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测试原理
D52-W低功率因数瓦特表
额定电压(V)
265×195×135
供直流电路和交流50Hz电路中测电流,电压及功率用,或做标准表用。
0-0.5-1A
0-75-150-300V或0-125-250-500V
0-1-2A
0-2.5-5A
0-5-10A
0-10-20A
0-0.5-1A
0-150-300-600V或0-75-150-300-600V(特规)
中频安培表0.5级
D9A-1
0-0.25-0.5A
0-0.5-1A
0-2.5-5A
0-5-10A
中频伏特表0.5级
D9V-1
0-15-30V
0-50-100V
0-75-150V
0-125-250V
0-150-300V
0-250-500V
0-300-600V
中频瓦特表0.5级
D9W-1
电流量限
电压量限
0-0.25-0.5A
0-0.5-1A
0-1-2A
0-2.5-5A
0-5-10A
低功率因数瓦特表45-65-500Hz(cosφ=0.1)0.5级
D52-W
额定电流(A)
额定电压(V)
325×240×140
用于直流电路或交流45-65-500Hz低功率因数电路中测量功率,特别适用于小功率系统测量功率。
额定电压(V)
265×195×165
D33-W型三相瓦特表是电动系双元件携带式指示电表,供频率为50-60Hz的交流三相三线平衡线路内测量有功功率用。
0-0.5A
0-125-250-500V
0-1A
0-2A
0-2.5A
0-5A
功率因数表的工作原理
功率因数表的工作原理功率因数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电路中功率因数的仪器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交流电路中的基本关系式:电流I、电压V和功率P 之间的关系P=VIcosθ。
其中,θ表示电路中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功率因数表的首要任务就是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功率因数表通常配备有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和电压测量器。
电流互感器能够将电路中的电流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而电压测量器则能够精确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
2. 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当功率因数表测量到电压和电流值后,它就能够根据上述的基本关系式计算出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具体而言,功率因数表会将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压V相乘得到电路中的实际功率P,然后再将实际功率P除以电流I和电压V的乘积得到功率因数cosθ。
3. 显示测量结果功率因数表最后一步的工作就是将测量结果直观地展示给用户。
通常,功率因数表会配备液晶显示屏,以便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实际功率和功率因数。
此外,有些功率因数表还会具备储存和回放测量数据的功能,以便用户在需要时能够随时查看测量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功率因数表在测量功率因数时,需要保证被测电路中只有电阻性负载,不能有电感性负载和电容性负载。
否则,由于电感性负载和电容性负载会使电路中的功率因数变化,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功率因数表是一种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并根据基本关系式计算出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仪器设备。
其重要作用在于帮助用户评估电路中的能效和安全性,以及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的探讨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的探讨摘要:通过对于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从与普通功率表的区别,其测量方法,以及使用中读数问题的探讨,向读者介绍一种独特的功率表关键词: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指针表读数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是功率表的一种,其广泛应用于一些大容量电力系统设备,如变压器、高电压电感器、电容器、绝缘衬套、电缆等功耗的测量。
[1,2]但该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与其他仪表相差很多,致使许多人在使用中不是很熟练,导致测量结果有偏差甚至损坏仪表,本文对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与普通功率表的区别以及测量原理,使用中的有关读数的特殊性作较详细的介绍。
一、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特殊之处普通功率表是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及额定功率因数为1的情况下进行刻度的,也就是当指针有满刻度偏转时,被测功率为P UI=。
如果用它去测量低功率因数的负载功率,则会产生很大的读数误差.例如当cosϕ=0.1即使负载电压、电流都达到表的量限的额定值,但由于cos=,仪表指针也只能偏转到满刻度P UIϕ的1/10,这样就不便于读数,测量的相对误差也很大。
[3]而且在转动力矩很小、功率因数低的情况下,仪表本身的功率损耗、角误差(电压线圈中电流滞后其端电压的相位差所引起的误差)以及轴承和轴尖之间的磨擦等,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不容许的误差。
所以,需要有能在低功率因数的电路中测量小功率的功率表,这就是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由于适用于测量功率因数较小的的功率值,因此它比普通功率表的灵敏度高五倍。
[4-7]二、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测量原理及方法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测量机构主要由两组线圈组成,分别是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如图1 所示。
两个线圈的起始端都有明显的标记,是用“*”表示的。
电流线圈因为要与被测电路串联,为了减少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在绕制线圈时所用导线既短又粗;而电压线圈要与被测电路并联,所以在绕制线圈时采用的导线既长又细,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电功率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电压线圈还要串联一个高阻值的信压器。
一瓦特表法测量三相电路无功功率的原理
一瓦特表法测量三相电路无功功率的原理一瓦特表法是一种常用于测量三相电路无功功率的方法。
在三相电路中,有三个电压和电流波形相位差120度的相位。
通过测量这三个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差,可以计算出三相电路的各个功率参数,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在一瓦特表法中,需要使用两个瓦特表和一个无功表来测量三相电路的功率。
其中一个瓦特表用于测量有功功率,另一个瓦特表用于测量无功功率。
无功表则用于测量总的无功功率。
首先,使用瓦特表测量三个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差。
然后,使用瓦特表测量三个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差。
