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读后感
绩效管理读后感
![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72d744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9.png)
绩效管理读后感根据老师的作业,我有幸拜读了《出色主管》一书,可谓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巴克沃给绩效管理下的定义:“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沟通是指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和互相理解的过程。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沟通的四大法则:沟通是理解力;沟通是期望;沟通创造要求;沟通和信息是不同的。
另外,德鲁克还认为: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口头、书面等)和非语言沟通(身体语言、物体操控等)。
"绩效管理的四大环节绩效计划、绩效控制、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的纽带——沟通.在我第一次做的部门考核中有员工提出了激烈的反对和询问。
现在反思是因为忽略了四个环节的纽带—-沟通。
在绩效控制的和考核的时候没有沟通而是直接绩效结果反馈。
如果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公司与职员之间有了隔阂,造成了被考核者对制定的绩效目标感到不合理,对管理者没有能很好辅导其解决难题感到不满意,对绩效考核的结果感到不公平,……;这时,考核者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沟通、再沟通,把不通的管道打通,通过对流达成共识,以在沟通中实现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改善。
不然,绩效可能会被抵制,当然达不到“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的目的。
绩效沟通的复杂性绩效管理是一个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应该建立开放式的沟通网络,使意见和信息资料公开.而这种沟通一旦采用开放式、全通道式的网络,其复杂性必然很高。
而且,从影响员工绩效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沟通要素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员工绩效。
沟通要素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沟通频率:在一个考核周期内,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沟通的次数。
高绩效团队管理读后感3篇(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听后感)
![高绩效团队管理读后感3篇(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听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1d94d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4.png)
高绩效团队管理读后感3 篇(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听后感)下面是我整理的高绩效团队管理读后感 3 篇(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听后感),供大家阅读。
高绩效团队管理读后感 1《打造高绩效团队》是一本对个人职业生涯有深刻的剖析和指导意义的书籍,书中着重阐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关于团队,第二层是关于高绩效团队,第三层是如何打造了高绩效团队,读完此书,我感悟颇深。
一、关于团队。
团队区别于一般的群体,是某一工作区域内为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而相互协作、独立工作的团体。
团队各成员需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作为团队的一员应不遗余力的为团队的正常运转,高效运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从优秀的团队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进步。
二、关于高绩效团队。
首先,我认为高绩效团队的一个首要特点是拥有一个清晰的共同目标。
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引导每一位成员往相同方向前进。
同时,团队目标必须是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的理解而达成共识的否则就非常不利于协调团队行动。
其次,高绩效团队非常重视每一位队员之间的互补性。
在群体成员的组合上,同样数量与素质的一群人,由于排列组合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会有所不同。
如果能利用好队员之间的性格、技能互补,就能发挥协同效应。
人的性格、技能各有不同,有人容易悲观,有人天性乐观,有人谨小慎微,有人敢闯敢拼。
只有平衡协调每个人的特点,扬长补短,才能实现绩效最大化。
三、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通过学习,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以下品质:1、奉献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加入一个团队,就要为团队贡献自己积极的、正向的能量,促使团队发展壮大。
如果将团队比作一颗大树的树干,个体是大树的枝叶,只有树干营养充沛,生命力旺盛,枝叶才能有所依托,茁壮成长。
2、成就团队。
成就团队就是有大局意识,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克服自私自利心理,发扬协调关系,合作顺畅的团队精神,不要为了自我表现,突出个人能力而分散团队的向心力。
《绩效管理》读后感
![《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29f822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7.png)
《绩效管理》读后感《绩效管理》读后感1最近,领导要求我拟一个关于稿件的绩效管理办法。
在思考和制定办法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使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咱们公司绩效管理制定的来之不易,从而让我好好执行好好遵守咱们公司的规章。
现在很荣幸将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同大家分享。
首先,绩效管理要重视员工的自我主动性。
应从激励着眼,纯粹为完成指标采用绩效考核单纯扣分是最简单的形式。
赶鸭子上轿的做法也是不可取,其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好的激励措施能使人主动的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制定稿件奖励措施的时候,我会考虑制定每发表一篇加贰分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员工努力改善自己的绩效成绩而努力。
其次,要想得到什么就考核什么。
例如:我期望的是每人都能完成一份稿件,我就会考虑在绩效管理里面考核这一项。
而对于公司来说就是业绩指标,就像咱们公司的KPI指标。
这能够反映公司战略要求、近期业绩目标、公司和部门的工作重点以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司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会相应在绩效管理中规定此项内容加以评估。
另外考核还应全方位,多角度。
一方面可以掌握员工的整体绩效,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员提高学习热情和适应性。
再次,在制定绩效管理的时候还应该多征求员工意见,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其中来,一来可以使绩效制定不至于产生过大偏差,而导致员工的抵触情绪,二来员工以管理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融进了自己的意愿,能真正体现自己的利益,从而认真遵守执行。
最后,绩效计划完成之后如何让员工一直保持执行的积极性,将执行变为自己的职业习惯,这就需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强化,通过考核看看是不是按照计划做了,是不是完成了每个阶段的绩效目标;对执行者采取加分的奖励,对不执行者进行扣分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保证整个绩效管理的健康发展。
绩效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运用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但一旦运用不得当,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
