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状况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0a28d019ec3d5bbfc0a746b.png)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正以一种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尤其对青少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大众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吸收与利用大众文化,摒弃其中的不利效应,从而推进大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大众文化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影响极其深刻。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利与弊,以及我们今后应如何正确合理地规范与引领中国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积极影响1.打破了文化等级秩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
大众文化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固有的单一文化格局,使文化呈现多元化。
文化不再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独占,大众也可以尽情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大众文化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群众来说是易于接受的形式,文化脱去神圣的光环,以平民化的面孔使大众亲近,它对娱乐功能的强调则大大舒展了人们的生命张力,使人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2.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质量。
大众文化以其蕴含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自主参与意识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冲击着传统社会里的各种消极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填补了社会转型期文化需求的巨大空缺;大众文化与现代化同步,是对农业文明的超越和批判,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企盼和推动;大众文化体现了平民意识;体现了民主化,是对民主的促进和推动。
3.弘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众文化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是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权威、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
大众 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
![大众 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74c1ab8376baf1ffd4fad04.png)
5、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 群体整合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场所。
6、大众文化是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 和大众文化之间界限的文化。
大众文化的含义
❖ 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 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 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的市 民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 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消 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 传媒 传播的,按照市场规 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 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 态。
文化四层面
➢主流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
代表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
➢ 高雅文化 (精英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
理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
➢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 ➢民间文化 这是由乡村普通民众自发的、主要由口头传
承的自娱性通俗文化。
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权力精英的扩张、垄断,公众失去独立,向
大众转变,之间缺乏联系,直接面对国家和 精英,变成受操纵的群氓。
总结:两种对立的大众社会观 1、把大众社会看作是极权主义的一种形式。 2、把大众社会看作是多元民主的一种形式。
❖ 大众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是工业革命一 来,随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 突出特点是出现了大量异质的、分散的、原 子化的个体,个体间缺少联系,直接面对国 家或权力精英,从而易被操控;但大众社会 高度的个体化,使之有很强的民主性和平民 化,体现了大众社会的两面性。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要向她举起这本书, 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0e66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7.png)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中国大众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广泛传播、受到大众喜爱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和消费文化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
首先,娱乐文化是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与现代娱乐文化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娱乐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崛起,中国电影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同时,热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
此外,中国年轻人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热爱也推动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
最后,消费文化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大众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品牌的崛起、奢侈品的流行以及购物中心、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都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
此外,咖啡文化、快餐文化等也在中国流行开来。
消费文化不仅仅是关于购买物品,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消费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消费欲望的深思。
总之,当下中国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现象。
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和消费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国大众文化也会不断发展和演变。
研究和了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提高文化自信度,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3857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a.png)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着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
当代大众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和个性化需求,以快节奏、碎片化、富有娱乐性为特点,成为大众所接触、所喜爱的文化产品。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既存在冲突与碰撞,又产生了相互融合与互补,这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首先,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之间存在冲突与碰撞。
传统文化注重延续和传承,强调尊敬和遵循祖先的智慧,讲究庄重、肃穆和稳定。
而当代大众文化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崇尚表达与沟通,更加注重娱乐和消遣。
这种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念在一些方面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例如,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商业化和娱乐化,使得其原本的文化内涵被丧失或扭曲。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规范也被一些人视为束缚和过时。
