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中国国际形象演变及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形象演变历程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演变历程(一)古代中国:“她是人类童年时代所创造的不可企及也不可再造的文化的高峰。
”- --马克思《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形象:繁荣,发达,美丽,神秘;这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历史起点。
英国旅行家曼德维尔《曼德维尔游记》中对中国进行盛赞: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国土辽阔,统治严明。
(二)清末至民国19世纪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与现代世界的对话,屈辱的被动式这一个过程的基本特点,19世纪以来,西方把许多可怕的异域景象作为一种想象投给中国,中国由开明、富饶、发展、繁荣,变成了一个专制、贫困、停滞的、腐朽的国度。
中国人原先的想象是聪明、勤奋、坚强、质朴,现在变得愚昧、奸诈、怯懦、保守。
西方的中国印象由过去的钦佩、狂热、仰视,转变为批判、憎恶、蔑视。
而这些特点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国际形象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中,那些塑造中国形象的力量阵营一一显现,并且形成此后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的格局。
(二)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兴,为中国改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契机。
近代意义上的大国地位的确立,最起码在形式上需要有体现为具有权威意义的国际组织的认定,中国从加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的崛起历程。
首先,《联合国家宣言》——中国首次跻身于世界四强之列。
第二,《开罗宣言》——中国大国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
第三,“理论上”的大国: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虚幻性。
一方面,中国的大国地位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中国长期被排斥在盟国的重要国际组织和一些重要会议之外,再次,中国的领土主权被大国拿来做交易。
最后,在法理和事实上的不完全统一。
(三)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东方链条上,美帝国主义还在通过条约控制着中国,还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中国人”的身份
• 钱多!? • 人傻?!
一、当今世界的主要格局
• 1.美国衰落?——一个伪命题 • 2.由“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看世界发展 格局 • 3.全球化的滚滚洪流
美国衰落?
• 全球最大民主体,美国政 府倒闭了!混蛋总统奥巴 马,吃喝嫖赌!医保军费 ,欠下了3.5万亿,带着 希拉里跑了!我们没有办 法,拿着军火抵工资。原 价都是300万、200万、 100万的装备,通通20块 ,通通20块!奥巴马, 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 给你干了大半年,你不发 工资,你还我血汗钱,还 我血汗钱!——来源于 网络
主要内容
• 主题:全球化时代的“我和我的祖国” • 一、当今世界的主要格局 • 二、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处境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 三、国际问题与我们的生活 • 核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自信”与“开放”
引言
• 个人与国家依旧密 切却更复杂的关系 • 物质 • 精神 文化 感情
《刮痧》的故事:当我们没有了“中国”
美国衰落?——不仅仅是言之过早
• 布热津斯基: 军事 经济 技术 文化
• 二、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处境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 三、国际问题与我们的生活 • 核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自信”与“开放”
谢谢!
注:以上内容主要来自于当前相关学科的主流观 念,部分属于个人学术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全球化时代的“我和我的祖国”
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 杜彦君
自我介绍
• 杜彦君
• 2007-2011: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心理学系 • 2011-2012: 研究生支教团 宁夏西吉县将台中学 初三语文教师 • 2012-至今: 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 科学社会 主义专业 政治学硕士 • 关注领域:全球化、民族主义与中 西文化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中国人》为主题,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人的文化传承1. 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汉字和汉语的特点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第二章:中国人的价值观1. 儒家思想的影响2. 道家、佛家思想的融合3. 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第三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1. 家庭观念和亲情的重要性2. 传统节日和习俗3. 饮食文化和社会交往第四章:中国人的教育观念1. 传统教育观念的演变2. 现代教育体系和发展3.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角色第五章:中国人的社会结构1. 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2. 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3. 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学1. 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2. 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点3.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七、中国人的宗教信仰1. 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与影响2. 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3. 现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八、中国人的社会习俗与礼仪1. 传统礼仪的起源和发展2.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习俗3. 礼节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九、中国人的经济生活1.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2. 传统经济产业和现代产业的融合3. 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十、中国人的政治制度1.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2. 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公民参与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人。
中国该是怎样的国际形象

中国该是怎样的国际形象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0年第11期近日,有媒体指出,要“警惕”中国“被苏联化”。
文章详细分析了苏联国际形象变化历史,认为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阵营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邪恶帝国”的标签被贴在苏联身上。
文章提醒中国当局,对外应在战略上坚持原则,未雨绸缪;战术上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必要时以攻为守。
在意识形态上,不仅要积极防御,更要通过实践自成体系,主动出击。
