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政府工具 陈振明 公管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完美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完美版)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其他学者对概念的理解不需要看)“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名词解释+简答)(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

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陈振民 第十二章 第二节

陈振民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主要内容
政府工具的分类 市场化工具 工商管理技术 社会化手段
政府工具的分类
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最早试图对政府工具加以分类,他着重研 究,是否存在一系列的执行经济政策以获得最优化结果的工 具。他整理处64种一般化的工具,但并未加以系统化的分类, 也没有对这些工具化的起源和影响加以理论化探讨。 美国政治学家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等人也做过类似的研 究,但他们倾向于将这些工具归入一个宽泛的分类框架中, 如将工具分为规制性工具和非规制性工具两类。萨拉蒙推进 了他们的讨论,增加了开支工具盒非开支性工具的类型。 著名政策分析家狄龙将政府工具划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 和交流工具三类,每组工具都有其变种,可以限制和扩展其 影响行动者行为的可能性。
放松管制
放松管制的概念 是指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 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多自主权。 放松管制的效果(以美国为典型) (1)收费水平下降 (2)收费种类、收费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服务多样化,消费者能够选择价格与质量相结合的多种服务 (4)企业内部效率有了提高 (5)政府用于管制的开支减少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概念 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先顺序的 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符合目标的管理过 程。 绩效管理过程 (1)绩效评估:可以是组织的绩效、计划的绩效和个人绩效。是根据反馈 的信息,管理者要对不同的部门、岗位及个人的绩效做出评价。 (2)绩效衡量:为了进行绩效评估,管理者必须设计出一套足以衡量组织目 标实现的指标系统。 (3)绩效追踪: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持续性的检验、记录和考核,以作为改 进组织绩效的基本依据。 绩效管理的意义 (1)作为一种诱因机制,将绩效与奖惩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组织运作和管理上进行成本和效益的考虑,是一种有效资源配置手 段。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12章 政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12章 政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3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
12.3.1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
(2)S. S. 那格尔和M. K. 米尔斯在《政策科学的职业化发展》 一书中提供的。
他们将政策分析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分为五类,即数学最优化方法、计量 经济学方法、准实验方法、行为过程方法、多元标准决策方法等。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12.2.2 结构分析
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结构分析 作为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寻求系统合理结构的途 径和方法。
1.层次分析(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层次分析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教授(T. L. Saaty)于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 性检验。
系统逻辑分析的主要范畴和过程:
目标 备选方案 序、选择决策
分析 求解
模型
费用、效果
评价
优化排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12.2.4 环境分析
系统分析人员要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相关环境 因素的总体因素,确定因素的影响范围和各因素间的相关程度, 并在方案设计和执行中予以考虑。对有些可以定量分析的环境 因素,应以约束条件形式列入系统模型中,如那些有限的人力、 物力、资源、时间等。对那些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则可采用估 值评分的方法,尽量使之达到定量化的要求。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4、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5、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有最小国家的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的用法。

6、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7、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8、行政国家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动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9、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完美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完美版)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其他学者对概念的理解不需要看)“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名词解释+简答)(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按特征分纯公共物品: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按形态分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按范围地域分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简答,非常重要)(1(2(1为目的(2(3(4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2022年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陈振明最新版

2022年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陈振明最新版

补充复习材料: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旳视野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旳异同A、联系。

(1)都涉及了合伙团队旳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旳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旳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旳。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旳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中旳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旳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旳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旳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相应旳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她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公司和个人提供,重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她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旳学科特性——与老式公共行政学旳区别(1)研究对象与范畴。

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旳研究公—扩大到其她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旳公共旳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旳特点。

传—建立在政治学基本上,公—不同窗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旳“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注重项目、成果与绩效研究。

(4)波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波及旳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旳又是规范旳,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现代公共部门管理旳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旳实践基本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旳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引这种实践旳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国内公管面临旳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对国内政府管理提出旳挑战A、老式旳政府管理模式旳弊端――筹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

所谓老式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备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展望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私人骨理'的异同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借理职能.B、差别。

