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

合集下载

油气层改造技术——压裂-

油气层改造技术——压裂-

第二节:压裂液
3、配制方法 水+添加剂+稠化剂溶胶剂 水+添加剂+交联剂交联剂 溶胶剂+交联剂水基冻胶压裂液 田箐及其衍生物
(3 y x ) pi ( pi pP )
1 2 1
总垂向应力:
Z z ( pi p p )
1 2 1
第一节、造缝机理
二、造缝条件
1、形成垂直裂缝的条件 当井壁上存在的周向应力达到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 抗拉强度时,岩石将在垂直于水平应力的方向上产生脆性 破裂,即在与周向应力相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垂直裂缝。造 缝条件为: h
第一节、造缝机理
(一)地应力 ①垂向应力: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垂向应力来自上覆岩层
的重量,其大小可以根据密度测井资料计算:
z s gdz
0
H
由于油气层中均有一定的孔隙压力pS (即地层压力或流体 压力 ) ,部分上覆岩层的压力σz被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压 力支持。
第一节、造缝机理
所以,有效垂向应力为:
第一节、造缝机理
三、人工裂缝的方向 在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地层,裂缝的形态(垂直缝或水
平缝)取决于其三向应力状态。根据最小主应力原理,
裂缝总是产生于强度最弱,阻力最小的方向,即岩石 破裂面垂直于最小主应力轴方向。
•当σz最小时,形成水平裂缝; •当σz最大时,形成垂直裂缝; •当σz> σx> σy时,裂缝面垂直于σx方向; •当σz > σy> σx时,裂缝面垂直于σy方向。
Z
v t
产生水平裂缝时,井筒内注入流 体的压力等于地层的破裂压力:
PF Ps
z tv
1

分析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

分析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

分析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油气田开发是指对地下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从地下储层中生产出可用的油气资源。

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油气田的开发技术也不断得到创新和提高,其中后期增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油气田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初期开发、中期开发和后期开发三个阶段。

初期开发主要是对地下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中期开发是通过各种提高产能的技术手段,将地下油气资源进行有效的生产,而后期开发则是在油气田生产一段时间后,通过采用先进的增产技术,提高井的产能,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实现更高的产量。

当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主要包括油井增产、油藏改造、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油井增产技术主要包括酸化、压裂、注气、注水等手段,通过改变地下储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油井的产量。

而油藏改造技术则是通过改变地下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特性,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也是后期增产的重要手段,如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地下的油气资源。

二、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发展现状目前,随着石油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也在不断得到创新和改进。

在油井增产技术方面,传统的酸化、压裂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技术手段上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酸化技术的酸液类型、浓度和注入方式等方面都在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对地下储层的刺激作用。

压裂技术方面也在材料、工艺和设备上进行了很多技术革新,以提高压裂效果和井的产能。

在油藏改造技术方面,随着地下储层特性的深入研究,油藏改造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通过水平井、多向注水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地下储层的资源,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改变地下储层的特性,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在技术手段、工艺流程、设备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得油气田的产量得到了有效提高,进一步延长了油气田的生产周期。

低渗透储层改造要点

低渗透储层改造要点

50
(d/dt) Delta Pressure (psi) Fracture closure
5 0.100
1.000 Time (mins)
10.00
100.0
B小型压裂G函数法分析结果
C小型压裂双对数法分析结果
测试压裂解释结果
井号
射孔段 MPa/100m
测试压裂及缝高控制技术
参数优化设计技术
压后评估技术
压后排液技术 改造工艺技术
二、压裂设计优化
压裂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 1、压裂模型的选择; • 2、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参数的确定; • 3、压裂液、支撑剂的优选; • 4、储层物性参数的确定; • 5、裂缝几何形态优化; • 6、泵注参数优化等。
二、压裂设计优化
取的补救措施 配合井温测井以解释裂缝高度
结 果:获取地层参数,调整设计参数,建立优化设计模型
三、压裂评估及测试
测试压裂诊断步骤
裂缝闭合
地面施工压力
砂段 注入脉冲
排量
活性水 注入
活性水 注入
交联液 注入
泵注时间
支撑剂浓度 主压裂
三、压裂评估及测试
测试压裂诊断分析技术