中国形象的变迁坦率地说,西方国家丑化苏联的历史是真实的,但是,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却几经变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充满疑虑,但并无实质恶意。
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证明战争的正当性,开动宣传机器,拼命地丑化中国。
但是,中国执政党顶住压力,通过朝鲜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战争结束后,西方国家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大国,他们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在这段时期,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开始出现了试探性的报道,一些西方新闻记者进入中国,拍摄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画面。
到了上,AI世纪70年代,由于中美外交关系改善,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开始从正面报道中国。
中国国家领导人到美国访问,曾经一度掀起了中国热。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公民进入中国,他们以客观的视角观察中国,深切地意识到,西方媒体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偏见。
与此同时,西方学术界部分学者开始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把中国塑造成为世界发展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又把希望重新投向中国,他们期望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靠西媒靠自己部分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化妆师是西方新闻媒体。
由于西方新闻媒体存在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偏见,他们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中国,所以改变中国的形象,必须首先改变“化妆师”。
其实,这是在舍本逐末。
不可否认,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国的时候,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历史优越感,他们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观察中国,习惯于透过蛛丝马迹发现中国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的国际形象变迁

中国国际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西方人对中国印象的描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国家,不尽相同,甚至存在显著差别。
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代表着不同的西方价值观念。
从历史上看,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始终是西方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西方看到的不仅是充满异国风味的梦境,而且也看到自己的影像。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于13世纪来到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在中国为官和游历17年。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了中国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
对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举世闻名的发明均有不少记载。
这部游记传达出的中国文化是高度文明、和平而繁荣的。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对这个“世界之冠”的国家充满故弄玄虚的溢美之词,但却是第一次向西方定格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马可·波罗游记》的人都无限神往。
马可·波罗笔下天堂一般的中国一直在后世作家中延续,如英国的曼德维尔爵士在《曼德维尔游记》中描绘的中国仍是一个神奇瑰丽的国度,国土广大,统治严明,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等。
这些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十七到十八世纪。
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进而吸引了西方。
中华文化的精神和繁荣社会连同其精美器物一道引起西方人的浓厚兴趣。
他们用景仰的口吻在著述里讲到,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孩子从幼年开始接受教育。
成年人凭好文章获得官职,以政绩得到升迁。
这与实行贵族世袭制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
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国使得中国繁荣富庶。
安定开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
伏尔泰在《哲学通讯》、《风俗论》等著作中常以钦慕的口吻谈到中国文化、孔子学说、中国人的道德与智慧,称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
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中国已岿然崛起,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世界地位以及其自身作出的和平大国形象。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
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很多事情已是有目共睹:在国际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正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承担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在科技实力上,继“神六”之后“神七”、“神八”成功发射,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孔学”热和学汉语的热潮,08年奥运会令全世界瞩目,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吸引力……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变化中渐渐改善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仍被许多人质疑。
中国本身存在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层次低;资源有限并且利用率低,生态结构不平衡、脆弱;社会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机。
同时,中国周边较为复杂的环境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变。
当代中国人的国际意识与国家形象塑造

当代中国人的国际意识与国家形象塑造当代中国人的国际意识与国家形象塑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人的国际意识和国家形象塑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成为了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国际意识和国家形象塑造也愈加重要,这不仅关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也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
一、国际意识与国家形象国际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全球化趋势中所面临的不同观念、文化、信仰等的认知和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意识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人民需要具备一个全局的视角,既理解自己所处的国家,在全球化趋势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要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并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因素。
