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2da1725453610661fd9f401.png)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
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
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龙陵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民进龙陵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
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龙陵“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龙陵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当前,龙陵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
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龙陵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龙陵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关于全面乡村振兴,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
![关于全面乡村振兴,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3b92d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f.png)
针对全面乡村振兴和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背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创建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通过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3. 建议:
(1)明确特色小镇定位:结合铺上镇的地域特色、产业优势、文化底蕴等资源条件,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和功能定位,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2)优化产业布局: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特色小镇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4)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垃圾、污水治理等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5)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6)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
(7)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全面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之,全面乡村振兴和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旨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特色小镇打造,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议
![推动特色小镇打造,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efaacb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31.png)
推动特色小镇打造,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推动特色小镇打造,促进产城融合的经验。
我觉得吧,首先得找准特色。
这个特色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得好好研究当地的资源。
就像之前我参与的一个小镇项目,他们当地有很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这本来是个很好的特色。
不过一开始大家都没意识到,都想去搞那些千篇一律的旅游项目,什么花海啊之类的。
还好后来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了这个编织工艺,才把它作为特色来打造。
这就是说,一定要深入挖掘,别总跟着潮流走。
还有啊,产业的选择很关键。
要选那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我感觉不少地方搞产城融合的时候,引进的产业看着很时髦,比如一些互联网概念的项目,但实际上都是空壳,在当地根本没法扎根。
例如有个小镇引进了个很“高大上”的数据中心项目,结果当地没有配套的技术人才,网络设施也不是很完善,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啊,产业得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哦对了还有,一定要考虑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协同。
比如说,如果是个以农业加工为产业的特色小镇,那在城市规划上就得有相应的仓储物流空间,有工人宿舍啥的,不能产业归产业,城市建设归城市建设,那样肯定不行。
在政策方面呢,政府得给足支持。
这个支持可不是简单的给钱就行。
我之前就遇到一个地方政府,他们对特色小镇的扶持政策有很多,给钱也大方,可是手续特别繁琐,好多企业都被那些繁琐手续吓跑了。
我觉得政策扶持要简单直接有效,而且要让企业和居民都能轻松得知这些政策。
人才问题也不容忽视呀。
我感觉特色小镇想要把产业发展起来,吸引人很重要。
但是好多地方既没有吸引人的薪资待遇,又没有好的生活环境,人才怎么会来呢?就像我曾经看到有个小镇想要发展高端医疗产业,结果连个像样的医院都没有,人才谁愿意去?所以呀,一方面要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得把城市生活的舒适度提升起来,比如说建一些漂亮的公园呀,好的学校呀。
另外呢,基础设施必须跟上。
这可关系到特色小镇在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
像有个小镇要打造旅游特色,道路修得破破烂烂,游客开车进去差点把车都颠散架了,谁还想去第二次?这就是基础设施拖后腿了。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0928e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0.png)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特色小镇意见建议概要:特色小镇是近年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以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为基础,打造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以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展开讨论,以期提供对特色小镇建设有价值的见解。
导论:当前,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还需要正确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因此,提出一些建议和观点,有助于解决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策略与定位1. 定位特色:每个特色小镇都应该有一个独特的特色和定位,以便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政府和开发商应当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定位。
例如,可以将特色小镇定位为旅游目的地、创意产业基地或农业科技示范区等。
2. 发展策略: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应该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相匹配。
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等。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二、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1. 多元化产业: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应当多元化,避免过于依赖单一产业。
政府和开发商应该鼓励引进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提升特色小镇的抗风险能力。
2. 合理布局:政府和开发商在规划特色小镇时,应该合理布局各类产业,以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
例如,可以将相关产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链条,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三、加强创新与科技支撑1. 创新驱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政府和开发商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支持等手段,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ef0ce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3.png)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根植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之下。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小镇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特别是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产业多元化的地区,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践形式,其建设不仅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色小镇的建设,旨在通过集聚高端要素、培育新兴产业、完善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文化内涵、生态宜居和社区功能的空间平台。
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是对传统城镇发展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探索。
它有助于促进浙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色小镇的建设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阐述特色小镇在推动地方经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在推动地方经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些特色鲜明、产业独特、生态宜居的小镇,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色小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例如,一些以旅游、文化、农业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附加值,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最新分享)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最新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03f27949b6648d7c0c746da.png)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最新分享)一、制定明确的创建要求培育特色小镇,关键是牢固抓住特色小镇的定位。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而是培育新经济的新载体。
产业定位方面,特色小镇要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旅游风情、历史经典等产业,明确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建设空间方面,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平方公里左右。
功能集成方面,特色小镇注重宜居、宜业、宜游的有机融合,具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注重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合理保护和开发。
项目投资方面,在主攻产业内谋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原则上*年内要完成固定投资*亿元,每年完成固定投资不少于*亿元;市级特色小镇原则上*年内要完成固定投资*亿元(不含住宅项目),每年完成固定投资不少于*亿元;投资于特色主导产业的占比不低于*%。
总之,特色小镇力求“一镇一业”,每个小镇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小而美”。
二、拓宽丰富的融资渠道创建期间,支持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等各类债权融资工具用于特色小镇公用设施项目建设。
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各类省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市PPP融资支持基金等。
