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7e696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0.png)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混元太极拳突出体现了拳功一体、内外双求、性命双修、练法合道的原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欢迎阅读!简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具有“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的风格特点。
下面,根据多位老师传授拳架内容和自己多年演练的经验,谈一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周身各个部位的要求。
一、头颈部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
”“提顶”、“吊顶”、“头顶悬”等说法。
所以用领、提、虚、灵等字来描绘头颈部位,主要是怕中气过于上冲,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僵直、失掉头部的灵活性,导致全身的僵滞。
从力学来讲,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从生理学来讲,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也影响精神的集中。
练拳时头部要端正、虚领顶劲、但不硬挺。
头颈部要直,一招一势,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才能使精神集中,举手投足,受着意识的指导,动作起来,才能使周身灵活。
否则就显得精神涣散,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
要求头部要保持正直,颈部肌肉要保持松驰状态,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
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身体移动和旋转时,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两目要平视延远。
运行中,某手为主,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
下颗要微向内收,牙齿和口唇要微合。
舌尖抵住上颚,以加强唾液分泌。
耳听身后,兼顾左右。
总之,处处要自然轻松,不可有丝毫急躁的情绪。
二、躯干部1、胸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
“胸要含住劲,又要虚。
”“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
”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舒畅。
从技击意义上讲,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61687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1.png)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拳术,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功而闻名于世。
在我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我对陈氏太极拳有着深刻的体验和心得,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陈氏太极拳的特点、修炼方法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陈氏太极拳的特点陈氏太极拳以慢、柔、圆、粘、黏、连、缠、挤、按、扑等动作为特点,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功的发挥,使拳法显得悠然自得、内外兼修。
陈氏太极拳注重以意导气、以气导动,通过身体的轻灵和柔软的动作,达到调节身心、强化体质的效果。
此外,陈氏太极拳还注重以意驭力,通过内力的运用,使拳法显得凌厉有力,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二、陈氏太极拳的修炼方法1. 基础功夫:陈氏太极拳的修炼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功夫。
包括站桩、调息、行气、练习太极拳套路等。
通过站桩可以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平衡,提高内力的积累;通过调息和行气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和灵便性;通过练习太极拳套路可以熟悉拳法的动作和套路的联贯性。
2. 慢练:陈氏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慢练,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力的发挥。
在慢练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平稳,通过意识的引导,使动作显得流畅自然。
3. 内功修炼: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
包括调息、行气、站桩等。
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能量流动,增强内力的积累和发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便性。
4. 对练:陈氏太极拳的修炼还需要进行对练。
通过与他人进行对练,可以检验自己的拳法是否准确、流畅,并且可以学习到对方的拳法特点和技巧。
三、陈氏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益处1. 强体健身:陈氏太极拳的修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和灵便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调息和行气,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增强体质。
同时,陈氏太极拳的慢练动作可以锻炼肌肉和骨骼,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2. 改善心理健康:陈氏太极拳的修炼需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平稳,通过意识的引导,可以调整情绪和压力,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浅谈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道云龙
![浅谈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道云龙](https://img.taocdn.com/s3/m/c5ccc1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4.png)
浅谈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道云龙浅谈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撰文:——南京道云龙一、何谓“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以自身几十年间练拳行功的切身体会,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传人胡耀贞老先生毕生武学之精粹,根据天地阴阳、混元运转的易理,结合中医养生之道创编的一种混元运动的太极拳。
冯老师是当代中国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宗师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创始人。
冯老师出生于河北一武术世家,8岁开始习练少林功夫,12岁到北京后又苦练通臂拳,20岁时又拜心意六合拳高人胡耀贞老师练习练心意六合拳。
此时冯老师功夫突飞猛进,五弓齐备,身具弹簧力,在北京武术界已很有名气。
解放初期胡耀贞老先生将其爱徒推荐给自己的知交好友,陈式太极拳的杰出代表,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老先生为徒(1953年北京成立首都武术研究社,陈发科老先生年长任社长,胡耀贞任副社长)。
冯老师得两位高手真传后,练功练拳更加刻苦。
陈照奎老师当年写给上海万文得先生的信中说:“我有一个师兄,叫冯志强。
人绝顶聪明,我们师兄弟中数他功夫最好。
