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 精品

合集下载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从原始共产主义阶段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的表现。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社会形态的演变是受自然条件、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也被称为部落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类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和谐。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产品的公共分配是其显著特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出现了分工和阶级分化,原始社会逐渐演变成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过渡时期。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而奴隶主是剥削者。

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阶级矛盾也随之加剧。

奴隶社会的解体最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产生。

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形态,以封建制度为基本特征。

在这个阶段,封建贵族占有土地,农民以农奴或佃农的身份从事农业生产。

封建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尖锐,生产力停滞不前,社会生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经济制度的落后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革命产生后的新兴社会形态,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特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为雇佣劳动者,商品交换和利润最大化成为社会的主要驱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科技进步迅速,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人类不断探索前进,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占有生产资料,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消除剥削、建立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日益凸显。

吉大马原唯物史观辨析

吉大马原唯物史观辨析

1.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

答:该观点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等。

经济基础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

但经济基础并非单单仅指经济这一因素,而是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发展除了经济决定外,还包括其他因素的综合合力而成。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不是仅仅指经济。

(3) 把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决定论画等号实际上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把历史简单的看成一个仅仅由经济因素起作用的过程,否认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割裂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2.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该观点错误。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是正确的,“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错误的。

具体分析如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辨析题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辨析题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辨析题
社会发展是指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和进步的历史过程。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不同阶段。

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自然历史过程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演变过程。

这包括物质世界的演化、生物进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和自然历史过程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在不断创造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的。

而自然历史过程则是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不受人类的直接影响和干预。

其次,社会发展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自然历史过程则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生物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较小。

最后,社会发展概念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而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涉及自然界的物质和生物演化,对社会领域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和自然历史过程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社会发展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自然历史过程是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较小。

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人民群众容易受到一定社会条件下思想文化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上千万百姓的血汗换来的,体现了()。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犯罪分子不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是
4.42 历史人物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从 1935 年到 1976 年中国的历史打上了毛泽东的个人印迹,体现了()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
4.30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否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就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会导致唯心史观。() 是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体现在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社会五形态的发展。() 否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直线发展的,要克服悲观论、循环论的错误历史观。 否
是429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精神因素归根到底也是由物质因素所决定的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能体现在
4.1 历史观基本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1939 年
《我的奋斗》的作者是法西斯头目()。
希特勒
卡尔·波普尔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倡导者。() 否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
论证政权的合法性
中国历代帝王自命为天子,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的儿子,都是为了维护政权的一种解释。 () 是 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意识的巨大影响要求我们抵制外来文化的输入。() 否
4.12 社会意识:三种意识形态的较量
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布什政府影响的极点是哪个事件?()
伊拉克战争爆发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属于()。
36%
中国的耕地资源排世界第 67 位。() 否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老年型社会。() 是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即经济社会形态。

马克思这句话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同时又应看到,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规律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那么,究竟如何说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关系呢?亦即如何把承认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承认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二二者统一起来呢?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又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每一代人开始其社会生活时,总是遇到并接受前人传给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每一代人遇到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且这种既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第二,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已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但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这是因为,这种社会结果是由各个个人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

每一个个人和每一种社会力量在形成这种“合力”时都起了作用,但历史的发展却又不以任何个人和任何一种社会力量为转移。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作者:巨红丽卜蝴蝶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12期【摘要】本文回答了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和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问题,具体分析了社会经济形态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演进历程。

指出,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社会形态在逐次发生着更新交替,具有客观规律性;同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

所以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经济形态是自然的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马克思马克思为了阐释经济基础的发展促进社会形态的更替,于《资本论》开篇序言中,明确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1]据此,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就是本文需要展开粗浅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1、社会经济形态的含义社会形态指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即社会物质基础和上层基础二者共同构成的社会模式,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范畴。

社会经济形态包含其中。

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马克思曾经把整个人类社会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主义社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时期。

相应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种经济形态即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

迄今为止在人类社会有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分别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此外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形态的演变和交替,其现代化则体现为一种或多种新的经济形态的转换和逐步形成。

之前的社会学家都没有具体的社会形态概念,只考察“一般社会”,马克思创造性的批判了“一般社会”的概念,并首创出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将社会学变为了真正科学的学科。

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概念的出世,从深层次上剖析了处于相同发展层次上的多种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具有反复性和规律性,进而显现出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既统一又多样的特点。