平方根法


合 应
G函数法

分 析
720
480 F racture closure
240
0
0
0.000
0.680
1.360
2.040
G Function T ime
2.720
0 3.400
5000 500
Delta Pressure (psi)
BH Closure Pressure: 5750 psi Closure Stress Gradient: 0.642 psi/ft Closure Time: 73.6 min Pump Time: 24.0 min Implied Slurry Efficiency: 60.4 % Estimated Net Pressure: 2095 psi

低渗透油层的改造技术

低渗透油层的改造技术
1低渗透油层的改造原理源自析 点看主要是两个因素。

溶 蚀 成 凹凸 不 平 的表 面 。 在停 泵 泄 压 后 , 裂 低 渗 透 油 气 层 产 能 低 , 油 层 改 造 观 缝 碧 面 在 许 多支 点 的 支 撑 下 , 能 完 全 闭 从 不 合 , 而 具 有较 高 的 导 流 能 力 。 践 证 明 , 从 实
—1 孔 但 i 、 t 如胜利 渗透开发技术的发展方 向 , 对滨 南 油 田 低 层 段 内 射 7 1 , 施 工 排 量 通 常 是 孔 数 l e 胜利 采油 院 开发 的高 强 度 陶粒 , 增 加而 增 大 , 常排 量 在3 2 . m / n 高 强度 在 8 MP 的 高 闭 合 应 力 条 件 下 , 通 . ~3 6 mi 。 6 a 破 渗 透油 藏 开 发 提 供 一 定 的 借 鉴 。 低 渗 透 油 层 改 造 工 艺 , 水 力 压 裂 最 以 碎率 小 于8 导流 能力 大于0 4 m . , %, .u i 保证 n 了压 后 增 产 效 果 和 有 效 期 。 为 理 想 , 具 有 施 工 见 效 快 , 造 程 度 高 , 3酸化压裂 它 改 酸 化 压 裂 是 改 造 低 渗 透 储 层 的 一 种 比 重复压裂 : 经调 查 滨6 0 6 断块 2 口井 进 1 稳 产 效 果 好 的 特 点 , 目前 常 用 的主 要 改 是 造工艺 。 较 有 效 的 工 艺方 法 。 压 施 工 时 用 酸 液 作 行 过 重 复 压 裂 , 复 压 裂 3 井 次 , 功 率 酸 重 0 成 为压 裂 液 , 靠酸 液 的 溶 蚀 作用 , 裂 缝 壁 面 把

Q: 业
ScL ence nd a Tech nol ogy nn l ovaton i Her d al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石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导致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通过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穿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二、人工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采用人工改造技术,通过开采取方式改造油层来提高采收率。

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水逼技术、深部压裂技术、人工采油技术等。

水逼技术主要是将大量的注水注入油层,推动储层的油向井口移动。

深部压裂技术则是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泥石油吉沙公司等物质,将孔隙度小的岩石层破裂,增加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人工采油技术则是通过钻井、热采、化学溶解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三、增强驱移技术增强驱移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注水方案中添加适当的助驱剂,以改善原有的驱油机理,从而增加油藏产能和采收率。

常用的增强驱移技术包括热水驱、稠油驱和聚合物驱。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常规测量技术和先进采油技术。

常规测量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井下注水及采油监测技术。

先进采油技术包括热采、化学驱以及聚合物驱。

总之,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很多技术手段的支持。

水平井钻井技术、人工改造技术、增强驱移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将会被进一步提升。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石油开发一直是全球能源行业中的重要领域,而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的发展则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油田产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的概念和意义,并对几种常见的技术方法进行讨论。

一、油藏改造的概念与意义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或动力条件,以期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和增加油田产能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油藏改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采收率,降低经济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油藏改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增强采收:通过使用注水、压裂、吞吐、循环蒸汽等方法来改变油藏的压力分布和流体运移规律,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提高采油效率。