利用这些测量值,可以计算出每个相位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可以通过乘积法计算得出,即有功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幅值乘积再乘以功率因数。
无功功率的计算需要使用相位差和功率因数的信息。
根据三相电路的特点,无功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幅值乘积再乘以正弦相位差。
最后,使用无功表测量总的无功功率。
通过将每个相位的无功功率相加,可以得到总的无功功率。
一瓦特表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各种负载情况。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电路的能效,并且在能源管理和电力系统优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该方法需要使用多个仪器,并且对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总之,一瓦特表法是一种可靠的测量三相电路无功功率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差,可以计算出各个相位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通过总的无功表测量得出总的无功功率。
这种方法在电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变压器的参数测定与标幺值
1、空载实验1)实验目的:求出变比k 、空载损耗p 0和激磁阻抗Z m 。
变压器的参数测定1U三相调压器2)实验原理图:3)实验步骤:高压边开路,低压边加额定电压U 1N ,测量副边开路电压U 20、空载电流I 10及空载输入功率p 0(铜耗很小,大部分为铁损)。
单相变压器2022111NU N E k N E U ==≈4)参数计算:1010N m U Z Z I ≈=低低00210m p r r I ≈=低低m x =①单相变压器(认为降压变压器)U 2m =m Z k Z 低2m =m r k r 低(归算到高压侧)②副边Y 连接三相变压器(归算到高压侧)③副边△连接三相变压器(归算到高压侧)21010/N m U Z Z kI ≈=202103m p r r k I ≈=m x =20m U Z Z k≈=()202103/m p r r k I ≈=m x =对于三相变压器,计算变比时要把测量出的线电压换算成相电压来进行计算,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变压器原副边的接线方法。
5)绘制空载特性曲线0(U V U 问:比较空载特性曲线和磁化特性曲线的区别与联系?6)实验注意事项(1) 变压器空载运行的功率因数甚低,一般在0.2以下,应选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测量功率,以减小测量误差。
(2) 变压器接通电源前必须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小位置,以避免合闸时电流表及功率表电流线圈被冲击电流损坏。
空载特性曲线注意:(1)计算三相变压器激磁阻抗时,要用一相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值计算。
(2)激磁阻抗Z m 随外加电压大小而变化,为使测出的参数符合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情况,空载试验应在额定电压下进行。
问题:1)实验目的:求出负载损耗p、短路阻抗Z k2、稳态短路实验axab c三相调压器2)实验原理图:3)实验步骤:副边短路,原边加电压使原边电流达到或接近额定值,测量电压U k ,原边电流I k 和输入功率p k (短路电压较小,铁损很小,大部分为铜损)单相变压器kk kU z I =4)参数计算:2kk kp r I =k x =①单相变压器'U U LZ '②原边Y 连接三相变压器③原边△连接三相变压器k U z =23kk kp r I=k x =k U z=k p r=k x =4)参数计算:5) 短路特性曲线1I kkI 问题:为何短路特性曲线是直线?=0m m Z I 认为支路开路:'2<<mZ Z ''1212()()k Z r r j x x =+++为常数k kI U ∝'U阻抗电压(短路电压):短路阻抗与原边额定电流的乘积用原边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应用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例 如用 “★” 表 示 ,如 图 1所 示 。 若 电 流 线 圈 的 电流正方 向由起始端 指 向末端 ,电压线 圈的 电压正 方 向 也 由 起 端 指 向 末 端 ,则 功 率 表 的 读 数 P =
U cs lo ̄。其 中 ( U和 , 是 的夹 角 ,若 < 0 ,P> 9。
0 ,则被 测 电路吸 收功率 ;若 > 0 ,P< 9。 0,则被
测电路发出功率¨ j 。功率值按 ( )式计算 。 1
P =C O P・t () 1
问题如读数 、接线方式作较详细的介绍 ,并对测量 误差 进行 了分 析 。
式 ( ) 中 O为表针 偏转 的格数 ,C 仪表 常数 。 1 t 为
维普资讯
=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2 3卷
第l O期
20 06年 l O月
CNl l一2 3 / 0 4 T
Ex e me t l c n lg n n a e n pr i na Te h o o y a d Ma g me t
V0 . 3 No 1 Oc .2 o J2 .0 t o6
路 的电压 和电流超过 仪表 电压 和电流 的最大额定值 时,就 要用互感器 和仪表相接 。对使用 互感器 和功率 表
相接 时的测 量误差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低 功率 因数 瓦特 表 ;互感器 ;测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 : M 3 . T 93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245 ( 06 1・ 0 6 0 10 -9 6 20 )0 0 3 ・ 2
( col f l tcl ni e n , e e U i rt o T cnlg , i j 0 10 hn ) S ho e r a E g er g H b i nv sy f ehooy Ta i 3 0 3 ,C ia o E ci n i e i nn
功率因数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示波图法测量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示波图法测量功率因数摘要:本文主要描述测量功率因数的方法,介绍相关仪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在测量功率因数时产生误差的因素。
现在常见的是采用单片机测量功率因数,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阐述通过示波图测量功率因数的方法。
关键字:功率因数机械式电子式1.功率因数的定义在交流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 Φ=P/S。
在直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就是有功功率。
但在交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是视在功率,而能起到作功的一部分功率(即有功功率)将小于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叫做功率因数,以cosΦ表示,其实最简单的测量方式就是测量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得出的结果就是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也可以由电路中纯阻值与总阻抗的比值求得。
在实际电路中由于有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等感性负载,使功率因数降低即产生了无功功率.无功功率使得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人们所用(即有功功率),而有一部分损耗(即无功功率)。
