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 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也 减少了 20%,已形成了面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 的北极臭氧空洞。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 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 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 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
3、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
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 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 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 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臭氧层破坏现象的发现及其现状
1974年6月28日,美国化学家一一雷利·罗兰和马 里奥·莫利纳,在英国《自然界》杂志上发表了“氯 氟烃(CFC)会严重地损害地球的臭氧层”的论文。 1976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院正式了这一发现。
1985年5月16日,英国化学家乔·法曼也在此杂志 上发表了论文,以强有力的充足数据证明罗兰和莫 利纳理论是正确的 。同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 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 大关注。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 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 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 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 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 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作用:
1、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臭氧层阻 挡紫外线中的波长306.3μm以 下的紫外线,主 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 UV—C(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 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 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 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 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 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 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 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 加了。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 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 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 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 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 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氧层的臭 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2%。另 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 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氧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但过强的氧化性也使其 具有杀伤作用。一些过敏体质的人,长时间暴露 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会出 现皮肤刺痒、呼吸不畅、咳嗽及鼻炎等症状。
臭氧层
定义:是指在平流层中距地表10~50 km高度的 臭氧圈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形成原理: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打击双原 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 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稳定,紫 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 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
现状
臭氧空洞增大的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近年来南极上空的 臭氧空洞有恶化的趋势。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 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都会 发生急剧的大规模耗损。臭氧洞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结构来 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1987年10月, 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下降到了1957-1978年间的一半, 臭氧洞面积则扩大到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2、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
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 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 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 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 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 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 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全球性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臭氧
定义:O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离域π键(三中 心四电子体)。分子形状为V形。极性分子。气 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刺激性腥臭气味,浓度高 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 紫黑色。
主要来源:臭氧层、雷电作用等。 对人体的影响:臭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少量的臭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 物链的破坏。研究人员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 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 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臭氧空洞范围内和臭氧空洞以外地区的浮游植 物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与 臭氧减少造成的UV-B辐射增加直接有关。一项研 究表明,在冰川边缘地区的生产力下降了6%~ 12%。由于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 生物种类和数 量 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生物 的产量。另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平流 层臭氧减少了25%,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将下 降10%,这将导致水面附近的生物减少35%。
臭氧破坏的原因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 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xCl4-x, 又称Freon),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 (CFXBr4-x,又称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消耗臭 氧层的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可以停留 很长时间。CF2C12在对流层中寿命长达120年左右。因 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 层后,就会在太阳的紫外辐射下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活 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 列化学反应: CFxCl4-x+hv→CFxCl3-x+Cl Cl+O3→ClO+O2 ClO+O→O2+Cl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
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 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 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 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 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 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3、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
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 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 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 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臭氧层破坏现象的发现及其现状
1974年6月28日,美国化学家一一雷利·罗兰和马 里奥·莫利纳,在英国《自然界》杂志上发表了“氯 氟烃(CFC)会严重地损害地球的臭氧层”的论文。 1976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院正式了这一发现。
1985年5月16日,英国化学家乔·法曼也在此杂志 上发表了论文,以强有力的充足数据证明罗兰和莫 利纳理论是正确的 。同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 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 大关注。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 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 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 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 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 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作用:
1、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臭氧层阻 挡紫外线中的波长306.3μm以 下的紫外线,主 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 UV—C(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 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 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 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 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 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 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 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 加了。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 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 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 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 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 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氧层的臭 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2%。另 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 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氧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但过强的氧化性也使其 具有杀伤作用。一些过敏体质的人,长时间暴露 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会出 现皮肤刺痒、呼吸不畅、咳嗽及鼻炎等症状。
臭氧层
定义:是指在平流层中距地表10~50 km高度的 臭氧圈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形成原理: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打击双原 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 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稳定,紫 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 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
现状
臭氧空洞增大的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近年来南极上空的 臭氧空洞有恶化的趋势。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 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都会 发生急剧的大规模耗损。臭氧洞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结构来 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1987年10月, 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下降到了1957-1978年间的一半, 臭氧洞面积则扩大到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2、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
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 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 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 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 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 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 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全球性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臭氧
定义:O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离域π键(三中 心四电子体)。分子形状为V形。极性分子。气 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刺激性腥臭气味,浓度高 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 紫黑色。
主要来源:臭氧层、雷电作用等。 对人体的影响:臭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少量的臭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 物链的破坏。研究人员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 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 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臭氧空洞范围内和臭氧空洞以外地区的浮游植 物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与 臭氧减少造成的UV-B辐射增加直接有关。一项研 究表明,在冰川边缘地区的生产力下降了6%~ 12%。由于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 生物种类和数 量 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生物 的产量。另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平流 层臭氧减少了25%,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将下 降10%,这将导致水面附近的生物减少35%。
臭氧破坏的原因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 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xCl4-x, 又称Freon),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 (CFXBr4-x,又称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消耗臭 氧层的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可以停留 很长时间。CF2C12在对流层中寿命长达120年左右。因 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 层后,就会在太阳的紫外辐射下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活 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 列化学反应: CFxCl4-x+hv→CFxCl3-x+Cl Cl+O3→ClO+O2 ClO+O→O2+Cl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
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 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 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 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 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 25%,大豆将会减产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