这种冲突使得一些人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和厌倦,出现了文化认同的问题。
然而,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之间也可以相互融合与互补。
当代大众文化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被当代大众文化加以利用和发扬,如京剧、杂技、书法等艺术形式在当代大众文化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当代大众文化的互动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比如,一些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中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传统文化的精神宗旨在当代大众文化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这种融合与互补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互相影响和借鉴来加强。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可以为当代大众文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对于当代大众文化提出了思考和反思。
同时,当代大众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也可以为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状况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4c0b2821f705cc17542709bd.png)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状况大众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具体的大众文化是什么,但它却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处可见。
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市民的心弦。
无论是在家读周末报纸、看电视剧、听流行歌曲,还是出门骑行在街头林立的广告中、进商场享受美化的环境,或者是安坐在电影院与主人公同悲喜,都无不置身在大众文化的休闲氛围中。
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每日每时地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当然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形式,而大众文化的兴起确是对当前社会的极大反应,对此我们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大众文化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便更好的对未来文化发展趋势有个更清楚地认识。
当今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已是多元文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其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进步与倒退共存的特征,但作为一种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化,大众文化更多地展现出积极的一面。
所以在对待当前的大众文化上,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积极建设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提高、规范的工作,才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建设探析
![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建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f1c12a5901020207409c3e.png)
在严 重 的城 乡差 异 ,农 村地 区 的知 识贫 困 比城 市严 重 。 1 9 年9 % 9 5 0 的中国贫困人 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人 口中具有大
化 的品位 。一 是要 大众 文 化深入 实际 ,从人 民群众 的生
活 中吸取 营 养 ,这 是大 众 文化 提高 文 化 品位 、健 康 发展
文化 代表着人 的精神状 态 ,满 足人 的精 神需要 ,文化 的前提 ,必须 以真 实反映人 民大众的需要 为前提 。二是要
也可 以塑造人 ,提 高人 的素质 ,并 对社会经 济、政 治等方 把 现代 意识和科学精 神融入大众 文化 ,服 务于现代化建设 面具 有极大 的辐 射作用 。我国 的大 众文化建 设是 中国先进 事业 ,表现 时代 日益丰富复杂 的 内容 ,反 映现 代生活 的特 文化 建设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而且 中 国的先进 文化建 设从主 点 。三 是要处理好 大众文化 生产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的 体上 讲就是人 民大众 的先进 文化建 设,所 以,我 国现 阶段 关系 ,对 大众文化领域 中的拜金 主义思潮 ,必须进行毫不 的大 众文化建 设必然要 承载先进文 化建设 的任务 ,我 们要 留情 的批 判, 以提 高中 国大众文 化的文化 品位 ,纯洁我们
膨 胀 和 扩 张 ,这 与 西 方 主 流 文 化 上 近 一 个 世 纪 的 形 形 色 色 质使 自为意义上 的文化 需要和消 费受到 限制 ,加上文化 设
的非理性 主义思潮 的泛滥 有着文化上 的关联 。西方 对大众 施的落后 , 自发意义上 的文化 ,包 括一些落后 、腐朽 的文 文化研 究多有进展 ,富有成果 ,但对 于什么是 大众文化 的 化 、封建 迷信文化 等 自然要 占领 文化阵地 ,这是我们进 行 解释分 歧仍然较大 。有的学者认 为 “ ‘ 大众 ’并不是一个 大众文化 建设所要 考虑的基本 背景条件 。中国的大众 文化
浅论中国当下的大众文化
![浅论中国当下的大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54d11f5f0e7cd184253648.png)
感 , 想 细 腻 , 是 在 西 方 中 产 阶 级 社 会 也 以 其 为 中 坚 思 就
例 如 , 廉 姆 斯 说 “ 众 文 化 是 广 受 欢 迎 或 者 众 人 喜 好 威 大 的 文 化 ”, 受 欢 迎 或 者 众 人 喜 好 的 关 键 在 受 欢 迎 的 程 广
度 , 达 到 一 定 量 的 指 标 ; 者 是 “ 登 大 雅 之 堂 的 须 或 不 文 化 ”,即 一 切来 自广 场 而 非庙 堂 的 民 间 的 文 化 。 它 发 端 于 巴赫 金 的平 民 主 义 狂 欢 节 理 论 , 布 于 世 界 , 革 流 变 于 中 国 。 比如 申 办 奥 运 之 夜 狂 欢 节 或 者 X 歌 迷 会 X 什么的。毛泽东提出过“ 产 阶级 的、 命 的 、 及 的、 无 革 普 面 向 工 农 兵 的 大 众 文 化 ”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阿 多 诺 等 人 。
如 文 化 概 念 博 大 无 边 , 众 文 化 的定 义 亦 是 众 说 纷 纭 。 大 夜 之 间 就 突 然 从 地 下 冒 出 来 的 。 它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壮 ( ) 民 教育 。 随着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的普 及 以及 高等 1 全 学 校 的 扩 招 , 识 阶 层 空 前 扩 大 。 知识 分 子 天 生 多 愁 善 知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析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18992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1.png)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逐步加强了群众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有着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当前,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相关部门也逐步加强了群众文化研究,通过对群众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群众文化不仅有着很强的社会功能,还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对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1、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1.1娱乐化功能娱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娱乐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娱乐时间不断减少,人民群众对娱乐交流活动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
针对相应社会情况,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群众文化的娱乐化功能,促进人民群众开展思想交流,并帮助人民群众更好的放松身心。
当前,娱乐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城乡距离的不断缩短,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参与性特点,可以进一步促进城乡精神文化交流。
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还能为社会各个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娱乐化功能,可以有效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人们在娱乐中可以充分展现个人思想和情绪,群众通过娱乐文化,可以增加沟通频率,强化情感渗透,延伸知识眼界,能够促进群众生活指数的不断提升。