”文革后因陈家沟大队党支部来信诚邀,冯老师曾三次赴陈家沟教拳,尊其恩师陈发科老先生的嘱托,将陈式太极拳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陈家第十九代子弟,陈家子弟也多次到北京跟冯老师继续学习深造,这些活动将永载陈式太极拳发展史册。
几十年后,真正继承陈发科先生衣钵,将陈式太极发扬光大并推向世界的正是这位外姓传人。
既然是陈式太极拳为何又要取名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呢?对于这一问题,外界很多人不理解老师的深层含义。
说其是陈式,千真万确,此为陈式第十七代杰出代表陈发科老先生亲授,独有冯老师对此道感悟最深,从中掌握了太极拳的内涵精髓和真传练法。
在陈式后紧随心意二字,也是冯老师看到如今武术界很多人习练陈式太极拳包括其它太极拳时着重外形拳架、努力用气、牵强发劲、急于求成,忽视了太极拳的内功拳性质,应以修炼内功为本,内外俱练,因而强调要用心来练,首先要用心来理解参悟太极之道。
陈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陈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67b31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b.png)
陈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核心提示:纵观陈王廷创造的太极拳,有以下五个特点:1.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在公元前几百年前的...纵观陈王廷创造的太极拳,有以下五个特点:1.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在公元前几百年前的《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已出现,汉初淮南子刘安又编成“六禽戏”,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则改为“五禽戏”,是后世气功、内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
陈王廷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这对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2.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内的气血通路。
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疾病作,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冲脉),达于四梢,归于丹田。
陈、王、武、李四家太极拳论,先后发其幽微。
这些正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而使太极拳成为“内功拳”的一种流派。
3.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推手,旧称打手,是我国武术中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方法。
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但它们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就说明这种分歧。
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
陈王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综合了擒、拿、跌、掷、打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
譬如拿法,它不限于专拿人的骨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比一般拿法的技巧高。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https://img.taocdn.com/s3/m/ab28bb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9.png)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拳理(摘要)与基础13式及简化24式拳式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是当代陈式太极拳泰斗、北京著名武术家冯志强先生在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综合了心意六合内功后创立的融拳功一体、练养结合的一种大众化的太极拳术。
该拳理精法密、层次分明,所以适合各种太极拳爱好者的练习需求。
该拳不仅讲求外在的形式美,而且要求练出浑厚的内功并追求真正的养生真谛和技击精髓,对于养生健身、推手较技都有较明显的功效。
冯志强先生的两位老师陈发科先生和胡耀贞先生分别被日本武术界誉为“拳神”和“拳圣”。
而冯先生由于其高超的太极拳技艺则被誉为当代的“拳神”和“拳圣”。
冯先生练功60余年功力淳厚、技艺高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弟子和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现正在各地从事普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工作。
张禹飞老师是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家冯志强先生的嫡传弟子。
他自幼喜欢武术,曾随家乡拳师习长拳、八极拳、形意拳、刀术、方天画戟等;在武汉读书期间,随中原武林耄宿丁鸿奎先生习劈挂散手、岳氏散手及太师鞭、八卦剑、杨家枪、岳家枪等,曾获武汉市81年武术邀请赛一等奖。
1982年大学毕业到京不久即师从冯先生学习该拳,数年不辍,深得其中三味,他练拳刻苦勤奋,曾数次获北京武协、河北永年、北京陈式拳研究会若干比赛奖项。
他不仅努力学习拳术,还钻研拳功、拳理,在《武术健身》、《中华武术》、《精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太极拳研究的理论文章,协助冯志强先生写了《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函授教材》及《心意混元太极拳讲义》等太极拳教材并亲自解说《心意混元太极拳》录像(曾在中央电视台5频道播出)。
张禹飞老师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钻研太极拳,具有较深的造诣,不仅教授了众多的大学生、研究生,而且还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因其习拳多年,且天资聪颖,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功理功法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和领悟,在其练习和教授学生过程中,深感冯师拳法的奥妙之处须得长久练习方能得其一二,而又见其学生学之刻苦勤奋,遂想出引路之法,以简单宜行和易于理解为前提,遴选了该拳中的经典拳式,编成基础13式和简化24式以满足初学者的要求。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2)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2)](https://img.taocdn.com/s3/m/77ec5d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8.png)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2)(5)练拳练功似行气人体的气血流动要通过合理的锻练、调整,达到气血流行最佳状态。
太极拳理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然到的内家修炼法则。
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练力则断,练气则滞,练意则通,贵在精神。
练拳讲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
所以说练拳是行气,而不是运气或憋气,是意气运动而不是力气运动(6)练拳练功似换气练拳练功是加强周身气血开合,增加新陈代谢的过程。
特别是在河川、大山、森林中练习功法,使全身螺旋缠绕开合,使五脏六腑、周身内外筋骨、经络皮肉等都做开合运动,随着开而将病气、浊气、坏气排出体外,随着合将精灵之气、氧气吸收到体内各个器官,使身体永保健康。
特别是在练功时,要有换气思想,这样练习收效更佳。
不仅能防病抗疾,而且延缓衰老,还能有抗击打能力。
(7)练拳似吐故纳新吐纳与换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吐纳以呼吸为主,靠肺部呼吸。
吸收大地精华,吸收树林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通过呼吸加强五脏的功能,通过练功最后达到全身呼吸,由后天呼吸转为先天呼吸。
