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前景(ppt 32页)
移动手机支付PPT课件
![移动手机支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3d0236bceb19e8b9f6ba9e.png)
中国联通
业务开展
技术策略
2004 年 12 月 , 与 建 从2006年开始积极研究
行合作,推出手机银 各种近场支付技术,包括
中
行业务。
NFC,以及国内 企业推出
国
2009年5月,中国联 的 基 于 SIM 卡 技 术 解 决 方
联
通在全国55个城市正 案,并专门成立近场通信
通
式启动3G网络商用的 项目工作小组,联合众多
“Osaifu-Keitai”业务介绍:
2004年8月
2005年4月
2006年4月
普通的手机 钱包业务:用户 申请手机钱包 帐号,预存话费 就可使用
与三井住友银行合 作推出,具有借记 卡功能:用户须在 ID信用卡中预存金 额,然后才能消费
与三井住友银行合 作,具有信用卡功 能,可透支消费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中东 北美 2.8% 2.7% 拉美
1.2%
亚太 77.6%
亚太是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贡献率最大,其 2008年收入占比达77.6% 日本占亚太市场的50%以上 业务主要限于小额支付,用于数字内容消费 为主流
3
运营模式和发展因素
间接影响移动支付 市场的发展: 金融政策、技术、 终端
衍生出多种运营模 式:
移动支付的主流业务形态
1、卡类 :内置多张 信用卡,实 现一卡多用, 多卡合一 2、票务 3、ID 4、标签 5、点对点
公交 + 票务
在线购物
票证
员工卡 里程卡 电子钱包
标准SIM卡
正面
背面
RF 模块
储值券
优惠券
信用卡 会员卡 门禁卡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1
手机支付模式及其前景分析
![手机支付模式及其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b304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4.png)
手机支付模式及其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方便快捷支付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手机支付成为了一种备受欢迎的支付模式。
然而,手机支付的发展还远没有到达顶峰,其前景仍有待探索。
一、手机支付模式简介手机支付是指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支付的一种支付模式。
与传统支付方式(如现金、刷卡等)相比,手机支付具有安全、快捷、简便等特点。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是指商户通过二维码向消费者展示商品信息和支付金额,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直接完成支付。
这种支付模式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泛。
目前二维码支付由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领衔。
2、NFC支付NFC支付是指通过手机上的近场通讯芯片进行支付的一种模式。
消费者只需要将手机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
NFC支付需要双方设备都支持,目前银行、运营商等均提供了该支付模式。
3、APP支付APP支付是指商家将支付功能集成在APP内,消费者可以通过下载并安装商家的APP来完成支付。
这种支付模式的优点在于用户体验较好,商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APP来进行品牌推广。
二、手机支付发展趋势1、支付行业竞争加剧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支付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除了已经垄断市场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向支付领域进军,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
2、智能化支付改变生活方式手机支付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智能支付的出现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未来,智能支付将不仅仅是支付,还将融合更多的功能,如公交卡、身份证、门禁卡等,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支付安全问题待解决支付安全性一直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未来,支付平台将会通过技术升级等方式加强支付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三、手机支付前景分析1、逐步替代现金支付随着人们移动支付的习惯逐渐养成,手机支付将会逐步替代现金支付,成为人们日常支付的首选方式。
据相关调查,202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6.296亿。
移动支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PT课件
![移动支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a9a56ce53a580217fcfea7.png)
二、移动支付的过去
从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 然中国移动支付的运行的时间较晚,但是确经历的几 个产业生命周期,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周期
第8页/共29页
二、移动支付的过去
图表2:2005-200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统计
第9页/共29页
三、移动支付的现在
四、移动支付的未来
4.1 移动设备的功能强化
据调查,中国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高达9 亿5200万,而这个数据还会迅速上升。又指出, 由于价格的优势,同时承销商销售网点密集, 导致中国智能手机供应量重组、购买便利,使 用量增长速度轻易就超过世界其他的国家。据 一家名为手机资讯机构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 中国城市居民79%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而其中 50%的人是用手机来上网,43%是用来听音乐, 37%用来上网查邮件,三个月前中国刚刚超过 美国成为世界上个人电脑发货量最高的国家, 而目前智能手机使用数量与功能方面又再一次 超过美国成为国际市场上技术产品消费大国。
第4页/共29页
二、移动支付的过去
2.2 2004年~2007年 2004年,移动支付服务市场预期的快速发展阶段。
国外移动支付技术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该服务的安全 性和便捷性。同时,国内的物理基础(移动通信网络及 其他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银行和移动 运营商合作,在更多地区更多领域开展该服务。互联网 用户和移动用户的普及率提高、网上支付以及移动增值 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此 时,中国移动支付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普遍提高。这 个时期的移动支付市场是地域扩展阶段。