1.2团结性功能群众文化活动对参与人员并无限制,且倾向于吸引更多社会成员参与活动,是社会群众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参与社会集体活动意愿变得更加强烈,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应平台,能够让社会不同阶级群众广泛参与其中,通过开展积极、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民众的团结。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https://img.taocdn.com/s3/m/7f550c365727a5e9856a6127.png)
从文学艺术到生 活方式 到娱乐休 闲 ,先后作 为 “ 舶
来 品”进人 中国,成 为当代 中国大众文 化的新元 素 ,丰
富 了大众文 化 的 内涵 ,促 进 了文化 多元 化局 面 的生成 。
中国当代 大众 文化 伴随改 革开放 生成 、发展 ,并 以 其鲜 明的市场 品性 和市 场精神 ,为市 场经济发 展提供 了
化。在大众文化 日益壮 大 的今 天 ,传统 文化 、历 久弥新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2— 4— 5
--— .
—
1 41 .— - - - —
文化基础 和文化 条件 ,在 全球化 背景下 ,娱 乐性 、消费
然 而 ,一 个 众 所 周 知 的 道 理 是 ,文 化 承 载 着 不 同 的 价 值
观念 ,对外来 文化 无论 如何 也 不应 采取 拿来 主 义策 略。
现代化进程 中 ,外来异 域文化 通过各种 渠道 进入 中 国已
成不 可逆转 的事 实。外来文 化与本 土文 化 、本 民族文化 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具 有多重 性 内涵 ,为大众 提供 了多元文化 的广 阔空 间。就来 源而 言 ,中国的大众 文化 不外 乎本 土和域外 两大 主要源 头。 中国历史悠 久 ,文化 资源丰厚 ,历 史的积 淀与传 承造就 了独特 的优秀传 统文 有融合之处 ,也存 在诸多不 可调 和之处 。但 无论 这种文 化碰撞有何种表 现形式 ,无 论怎样 解读 ,对 本土文化 产 生 的冲击 、挤压是不可否认 的。
来 品 ” 和 国外 的 大众 文 化 一 样 , 中 国 大 众 文 化 借 助 现 代 化 传 媒 迅 速 成 长 。 在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当代 中 国 大 。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4c9419a0066f5335a8121c3.png)
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当文化的车轮在历史的长河中碾过,留给我们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回首过去,文化伴随着我们走到了现在,给我们以催人奋进的力量;凝视现在,文化丰富着我们生活,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展望未来,文化是我们进步的力量源泉,给我们改变世界的勇气。
说到文化,各国的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是说到中国文化,它又与其他的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中国文化是我们五千年来,经过无数次岁月的打磨和洗涤而传承至今的,它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时代能够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需要适应当代大众的需求,再加上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和质疑,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经济利益和“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取向已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顺当前文化价值取向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首先,我们要认识清楚什么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是大众文化。
在中华民族史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充分发挥自身才智,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种文明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能焕发民众“精神气”的思想体系,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等等。
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如“仁、义、礼、智”、“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相互交错的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在科技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但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
解读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解读中国当代大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b26ac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png)
解读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指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和接受的文化现象和表达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它既包括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融合了国外文化的元素,形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一、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1. 文化多元性: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吸收了国内外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为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例如,中国的流行音乐中融合了西方的流行曲风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2. 大众化: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层。
无论是电影、音乐、电视剧还是网络文化,都能够触及到大部份人群,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3. 娱乐性: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强调娱乐性和消遣性,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需求。
例如,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在中国电视台的播出量很大,吸引了大量观众。
4. 互动性: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预到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中。
5. 商业化: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化产品的制作、推广和销售都与商业利益密切相关。
例如,电影、音乐和游戏等文化产品成为了商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1. 电影:中国当代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
例如,张艺谋的《英雄》和冯小刚的《手机》等影片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音乐:中国当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摇滚乐、民谣等多种音乐风格。
许多中国歌手和乐队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邓紫棋、五月天等。
3. 电视剧:中国当代电视剧在国内受众广泛,涉及的题材和风格也多样化。
例如,都市情感剧、古装剧和军事题材剧等都备受观众爱慕。
4. 网络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网络文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例如,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大众文化与审美生活状况反思
![大众文化与审美生活状况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d94e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8.png)
大众文化与审美生活状况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电视剧、电影到网络游戏、音乐等,无处不在的大众文化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和文化选择。
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审美生活也成为了现代人追求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享受大众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反思,探讨大众文化对我们审美生活状况的影响。
首先,大众文化催生了一种“随大流”的审美趋势,这使得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下降,许多原本优秀的文化产品被视为枯燥、无聊。
在电视剧方面,以现在的热播剧为例,许多网络剧的故事情节单一平庸,不少人只把它们作为消磨时间的娱乐手段,而不是作为人生哲理和情感世界的拓展。
如果我们长期沉迷于这类乏味的文化产品,便难以感受和欣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导致我们的审美水平逐渐下降。
其次,大众文化可能会限制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导致人们对其他形式的文化产品缺乏认识和兴趣。
例如,许多人在音乐领域只听流行乐和摇滚乐,而不愿尝试古典音乐和艺术音乐等其他类型,这限制了人们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