先天呼吸即为窍呼吸、汗毛孔呼吸,这样吸入的气质量就提高了。
鼻呼吸是好的气也吸,坏的气也随之而人。
通过练拳练功要吐故纳新。
开合是由内外的开合,是意气开合带动了肢体的开合。
开合就是吐纳,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内气与外气的交换。
首先是丹田的开合,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哼哈二气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吐一纳。
呼吸往来气通周身,从而带动了内气的开合呼吸吐纳。
再进一步,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经络窍位,肌肤毛孔就都在开合呼吸,吐纳换气,一开俱开,一吸俱吸。
练拳练功的人以气为本,没有气生命就终止了,所以,吐故纳新在练功中非常重要。
(8)练拳似游泳练太极拳好比是在空气中游泳。
通过练内功使内气充瀛,气流压力增强,血液的循环流量随之增大,所以在练拳时气血随着外形的动作协调一致,就会感觉到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我之为身,身之为我,惟有意气在流动。
陈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
![陈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1302ffaaea998fcd220ea9.png)
陈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常见特点一、心静体松意注陈氏太极拳练习的重要原则是心静意注。
就是说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思想集中,肢体放松用意念去引导动作。
心静体松注意要求在未练拳之前即肢体放松,端正姿势,思想上摒除其他干扰杂念。
常见特点二、呼吸深长自然陈氏太极拳练习时的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来加深呼与吸的深长。
"拳式呼吸"一般是指练习时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进退、虚实变化等结合一呼和一吸。
常见特点三、势势意连形随陈氏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而且始终以意念引导动作。
每当一个动作完成时,意念中就有下一个动作出现,要有意连形随的感觉。
常见特点四、轻沉虚实兼备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
轻灵和沉稳是相对独立而又统一。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身体姿势和具有气沉丹田要求的腹式呼吸使身体中心下沉,无论是行步还是定势、步型步法既轻灵又沉稳陈氏太极拳的好处1.松胯有利于血气贯通,下盘沉稳老架陈氏太极拳对下盘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重心倒换是锅底形,更有在八仙桌底下打拳之说。
但下盘要稳而不滞,只有以意带气,以气引力,要求周身气血畅通,气沉丹田,并透过丹田,直抵涌泉,十趾抓地,涌泉穴虚,这就不得不要求人体上下盘的交汇点、“气海”之所在——胯部的松沉。
松垮可提高身体稳定性,并能带动身体四肢,全身气血通畅,及时补充身体营养元素。
2.松胯有利于内气鼓荡,丹田内转丹田内转是由于陈氏太极拳讲究周身内外立体螺旋而形成的独特内劲功夫。
胯部的松沉,盆骨的外翻及双臀的翻沉无疑都有利于气沉丹田,也增加了丹田容量。
在这一基础上,练习拳架时注意周身尤其是腰腹部的立体螺旋,这对于带动丹田内转,增加丹田内转空间及活动能力,加强周身气血的上通下达,增强内力极为有效。
3.松胯有利于延年益寿,人体保建胯部的松沉增加了腰腹部立体螺旋的活动范围和气血流通对肝、肾等部位的按摩效果,并且通过这种活动和按摩进一步激活了人体各类生命腺体;从而起到滋阴补阳、阴阳调和的保健作用。
修炼混元太极拳之我见
![修炼混元太极拳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f8347941ccbff121dd3683fd.png)
修炼混元太极拳之我见修炼混元太极拳之我见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是陈发科老先生将家传太极拳法带至北京与胡耀贞老先生共同研究提高,双赢淘金者智能交易炒外汇机器人与你分享。
传授给冯志强老师,由冯老师继承发扬两位老先生的武学精粹,根据天地阴阳、混元运转的易理,结合中医养生之道,以自身几十年练拳行功的切身体会创编的一种混元运动的太极拳法。
混元太极拳继承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精义的精髓,集修身、养生、强身、技击为一体,建立了一整套精辟科学、合乎自然规律的练功体系。
混元太极拳全方位地展现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这正是混元太极拳的精妙所在。
怎样练好混元太极拳呢,这一问题冯老师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一书中,从理论到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作了系统的论述,望广大爱好者仔细研读。
在此,我就练拳练功的心得体会及八年来在南京地区推广混元太极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一个概述。
1、明理懂法,寻求真知。
明理,是要明白太极阴阳变化之理。
懂法,是要懂得修炼的方法。
太极之道起于宇宙,宇宙间自然变化的规律谓之道。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再后是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九九归混元等,这些相生相克的哲理自古至今已有多人论述,故暂不作细述。
在此,我只想强调一个观点,即“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冯老师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一书中的入门指引中首先提及这个问题,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具体的说,就是练习太极拳须从无极而入。
应用在练功中就是先站无极桩,这就要求做到全身心地放松,自然呼吸,平心静气,求得心灵的清静,安神养气,静极生动,静中求动,经过一段时日再练习放松功、混元功、缠丝功等功法。
练功时应集中思想、排除杂念,意守丹田,渐渐忘却口鼻呼吸,注重丹田呼吸,细细体会阴阳开合、一呼一吸及体内气息的流动,此时放松后的身心会感到毛窍都参与呼吸。
由于练习内功功法时的动作单一,它便于习练者放松入门练太极时,体会意气的运行,便于体会内气与外形的合一,便于体会周身动作的协调柔顺与节节贯穿,这样,功练到一定阶段即是练拳。
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
![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ce551e0f111f18582d05a36.png)
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心意混元太极拳它是集心意六合内功与太极缠丝内功之精要,现太极拳之内涵真意,既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窍混元气为根本,依据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一团混元气的上乘功夫。
心意混元太极拳主要是以混元内功为主,在练法上主张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
拳经云:心意混元太极拳,阴阳太和真意现,乱环求精要牢记,式式中定是关键;行拳心意须领先,合无内来开无边弥散性归一是真谛,内外'三宝'融混元。
本门拳功以养为主,养气、采气、运气、行气旨在生元、培元、壮元、混元。
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养生功法,主要是道、武、医、食四种养生法。
既道练人体精气神,手身法步练身,懂其医道调配,科学进食是根本。
心意混元太极拳一、道养法:内丹学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
心意混元太级拳依照三才学说,身心并练,性命双修。
基功法是:1.三元吐纳功:上元吐纳双手想抱提于脸前,指尖相对,手心向里;先后放如此反复九次。
此种功以天门收其日月精华以养神。
中元吐纳以双手环抱于脐前,先收后放,以自然呼吸带动双臂如此反复九次。
此谓采万物之灵归气每以养气。
下元吐纳以双手从腿外侧下沉,由内侧提收,下呼上吸,如此反复九次,收功,此谓吸地阴以养精。
2.三环九宫混元功:男士左手在上,以上中下三丹窍从左向右以心意为指导转九圈。
女士反之。
此谓内外混元融会法,是修炼混元功的高层功法。
太极拳是小道而心意混元太极拳乃乾坤大道。
在先练习两种功法后,再行混元大道则天地人一体,人、物混元一气是为养生长寿之法。
心意混元太极拳二、武养法:道练内功,武练身。
有内功而无武技则身不灵活,有武技而无内功则无威力,是花架子。