也就是因为感性负载的存在,造成了系统里的一个KVAR 值,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是一个三角函数的关系:KVA2=KW2+KVAR2功率因数一般用仪表测量,有机械式功率因数表,电子式功率因数表。
也可以通过示波图测量,以下分别阐述他们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机械式功率因数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单项功率因数表一般用于单相交流电路或使用对称负载平衡的三相交流电路中。
单相表在频率不同时会影响读数准确性。
常见机械式功率因数表一般有电动式,铁磁电动式,电磁式和变换器式几种。
现在以单相功率因数表为例来介绍机械式功率因数表的原理:见图一,其可动部分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动圈组成。
动圈1与电阻器R串联后接以电压U,并与通以负载电流I的固定线圈(静圈)组合,相当于功率表,从而使可动部分受到一个与功率UI cosφ和偏转角正弦sinα的乘积成正比的力矩M1, M1=K1UIcosφsinα。
功率表原理
功率表原理关键字:功率,功率因素cosφ正文:功率表是测量直流,交流电路中功率的机械式指示电表。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分别为P=UI。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分別为P=UI和P=UIcosφ﹐U,I 为负载电压和电流,φ为电流相量与相量间夹角﹐cosφ为功率因数。
虽然各系电表的测量机构都有可能构成测量功率的电表﹐但最适于制成功率表的是电动系电表和铁磁电动系电表的测量机构。
功率表的结构:由于功率表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以单相电动系功率表进行分析。
单相电动系功率表的接线原理见图。
这种电表测量机构的转动力矩M与I1I2cosθ有关﹐I1为静圈电流,I2为动圈电流﹐θ为两电流相量间夹角。
使负载电流I通过静圈﹐即I1=I。
将负载电压加于动圈及与动圈串联的大电阻R上﹐则动圈中电流I2=U/R。
这样θ=φ﹐而转动力矩M=kI1I2cosφ﹐这反映了功率P的大小。
改变与动圈串联的电阻值﹐可改变电压量程﹐将静圈的两线圈由串联改为并联﹐可扩大电流量程。
功率表的表盘一般按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相乘﹐并使功率因数cosφ=1來标值。
如电压量程为300V﹑电流量程为5A的功率表﹐表盘的满刻度值为300×5×1=1500W。
也有制成功率因数为0.1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其满刻度值为300×5×0.1=150W。
功率表的量程不能简单地只提功率量程﹐而应同時指明电压﹑电流量程及功率因数数值。
功率表的接线:功率表的正确接法必须遵守“发电机端”的接线规则。
1)功率表标有“*”号的电流端必须接至电源的一端,而另一端则接至负载端。
电流线圈是串联接入电路的。
2) 功率表上标有“*”号的电压端子可接电流端的任一端而另一端子则并联至负载的另一端。
功率表的电压支路是并联接入电路的。
a) 电压线圈前接法适用于负载电阻的电流线圈的电阻大的情况,电流线圈的电压降使测量产生误差。
b) 电压线圈后接法适用于负载电阻远比电压,支路电阻小的情况流过电压线圈的电流使测量产生误差。
电气测量ch3-2
U
I2
I1
kI1 I 2 cos( ) k p IU cos cos( )
角度θ使功率表偏转角产生的相对误差为:
θ
cos θ cos( θ) cos cos cos θ
2
1 2
Q
3W
2、有功两表法 适用于对称三相负载。 接线:与两表法测三相三线制有功功率的接线相同。
P U l I l cos(30 ) 1
P U l I l cos(30 ) 2
则:
PP P 1 2 Q 3P P 1 2
3、三表跨相法 负载:对称、不对称均可。电源对称。 三相电路: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均可。
第三章 功率和电能的测量
本章要点:
电动系功率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单相/三相,有功/无功的测量方法 以及测量时的电路连线。
第三节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考虑相角误差、摩擦误差、仪表功耗造成的附加 误差等。 适于测量功率因数低的负载的功率,例如电容、 电感线圈的功率。
用一般功率表测量低功率因数的功率存在如下问题: 在低功率因数的情况下,电流达到上量限,也只 能使功率表偏转前几个小格,无法准确读数。 例如,功率因数为0.1,额定电压为500V,额定 电流为10A的电路。选用500V、10A的普通功率表, 示值在标尺的前1/10。 因而,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必须具备大电流和低功 率示值两个特点。 在结构上需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提高仪表的 灵敏度,使它能测量低功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功 率表的电流额定值,同时还要注意不使表耗功率 太大。
二元件三相功率表和电能表的接线 (两表法。功率表、电能表接线类似。)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一、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定义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又称低功率因数瓦特表,JJG780-1992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中,对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定义如下:数字功率表的功率因数范围应该优先在下列系列中选择:0~±1,0~1,0.5~1,0~0.2,0~0.1,0~0.05。
当被测功率的功率因数在上述范围内时,数字功率表的准确度应符合技术条件的全部要求。
在上述系列中,功率因数范围为0~±1,0~1的功率表称为全功率因数功率表。
功率因数范围为0~0.2,0~0.1,0~0.05的功率表为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功率因数范围上限值的绝对值称为功率表的额定因数。
二、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指标解读从JJG780-1992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对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定义的字面上看,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与全功率因数功率表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功率因数范围不同,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功率因数范围较全功率因数功率表的功率因数范围小。
这么看,全功率因数功率表是可以替代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了?答案是否定的!JJG780-1992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规定,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功率因数范围为0.5~1的功率表及全功率因数功率表的误差均以满量限额定功率的引用误差表示。
γ=(Px-Ps)/UnIncosφnγ为引用修正值,是功率表准确度等级的判断依据。
Px为被检功率表示值;Ps为被检功率表示值为Px时标准功率源或标准功率表的示值;Un为被检功率表的额定电压;In为被检功率表的额定电流;cosφn为检功率表的额定因数;显然,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额定因数比全功率因数功率表的额定因数小。