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

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科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思想被解读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永远是一自然历史过程。

如此一来,社会历史演进岂不像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局面吗?或是社会发展同质于黑格尔绝对精神自我实现下的推动过程?如此一来,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主体被外部物相所奴役的颠倒状况何以被替代?或是人类美好的未来一一共产主义社会岂不是呈现似自然性的历史状况吗?如此一来,岂不是自动消解了无产阶级主体实践能动性?或是取消了无产阶级进行自身解放斗争的必要性?只要买上一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通往共产主义的车票,然后上车睡觉,直到车至终点就是自由人联合体社会。

这种逻辑悖论造成的危害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都是不可被低估和忽视的。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对马克思该思想做出完全异质的解读,明确质疑传统马哲原理教科书释义的非科学性与非法性,提出似自然性概念。

那么,何谓似自然性概念?其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对社会历史发展做出似自然性解读?又怎样理解和对待这种研究解读成果?笔者在对张一兵教授著作全而研读的基础上,联系传统马哲原理教科书中的部分误解观点,谈些个人看法。

一个总的原则结论是:把全部社会历史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正是一个曾被马克思批判过的错误观点,把社会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的规律。

在马克思话语语境中,自然一词有五种不同层面的意义指向:第一,实存自然界或天然自然,也就是经典著作中所指的第一自然;第二,进入人的实践界域中被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或者是人的实践重构的人工物质;第三,自然定在法则即自然事物本性,例如,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等;第四,借用自然一词作隐喻、转喻的转义使用,例如,用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说明某种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借用、比照的意义域通常是狭小的;第五,从否定意义上,即从批判性上使用自然一词,而不是直接地确定社会存在中真正出现了自然运动。

所以,对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需要在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语境中,做出一定的考量,切忌夸大自然一词的使用语境而到处生搬硬套。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怎样理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怎样理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作者: 黎声
出版物刊名: 哲学动态
页码: 4-6页
主题词: 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历史过程;社会形态;自然规律;唯物史观;经济必然性;资本论
摘要: <正>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把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看作是唯物史观的基石。

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历史过程主客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上述论断作了新的考察和审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下面把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介绍。

一、关于马克思的本意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版序言中的论断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马克思当时所讲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其本意是什么?。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马哲》(2020年含答案)_17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马哲》(2020年含答案)_17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马哲》(2021年含答案)事业单位招聘题库大纲考点高频考题: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____。

A: 人的自身需要B: 人类的共同利益C: 人的社会关系D: 人的自然属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很显然,马克思是从C项“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的本质加以规定的。

2、单选题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_____。

A: 两个不同的阶段B: 两条不同的道路C: 两种不同的结果D: 两种不同的状态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必然与自由这对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必然王国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主要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的一种社会形态;而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己本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

由二者各自的含义可知应选D。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_____。

A: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 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D: 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是十九世纪发展起来的关于生物学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基础科学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4、单选题有人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_____。

A: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C: 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D: 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题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和质变。

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了解《资本论》,论述题

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了解《资本论》,论述题

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了解《资本论》,论述题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

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

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文章标题: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经济条件。

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是各自孤立的吗,是偶然的吗,是没有规律的吗?马克思的结论是,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首先,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同样有其自然规律。

所谓自然规律,首先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是自然形成、自然发展和自然转化的规律;对人类来说,自然规律不仅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且是强制性的。

其实,类似这种自然规律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而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资本论》第1卷第2版第8—10页)经济运动是一个大系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因而经济运动的规律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马克思不仅发现了经济条件决定社会形态这个总的和最一般的规律,而且还发现了一系列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规律,例如:所有制形式从私的个人所有制到资本主义所有制、再到社会的个人所有制的规律;劳动和所有权的关系从统一到分离、再到统一的规律;生产的社会形式从合作联合到对立、再到合作联合的规律;经济关系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自由联合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规律;等等。

这些规律大都表现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螺旋式上升)。

崇拜偶然性和否定社会自然规律的存在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对有些规律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经济运动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就我们考察的主题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规律。

其次,不能人为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运动规律,在经济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中,作为中间环节的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过的,也是不能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超经济的手段取消的。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作者: 金学长
出版物刊名: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页码: 1-7页
主题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自然历史过程 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 充分发展 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关系
摘要: <正>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或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意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10、8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列宁这里所说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笔记和题库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笔记和题库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学习笔记和题库绪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本绪论重点内容提示一、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它的内涵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