支持特色小镇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特色小镇内旧村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
三、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特色小镇建设单纯依靠政府,会出现效率低下、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全部依靠市场又会产生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因此,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建设主体,鼓励由特色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或行业协会商会牵头,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营平台。
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做好市场运行监管、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0251f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2.png)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然而,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游客和推动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特色小镇应该通过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来吸引游客,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商业化的景点和商品。
特色小镇建设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以确保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的长期发展。
其次,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利益,而应该考虑长远的发展和利益。
例如,特色小镇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特色小镇还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以确保特色小镇不会变得过于商业化和失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特色小镇建设还需要注重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参与。
特色小镇不应该仅仅成为一个游客的景点,而应该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紧密相连。
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注重提供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分享特色小镇的发展成果。
特色小镇还应该注重培养和传承当地的手工艺和传统技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技能和生活水平。
最后,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注重品质和创新。
特色小镇不能仅仅依赖于已有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而应该不断创新和提高,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注重设计和规划,以确保特色小镇的建筑和环境与其文化特色相匹配。
特色小镇的经营也需要注重品质和服务,以提供给游客独特和高品质的体验。
总结起来,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但需要注重其目的和意义、可持续发展、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参与以及品质和创新。
只有通过全面思考和合理规划,特色小镇才能实现长期发展和成功。
特色小镇建设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特色小镇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关于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提案
![关于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提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135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8.png)
关于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提案一、引言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地方特色、产业同质化、文化内涵不足等。
因此,本提案旨在为加快发展特色小镇提供策略和建议。
二、挖掘地方特色特色是小镇的魅力所在,每个小镇都应具备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建议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地方特色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形成独具魅力的特色小镇。
三、培育主导产业产业是小镇发展的核心动力,主导产业的培育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主导产业,并进行重点培育。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相关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注重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提升文化内涵文化是小镇的灵魂,提升文化内涵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议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音乐会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此外,还应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小镇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加强建设和改善。
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小镇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便利性。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六、推进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助于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良性互动。
建议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注重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推动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的融合发展。
同时,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提供有力支撑。
七、创新融资模式融资是小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创新融资模式。
关于特色小镇打造的议案
![关于特色小镇打造的议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6075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7.png)
关于特色小镇打造的议案一、确定小镇特色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以当地的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为依托,明确小镇的特色定位。
在确定小镇特色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趋势、竞争优势等因素,选取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小镇的主导产业。
同时,应注重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规划设计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小镇的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注重保留和传承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
同时,应加强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镇整体环境品质。
三、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应立足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
在产业发展中,应加强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应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服务水平,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环境保护特色小镇的环境保护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在建设中应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好小镇的水源、土壤、空气等自然资源。
同时,应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小镇绿化覆盖率,营造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
五、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文化传承应以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注重文化创新与发展。
在小镇建设中,应加强对历史建筑、古迹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缮,保留传统文化底蕴。
同时,应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推广小镇文化特色,提高小镇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公共服务特色小镇的公共服务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体系。
在公共服务建设中,应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同时,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和机制。
七、人才引进特色小镇的人才引进应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引进中,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小镇工作和生活。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71cd6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png)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介绍特色小镇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优美环境和特色产业的城镇。
它以不同于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吸引人们来此游览、工作和生活。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发展具有独特特色的产业。
例如,山区可以发展茶叶、中药材等农业产业;沿海地区可以发展海洋渔业、海鲜加工等;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发展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特别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空气的新鲜,种植多样的树木和花卉,建设公园和绿地。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度假和观光。
发挥文化优势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特色小镇应该发挥这一优势,开展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
例如,举办传统民俗表演、手工艺展览、特色美食节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提升基础设施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要注重道路交通的畅通,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游客的到访。
此外,还要加强水、电、气、网络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
促进产业融合特色小镇的发展不应只局限于特色产业,还应促进产业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引入相关产业并加以扶持,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特色小镇应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包括医院、学校、邮局、超市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还可以建立社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生活。
