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2.(广东)下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B.bC.cD.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条件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

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4.(江西南昌模拟)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在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中,其增长速率保持不变D.采用每天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可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5.德国小蠊的繁殖力非常强,能传播多种病菌。

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德国小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器培养德国小蠊,其环境容纳量不一定增大B.德国小蠊种群在0~4 d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起始数量较少C.在第20天左右是防治德国小蠊危害的最佳时期D.防治德国小蠊的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4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B.4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7.(广东深圳罗湖区月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B.b~d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C.c点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小D.d~e年,该种群生物数量达到K值8.(重庆垫江第五中学月考)阿根廷的一片林地中生活着灶鸟和粉嘴潜鸭等多种鸟类,对灶鸟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发现,种群密度少于15只时,种群数量增加,多于20只时种群数量下降,处于15~20只之间时,种群数量有时增加有时下降。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答案】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答案】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旁栏思考题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思考•讨论讨论1. 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答案】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答案】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 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中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2)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A.样方要有代表性B.样方数量不宜过少C.可以任意设置样方D.样方面积大小应适当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提示: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 :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拓展应用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答案提示: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因为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正适合。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

因为这种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3.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答案提示:B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人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2)种群的“s" 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N t =N 0λt。

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4.“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数学模型:N t =N 0λt。

3.各参数的含义⎩⎪⎨⎪⎧N 0:种群的起始数量t :时间N t: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倍数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原因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 值。

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3)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 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4)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不再发生变化(×)(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解析:选B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的情况下的增长。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概念和基本规律;2. 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基本模式;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简答题:(1)什么是种群数量变化?请简述其基本规律。

(2)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基本模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 结合当地生态系统,分析以下问题:(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经历“J”型增长?(3)自然界中,为什么有些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你认为种群应如何调整自身数量以适应?3. 收集一些实例,讨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三、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教材和资料进行作业,严禁抄袭;2.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你的姓名和班级,方便教师批改和反馈;3. 请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不要直接复制教材内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后,将根据以上标准给出分数;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分析作业完成情况及问题所在;2. 学生可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疑惑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3.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和指导建议,并公布成绩。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基本模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收集实例和讨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提交作业时请附上姓名和班级,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教师沟通,我们将竭诚为同学们服务。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1.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公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可以看成自变量D.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2.(2020湖北四校高二上联考)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 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的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理想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少,繁殖速度快题组二分析种群的“S”形增长3.(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4.(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c段种群增长率不断升高、ce段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使e点上移,以此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图中c点增长速率最大,不同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不同5.(2020山东济宁高二上期末)如图1、2、3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结果的不同表现形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图1、2、3都可以表示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题组三辨析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6.(202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如图为“J”形和“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呈“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S”形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有限等C.“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7.(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通过分析真实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以下部分: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先阅读《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章节,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庭或学校附近选择一个自然环境(如公园、校园等),观察并记录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如昆虫、鸟类等)的数量变化情况。

记录内容包括生物种类、数量、环境条件等,并以时间为横轴,数量为纵轴,绘制种群数量变化的图表。

3. 分析与探讨: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不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原因,讨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作用于种群数量的变化。

4. 编写报告:将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和讨论内容整理成一份简短的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观察的地点、时间、生物种类、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分析的结论。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与记录要真实、准确,数据来源可靠。

2. 分析与探讨要深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

3. 报告书写要规范,内容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4. 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2. 分析的深度和合理性。

3. 报告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4. 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课堂讨论时,学生可就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以资鼓励。

4.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第1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答案】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答案】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旁栏思考题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思考•讨论讨论1. 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答案】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答案】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 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练习卷 练透目录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练习卷  练透目录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1课时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课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重点突破练(一)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群落的结构
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3节群落的演替
重点突破练(二)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1课时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第2课时生态金字塔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第2课时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点突破练(三)
第4章人与环境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3节生态工程
重点突破练(四)
章末检测(另成册)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三)
章末检测试卷(四)
练透答案精析(另成册159~172)。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中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部分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哪些方面?(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3. 根据以下情境,尝试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1)一块草原上有许多鹿,过去十年中,鹿的数量一直在增长;(2)一个池塘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在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捕捞后,目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未来十年内不会进行大规模捕捞。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难题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但不得抄袭;3. 根据情境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时,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合理理由。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能否准确回答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否正确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能否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能否正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认真自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小组互评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点评可以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反馈: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记录下来,以便我们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讨论。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提出自己对本节课和生物课程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种群动态平衡和波动性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6: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6: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组一种群增长的曲线模型1.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CD段D.BC段[答案] A[解析]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的初期,由于生活空间大,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天敌少,竞争者少,种群将呈“J”型增长。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上升,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减少,种内斗争加剧,从而使种群增长减缓,并趋于停止。