国家形象,则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展现的形象和形象效应。
一个国家的形象来自于其对外政策、国际合作、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表现和实践。
一个国家良好的形象往往会为该国带来很多积极因素,比如能够提升该国的国际地位、增加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等等;相反,一个负面的、消极的形象则可能会给该国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会影响人民的出境旅游、消费习惯以及国际产业投资等等。
二、当代中国人的国际意识现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国际意识也逐渐提高。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民调结果显示,现代中国人的国际意识与培养已经逐渐得到了提高。
中国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经济形势等已经逐渐展现出比较积极的关注和探究。
同时,随着中国海外留学人群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思维模式,使得中国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然而,整体看来,中国的国际意识的表现还不是非常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些中国人对包括个别政府、个别人民和文化在内的外面世界了解不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成果理解存在偏差。
浅谈中国人的境外国际形象

接下来就是负面的了
老外认为中国人都被政府洗脑了,都是 民族主义者,现在不少西方人觉得中国很 快会侵略,甚至有种说法是,圣经里的世界 末日大决战里的魔王:“King of the East", 就是指中国。
中国产品质量差
中国环境污染严重
•
中国的经济数据都是假的。很多大楼甚 至城市都是空的,没人住。 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很多老外信这个 信得跟我们当年坚信帝国主义一定会灭亡 一样执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说,一 个排名有争议、有质疑都是正常的。现在我们很 重视国际形象,但是国际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状 况,我们一直缺乏数据来说话,只是一个主观的 想象。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 国城市的国际形象,不可能尽善尽美,最主要的 是不要以国内的眼光来看这个排行榜,西方跟东 方观念的差异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现在很多城 市都在搞形象工程、形象战略,这个调查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城市国际化该如何做。 而且,排在前面不表示这个城市的国际化就最佳 了。
• 其实随着中国实力越来越强,人民越来越 自信,真的不应该太在意别国对你的看法, 那些都是弱国弱者才会在意的东西,中国 现在国家实力发展太快,不但老外,连很 多中国人自己都还没适应中国国力的巨大 变化(其实从工业能力看,中国现在早就是 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了)。
• 但说到底,老外对国人的负面印象大都源 自于国人的素质不高,纵使我国留有孔子 一干等人传下来的良好美德。 所以,教育才是最为可行的办法。
国内都爱说广东福建那边人啥都 吃,而海外绝大部分中国移民都是广 东福建那边的,所以自然在老外嘴里, 就变成了华人什么都吃了。
来谈谈正面的
老外觉得中国人学习成绩都很 好,特别是数学成绩好,这不用说了, 国内基础教育水平世界领先,成绩 好更强化了他们心中中国人智商高 的成见。 而且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 化灿烂,是东方文明的主导。
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与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与文化自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在塑造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自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更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重要途径。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人塑造了独特的国际形象。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
例如,中国人崇尚和平、尊重他人和谦逊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国际社会中被广泛认可和赞赏。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价值观和孝道,这种重视亲情和家庭的观念也为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亲和力强、关怀他人的形象。
这些传统文化所塑造的国际形象,使得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
其次,传统文化也为中国人带来了文化自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京剧、书法等,这些艺术形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人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才华。
中国人通过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例如,中国的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众多国际观众的喜爱。
中国人通过京剧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软实力。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始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例如,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太极拳等古老的健康养生方法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和追捧。
中国人通过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国际机会,也为世界带来了中国的智慧和贡献。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一些年轻人可能更加倾向于追求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中国大国形象

谢谢各位!
黄岩岛问题
湄公河案主犯糯康
朝鲜扣押暴打中国渔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渔船遇袭海域驻军
日本霸占钓鱼岛
你反思了吗?
• 中国人在外遭受残杀,虐待及不公正待遇,南海 ,菲律宾,侵占黄岩岛,越南毒枭杀害中国人, 朝鲜扣押暴打中国渔民,日本霸占钓鱼岛,文莱 枪杀中国渔民,甚至连一衣带水,靠中国一直扶 持的的朝鲜都来绑架中国渔民,作为一个中国人 深感耻辱。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相比已大打折扣 。
• 这说明什么呢,首先来说是由于中国的软弱外交 造成的大国形象一步步变差,其次,是外国对中 国一步步的软弱进行的一步步的挑逗,最后大国 形象的崩塌已传播至世界各地,以至于现在尼日 利亚逮捕中国工人,加纳逮捕中国工人等其他世 界各地欺负中国人事件。
• 最后,希望我国民在外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有尊严 感,有民族自豪感,有安全感的中国人,手持的 护照上会印有这样一句话:请你记住,你是中国 公民,无论你身在何处,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时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中国大国形象
副标题
讲者
• 在军事领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
• 在政治领域,中国与主要大国建立起 了健康稳定的关系。
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 全球地位日渐显要的中国经济,一举一动都备受 关注。受到欧债危机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西 方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在此背景下,中国 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平稳的增长,是对全球经济的 重大贡献,将加快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并向世 界各国传递出坚定的信心。
这是不是一个转折点呢?
