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过程。
中国石油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石油储量有限,依靠进口石油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为了加强石油工业的建设,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进行管理。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石油公司,于1988年6月17日正式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标志着中国石油步入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全球化发展期。
初创时期:在中国石油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提高国内石油自给率。
中国石油积极引进国外的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加强国内自主创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石油产量逐年增长,石油工业实力逐渐增强。
快速增长期: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是中国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通过国内外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了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其中,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尤为引人注目。
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使中国石油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石油产量。
同时,中国石油在国内也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提高了石油产量。
调整期:从21世纪初到2015年前后,是中国石油进行战略调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深入改革,加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运营效率。
中国石油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果。
此外,中国石油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全球化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石油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
中国石油通过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加强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以下是中国石油发展的简要历史:
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
- 早在清朝末期,中国就开始发现和利用一些油田。
- 但直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量很低。
-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石油产业几乎全部为外国资本控制和开发。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至197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重视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1955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工业部,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正式启动。
- 在此期间,中国发现了一些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成为国内主要的石油产区。
- 尽管有所发展,但中国石油工业整体仍然落后,对进口依赖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
-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了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和开放,引进了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中国开始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力度,积极引进国际油企合作,提高了石油产量和技术水平。
- 中国石油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源开发。
现状与展望:
-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石油消费量庞大。
-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石油继续寻求新的开发技术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如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
- 在国内,中国石油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但在不断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个 包括 地 质 钻 井 开 发 炼 油
.
,
来 的手工 操 作 和 以畜 力为 动 力的 石 油 开 发 方 式 发 生 了 重 大 改 变 中国 古代 石 油 事
。
机械 科研 教 育等 在 内的初具 规模 的石
油天 然气 工 业 基 地
万吨
, 。
1978 年 ) 高 速 发 展 时期 (1 9 6 0 根 据 中央 批 示 1 9 6 0 年 3 月 场关
结 了过 去 的经 验 教 训 明 确 了 石 油 工 作 者
.
50 0 0 万
吨
。
,
为全 国 原 油 年产 量 上 亿 吨 打 我 国从 19
6 6
19 9 7
年 1月 成 立
。
至 此
.
我 国石 油 石 化 工
,
的 岗位 在 地 下 对 象 是 油 层 在 各 项 工 作
.
。
下 了基 础
年 到 19 7 8 年 的13
按 我 国 石 油 生 产 的专 业 和 管 理 的 门
类 划 分 石 油 工 程 领 域 覆 盖 了油 藏 工 程
, 、 、
中国 近 代 石 油 工 业 萌 芽 于 十 九 世 纪
后半叶
.
田 在 开 发 建 设 中取 得 的丰 富 经 验
,
为 当时
经 过 了多年 的 艰 苦 历 程
,
.
直到 从
和 以 后 全 国石 油 工 业 的发 展
国 的普 遍 重 视
“
一
定 工 作 基 础 和 已 发 现 油 田 的陕 甘 地
、
号
,
4
号
,
,
3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
1919年,张学良组织创立了西南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
1925年,九江石油公司开发的中国第一口油井上产。
随后的十几年间石油行业
蓬勃发展。
193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并使中国石油行
业步入了由央企运营的行列。
1939年,整个中国石油工业遭受战争的
冲击,大量的石油设施被战争破坏。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新中国后,石油工业实行“国有承包制”经营模式,中国国民石油总公司负责国家有关石油工业的所有工作。
1964年,华东地区油田综合技术改造实现一统。
1978年,中国加入世
界石油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
90年代初期,石油行业增加参与市场化竞争,内部改革取得显著
成效。
2011年,中国航天部门宣布研制成功火神一号飞行测试平台,
这也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下面是该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1950年代:石油化工业的初步建立早期的新中国为建设国家经济,着重发展工业化,石油化学工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建立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化肥厂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主要借助苏联的技术和援助。
1960年代:行业规模的扩大与国产化进程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实现了从对外依赖到自主开发的转变。
197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全面发展与技术创新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大量的炼油厂、化肥厂和塑料厂相继建成,中国开始进口大型的炼油装置和化工装备,并推动国内技术创新。
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开发了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技术,并逐渐实现了对进口化工产品的替代。
1980年代:改革开放与行业的国际化19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
国内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出口国,并扩大了国内市场规模。
1990年代至今:市场化与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和新能源化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结起来,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了从规模的初步建立到国产化发展,再到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这一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 -回复
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回复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石油工业的初期起步。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的文章。
第一步:中国石油工业起步(1950-196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初期,主要的挑战包括国内技术水平低下、设备陈旧以及缺乏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充满信心的中国政府相信石油资源开发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决定全力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第二步:大庆油田的兴起(1960-1970年代)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早期,大庆油田的兴起被视为标志性的事件。
大庆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
在1960年代初期,中国在大庆油田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同时也得益于政府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大庆油田的兴起使中国石油工业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并为后续的石油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步:渤海油田的发展(1980-1990年代)渤海油田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海上油田之一。
在1980年代,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政府将目光投向了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
渤海油田成为了首个大规模开发的海上油田项目。
中国油服公司采用了创新的技术和设备,解决了深水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挑战。
渤海油田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
第四步:西南油田的崛起(1990-200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始受到重视。
西南油田地处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盆地区域,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市等地。
西南油田区盆地庞大的地质油气储量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西南油田开始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西南油田的崛起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国之一。
第五步:中国海上油田的探索(2000年至今)随着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政府开始关注海上油田的开发潜力。
中国石油工程1978至今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程1978至今发展历程稳定发展时期(1978~1998年)1978年12月,我国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油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施开放搞活的措施,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
这一决策迅速收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原油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