2.(2018·甘肃天水秦安一中高二期末)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K值)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种群在c点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增长曲线不是“J”型曲线,若为“J”型曲线,则增长率不变,c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下降,也不为“S”型曲线,A错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候,c点时增长速率为零,B错误;c 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C正确;曲线只表明了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D错误。

3.(2018·陕西榆林一中期中)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兔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所示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第4~6年兔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2~4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C.第6~8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D.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答案] D[解析]第4~6年λ=1,即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种群的增长率=0,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项正确;第2~4年λ<1,即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种群的增长率<0,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B项正确;第6~8年λ>1,即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种群的增长率>0,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C项正确;若刚开始的种群密度为N0,由则由题图可知,第1年的种群密度为0.5N0,第2年的种群密度为0.5×0.5N0=0.25N0,同理,第8年种群密度为0.25N0×0.75×1.0×1.0×1.0×1.25×1.5≈0.35N0,即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田鼠是一种群居的植食性鼠类,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可出现波动B.由于田鼠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C.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形增长,不同时期环境容纳量不同,它们的种群数量会出现波动,A项正确。

由于田鼠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使再次捕获时被标记个体的比例降低,导致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的结果偏大,B项正确。

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受生活空间和天敌的影响,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形增长,C项正确。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大于环境容纳量,D项错误。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时有下列情形:只有80%的种子能发育成成熟植株,每株植物平均产400粒种子。

目前有a粒种子,则m年后种子数量为()A.0.8a·400m粒B.400a·0.8m粒C.a·320m粒m粒400粒种子,其中只有80%发育成成熟植株,即320株,则m年后变为320m株,现有a粒种子,则m年后种子数量为a·320m株。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形的增长B. 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4.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图2(1)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点。

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含答案

【2024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含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解析: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使结果更准确。

3.某岛屿在1937年引入一批荷兰兔,后来研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得到下列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从表中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左右B.该种群进入这个环境后数量呈“S”形增长C.该物种进入该岛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一定越来越多D.该种群的数量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是岛屿上的食物和空间充裕解析:该荷兰兔种群的增长倍数为2,说明这几年间,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J”形,在表格的年份中暂时没有出现环境容纳量;由于该岛屿的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该物种进入该岛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不会一直越来越多。

4.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下列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的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K-NK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始终存在。

5.如图甲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020秋高中生物3课堂演练: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3课堂演练: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1.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解析: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故A、B错误。

血糖调节模型是通过动态的物理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故C错误。

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故选D。

答案:D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J"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一直在增加;“S"型曲线有环境容纳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率为0,但此时仍有出生和死亡,只是二者达到相对平衡。

答案:B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答案:C4.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100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1时D.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2时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即K值,所以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2;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上升.答案:B5.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b点处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e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0D.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即K/2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蝗灾防治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较低时进行,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B错误;e点为K 值,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因此增长速率为0,C正确;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总结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种群数量变化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影响生态系统?(3)举例说明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并分析其原因。

2. 小组讨论:(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因素。

(2)讨论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或措施,以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3. 撰写报告:根据上述阅读和讨论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完成一份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报告。

报告中需包括以下内容:(1)对种群和种群数量基本概念的理解;(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及其影响;(3)实际案例分析;(4)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或措施以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需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报告应认真撰写,内容真实可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报告质量;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按照一定比例给出总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以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在作业反馈环节提出,教师会尽力回答;2. 学生对作业的评价也将被纳入到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教材的依据中。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和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三个基本模型:J型、S型和指数型;2. 学会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3.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应用: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运用种群数量变化的三个模型进行预测或解释。