额定因数为0.05的低功率因数表与全功率因数表相比,假设功率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相同,功率表的准确度等级相同,前者的引用修正值计算公式的分母是后者的1/20,前者的Px-Ps的允许范围是后者的1/20,即:在0.05低功率因数下,前者的允许误差是后者的1/20,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实际测量精度远远高于全功率因数表。
功率因数表工作原理
功率因数表工作原理
功率因数表又称相位表,按测量机构可分为电动系、铁磁电动系和电磁系三类。
根据测量相数又有单相和三相。
现以电动系功率因数表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图中A为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
B1,B2为电压线圈与电源并联。
其中电压线圈B2串接一只高电阻R2,B1串联一电感线圈。
图电动系功率因素表结构原理
在B2支路上为纯电阻电路,电流与电压同相位,B1支路上为纯电感电路(忽略R1的作用),电流滞后电压90°。
当接通电压后,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强弱与电流成正比,此时两电压线圈B1,B2中电流,根据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将产生转动力矩M1、M2,由于电压线圈B1和B2绕向相反,作用在仪表测量机构上的力矩一个为转动力矩,另一个为反作用力矩,当两者平衡时,即停留在一定位置上,只要使线圈和机械角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就可使仪表的指针偏转角不随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只决定于负载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从而指示出电路中的功率因数。
功率表工作原理
功率表工作原理
功率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路中功率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中的能量
转换情况,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功率表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功率表的工作原理。
首先,功率表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功率的。
在电路中,电压是电子在
电场中的势能,而电流则是电子在电路中流动的载体。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电压降,这就是电阻消耗的功率。
功率表利用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通过数学计算来得出电路中的功率。
其次,功率表通常会采用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功率。
在直流电路中,功率
P等于电压U和电流I的乘积,即P=UI。
而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是随
时间变化的,功率表会采用更复杂的方法来计算功率,通常是通过采样并积分来得出平均功率值。
此外,功率表还需要考虑电路中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有用功率与
视在功率的比值,是衡量电路效率的重要指标。
功率表在测量功率时,通常会同时测量功率因数,并根据功率因数的大小来评估电路的性能。
最后,功率表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功率表需要具有足够的
测量精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而在测量小功率时,功率表需要具有足够的灵敏度,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功率表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电路中的功率。
它需要考虑功率因数、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等因素,以确保对电路功率的准确测量。
通过了解功率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来分析电路性能,进行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
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
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简介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是一种用于测量单相电路中的有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电力仪表。
该仪表通常用于家庭和小型企业中的电力测量,以及用于控制功率因数的改善。
原理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基于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进行测量。
当交流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时,会在其次级中产生一个模拟电流。
而当交流电压通过电压互感器时,会在其次级中产生一个模拟电压。
这些模拟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整形等处理之后,就可以作为瓦特表的输入信号。
瓦特表将输入信号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用于测量功率因数,另一个用于测量有功功率。
测量功率因数的部分通常采用无功电流进行测量,从而求出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
而测量有功功率的部分通常采用电流和电压相乘的方法,从而求出整个电路的有功功率。
优点使用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测量电路的有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具有以下优点:•精度高:该仪表的精度可以达到0.5级,能够满足大多数家庭或小型企业的需求。
•显示清晰:瓦特表通常采用数字式表盘,能够直观地显示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数值。
•安装简单:该仪表的安装非常简单,只需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即可。
•功能丰富:除了常规的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测量外,某些瓦特表还具有电压监测、电流监测、过载保护等功能。
应用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通常用于家庭和小型企业的电力测量,可以对电路的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进行准确测量。
此外,还可以用于控制功率因数的改善,从而提高电网的功率利用率。
总结单相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力仪表,可用于测量单相电路中的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该仪表具有精度高、显示清晰、安装简单、功能丰富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小型企业中的电力测量。
瓦特表原理
瓦特表原理
瓦特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力的仪器,它基于瓦特定律原理进行设计。
瓦特定律
是指在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即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