(1)公共管理及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迅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 )及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 )及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及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及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 )研究对象及范I札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尢公一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一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一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及绩效研究.{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一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及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时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而、微观、直接干预。

《公共管理系统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系统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和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人大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目录

人大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目录

人大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用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第二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一节治理理论第二节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第三节转型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第三章政府间关系第一节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第二节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第三节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第四章政府作用第一节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第二节转型期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第三节政府失败论第五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第三节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第六章绩效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三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第八章公共经济管理第一节公共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公共财政管理第三节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第九章第三部门管理第一节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第二节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第三节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事业单位改革第十章战略管理第一节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学科的框架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伦理第一节公共管理伦理概述第二节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制第三节转轨时期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第十二章政府工具第一节政府工具研究概述第二节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第三节新治理工具与政府管理创新人大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三、公共物品概念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一、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二、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三、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第三节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第四节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三、世纪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公共组织的定义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三、公共组织的类型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二、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四、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和行为一、组织权力及其运作二、组织冲突与协调三、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二、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三、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一节治理理论一、治理理论的实践基础二、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三、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四、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第二节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一、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三、治理的新模式四、对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评价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一、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二、历次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第四章政府间关系第一节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二、国内外政府间关系研究的进展三、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第二节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一、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三、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第三节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一、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二、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网络模式的端倪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第五章政府作用第一节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一、国外学者关于政府作用问题的争论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三、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第二节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作用一、“强政府”或“弱政府”二、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前提条件三、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第三节政府失败论一、政府失败问题的提出二、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三、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四、政府失败论的启示第六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一、政策科学的形成二、政策科学的演变三、公共管理学视野中的政策科学四、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二、公共政策的种类三、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第三节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二、公共政策主体三、公共政策过程四、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概述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二、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三、绩效评估的类型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一、评估的目标二、绩效评估的途径三、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四、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一、绩效评估的程序二、绩效评估的模式、方法和技术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和发展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二、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三、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事业的发展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一、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新潮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人事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四、转轨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第三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三、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第一节公共财政管理概述一、公共财政管理的定义二、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三、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第二节公共预算管理一、公共预算管理的内涵二、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三、公共预算的过程第三节公共收入管理一、税收管理二、政府收费管理三、公债管理第四节公共支出管理一、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二、购买性支出管理三、转移性支出管理第五节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沿革二、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三、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第一节第三部门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一、相关概念辨析二、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三、第三部门研究的主题四、研究第三部门的方法第二节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一、西方第三部门的崛起二、西方第三部门崛起的原因三、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四、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第三节轨迹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一、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轨迹二、我国第三部门的功能三、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一、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演进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历程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流派与理论框架一、战略管理研究的十大流派二、对十大流派的综合分析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评价与借鉴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成就二、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及战略规划的批评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启示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第一节公共管理伦理概述一、伦理与公共管理伦理二、公共管理伦理的思考方式和类型三、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第二节公共责任一、公共责任的本质与特征二、公共责任与公共管理伦理第三节转轨时期的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一、建构负责任行为的要素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三、合理有效的公共管理伦理体系的形成参考文献。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件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件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研讨、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以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学习资源
学生将获得全面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目、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和指导。
评估方式
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通过作业、考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的掌握和应用。
评估标准
- 作业要求 - 考试安排 - 评估方式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领 导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课程大纲
- 管理学概述 -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 领导与决策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
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1. 《公共管理学概论》邓小兵 2. 《公共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吴亚军
额外参考书目
1.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导论》蔡仁猛 2. 《公共政策研究方法》徐修国
Hale Waihona Puke 联系方式如果你对该课程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随时联系陈振明老师。 - 课程:《陈振明公共管理学》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将带你深入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应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案例分析,你将获得关于公共管理的全面知识。
课程背景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探讨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的课程。它将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 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以及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件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课件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挑战与前景
挑战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同部门间绩效指标的协调与整合、绩效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绩 效评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绩效改进措施的实施与监督等。
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和公众参与。未来的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推动公共服务的整体优化和持续改进。同时,借助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和科学。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工具
实践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包括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指标、收集和分析绩效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和 反馈、制定改进计划等步骤。这些实践有助于确保公共部门的工作符合既定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 质量。
工具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工具包括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360度反馈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公共部 门全面了解自身的绩效状况,识别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共管理也越来越注重创新和变 革,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 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总结词: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 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验研究、问
卷调查等。
文献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 析,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 ,探究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来检验公共管 理理论或假设的有效性。
问卷调查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数据来分 析公共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0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JF图书专营)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冲刺串讲及模拟四套卷视频(JF图书专营)《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陈振明(JF图书专营)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赠140元大礼包) (JF图书专营)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其他学者对概念的理解不需要看)“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名词解释+简答)(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按特征分纯公共物品: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按形态分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按范围地域分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简答,非常重要)(1(2(1为目的(2(3(4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星火考研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精练(三分册)适用2014考研单词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第十二章 政府工具 陈振明 公管