2.改变岩石性质:通过酸化、溶解、水化等方法来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和岩石与油水相互作用,促进原油的流动和分离。

3.增加注采井距:通过重新布置油井、注水井和生产井的位置,优化油藏整体开发结构,提高采收率和注采效果。

油藏改造在石油开发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改变油藏物理、化学和动力条件,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使得更多的原油能够被开采出来。

2.降低采油成本:通过优化开采方案和改进开采技术,减少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降低采油成本。

3.延长油田寿命:油藏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和产能,延长油井的寿命,延缓油田进入后期开发阶段。

二、油藏改造与增产技术的几种常见方法1.注水技术注水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油藏改造方法。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高压水或其他适当的注入液体,改变油藏的压力分布,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提高采收率。

注水技术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特别是在初期油藏开发和水驱采油阶段。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裂缝扩展并形成通道,增加油藏渗透性和有效储层体积的方法。

这种技术适用于那些存在低渗透油藏和那些有限的采收率的油藏。

3.吞吐技术吞吐技术,即吞吐式采油技术,是通过连续注入气体或液体进入油井中,从而减少井底液体的静压力,增大井底产压差,提高油井的产出能力。

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

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

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发布时间:2023-07-05T07:14:41.72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4期作者:陈士壮[导读] 为了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分析了低渗储层的物性特征,并提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问题以及研究注水堵塞原因和增注工艺措施的重要性。

纯梁采油厂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摘要:为了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分析了低渗储层的物性特征,并提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问题以及研究注水堵塞原因和增注工艺措施的重要性。

随后进行了注水堵塞的原因分析,包括岩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沉积物颗粒形态演化、水化学效应、生物作用和流体流动特性。

然后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岩心薄片分析、压汞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

最后,论文提出了增注措施,包括低伤害完井液和压驱技术。

这些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分析;油田注水;储层解堵;压驱一、引言低渗油田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其开发对提高我国石油产量及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型体积压裂及注水开发已成为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在各大油田得到了广泛实施。

但是,在注水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注水困难、注水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加剧了油田注水堵塞现象的发生[1]。

因此,研究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对于提高注水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分析2.1注水堵塞的原因分析2.1.1岩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在注水过程中,注入的水会改变储层中的盐度、PH值、离子浓度等参数,导致岩石颗粒的表面电荷、亲水性等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岩石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增加,孔隙度减小,甚至形成孔隙度很小的粘结体,最终导致储层堵塞。

例如,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会与储层中的硅酸盐矿物反应,形成新的沉淀物质,导致孔隙度减小,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性[3]。

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研究

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研究

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研究一、前言低渗油气田指的是渗透率低于10mD的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因为渗透率较低,导致油气流动性较差,开采难度较大,且开采的单井产量较低,效益不高。

因此,研究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是极其重要的。

二、低渗油气藏开发现状低渗油气藏开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两个方面:渗透率低和油层厚度小。

1. 渗透率低:低渗油气藏渗透率一般在1-10mD之间,导致油气的渗透性差。

工业水平较低的油田采用的是自然驱动开采方法,但对于低渗油气藏,自然驱动开采方法显不够可行。

2. 油层厚度小:低渗油气田的油层厚度一般只有10m以下,无法采用常规的油气藏开采技术,如水平井等。

三、低渗油气藏增油技术1. 工艺流程设计当渗透率低、厚度小的油田采用自然驱动开采道路不可行,则可以采用人工驱动方法,即通过增加油层渗透率,达到提高开采量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1)油藏评价与合理开采层位确定:进行地质勘探,评价油田结构和地质储层,确定合理开采层位。

(2)人工压裂:通过油井井筒向油层内注入物质以控制水压力,切断产油层与水层的沟通,在产油层中注入水泥浆或其它优质物质,取得良好的压裂效果。

(3)注水增压:向井底注入一定压强的水和治理剂,改变油层的渗透性质,改善油藏油水分布模式,提高驱动力和开采效率。

(4)改善驱替效果:为了提高驱替效果,可以通过采取提高渗透率的措施,改变毛管力,调整浸润角度,在油层中注入某些物质。

2. 技术措施(1)压裂技术:对于低渗气藏,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技术,钻孔井筒将水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高压液体注入油气层内,以达到裂缝效应,扩大渗透度,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目的。