由于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石油自给有余,在满足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对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有部分出口,也为国家创汇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创汇曾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
1985年创汇最高,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6.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石油产量每年有所增长,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自1993年开始,原油加成品油进口总量大于出口总量。
我国又开始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
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
1998年将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1989年开始了塔里木会战,1992年中国石油总公司组织了吐哈石油会战。
1997年塔里木产油420.3万吨,吐哈的石油产量达到300.1万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油870.2万吨。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以下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195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
1953年,中国石油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正式开始。
1958年,中国第一口油井--大庆油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此以后,中国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石油工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工业的产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成立,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龙头企业。
中石油在国内外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2000年代初,中国石油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工业加强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油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石油在国内外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在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加强绿色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自1949年以来,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从人民公社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凝聚着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49年中国经济深陷经济困境,但纵观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显然把石油化学工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在开国初期就开始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1950年至1957年是中国新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建设时期。
石油化工行业以“大量建设、大量合作、大量投资”为主,建设了若干重要的石油化工企业,如:华东石油化工公司、西安石油化工公司、山东石油化工厂等。
此外,还引进了若干大型国外先进技术,以及油气资源开采及加工技术,对推动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0年以后,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了三个建设性阶段:1965年至1976年为“自力本源建设”,1976年至1978年为“大跃发展”,1977年至1981年为“综合改造”。
在这一时期,根据发展实际,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依据“精节建设、优化调整、多样发展、抢抓机遇、试点实验”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了技术改造,实现了石油化学工业的跃上发展。
1981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逐步实现了由技术改造到经营管理创新的转换,进入了竞争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以“科技驱动、市场导向、节能减排、走绿色化发展之路”为发展方向,大力弘扬“科学经营,抓节能减排,以节约精神为核心的“三节能”,使石油化学工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竞争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的主要内容,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经过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下:
- 西汉时期:中国大约在这个时期就已发现石油,据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石油浮于延河水上,可作为燃料。
- 晋代:晋张华在《博物志》中指出,“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 北魏: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中引《博物志》说,把石油“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燃)极明,与膏无异。
膏车及水碓釭甚佳,方人谓之石漆”。
这也是古代人将石油应用与润滑的最早记录。
-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到“石油”这个名词,在此之前,石油有“石漆”、“水肥”、“脂水”等称呼。
- 清代: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开发石油的行政管理机构矿油局。
- 近代:1907年,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在延长县七里村打成。
-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取得巨大进展。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之一,是中央企业和国有资本重点决策部署企业。
中国石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迎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国家开始建立石油化工工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打下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开始推进石油化工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并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之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开始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工、销售及新能源为主业的产业结构。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000年初,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与英国BP公司共同组建华夏BP石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国内外资企业合作,提高了中国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2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为大型中央企业。
在改制过程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快了公司治理建设,实施了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战略,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家能源、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光伏、风力等新能源项目,并成为全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的龙头企业。
同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大了对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了企业的附加值。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
此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智慧油田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环节,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和数字化管理水平。
总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结构。
未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将在数字化转型、智慧油田等领域持续推进创新,助力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全国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天然气和石油基本实现了“平分秋色”。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第一大炼油国、第二大乙烯生产国。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时间段
重要事件与里程碑
1878年
清政府在台湾设立矿油局,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始。同年,在台湾苗栗钻成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
1907年
在陕西延长设立“石油官厂”,钻成中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延1井”。
1930年代
新疆独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被发现,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论断。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全国石油年产量只行石油勘探,发现并开发了白杨河、石油沟、鸭儿峡、冷湖、克拉玛依、百口泉等一批油田。
1959年
在松辽地区陆相沉积中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投入开发。
1960年代
大庆、胜利等油田相继开发,中国石油产量快速增长。1963年底,中国需要的石油已可基本自给。
1970年代
又发现并开发了任丘油田、南阳油田、江苏一带的油田,还在四川地区发现了并开发一批天然气田。
1978年
国内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1980年代
海上勘探工作开始,渤海建起了采油平台。同时,中国开始与外国合作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
2002年
全行业原油产量达到1.69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26.33亿立方米。新疆油田产油量突破1000万吨,塔里木油田年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读后感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读后
感,写800字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凝结着我们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进步,是研究新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发展史的一项宝贵财富。
读书会,我收获了很多。
书中展示了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缩影,从初期建设到长足发展,经历了多起起伏,总体走势上呈典型的稳步上升,新中国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石油化工事业发展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政策方面,特别是政府对石油化工事业一系列扶持政策,允许深度内需、促进内需发展,以及科研、技术改造等,都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长足发展;从技术层面,书中描述了石油化工事业的技术改造情况,比如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以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市场上看,有效的利用政策,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的国际合作,以及更广泛的市场开拓等,都使新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发展得更加迅猛,更加全面。
