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写人记事散文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深入描绘人物和事件,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以下是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1. 选择主题和情感:在写人记事散文中,选择一个能够触动自己的主题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从自身经历、身边人的故事或者社会热点中寻找灵感。
2. 刻画人物形象:写人记事散文的核心是人物,因此要注重刻画人物形象。
可以从外貌、性格、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
3. 叙述事件:事件是人物成长的催化剂,因此要注重叙述事件。
在叙述事件时,要注意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要突出事件对人物的影响。
4. 语言优美:优美的语言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引用经典语录等方式来使语言更加优美。
5. 情感真挚:写人记事散文需要表达真挚的情感。
在文章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6. 结构紧凑:写人记事散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
7. 适当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人物和事件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8. 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要注重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和事件的特点。
总之,写人记事散文需要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紧凑等方面,通过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触动读者的内心。
抒情散文写作技巧

抒情散文写作技巧抒情散文是一种以个人情感和感受为主导的文学体裁。
它讲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通常包含对自然、生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感受和思考。
抒情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下面,我将讨论一下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一、情感饱满抒情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感饱满。
散文作家需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文学语言来传达给读者。
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二、感官描述抒情散文需要通过感官描述来表现情感。
可以使用细致的描写来展现自然景观、人物情感、生命气息等。
例如,当我们在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用“花团锦簇”、“碧波荡漾”等形象生动的词汇来让读者形象感受到这个景象。
三、节奏感抒情散文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
写作时平稳缓慢时快速生动交错,但是要避免过分复杂和过于拖沓。
优美的节奏可以带动读者的情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把握度写抒情散文要把握好度。
如果写得过于沉重、过于煽情,会让读者产生反感。
散文作家要学会在情感和语言上把握好度,让读者感觉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工具化的夸张。
五、用词恰当抒情散文中的用词要由简入奢,不能过于繁琐。
在使用辞藻时,散文作家要选用更加具有渗透性的词汇,例如一些具有诗意的辞汇,来让读者体验到文字的情感和感受。
六、体裁多样抒情散文的体裁有很多。
有散文小品、游记、随笔、小说、诗歌等形式。
在写作时,散文作家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结构重视抒情散文的结构也是很重要的。
它需要清晰的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结构,并使用它们来组织自己的文章,以使文章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总之,抒情散文的特点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给人带来心灵的温暖。
在写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独特表达,正确使用语言,掌握文学技巧,以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抒情散文可以理解成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写作时,让情感真情流露,才能让文章表现出真实感、自然感和人文感。
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有哪些分类?抒情散文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抒情散文有哪些特点?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①托物抒情;②因事(人)抒情;③借景抒情;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有六种格式:1、静赏式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代表篇目《荷塘月色》注意: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参游式套路模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代表篇目《难老泉》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3、象征式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
特征: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4、情索式(并列式)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
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
代表篇目朱自清的《春》;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
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
写作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法。
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即通过自己抒发的感情来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前人十分强调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如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在文学写作中,抒情是和叙述、描写同样重要的表达方法。