(2)提高油层渗透系数:在低渗油气藏内注入某些物质,如迸发性气体渗透油储层、压裂剂和其他渗透剂等,提高油层的渗透系数,改善流体在油气层内的流动性。

(3)提高油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油层注水等方式改善油藏的驱动力,使得油藏内的油更加充分地开采,提高开采效率。

四、技术示范案例低渗油气田增油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一般小于0.1mD。

由于地下储层
的渗透率较低,油井生产能力有限,开采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需要应用挖潜增产技术。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增强油藏开采能力,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1. 水平井技术:通过将水平井钻进低渗透油藏的稀油层,利用水平段延长油井与油
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有效渗透率,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水平井还可以采用人工增强采油
措施,如酸化、压裂等,进一步提高油井产能。

2. 插水增效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通过插入高压水驱使油层中的油向油井移动,
增加油井的产能。

插水增效技术可以采用常规的注水井,也可以采用注水井+抽油井的方式。

3. 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通过改造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层,提高渗透率。

常用的低渗
透油藏改造技术包括酸化、压裂、注气等。

酸化可以通过注入酸液降低储集岩的酸溶性,
增加孔隙度,提高储集层的渗透率。

4. 油藏压裂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岩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
层的渗透率。

油藏压裂技术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气体压裂、化学压裂等不同方式进行。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储层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有
效的实施。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现有的油田开采方案相协调,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整体的开采效果。

低渗透地质与开发综述

低渗透地质与开发综述

低渗透地质与开发综述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目前主要以气测渗透率作为储层划分的标准。

通常把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50毫达西,,这一观点也为前苏联苏尔古伊耶夫所认可,并进一步将低渗透油藏分为三种类型: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50-10毫达西),特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豪达西),,超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1-0.1毫达西)。

美国A.ILeverson(1975年)认为低渗透油藏上限为10毫达西;我国罗蛰潭、王允成把渗透率100毫达西的称为低渗透储层。

李道品等把渗透率为0.1-50毫达西的储层统称为低渗透储层。

目前,在我国根据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征和开采特征,将储层渗透率不大于50毫达西的油田定义为低渗透油田。

对于低渗透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参考一下几个参数:地层因数、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毛管力、岩性指数、平均厚度·平均总有机碳、初始压力等。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分类低渗透砂岩储层按其渗透率大小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I类储层渗透率50一10md , Ⅱ类储层渗透率10—lmd, Ⅲ类储层渗透率1一0.1md。

I类储层的特点接近于正常储层。

测井油水层解释效果较好。

这类储层一般具工业性自然产能,但在钻井和完井中极易造成污染,需采取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开采方式及最终采收率与常规储层相似,压裂可进一步提高其产能。

Ⅱ类储层是最典型的低渗透储层。

部分为低电阻油层,测井解释难度较大。

这类储层自然产能一般达不到工业性标准,需压裂投产。

Ⅲ类储层属于致密低渗透储层。

由于孔喉半径很小,因而油气很难进入,含水饱和度多大于50%。

这类储层已接近有效储层的下限,几乎没有自然产能,需进行大型压裂改造才能投产。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很难从经济上获得效益。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分类油藏压力系统分类根据油藏原始地层压力分布情况,将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8的称为低压油藏,压力系数0-1.2的称为常压油藏,压力系数1.2~1.8的称为高压油藏,压力系数大于1.8的称为超高压油藏,则特低渗透油藏可划分为常压特低渗透油藏、低压异常特低渗透油藏、高压异常特低渗透油藏和超高压异常特低渗透油藏4种类型。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石油工程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逐渐受到行业内的关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渗透油藏的概念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油藏。