所谓拳不抵法,法不抵功就是这个道理。
武术要求蹿蹦跳跃,闪展腾挪,其中手眼身法步其尽包含。
心意混元太极拳四十八势及二十四势既有混元内功之法,又有武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该拳通经络、活气血,整套拳下来心旷神怡,自感特别舒服。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7220700912a21614792961.png)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陈氏太极拳的特点陈氏太极拳的特点1、刚柔相济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确把刚劲和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的始终。
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的标准。
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标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爆发力也无技击的实用价值。
只有刚柔相济,在实践上才有较高的意义。
陈鑫云:“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只可名之为太极。
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2、快慢相间快慢相间是陈氏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体现太极拳的节奏感,打拳速度要快慢相间,即有快有慢,忽快忽慢。
不仅一套拳有快有慢,有高潮,而且一个拳势,甚至一个动作,也要有快有慢。
这样,打拳既不累,不平板,又易引起兴趣,做到活泼泼地汗流而不气喘。
从技击上看,这种快慢相间的锻炼方法,利于增强发放弹抖劲过程中的缓冲力与爆发力的结合,并且有利于迷惑敌人。
正如陈鑫所云:“虚拢诈诱,只为一转。
”当然,在学习和练拳过程中,快慢可以由练拳人自行调节。
例如:一路拳比二路拳要慢;习拳时慢,发劲时快;练套路时慢,练单式时快。
习拳时必须慢,慢方可动作到位,劲力到位,处处规矩。
练单式则必须快,快方可练速度,练力量,以增功力。
而且要注意慢中有快,快中有慢。
做到慢而不呆滞,快而不丢,快而不乱,快而不丢缠丝劲,不丢动作,不忘轻沉兼备;快而不失沉着,慢而不可间断。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3、阴阳相合宇宙万物皆具阴阳,都有阴阳对立、互根、消长、之属性,这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乃至无穷的运动规律,天地人都无不受着这个规律的制约。
这种规律也存在于人体内部及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
人的生理、病理、生长、消亡都无不存在着这种周期运动的规律性。
阴阳五行是创编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处处都会体现阴阳,只有坚持努力练习,达到阴阳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度境界,才能全面发挥太极拳真正的作用,正所谓陈鑫之精辟论断“…唯有五阴并五阳, 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
24陈式混元太极拳介绍
![24陈式混元太极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cdfdd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2.png)
24陈式混元太极拳介绍“混元24式”是冯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练功实践,把心意六合拳的功法融于陈式太极拳而创编的。
这套拳法既有陈式太极拳缠丝跌宕,又有心意六合雄浑充沛,见效很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混元24式太极拳介绍。
欢迎阅读!陈氏混元24式太极拳基本拳法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拳术套路有一路、二路、48式、38式和24式。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简化24式,简称混元24式,是其中最简短的拳术套路,它是冯志强老师结合自己数十年修炼太极功夫的实践、从传统一路、二路太极拳中提炼出最典型的陈式拳动作、根据混元太极拳的功法原理编创而成。
混元24式太极动作编排合理,拳式风格独特,以身带手,容易放松,练意不练气,练意不练力,很好地体现了太极拳是内功拳的真缔。
它是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老师对太极拳发展的一个贡献。
混元24式太极拳既适合初学者作为学习拳术的入门套路,也用作大众养生保健的普及套路。
对于多数为了养生保健而习练太极拳的人来说,24式太极拳与混元太极内功相辅相成,具有很好的功效。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38式炮锤简介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拳术套路有一路、二路、48式、38式和24式。
混元38式炮锤是冯志强老师结合自己数十年练拳、教拳的实践、在传统二路炮锤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简化而成,它保留了原二路炮锤的演练风格。
同时它还含有原来二路拳中所没有的拳式动作,如拦截炮、劈挂掌、绕步连环炮。
由于突出了用拳,所以仍叫炮锤。
它可以作为学习二路拳的基础,也可以单独演练。
套路强度适中,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深受广大太极拳习练者的喜爱。
由于混元太极拳注重心意引导、注重内功修炼,练意不练气、练意不练力,所以对原来二路炮锤中的发力动作具有自己独特的演练要求,即以意鼓气、以气催力,肢体松弛,掌心含空,拳心含空,从而避免了炮锤“外家化”倾向。
38式炮锤也具有同样的要求。
它是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老师对太极拳发展的一个贡献。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精练48式简介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拳术套路有一路、二路、48式、38式和24式。
陈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4e481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9.png)
陈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每一种拳法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了解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其特点才能更好的练习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有哪些技法特点呢?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技法特点1.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中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所以虚灵顶劲竖项是非常重要的,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将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
技法特点2.沉肩坠肘坐腕练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的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
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竖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技法特点3.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拔背实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返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横膈肌运动所产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逐步得到锻炼,腹部渐渐充实圆满,尤其是下腹部的充实。
技法特点4.松腰敛臀圆裆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