![《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dbd8a3c5fbfc77da369b14a.png)
《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1这本《华为绩效管理法》是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正处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期。
当下的经济形势严峻,竞争格局正在进一步加剧,而中国企业不管是从研发,管理,还是品牌服务上来说,竞争力全有所欠缺,这是大部分管理者承认的`一个现实。
我近期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华为在国内外的热度不断升温,其人力资源管理是今日华为成功走向国际化的秘密武器,《华为绩效管理法》一书让我悟出了很多绩效管理之道。
任正非认为“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华为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员工在企业成长圈中处于重要的主动位置”,每次人力资源体系调整和改革,其实体现的都是在向职工的太平意识宣战,鞭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员工。
一个企业末位淘汰、自由雇佣、轮岗等,都是让人动起来,活力起来,因为惰性和懈怠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只有通过一些合适的制度和方法,让公司内部始终保持活力,才是企业发展和成长之道。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人岗匹配、易岗易薪,这些原本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本做法、常见做法。
市场化竞聘、内部竞岗等方式,让真正有能力做,有意愿做的干部担当起来,任期期满或出现能力与目标差距较大时即解聘或劝辞。
岗位工资是大势所趋,绩效工资适度调整,保持不同人员的薪酬水平有适度的市场竞争性和内在一致性,当然也需要有适当的考核方法。
华为的理念是:(1)为客户服务时华为存在唯一理由。
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都是为了客户的需求,而企业中的团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需要整个团队去思考,去定位,去确定中心点,如果价值都没法确定,那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因为这样的团队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2)个人存在的价值:当个人无力左右团队时,应该思考自己个人存在的价值,是随波逐流,还是默默壮大自身,等待金子发光的那一天又或者,自己内心里觉得值,或者若干年回想今天的所作所为值,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读后感
![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7d8d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2.png)
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读后感I read the article about the Double-sided Go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 found it really interes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The concept of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consider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an employee's performanceis quite innovative. It made me reflect on my own experiences with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in the past andhow a system like this could have been beneficial.In my previous job, we had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focused mainly on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our work. While it was motivating to receive praise and recognition for our achievements, I also felt that therewas a lack of constructive feedback on areas where I could improve. This led to a sense of complacency and a missed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With the Double-sided Go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employees are not only praised for their successes but alsogiven constructive criticism on areas where they can do better. This balanced approach ensures that employees are constantly striving to improve and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It also promotes a culture of honesty and transparency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s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re acknowledged and addressed.For example, let's say an employee is excelling in meeting their sales targets but struggling with time management. Under a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y may only receive recognition for their sales performance. However, with the Double-sided God system, their manager would also provide feedback on how they can improve their time management skills to become even more effective in their role.Overall, I believe that the Double-sided Go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approa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in the workplace. By focusing on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performance, it creates a more holistic and balanced view of an employee's contributions. This, inturn, can lead to increased motivation, growth, and ultimately, success for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as a whole.