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一轮复习《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 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来自百度文库漏 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以动衬静”错,都为梦境,应为“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 关河:雁门西,青海 际。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
(05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 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 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雪晓清笳乱 起,梦游处、不 知何地。铁骑无 声望似水。想关 河:雁门西,青 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 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 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 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P17/一.1 )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 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 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 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 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 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 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借写明媚的春光和闲适 生活,表达不得志(不被重用)的悲愤与牢骚。 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2.本诗的内容和思路是怎样安排的?
由写政坛上的倾轧和变幻莫测,到写诗人一夜未 眠的郁闷与惆怅,再写诗人被搁置的无聊心情、羁旅 风尘之苦及京中官场恶浊与自我解嘲之意。 首联透露出政坛上的倾轧和变幻莫测;颔联将时令 写得形象而有致(听说此二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欣 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是一幅春光明艳图,由此 也可以看出诗人一夜未眠的郁闷与惆怅;颈联消遣中 透出了些许无聊(陆游草书疏朗有致,风韵潇洒); 尾联不仅有羁旅风尘之苦,又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 所化之意,实反用其意,自我解嘲。容不得诗人有所 作为的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题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 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 么?
A.忧愤国家
B.忧愤朝政 C.忧愤自己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1、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 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 “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 里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 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 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诗人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 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 志难酬的悲愤熔炼在一起,才锤炼出尾联这样的警 句。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书
愤
——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 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 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 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 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 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 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受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 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 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 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 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2016年北京卷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耿:微明的样子。
乱山深处小桃源, 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 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 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 细云新月耿黄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 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 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 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小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 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 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 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 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 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 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 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威风吹拂 、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 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 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 的眼前之景,所以 A选项不正确。 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 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 想去找个人家敲门要水解渴,却发 现自己闯进了世外桃源。 高大的柳树簇拥着一座小桥,刚刚 调转马头,就看到自成小村的几户 人家紧靠着水边。 清风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送来几声 清脆的鸟语;当年醉酒后留下自己 墨痕的墙壁,已经破败,青苔斑斑。 此时的天空有几片细碎的云朵,与 一弯微明的新月,今晚我要用清新 的小诗,记下这个美丽的黄昏。
西村 乱山深处小桃源, 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 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 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 细云新月耿黄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2.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 《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 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P17)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 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2.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 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 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 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 ,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 B 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 军行》)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 CB .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 。 选项中, “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体现了 “声色兼备”;A选项中,“歌馆”和“铃”只是体 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 C选项中,“争白”和“放红” 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 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 D选项中,“留酸软齿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
17.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 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 ,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 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 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 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 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 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 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 爱之情;《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 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 ,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创作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 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 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 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 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 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 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满腔激愤。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 关河:雁门西,青海 际。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C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 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睡觉寒灯里,漏 声断、月斜窗纸。自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 许封侯在万里,有谁 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知?鬓虽残,心未死。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D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 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 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 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 续续的意思。
D“漏声断”错,应为“漏断、滴尽”;
1.这首诗和陆游其他的描写战争场面的诗 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的婉 约代替了以往“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的豪放,还以闲适的心情、细致的手法传出士 大夫日常生活的情趣。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 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 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和高唱着“为国戍 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 格特征的最大区别。
《 书 愤》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陆游,字 务观 , 号 放翁 , 南宋 (朝 代)山阴(浙江绍兴) 人, 著名爱国 诗人、词人,诗集有 《 剑南诗稿 》。诗作 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 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 失地的爱国热情。
作品:
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 愤》、《临安春雨初霁》、《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 凤》 、《示儿》等。陆游的诗今 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 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六十年来 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 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 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睡觉寒灯里,漏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 声断、月斜窗纸。自 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 许封侯在万里,有谁 伤感之情。 知?鬓虽残,心未死。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 老鬓衰的悲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