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系通信原理第一讲_15809025(x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春季学期《现代通信原理》
第一讲 通信概论与信息论初步
Dr. 陈巍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08年02月26日
可能有用的信息
课堂的规则 评分依据
平时作业 大作业 考试(期中随堂,期末)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有奖! 概率与统计 信号与系统 线性代数 办公室:10-316,电话:62794923,E-mail: wchen@ 网络学堂——课程的幻灯片,补充讲义,在线答疑 助教(张婧垚1-3,计哲4-7,饶毓8-11),课代表(每班一名) 答疑
先修课程要求
交流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课本
《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英文参考书:
E1.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communication》 Rodger E. Ziemer E2.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Wozencraft & Jacobs E3. 《Communic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Proakis & Salehi
中文参考书:
C1.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工程》,姚彦、梅顺良、高葆新,人民邮电出版社 有电子版可供下载! C2. 《通信原理》(1980, 1984),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 C3. 《现代通信理论基础(上册)》,樊平毅,冯重熙,清华大学出版社
补充讲义
网络学堂下载
这门课程能带来那方面知识?
信息表示,压缩与传输的基础理论
信息是什么?如何测度?信息世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通信系统的建模
现代通信系统如何描述?有哪些关键参数?
常见的通信系统
当前主流的通信体制与算法有什么?
通信系统的分析
对于给定的通信系统,其性能如何?
通信系统的设计
对于给定的性能指标,如何设计达到其性能的方案?
*通信系统的仿真
如何使用计算机,评价和测试复杂的通信系统?
通信简史(1)
前772年,姬宫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1864年,Maxwell提出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85年,Hertz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1年,Tesla提出了无线电报的设想 1894年,Popov制造了无线电接收机原型 1895年,Marconi将无线电信号传输距离提高到1公里以上 1898年,Popov实现了超过6公里的船岸通信 1901年,Marconi实现了无线电越洋传输
通信简史(2)
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首个KDKA民用广播电台 1928年,Nyquist提出了模拟信号的数字采样定理 1933年,Armstrong申请了模拟频率调制(FM)的专利 1939-1945(WWII),军事应用驱动使得通信技术获得飞速发展 1946年,首次将移动用户接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1947年,Shockley发明了晶体管 1948年,Shannon提出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论 1948年,Neumann发明了计算机
通信简史(3)
1950年,Hamming提出了数字通信的一种结构化纠错码 1959年,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 1963年,Gallager提出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1966年,高锟制成了实用的光纤 1967年,Viterbi提出了针对卷积码的低复杂度译码算法
通信简史(4)
1968年,Kleinrock的实验室成为APRA的第一个节点并成为其测量 中心 1972年,Cover提出了广播信道理论 1979年,NTT开发了首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984年,Verdu在博士论文中进行了多用户检测的先驱研究 1989年,GSM(Group Special Mobile)标准在欧洲提出 1991年,单兵无线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信简史(5)
1993年,Berrou等提出了Turbo码 1993年,IS-95标准(CDMA)标准在美国提出 1995年,Foschini提出了多天线无线传输系统 1997年,IEEE提出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1998年,Alamouti提出空时编码 2001年,NTT试运行WCMDA服务,IEEE提出802.16标准 2003年,Li、Yeung、Cai提出了线性网络编码
通信是什么?
通信
通—— 流通,传递 信—— 信息 借助于物理载体,实现信息在时间或者空间上的传递。
狭义的通信(分类不唯一,也不严格)
语音通信—— 手机,对讲机 图像通信—— 广播,监控 数据通信—— 电驴,FTP,电报
广义的通信
存储系统—— 光盘,磁带 遗传系统—— DNA 神经系统—— 脊髓,脑神经元
互信息在通信中的物理意义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I ( X ;Y ) = H ( X ) − H ( X | Y )
X
希望了解的内容 信息通道
p ( y j | xi )
Y
可观测的结果
观测到Y以后,对于随机实验X的不确定性的消除,其本质是信 息的传递——通信 条件概率 p ( y j | xi ) 是对一切信道的一致性和本征性描述! 互信息描述了可靠信息传输的量
如何提高可靠信息传输的量?
信道容量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
I ( X ; Y ) = −∑∑ p ( xi , y j )log
i j
p ( yi ) p ( y j | xi )
= −∑∑ p ( xi ) p ( y j | xi ) log
i j
∑ p( x ) p( y
i i
j
| xi )
p ( y j | xi )
如何优化?
信道 p ( y j | xi ) —— 由客观物理环境所决定,不可控制 输入符号的分布 p ( xi ) —— 由发射机设计者所决定,可控制
信道容量
最大的可靠信息传输量(最大互信息) C = max I ( X ; Y )
p ( xi )
最优的信道编码,应当使输入符号的分布满足互信息最大的需求
对称二进制信道
对称二进制信道(BSC)
示意图
0
1− ε
0
有限域噪 声模型
ε
X
1 1
⎛ 0 N ~⎜ ⎝1 − ε
1⎞ ε⎟ ⎠
Y = X ⊕N
1− ε 输入输出分布 1 ⎞ 0 1 ⎛0 ⎛ ⎞ X ~⎜ Y ~⎜ ⎟ ⎟ ⎝ q + ε − 2qε 1 − q − ε + 2qε ⎠ ⎝ q 1− q ⎠ 01 10 11 ⎛ 00 ⎞ XY ~ ⎜ q − qε qε (1 − q )ε (1 − q )(1 − ε ) ⎟ ⎝ ⎠ 互信息 q (q + ε − 2qε ) q (1 − q − ε + 2qε ) − qε log f (q ) = I ( X ; Y ) = −(q − qε ) log q − qε qε (1 − q )(q + ε − 2qε ) (1 − q )(1 − q − ε + 2qε ) −(1 − q )ε log − (1 − q )(1 − ε ) log (1 − q )ε (1 − q )(1 − ε )
对称二进制信道(续)
信道容量 d f (q) = 0,0 ≤ q ≤ 1
dq
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推导…
对于特殊的信道,是否存在较为巧妙的容量求法?