该类型的油藏的勘探难度大,储量较小,开发成本较高,但其也拥有一些优点,比如储量稳定、开采稳定、油藏物性好等。

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尤为重要。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1.增透压驱油技术增透压驱油技术是现代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改变地下水的含盐量,使地下水中盐分浓度大于油藏水中盐浓度,从而形成外排水环境,促进油藏水的外溢,降低油藏渗透率,增加采收率。

增透压驱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收率,还可降低采油成本。

2.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能够调控油藏物理性质的高分子混合驱。

其通过加入聚合物调节水油相对渗透率,提高原油采出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该技术应用广泛,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3.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

渗透率低的油脂固结在储层孔隙中,难以开采。

热采技术可以通过人造热源将油脂加热,使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应用广泛,并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成功。

4.增加有效堵水剂量油藏中可能存在多个阶段的开采,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砂岩颗粒和化学物质的堵塞作用会减弱,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增大,较低的渗透压势也可能使得油剂的强制排流失效,改变油藏压力分布。

因此,在低渗透油藏开采中,增加堵水剂量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应用范围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当新油田勘探遇到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情况时,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是实现该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重要保障。

同时,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老油田、特殊油藏(如稀油油藏等)等领域。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低渗透油气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储存量在油气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石油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必须保证足够的开采数量才能促进相应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石油开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业生产活动,地理环境、生产设施等各种因素全方位地影响着油田开采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占我国石油储量一半的低渗透油层与中、高渗透油层相比,存在渗透机理复杂、开发难度大、采收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注水工艺;油井开发;开采率1.注水开发油层注水工艺是指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随着开采量的增加,油层压力逐渐降低,而为了保证油层有足够的压力,技术人员通过专业设备向油层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对底层油田能量进行补充,保证油田能够继续顺利出油,实现低渗透油层资源的最大化开采,避免因为油层压力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在低渗透油层的开采过程中,随着开采量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油层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当压力下降到某一临界值后,油田会不再出油,出现脱油现象,造成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油田开采效率急剧降低,大量能够被开采的原油只能遗弃在地表层中,长此以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

为了打破低渗透油层压力不足的现状,技术人员发明了油层注水工艺。

通过向油层注水,提高油层压力,使得地表层中遗留的大量原油能够继续被顺利开发出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增大油田的开发效果[1]。

油层注水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注水系统核心设施包含供水站、注水站以及配水站三大部分,外部水源通过这三大核心设施通入注水井,达到给低渗透油层增大压力的目的。

图1注水工艺流程图2.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2.1水质问题注水水质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即固体悬浮物超过规定标准,并且含油量过多。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

低密度支撑剂能够在低排 量下保证支撑剂的输送,能提 供在绝大部分裂缝面积上得到 支撑剂的机会,降低支撑剂密 度还可以减少配制压裂液系统 的复杂性从而减少了对填砂裂 缝的伤害。
高强度超低密度支撑剂-ULW
新材料-高强度超低密度支撑剂ULW
美国BJ服务公司•2003年•两种ULW支撑剂 ULW 1.25支撑剂-被树脂浸透并涂层的化 学改性核桃壳 ULW 1.75 支撑剂-树脂涂层的多孔陶粒
问题:丰度低、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
压裂技术实现有效增储上产作用举足轻重
井次
年增油(万吨)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压裂酸化井次 年增产量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从1955年至2004年底,全国压裂酸化作业22万井次以上,
无因次导流能力, CD
由该优化设计理论得出一下结论:压裂 井的动态主要由压裂规模确定;表征压 裂规模的最好的单一变量是无因次支撑 剂系数;通过优化无因次支撑剂系数就 可以确定最大的采油指数。
例: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压裂技术
低渗、特低渗透油藏的改造技术发展方向是油藏工程与 压裂工艺技术进一步相结合---开发压裂技术
人工裂缝诊断技术
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
压裂施工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与数据远传
(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主体技术
国内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复杂,主要类型: 1、低渗低压致密气藏;
2、低渗特低渗透油藏; 3、深层火成岩气藏; 4、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形成的压裂改造主体技术:
1、低渗透油藏开发压裂技术; 2、低渗透气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技术; 3、复杂岩性储层改造技术; 4、新型压裂材料和新工艺技术。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流体流动性差,开采难度较大。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厚度较薄,且存在较多的天然裂缝和节理。
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导致单井产能较低,采收率不高。
产能低下
注水开发难度大
储层改造困难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难以实现有效注水开发。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常规的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03
02
0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
通过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储层改造
研究适合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技术,提高注水效率和采收率。
注水开发
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01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表示整条搜索 的 5, I am an integer power.解释一下 len(x) 花费搜索 的 1004 down "chaining"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upgraded version.解释一下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downloaded version.解释一下,如果一个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花费搜索 的 1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详细描述
压裂技术
总结词
通过酸液对地层进行溶蚀,清除地层中的堵塞物,提高地层渗透性,增加原油产量。
详细描述
酸化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酸液,可以溶解地层中的堵塞物和岩石颗粒,从而清除地层中的障碍,提高地层的渗透性。酸化技术可以分为常规酸化和深度酸化,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性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油水两相的迁移速度较慢,开发难度较大。