为什么中国龙被人当成中国虫,随 意欺辱
我认为愿意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臃肿迟钝的国家体制
• 一些官员们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钱财掌控国 家资源,而对内则欺压愚弄百姓,高高在 上,与民众越来越远 。
中国人的国际新形象

中国人的国际新形象翟宇翔环境学院11323129 近年来,中国崛起,所受到的国际社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正因如此,中国人的形象也备受关注。
同时,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手段,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由于长年的战争和错误的发展,过去的中国给国际的形象是一个衰落的大国,百姓都饱受贫穷、饥饿、疾病的煎熬,但他们还保持着那种封建闭塞、愚昧落后的思想。
为了改变这样的形象,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自身来根治这一情况,还需要通过公共外交手段来宣传自身的形象,向世界宣布中国的新形象。
尽管公共外交这个名词现阶段在中国并不流行,但中国在很早时候就开始了带有公共外交色彩的外事活动。
①早在上世纪30年代,共产党就邀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中国来对土地改革进行报道,与此同时,国民党更加重视对外的宣传和报道,注重树立一个良好国家的形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也很积极邀请国外的学者访问,还出版了英、法、西、日等外语的刊物,向国外宣传中国的发展情况。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北京周报》、《人民画报》等多种刊物在政府的支持下送达外国读者手中。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报刊,电台和电视媒体虽然加大投入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总体来说,这阶段的中国对外报道虽然争取了许多文革期间流失的受众,但整体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还在初级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发展,国家迫切需要树立起有利的国家形象,所以公共外交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
直到现阶段,中国的公共外交手段已经多种多样了。
其中,最主要的渠道还是利用媒体的宣传,报刊电视的宣传方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交通便利也给国外记者的报道采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除了这一类传统的公共外交方式,我们国家还有特色的方式进行宣传——举办重大活动或者庆典让世界认识国家形象。
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04年的亚洲杯足球赛,再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活动让世界认识了新中国。
如何提升国家形象

如何提升国家形象如何提升国家形象⼀个国家注重⾃⼰的国际形象,是因为这种形象对本国在国际政治和其他事务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影响。
国际形象要影响的是国际社会,所以它的效果是国际性的。
但是国际形象的构建却并不完全是⼀种国际⾏为,相反,⼀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包括国际传播)中的形象更多的是⼀种国内政治和国内事务的延伸。
国际形象对⼀个国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
不仅能够令世界各国对⼀个国家产⽣友好交谊,提⾼国际地位,⽽且在经济贸易中有重要的作⽤,是⼀种⽆形的资产。
因此,中国要努⼒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具体做到如下⼏点:1、树⽴独特的民族观、世界观。
中国的国际形象内容中需要⾮常有分量地表现中国特有的民族观和世界观。
中国⼈在构建国际形象时,应该要有⾃⼰的思想,应该要有⾃⼰的政治语⾔,⽽不是盲⽬地跟随西⽅的“全球化”⼝号,⼈云亦云。
我们追求和提倡国际间的合作,我们⼒求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糊⾥糊涂地跟在别⼈后⾯跑。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民族的历史、⾯临的历史使命以及承担的世界责任。
真正具有感染⼒的、能赢得尊重的国际形象,其⼒量不是来源于对西⽅的模仿,⽽是对⾃⾝民族性的尊重和对西⽅价值观的修正和挑战。
正是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国际形象,中国⼈的世界观才得以表现。
2、加强思想与道德建设。
⼀个有感染⼒的国家形象应该是⼀个具有思想和道德⼒量的形象。
我国的国际形象应该表现出⼀种道德和思想的⼒量和风范,这种⼒量和风范的特征就是表现⼀个⼤国对世界和全⼈类发展的关切和责任感。
我并不是提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个“道德领袖”的⾓⾊,但在重⼤国际问题上中国应该有⾃⼰的⽴场,应该有⾃⼰的观点,应该能够有⼒地表达⾃⼰的观点,应该有勇⽓在国际事务中伸张正义,应该在国际援助中展现中国的友好。
