O F HISTOC HEMISTRY A N D CYTOCHEMIST R YVol 1181No 11Fe b 1200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控及常见问题分析栗 娜3 黄 虎(第161医院病理科,武汉 430010)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R73713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870/zgzzhx.2009.01.022〔收稿日期〕2525 〔修回日期〕22〔作者简介〕栗娜,女(年),汉族,病理科技师。
3通讯作者(T )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和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中抗原成分进行原位的定位、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技术,在病理科工作中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作用,并对指导临床治疗,了解肿瘤预后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病理科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因此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室经过长期实践对其流程进行了严格规范,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流程,现介绍本室流程如下并对常见问题作逐一分析。
材料和方法11材料 常规送检病理标本,全自动脱水机,Leica 切片机,包埋机等。
21主要试剂 ER 、PR 、C K 、C EA 、CD20、CD30、CD15、K i67、S100、N F 2κB 、P27、P53等一抗及免疫组化染色S 2P 试剂盒、浓缩型DAB 试剂盒、抗体稀释液等,均购自上海长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1组织材料处理 1)固定:组织取材新鲜,固定及时,形态保存完整,抗原物质的抗原性不丢失、不扩散、不破坏是获得良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前提。
根据组织类型不同其固定时间一般应在6至48h ,固定时间不足,会造成抗原丢失,可产生组织表面抗原为阳性表达,中央为阴性表达,固定时间超过72h 会使抗原不可逆性破坏,无法修复,而产生阴性表达。
本室固定液采用低酒精浓度(75%的酒精)的混合固定液,p H 值3152410,固定时间为6至24h ,应注意当固定液p H 值大于810容易造成背景染色。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迟克勇;梁艳;曲靖;于锦丽
【期刊名称】《青春期健康》
【年(卷),期】2014(0)S1
【摘要】为探讨病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在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要求病理技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并严格遵守染色操作,对每个步骤的细节进行分析,在每次工作后,并在操作中的质量工作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迟克勇;梁艳;曲靖;于锦丽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新区妇幼保健院;大连市金州新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
【相关文献】
1.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2.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3.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4.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5.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对临床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
的问题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免疫组化;质量;染色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所以在做免疫组化过程中的质控问题处理尤其重要[1 ]。
随着免疫组化试剂新种类不断出现及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即用型试剂盒的出现,使抗体的标记更加简便、快捷,更加规范化。
免疫组化标准化染色技术是一项实验性很强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组化结果
:2]。
因此,本文就免疫组化标准化染色质量的应注意的问题报告如下。
1组织固定
及时、恰当、完好的固定是制作好的组织切片的基础。
组织固定的好坏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的关键因素。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组织标本离体后30 min内应进入固定液或低温保存,固定时间为8〜24 h。
固定液为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固定液的
2抗原修复
物质所具有的抗原性主要由分布在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
固定液的固定对免疫组化的正确结果极其重要,此液能使抗原保存良好。
抗原修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免疫组化时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进行抗原修复,抗原性保存良好或基
本保存者不需要修复。
目前抗原修复的方法主要有蛋白酶消化法、硼氢化钠(NaBH4修复法和热修复法。
最常用的是热修复法,尤其是细胞核抗原经热修复后,其染色效果特别好。
热修复包括单纯加热、高压加热和微波加热3种,其原理是以热效应来引导抗原决定基重新暴露。
热修复法影响抗原修复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至少要达到100 C ,时间3〜15 min;二是修复液的pH值为7.5〜8.5。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影响抗原的因素及各种抗原修复的方法,严格按照抗体说明书进行抗原修复。
鉴于抗原修复的方法较多,在实际工作中,究竟选用何种抗原修复,应根据抗体种类予以选择,必要时可以多种方法同时使用,这样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标记结果更理想。
组化染色结果有很大影响。
3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通过借助显微镜的
病理诊断、基础医学研究工作中免疫组化技术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免疫组化显色是一种酶促反应,它通过连结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的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与底物DAB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的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复合物沉淀在组织细胞中的抗原部位。
由于标本组织来源不同,细胞分化不一,抗原含量不等,显色反应所需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
整个免疫组化过程步骤较多,每步应按操作要求严格操作,脱蜡一定要充分。
每步PBS冲洗时间、次数一定不能省略,因PBS夜内含有盐,可以减少背景染色。
滴加试剂时要均匀、足够,要比切片上的组织界限宽出0.05〜0.35 cm防止出现边缘效应。
即使是同一种抗体,由于产品批号不同,其效价可能有差异,因此,新购进的抗体一定要进行预实验,找出最佳条件并进行记录。
此外,组织浸液的温度,切片烘烤的温度控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室内温度及抗体的效价等都是影响免疫组化标记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飞虹,高嵋.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 26 (2): 218-220.
:2]郑晖.浅谈病理制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的质控问题[J].临
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0 (2): 119-120.
:3]赵承军,邓其跃,张东梅,等.小鼠室旁核内雌激素受体与催产素、加压素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 ].局解手术学杂志,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复合物沉淀在组织细胞中的抗原部位。
由于标本组织来源不同,细胞分化不一,抗原含量不等,显色反应所需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
整个免疫组化过程步骤较多,每步应按操作要求严格操作,脱蜡一定要充分。
每步PBS冲洗时间、次数一定不能省略,因PBS夜内含有盐,可以减少背景染色。
滴加试剂时要均匀、足够,要比切片上的组织界限宽出0.05〜0.35 cm防止出现边缘效应。
即使是同一种抗体,由于产品批号不同,其效价可能有差异,因此,新购进的抗体一定要进行预实验,找出最佳条件并进行记录。
此外,组织浸液的温度,切片烘烤的温度控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室内温度及抗体的效价等都是影响免疫组化标记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飞虹, 高嵋. 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 [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2):218-220.
[ 2] 郑晖. 浅谈病理制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的质控问题[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0(2):119-120.
[3] 赵承军,邓其跃,张东梅,等. 小鼠室旁核内雌激素受体与催产素、加压素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J ]. 局解手术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