敛臀时在松腰的基础上使得臀部稍微作内收,同时和含胸拔背相互作用。
当两胯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感觉时,就能起到圆裆的作用。
技法特点5.心静体松意注太极拳练习的重要原则是心静意注。
也就说,练拳时思想集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
心静体松注意要求在未练拳之前即肢体放松,端正姿势,思想上摒除其他干扰杂念。
陈式太极拳的拳架要点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陈式太极拳练习的始终。
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
它是指做到支撑八面,体现陈式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
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
另外,从拳架外形美观角度上看,立身中正的拳架能给人一种大不一样的感觉。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1. 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
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
![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7328207c1cfad6185fa777.png)
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涵深奥,拳种众多,心意太极拳是其中上乘的拳法之一。
心意太极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心意太极拳的理论源于道家、儒家、医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太极之理者……古之神圣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
”所以,心意太极拳文化中包含有阴阳太极、四象八势等的“天人合一”的内容。
很多人认为心意拳讲究实战搏击,疾毒狠勇,用劲发力时刚劲较多,好像是一种“刚性”的拳术。
其实,这是初学练心意拳的人还没体悟到真正的劲法所致。
心意拳讲究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从练法一直到用法都是如此。
为了使学习心意拳的人能够经纬分明,故在其拳法系统中又分出了较松柔的“心意太极拳”和拧转圈旋的“心意八卦连环拳”。
它们都是心意拳系列中的一部分,是组成心意拳的重要套路之一。
这趟“心意太极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心意太极拳”用于道家拳术,它与武当山拳法一样,与道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心意太极拳是心意拳上乘功法中的一部分,拳架姿势优美、舒展大方,动作快慢相间,拳势刚柔相济,劲路绵绵不断。
练起来形若行云流水,又似抽丝撕棉,盘练周而复始,循环无穷;以身领手,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身随气走;其式缓慢柔和,并结合动静开合,虚实变化;采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当练到气沉丹田时,气又由丹出而发之四梢,内气随身体屈伸在丹田内升降,旋转变化直到走遍全身,精养灵根,神灵圆活;多用缠丝劲、螺旋劲。
这样,练习此趟拳法的人周身气血合理运转,各个器官都能得到合理调理,练完后感到周身气血和顺,全身舒服,从而起到了均街阴阳、刚柔互济、调和气血、却病延年的保健效果。
凡是学练心意拳的人练到一定的层次以后,必须要盘练这套心意太极拳拳法和劲意,用以增强心意拳出神入化的功力。
冯志强传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讲解
![冯志强传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a4b99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76.png)
冯志强传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讲解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冯志强先生结合自己数十年修练太极拳功夫的实践,揉合中国的中医学知识和现代科学,对传统的太极理论做了系统的提炼,升华和科学的完善发展。
此二十四式太极拳具有鲜明的特点,独特的练法.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将太极拳,心意拳融为一体。
太极拳旨在周身缠丝,内缠外绕,周身一家,运行丹田一力混元气,修炼后天以补先天。
心意拳旨在周身六合,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通心意,通三结,达四稍走四向,运五行并相合一气,修炼先天以补后天。
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气带套路及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散手为用,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肉。
在练法上崇尚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
练力易断,练气易滞,练意则通,贵在精神。
本门拳功着重养气,采气,行气,运气,旨在升元,培元,状元,混元。
在内气壮大的基础上,积聚真元之力,以意兴气,暗窍运气,采用自然呼吸。
拳法上不主张重跳发力,震脚乱抖,避免外伤筋骨肉,内伤精气神,从而使练功者静心,放心,专心地进行修炼。
混元太极拳在练功思想和修炼内容方面,形成了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间,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风格特点。
在修炼方法上形成了拳法,功法,用法上结合一体的风格特点。
在练法要诀方面,形成了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风格特点。
达到一动一个圈,一动一个太极,一个太极就是一个圈,一动就分虚实。
本套拳法改动七次,历七年。
经陈老师,吴老师在一起定式又是二年,才产生了心意混元二十四式拳。
从防病,健康,从长寿,从自医效果方面来说,反应非常突出。
讲解:1,起势;捧挤,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一个力圈,下面就是金刚捣锥了。
(双臂上摆掤起,斜下落回捋,收至两肋,双掌心向下;水平向前平伸弧形略向上抬,再下捋至体侧,从腋下小立圆掤起,再下捋再掤起,下按,双腿弯曲。
)---此为动作讲解下同2,金刚捣锥;两手放松,向后捋,向右45度,迈腿,一个手分尖,放松。
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是什么
![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4a308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2.png)
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是什么太极拳是一种对立的独特的形式,陈式太极拳中也有很多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
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
此外,练太极拳时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柔能刚,且富弹性。
它的动态,要求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它的速度,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间。
它的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
它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具备了这些条件,太极拳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在体育保健上,不仅能增强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并能锻炼和增强意识的指挥能力,亦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顺利地指挥着气活跃于全身。
这样就既练了气,也练了意,意气相互增长与强旺,身体自然强壮。
同样,在技击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以轻制重,以慢制快,克制自然,并掌握自然,动作起来可以一动全动,“周身一家”,达到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