第18页/共29页
三、移动支付的现在
我国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是通过手机支付,这种方式是建立在 手机号与银行卡账户捆绑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手机或者手机号只是一 个身份的确认,支付的主体依然是在银行。另一种使用模式是建立在 手机话费的小额支出。但手机支付使用环境和使用情景在中国还没有 完全建立。而对于与银行卡账户捆绑的手机支付模式,目前很多使用 环境中都安装了POS机,因此,至少在现场支付情况下,没有给这种 模式的手机支付留下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移动业务发展概况-课件(PPT-精)共33页
![中国移动业务发展概况-课件(PPT-精)共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164c5465ce050877321357.png)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ຫໍສະໝຸດ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手机支付新趋势2024年移动支付创新展望
![手机支付新趋势2024年移动支付创新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152c9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3.png)
区块链技术:实 现去中心化、安 全、透明的支付 体系
数字货币:如比 特币、以太坊等 ,提供全球范围 内的支付解决方 案
物联网支付:通 过物联网设备实 现无接触、自动 化的支付体验
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简 介:通过指纹、 人脸、声音等生 物特征进行身份
验证的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在 支付领域的应用 现状:已在部分 手机支付应用中 得到应用,如支 付宝、微信支付
当前手机支付的应用场景
线上购物: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使用手机支付进行支付 线下消费:在实体店铺使用手机支付进行支付 转账汇款:通过手机支付进行转账和汇款 信用卡还款:通过手机支付进行信用卡还款 充值缴费:通过手机支付进行话费、水电费等充值和缴费 投资理财:通过手机支付进行投资和理财
手机支付的发展趋势
区块链技术: 如去中心化、 不可篡改等, 保障支付安 全与信任
提高用户对手机支付安全的认知
安全措施:使用安全软件、 定期更新系统、设置复杂密 码等
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手机 支付安全的认识,加强防范
意识
手机支付安全风险:病毒、 木马、钓鱼网站等
解决方案:采用生物识别技 术、加密技术等提高支付安
全性
P手A机R支T付5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未
保障手机支付安全的措施
密码保护:设置复杂密码, 定期更换
生物识别技术:使用指纹、 面部识别等生物特征进行 身份验证
安全软件:安装防病毒软 件、安全卫士等,定期扫 描手机
网络环境:确保网络连 接安全,避免在公共 Wi-Fi环境下进行支付 操作
支付平台:选择信誉良好 的支付平台,避免使用未 知来源的支付应用
智能风控支付: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技术进行风险控 制和防范,保障支 付安全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0eafc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3.png)
国内外法规政策的变化可能对移动支付行业产生重大
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并做好应对。
机遇与前景展望
数字化经济
移动支付作为数字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益于数字 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01
新兴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场国家的 崛起,移动支付在新兴市场具有巨大的 发展潜力。
02
03
技术创新
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 展将为移动支付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 商业模式创新机会。
02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与增长
市场规模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之一,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已经超过其他国家,占据了主导地 位。
增长率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随着消费者对移动 支付便利性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的提高,预计未来几年增长率将保持稳定。
竞争格局
主导企业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几家 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导,如支付宝、微 信支付等。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 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断巩固自身地位 。
竞争方式
主导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 创新、用户体验、市场份额等方面。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企业不断推出新 的支付功能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 便利性。
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
将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 准,包括支付牌照、安全技术规 范等。
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
将分析行业的竞争格局,包括主 要参与者的业务模式、产品特点 、市场份额等。
移动支付的定义和分类
本报告将对移动支付进行定义和 分类,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等不同类型的移动支付。
未来趋势与挑战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模板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5357e36c85ec3a86c2c554.png)
169%
单位:亿美元
代表企业:
➢ Paypal:2012年移动支付140亿美元,同 比增长250%
➢ Square:2012年移动支付100亿美元,同 比增长150%
➢ Google: 2011年推出,但交易及应用一直 不理想
一、移动支付释义及分类
主流产品:不下几十种
SD卡
客户端
……
Q:产品数量众多,各有应用场景。它们到底有啥不同?又有啥联系? A:还是按照近场支付、远程支付分呗 Q:那大多数产品,都是即可支持远程支付,又能来近场支付,这个咋办? A:……
按传统的分类,无法拨开“迷雾把产品看清楚”。另起炉灶, 重新分类!