第十二章 政府工具    陈振明 公管

第十二章政府工具第一节政府工具研究概述一政府工具研究的演变及趋势政府工具研究兴起的原因(1)政府管理以及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政府工具或手段的反思。

(2)福利国家的失败以及政府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人们对工具途径的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3)当代社会科学实践性的增强,特别是应用性社会科学日益介入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导致学者对包括工具性知识的更多追求。

(4)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

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趋势(1)转变。

是指政府工具适用的环境及其背景受到更多的关注。

从古典途径向建构主义途径转变,政府工作研究从微观层面走向中观层面,即网络研究。

(2)扩展。

是指这个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如网络理论、执行理论和学习理论等。

二政府工具研究的框架和主题A、萨拉蒙认为政府工具的分析有三个层面。

(1)工具理论。

研究不同工具的运行特性以及工具的提供系统和提供方式。

(2)选择理论。

研究如何针对公共行动的目标及政治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工具。

(3)运行政府。

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运用新的工具来达到目标。

B、主题。

(1)政府工具的特性。

萨拉蒙认为:①政府工具有一些共同属性,这些共同属性使这些工具得以识别。

②每一种工具规定行动的结构,它不是随意的或临时的,而是一种制度化的行动模式。

③这种结构化的行动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

(2)政府工具的分类。

①这些分类不是穷尽的,许多分类都没看到非正式工具的重要性。

②大多数分类没有相互区别,相互间不具排他性,研究中存在灰色地带。

③工具被看成静态的。

(3)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

三政府工具研究的途径(1)工具主义:认为政府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工具的属性本身构造了政策过程,政策失败是由于所选择的政府工具存在着缺陷。

是种工具至上主义的观点。

(2)过程主义:强调工具发展的重复性过程,而非工具的特性。

(3)权变主义:认为工具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不公由工具的特性决定,而且由工具应用的环境或背景所决定。

《公共管理系统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系统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和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答:“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 第十三章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政府工具1(1)政府管理以及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政府工具或手段的反思。

(2)福利国家的失败以及政府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人们对工具途径的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3)当代社会科学实践性的增强,特别是应用性社会科学日益介入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导致学者对包括工具性知识的更多追求。

(4)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

2、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趋势(1)转变。

是指政府工具适用的环境及其背景受到更多的关注。

从古典途径向建构主义途径转变,政府工作研究从微观层面走向中观层面,即网络研究。

(2)扩展。

是指这个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如网络理论、执行理论和学习理论等。

3、政府工具研究的框架和主题A、萨拉蒙认为政府工具的分析有三个层面。

(1)工具理论。

研究不同工具的运行特性以及工具的提供系统和提供方式。

(2)选择理论。

研究如何针对公共行动的目标及政治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工具。

(3)运行政府。

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运用新的工具来达到目标。

B、主题。

(1)政府工具的特性。

萨拉蒙认为:①政府工具有一些共同属性,这些共同属性使这些工具得以识别。

②每一种工具规定行动的结构,它不是随意的或临时的,而是一种制度化的行动模式。

③这种结构化的行动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

(2)政府工具的分类。

①这些分类不是穷尽的,许多分类都没看到非正式工具的重要性。

②大多数分类没有相互区别,相互间不具排他性,研究中存在灰色地带。

③工具被看成静态的。

(3)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

4(1)工具主义:认为政府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工具的属性本身构造了政策过程,政策失败是由于所选择的政府工具存在着缺陷。

