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常见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xx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高中化学尝试大全总结(4)误差分析(5)命题角度:一计较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尝试偏差阐发。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插手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截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该尝试用铂丝或铁丝3、焰色回响反映可以是单质,也能够是化合物,是物理性子4、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4、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高三化学实验题的总结归纳

高三化学实验题的总结归纳

高三化学实验题的总结归纳在高三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习的兴趣。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实验题进行总结归纳,让我们回顾一下所学的重点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题1.1 硝酸铜与锌的反应实验现象:锌在硝酸铜溶液中出现放电现象,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反应类型:单质氧化反应。

实验原理:锌由于活泼性较大,可以将铜离子还原为铜原子,同时自身被氧化为锌离子。

实验方程式:Zn + Cu(NO3)2 -> Zn(NO3)2 + Cu1.2 氯化亚铁与二氧化锰的反应实验现象:氯化亚铁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受热后会发生爆炸。

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原理:二氧化锰具有催化性质,在适当的温度下,可以使氯化亚铁与氧气迅速反应放热。

实验方程式:2FeCl2 + MnO2 -> 2FeCl3 + MnCl2 + Cl22. 酸碱反应实验题2.1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现象: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溶液升高温度,冒出气泡。

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为强碱,硫酸为强酸,两者中和反应产生水和相应的盐。

实验方程式: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2 硫酸与铁粉的反应实验现象:硫酸与铁粉反应,溶液颜色变为红褐色并冒出气泡。

反应类型:酸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原理:铁属于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相应盐的溶液。

实验方程式:H2SO4 + Fe -> FeSO4 + H23. 离子反应实验题3.1 硫酸铜与氯化钠的反应实验现象:硫酸铜与氯化钠反应,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并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类型:双离子交换反应。

实验原理:氯化钠中的Cl-离子与硫酸铜中的SO42-离子交换位置,形成Cl2SO4,同时铜离子Cu2+和钠离子Na+在溶液中。

实验方程式:CuSO4 + 2NaCl -> CuCl2 + Na2SO43.2 氯化钡与硫酸铵的反应实验现象:氯化钡与硫酸铵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一、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的 NaOH溶液为例:1、步骤:( 1)计算(2)称量:(保存一位小数)( 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 5)清洗(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 1—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此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有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 480mL与 240mL 溶液,应分别用 500mL容量瓶和 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一定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可以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从前一定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 xx 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 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 偏差剖析(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偏差剖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开水中加入 FeCl3 的饱和溶液,持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重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 FeCl3 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波及的化学方程式: Fe3++3H2O =Fe(OH)(3 胶体)+3H+ 重申之一是用等号,重申之二是注明胶体而不是积淀,重申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响: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 、焰色反响能够是单质,也能够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 、某物质作焰色反响,有黄色火焰必定有 Na ,可能有 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 Na ,K 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积淀立刻转变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积淀。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1.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将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到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配比,避免产生过多的气体。

2. 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性: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甲酚等,加入待测物质中,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金属与盐酸反应:将金属片如锌、铁等与盐酸反应,观察气体的产生和金属的溶解,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和对酸的反应性。

4. 酸与碱中和反应:将一定量的酸和碱混合,逐滴加入,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当溶液中出现颜色变化时停止加入,记录加入的酸碱体积。

5. 酒精和脱水剂实验:将酒精与脱水剂如浓硫酸等混合,观察到产生大量热和气体的反应,同时可以用湿的蓝色石蕊纸测试气体的酸碱性。

6. 金属的活动性实验:将不同金属片放入盐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如产生气泡、金属片的溶解等,可以根据表观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 催化剂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催化剂如铁粉、铜粉等,观察反应的速率和明火的变化,从而判断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的来说,化学实验要点包括注意安全操作、掌握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现象、理解实验目的和结果分析等。

在考试
中,要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实验内容。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高中化学各类型答题模板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__,若不再产生沉淀,则__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__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

2.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例: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

答案一:取适量品红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答案二: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

三、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1)“海”(溶液):①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产生倒吸;④生成(产生)……色沉淀;⑤溶液变浑浊;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⑦有液体溢出。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总结归纳一、实验基本操作题型实验基本操作题型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这些基本操作包括称量物质、溶解、配制溶液、取样等。