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陈式太极拳的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
![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961f30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7.png)
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棚、捋、按、采、列、肘、靠八门劲别和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棚、捋、挤、靠、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和“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的劲为“混元劲”。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
供您阅读!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有以下要求:逢力必棚,逢朋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这些要求包括在每个动作中,而且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
细心的读者可以对以上方宝剑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
下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元运动的规律。
太极拳的精髓之混元运动一、六个方向的圆太极拳运动的肢体运行轨迹非圆即弧。
弧是圆的一部分,可入圆中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定义;具有六个方向的力为“混元力”,也就是说,“混元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拥有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即立体的圆。
有的人虽然走得也是圆,也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的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的力,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的力产生的劲叫直劲,对对方构不成威胁。
因为它是直来直去的,严格的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的范畴。
四个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圆和弧线运动,但对方的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的本能反应可以跟上你,随上你,对对方的威胁也不大。
只有是六个方向的圆弧运动,即立体的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精妙之处。
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和改变你的运动方向,使你处于被动和无目标状态,然后便是我的打击,这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的劲力之中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妙。
“前后”是人们的习惯,“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是在推手和散手中产生了顶劲是就一定是少了两个方向,不是左右就是上下。
凡是被对方冲垮了,一定是少了左右方向的劲;凡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方向的劲;凡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是少了上下方向的劲。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三大要领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三大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46c993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e.png)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三大要领混元太极拳,全称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由一代太极宗师、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武林百杰之首——冯志强(以下简称冯老)先生所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三大要领。
欢迎阅读!简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三大要领一、注重盘架练习,规范动作结构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犹如书法中的笔画练习,通过盘架子,把一笔一画组合成一个个完美的字体。
太极盘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渗透着太极阴阳哲理。
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盘架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所以说,学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招式,我们得边学边悟,有助于实现内外兼修。
练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动静结合,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
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二、注重身法调整,讲求周身放松初练太极拳,要注意身法,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
“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开,气沉丹田。
为了使骨节松开,抻筋拔骨,可选单式动作反复练习、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更好的放松,才能更好的发劲,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是离不开放松的要求的。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式在身法调整运动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运行路线等等;掌握动作虚实的变化、松紧的转换、运行的轨迹,让动作时刻处在圆弧形运动之中,力争做到姿势柔软,舒展顺随。
“入门引路须口授,学拳容易改拳难”。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c3e5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3.png)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拳师冯志强结合毕生所学创立,你知道心意混元太极有哪些特点么?下面跟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精法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主要由“心意混元太极内功”、“心意混元太极拳械”和“心意混元太极推手”等三部分构成。
其体系简示如下:这三部分虽各有修炼内容和特点,但又互为一体密不可分。
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拳功一体,体用兼备,真正体现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和原本练法。
第一,心意混元太极功法是习练心意混元太极拳械和推手的基础功法,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主要途径,也是使太极拳通向大成高深境界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首先是培养先天混元气,即以心意作为炼气之法,以丹田作为炼气之门,通过渐采渐收,渐修渐进,使后天的精气神返还为先天之元精元气元神,使三元合一,混融相抱,炼成一粒先天混元气。