英文回答:I read the article about the Double-sided Go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 found it really interes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The concept of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consider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an employee's performance is quite innovative. It made me reflect on my own experiences with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in the past and how a system like this could have been beneficial.In my previous job, we had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focused mainly on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our work. While it was motivating to receive praise and recognition for our achievements, I also felt that there was a lack of constructive feedback on areas where I could improve. This led to a sense of complacency and a missed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With the Double-sided Go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employees are not only praised for their successes but also given constructive criticism on areas where they can do better. This balanced approach ensures that employees are constantly striving to improve and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It also promotes a culture of honesty and transparency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s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re acknowledged and addressed.For example, let's say an employee is excelling in meeting their sales targets but struggling with time management. Under a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y may only receive recognition for their sales performance. However, with the Double-sided God system,their manager would also provide feedback on how they can improve their time management skills to become even more effective in their role.Overall, I believe that the Double-sided Go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approa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sin the workplace. By focusing on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performance, it creates a more holistic and balanced view of an employee's contributions.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increased motivation, growth, and ultimately, success for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as a whole.中文回答:我读了关于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的文章,觉得非常有趣和发人深省。
重建绩效管理读后感
![重建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8e587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9.png)
重建绩效管理读后感以前我就觉得绩效管理这事儿吧,就像是一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猜谜游戏。
公司有一套套复杂的指标、评估啥的,可到最后好像也没真正起到啥大作用,就像个花架子。
但是这本书呢,就像是个超级厉害的老师傅,拿着扳手和螺丝刀,要把这花架子给拆了重新组装成超级实用的大机器。
书里提到的那些传统绩效管理的问题,真的是说到点子上了。
比如说那些繁琐得让人头疼的年度评估,就像每年一次的“大型审判”。
员工战战兢兢地等着结果,可这结果往往来得太迟,而且很多时候都不太准确地反映平时的工作情况。
就好比你在一场马拉松比赛里,裁判一年才看你一眼,然后就给你打分,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误判啊。
然后书里提出的重建思路,那叫一个新鲜又大胆。
它强调要更频繁地反馈,这就好比把马拉松的裁判变成了每隔一段路就给你加油打气并且指出你跑步姿势问题的小助手。
这种及时的反馈,让员工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不至于一路跑偏了还不知道。
而且把目标设定得更加灵活、个性化,不再是那种一刀切的模式。
这就像是给每个员工量身定制了一套合身的运动服,而不是让大家都穿一样的大袍子,跑起来既不方便又不美观。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团队协作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
以前的绩效评估往往只看个人,就像在一个足球队里,只给每个球员单独打分,不管球队整体踢得咋样。
但这本书里倡导把团队的成功也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就对了嘛,一个球队要是输了,光夸某个球员进了一个球有啥用呢?大家得一起赢才行啊。
这样的理念能让大家更注重团队合作,而不是只想着自己出风头。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万能的魔法书。
有些地方感觉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
比如说要频繁地进行反馈,这对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可就高了。
管理者可能本来就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现在又要经常停下来给员工做反馈,感觉有点像让一个厨师一边炒菜一边给每个食客讲解做菜的步骤,容易手忙脚乱。
而且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要完全改变原有的绩效管理体系,就像要给一艘超级大船换发动机,工程浩大,一不小心还可能让船搁浅了。
高绩效管理读后感
![高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dd58a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1.png)
高绩效管理读后感读了关于高绩效管理的相关书籍后,我感觉就像是被人敲了一记脑袋上的警钟,“嗡”的一下,突然就对工作和自我提升有了好多新的想法。
以前我觉得,管理嘛,不就是领导管着我们干活,绩效也就是到时候看看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像小学生看成绩排名一样简单粗暴。
但是读完这本书才知道,高绩效管理那可是一门大大的学问,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藏着无数让工作变得高效又有趣的秘密。
书里提到的目标设定就很有意思。
以前我设定目标就像是在黑暗里乱开枪,打到啥算啥,没有什么规划性。
比如说减肥这个事儿,我就只想着“我要瘦”,但这就像一个模糊的影子,根本抓不住。
高绩效管理里说目标得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SMART原则)。
这就好比减肥这个目标得变成“我要在三个月内通过健康饮食和每周三次运动,减掉5斤”。
这样明确的目标就像给我画了一张清晰的地图,我知道该往哪儿走,每一步都有了方向。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有了新的感悟。
以前总觉得团队里就是各干各的,然后把成果拼凑起来就好了。
但书中告诉我,高效的团队是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紧密相连、互相协作。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前锋、中场、后卫和守门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但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赢得比赛。
如果中场球员光顾着自己带球耍帅,不把球传给前锋,那这个球队肯定赢不了。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明白自己在团队里的角色,和队友们默契配合,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的绩效提高。
还有反馈这一块,我觉得特别像给汽车做保养。
我们工作就像汽车在路上跑,时间久了总会有些小毛病。
而反馈就是定期的保养检查。
如果领导或者同事能及时给我反馈,告诉我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那就相当于给我这个“工作小破车”修修补补、加加油。
我就能跑得更稳更快。
而且,反馈也不能总是批评,就像不能总是对着汽车一顿乱砸一样,正面的反馈就像给车打打蜡,让它看起来更光鲜亮丽,也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往前开。