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IDC报告
一、市场规模及增速
全球移动支付人群增长情况
全球移动支付人群增长情况(分地区) 数据来源: Gartner报告
二、代表性市场:日本——成熟市场什么样?
市场规模:2012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30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超15% 用户数:手机用户1.08亿,移动支付用户占比50%,超过5000万人
2012年典型公司交易规模: ➢ Paypal:14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0% ➢ Square: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0% ➢ VISA、万事达:不超过交易量的1% ➢ 银联:不超过8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
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地区结 构(按金额) 数据来源: Yankee Group 报告
➢ 劣势:需协调的产业链主体过多;支付习惯较难改变
RM-SIM卡 NFC手机 双界面卡
Square SD卡 ISIM卡 ……
第5章 移动支付 《电子支付与结算》PPT课件
![第5章 移动支付 《电子支付与结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eb49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5.1 移动支付概述
5.1.4 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与运营模式
➢(1)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模式:
提供支付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该种运营模式下,银行独立提供移动 支付服务,消费者和银行之间利用手机借助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传递支付信息。 移动运营商不参与运营管理,只负责提供信息通道。用户将手机与银行账户进行 绑定,直接通过语音、短信等形式将货款从消费者银行账户划转到商家银行账户, 完成支付。 在这种模式中,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5.2 移动支付模式与技术
5.2.2 移动支付远距离支付技术及流程
➢(4)WAP技术
基于短消息
WAP
——WAP即“无线应用协议”, 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 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简化了的 无线 Internet协议; ——WAP具有以下功能: ① 连接无线通信网和WWW网; ②协议转换和消息编解码; ③将来自不同web服务器上的数据聚合起来,并缓存经常使用的 消息,减少对移动设备的应答时间; ④提供与数据库的接口,以便使用来自无线网络的信息(如位置 信息)来为某一用户动态定制WML页面。
5.1 移动支付概述
5.1.2 移动支付的特点
◆1. 支付设备的移动性 ◆ 2.账户管理的方便性 ◆ 3.账户形式的多样性 ◆ 4.交易服务的综合性 ◆5.服务场景的丰富些
5.1 移动支付概述
5.1.3 移动支付分类
➢(1)按照支付金额的不同,手机支付可以分为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种。 ➢(2)按照传输方式不同,手机支付可以分为空中交易和WAN(广域网)交易 两种。 ➢(3)按照可实现的业务种类,手机支付可以分为狭义支付和广义支付两种。 ➢(4)按照手机与银行卡绑定后,是否有资金的流动,可以分为信息类和支付类 服务两大类。 ➢(5)按照支付的交互流程,移动支付可分为现场支付和非现场支付两类。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在2023年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在2023年的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5383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5.png)
京东支付:电商场景丰富,用户购物体验良好
美团支付: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领先,用户使用频率高
滴滴支付:出行领域市场份额大,用户出行便捷性得到保障
支付宝:市场份额最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微信支付:依托微信社交平台,用户黏性高,便捷性突出
移动支付与金融科技的定义与关系
金融科技对移动支付的影响与推动
移动支付与金融科技融合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移动支付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与优势
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推动作用 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移动支付的发展,并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这些政策为移动支付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发展。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移动支付的发展,并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这些政策为移动支付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发展。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规范作用 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起到了规范作用。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准入、运营、退出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这些政策确保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起到了规范作用。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准入、运营、退出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这些政策确保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创新作用 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移动支付市场的创新发展。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移动支付市场的创新发展。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例如,政策监管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这也为市场带来了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应对政策监管带来的挑战,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虽然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例如,政策监管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这也为市场带来了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应对政策监管带来的挑战,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全网手机支付业务发展PPT
![全网手机支付业务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c3d49fcc22bcd126ff0c3c.png)
现场支付应用场景
目
1 业务介绍 总体思路 总体目标
录
2
3 4 5 6
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工作计划 建议及请求
远程支付
统筹规划、集中部署
基地在用户发展、商户发展、产品规 划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并按统一标 准对客户服务、清结算、风险控制、 业务网站等工作的集中建设及管理. 充分整合移动现有用户、品牌、渠道 等资源,突出与现有第三方支付公司 的差异,并在局部形成明显优势(如 主要资金来源于充值卡的不可提现账 户)。 远程业务的开展分为两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3月31号之前)完成平台建 设及运营筹备工作,确保上线并满足基 本运营;第二阶段(4月1号至年底)优 化产品,并大规模发展商户和用户。