是种工具至上主义的观点。

(2)过程主义:强调工具发展的重复性过程,而非工具的特性。

(3)权变主义:认为工具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不公由工具的特性决定,而且由工具应用的环境或背景所决定。

工具至上主义受到挑战。

(4)建构主义:认为要了解特定工具被采用的脉络背景的特殊性,必须了解这些工具的主观意义;政府工具在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众多因素之一。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政府工具【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政府工具【圣才出品】

第12章政府工具一、名词解释1.工具主义答:工具主义途径又称古典途径。

它认为,人们知道一种特殊的工具,了解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这种工具的效果已被证明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人们在大部分可预测的环境中可以期待其产生的效果;并且,恰当的工具可以将政策失败转变为政策成功。

因此,政府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以便辨别、提炼少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具,扩大其应用范围。

工具主义认为工具的属性本身就构造了政策过程,即工具使用及其效果的好坏是由政府工具的特性预先决定了的,政策失败是由于所选择的政府工具存在着缺陷,这是一种工具至上主义的观点。

这种途径假定,人们可以通过对各种工具进行逐一的经验研究从而形成对各种工具及其应用的解释,而且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可望形成一整套工具理论以及确定有关工具的各项原则。

2.权变主义答:权变主义是政府工具研究的途径之一,又称工具—背景研究途径。

权变主义所持的观点是传统的社会计划观点。

权变主义认为,工具选择的根据是:工具的绩效特征是如何满足某种特殊问题背景的需要的。

一旦政策的目标或目的明晰化,则直截了当的事情就是要去工具箱中找出做合适的工具。

因此,工具的研究既要注意弄清解决问题的特定要求,又要注意选出最适合这种要求的工具。

权变主义途径试图通过同时考察工具本身的特性和工具的应用背景来解释工具的应用过程。

权变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在于,权变主义认为工具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不仅由工具的特性决定,而且由工具应用的环境或背景(包括执行组织、目标团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所决定。

权变主义注意到了工具使用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对工具至上主义提出了挑战。

3.政府的工具(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答:政府的工具是指政府的作用方式以及政府运行时的机制,是达成政府政策目标的手段。

政府工具既是一种客体,也是一种活动。

政府的工具可以分为:①市场化工具,是指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目的,如通过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手段都可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②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政府通过吸取有效经验从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③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政府工具
第一节政府工具研究概述
一政府工具研究的演变及趋势
政府工具研究兴起的原因
(1)政府管理以及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政府工具或手段的反思。

(2)福利国家的失败以及政府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人们对工具途径的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3)当代社会科学实践性的增强,特别是应用性社会科学日益介入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导致学者对包括工具性知识的更多追求。

(4)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

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趋势
(1)转变。

是指政府工具适用的环境及其背景受到更多的关注。

从古典途径向建构主义途径转变,政府工作研究从微观层面走向中观层面,即网络研究。

(2)扩展。

是指这个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如网络理论、执行理论和学习理论等。

二政府工具研究的框架和主题
A、萨拉蒙认为政府工具的分析有三个层面。

(1)工具理论。

研究不同工具的运行特性以及工具的提供系统和提供方式。

(2)选择理论。

研究如何针对公共行动的目标及政治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工具。

(3)运行政府。

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运用新的工具来达到目标。

B、主题。

(1)政府工具的特性。

萨拉蒙认为:
①政府工具有一些共同属性,这些共同属性使这些工具得以识别。

②每一种工具规定行动的结构,它不是随意的或临时的,而是一种制度化的行动模式。

③这种结构化的行动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

(2)政府工具的分类。

①这些分类不是穷尽的,许多分类都没看到非正式工具的重要性。

②大多数分类没有相互区别,相互间不具排他性,研究中存在灰色地带。

③工具被看成静态的。

(3)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

三政府工具研究的途径
(1)工具主义:认为政府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工具的属性本身构造了政策过程,政策失败是由于所选择的政府工具存在着缺陷。