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是一种通过特殊钻井工艺在注水或采油井中钻出一段接近水平的井筒,以增加井筒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产量。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能够在较少的地质资源下获得更高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并减少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新兴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将水平井划分为多个段,分别进行射孔和压裂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储层的有效压裂面积和产能。

与传统的水平井技术相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能够更好地克服低渗透性油藏开发中的难题,并提高开采效果。

另外,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一些新型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如地震预测技术和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

地震预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地下岩石体的声波传播和反射特征,提供准确的储层参数和边界信息,为低渗透性油藏的定位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是一种在水平井中注入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

此外,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模拟技术也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油藏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以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开采方案,并为开发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油藏模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潜力,优化井网布置,减少开发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渗透性油藏的油田开发技术将继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我们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油气采收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低渗致密气藏压裂增产技术

低渗致密气藏压裂增产技术
f cu n n eo mig s i b e t n tiGa il l e eo e f rr s a c i gfa t r g tc n q e T e e tc n q e r r t r g a d r fr n u t l o Ho ga sF ed a ed v l p d at e e r h n r c u n e h iu . h s e h i u sa e a i a e i a p id o i o 2 w l . h u c s ae o e h d a l r cu n mp o e n h o a k o e fa t r gfud i h g . p l n st f r3 e l T e s c e s r t ft y r u i f t r g i r v sa d te f wb c f h r cu n i i h e e s h c a i l t i l s h a g f h c u g f i ot e g sz n ma l n f c f t T e d ma e o e fa t rn u d t h a o e i s l a d t ee e to i l t n t a me t so vo s wh c a r vd n t r i l s h s mu ai e t n b iu , i h c n p o i ea o r i i ot n c n c l u r n e r d ci i o s u t n o n t i sF e d mp r t e h ia a a te t p o u t t c n t c i f a t g o vy r o Ho ga il . Ga
20 0 8年 9月
低渗 致密气藏压 裂增产 技术
刘 兆 江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10-3μm2的油田,由于其储层渗透率低,地层中的原油难以流出,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各国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研究日益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不断推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一、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主要包括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方面。

1. 储层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储层通常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由于岩石孔隙度低,岩石脆性高,导致储层裂缝较少,储层中的原油难以流出。

低渗透油田中储层产状复杂,孔隙结构不规则,孔隙中的流体受到限制,原油流动性差,使得开采难度较大。

2. 流体性质低渗透油田的流体一般为粘稠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含量较大,随着采收程度的增加,残留油粘度增大,导致采收率降低。