完成全网平台建设
技 术 方 面
现场支付以贴片卡为主, 继续推进全卡方案试点
在全卡方案上实现OTA相关 业务功能
逐步接入湖南、重庆、广 东、上海等试点省份现有业 务平台
按集团公司要求完成与其他 省现场支付业务平台的接入 与建设工作
目
1 业务介绍 总体思路 总体目标
录
2
3 4 5 6
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工作计划 建议及请求
C-OTA3平台 (支付版)
商户结算、业务网站、POS接入等
虚拟省平台接入,未建省平台可以直 接接入中心平台
全网商户 湖南二卡 合一SCP POS机
PMS POSP C-POS服务平 台
省平台
PMS POSP L-手机支付服务 平台 L-POS服务平台 L-OTA3平台 (支付版)
省平台:
交易转发、商户资料同步、清算结果
用户 4 确认付款 移动手机支付平台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45253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5.png)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1.引言1.1 概述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支付方式。
本文将从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发展历程和关键特点入手,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移动支付行业,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将介绍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包括行业规模、主要参与者、用户群体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我们将回顾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从起步阶段到如今的飞速发展,分析各阶段的关键事件和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探讨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关键特点,包括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监管政策等方面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分析做铺垫。
第二部分将给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未来趋势,我们将预测行业发展的方向,并分析可能的挑战与机遇。
最后,我们将讨论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历程和关键特点,同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行业趋势的深入剖析,我们试图揭示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读者对中国移动支付行业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为相关行业从业者以及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同时,也希望能促进行业内部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我们首先对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用户增长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接着我们回顾了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推广阶段到如今的蓬勃发展。
我们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关键特点,如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和监管规范等。
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af325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0.png)
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电子支付逐渐兴起,而手机支付作为一种电子支付方式,具有高效快捷、便利、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在分析手机支付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对手机支付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手机支付将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小额支付工具。
关键词:手机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消费习惯1.手机支付的产生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国最普遍的通讯工具。
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手机支付应运而生。
所谓手机支付,即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它是基于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的另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2.手机支付发展历程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开始尝试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到现在为止,我国手机支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手机短信接入方式支付,这是我国最早的手机支付方式。
例如,当我们在网上购买一款软件时,可采用这种方式,输入手机号码后确认付款后,手机会收到一个短信密码验证,输入该密码,若验证无误,即可购得软件,完成交易。
这种方式只适合小额支付。
第二阶段:通过手机登陆wap网站购物,并用手机进行支付。
这种方式由于受到当时2g通信网络速度较慢的影响,发展缓慢。
第三阶段:即远程支付和近端交易。
lOCAlhoST远程支付一般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交易的转账或付款;近程交易的典型则是刷卡手机。
3.手机支付现状从2017年到现在为止,手机支付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了如下三种支付方式:通过电信运营商手机话费进行支付,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这样就使得移动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
此方式适用于购买小额商品,如下载图片、铃声等。
用户开通电话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在进行支付时,从其电话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相应金额,在该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号联接起来的渠道。
移动支付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PPT课件
![移动支付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a28425c8d376eeafaa316a.png)
现如今移动支付已经
跟生活息息相关,已经跟
言
人们衣食住行紧紧的联系
到一起;小到水电费的缴
纳,大到金融理财。能够
涉及到消费的领域,移动
支付必定“插足”,而且在
很短的时间内站住脚步并
从其中分到属于自己的一
杯羹。
.
2
目录
一、移动支付的概述 二、移动支付的发展 三、移动支付战争 四、巨头之间的博弈 五、移动支付未来格局
引了众多追捧者,银联也为其“摇旗呐喊”,开始了移动支付领域的新一轮“跑
马圈地”。也给移动支付环境带来了安全的支付环境。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领域已形成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三足鼎立”之局:
微信支付走的是社交路线,支付宝走的是电商路子,而以Apple Pay为代表的银
联则主打“便捷牌”。
.
22
移动支付战争
.