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瓦特表的原理就是利用这个定律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功率。
瓦特表的基本原理是将电流和电压分别作用在两个独立的线圈上,然后通过一
个机械或电子装置来将它们相乘,从而得出电路中的电功率。
这种原理使得瓦特表可以准确地测量各种类型的电路中的电功率,包括交流和直流电路。
在使用瓦特表时,首先需要将其正确连接到电路中,确保电流和电压分别通过
瓦特表的两个线圈。
然后,根据电流和电压的数值,瓦特表会自动计算出电功率的数值,并显示在表盘上。
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得知电路中的电功率大小,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除了测量电功率之外,瓦特表还可以用来测量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
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它反映了电路中有用功率的利用程度。
通过瓦特表测量功率因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瓦特表的原理是基于瓦特定律,利用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测量电路
中的电功率。
它不仅可以准确地测量电功率,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的运行状态,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力测量仪器。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正确连接瓦特表,并注意其测量范围和精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瓦特表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瓦特功率计
瓦特功率计瓦特功率计(Watt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路的功率量的仪表设备,通常用于直流和交流电路中。
瓦特功率计通过对电流和电压进行测试,得出电路中的实际功率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瓦特功率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原理瓦特功率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确定电路的功率,其常见的类型为专用仪表式瓦特表和电流表和电压表组合的通用瓦特表。
瓦特(Watt)是一个国际单位制(SI)的功率单位,表示每秒的能量转化速率。
专用仪表式瓦特表是一种独立的仪器,用于测量已知电流和电压条件下的功率值。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流线圈、电压线圈、两个电路式样以及各种短路电阻和调节电阻。
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都由铁磁材料制成,将电流和电压的移相角度调整在磁通量的最大交错时刻,然后测量两个线圈之间磁通量的平均值,根据电路公式计算出功率值。
通用瓦特表采用多极小电机或晶体管放大器,将电流和电压分别放大,然后通过测量两个信号相乘的平均值来计算功率。
通用瓦特表通常还配备了稳压电源、电壳短路保护等辅助电路。
使用方法使用瓦特功率计前,需要清除仪表内部的磁场。
然后根据测量需要选择通用瓦特表或专用仪表式瓦特表进行测量,并按照正确的步骤接线。
对于交流电路,应在电压表和电流表之间串联并联电容消除相位差。
使用瓦特功率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精度:选择合适的功率量程并保证仪表的准确度。
2.载波电流:如果需要测量载波电流,则需要进行调制解调器的调整。
3.相位校正:测量时需要进行相位校正。
4.仪表调校:在使用前需要对仪表进行调校。
总之,正确选择适合的仪表工作范围,并进行正确的仪表调校和接线,是获得准确功率值的关键。
结论瓦特功率计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电路测试仪器,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
同时,不同种类的瓦特功率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使用者应该根据测量需求选择适合的瓦特功率计进行使用。
功率表讲解全解
D26-W型便携式单相功率表
功率表构造
〔a〕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表板图
〔b〕两电流线圈串联
〔c〕两电流线圈并联
两个线圈并联使用电流 限增加一倍
功率表有四个电压接线柱,其中一个带有 * 标 的接线柱为公共端,另外三个是电压量程选择 端,有25V、50V、100V量程。四个电流接线 柱,没有标明量程,需要通过对四个接线柱的
不同连接方式转变量程,两个电流线圈并联量 程是电流线圈串联量程的2倍。
功率表接线
用功率表测量功率时,需使用四个接线柱,两
个电压线圈接线柱和两个电流线圈接线柱,电 压线圈要并联接入被测电路,电流线圈要串联 接入被测电路。通常状况下,电压线圈和电流 线圈的带有*标端应短接在一起,否则功率表 除反偏外,还有可能损坏。
一表法测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
三相总功率等于功率表读数乘3,即
P 3P1
式中 P—三相总功率
P1—单相功率表读数
U
U
R ad
Z
V
V
Z
Z
W
W
Z Z
R ad
Z
二表法测三相三线制的功率
二表法适用于三相三线制,不管负载对称或不对称 都可以使用。
设负载为星形接法,功率表读数由下式打算
P 1 U A C IA c o s (U A C IA )
可动线圈与 指针及空气阻尼 器的活塞都固定 在轴上。
功率表原理
这种电表测量机构的转动 力矩M与I1I2cosθ有关﹐I1为 静圈电流,I2为动圈电流 ﹐θ为两电流相量间夹角。 使负载电流I通过静圈﹐即 I1=I。将负载电压加于动圈 及与动圈串联的大电阻R上 ﹐则动圈中电流I2=U/R。这 样θ=φ﹐而转动力矩 M=k*UIcosφ﹐这反映了功 率P的大小。
[doc]电抗器的损耗测量
电抗器的损耗测量~一电抗器的损耗测量孙建文7M牛7,l1————一j[关键词],电抗器低功率因数互感器角差电桥法电磁场干扰微机测量系缝谐波_r:损耗量——t‘.一一电抗器的种类很多,按结构分有单相或三相,干式或油浸,空心或带间隙的铁L-等按用途分有并联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及消孤线圈等等.不管是邪一种电抗器,它们的共同点是功率因数都很低,一般在o.02~o.05之间,大型电抗器的功率因数则低于0.O1,这就给电抗器的损耗测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功率因数在0.02~0.05的电抗器,损耗一般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即可测量;功率因数再低时,必须采用专用电桥或特殊研制的仪器来测量1.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法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直接测量的方法比较简单,这种表在cos=0.1和垒电压,全电流下,功率表的指针在满刻度上.当功率因数在0.02~0.05时即使是全容量,指针读数也不到刻度盘的一半,这时互感器的相位误差会对损耗_测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cos一0.03时,互感器相位差1,将引起附加误差1,那么即使采用0.2级的互感器,其最大相位差为±l0,也可能引起10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对互感器相位l起的误差进行校正.以单相电抗器为倒,相位差的校正见向量图l.图中,占【——电流互感器的相位差——电压互感器的相位差.