书里讲的激励措施也很有趣。
我突然想到我小时候,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可以拼命地把作业写得又快又好。
绩效管理读后感
![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3d22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9.png)
绩效管理读后感绩效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企业或组织如何评估、激励和发展员工的绩效,以提高组织效能和个人发展。
通过阅读有关绩效管理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我对绩效管理这一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评估和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企业能够客观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种评估和反馈的机制,能够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自我成长和提升。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评估员工的表现,能够识别出优秀人才,并制定适当的激励和发展计划,以留住人才。
其次,绩效管理也涉及到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契约关系。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通常期望通过优异的表现来获取更好的回报,包括薪酬、晋升机会和培训发展等。
而组织也期望员工能够为其创造价值和贡献,以实现组织目标。
绩效管理通过建立明确的员工绩效目标和预期结果,明确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契约关系,使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组织对其的期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此外,绩效管理还能促进组织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和密切。
员工可以与管理者共同讨论工作中的挑战和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而管理者也可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这种沟通与合作的机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工具。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应该包括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等。
同时,还需要支持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以便更好地跟踪和记录员工的绩效数据。
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工具,能够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管理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
一个注重绩效管理的组织,通常能够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构建高效的工作团队,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绩效管理实践指南读后感
![绩效管理实践指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b1d48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c.png)
绩效管理实践指南读后感读完这本绩效管理实践指南,就像是在管理的迷宫里捡到了一张超详细的地图。
以前吧,我就觉得绩效管理这事儿挺玄乎的。
就像在雾里看花,知道它重要,但是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员工嗷嗷叫着努力工作,又能让公司的目标一路狂飙,那真是一头雾水。
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特别实在的老大哥,拉着我的手说:“兄弟,来,我给你好好唠唠。
”书里先把绩效管理的那些基础概念讲得透透的。
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定义,而是像讲故事一样。
我就突然明白,原来绩效管理不是老板用来挑刺儿的工具,而是让整个团队都能变得更牛的魔法棒。
比如说,设定目标这一块,以前我就觉得目标嘛,随便定个数字就得了。
看了书才知道,这目标得是那种跳一跳够得着的,还得和公司的大方向紧紧绑在一起,就像每个小齿轮都得精准地咬合在大机器上一样。
再说说绩效评估这部分。
以前一提到评估,感觉就像老师给学生打分,紧张兮兮的。
书里却告诉我,这评估是个双向沟通的好机会。
就像两个人坐下来好好聊天,员工能说说自己的想法,老板也能给点建设性的意见。
这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场共同成长的对话。
而且评估的标准要特别清晰,不能模糊不清,不然就像在黑暗里扔飞镖,全靠运气。
还有关于激励措施的内容。
我算是发现了,这就像是给员工打鸡血的神器。
不过这鸡血不能乱打,得打到点子上。
书里讲了好多不同的激励方法,有物质的,像奖金、奖品;也有精神的,像表扬、晋升机会。
我就想,这就好比是做菜,不同的员工喜欢不同的调料,得根据他们的口味来定制激励的“大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强调绩效管理是个持续的过程。
不是说一年搞一次评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像照顾小树苗一样,得天天关注着。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
这就像开车,不能只看终点,路上的路况得时刻留意,该转弯的时候就得转。
总的来说,这本绩效管理实践指南就像一本管理秘籍。
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一个刚学了几招武林绝学的小菜鸟,迫不及待地想在工作里试试身手。
我相信,如果按照书里说的去做,我们的团队肯定能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大家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公司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
绩效管理读后感
![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8a7c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3.png)
绩效管理读后感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激励,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管理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必备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通过学习绩效管理这本书,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绩效管理。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绩效管理的知识,也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只有通过绩效管理,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目标,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绩效管理对于员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绩效管理,员工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同时,企业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绩效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保持人员稳定。
最后,绩效管理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管理方法。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目标和标准,确保评价过程公平公正。
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的绩效。
通过学习绩效管理,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和员工的重要性。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读后感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37ae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7.png)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读后感读完这篇关于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的文章,就像是被人在脑袋上敲了一下,突然有点开窍的感觉。