20
移动支付战争
2016春晚,阿里巴巴用了2.69亿及自身霸主的影响力,迅速挽回市场。 除夕争夺失利的腾讯立马展开反击,随即发出通告,微信将拿出除夕前后5天 朋友圈的所有收入用来发红包。随后腾讯又表示,要将5天的时间延长至10天,但 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
21
移动支付战争
2016年2月18日苹果支付(Apple Pay)携手银联云闪付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吸
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指纹支付即指纹消费是采用目前已成熟的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即顾客使用指纹注册成为指纹消费折扣联盟平台会员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指纹支付则是利用声波的传输完成两个设备的近场识别声波支付支付方式6
移动支付战争
.
1
引
“手机在手,天下我走”
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与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9cfedf8581b6bd97e19ea13.png)
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逐步完善,对于建设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电子化支付结算体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从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中国移动支付发展障碍和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对中国移动电子支付进行了探讨。
标签: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从2010年4月的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召开算起,到现在已有3年的时间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度,高端智能手机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手机本身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一、中国移动电子支付市场现状1.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从2006 年到2009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
截至2009 年 6 月末,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量突破1920 万户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3G的牌照,但是3G的渗透率仅为13%,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远远落后于用户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便捷支付的需求,这一现象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
2.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规模变化通过对我国工信部2006—2012年的资料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移动手机用户数量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
我们可以得出,我国手机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逐年增加,增长率保持上升趋势,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日益增长的手机用户也带来了对便捷移动商务的高增长需求,这是趋势移动电子支付的根本动力。
二、移动电子支付的新技术1.HTML5——Write Once Run AnywhereHTML5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目标是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的能有效增强网络应用的标准集。
抛开HTML5的技术层面不谈,HTML5可以实现的两大功能在移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非常重要:(1)HTML5的移植性强,可以多设备、跨平台的实现技术互联和相应的技术操作。
手机支付现状PPT课件
![手机支付现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c729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0.png)
手机支付的普及程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03 手机支付技术实现
手机支付的技术架构和流程
技术架构
手机支付系统通常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支付平台和银行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移动终端主要负责提供用户 界面和发起支付请求;移动网络则负责传输支付数据;支付平台负责对支付请求进行验证和处理,并与银行系统 进行交互;银行系统则负责处理实际的资金转账。
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支付,手机支付系统应采用多种身 份验证方式,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支付平台应具备风险控制能力,能够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例 如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来识别可疑活动。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手机支付的技术发展趋势
无接触支付
随着NFC(近场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将能够支持无接触 支付,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支付终端即可完成支付。
支付流程
手机支付的基本流程包括用户在移动终端选择支付功能、输入支付信息、发起支付请求,然后支付平台验证支付 信息并处理支付请求,最后银行系统完成资金转账。
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措施
数据加密 身份验证 风险控制 安全审计
手机支付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敏感信息,如银行卡号、密码等, 都应进行加密处理,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手机支付现状ppt课件
目录
• 手机支付概述 • 手机支付市场现状 • 手机支付技术实现 • 手机支付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手机支付概述
手机支付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手机支付是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 端进行支付交易的一种服务方式 。
中国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3d65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5.png)
从拼多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了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中 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但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较低。拼多多的模式正好符 合这一市场的特点,通过与制造商和供应商直接合作,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商品 给消费者,从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电商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随着技术的 发展和政策法规的完善,预计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随着消 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移动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 需求。拼多多作为一个成功的移动电子商务企业,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精准的 市场定位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学习。