1. 称重操作称重操作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试剂或固体物质。

在操作时,注意使用准确的称量容器,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2. 溶解操作溶解操作要求学生将试剂溶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液。

在操作时,要注意选用适当的溶剂,掌握溶解度规律,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配制溶液配制溶液是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准确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并将其加入溶剂中,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4. 取样操作取样操作要求学生准确取得实验样品,避免污染和误差。

在操作时,应注意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与其他试剂接触。

二、实验数据处理题型实验数据处理题型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这些题型通常包括计算、绘图和解释实验现象等。

1. 计算题计算题是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求解所需的结果。

在解答计算题时,要注意化学计算的步骤和计算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绘图题绘图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坐标纸、标尺和绘图工具,准确绘制出实验结果的趋势和关系。

在绘图时,应注意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标注和单位等。

3. 实验现象解释题实验现象解释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化学原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实验原理和反应过程,得出合理的解释。

在解答实验现象解释题时,要注意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过程。

三、实验设计题型实验设计题型是高考化学试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这些题型通常要求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1. 比较法实验设计题比较法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条件下物质的性质或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5篇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5篇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5篇范文)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成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液滴生成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色沉淀生成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有白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雾生成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刺少许性的气味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有雾生成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成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生成黑色物质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复原来颜色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的气味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50、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51、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52、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气瓶中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53、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物质5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剧烈燃烧,有黑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为红褐色沉淀55、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56、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S+2Cl-57、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58、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59、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和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60、加热(170。

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

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

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高中化学文字表达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文字表达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文字表达归纳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涉及许多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表达化学概念和理论,以便能够准确地交流和讨论化学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用的文字表达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和写作的能力。

一、化学概念的表达1. 物质的组成:- 原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微粒。

- 离子: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反应类型的表达:-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合并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简单的物质。

-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二氧化碳和水。

- 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

3.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

- 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和方向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 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分为合成、分解、燃烧和取代反应等。

-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速度。

二、化学实验的表达1. 实验步骤的表达:-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顺序混合试剂。

- 控制反应条件,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实验结果的表达:- 实验数据:通过仪器测量或观察获得的数值或现象。

-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结论。

- 结论: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解释。

- 实验误差:由于仪器精度、操作技巧等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

三、化学理论的表达1. 原子理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原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3. 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形成化合物。

4.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高中化学文字表达归纳

高中化学文字表达归纳

高中化學文字表達歸納每年的閱卷評分標準上都有這樣一句話:"化學專用名詞中出現錯別字、元素符號有錯誤,都要參照評分標準扣分;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給分;⑴錯別字。

如:綠(氯)氣,熔(溶)解,退(褪)色,消(硝)化,黃(磺)化,油酯(脂),脂(酯)化,氨(銨)鹽,金鋼(剛)石,坩鍋(堝),爆(暴)沸,倒(吸)析,滲洗(析)⑵化學用語(元素符號)書寫錯誤(不清)。

⑶無機方程式錯用"=== "或" ",有機方程式錯用" === ",重要反應條件不能漏寫。

酯化反應的生成物不漏寫“水”、縮聚反應的生成物不漏寫“小分子”。

⑷熱化學方程式注意物質的聚集狀態及△H 的“+-”和單位(kJ·mol-1 )。

⑸“↑、↓”“aq”不能亂用。

⑹有機結構簡式中原子間的連結方式表達正確,不要寫錯位。

⑺表示物質的量濃度不寫C(HCl),失分;表示物質的量不寫n(HCl),失分。

表達某一物理量取值範圍時應注意符號的使用,如1mol<n(HCl)<2mol,絕對不能用區間表示。

⑻化學計算常犯錯誤如下:①分子式寫錯②化學方程式寫錯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錯③用關係式計算時,物質的量關係式不對,④分子量算錯⑤討論題,缺討論過程,扣相當多的分⑥給出兩種反應的量,不考慮一反應物過量(要有判斷過程)⑦要求寫出計算規範過程:二、1 .“”⑴藍色石蕊試紙⑵紅色石蕊試紙⑶紅色品紅試紙——遇濕潤的SO2 、Cl2 等褪色⑷白色KI 澱粉試紙——遇濕潤的C l2 、Br 2、I 2、O3 、NO2 等變藍。