以前我总觉得,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要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就挺好的。
就像我有个朋友,在公司里每天跑来跑去,帮这个复印文件,帮那个订个外卖,看起来特别热心,也特别忙。
但是到了考核绩效的时候呢,他的成绩却不怎么样。
我当时还挺纳闷儿的,这多不公平啊,他做了那么多事呢。
可是这篇文章就告诉我,不是做了事情就代表有绩效的。
就好比你在黑暗里瞎忙乎,忙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成果。
真正对绩效负责,是要做那些能产生成果的事儿。
这就像是农民种地,你不能光天天在地里瞎晃悠,看看这儿,摸摸那儿,你得真的种出饱满的粮食来才行。
文章里提到管理的核心是要让员工的工作产生绩效。
这让我想到我们小区门口的那个保安大爷。
他每天的工作可不仅仅是坐在保安室里发呆或者随便在门口溜达溜达。
他知道自己的绩效是什么,那就是保证小区的安全。
所以他能清楚地记得每一个业主的脸,外来车辆他都会认真登记,有陌生人在小区里晃悠他就会上去问一问。
他的这些工作都直接和他的绩效——小区安全,挂钩。
这就叫管理得好,目标明确,绩效也就有了保障。
还有一点特别有趣的是,文章里说不能只看苦劳,要看功劳。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上学的事儿。
每次考试完,有些同学就会说:“我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啊,做了那么多练习题,为什么成绩还是不好呢?”其实就跟工作一样,不是你学习的时间长,做的练习题多就一定能考高分。
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能不能把题目做对。
这在工作里就是有没有产生真正的绩效。
要真的做到对绩效负责的管理,感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就像要让一群调皮的小猫按照你的想法去抓老鼠一样,得费不少心思。
管理者得明确目标,得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绩效到底是什么,还得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支持。
不能光说:“你们去给我弄出绩效来啊!”就像你让厨师做菜,你得给他食材、厨具,告诉他要做什么菜,做到什么标准才行。
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读后感
![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26e6b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2.png)
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读后感读了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相关的内容,真的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管理大门,同时也像是被人拿小锤子在脑袋上轻轻敲了几下,突然有点开窍的感觉。
以前吧,总觉得绩效管理就是简单地给员工打分,看看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就像一场粗糙的比赛,只看谁先冲过终点线。
但这个双面神系统可不一样,它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有好多面可以去考量员工的表现。
一方面,它强调目标的设定要像射箭一样精准。
可不是那种模糊的“今年要努力啊”之类的目标,而是非常具体、可衡量的。
比如说销售岗位,不是只说“要提高销售额”,而是“在第三季度末,要将销售额提升20%,新客户数量增加15%”。
这就像是给员工画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靶子,大家都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儿。
这让我想到自己以前做事情的时候,如果目标模棱两可,就像在大雾里走路,不知道方向对不对,走得也没劲儿。
再说说这个系统对员工能力发展的关注,这就像一个贴心的导师。
它不仅仅是看你现在干得怎么样,还关心你未来能不能干得更好。
会根据员工目前的能力状况,制定出提升的计划。
这就好比是你在爬山,它不但看你现在爬到了哪个位置,还会告诉你接下来哪条路能让你变得更强壮,更能适应更高的山峰。
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人性化,毕竟员工不是机器,不能只让他们不停地干活,还得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这样他们也会更有干劲儿,就像给汽车加足了油一样。
而且啊,双面神系统在反馈这一块做得也相当巧妙。
它不是那种一年到头才来一次的“秋后算账”式反馈,而是像一个随时在你身边的小助手,时不时地给你一点提示。
这样员工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就想啊,如果我工作的时候能有这样及时的反馈,就像打游戏的时候有个小攻略在旁边,肯定能少走很多弯路,说不定还能成为游戏大神呢(是工作中的大神啦)。
不过呢,这个系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机器,操作起来可能会有点难度。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者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的团队来说,要完全掌握这个系统可能得费一番功夫。
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
![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57683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7.png)
华为绩效管理法读后感《华为绩效管理法》是一本研究华为公司绩效管理的图书。
由于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业内享有盛誉。
因此,许多企业都以华为为榜样,尝试学习和领悟华为的经验和理念,来推动自身企业的发展。
因此,本书由华为的HR团队撰写,针对华为绩效管理方式提供了深入剖析和详细讲解,可以帮助其他企业了解华为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绩效管理体系。
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全书将华为的经验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内容丰富、细致入微,涵盖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方法的创新思考和探究更为重要和必须。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有很多知识和想法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这本书运用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详细剖析了华为的绩效管理方式,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考核、奖惩措施、绩效反馈和执行监控等流程的具体实现。
同时,也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从中深刻理解到,企业要做到高效运转,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对于企业和管理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管理者了解和掌握华为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表现、增强竞争力。
同时,本书强调了管理者对员工的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满足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思考了我的职业规划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本书强调了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意味着,每个员工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和合适的绩效考核标准。
因此,在职场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向着企业的目标逐步前进,并在积累足够的能力的同时,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至高目标的完成。
总之,作为一名读者,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对于它的价值和启示性深有感受。
我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实践,将华为的这种优秀的绩效管理方式贯彻到我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