(1)便捷性:中国移动电子支付支持快捷的在线支付方式,用户只需通过手 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支付操作,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
(2)安全性:中国移动电子支付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手段,如密码加密、人 脸识别等,以确保用户的支付信息不会被泄露或盗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综合性:中国移动电子支付不仅支持线上支付,还支持线下支付、转账 汇款等多种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移动电子支付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支付宝、支付和 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些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上各有不同,其中支付宝和支 付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这些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用户规模上,还体 现在服务质量、安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3、中国移动电子支付的产品特 色分析
中国移动电子支付具有以下特色:
3、中国移动电子支付的未来产 品功能和创新点分析
未来中国移动电子支付的产品功能和创新点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识别技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支付将更加安全和 便捷。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对着手机眨眨眼或点点头,即可完 成支付操作;通过指纹识别技术,用户只需轻触手机屏幕,即可快速完成支付。
移动支付与新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培训ppt
![移动支付与新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b745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2.png)
04
移动支付与新零售模式面 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安全问题
总结词
技术安全问题是移动支付与新零售模式发展中的重要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来保障用户和企业的利益。
详细描述
随着移动支付与新零售模式的普及,技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用 户的财产安全,还可能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对企业的声誉和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安全措施 ,包括数据加密、多因素认证等,以确保用户和企业的数据安全。
新零售模式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支付 的创新和应用,带来了更丰富的支付 场景和用户体验。
移动支付与新零售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移动支付将更加智能化、安全化和个性化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新零售模式将继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提 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和商家运营效率。
特点
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购物体验;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营销 和个性化推荐;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体验和运营效率。
新零售模式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线上零售逐渐兴起,传统 零售企业开始探索线上业 务。
发展阶段
线上零售与传统零售开始 融合,出现了一些线上线 下融合的零售企业。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 端设备完成支付交易的一种方式 ,利用移动网络和银行系统进行 资金转移。
移动支付的特点
便捷性、高效性、个性化、移动 性等。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00年代初,移动支付开 始出现,主要用于话费充 值、购买彩票等小额支付 场景。
快速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发展经验小结
除了个别市场(日本和韩国)外,移动支付(包括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 服务)仍处于非常初级的用户培育阶段。以独立账户的小额支付购买虚拟 服务产品为主要应用。
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基本得到认可,非接触式的近场支付(NFC为核心和 代表)是发展方向。统一标准、芯片、方案、终端等各环节基本具备了规 模商用条件。
框架
1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现状
2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3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产业现状
4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前景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政策管制环境 商业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技术环境
政策管制环境
电子支付业务监督管理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健全
建立和完善电子支付业务规则
《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5年10月颁布,规范 银行及其客户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 《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尚未颁布,规范非 银行支付服务组织的电子支付业务。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将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 清算服务纳入监管范畴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技术实现方式 运营商发展策略 第三方支付市场 业务分析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RF-SIM的实现方式之NFC-SIM
传统NFC
传统NFC方式将应用信息存储在 NFC芯片中。
NFC功能芯片和天线与手机的其 他部分及SIM卡相独立,但NFC模 块与手机共用电池。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逐渐清晰,运营商产业链控制力强,以运营商为主导 模式从业务丰富程度、支付额度、信用安全性、互联互通、业务推广速度 综合评价最高,但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得到金融机构的精力合作和金融政策 上的支持。
移动支付市场未来走向:市场培育、形成规模用户市场、借记卡捆绑、手 机信用卡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国家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
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是《规划》部署的六大 重点引导工程之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于2008年3月 批准依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立了国家移动电子商 务研发中心
移动支付市场参与主体的行 为有法可依;
各参与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将 更加明确;
市场将更加开放和规范;
能够很好的防范和打击洗钱 及其它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未来预判
凭借优良的网络支撑 和全球化的产品规模 效应,占领部分市场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中国电信
发展现状: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推动力量
业务开展
技术策略