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常常有独特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的问题。
关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体会与建议
![关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体会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d50cb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4.png)
关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体会与建议浙江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打造一批风格独特、区域特色鲜明的小镇,实现小镇功能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在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我深感其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同时也有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提供参考。
首先,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充分激发地方特色和优势资源,实现多样化的产业发展。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各个特色小镇都能够立足于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发展模式。
比如,乌镇依托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了文旅产业和数字经济;西塘则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渔网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龙湾则发挥自然温泉资源的优势,打造了一个以温泉度假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实现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的特色资源,切实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在于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
创新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业态的引入。
浙江特色小镇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吸引高端服务业和创新企业落户,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比如,乌镇成功引进了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并且以数字经济为特色,打造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新型城镇。
此外,浙江特色小镇还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节庆和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些都是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其他地方可以借鉴的。
再次,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在于强化产业链和产业联盟的建设。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依托于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联盟的发展。
浙江特色小镇注重打造产业链,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比如,桐庐大源农业生态小镇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打造了以茶叶、水果、蔬菜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乌镇通过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形成了包括数字经济、旅游文化、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产业联盟。
加快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加快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91173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5.png)
加快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加快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能力,开发建设特色文化小镇对保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明确小镇建设目标,既要把握好小镇建设的总体方向,又要确定具体的文化建设内容,以便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小镇。
首先,要积极维护保定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历史遗迹、历史古迹、文化建筑等,将其集中起来,建立成一个把历史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文化小镇,传承和发展保定的历史文化;其次,要把握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巧妙融合,加强文化小镇的现代感,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小镇。
第二,制定科学的小镇建设规划,以明确小镇建设的总体方向和具体措施。
首先,要科学规划小镇的空间布局,定好小镇的形象、气氛和风格,确定小镇的主题和特色,并有效组织和布局,以便营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小镇;其次,要制定可行的建设投资计划,明确建设的总体投资额度和各项投资比例,科学选择投资项目,以确保小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还要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确定小镇的开发、经营和推广目标,力求创造出一个受欢迎的小镇。
第三,要加强小镇建设的社会治理,推动小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结构,及时解决小镇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确保小镇建设的有序进行;其次,要加强小镇建设的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小镇建设、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小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最后,要加大小镇建设的社会投入,利用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共同促进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开发建设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必须牢固树立“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现代文化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思想,以及“明确小镇建设目标、制定科学的小镇建设规划、加强小镇建设的社会治理”等原则,加快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进程,建设一个独具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受欢迎的文化小镇,为保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d7f8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b.png)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结构、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规划定位不清、产业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的特色小镇为例,深入分析其培育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当前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明确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详细阐述湖州特色小镇在培育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湖州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湖州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现状分析湖州,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规划布局上,湖州特色小镇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这些小镇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实现了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产业定位上,湖州特色小镇立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发展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例如,一些小镇以旅游、文化、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和升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环境方面,湖州特色小镇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提升了小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4f7b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f.png)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然而,在实践中,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规划设计问题与对策1. 缺乏整体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单个项目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
这导致了特色小镇内部功能分散、布局混乱,影响了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效益。
对策:加强规划引导,要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的指导,确保小镇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形成有机的空间结构。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紧张和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小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色小镇建设应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三、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1. 产业单一化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小镇经济的崩溃。
对策: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风险。
同时,鼓励小镇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竞争力。
2. 人才流失由于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小镇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对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特色小镇应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本地的创新创业人才。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人才引进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四、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1. 生态环境破坏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了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1c1de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0.png)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特色小镇意见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小镇是指以乡村文化、自然景观、传统手工艺、农业旅游等为基础,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完善,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实现城乡融合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特色小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方向1.注重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应该注重产业发展,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和项目,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同时,也应该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强化环境建设特色小镇应该强化环境建设,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打造宜居宜游的环境。