⑸白色 Pb (CH3COO)2 或P b (NO3 )2 試紙——遇H2S 變黑⑹廣泛p H 試紙PH取一小片PH 試紙,放在乾燥潔淨的表面皿上,用乾燥潔淨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點在試紙的中央,待試紙顏色穩定後立即和標準比色卡比較,確定溶液的PH 值。

用石蕊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時,是用玻璃棒蘸取被測溶液於石蕊試紙上,石蕊試紙即會有顏色變化。

高中化学实验大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总结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 氢气在空气种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种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 点燃纯净气体: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0.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试纸变蓝21.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 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化学重要考点重要物质的用途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2.AgBr——照相感光剂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4.铷、铯——光电效应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6.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9.明矾——净水剂10.重晶石——“钡餐”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 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

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高考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达归纳 -【完整版】

高考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达归纳 -【完整版】

高考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达归纳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在实验题和理论试题中都出现了用文字正确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论的题目。

但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在答题上因为表述不规范,在细节上丢分。

为此,苯宝宝把高中化学实验试题中常考查表达能力的问题归纳整理,进行规范描述,以供考生参考。

1、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8、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皂化反应完成的标志:静置不分层。

20、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加少量KC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21、量取液体读数:视线应与刻度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高中化学实验文字表达归纳(规范答题)

高中化学实验文字表达归纳(规范答题)

高中化学实验文字表达归纳(规范答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在实验题和理论试题中都出现了用文字正确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论的题目。

但在平时练习中同学在答题上因为表述不规范,在细节上丢分。

以下是高中化学实验试题中常考知识点的归纳整理,进行规范描述,以供参考。

1、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3、量取液体读数:视线应与刻度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4、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7、用试纸检验气体:(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蘸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8、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高中化学实验题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题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题总结高中化学实验一直是学生们深恶痛绝的内容之一,但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化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精神。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老师们设计的实验题目多种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实验题目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常见实验题目1. 酸碱中和实验: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通过实验测定醋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计算其摩尔浓度,并绘制中和曲线。

2. 氧化还原实验:例如铜和硝酸反应生成氮氧化铜,通过加热铜片与硝酸的混合物,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3. 金属活动性实验:例如锌与铜离子反应,观察析出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4. 气体制备实验:例如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用氢氧化铝粉末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制备氢气或氧气。

5. 晶体生长实验:例如硫酸镁结晶实验,通过溶液共振现象,观察镁硫酸铵结晶的生长过程。

二、实验过程与考点1. 实验前准备:做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做好个人防护。

2. 操作技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掌握各种实验技巧,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做好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

4. 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个人安全和周围环境。

5. 实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中的启示与感悟1. 实验丰富了化学知识,加深了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科学实验精神。

2. 实验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3.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能力。

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

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

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高三化学常见实验现象总结如下: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020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总结实验大全附答案新

2020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总结实验大全附答案新

一.科学探究【B01-26】1.取3 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 蒸馏水、25mL CuSO 4溶液和25mL 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OH) 3 胶体,并与CuSO 4溶液和泥水比较。

〖思考作答〗⑴ CuSO 4 溶液和泥水分别属于哪种分散系?⑵ Fe(OH) 3 胶体的制备方法和反应原理?2.把盛有CuSO 4溶液和Fe(OH) 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作答〗该实验说明了什么?3.将Fe(OH) 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作答〗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2-1、2-2、2-3【B01-31】1.向盛有5mL Cu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稀NaCl 溶液。

2.向盛有5mL CuSO 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BaCl 2溶液。

3.向盛有2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稀盐酸,观察现象。

4.向盛有2mL Na 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BaCl 2溶液。

5.向盛有2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6.向盛有2mL Na 2CO 3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盐酸。

〖思考作答〗以上实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实验3-1【B01-47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

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思考作答〗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会变成什么?二.科学探究【B01-48】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至熔化。