同样的,在电影领域,网络电影的热播往往会荐上一些不尽人意的剧情,而许多古典电影却被冷落一旁。
我们应该摆脱这种思维盲目,尝试不同风格的文化产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第三,现代大众文化可能存在虚伪和低俗的趋势。
这一点表现在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网络游戏中非常明显。
许多电视剧为迎合观众口味会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采用娱乐化的策略,以至于人物形象已经趋向虚伪化。
网络游戏也因为只追求玩家数量而牺牲了游戏的真正质量。
这缺少深度的大众文化产品导致了一种低级趋势,使得许多现代人无法真正体验到精致的、深思熟虑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对我们的审美生活状况的影响是深刻的。
我们不能盲目追逐大众文化的浪潮,而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挑选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选择文化产品时,我们应该摒弃娱乐化和虚伪化的趋势,拥抱高质量、深度和有思想的文化作品。
浅谈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教育
![浅谈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c4fe216a300a6c30c229f37.png)
浅谈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教育[摘要] 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涉及并接受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审美教育框架,包括帮助和鼓励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和商业中的视觉表达方式。
而大众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文化的一个显著代表,似乎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文化。
大众文化教育已不再是一个学校教育可以回避的话题,如何打破传统艺术教育对于它的曲解和误解,使得大众文化这个“黑匣子”可以在教育中扬长避短、有利于学生、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后现代的观点认真审视它的合理性一面及引入学校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和应有的新特点。
[关键词] 后现代大众文化教育意义所在新特点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是任何一个世纪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的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的危机,如:社会生存恶化、人的信仰模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是任何一个时期都未出现过的矛盾。
大众文化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应运而生。
海德格尔曾说:“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
”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大众文化创造了一种缓解人们生存危机的生活状态,它以极大的张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那么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后现代社会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如何适时把大众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及探讨后现代视野下大众文化教育的应具哪些特点。
一、后现代下的大众文化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中,我们发现大众文化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对后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乃至对人的心理、精神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作用。
概括来说大众文化指的是“在现代商品社会应运而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对象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文化。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以大众文化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模式,认为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从现代主义的语言中心转向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心文化。
英国的社会学家斯特里纳蒂(dominic strinati)在《大众文化导论》一书中认为“黄金时代”本身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它讲述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的故事。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81512f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c.png)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众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之中。
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接受和喜爱的文化现象,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一、大众文化的特征1、广泛普及性:大众文化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它覆盖着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从一般文化娱乐到广告、宣传、音乐、电影、电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能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2、低门槛性:大众文化具有很低的门槛性,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和获得其中的娱乐和消费。
与高个性化的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注重普及和消费性。
3、商业化:大众文化往往是以商业化的形式呈现的。
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出来的产物,商业化的运营方式让它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4、民众化:大众文化更符合人民的口味和需求,它代表了广大民众审美和文化需求的体现。
民众化的特点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
5、可塑性: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独创性,它受到各种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也会不段地催生出新的文化元素和娱乐形式。
二、大众文化的成因1、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当代社会中,消费者对娱乐和文化的需求早已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这就给市场经济营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空间。
大众文化在商业市场中得以广泛流行和普及。
2、科技进步与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大众文化的产生和传播。
随着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的广泛应用,大众文化开始从有限的文化圈子中不断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拓展和渗透。
3、消费主义的崛起也推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市场竞争几乎完全围绕着消费活动展开,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消费主义的继续加强和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条件。
4、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得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促使了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当代中存在的文化问题及分析和解决方法
![当代中存在的文化问题及分析和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4abb59f01dc281e53af099.png)
当代中存在的文化问题及分析和解决方法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文化问题总是无处不在,面对这些问题,加强道德教育还是目前首要的准备。
我们要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中的问题解决好,并将中华文明承传下去。
关键词: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文化问题、道德教育、一、当代中国存在的文化问题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包括亚、欧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认同和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和风貌,是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整体。