例如,一个城市的公园鸟类数量的变化,或者一个地区的昆虫数量的波动等。

2. 实验分析: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教材答案详解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教材答案详解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教材答案详解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教材第2页问题探讨1.通过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可以了解东北豹的生存状态和濒危程度,从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全面禁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对于濒危动物的拯救和种群恢复有重要意义。

2.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教材第3页旁栏思考东北豹一年只生一胎,每胎2~3仔,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小鼠。

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教材第4页思考·讨论1.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1)A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2)C为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3)B为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相当,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会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由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提高等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3.24年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减少,这说明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课本第5页探究·实践1.随机取样不会掺入任何主观因素,可以减少误差,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2.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3.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5%以内。

如果超出了正常波动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考虑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可根据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答案C
2.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形和“S”形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
t =N
·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答案D
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

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玻璃容器是有限的环境,在该环境中小球藻会呈现出“S”形增长,其增长速率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减小,直到变为0。

答案D
4.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A项错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通过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B项错误;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C项正确;K值时种群密度最大,此时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项错误。

答案C
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试管号ⅠⅡⅢⅣ
培养液体
10 5 10 5
积/mL
起始酵母
10 5 5 10
菌数/个
A.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

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小,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

答案A
6.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
,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的数量为( )
A.1.3N
0B.1.69N
C.2.3N
0D.5.29N
解析在N
t =N
λt中,λ代表的是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
增加的个体/原来的个体数。

设第1年的个体数为X
1,第二年的个体数为X
2
,则
α=(X
2-X
1
)/X
1
=1.3,求得X
2
/X
1
=2.3,即λ=2.3。

第一年用N
表示,则第三年就是
(2.3)2×N
0=5.29N。

答案D
7.图甲和图乙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常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曲线形象直观,也可以用公式法精确地表示,其公式为,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

该λ主要取决于(填种群特征)。

(2)乙曲线的形成原因是,K值的含义是。

(3)在图丙中画出乙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4)“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就是一个验证过程。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

在营养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

随着培养液中的减少、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

解析(1)甲曲线是“J”形曲线,可以用公式N
t =N
λt来精确地表示,其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
前一年的倍数,其大小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乙曲线是“S”形曲线,环境阻力导致形成此种曲线,曲线的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

(3)乙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在K/2之前是逐渐增大的,在K/2之后是逐渐降低的。

(4)在“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在营养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

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

答案(1)N
t =N
λt出生率和死亡率
(2)存在着环境阻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环境容纳量
(3)
(4)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能力提升
8.(2020辽宁朝阳高二期末)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50只,标记的10只。

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
A.250只
B.300只
C.500只
D.600只
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该种群的增长是“S”形增长,且第三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K/2。

根据标记重捕法得到数据,可计算得出第三年种群个体总数的估算值=50×50/10=250(只)。

由此可推知该地区的K值为500。

答案C
9.(多选)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
1
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
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
1变为K
2。

导致K
1
变为K
2
的原因可能的是
( )
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解析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会使种内竞争加剧,K值不会增加,A项错误;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K值可能增加,B项正确;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更加适应环境,K值可能增加,C项正确;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如果该新物种捕食该种群的天敌,或者为该种群提供食物,K值可能增加,D项正确。

答案BCD
10.(多选)(2020山东平度一中高二期末)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
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
3
段的年龄结构不是一直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
1
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乙种群在t
2
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
3
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解析题中的/N
t
表示增长倍数λ,若/N
t
>1,种群数量较上一年增加;若/N
t
<1,种群数量较上一
年下降;若/N
t
=1,种群数量较上一年不变。

据图可知,甲种群在0~t
3
段的种群数量先减少再增
加,而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A项正确;乙种群在0~t
1
段的/N
t
>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
形增长,B项正确;乙种群在t
2
~t
3
段的种群数量仍在下降,C项错误;甲种群在t
3
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项错误。

答案AB
1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了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

(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A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第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3天后A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

(5)A试管与B试管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称为,A试管中该数值比B试管大的原因是。

(6)图中缺少C试管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上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答案(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2)温度、营养物质(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4)2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5)环境容纳量(K值) 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6)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