曹子祥教你做绩效管理读后感
![曹子祥教你做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0773b9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0.png)
曹子祥教你做绩效管理学习总结说到绩效管理,有时候听到一些人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甚至错误的认识:有人认为实施绩效管理就是为了降薪或者加薪、奖励,甚至有的人认为实施绩效管理是为了裁员,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那么真正的绩效管理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曹子祥老师的书籍精华:一、绩效管理的5大目的1.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战略落地。
.2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
3.更好地执行企业的流程。
4.能力的提升。
5.员工行为的纠偏。
二、绩效管理的成功“1-2-3法则”“1”是一个核心,“2”是两个前提,“3”是三大关键。
一个核心:是指绩效管理的指标指标的作用是什么?对于被考评对象来说,指标是被考评对象行动的方向和指引。
对于公司来说,指标有什么作用?第一,通过设计指标,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转化成前沿行动,实现战略落地。
第二,通过设计层层指标,将公司的价值主张变成大家行动的方向。
第三,把公司、部门和岗位存在的问题或者弱项,例如,工期不准时、返工率高等,变为各级管理者及员工们要改进的问题。
两个前提:前提之一:建立战略目标体系(如核心价值观提炼、诊断)。
前提之二:确定职责,分配任务,制定目标、流程。
三大关键:董事长: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级经理:绩效管理的主体;人力资源部:绩效管理专家人力资源部的专业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订政策、方案、制度,提供工具,当好参谋;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出对策;研究新的方法,改进公司的绩效系统。
(2)组织者:组织好绩效管理培训,研讨、与咨询公司接口。
(3)推手:推动实施、改进。
(4)信息中枢:收集、整理和保存资料信息。
(5)战略伙伴:保持绩效系统的战略一致性。
三、成功绩效管理的12大要点要点一: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绩效指标体系。
要点二:关注绩效管理的全部环节,而不是一部分。
这里容易犯的错误是——重考核、轻过程。
要点三:建立公开、开放、充分沟通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读后感
![绩效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6af5b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c.png)
绩效管理读后感绩效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绩效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绩效管理这一主题的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
在过去的管理实践中,往往是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来促使员工提高绩效,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压力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而现代的绩效管理更注重激励和奖励,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及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赢。
其次,绩效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传统的绩效评估往往只注重员工的工作成果,而忽视了员工的工作过程和行为。
然而,员工的工作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行为和潜力,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最后,绩效管理需要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相结合。
员工的个人发展是组织绩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绩效管理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同时也需要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和机会。
组织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来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实施的难点。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差异,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及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应用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绩效管理必读12篇》读后感
![《绩效管理必读12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b843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8.png)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
《绩效管理必读12篇》这本书让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总共有12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涵盖了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系统地阅读这些文章,我对绩效管理的整体框架和操作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篇文章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衡量绩效、评估绩效和改进绩效等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同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个人能力。
第二篇文章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绩效管理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等要素。
目标设定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它需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和有挑战性。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估,绩效改进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绩效激励是通过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
第三篇文章介绍了如何进行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需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挑战性和有时限。
目标设定还需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
第四篇文章介绍了绩效评估的方法。
绩效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360度评估、自评和直接上司评估等。
不同的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第五篇文章介绍了如何进行绩效改进。
绩效改进需要通过分析评估结果,找出问题和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培训、辅导和激励等,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
第六篇文章介绍了如何进行绩效激励。
绩效激励是通过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激励方法可以包括薪资增长、晋升和其他福利待遇等。
绩效激励需要公平、公正和可行,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第七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建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需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估标准。