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的给予世世代代子孙以继承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
当前中国文化面临着种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文化不均衡性:(一)精英大众文化的差异。
所谓精英文化一般存在于拥有文化气息的世界里,可你是大学教授、艺术家、文学家、或其他文学专用人士。
相反,而那些大众都把时间或精力消磨在电视机前、网络游戏、歌舞厅中。
现在的社会正面临着这样的严重问题,精英不断的缺少,反而大众越来越取代了精英的位置。
(二)城市乡村文化的差异。
由于城市的发展日益趋于现代化,相比之下,乡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这样拉大了城市乡村生活水平的距离,可能会导致有些乡村孩子在没有接受教育的时候,就被世界所放弃了,文化差距因此而产生,导致人与人的思想观念不同,无法随着时代的脚步继续发展。
(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
如今中国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逐渐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这也表明了我国文化在面向世界的同时不仅要保持自身的还要包容世界的,最主要的还是西方文化。
(四)总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
当代中国社会中,在市场经济机制的驱动下,个体变成一种越来越基本的发展趋势,因为市场经济的契约机制正是以这种家族身份制度中游离出来的、自由的、平等、团结、互助的个体的存在为基础的。
在某种意义上,贸易这样的独立的个体,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从大众文化不足角度浅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
![从大众文化不足角度浅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522765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从大众文化不足角度浅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构建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在日益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与西方文化相互渗透,而这也给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众文化不足的问题。
大众文化不足既包括了大众文化的负面发展趋势,也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偏离和忽视。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成因,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并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大众文化的建设,以推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就从大众文化不足的角度来浅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构建。
大众文化不足的成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忽视和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也逐渐减弱。
这使得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大众文化中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
与此西方文化的冲击也在影响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构建。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让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加快,这也给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减弱,而大众文化的构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它的价值和魅力是不可替代的。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教育、宣传、文化活动等,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大众文化中,让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
也可以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和传承意识。
我们还应该引导大众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自主选择。
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局限性和不适应中国国情的地方。
要正确引导大众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自主选择。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2b5e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9.png)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当代大众文化和中国大众文化的概念,并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对比它们。
一、当代大众文化当代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媒体和科技等因素形成的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主要包括电影、电视、音乐、游戏和互联网等媒介所创造的花样繁多的娱乐产品。
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当代大众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流行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走进不同的音乐世界、电影世界、游戏世界等等。
二、中国大众文化中国大众文化是指在中国这个国家中由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形成的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
它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来自西方国家的现代文化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传统文化,例如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剪纸等,同时也涉及到一些新的文化形态,例如电影、音乐、游戏等等。
三、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的比较1.文化背景和特色当代大众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多元化和大众化的趋势下兴起的。
因此,当代大众文化是充满了丰富的多元元素,包括各种文化表达方式。
中国大众文化则具有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和特色。
中国大众文化的传统元素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例如茶道、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等。
2.文化产品当代大众文化通常是由媒体和科技等因素形成的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例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游戏和互联网等。
中国大众文化则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这些传统的文化媒介,还包括了体育比赛、文化活动和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
3.文化消费当代大众文化的消费形式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追求个人的个性和享受,不论是体育娱乐、音乐、游戏等形式都是消费群体非常广泛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消费。
而中国大众文化的消费形式则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品味、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
四、结论当代大众文化和中国大众文化各有其特点和特色,而这些特点和特色是随着不同的人们之间的文化背景、文化经验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会不同。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观——兼论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观——兼论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b787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8.png)
This theory bnngs great influence to Jameson’S idea.Jameson absorbed
the idea fruits of this theorist,at the same time he creates his own
particular theory.This thesis analyzes Jameson’S postmodemism and popular cultural theory from both microscopically and microcosmic
靴做储排:渤互 游,¨汨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I".-1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capitalism,and to prove his point with varies of cultural phenomenon.