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也常使用抒情来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染人的力量。
例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就运用了抒情的方法。
他写道: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项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这段话就因为是用抒情的方法来写,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鼓动性,鼓舞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奋斗。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在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
例如秦牧在土地的结尾写道: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
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
再如赵恺的诗我爱中的诗句:我爱我柳技削成的第一枚教鞭,/我爱乡村小学泥垒的.桌椅。
/我爱篮球,它是我青春的形体。
/我爱邮递员,我绿色的爱情在他绿色的邮包中栖息。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一)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
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二)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
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三)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
抒情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抒情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1、抒情贵在真实。
初写抒情文,一定要抒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切忌矫揉造作、感情虚假。
我国宋代的着名词人辛弃疾有过这么一句词:为赋新词强说愁。
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没有愁,或者说并不真正懂得愁,但是为了写出一首好词,却故意在那里说自己怎么怎么地愁。
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
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
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对草原上蓝天、白云、奔腾的骏马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3、有的借助于物,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
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4、抒情时,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对比、象征、衬托、联想、夸张等等。
第 1 页共1 页。
借事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借事抒情散文写作策略作者:郭家海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3年第03期密码破解散文是文章的主要文体样式,以情丰理深的特点超越了一般记叙文和一般议论文,近年来很受高考阅卷老师青睐。
但是,“散文”是个很大的概念,如何写“散文”?根据对高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我们分出了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两大类,其中各含五个小类。
借事抒情散文是抒情散文五姐妹中的老大。
因为我们生活在“事情”之中,情感也生发于“事情”之中。
不过,“事情”有各式各样,写作借事抒情散文的首要策略就是“缘情取事”。
什么是“缘情取事”?就是根据要表达的感情选取事件。
考场写作由于受时间、字数、阅卷的限定,考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必须符合六个字的标准:“积极”“鲜明”“单纯”。
鉴于此,承载这份情感的事件也要加以选取:或恰好再现,或精选其一,或加工组合……第一种情况不多,更多的是第二种、第三种。
一般情况下我们倾向于选择第二种,可以称之为“一事贯穿式借事抒情散文”。
一事贯穿式借事抒情散文最易与一般记叙文混淆,因为一般记叙文基本样式也是一事贯穿,但是二者对“事”的处理大不相同:一事贯穿式记叙文重在人物塑造或者情节设置,事件是环环相扣、紧密连贯的;一事贯穿式散文重在情感抒发和联想,事件是跳跃表述、隐约相续的。
操作要领借事抒情散文以事件为外在线索,分为三个构思环节:确立事件与简要流程——确立联想素材与安放位置——确立情感表达层次与方向。
①确立事件与简要流程。
寻找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确定事件的首尾。
事件在写作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寄托情感,不需要波澜(淡化波澜),不需要完整(淡化情节)。
②确立联想素材与安放位置。
在事件过程中进行联想,寻找若干相关素材来类比、对比这个核心事件(或其中的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成为抒情血肉的若干根肋骨。
③确立情感表达层次与方向。
从事件中选择情感,注意情感的层次和方向,结合相关素材进行情感铺染。
注意情感的理想化趋向。
借事抒情散文成功写作的关键在三处:①“事”有可“借”之价值。
借人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借人抒情散文写作策略借人抒情散文是抒情散文里比较容易抒情的一种样式。
重点在抒情,人物是凭借。
这种散文有两种类型,一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亲友,二是古今中外不同领域里的名人。
从高考写作角度而言,更多用后者。
因为借名人更容易抒发仰慕之情,也更有文化品位。
借助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名人又可以分出两种,一种是以名人的经历行事为主,一种是以名人的思想(名篇、名句)为主。
这里重点探讨第二种类型。
写这种借人抒情的散文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所选名人事件要切合主题。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名人事迹,但是常常有两个问题:一是流于皮毛,二是不太切题。
对这种写法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积极积累名人素材,不仅仅是关于该名人的传记、代表作,还要有一些其他人特别是作家写这个人的文学作品。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找几个题目进行审题练习,练好切入的角度。