3. 地质构造低渗透油田多分布在复杂的构造地质背景下,通常存在断裂带、隆起带、坳陷带等多种构造形式,地层变化大,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对储层的形成和原油的运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1. 地质调查研究针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研究,包括地层分析、储层岩性研究、构造形态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等,为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原油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2. 成像技术应用利用成像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测井成像等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成像探测,分析地下构造和储层变化,为合理布井、优化开发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3. 储层改造技术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特点,开发具有低渗透油田特色的水平井、多级压裂、酸化增产等技术,改造和提高储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4.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储层性质进行研究,优化开发方案,选择合理的开发工艺和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5. 油藏数值模拟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油藏数值模拟平台,通过对油藏动态响应的研究,优化开发方案,指导油田开发工作。

长庆低渗透油田增产改造技术

长庆低渗透油田增产改造技术
3.6
1.59 41.54 1.1 51.6
1.29 61.7
1.62 50.9
平均(24)
0.5
1.5
10.9
3.2
10.4
3.8
1.8
43.7
3.1
1.6
39.3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三)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
1、技术背景
超低渗储层岩性致密,原油流动困难,单井产量低下。虽然 储层微裂缝较发育,但尺寸微小,不能成为油流通道,压裂过程 如何实现对微裂缝的改造和利用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二)油田新井缝内转向压裂技术
1、技术背景
近几年来,长庆油田每年总有5<%的新井投产后达不到工
业投产产量要求,甚至有部分新井压后不产油,试油产液量也
很低(小于4m3/d),与周围邻井相比产量明显偏低。
油田新井低产原因
(1)储层砂体局部变化剧烈,储层平面物性和含油性差异大,压裂 裂缝可能伸入致密或低含油区域,造成油井低产或不产油。 (2)储层微裂缝发育贯穿砂岩和泥岩层,造成投产压裂时人工裂缝
570.7 192318 385.7 26997 538.86 219315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2009年重复压裂:11口,日增油1.0t,累计增油1525t。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井号 西31-34 剖39-7 董73-55 剖7-5 董73-54 华201-11 西31-30 西33-32 西28-24 西232 西27-23 区块名 白马中 华152 董志 华152 董志 华201 白马中 白马中 白马中 庄19 白马中 措施层 位 长8 长3 长8 长3 长8 Y8 长8 长8 长8 长8 长8 3.65 1.92 1.44 0.97 措施前 日产 液 2.75 0.97 0.64 1.25 0.60 6.05 日产 油 0.95 0.06 0.36 0.39 0.45 1.15 暂关 1.81 0.00 0.39 0.00 41.6 100 67.9 100 含水 59.3 93.0 33.6 63.0 11.4 77.6 目前(09.12) 日产 液 4.24 0.95 1.79 2.44 1.43 19.4 1.86 2.88 4.8 1.92 6.79 日产 油 1.42 0.1 1.35 0.96 1.04 4.54 0.67 1.57 0.89 1.17 2.29 含水 60.7 88.1 10.5 53.9 13.3 72.4 57.8 36 78.3 28.6 60.4 有效 天数 269 255 209 181 165 140 149 37 72 70 68 日增 油量 (t) 0.47 0.9 0.99 0.57 0.59 3.39 0.67 0 0.89 0.78 2.29 累增 油量 (t) 231 239 168 79 108 305 137 1 54 62 140 备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K(×10-3μm2)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
中渗 10≤K<500
25~15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7
90
6
78 75
70
5
66
79.3 80
69
68.4
70
59
60
4
50
46
3
40
30 2
20
1 10
0 1996
19971998来自19992000 年2001
2002
2003
0 2004
全国有近33亿吨未动用储量,近万亿方低渗透气藏、凝析 气藏,需要增产改造投入经济有效开发。
17.3024 3.1578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
主要内容
一、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二、水力压裂技术发展现状 三、低渗储层生产特征 四、低渗储层压裂改造要点 五、储层保护与压裂液体技术 六、低渗储层改造主要技术 七、压裂评估与测试技术 八、面临的技术问题与发展方向 九、低渗透油气藏压裂增产特色工艺技术
前言
近年来,低渗透油气藏储量、产量构成比例逐年提高
00-12-5
01-12-5
02-12-5
03-12-5 04-12-4
生产时间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12-4
(一)、压裂地质分析与选井选层
1、地质分析的重点: 宏观方面应分析 ●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岩矿成份,地层压力系统与 驱动类型; ●区域上储层孔、渗、饱特征,地应力大小、方位与原 始微裂缝发育状况; ●流体性质、边底水分布及储层的敏感性等。 微观方面应研究 ●目标井层的电性特征、小层分布、油水关系、非均质 性以及试井等测试解释资料等。
2.8815
1.959
0.6489 33.6903
已探明未开发地质储量(亿吨) 落实地质储量(亿吨) 可开发地质储量(亿吨) 近期可开发地质储量(亿吨)
低效一类地质储量(亿吨)
2.285
低效二类地质储量(亿吨) 暂无效益地质储量(亿吨)
4.840
10.5485
28.2006
待落实地质储量(亿吨) 待核销地质储量(亿吨) 表外地质储量(亿吨)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
年探明石油储量(亿吨) 低渗储量占百分数(%)
• 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 四川盆地累计探明低渗透石 油储量76亿吨、天然气2.5万 亿立方米。
• 石油剩余资源量799亿吨,其 中低渗透431亿吨,占剩余石 油资源总量的60%。天然气剩 余资源49.6万亿立方米,其 中低渗透24.8万亿立方米, 占剩余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1%。
二、水力压裂技术发展现状
(一)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总体:成熟、系统配套)
机理研究