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中展现中国的友好、和平、友善的国际形象。
3、提⾼我国的综合国⼒。
⼀个国家的综合国⼒由"硬国⼒"和"软国⼒"两部分组成。
就国内外当前的形势,浅谈如何塑造中国国际新形象【优质】

就国内外当前的形势,浅谈如何塑造中国国际新形象摘要:一、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的形象二、改革开放、发展富强的经济大国的形象三、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团结统一的形象四、文化繁荣兴盛、文明伟大复兴的形象五、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形象六、谋求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形象关键词:中国形象,国内外形势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国际形象也就是在各种场合(包括奥运会)把中国文明的底蕴发挥出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中国也正在加速转型,全方位地融入世界.2009年公布的国家形象指数(NBI)显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是: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西班牙和瑞典(并列第十)。
中国在此报告中排名第22,而在2008年,中国排名为第30位,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是中国举行完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后进行的一次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北京奥运会帮助了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英国国际广播公司BBC最近对28个国家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形象的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评价是多元化的。
中国的形象仅在非洲和巴基斯坦保持正面评价,而在亚洲其他国家、北美和拉美等地区,对中国的形象评级由中到差。
而在整个欧洲,中国的形象是完全负面的。
根据BBC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认可”。
虽然非洲国家和巴基斯坦对中国仍然保持着正面的评价,但这是基于经济援助基础之上的。
美国基辛格研究会执行主席乔舒亚·库珀·雷默认为,中西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反差集中体现在“中国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他分析,影响这种认识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中国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国家,而现在中国发展变化太快了,快得连中国人自己有时都感到迷惑,更何况是没有足够时间认识中国的西方人;第二,中国的政治体系表述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观念不同,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从而销蚀了信任感;第三,在台湾、西藏、新疆、朝鲜等一些热点问题上,中国的行为方式与西方不同,中西在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第四,在经济、军事上,中西存在利益之争和认识分歧。
世界各国人眼中的中国

一位感觉良好的印度移民说:
在亚洲移民里,我们印度人 聪明,勤奋,英文好,应该算是 二等白人吧。中国人一来,比我 们还聪明,还勤奋,还能吃苦。 往我们身边一站,比我们谁都白 ,知道悲催和悲愤交加是什么滋 味吗?我反正是懂了。得,啥也别 说了,中国人来了。
世界各国人眼中 的中国 看后真的
不能淡定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从世 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中国作为一个世 界大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显现。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世界经济的累计奉献率已超过20%, 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开场有时机走出国门,成为名副 其实的“世界公民〞。那么,在他们看来 中国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
雾霾让不少国人对空气污染感到绝望
可是中国的天空并不都是这样
三十年开展,让中国有了这样的城市
可中国依然有大量这样的城市
中国有大量这样的房子
可是这样的房子也越来越多
这个住在棚户区的孩子让人同情
但是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
你们眼里的官员都是这样
可中国的官员也是这样的
城管的形象一直不好
可他们也有无奈的时候
今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强大? 弱小?落后?兴旺?富裕?贫穷?民主? 专制?