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应对措施

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应对措施

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应对措施徐㊀欢(四川省简阳中学㊀641400)摘㊀要:化学语言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ꎬ也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ꎬ一张化学试卷中设计到化学用语的题目占比在40%左右.掌握规范的化学语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ꎬ也能在答题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据此提出了规范化学语言表达的措施.关键词:化学语言ꎻ规范表达ꎻ应对措施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8-0112-03收稿日期:2022-03-25作者简介:徐欢(1982.4-)ꎬ男ꎬ四川省成都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语言是传递㊁表达化学思想的重要工具ꎬ伴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ꎬ化学课程成为了加工㊁传承㊁储存化学思想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课程教育活动中ꎬ化学语言能够划分成图表语言㊁文字语言㊁化学用语(符号语言)等类型ꎬ无论何种化学语言表达方式都会出现一些错误ꎬ如化学专用术语错误㊁文字表达不清晰与不清楚等ꎬ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失分的地方.以上问题都需要教师加以重视ꎬ在日常化学课程教育中ꎬ强化对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重视ꎬ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1学生化学语言表达存在问题1.1化学符号语言表述不规范㊁错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育活动中ꎬ存在化学符号语言表述不规范㊁错误的问题ꎬ如无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㊁化学式ꎬ或者是无法配平㊁条件有误等ꎬ在化学方程式中不能分清需要用箭头㊁可逆号㊁等号等ꎬ这些都让学生无法清晰㊁正确㊁规范表达化学语言.同时ꎬ在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ꎬ教师只让学生能够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㊁化学式ꎬ但是学生表达㊁描述化学方程式㊁化学式的机会比较少ꎬ导致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述能力有待提升.1.2化学文字语言中的文字表达不清晰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ꎬ很多化学知识㊁化学现象都需要在实验中来呈现.但是在当前的化学实验题中ꎬ学生经营会出现无法用规范语言来描述化学操作流程ꎬ或者是学生观察到的化学现象ꎬ无法展开清晰叙述ꎬ最终出现化学现象分析不到位㊁不全面的情况ꎬ无法借助于化学知识归纳来表述化学问题.同时ꎬ学生还会出现答非所问㊁审题不清的问题ꎬ如在制取氯气化学实验过程中ꎬ 为何能够用氢氯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 这个问题ꎬ很多学生会回答 由于氯气有毒污染空气 ꎬ可以发现学生是把氯气性质错误理解为除氯气原因ꎬ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抓住解题的要点ꎬ不善于用化学原理㊁化学用语ꎬ无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逻辑性.2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应对措施在日常教学中ꎬ即使教师反复提醒ꎬ学生常常也不能掌握规范的化学语言ꎬ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应用ꎬ导致在考试中屡屡失分.其原因是:学生答题要么丢三落四ꎬ遗漏某一要点ꎻ要211么抓不到重心ꎬ写了一长串废话ꎻ要么答非所问.例如ꎬ有这样一道试题:为了保证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液体能顺利流下ꎬ所做的操作是.正确答案是 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取下或使分液漏斗的小孔与凹槽对齐 .一讲答案学生都懂ꎬ但他们反应在卷面上却是 打开瓶塞 ㊁ 使小孔与大气相通 ㊁ 取下分液漏斗上方活塞 又如ꎬ在计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所需固体质量时ꎬ学生能计算出质量为2gꎬ但在作答时却忽略了因为使用了托盘天平ꎬ其称量数据有效数字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ꎬ即0.1gꎬ应该答作2.0g.再如ꎬ如何检验溶液中的Fe3+学生回答的是 加KSCN看是否出现红色溶液 ㊁ 加KSCN出现血红色沉淀 等等.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种种情况ꎬ本文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语言规范表达作了相应的研究ꎬ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ꎬ供大家探讨.2.1教师以身作则ꎬ规范化学语言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㊁参考的标准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语言表达规范与否ꎬ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通过课堂调查发现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ꎬ一心想要求学生怎么做ꎬ却忽略自己的示范作用.例如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板书醋酸的化学式时ꎬ为图方便ꎬ将其简写为 HAc .这种表示方法在大学教材中是很常见的ꎬ但在中学教材中并未出现.可笑的是ꎬ教师一边担心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也写成 HAc ꎬ一边自己却在黑板上写 HAc ꎬ还不忘嘱咐 你们答题的时候不要这样写哦ꎬ一定要写成 CH3COOH 的形式! 试想ꎬ如果自己一直都板书的是 CH3COOH ꎬ学生怎么又会写成 HAc 呢?孔子说: 其身正ꎬ不令而行ꎬ其身不正ꎬ虽令不从.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ꎬ应该做到言行一致.因此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规范使用化学语言ꎬ只有教师在表达上做到严谨规范ꎬ学生才可能在试卷上使用规范化学语言.2.2强化记忆ꎬ理解化学语言学生往往对化学学习反映得最多的一点就是 化学要记的东西好多哟ꎬ又散又乱ꎬ根本记不住! 确实ꎬ化学相对于物理和数学来说ꎬ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ꎬ一部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ꎬ但更多的其实可以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ꎬ记忆好了又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在人教版必修1中ꎬ涉及到很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ꎬ高一学生普遍觉得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如果将化学方程式单独列清单来记忆ꎬ效果当然不好ꎬ可能今天记住ꎬ明天就忘记了.在教学过程中ꎬ不能只是呈现一个个化学方程式ꎬ而更要去分析ꎬ这个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ꎬ有没有相似的反应原理.