其次是培养混元一体的功夫,由先天混元气鼓荡发于丹田,通于经络,充于肌肤,贯于骨髓,达于四梢,缠绕全身十八个关节小球,最终形成一个充满内气,旋转自如,“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大太极球,并在周身内外形成混元护体气膜,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大至刚,至虚至灵,内邪不存,外邪不侵,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穿之而透骨,攻之无不摧,则混元功成矣。
第二,心意混元太极拳械是习练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培养、巩固和增强丹田混元内气的必修之课,又是习练和掌握八门五步十三势等太极拳所特有的劲法和技法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进一步习练、提高推手和技击功夫必不可缺的方法和道路。
其主要任务是在一定的混元内功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种拳械套路架子的反复盘练,熟练掌握和领悟各种缠丝混元圈和以“掤”为基础的八门五步劲法。
八门五步十三势是各种太极拳行拳走架和推手的基本要领和法则,是太极拳的灵魂和核心。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太极拳传统的原本练法,将八门五步劲法融汇于各种缠丝混元圈中,从而形成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一缠无有不缠的混元圈螺旋缠绕运动。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9dfdb0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d.png)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 随着现代⼈们运动意识的提⾼,太极拳运动已经越来越越普及了,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陈式⼼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
欢迎阅读!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的介绍 关于陈式⼼意混元太极拳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它的来历和特点。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师集毕⽣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总结创⽴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
即以⼼意为指导,以丹⽥混元⽓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三势的体⽤修炼,达到内外合⼀、混元⼀⽓的上乘功夫。
由此可见,想要学好陈式⼼意混元太极拳,我们还需要掌握缠丝劲的学习。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和散⼿为⽤。
在功法、拳法和⽤法上都有较⼤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将养⽣与技击两⽅⾯有机地统⼀在⼀起,既有极好的养⽣保健作⽤,⼜有极强的技击防⾝功效。
从⽽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理精法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主要由“⼼意混元太极内功”、“⼼意混元太极拳械”和“⼼意混元太极推⼿”等三部分构成。
该拳法理论基础全⾯,融合了陈式太极拳的相关特点,注重内功、拳械和推⼿的训练。
这三部分虽各有修炼内容和特点,但⼜互为⼀体,密不可分。
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拳功⼀体,体⽤兼备,真正体现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和原本练法。
陈式⼼意混元太极拳技击32式 1、恢复古典太极的本来⾯⽬,保持中华武术的技击灵魂。
速度快,爆发⼒强,刚多柔少,连绵不断,⽓势磅礴,招招式式都具有鲜明的技击功能。
2、⼈不犯我,我不犯⼈,若有⼈与我为敌,则依其变,顺其势,以其⼈之⼒还治其⼈之⾝。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源流——佚名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源流——佚名](https://img.taocdn.com/s3/m/4989471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5.png)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源流——佚名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源流佚名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由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志强武馆馆长冯志强先生积六十年练拳悟道的经验和体会而创编的一种新的太极拳流派。
它融拳法、功法、用法和拳经、道经、医经于一炉,集养生修持、康复保健、竞技观赏于一体,具有完整的体系,系统的理论,鲜明的特点,迥异的风格,显著的效能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深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包括其他拳种爱好者和气功爱好者的喜爱。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古代混元太极理论和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为指导,继承了道医两家的练功思想和特点,融合了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的原本练法和内功精华,其拳法、功法、技法及理论源远流长。
究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来源于道医两家的练功思想、方法和特点。
道医两家练功的基本思想是“性命双修”,“神形俱安”。
道家主张“静者为道”、“修心炼性”,采取坐、卧、站等静态姿势,着重身体内部精、气、神的培养和修炼,讲求静的功夫,形成了以内功、静功为主的炼功特点。
医家则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和“欲长生,必先祛病”、“治以导引,治以按摩”的祛病之法,形成了恬淡养生与导引祛病相结合的练功方法。
第二,来源于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先生亲授真传的陈式太极拳法和缠丝功。
陈公太极功夫出神入化,混元内气雄浑虚灵,缠丝内劲刚柔兼备。
当年,陈公挟技独闯京都,技惊武林,人颂“太极一人”,方使世人始知太极之真功和源头,并使长期以来一直囿于一隅、家传秘练的陈式太极拳从此公开流传于世,发扬光大,开创了陈式太极拳传递发展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太极拳运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至今仍被国外武术界人士尊称为“拳圣”。
陈式太极拳法功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心意缠丝”。
以心意引导缠丝,以缠丝贯通心意,择其中和之道而运行中气(先天混元气)。
第三,来源于近代心意六合拳及气功宗师胡耀贞先生亲授真传的心意六合内功和独创的动静相兼气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陈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拳师冯志强结合毕生所学创立,你知道心意混元太极有哪些特点么?下面跟随我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精法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主要...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拳师冯志强结合毕生所学创立,你知道心意混元太极有哪些特点么?下面跟随我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精法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主要由"心意混元太极内功"、"心意混元太极拳械"和"心意混元太极推手"等三部分构成。
其体系简示如下:
这三部分虽各有修炼内容和特点,但又互为一体密不可分。