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指标,绩效评估标准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增量绩效管理 周辉 读后感
![增量绩效管理 周辉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e6bc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4.png)
增量绩效管理周辉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增量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三、增量绩效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四、个人对增量绩效管理的理解与感悟五、增量绩效管理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六、如何实施增量绩效管理七、增量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八、增量绩效管理对企业和员工的启示九、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在我国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增量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周辉的《增量绩效管理》一书,对增量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作用、优势以及在我国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对增量绩效管理的理解和感悟。
【增量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增量绩效管理是指在现有绩效基础上,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员工潜力等方式,实现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人为中心、注重团队协作、强调持续改进和实时反馈。
【增量绩效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增量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此外,增量绩效管理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对增量绩效管理的理解与感悟】在我看来,增量绩效管理是一种人性化、务实高效的管理方式。
它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和关爱,关注员工的成长,使员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增量绩效管理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增量绩效管理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增量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缓解我国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增量绩效管理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增量绩效管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何实施增量绩效管理】要实施增量绩效管理,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三是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四是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五是建立实时反馈制度,持续改进管理措施。
赢在绩效读后感
![赢在绩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f8f9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0.png)
赢在绩效读后感
《赢在绩效》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分析,深入剖析了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来提高绩效。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绩效管理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理念。
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整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持续的反馈和改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如KPI的制定和运用、360度反馈评估、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也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水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绩效管理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
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些理念,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好的绩效和更大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管理》读后感
工商09-1班姬宏源 09094016
最近阅读了颜世富主编的《绩效管理》这本书,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多了一点,之所以在众多的图书里挑选出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从与其他书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并且结合了大量的绩效管理咨询经验,系统地探讨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操作技术。
下面先对这本书进行大体的介绍:
1、书本介绍:
2、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与胜任力、绩效考评方法、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评质量分析、绩效风险管理等7章。
本书不但对绩效管理的发展、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系统、绩效考评法等相关知识和工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介绍,还针对绩效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生动的讲解。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还特别介绍了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如何有效规避风险的建议和方法。
本书通过大量的图表、咨询案例,生动、直观地将绩效管理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操作步骤表现出来。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培训教材,还可以供关心管理理论及其运用的人士阅读。
3、读后感想:
提起绩效管理,几乎大家都觉得重要。
但是,真正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的机
构并不多。
这本书的主编者由于是咨询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其承接的咨询项目中,基本上都有绩效管理方面的内容。
有人认为,在中国这样重人情、面子、关系的国家里,根本不可能搞好绩效管理工作。
但是实践表明,并不是不能搞,或者是搞不好绩效管理,关键是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