Jameson enlarges the culture’S range to a generalized degree,which not
only di ffer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parochialism point of view but also adapt to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From this filed of vision, Jameson gives postmodernism culture a quite comment and recognizes i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状况
蔡泽冬 12经济1班 121041004 89号
对于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现状看,我认为现在大众文化生产的数量比较可观,也比较有规模。
但亟待提高的依然是质量问题,一下想说的主要是大众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一些混乱。
大众文化在塑造国民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最大的,远远超过官方文化、精英文化,所以如何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观、通过大众文化塑造大众健康的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目前大众文化存在的一些价值误区如:炫富现象和嫌贫爱富的价值观,赤裸裸地轻视那些底层大众,如那些房地产商的广告。
有的房地产商公开说:讲我的房子就是为富人盖的。
这种炫富在西方很少,在西方,很多富人都夹着尾巴做人,很低调。
一个正常社会的价值导向应该站的穷人、弱势群体一边,而在中国是反着的。
富人不但实际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而且在话语领域也敢于赤裸裸地藐视和数落大众,大众文化敢于赤裸裸地教导“怎么嫁给一个有钱人”,鼓吹“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再自行车上笑”(如《非诚勿扰》中的炫富女马诺)。
很多社会都存在富人压制穷人的不合理现象,但是一般这种事情可以做但不能也不敢说。
像今天中国的大众文化敢于把一种“歪理”公开说出来是很少见的。
再如我们的大众文化对暴力的表现也是非常令人担忧。
暴力在大众文化中很难避免,古今中外皆然,但西方的大众文化表现暴力也是有一个规范的,是受道德制约的,不是赤裸裸崇拜暴力,也是不是为了表现暴力而表现暴力,不能把暴力本身审美化。
我们现在大众文化表现暴力的时候,悬置了道德尺度,没有是非差别,暴力本身成了一种审美对象,如《夜宴》《黄金甲》,使用暴力的双方没有一方是正义的。
再比如我们的大众文化(如宫廷戏、帝王戏,还有某些谍战片),喜欢表现阴谋文化,教人怎么玩权术,其中的主人公一个比一个城府深。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这些价值误区归结到一点,其实就是大众文化表现的“好生活”理念——什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好的、值得追求的——出了问题,因为好生活理念是价值观的最核心表达。
大众文化表现的好生活理念是畸形的,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很突出的一点:蔑视劳动和生产,片面追求奢侈消费,不是把劳动和生产看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奢侈品消费看作是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
这就是洛文塔尔讲的生产性偶像被消费性偶像取代。
很多穿越剧中表现的实际是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一下子穿越到古代、成为格格,不想奋斗,而是想一夜之间获得财富与成功。
回顾一下,八十年代的时候,大众的偶像是陈景润、陆文婷、乔光扑之类生产偶像(厂长,科学家,工程师等),现在的大众偶像则是清一色的明星(看看流行杂志封面人物即可证明),明星所以为人们羡慕,根本原因是他们身上的奢侈品,而且明星实际上也是诸多奢侈品的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
明星和奢侈品之间可以划等号。
总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表现出一系列不健康的价值观,其“好生活”的理念是畸型的。
我觉得今天大众文化最严重问题,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畸型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