不同地区,不同立场,不同年龄和经 历的人,通常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并 为此争论不休。因为媒体的市场化,和信 息传播的碎片化,误导了很多人,所以人 们难以全面的认识到,这个庞大国家的完 整面貌。
看完以下26张图,带你认识一个复杂 而真实的中国 :
人们总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河水
却忽略了,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河水
从韩国小说《丛林万里》看中国人国际形象的改变

外国文学从韩国小说《丛林万里》看中国人国际形象的改变文/付昆摘要:韩国长篇小说《丛林万里》通过对各国商人在中国市场展开的贸易竞争的描述,用第三人称讲述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碰撞中的中国,向韩国民众介绍了大量的“中国经验”,对各国的文化冲突进行了伦理性探讨,从而连续成为2013年到2015年韩国各大书店的畅销书第一名。
从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韩国文学作品中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形象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丛林万里》;中国人;国际形象;改变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和人民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趋密切,然而韩国的文学作品中对现代中国的描述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韩国小说家赵廷来发表的长篇小说《丛林万里》则及时地给韩国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作者在该书的结论中写到“21世纪我们的生活将决定于中国”,更是开启了韩国人对中国认知的新时代。
一、“中国复兴”带来《丛林万里》的热销韩国小说《丛林万里》书名源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与中国“万里”长城的结合。
这部小说描述了在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背景下,韩国和日本等国商人以“像丛林一样”的中国市场为舞台而展开的贸易战争。
作为一本并不正式的企业小说,其文学性并不算强,故事情节也称不上高潮迭起。
一般讲述中国的书在韩国本土销量能达到一万册就算是“超好”了,但2013年7月出版的该小说在四个月间销售了近90万册,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持续在韩国的各大书店被列为畅销书第一名。
在萧条不振的韩国出版市场《丛林万里》可谓是一匹黑马。
在这部小说的故事中,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很容易了解现代韩国人平时对中国抱有的疑惑,而且还解释得有滋有味。
小说基本上描述了韩国人关于中国想要知道的所有内容,虽然称之为小说,但近似于借用小说形式的“中国使用说明书”。
在韩国的读者评价中说,对中国经验不多的人可以通过这部小说受益匪浅。
二、现代韩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现代韩国小说作品中多描写的是中国解放之前的故事,其中的中国人一般都是出身中国边疆的平民百姓或城市中的底层人民,如朱耀燮作品《人力车夫》中的主人公阿靖,年幼时在农村做佣人,后到上海的一家工厂打工,在被工厂开除后做了人力车夫,最后因过劳和营养不良死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及中国人国际形象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
对外开放脚步也发生了转变
• 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以及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中国加 大了对外开放的脚步:由消极融入变为积极融入、由部分 融入变为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 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个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 生了历史性变化。 • 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巨大成就是在参与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而中国的 发展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 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么让人欣喜的变化。
最近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 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 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 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 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 用行动来说明。因为每个人的行为, 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 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 为的一部分,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 因此也具有国民激励之作用。
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 如果说1997年中国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 责任的大国”表明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 的决心的话,那么,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可算作是中国成功全面融入国 际社会的标志。 •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 变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 加,而且对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从 对外开放前的政治、安全领域向经济、文 化和科教领域扩展。
演讲稿:我是中国人,怎样塑造我国国际形象?

演讲稿:我是中国人,怎样塑造我国国际形象?: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我是中国人,怎样塑造我国国际形象?这个话题,涵盖了很多层面,和很多方面。
在这里,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塑造我国怎样的国际形象?在我的理解中,塑造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
我们要尊重对方的差异性,包容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
我们要在国际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这不仅包括政治形象、经济形象,还包括文化形象、人文形象等等。
我们要注重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稳定发挥更多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取得了不断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赢得了许多崇高的声誉。
所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逐一分析:一、政治形象:中国的政治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形象。
在政治方面,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并作出正确的政策决策,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推进世界和平的进步。
同时,中国也应该密切关注国际舆论影响,加强外交的宣传和解释,以避免产生误解不良的影响。
要学会做好外交宣传,从而提高国家形象的品质。
二、经济形象:中国目前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其国际形象也日益受到了待见。
以此为契机,中国政府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展台活动,如中国国际贸易展览会(东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让各国的人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有活力、有实力的经济国家,能够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文化形象: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国度,具有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文化领域的交流,可以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提升中国人民国际形象应成国家战略美国早期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很糟糕,大部分是清代中国人的影子,思想落后、行动慢吞吞的。