新材料研究



现场应用研究
裂缝模拟研究 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研究 含砂液流变性 压裂液伤害机理 应力敏感性
清洁压裂液 低分子压裂液(可重复使用) 缔合压裂液 VDA(清洁自转向酸) 改变相渗特性的压裂液 超低密度支撑剂 清洁泡沫压裂液
工艺技术的基础:
1)压前储层评价 2)室内实验技术 3)新型压裂材料 4)裂缝诊断技术 5)效果评估技术 6)……
低渗透油气田改造
目标——实现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 原则——深穿透、饱填砂、快返排 工艺——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液体——对地层低伤害、对地面要环保 测试——创新理论和技术
一、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裂缝诊断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 新的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利用压裂压力降落曲线认识储层技术 大型压裂控制缝高技术 支撑剂段塞消除近井筒裂缝摩阻技术
开发压裂技术
重复压裂技术
领 先 技
连续油管压裂酸化技术 低伤害或无伤害压裂酸化技术
清洁压裂液压裂 技术
水压裂技术

压裂防砂与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低分子压裂液压
裂技术
共增油11570万吨以上(平均单井525吨)
近10年来年压裂酸化作业井次8000左右,年增油量560万 吨(平均单井700吨)
压裂技术进步,确保低渗藏有效开发
如长庆:安塞油田、靖安油田、西峰油田 美国:Johna气田
– 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和开发压 裂技术
– 低渗透气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 量技术
– 复杂岩性储层酸压裂技术 – 深井、超深井压裂技术 – 大型压裂技术 – 裂缝性储层压裂技术 – ……
问题:丰度低、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
压裂技术实现有效增储上产作用举足轻重
井次
年增油(万吨)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压裂酸化井次 年增产量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从1955年至2004年底,全国压裂酸化作业22万井次以上,
人工裂缝诊断技术
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
压裂施工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与数据远传
(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主体技术
国内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复杂,主要类型: 1、低渗低压致密气藏;
2、低渗特低渗透油藏; 3、深层火成岩气藏; 4、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形成的压裂改造主体技术:
1、低渗透油藏开发压裂技术; 2、低渗透气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技术; 3、复杂岩性储层改造技术; 4、新型压裂材料和新工艺技术。
三、低渗储层生产特征
日产液(m3/d) 日产油(t/d) 含水(%)
• 投产初期产量下降快、幅 度大
• 稳产水平低,但产量相对 稳定
• 地层压力下降较快,能量 补充困难
• 注入水方向性推进强烈, 易在裂缝方向水窜
• 一般而言,采收率较低
5.0 4.0 3.0 2.0 1.0 0.0
98-12-6
99-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