功率表的正确读数应该是P=UIcoscp,忽略互感器比差,由于互感器相位差的影响(设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相位差都是正的),则实测功率为P=Ulcoscp(一+占U)(1)功率的相对误差为嘣1p一×l∞一Xi00一—————一:Coos(占I一占u)+tgpsin(占I占U)一1]×1O0(2)因为互感器的相位差很小,一般均以分计算,所以近似可以认为COS(卦一占U)=1sin(茜一占u)=占l一8U代入(2)式,得p=(卦一占u)tg.100(3)(8t一占u)角以分计,变为弧度l一—18—0X60一O,000291rad.p=00291(研一占U)g(4)相位校正后的功率一丽(5)l32.电桥法如果用低功率困数瓦特表测量功率因数低于0,01的大型电抗器时.测量误差可能会达到不能允许的程度,这时,必须采用特殊的电桥.目前,工厂中常用的西林电桥.只能测量电容而不能测量电感参数,图0是这种电桥的原理囝2z代表被试品的阻抗,C是无损标准电容器,当z为容性负载时,调节低压回路中的R和C,可使电桥获得平衡但当被测的是电感负载时,由于两高压臂的电流相位反相电桥无法平衡,因此不能测量电感负载苏联生产的用于测量电抗器损耗的专用电桥.其原理见图3图3图中RR为无感电阻组成的分压器,M匀互感线圈的互感.G为检流计.Rs为可变电阻嚣的一部份.电流互感器CT的变化为K.改变Is 取得电桥平衡,当】一0时.I一】,在检流计回1路中,可列出电压平衡方程1R古1R~JM1■,一O,方程的向量囤见图4娄T2R,g0\1—一在大型电抗器中.功率因数角接近9C.,所8角很小,gila~kNI2R?≈MoJIsm6一=嵩I_)㈩u(R?=M∞I?—RI--R:竹)根据向量图,可以求得电抗器和分压器中的总损耗P;U』Icosq~Uflsin3(8)将式(6)(7)代入(8);小.曼?Rs(9)分压器损耗P=1(R一R)(10)电抗器损耗P—PePR一(R】十()r113.电流比较仪电桥电流比较仪是一种共轭电桥,它是用同一电压加在两个被比较的阻抗上来确定电流比.所以.称为电流比较仪式电桥这种电轿配用高压标准电容器可组成高压电轿国产的电流比较仪电桥如上海沪光仪器厂生产的QS3O型高压电桥,国外的有加章大GUILDLINE仪器公司生产的9910A型高压电容/电感电桥3.1基本原理围5是电流比较仪电桥的基本原理电源E加在两条铍比较的并联支路中.条支路的电流通过被测阻抗到电流比较仪的比率绕组N,舄一条支路的电流通过标准电容器cs和标准电导G到另一个比率绕组Ns.电流比较仪的铁心是一个高导磁率的环形铁心.在铁心上除了两个方向相反的比率绕组外,还有一个检涮绕组N调节Ns绕组的匝数.当两个比率绕组的安匝数相等而方向相反,铁心中没有磁通.这时检测绕组Nr中没有感应电压.检测器D指示为零.图h舀5事实上,图5的原理图对高压电桥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作为比较基准的标准电导G.接在高压上,要设计一个能在高压下工作的精密电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QS3o电桥有一个运算放大器A(图6),放大器的输出电压Ef的大小正比于外加高压电源E,相位与E相同,用放大器产生的低电压B加在标准电导G上,解决了高压电阻制造的困难.这种电桥除了测量电容外,也可测量电感参数.下面叙述电感和损耗测量的基本原理3.2测量电感测量电感时,必须配用电流互感器,当电流互感器初级绕组N反相连接时(图6),通过它的感性电流与通过标准电容器的容性电流在相位上同相,电桥即能用等值电容比来获得平衡. 在分析电容平衡时,暂且不考虑电导分量电流.流过被测电抗器的电流I—iE(12)流过标准电容器的电流Is=jEwCs(13)当电桥平衡时,根据安匝平衡方程=IxNx—IsNs(14)式中:n——电流互感器的变比K——电桥倍率读数(绕组抽头).将(12).(13)式代入(14)式,得Lx=丽INX(15)式中cS——标准电容器电容量.令r=一是——等值电容比率盘读数将r一INs代入(15)式,得Lx=赢’16)在QS30电桥中电容比率盘共有6只,前三只盘是直接调节Ns绕组的匝数,后三位读数是由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EI通过电容器C在后三个盘的绕组中产生的安匝数来获得的(图6 中未画出),这样电桥的等值电容比r的读数共有6位,步级为0.000001.一16—3.3测量损耗测量电抗器损耗时,只考虑电流的有功分量.如前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B的大小正比于高压电源E,相位与E相同,即EI=E(17)流过标准电导G的电流I一aEeG.(18)其中是运算放大器输出变压器的十进抽头,是Er的系数,其值为0~1将(17)式代入(18)式I一aEG(19)流过被测电抗器的电导电流lgx=EGx(2O)由于被测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是反向接人的,所以.必须将流过标准电导中的电导电流I 也要反向,即把放大器的输出电源从EI改成一B,这在QS3o电桥中是通过面板上的转换开关来完成的(图6中开关未画出).当电桥平衡时INx=IN(21)将(19)(20)式代入(21)式.EGxNx—aEG.N(22)Gx一?鲁G(23tg敏=Gx~Lx(24)将(15)(23)式代入(24)式tg8x—I_N,CsaGNx一(25Nsr要在某一频率下直读tg值,必须使公式(25)中的为一常数,适当选择G及G.的值即能满足这一条件另外,N.和N.采用双层同步开关连动,以保持为定值,这样,tg只与EI的电压系数有关,通过调节使电桥平衡,即可在面板上直读tg的值.例如在工频5oHz时,令=lt取Cr=l,则Ra一一一五一3?185kfl,取N一0,l,可得g的第一位读数D一0.ia.同,●理,改变R的数值,可以获得第二位读数D:一0.01n.D:,D,Ds的读数是通过一个5kfl的多圈电位器R获得的.这样tg3D+D_.D+D+D,共有5位读数,其量程为一0.11】110到+ 0.1llll0,步级0.00000L.测得tg占x以后.根据功率三角形即能算出被测电抗器的损耗2P—Qtg3x=g(26)式中Lx按式(16)计算所得.精确的算法,测量所得的tg赫值应该减去标准电容器自身损耗角正切值,但一般标准电容器的介损很小,可以忽略.3.4频率的影响电流比较仪电桥是目前测量高压电抗器损耗比较方便和准礴的仪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缺点,那就是电桥对频率的影响比较敏感.由于频率对容抗和感抗的影响正好相反,所以,在比较二个电容器时,频率的影响正好相互抵消,但是当比较的一个是标准电容器,另一个是电抗器时,频率的影响就不可能抵消,测电感时与角频率的平方有关,测损耗时与角频率的一次方有关(见式16和式25).在实际测量时,由于频率不稳.对电桥的平衡影响很大,特别在电桥灵敏度较高时,平衡十分困难.要解决频率的影响,最好是建立一个稳频源,但这对高压大容量电源来说是不容易实现的3.5电磁场的干扰电磁场是个统一体,但由于干扰源性质不同,有时电场干扰较显着,有时磁场干扰较显着. 当电桥处在高压电源所形成的强电场中时,电桥的金属部件上会感应电荷,此电荷流经比较线圈造成误差.严重的可使电桥无法平衡.当电桥附近有漏磁通很大的设备或测量大容量的空心电抗器时,电桥处在强磁场中,在电桥闭合环路内引起感应电势和电流,使电桥产生误差..电场或磁场引起的干扰,可以分别用电屏蔽和磁屏蔽的办法米加以减小.电流比较仪的铁心外围采取了较好的屏蔽,在一般的电磁场中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但在高压强磁场中,由于电磁场干扰,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电桥无法工作,这在现场测量时,会经常遇到.解决的办法是仪器尽量远离强电源和试品.必要时,电桥外加屏蔽或放在屏蔽室肉4.使用微机测量系统微机损耗测量系统一般采用A/D卡,从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分别采集电压,电流的瞬时值. 然后,通过微机积分运算得出.三相电抗器损耗量主回路结构如图7所示.它与三瓦计法的线路基本相同,仅是用微机系统取代了瓦特计.三相电抗器的损耗功率1r1rP一{J.uidt+素ibdtJJ1r+丰』uidt(27)1从上式可以看到,瞬时值U,i的测量误差,周期T的测量误差以及积分计算误差.均可影响功率测量的准确度另外,软件编制的先进性也对误差有很大的影响瞬时值tt,的测量误差,由A/D卡的转换精度决定.一般A/D卡的转换误差小于±0.25周期的测量,可以用统计交流过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以计算机本身的时钟来度量,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测量精度也越高.积分计算误差与采样方法有关.采样方法有同期采样和非同期采样两种.同期采样是指采样间距正好是周期的整数位.由于电源频率是变化的.采样间距也将随着电源频率变化而变化.