不注意这两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要出大问题的。
(2)作者情感要真切融入。
文章求真,真就真在真情。
有些同学以为有捷径,随便拿两个名人粗略的事件来空洞地套用,那种虚情假意的写作必然不能得到肯定。
写这类名人散文必须是发自肺腑地敬佩这个名人,在此基础上,具备第一条所提要求,就有可能成功。
(3)理性提升要自然到位。
文章的切题不仅仅靠感情,更靠理性;仅仅切题的文章尚不能算优秀文章,优秀文章要在切题的基础上有理性的见解,要有现实的价值。
因此,这类文章的成功还要恰当地联系现实,理性地升华主题。
借人抒情散文基本操作要领如下:(1)切题导入。
开头一两段从试题写作要求入手,明确地将要写的人物在这一写作方向上的价值呈现出来。
注意散文语言、腔调的恰当使用,要能真诚地将阅卷老师带入文章。
开头部分作者的情感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
(2)事件评述。
文章主体部分选择人物有价值的主要事件,叙述其事件,注意概述和细节呈现相结合;分析其意义,注意感性抒情和理性挖掘提升其价值相结合。
(3)点题收尾。
结尾部分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事件或者现象,进行古今相连,突出名人事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重在理性提升。
写抒情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写抒情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写抒情作文,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回想我自己的经历,曾经也为如何写好一篇抒情作文抓耳挠腮,后来经过不断摸索,还真让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得有真情实感。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真真切切地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给挖掘出来。
就像有一次,我看到了老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
它在风雨中已经矗立了好多年,树干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小的时候,经常在它下面玩耍,乘凉。
每次看到它,心里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温暖。
当我决定把对这棵老槐树的感情写出来的时候,那种从心底涌动出来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流淌在了笔尖。
想要表达真情实感,细节描写绝对是重中之重。
还是说那棵老槐树吧,我写它的时候,仔细地描绘了它的树皮,那可不是简单的“粗糙”两个字就能概括的。
我写道:“老槐树的树皮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的脸,深深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
那些纹路有的像河流,弯弯曲曲;有的像山脉,起起伏伏。
用手摸上去,粗粝的质感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风雨。
”你看,这样一写,是不是这棵树就生动起来了?读者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我对它的感情。
再就是运用修辞手法,这简直就是给作文加分的神器。
比如写看到春天的花朵绽放,我会写:“那些花朵像是一群害羞的小姑娘,悄悄探出了脑袋,红着脸,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把花朵比成小姑娘,一下子就把那种娇羞、充满生机的感觉写出来了。
又比如写思念一个人,我会说:“思念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我在这头,而你在那头,怎么挣也挣不脱。
”用“网”来形容思念,是不是那种纠结、缠绵的感觉就呼之欲出了?还有啊,环境描写也能很好地烘托出情感。
记得有一次,我心情特别低落,就一个人去了公园。
我是这么写的:“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遮住了,没有一丝阳光能透进来。
风呼呼地吹着,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的心情伴奏。
湖水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暗淡无光,就像我此刻的心境。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那种低落的情绪不用直说,读者也能感受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人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借人抒情散文是抒情散文里比较容易抒情的一种样式。
重点在抒情,人物是凭借。
这种散文有两种类型,一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亲友,二是古今中外不同领域里的名人。
从高考写作角度而言,更多用后者。
因为借名人更容易抒发仰慕之情,也更有文化品位。
借助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名人又可以分出两种,一种是以名人的经历行事为主,一种是以名人的思想(名篇、名句)为主。
这里重点探讨第二种类型。
写这种借人抒情的散文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所选名人事件要切合主题。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名人事迹,但是常常有两个问题:一是流于皮毛,二是不太切题。
对这种写法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积极积累名人素材,不仅仅是关于该名人的传记、代表作,还要有一些其他人特别是作家写这个人的文学作品。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找几个题目进行审题练习,练好切入的角度。
不注意这两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要出大问题的。
(2)作者情感要真切融入。
文章求真,真就真在真情。
有些同学以为有捷径,随便拿两个名人粗略的事件来空洞地套用,那种虚情假意的写作必然不能得到肯定。
写这类名人散文必须是发自肺腑地敬佩这个名人,在此基础上,具备第一条所提要求,就有可能成功。
(3)理性提升要自然到位。
文章的切题不仅仅靠感情,更靠理性;仅仅切题的文章尚不能算优秀文章,优秀文章要在切题的基础上有理性的见解,要有现实的价值。
因此,这类文章的成功还要恰当地
联系现实,理性地升华主题。
借人抒情散文基本操作要领如下:
(1)切题导入。
开头一两段从试题写作要求入手,明确地将要写的人物在这一写作方向上的价值呈现出来。
注意散文语言、腔调的恰当使用,要能真诚地将阅卷老师带入文章。
开头部分作者的情感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
(2)事件评述。
文章主体部分选择人物有价值的主要事件,叙述其事件,注意概述和细节呈现相结合;分析其意义,注意感性抒情和理性挖掘提升其价值相结合。
(3)点题收尾。
结尾部分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事件或者现象,进行古今相连,突出名人事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重在理性提升。
最后也可以以强烈的抒情收篇。
惠特曼!