例如ꎬ在高一上学期就会学到CO2㊁SiO2㊁SO2分别与NaOH溶液的反应.假如对化学方程式只是强行记忆ꎬ那么ꎬ当NaOH换成Ba(OH)2等其它碱时学生是否还会写呢?如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ꎬ效果当然会不一样.以CO2与NaOH反应为例ꎬ其实质为:CO2+H2O H2CO3H2CO3+2NaOH Na2CO3+2H2O总反应是:CO2+2NaOH Na2CO3+H2OSO2也会像CO2一样先与水反应生成H2SO3ꎬ再与NaOH反应ꎬ进而得出规律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ꎬ这样学生举一反三的结果会好很多.因此ꎬ在让学生学习一些抽象概念时ꎬ应该多帮助学生分析过程㊁理解概念ꎬ进一步总结规律ꎬ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一个知识ꎬ而且能发散到一类知识.2.3构建化学规范用语的模板在化学试题中ꎬ有些题需要进行文字表述ꎬ而这类题学生的得分率往往很低.要么不知怎么答ꎬ要么答了一大段文字却碰不到重点.有些教师以为ꎬ只要学生知道了就可以了ꎬ其实不然.例如ꎬ在讲解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时ꎬ教师就口述一次或两次就完成了.学生听完后ꎬ也就知道一个大概ꎬ但如果让他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ꎬ则会出现各种不规范或是错误的答案.所以ꎬ这种类型的知识ꎬ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把规范的模板记录下来并反复诵读ꎬ加强记忆.Cl-㊁SO2-4㊁NH+4等离子的检验方法也属于常考311内容ꎬ鉴于学生答题总是不规范ꎬ教师构建出相应的模板: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若试样为固体则先溶解)ꎬ加 (试剂)ꎬ若 (现象)ꎬ则 (结论).例如溶液中Cl-检验的模板: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ꎬ滴加稀HNO3酸化ꎬ再加入AgNO3溶液ꎬ若有白色沉淀生成ꎬ则待测液中有Cl-ꎬ反之则无.洗涤沉淀方法模板: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ꎬ待水自然流干ꎬ重复操作2~3次.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模板: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ꎬ加入 ꎬ若 (现象)ꎬ则 (结论).学生进行多次记忆和练习后ꎬ就可以准确使用相应模板答题.2.4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化学语言表达学生规范化学语言习惯的养成ꎬ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ꎬ不能强求学生能一次掌握ꎬ应该在不断地训练中加深认识ꎬ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在日常教学中ꎬ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ꎬ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ꎬ或下课与老师交流时ꎬ都要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如化学方程式:HCl+NaOH NaCl+H2O学生常常读作 盐酸加氢氧化钠等于氯化钠加水 ꎬ而规范的表述应该是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ꎬ在多纠正几次后ꎬ他们都知道将 + 读作 和 ꎬ将 读作 反应生成 .除此以外ꎬ教师还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ꎬ每个小组6人左右ꎬ组内轮流安排一位学生出关于化学语言方面的 考题 .学生们在出题的过程中ꎬ会查阅大量笔记ꎬ既可以对本周所学的化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ꎬ也可以对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ꎬ而学生的 我不能被同组同学的问题难到 的想法也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ꎬ同时又对化学语言的规范使用加强了训练.2.5严格要求ꎬ尽可能减少化学语言表达失误率在高中化学教育活动中ꎬ要想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化学语言ꎬ教师要严格要求ꎬ尽可能减少学生化学语言表达的失误率.在近年来的化学评卷规则中提出: 化学专用名词存在错误㊁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㊁现象描述不关键等ꎬ这些都要扣分 ꎬ由此ꎬ在化学教育活动中ꎬ教师不仅要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递ꎬ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ꎬ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ꎬ详细㊁具体陈述答案ꎬ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㊁拓展.比如ꎬ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鉴别SO2与CO2气体? 学生会回答 品红溶液 ꎬ这时候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已经全面掌握用品红试液鉴别SO2与CO2气体ꎬ但是实际上ꎬ教师需要让学生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来陈述问题㊁答案ꎬ以此来减少化学语言表达的失误率.再如ꎬ在氯气制取化学实验活动中ꎬ在正式开展实验之前ꎬ需要检查气密性ꎬ把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关闭ꎻ在检查完毕之后ꎬ把活塞打开ꎬ让浓盐酸滴入到圆底烧瓶中.假如学生缺乏化学实验经验ꎬ无法规范解答何时关闭活塞㊁何时再打开ꎬ这些教师都需要加以重视ꎬ降低学生的语言失误率.总而言之ꎬ学生规范使用化学语言ꎬ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在答题过程中的失分ꎬ也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ꎬ将化学用语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效果更佳ꎻ还可适当地横向联系㊁学科渗透ꎬ这也会在化学语言规范教学中收获较好的效果.现在高考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已经不是很高ꎬ但是对学生在规范语言作答上却有了比较高的要求ꎬ而真正引导使用规范语言的过程其实就在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参考文献:[1]黄延旭.规范化学用语提高学科素质[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ꎬ2006(03):51-52.[2]朱雪莲.初中化学用语学习现状调查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ꎬ2009.[3]江会照.从 首因效应 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J].化学教学ꎬ2006(08):14-16.[4]许应华.西藏藏族高中理科教学语言现状的调查 以化学学科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ꎬ2020ꎬ33(01):42-47.[责任编辑:季春阳]41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实验素养提升10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归纳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实验素养提升10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归纳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归纳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平衡内外压强)。