这种方法,积分计算误差只与积分计算方法以及被积函数有关,误差较小,但同期采样需要增加对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频率跟踪的锁相环电路等一l7一硬件.比较复杂.非同期采样用固定采样间距,采样点数为实测周期除以采样间距,然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值.这种方法t硬件少,但由于舍,凡处理后对积分结果带来一定误差在高压大容量电抗器中,整个微机损耗测量系统还应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如前所述,由于大容量电抗器的功率因数极低,互感器相位差所产生的误差比上述微机部份所产生的误差要大,所以必须要进行相位校正,相位校正的办法可以通过软件修正来实施要在软件中进行误差修正,首先需对互感器单个进行误差校验互感器的误差不但与其精度等级有关,而且随二次所接的负载而变化,因此. 互感器必须与其负载固定配合起来.才能达到涅差修正的目的.接图7所示的互感器负载计算如下:囝74.1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载设A/D卡的输入电阻为R,则每相电阻(28)4.2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电阻R一般阻值很小,因此需考虑接线电阻RL,则每相电阻RE=R【_+(29)一般A/D卡的输入电阻R》Ra,所以,RT≈RL+Ra这样,互感器单个进行误差校验时,可以分引用R和R]作负载来进行,求得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实际的角差.然后.在软件中进行误差修正.~l8一这种微机测量系统与电流比较仪相比.后者没有互感器所引起的误差.缺点是只能测量单相,对三相电抗器需要重复三次.比较麻烦.对中性点没有引出的接线方式,不能测量,对频率变化敏感.微机测量系统则单,三相都能测量,而且采样速度快,因此,对电压变化影响较小,测量结果可以用打印输出.缺点是互感器的误差修正比较麻烦,而且,负载必须固定搭配各种电量的微机测量系统,目前刚刚起步.从发展的观点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5.谐波下电抗器换耗测量方法的探讨有些电抗器使用时有谐波存在.如在交流系统上用以滤去谐波电流的调谐电抗器.用在直流系统中扼制谐波电流并在故降时降低电流的乎波电抗器等对于这些电扰器在谐波下的损耗测量,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因此.一般都在产品单项技术条件中规定:电抗器在相应谐波频率下的损耗症,允许用与实际工作电流的热效应相当曲工颓电流进行试验.电流的折算用经验计算浩bB10229—88电抗器国家标准中.对于调谐电抗器的损耗测量,作了如下权述:规定的各次较高的谐波频率成分引起的损耗可由在相应的频容C必须做成有级可调的.另外,在结构上可能也要作相应的政变,如电流比较仪铁心在谐波下损耗的增加,指零仪的适用范围等.加拿大GuILDLINE公司生产的9910A另一种专门用于谐波下工作的电桥,其频率是有级可调的的,但不能用在工频上.目前国内尚没有这类电桥.测量谐波下电抗器损耗.除了电桥以外.还必须解决谐波电源问题.前面已经说过.频率的变化对电桥的平衡影响很大,在谐波频率下的影响会更大,所以必须要具备频率可调的稳频电源.谐波下损耗测量的另一条路径就是采用微机测量系统.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在这方面作了研究从原理上说.微机测量不变频率的限止,但随着频率的提高,测量精度要比工频时低一些. 6.结束语损耗对电抗器的温升,热稳定性以及结构的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准确测量电抗器的损耗, 对于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节约能源有很大的意义GB10229—88电抗器国家标准已经将损耗测量列为产品出厂试验项目.损耗测量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测量的精度有待于今后不断提高。
功率因数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示波图法测量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示波图法测量功率因数摘要:本文主要描述测量功率因数的方法,介绍相关仪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在测量功率因数时产生误差的因素。
现在常见的是采用单片机测量功率因数,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阐述通过示波图测量功率因数的方法。
关键字:功率因数机械式电子式1.功率因数的定义在交流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 Φ=P/S。
在直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就是有功功率。
但在交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是视在功率,而能起到作功的一部分功率(即有功功率)将小于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叫做功率因数,以cosΦ表示,其实最简单的测量方式就是测量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得出的结果就是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也可以由电路中纯阻值与总阻抗的比值求得。
在实际电路中由于有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等感性负载,使功率因数降低即产生了无功功率.无功功率使得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人们所用(即有功功率),而有一部分损耗(即无功功率)。
也就是因为感性负载的存在,造成了系统里的一个KVAR 值,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是一个三角函数的关系:KVA2=KW2+KVAR2功率因数一般用仪表测量,有机械式功率因数表,电子式功率因数表。
也可以通过示波图测量,以下分别阐述他们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机械式功率因数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单项功率因数表一般用于单相交流电路或使用对称负载平衡的三相交流电路中。
单相表在频率不同时会影响读数准确性。
常见机械式功率因数表一般有电动式,铁磁电动式,电磁式和变换器式几种。
现在以单相功率因数表为例来介绍机械式功率因数表的原理:见图一,其可动部分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动圈组成。
动圈1与电阻器R串联后接以电压U,并与通以负载电流I的固定线圈(静圈)组合,相当于功率表,从而使可动部分受到一个与功率UI cosφ和偏转角正弦sinα的乘积成正比的力矩M1, M1=K1UIcosφsinα。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用途及构造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用途及构造普通功率表的标度尺是按功率因数cosφ=1来刻度的,即被测功率P=UmIm时,仪表指针偏转至满刻度。
但当用它来测量功率因数很低的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的空载运行)时,由于仪表的转矩和偏转角是与P=UIcosφ成正比,因此,当cosφ很低时,仪表的转矩很小,摩擦等引起的误差以及仪表本身的功耗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用普通的功率表测量低功率因数电路的功率,不仅读数困难,而且测量误差很大。
因此,必须采用专门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是专门用来测量低功率因数电路功率的仪表。
其工作原理与普通功率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解决低功率因数下读数困难的问题,其标度尺是按较低的功率因数(cosφ=0.1或0.2)来刻度。
(2)为了减少摩擦,提高灵敏度,低功率因数功率表采用张丝支撑、光标指示结构。
这样,仪表就可以在较小的转矩下工作。