许久以来,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一片新大陆的象征。
如博尔赫斯所说:每一位拉丁美洲的诗人,都写有一首献给惠特曼的诗。
如惠特曼自称:我的出生地应该是整个美洲。
许久以来,我感慨于惠特曼何其幸运,在那一片崭新鲜活的大陆,在19世纪
然而,事实还有另外一面。
幸运是不可以孕育诗人的。
每一片新疆土的开发,都是必然带有血腥气的,精神的拓展同样如此,更何况这片疆土,是整整一块难以想象其大的新大陆呢?
在惠特曼以前,所谓美利坚文化精神,不过是穿着燕尾服的英吉利文明的另一块殖民地而已。
尽管这片大陆簇新得没有传统,然而,
其半空飘浮的空气却奇怪地传统悠久。
喝茶,垂钓,屏住气息在客厅里恭维太太小姐,君主制和贵族情绪,教会和装饰品,回忆,厌倦,及至高度精致的规矩和镶了金边的主题
《草叶集》是在几乎普遍的反感中问世的,惠特曼从一开始就遭遇了铺天盖地的愤怒和鄙夷。
人群中只响起唯一的掌声,是爱默生发出来的,然而,在众人的惊愕和侧目之下,那唯一的掌声也迟疑含混了。
惠特曼被推到文化的圈地之外,而又陷于文化的包围和窒困,他孤独地面对自己的伤痛。
年轻的惠特曼忍受不住那种旷世的孤独和寂寞,为了突围,更为了自卫,他似乎是孤注一掷,做了两件事:其一是把爱默生的掌声那封著名的信,印在了《草叶集》第二版的附录;其二是匿名为自己写书评,为自己鼓掌,一口气写了三篇。
这两件事当然为他招来更多的也更长久的唾骂和鄙夷。
当我在20世纪末一个风和雨软的日子,听说了惠特曼这种自吹自擂的行径,实在觉得难过。
很长一段时间,我用一个小摆设挡住书架上的《草叶集》,不再瞥一眼他的书脊。
直至后来读到了赵萝蕤先生译出的那三篇匿名书评,那为人所不齿了一百多年,却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去读一读的惠氏文字。
读完这三篇文字,我忽然觉出天空是如许明净,眼前又是恢宏的大海,自由的元素拍击崖岸,发出桀骜不驯的涛声。
我没有读出龌龊、虚荣和庸俗。
即便在怯懦的时刻,惠特曼也依然是自尊的,绝没
有涂脂抹粉、搔首弄姿、虚张声势、哄抬劣货那一套,却是坚守人格的尊严,作最坦率的生命自白。
博大和渺小是完全不同的灵魂质地,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掩饰不住的。
比较起文坛上早就司空见惯的雇人吹喇叭、捏着鼻子唱肉麻并廉价的赞歌以制造喧哗和轰动的行径,惠特曼即使在匿名的时刻,也还是那么坦荡和单纯。
这三篇文字,只须把内中的他改为我,甚或一字不改,只须堂堂正正署上惠特曼的名字,就是纯然的阳光海浪,就是与其一生的创作倾向相称的文字。
梭罗在对惠特曼有了略多的了解以后说:事实终究会证明他是个最不会吹牛的人,他有充分的权利可以自信。
这的确是惠特曼。
然而,无论如何,匿名是怯懦的,怯懦毕竟是怯懦。
正是草叶的背面,这些不须原谅的毛病,使惠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