例如,没有认真地进行工作分析就进行考核了,没有把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没有进行绩效反馈等。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如果我们按照系统的观念来认真开展绩效管理,肯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本书与传统的绩效管理不同,它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第一章讲了绩效管理概述,主要有绩效管理的概念、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绩效管理系统;第二章主要讲了绩效管理与胜任力,内容有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模型与绩效管理、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方法;第三章主要讲了绩效考评方法,包括传动绩效考评方法、财务绩效评估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绩效凌柱;第四章主要讲了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绩效管理系统诊断、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绩效指标权重和标准设定、有效考核的保障、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建议;第五章主要讲了绩效管理流程,其中有绩效计划、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绩效管理各环节的有效整合;第六章为绩效考评质量分析,其中包括信度与效度概念、各种考评方法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计算、提高绩效考评质量的对策;第七章谈了技校风险管理,有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绩效管理风险、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系统配套建设。
以上便是这本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第一章中详细的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以及绩效管理的层次,组织绩效、部门绩效、个人绩效,在书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添加了一些我们在组织行为学里面的一些人格特质理论对绩效的影响,即人格特质影响人的工作绩效,不同的人应该被安排在不同的适合其人格特质方面的工作,这样工作满意度才会高,绩效才会突出。
第二章添加的新知识胜任特征模型,第三章则是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第四章第五章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和流程,第六章是对绩效管理质量的分析,最后一章对我来说也是新的东西,绩效风险管理,这是比较贴近实际的,也是比较具有概括性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有这样的感慨,绩效管理说的头头是道,可真正实行起来似乎总是与形式主义挂钩,在绩效管理这个工作上,职责权限通常是混淆不清的,由此滋生出诸多问题。
由于绩效管理的发起者是人力资源部,于是许多人就以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总经理这么看,于是他们经常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人力资源部做了什么,而不是绩效管理本身发挥了什么作用;直线经理这么看,于是经常在人力资源部组织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敷衍了事,以完成“人力资源部的任务”为终极目标,至于绩效管理究竟给他们带什么好的改变,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员工这么看,于是每次考核之后都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人力资源部,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一群闲着没事做只会制造恐慌的官僚。
但是,绩效管理为什么会变得形式主义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一,经理人员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长期以来,企业实行填表考核的方式,即由人力资源部设计通用的考核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发给经理填写,经理只要在上面打个分,然后再按规定分出等级,就算完成绩效考核。
这是很多经理人员已经习惯了的考核方式,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经理人员固执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人力资源部给他们安排的工作任务,他们给员工打分则完全是为了应付人力资源部的“差事”,而且那种方式也比较能节省他们的时间,一年就一次,既不用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也不用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更不用对员工进行反馈,在他们看来,那就很好!所以,在采用“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方式的时候,他们就很不习惯,仍旧认为这是为人力资源部打工,于是简单应付了事,做做纸面上的工作,至于过程和方式则完全被他们忽略不记;原因二,制度安排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更多考核的是员工,而没有把经理层包括在内,使得他们认为绩效考核就是企业赋予自己的权限,自己可以决定对员工怎么样,必要时可以惩戒表现差、不听话的员工,以更好地体现自己作为经理的威严。
这使得经理人员没有紧迫感,没有做好绩效管理的压力。
反正不管我怎么做,到最后给员工打个分就是,至于怎么打分,那是我的事情,我只要完成公司的考核任务就行;原因三,职责界定不明确,翻翻经理的职位说明书(如果有的话,很多企业的经理根本就没有职位说明书),你几乎很少能找到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很少有企业在经理的职位说明书里规定经理在绩效管理方面必须做哪些工作。
这就使得经理有理由在人力资源部组
织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反正这又不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只是完成你人力资源部的任务而已”,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大有人在。
这种职责上的混淆,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动力去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反而使得一些人认为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给他们添加的额外负担,这样的操作,你怎么可能保证你的绩效管理制度被执行好呢;原因四,绩效管理是与人最为密切的工作,这一条原因,是存于经理内心深处的,也可以说是很多经理潜意识里就存有的一种畏惧,他们害怕因考核使得他们员工站到对立面,使员工与他们反目成仇,于是他们内心深处抵制一切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工作,不管你把绩效管理的作用描述得多好,他们宁愿保持现状!
针对这些原因,有一些好的建议:
第一:制度设计更加人性化所谓人性化
就是把员工作为绩效管理的主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味地当成暗箱操作的对象。
要把员工当成绩效管理的主人,你的制度设计就得把持续沟通的思想融入到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以提高员工的绩效为目的,把直线经理看作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让直线经理和员工始终站在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管理的过程。
第二:基础管理要不断完善
所谓完善基础管理,主要是指更新经理和员工的职位说明书,使之更加细化,职责权限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绩效管理作为经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写入他们的职位说明书。
第三:加强对经理的绩效管理
要想使经理做好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先把他们的绩效管理工作做好,使他们感受到压力,使绩效管理更具连续性。
第四:人力资源部要成为直线经理的绩效合作伙伴
在推行绩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应尽量淡化自己作为监管者的角色,实际上我们也不提倡人力资源部表现出太强的控制欲。
相反,我们认为人力资源部作为直线经理的绩效合作伙伴,与他们一起做绩效管理,将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推行更加有帮助。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更多地进行实践,更多地与直线经理合作,帮助他们不断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的绩效管理技能不断获得提升,成为他们自己领域的绩效管理专家,使绩效管
理真正成为帮助他们进步、发展和成功的平台。
读完这本书后,并不能对所有问题都很深入的了解,但多读一本书就多得到一点收获,对于绩效管理的理解还很肤浅,各种绩效管理方面的书所讲的内容迥异,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思考,学会总结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后才能是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