(3)在仪表的结构上采取误差补偿措施。
由于功率表的读数中包括了电压回路的功率损耗而产生的误差,尤其当被测功率很小时,相对误差将会很大。
为了补偿这个功率损耗,在原有电动式测量机构中,增设一个结构、匝数和电流线圈完全相同的补偿线圈,并且绕向相反地绕在电流线圈上,使用时将补偿线圈串联在功率表的电压支路中。
这样,通过补偿线圈的电流就是电压线圈支路的电流,由于该电流通过补偿线圈所建立的磁势与电流线圈中由于通过电压支路的电流而产生的附加磁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抵消了电流线圈中因流过电压线圈支路的电流所造成的误差,从而在功率表的读数中消除了电压线圈支路功率损耗的影响。
此外,还有利用补偿电容来减少电动式功率表由于电压线圈的电感存在,而对低功率因数功率测量带来误差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合理选择配变容量,改善配变的运行方式:对负载率比较低的配变,一般采取"撤、换、并、停"等方法,使其负载率提高到最佳值,从而改善电网的自然功率因数。
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除了同步电机外,还有静电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以及静止无功发生器,这4种装置又称为无功补偿装置。除电容器外,其余几种既能吸收容性无功又能吸收感性无功。
(3)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并联电容器组直接装在变电所的6~10kV高压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用户远离变电所或在供电线路的末端,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以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补偿装置根据负荷的大小自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导致电费的增加。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
②同步调相机:
同步调相机是空载运行的同步电机,它能在欠励或过励的情况下向系统吸收或供出无功,装有自励装置的同步电机能根据电压平滑地调节输入或输出的无功功率,这是其优点。但它的有功损耗大、运行维护复杂、响应速度慢,近来已逐渐退出电网运行。
③并联电容器:
并联电容器补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无功电源,由于通过电容器的交变电流在相位上正好超前于电容器极板上的电压,相反于电感中的滞后,由此可视为向电网"发?quot;无功功率:
(2)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一般约为其额定容量的10%~15%,它的空载无功功率约为满载时的1/3。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3)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是不需要任何补偿设备投资,仅采取各种管理上或技术上的手段来减少各种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无功功率,这是一种最经济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合理使用电动机;
(2)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
(3)采用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消耗的有功功率取决于电动机上所带机械负荷的大小,而无功功率取决于转子中的励磁电流大小,在欠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吸取"无功,在过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送出"无功。因此,对于恒速长期运行的大型机构设备可以采用同步电动机作为动力。
1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1)大量的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的60%~70%。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2)低压集中补偿:
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⑤静止无功发生器:
它的主体是一个电压源型逆变器,由可关断晶闸管适当的通断,将电容上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为与电力系统电压同步的三相交流电压,再通过电抗器和变压器并联接入电网。适当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就可以灵活地改变其运行工况,使其处于容性、感性或零负荷状态。
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相比,静止无功发生器响应速度更快,谐波电流更少,而且在系统电压较低时仍能向系统注入较大的无功。
(1)同步电机:
同步电机中有发电机、电动机及调相机3种。
①同步发电机:
同步发电机是唯一的有功电源,同时又是最基本的无功电源,当其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可以发出无功功率:
Q=S×sinφ=P×tgφ
其中:Q、S、P、φ是相对应的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角。
发电机正常运行时,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为主,向系统提供无功,但必要时,也可以减小励磁电流,使功率因数超前,即所谓的"进相运行",以吸收系统多余的无功。
Q=U2/Xc
其中:Q、U、Xc分别为无功功率、电压、电容器容抗。
并联电容器本身功耗很小,装设灵活,节省投资;由它向系统提供无功可以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由发电机提供的无功功率。
④静止无功补偿器:
静止无功补偿器是由晶闸管所控制投切电抗器和电容器组成,由于晶闸管对于控制信号反应极为迅速,而且通断次数也可以不受限制。当电压变化时静止补偿器能快速、平滑地调节,以满足动态无功补偿的需要,同时还能做到分相补偿;对于三相不平衡负荷及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由于晶闸管控制对电抗器的投切过程中会产生高次谐波,为此需加装专门的滤波器。
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测试原理由于电力系统中工频周期为20 ms,因此,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测量精度取决于相位差信号的高电平宽度的测量。相位差为Φ的电压和电流信号Ui和Ii分别经电压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再经相应过零比较器变成方波,最后经相位-时间转换电路得到与相位成比例的高电平方波
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无功补偿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低压个别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下面简单介绍这3种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使用该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
(1)低压个别补偿:
低压个别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因此不会造成无功倒送。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
cosφ=P/S=P/[(P2+Q2)^(1/2)]
P为有功功率,Q为无功功率。
在电力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