而中国的女性形象,在早期西方人眼中多是“勤劳的、吃苦的、裹着小脚、命运悲惨的农村女性”,或者是生活在唐人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
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三位功夫巨星,让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变。
过去许多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李小龙让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了新的看法,表现了中国人勇武的一面,而成龙则通过他的功夫表演表现了中国人灵巧与幽默的一面,李连杰更多的是把正宗的、优美的中国功夫带给了全世界。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以新世纪为开端有了新的变化。
但是近年来流行的“虎妈”、“虎爸”、“大妈”、“土豪”等词语却无一不是在对中国人的形象抹黑,这些形象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有的还有知性缺失、素质低下、爱慕虚荣、盲目投资、无脑消费、文化艺术素质低下、蛮横无知等贬义色彩。
现在的外国媒体也比较关注普通中国人。
现在很多国家的国际机场都挤满了中国人,在国外的中国人非常多。
如果把人比喻成化学里的分子,普通中国人在‘分子’意义上也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
他们的表现更直观,更容易被外国人记住。
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两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用行动来说明。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为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的。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中国人民国际形象应成国家战略
在中国经历了历史上变革最巨大的30年后,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需要一次彻底的改变。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都以“勤劳、勇敢、智慧”的形象自居。
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印象有些还普遍停留在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的落后、愚昧。
美国早期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很糟糕,大部分是清代中国人的影子,思想落后、行动慢吞吞的。
而中国的女性形象,在早期西方人眼中多是“勤劳的、吃苦的、裹着小脚、命运悲惨的农村女性”,或者是生活在唐人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
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三位功夫巨星,让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变。
过去许多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李小龙让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了新的看法,表现了中国人勇武的一面,而成龙则通过他的功夫表演表现了中国人灵巧与幽默的一面,李连杰更多的是把正宗的、优美的中国功夫带给了全世界。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以新世纪为开端有了新的变化。
但是近年来流行的“虎妈”、“虎爸”、“大妈”、“土豪”等词语却无一不是在对中国人的形象抹黑,这些形象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有的还有知性缺失、素质低下、爱慕虚荣、盲目投资、无脑消费、文化艺术素质低下、蛮横无知等贬义色彩。
现在的外国媒体也比较关注普通中国人。
现在很多国家的国际机场都挤满了中国人,在国外的中国人非常多。
如果把人比喻成化学里的分子,普通中国人在‘分子’意义上也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
他们的表现更直观,更容易被外国人记住。
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两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用行动来说明。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为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的。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
现在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上世纪末,我们国家绘制了一个宏伟蓝图——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两个方面;社会现代化又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
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基石,即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基石也同样是国民素质,人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行为的现代化也同样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
邓小平1985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首次强调了国民素质:“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
量。
”于是在共和国最高层的一份文件里终于写上了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至此,我们对于国民素质与现代化的认识,终于和国际先进理论达成了共识.
对于21世纪面临的许多问题,人们都众说纷纭但惟独这个问题得到了各个领域有识之士的认同,那就是: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高素质的国民,那个国家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写道:“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
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否致力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培养少数杰出人才并非难事,而要普遍提高十几亿国民的素质,则绝非易事。
事国民素质无法从国外引进,只能靠自己培养提高。
如果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创造力差,就不能有效地利用技术、信息、设备和资金,这些就都浪费了。
我们的国民素质有着许多长处,但也有着种种缺陷。
这些缺陷体现在国民整体素质上,与现代人的差距,以及与发达国家国民的差距,如主体意识薄弱、缺乏民主精神、科学素养差、创新精神不足、缺乏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忽视心理健康等。
有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中,当地的老百姓有的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有的为英军充当脚夫运送物资,甚至在两军交战之际还有人成群结队地躲在远处看热闹连英国人对此都难以理解。
1958年的“大跃进”闹剧,也是低下的国民素质使然。
且不说当时在“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下,许多中国人都跟着做了一场白日梦;只看看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下,那些神话般的“卫星”都是如何放出来的,就可知道我们的国民在这场闹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政治领域也是如此——1957年的反右,一下子就抓了55万多名右派分子;到最后却都平了反,也就是说,整个知识界几乎都卷进去了。
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这部分素质相对较高的国民分辨能力略微能强一点,做人的良知略微能多一点,绝不会划定那么多的右派分子,也绝不会把他们整得那样惨。
改革开放30年多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步步深入,国民素质的问题却愈来愈凸现了出来——许多问题的出现和失误的产生,无不与国民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30多年来屡禁不止。
人是软实力最好的传播体,提升中国人国际形象更要遵守一般的国际规律,在更多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发挥社会精英的典型带头作用。
公共外交的着力点从以前往往只关注国家层面,变为在抓住国家层面不放的同时,更关注中国人个体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