总之,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1949-2009)(上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集总结、研究、探索和发展的整体性历史财富,是一部充分展示新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经历过的发展历程及过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变革和改革的良好实践资料。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概述中国这个东方国家,其石油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北宋。
一个叫沈括的官员在他的作品《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他在西北发现的一种可燃烧粘稠液体,并命名为“石油”,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859年美国小镇梯特斯维尔钻成了世界上第一口现代油井,现代石油工业就此拉开序幕。
而此时,清朝统治者们正忙着四处赔款割地。
而石油工业几乎无从谈起,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之战正式开启。
玉门关部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正是发轫于王之涣诗中的这片荒凉悲怆的大漠。
甘肃玉门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开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
解放前的产量占旧中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石油职工只有1.1万人。
其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仅有20多人,钻井工程师10余人。
1952年8月1日,是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
是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
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做逃兵。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秦文彩谈起那段历史,依然激动不已。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石油师”指战员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参加了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油田的开发会战。
当时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张文彬、陈烈民、秦文彩、李敬等都来自“石油师”。
1952年底,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14.26万吨,成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
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
此后,大批的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向玉门汇集。
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8%。
当年12月,新华社发布消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
伟大的历史跨越——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改革开放30年
20 0 7年.合 成氨 年 产 量 3 0万 吨
吨 ( 1 0 下 同 ) 大 中型企 业 生 产 折 0 %, , 能 力 只 占氮 肥 总能 力 的 1 %。 肥 产 5 磷 量 1 33万 吨 .其 中磷 铵 产 量 仅 占 0- 06 %。大多 数小 型普 钙 、 镁磷 肥 厂 .5 钙
伟 大 的历 史跨 越
我 国石 油和化 学 工 业 改 革 开 放 3 0 年
口
中国石 油和化 学工 业 协会
列 政 策 方 针 同时 有 计 划 地 扩大 原
、
.
炼厂
15 0
多个
,
其 中规 模 达 到 千 万
~
油加 工 生 产 能力
19 7 8
。
2007
年原 油 产量
吨 级 的 10 家 5 0 0
革 开放是党在新 时期 的历史 条件下
长 2 04 % (见表
19 7 8
、
图 1)
。
占
12 %
。
原 油及 加工 行业 的发展 对
,
,
带 领 人 民 进 行 的 新 的伟 大 革 命
30
。
年
,
,
中国原油 加工 能力
10
于 满 足 我 国能 源 需 求
稳 定 国 内市
。
年来
,
我 国石 油 和 化 学 工 业
.
10 0 0 万
吨/ 的 年
年
.
党 的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
达 到 1 8 7 亿 吨 比 19 7 8 年 增 加 原 油
.
,
中石油化工发展史
中石油化工发展史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石油化工发展史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展现了中国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20世纪50年代,中石油化工行业刚刚起步。
当时,中国的石油化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石油资源开采和加工能力有限。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和农业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加大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投入和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石油化工工艺技术方面,中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本土化改进和创新。
炼油、化学肥料、合成树脂等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中石油化工公司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值和贡献度快速增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0年代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转型期。
中国政府意识到,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和自主创新。
为此,中国先后成立了多个石油化工研究所和科研院所,加强了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逐渐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石油化工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贸易,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将石油化工行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中石油化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扩大了市场份额。
同时,中石油化工公司还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投入,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中石油化工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进步,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了大量的石油化工产品,为国家的外汇收入做出了贡献。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为1949年的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倍。
其中天然油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
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
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
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
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
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
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2.历史性转变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给予大力支持。
中央军委抽调3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
全国有500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200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支援会战,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和大批物资陆续集中大庆,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康世恩也亲临现场指挥会战。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
当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灾害和外援的中断,国家能拿出的投资很少。
4万多人,几十万吨设备,一下子拥到大草原上,生产,生活都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开发建设这样的大油田,我们没有经验,国外的经验又不能照搬。
面对这种情况,会战党组织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号召从领导干部到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以"两论"为指针,开发建设好大油田。
职工们运用《矛盾论》关于抓主要矛盾的论述,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而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
上有困难,退下来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就更大。
石油职工一定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着困难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会战职工的豪迈誓言。
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就是当时这种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会战领导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对象是油层。
必须以“两论”为指针,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人们的革命干劲引导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资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观规律上去,反对浮夸,脱离实际,瞎指挥。
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项数据;二是很抓科学实验,开辟开发实验区,进行10种开发方法的试验;三是抓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课题。
从而编制了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独创了符合大庆特点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大庆油田的开发,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
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
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
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全部实现了工程质量,试车,投产,出合格产品四个一次成功,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
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3. 新的崛起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
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
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
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
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的石油基地。
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
昔日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盐碱海滩,已变成绵延百里的油区。
胜利油田到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队伍三上辽河油田。
70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
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
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
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当年实际加工原油7069万吨,生产四大类油品3352万吨,品种达656种。
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4.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
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
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
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