天翼3G业务,已经可提 • 当前还是以短信、 供订购电影票、预约看病、 IVR、JAVA等方式
中 缴纳水电煤费用等服务
提供服务;
国 电 信
2009 年 6 月 开 始 尝 试 推 出手机银行服务
双界面SIM卡是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技术 ,具有接触和非接触两个通信界面。 非接触界面通过RF(Radio Frequency)接口负责收发来自读卡器 的信息,支持移动支付等功能。典型 的是握奇数据推出的SIMpass
独立RFID卡
RFID模块+独立RFID卡。RFID模块是 专用的RFID读写模块,内置在手机中 ,与NFC方案中的形式相同,共用电 池、天线内置且不能与手机SIM卡通信
2008-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收入(百万美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08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收入 仅为2.3亿美元,预计2009年约 为4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突破发展瓶颈 呈高速发展,到2013年达到50亿 美元
50.0%
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 尚未建立,银行卡和网上 支付存在欺诈行为;
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 水平低 ;
ATM:86台/百万人
特约商户:5%
磁条卡在小额支付市 场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不明 显。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社会/文化环境
消费者对小额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较高
交易时间比磁条卡交易时间短(特指近场移动支付); 免去了去营业网点排队的麻烦 。
移 动
2003年8月,与中国银联
消费的试点。
合资成立北京联动优势
2007 年,在 重 庆 采用
目前,已经与工行等10 eNFC技术实现方案,进 多家和金融机构签署了合 行近场小额支付试点。
作协议,业务涉及到话费 账务查询、银行转账、手 机缴费、电子支付、零售 购物、票务等多个领域。
2008 年 开 始 , 在 广 东 、 重庆、湖南等地同时试 点,并与国家移动商务 研发中心联合确定了相
产业链成熟,全球应用广,产 品规模性较好
eNFC方式
eNFC方式是将交易信息存储 在SIM卡中,NFC芯片只负责 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
技术更开放、移植性强
eNFC芯片组和SIM卡已经具备 商用能力,终端环节略显薄弱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RF-SIM的实现方式之RFID-SIM
双界面SIM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发展趋势
定位:银行卡业务的眼神 银行主推“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 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 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 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 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
中国联通
业务开展
技术策略
2004 年 12 月 , 与 建 从2006年开始积极研究
行合作,推出手机银 各种近场支付技术,包括
中
行业务。
NFC,以及国内 企业推出
国
2009年5月,中国联 的 基 于 SIM 卡 技 术 解 决 方
联
通在全国55个城市正 案,并专门成立近场通信
通
式启动3G网络商用的 项目工作小组,联合众多
消费者愿意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场景调查
网上购物 公共事业缴费
餐厅就餐 自动售货机
商场购物 停车费
购买数字虚拟产品 公园、电影院等各种门票
超市购物 公交车乘车费
0.00%
2.00%
4.00%
6.15% 5.88%
8.56%
13.90%
9.36%
10.16% 11.77% 11.77%
11.50% 10.96%
•已经宣布采用 13.56MHz作为其移动
支付业务标准,并将启
动大批量移动支付SIM
卡的招标定制工作
发展预判
定位
作为天翼业务中的一 类服务,相对而言战略 地位不突出
捆绑家庭客户市场, 增加业务费支付的“互 通性”
机会
实现成本低、采用跟 进策略规避政策风险 在农村地区可以满足 基本需求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金融机构
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
推出了一些“手机银行”业务,以查询、转账和缴 费为主,将其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
中国银联 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积极推广移动支付 业务。
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2002年推出,截至2009年, 银联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已在我国湖南、广东、河南、 吉林、浙江、云南、海南、湖北、山东、上海、厦门、 青岛、大连、天津等21个省区市开通使用,用户规模已 突破800万户,2007年1-10月,累计实现交易近5000万 笔,交易金额近80亿元。 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利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的具有 非接触功能的IC卡芯片作为支付信息的安全载体,将银 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安全芯片中,通过非接触 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进行现场和远程的支付。银联 新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商户近300家。
信用卡 会员卡 门禁卡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框架
1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现状
2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3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产业现状
4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前景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开展现状 运营模式 发展特点
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市场规模
从全球范围看,移动支付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移动支付业务在亚太 地区发展最为蓬勃。2008年亚太区用户达到2800万,占全球的85%。
典型案例:日本 商业模式分析:
技术选择策略:选择在日本已有广泛 基础的FeiliCa IC技术作为移动支付技术
商家选择策略:选择已经采用FeliCa IC芯片技术提 供业务的商家作为首批合作伙伴(如AM/PM),并 为商家安装读卡器,通过租金的方式收回投资
合作策略:采用注资方式掌控产业链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衍生出多种运营模 式:
• 运营商独立运营 • 运营商主导 • 在线支付衍生 • 第三方支付 • 银行主导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信用卡产业发展状况两大因素不可忽视!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案例研究:日本
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初期竞争博弈状况
日本移动支付 业务商业模式 属运营商主导 型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案例研究:NTT Docomo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历程
新形势 新视角 新服务
非洲 东欧 1.9% 3.7% 西欧 10.1%
中东 北美 2.8% 2.7% 拉美
1.2%
亚太 77.6%
亚太是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贡献率最大,其 2008年收入占比达77.6% 日本占亚太市场的50%以上 业务主要限于小额支付,用于数字内容消费 为主流
运营模式和发展因素
间接影响移动支付 市场的发展: 金融政策、技术、 终端
“Osaifu-Keitai”业务介绍:
2004年8月
2005年4月
2006年4月
Hale Waihona Puke 普通的手机 钱包业务:用户 申请手机钱包 帐号,预存话费 就可使用
与三井住友银行合 作推出,具有借记 卡功能:用户须在 ID信用卡中预存金 额,然后才能消费
与三井住友银行合 作,具有信用卡功 能,可透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