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拳功一体,体用兼备,真正体现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和原本练法。
第一,心意混元太极功法是习练心意混元太极拳械和推手的基础功法,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主要途径,也是使太极拳通向大成高深境界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首先是培养先天混元气,即以心意作为炼气之法,以丹田作为炼气之门,通过渐采渐收,渐修渐进,使后天的精气神返还为先天之元精元气元神,使三元合一,混融相抱,炼成一粒先天混元气。
其次是培养混元一体的功夫,由先天混元气鼓荡发于丹田,通于经络,充于肌肤,贯于骨髓,达于四梢,
缠绕全身十八个关节小球,最终形成一个充满内气,旋转自如,"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大太极球,并在周身内外形成混元护体气膜,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大至刚,至虚至灵,内邪不存,外邪不侵,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穿之而透骨,攻之无不摧,则混元功成矣。
第二,心意混元太极拳械是习练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培养、巩固和增强丹田混元内气的必修之课,又是习练和掌握八门五步十三势等太极拳所特有的劲法和技法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进一步习练、提高推手和技击功夫必不可缺的方法和道路。
其主要任务是在一定的混元内功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种拳械套路架子的反复盘练,熟练掌握和领悟各种缠丝混元圈和以"掤"为基础的八门五步劲法。
八门五步十三势是各种太极拳行拳走架和推手的基本要领和法则,是太极拳的灵魂和核心。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太极拳传统的原本练法,将八门五步劲法融汇于各种缠丝混元圈中,从而形成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一缠无有不缠的混元圈螺旋缠绕运动。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各种拳架和器械套路,无不是由人体各部位的自转混元缠丝圈和公转混元螺旋圈所组合而成,通过这些混元圈的反复练习,从有方位到无方位、从角到园、从园到点、从局部的旋转缠绕到整体的螺旋缠丝、从外圈到内圈、从大圈到小圈、从有圈到无圈,使人在运动中始终似一旋转滚动的既浑然沉实又虚灵飘逸的球体,则太极拳成矣。
第三,心意混元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所特有的双人互相研究、交流和和提高太极技艺的竞技对抗运动,是通往太极散手的中间环节和必经之途。
它
既是双人运用太极十三势理法共同描绘阴阳太极图、锻炼感觉神经灵敏、由着熟而懂劲的知已知彼的运动,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单人描绘阴阳太极图的拳架练习运动的正确程度和修练水平的最
重要和最有效的检验手段之一,是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技击手段的主要表现。
其主要任务是在修炼混元太极内功和心意混元太极拳械的基础上,根据"舍已从人、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急应缓随"等推手原则,运用转动力学、平衡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浑身都是缠丝圈,处处皆是太极球"所产生的旋转力、惯性离心力和反弹力,改变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反复体验,达到"一触即转,一触即发,引进落空,四两拨千金"的技击效果,则推手功成矣。
(1)练拳似休息
练拳练功要求心神安静专一,全身内外周身协调。
练拳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全身内外不得紧张,处处筋肉放松,做到心静神安。
太极拳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愉悦心情、松驰神经的功能,是一种调养身心的养生运动,而不是疲劳身心的体力劳动,应当是越练越舒服。
当您疲倦乏力、情绪紧张、心神不宁或火气上升时,练一练太极拳就可消除不良感觉,舒胸开怀,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练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万物顺序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也是一种脱规矩而合规矩的练法。
练拳时,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四肢全体、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松开。
松则气通无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目不外视(也可两眼微闭,耳不外听,忘却鼻息,随意漫行,无拘无束,只在意不在形。
所以练拳练功是一种养精、气、神的状态,通过练功达到神经细胞的休养,从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2)练拳似站桩
练拳和练功,无极和太极都要形成站桩。
太极拳是内家拳,尤其注重桩功的修炼,不仅有专门的桩功修炼法,如无极桩、混元桩、采气桩、虚实桩、八法桩等,而且将桩功而且将桩功修炼法融进练拳之中,达到练拳就是练桩功,练桩功就是练拳,即拳功合一。
桩功分定步桩和活步桩两大类,定步桩又称静桩功,活步桩又称动桩功,无极桩是定桩功,练拳是活步桩,拳架套路是各种活步桩的组合。
所以太极拳又可称之为太极桩功。
因此行拳走架时要用桩功思想、桩功的方法来修炼。
式式是桩、处处是桩,静是定桩、动是活桩,转换是虚实桩,进、退、顾、盼、定都是桩。
进而推手修炼也是桩,以静待动是定桩,顺势化发是活桩,能如此,则事半功倍也。
另外,通过站桩来达到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的目的。
浊气下降是吐故,清气上升是纳新,通过吐故纳新来调养人体的机能,从而培植元气,得以精气神的转化。
也达到气沉丹田身重如山、丹田气上领身轻如羽的境界。
(3)练拳似天、地、人合一
太极者天地阴阳也。
练拳练功时,思想、神气要有与天地相连、日月同大的气质形象,修炼太极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过程。
天、地、人三才生长万物创造世界。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
修炼太极,不仅要修炼拳术之小道,还要修炼太极之大道,用大道思想来修炼人体自身阴阳,不断完善自我,超脱自我,升华到与天地同在。
修炼时要将自身的小太极融于天地大太极,逐渐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站立如顶天立地,好象头顶于天而足踏于地,上天、下地、人居于其间,上、中、下一气贯通,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与天地
宇宙相连,小者无形无相。
拳至妙处无拳、无意、无形、无象,一片神形。
(4)练拳练功似画图
太极图是天地宇宙之本象,有阴阳之分,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示意号。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互为其根,处处皆为弧线运动,万物运动皆依此理,太极拳也不外乎此理。
拳术套路中贯穿着各种螺旋缠丝和环形开合的动作,其实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运动的太极图。
一动一静无不符合阴阳太极图之法象,一开一合无不都是缠丝混元圈。
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时而画立圆太极图,时而正画,时而斜画,处处似画美丽的太极图。
画图时必须意气结合,使太极图象与意气运动结合起来,同时凭着肢体描绘的感觉再去练气,进而使意、气、体三者紧密结合,逐渐进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极图的境界。
太极的技击木是通过圆形运动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人体也是通过圆形运动气通经络,打通周天。
古人云:拳之妙处为一动一太极,即此意也。
各种的弧形运动圆活舒展,中正不偏,虚实互换,刚柔刚济,连绵环绕,形成美丽的太极图象。
古人云:乱环法术应求精,上下相随妙无穷,引彼深入乱环内,四两可拨千斤动。
则更能说明旋转缠丝的奥秘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