I ( X ; Y ) = H (Y ) − H (Y | X ) ⎡ ⎤ = H (Y ) − ∑ p ( xi ) ⎢ −∑ p ( y j | xi ) log p ( y j | xi ) ⎥ i ⎣ j ⎦ = H (Y ) − [ −ε log ε − (1 − ε ) log(1 − ε ) ]
注意到后一项为常数,所以最大化H(Y)即可
H (Y ) ≤ 1
1 ⎞ ⎛ 0 Y ~⎜ 1/ 2 1/ 2 ⎟ ⎝ ⎠
1 ⎞ ⎛ 0 X ~⎜ 1/ 2 1/ 2 ⎟ ⎝ ⎠
q=
1 2
C = 1 + ε log ε + (1 − ε ) log(1 − ε )
对称二进制信道(续)
BSC两种极端情况
差错概率 ε =
1 —— C = 1 + ε log ε + (1 − ε ) log(1 − ε ) = 0 2
差错概率 ε = 0 —— C = 1 + ε log ε + (1 − ε )log(1 − ε ) = 1
一点差错都没有,为什么信道容量不能无限制的增加?
对称性
⎛1 ⎞ ⎛1 ⎞ C ⎜ − Δε ⎟ = C ⎜ + Δε ⎟ ⎝2 ⎠ ⎝2 ⎠
当差错率大于1/2时,为什么增加 差错率反而能提高信道容量? 从有限域噪声模型的角度理解, 又能获得什么启示?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人工系统包括:信源处理模块、信道处理模块
信息源
⎛ x X ~⎜ 1 ⎝ p ( x1 ) x2 xN ⎞ L ⎟ p ( x2 ) L p ( xN ) ⎠
信源编码器
(Source Encoder)
信道编码器
(Channel Encoder)
U = ϕ(X )
% X = f (U )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 信道 (Channel)
信息表示的有效性
% % p ( y j | xi )
信息宿
信源编码器
(Source Encoder)
信道解码器
(Channel Decoder)
Y
Y = ϕ −1 (V )
% V = g (Y )
用户终端
人工通信系统
物理环境
信息论中的简化计算
信息论公式的简化表示
H (X |Y) H ( XY )
H (Y | X )
H (X )
I ( X ;Y )
H (Y )
关于熵和互信息的运算,可以等效为集合的交、并、补、差等 运算。
具体对应规则如下: , ↔ U
; ↔ I | ↔ −
信息论基本公式的对应
信息论 集合
H (X ) ≥ 0 H (X ) ≥ H (X |Y) ≥ 0 H ( XY ) = H ( X ) + H (Y | X ) I ( X ; Y ) = H ( X ) + H (Y ) − H ( XY ) H ( XY ) = H ( X ) + H (Y ) ⇔ I ( X ; Y ) = 0 H ( X ) = 0 ⇔ p ( xi ) = {0,1} I(X ; X ) = H (X )
μ ( A) ≥ 0 μ ( A) ≥ μ ( A − B) ≥ 0 μ ( A U B ) = μ ( A) + μ ( B − A) μ ( A I B ) = μ ( A) + μ ( B) − μ ( A U B) μ ( A U B) = μ ( A) + μ ( B) ⇔ μ ( A I B) = 0 μ ( A) = 0 ⇔ A = φ μ ( A I A) = μ ( A)
KL距离 or Relative Entropy
KL距离
如何描述两种概率分布的接近程度?
p ( xi ) D( P || Q) = ∑ p ( xi ) log q ( xi ) i
性质1:
D( P || Q) ≥ 0
D( P || Q ) = 0 ⇔ ∀i, p ( xi ) = q ( xi ) 性质2: 为证明以上两条性质,给出如下引理:
(对数和不等式):对于非负数 a1 ,L, an 和 b1 ,L, bn ,有不 ∑ ai ,等号条件为 ai = c 等式 a ⎛ ⎞ bi ai log i ≥ ⎜ ∑ ai ⎟ log i ∑ bi ⎝ i ⎠ i ∑ bi
i
对数和不等式
对数和不等式证明:构造函数 f (t ) = t log t
1 f ′′(t ) = log e t
对于t>0,f(t)为凸函数,于是由Jensen不等式,可得
⎛ ⎞ si f (ti ) ≥ f ⎜ ∑ si ti ⎟ ∑ i ⎝ i ⎠ ∑ si = 1, si ≥ 0 ,令 si = bi ti = ai i bi ∑ bi
i
其中
,可得
⎛ ⎞ bi ai ai ⎜ bi ai ⎟ bi ai ∑ b b log b ≥ ⎜ ∑ b b ⎟ log ∑ b b i ∑ i i i ∑ i i i ⎜ i ∑ i i⎟ i i i ⎝ ⎠
a ai log i ∑ bi i
∑a ⎛ ⎞ ≥ ⎜ ∑ a ⎟ log ⎝ ⎠ ∑b
i i i i
i
i
2008春季学期《现代通信原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