3.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如往含SO42―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如何证明SO42―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沉淀剂),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洗涤沉淀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5.如何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
(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7.浓H2SO4稀释(或与其它混合)液体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8.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

10.装置气密性检查:(1)简易装置。

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有分液漏斗的装置。

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一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启普发生器型装置。

关闭导气管出口,往球形漏斗(长颈漏斗)中加水,加适量水后,若球形漏斗(长颈漏斗)和容器中形成液面差,而且液面差不会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1.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2.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5)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例:1、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
因:。

2、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
作:。

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3、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FeSO4+Na2CO3=== FeCO3↓+Na2SO4 FeCO3+C6H8O7=== FeC6H6O7+CO2↑+H2O ,
(1)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2)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下搅拌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是。

②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

(3)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

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1)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 mL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2)①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氧化②加入适量柠檬酸让铁粉反应完全
(3)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4、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
显酸性,其原因是。

3Ca2++2HPO42-=== Ca3(PO4)2↓+2H+
5、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
N2(g)+O2(g) 2NO(g)△H 0
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6、实验中,能否将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7、用H2O2可除去工业尾气中的Cl2,相关反应:
H2O2(1)+Cl2(g)2HCl(g)+O2(g)△H>0.
①为了提高H2O2的除氯效果,采取的措施最好的是
(只改变一种条件),其原因是:。

8、工艺过程中回收利用的目的是____ 。

9、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的基础。

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盐酸的作用为为___________。

(用必要的离子方程式和文字说明)
10、利用化学反应把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简述证明HCO3-、CO32-已完全沉淀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置、澄清,在澄清溶液中继续加Ba(OH)2溶液,不浑浊,则HCO3—、CO32-已沉淀完全;反之,未沉淀完全(在取出澄清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如果未答出现浑浊时把取出液全部倒回原液中,不给分)(2分)
11、量气法。

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
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

(1) 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
是。

(2) 反应结束后,为了准确地测量气体
体积,
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
①,
②,
③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1)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消除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2分)
(2)①待冷却至室温才开始读数(1分)②读数前左右液面相平(1分)
12、请结合化学用语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
步骤III中将TiOSO4转化为H2TiO3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