因此,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列宁在20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族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条件可概括为三条: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当时,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场制度,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二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
巨红丽;卜蝴蝶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理论》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本文回答了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和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问题,具体分析了社会经济形态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演进历程。

指出,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社会形态在逐次发生着更新交替,具有客观规律性;同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

所以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经济形态是自然的历史的发展。

【总页数】2页(P7-8)
【作者】巨红丽;卜蝴蝶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1
【相关文献】
1.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阐释
2.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探讨之二
3.社会历史发展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从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谈起
4.重新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5.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过程的一种阐释——兼与陈辽、章培恒、裴毅然三位先生商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本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本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本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张一兵
【期刊名称】《理论探讨》
【年(卷),期】1996()6
【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本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张一兵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上,邓小平是再一次将社会主义重新回落到现实土地上来的人。

他从社会经济的历史进程着眼,从作为中国现阶段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出发,真正地使我们的思路回到了...
【总页数】4页(P5-8)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发展本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辩证法;马克思;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
【作者】张一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 [J], 张一兵
2.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恩格斯论人类历史运动的形式 [J], 李杰;冯晓妍
3.从"自然历史过程"到"社会存在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卢
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评介 [J], 萧笙
4.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J], 应健中;
5.再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J], 张一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吗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吗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吗
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也日益充分实现。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1.社会形态的含义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的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社会形态范畴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演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形态存在和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第一,社会形态标志着社会所独有的特征,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因而它比社会更具体。

在社会形态中,既包括了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两者不可缺少,如骨骼和血肉,体现了社会形态的内容的全面性。

第二,每一社会形态都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1.含义:(1)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

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以一定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追问
太好了亲请问这个命题是对的吗亲你赞同卖家。

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既唯物又辩证地考察社会,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一原理,关系到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个体系。

所谓“自然历史过程”,是指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都是合乎规律的客观过程。

虽然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一个根本点是:社会不是自行发展的,而必须通过有意识的、有自觉意图的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但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内的传统理解中,对这一原理却存在着误解。

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并且它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但人们往往对其作了自然主义的理解。

自然主义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看到自然和历史之间共性,却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即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之间联系表现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历史是在自然史上的延伸。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上的高级的物质运动体系,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历史,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

以下我们进行具体探讨。

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唯物主义者看来,自然界有对于人的先天性,也就是说在人具有意识之前,自然界已经存在。

人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只是广阔无垠的自然界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

任何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上帝的杰作,也不是人先验自觉,而是一个自然界合乎规律的自然过程,是自然宇宙的整体综合效应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把钥匙”是唯物史观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究竟如何形成的基本理论。

其次,从存在论角度看,自然界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
1文章标题: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过程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经济条件。

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是各自孤立的吗,是偶然的吗,是没有规律的吗马克思的结论是,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首先,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同样有其自然规律。

所谓自然规律,首先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是自然形成、自然发展和自然转化的规律;对人类来说,自然规律不仅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且是强制性的。

其实,类似这种自然规律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而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资本论》第1卷第2版第8—10页)经济运动是一个大系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因而经济运动的规律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马克思不仅发现了经济条件决定社会形态这个总的和最一般的规律,而且还发现了一系列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规律,例如:所有制形式从私的个人所有制到资本主义所有制、再到社会的个人所有制的规律;劳动和所有权的关系从统一到分离、再到统一的规律;生产的社会形式从合作联合到对立、再到合作联合的规律;经济关系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自由联合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规律;等等。

这些规律大都表现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螺旋式上升)。

崇拜偶然性和否定社会自然规律的存在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对有些规律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经济运动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就我们考察的主题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规律。

其次,不能人为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运动规律,在经济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中,作为中间环节的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过的,也是不能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超经济的手段取消的。

马克思把亚细亚的(原始公社解体前的典型形式)、古代的(奴隶制)、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而未来则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还把经济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归结为“三大形态”或“三大阶段”——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联合关系。

在这里,人的依赖关系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前各阶段的关系,即:家长制的关系,古典古代的关系,封建制的关系,行会制的关系,等等。

这种划分突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前各种关系的共同点,而仅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中间环节和过渡阶段。

马克思特别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经发挥了巨大的文明作用,是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点。

人类不可能在物的依赖关系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

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3页)进一步讲,资本按照自己的这种趋势,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现象,克服流传下来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

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诚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是主体和客体的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