是种工具至上主义的观点。

(2)过程主义:强调工具发展的重复性过程,而非工具的特性。

(3)权变主义:认为工具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不公由工具的特性决定,而且由工具应用的环境或背景所决定。

工具至上主义受到挑战。

(4)建构主义:认为要了解特定工具被采用的脉络背景的特殊性,必须了解这些工具的主观意义;政府工具在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众多因素之一。

四政府工具研究的意义
A、积极:①确定基本研究主题,为政府行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②为实际操作提供方法论,成为政策执行实践与理论间的桥梁。

B、片面性。

①研究片面集中于环境、经济领域。

②过于工具的运用,忽视工具选择的过程及历史。

③对工具应用的环境复杂性重视不够。

C、怎么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并重。

第二节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一政府工具的分类
(1)市场化工具:指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

(2)工商管理技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

(3)社会化手段: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实现政策目标。

A市场化工具。

(1)民营化:指碑由政府控制或拥有的职能交由企业私方承包或出售给私方,通过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搞活国企。

(2)用者付费――常特许经营相结合。

优点:①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

②无偿提供公共服务会导致无目的的补贴和资且,对社会公平损害。

③可使价格真正起到隹号灯的作用。

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政府财政危机。

(3)合同外包:固体垃圾收集服务的合同承包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4)特许经营:指由公共部门授予私人企业经营和管理某项公用事业的权利,通过特许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而达到公共管理的目的的一种工具。

(5)凭单制:借用么人市场凭单的理念和技术来改造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改革工具。

(6)分散决策:即分权与权力下放的过程。

通过财政分权和建立内部代理机构及其他组织来实现。

(7)放松管制: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我的自主权。

(8)产权交易:产权指人们操纵一项事物的排他性权利,它由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和让渡权组成。

所谓产权交易,并非单纯指产权整体的转让。

(9)内部市场。

B、工商管理技术。

(1)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其目的是能过顾客、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收益来达到长期成功。

(2)目标管理:是能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其特征:①面向成果的管理。

②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

③参与式管理。

(3)绩效管理: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计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其优点:①有利于调动和发挥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在组织运作和管理上进行成本与效益的考虑,是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4)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

(5)顾客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以社会和顾客的期待为理想目标。

(6)标杆管理:注重借鉴、适应、采用他人的方法,将先进经验与自己的特点相结合而进行借鉴,不是静止的。

(7)流程再造:较困难,因为公共部门的成本难以量化,难以评估提高服务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

C、社会化手段。

(1)社区治理:不花或者很少花政府的钱;调动公民积极参与,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2)个人与家庭:可做好政府无法做或做不好的许多事情,可减轻政府的负担,但只能做为一种辅助工具。

(3)志愿者服务: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创新。

但是应用范围有限,且易蜕化变成准官僚机构。

(4)公私伙伴关系。

其优点在于①利用民间资本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

②民间投资者、有经验的商业借贷者的参与,有助于更好保证一个项目在技术上和财政上的可行性。

③促进技术转让,并为政府部门培训人才。

(5)公众参与及听证会:直接选举、全民公决、公共决策听证会。

第三节新治理工具与政府管理创新
一用新治理工具推动政府管理创新(p526)
二新治理工具在我国公共管理中应用的实践(p527)
三重视新治理工具在我国公共部门管理中的推广
(1)正确认识新治理工具的作用和局限性。

(2)必须立足国情合理引进。

(3)弄清每种新治理工具的应用机制、条件和范围。

(4)扩大新治理工具应用的领域范围。

(5)必须正确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在打破原有政府行政体制之后,必须建立行政主体的监督保障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