同时也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服务。
3.拓宽融资渠道特色小镇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其发展,因此需要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源。
二、建设要点1.注重规划设计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是其发展的基础,应该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因素。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其发展。
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方面。
同时也要注重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服务。
3.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等产品。
三、优化管理模式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特色小镇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其稳定发展。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组织架构等方式来加强管理。
2.加强宣传推广特色小镇需要进行宣传推广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建立网站、举办活动等方式来宣传特色小镇的文化和产品。
3.加强人才培养特色小镇需要有专业人才来支持其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来加强人才培养。
四、政策支持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色小镇需要政策支持来推动其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财政资金等方式来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
打造小镇特色具体建议
![打造小镇特色具体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7015b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9.png)
打造小镇特色具体建议
打造小镇特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挖掘文化特色: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通过保护和传承,形成小镇的独特魅力。
2. 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艺、旅游等。
3. 优化空间布局:通过规划设计,使小镇的布局更加合理、美观,突出地方特色。
4. 提升环境质量:保持小镇的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小镇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6. 推广地方品牌: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小镇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7. 促进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8. 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适合小镇的管理模式,如社区化管理、民宿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
9. 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0. 培养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
的人才队伍,为小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打造小镇特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注重细节,持续推进。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小镇。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cbdd22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d.png)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湖北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等,利用3-5年时间分批择优培育一批特色小镇。
确定培育创建首批10个省级特色小镇,我县盟中镇入选。
同时,我县积极做好培育特色小镇前期各项工作,将黄桥镇列入地方特色小镇培育。
依据我县特色小镇的各自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对于促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县委政研室在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设想。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做法和特点1.准确定位,充分挖掘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聚焦支撑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经典产业。
一是借助本身自然、交通、人文等优势进行挖掘。
例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处吴越、南宋文化汇聚之地,北枕玉皇山、南抵钱塘江,环境优美,人文内涵浓厚,因此被打造为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核心区块;艺尚小镇位于长三角枢纽圆心,是沪杭、杭宁发展轴的交汇点,是杭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产业集聚发展优势,被打造成国际时尚人才集聚中心;龙泉市上垟镇充分发挥龙泉青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利用这一经典产业定位成龙泉市青瓷小镇;嘉兴市秀洲区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这一契机,自主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秀洲模式”发展成如今的光伏小镇。
二是积极制造“特色”,创制“特色”商机。
对于“特色”不明显的小镇可以通过模仿、创新进行“特色”制造。
通过模仿美国的“好时小镇”并进行自主创新,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应运而生,致力于打造成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和浪漫风情有机结合的甜蜜主题一站式体验小镇,形成国内著名的特色风情体验高地、婚庆蜜月度假胜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桐庐健康小镇以迪拜健康城为模本,培育并主打养老养生产业,制造了浙江的健康特色小镇;杭州富阳区硅谷小镇则学习美国硅谷的创新发展理念,锻造出特色智慧型产业。
打造农村特色小镇
![打造农村特色小镇](https://img.taocdn.com/s3/m/ed93b4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7.png)
打造农村特色小镇中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农村特色小镇的兴起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何打造农村特色小镇。
一、挖掘地方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土人情和生态资源。
打造农村特色小镇首先应该从挖掘地方特色开始。
可以通过调研调查,发掘当地的传统技艺和特色产品,进而打造出特色小镇的文化品牌。
例如,某地以织布技艺闻名于世,可以通过建设布艺博物馆、举办织布技艺大赛等活动,将这一传统技艺变成地方的文化符号。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特色小镇的打造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化层面,还需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
只有当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升。
三、发展农业产业农村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依托农业产业。
可以通过引进高效的农业种植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可以鼓励居民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农村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旅游项目和线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游客所需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
五、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农村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有创新创业的动力。
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引进创业导师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居民参与农村领域的创新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加强农村教育教育是农村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
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同时,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七、保护农村环境农村特色小镇的打造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减少污染和浪费。
特色小镇建议
![特色小镇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2093e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特色小镇建议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小镇通过开发和突出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
以下是我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特色小镇需要重视挖掘和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比如海岛、湖泊、山川等,这些都是特色小镇打造特色的基础。
需要制定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环境,禁止破坏性开发,并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与自然相关的活动,比如户外运动、农家乐等,吸引游客体验自然之美。
其次,特色小镇需要注重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艺术。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这是特色小镇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可以设立一些文化艺术展览馆、纪念馆等,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
此外,可以举办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比如舞龙舞狮、灯笼展览、传统手工艺展销等,吸引游客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
第三,特色小镇需要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好的基础设施是特色小镇吸引游客的重要保证。
可以加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小镇的整体形象。
此外,还可以发展一些特色的住宿和餐饮业,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和美食享受。
最后,特色小镇需要注重创新,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时下,农家乐、民宿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主流,特色小镇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创新。
可以开展一些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耕体验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村生活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加强小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举办特色民俗活动、艺术展览等,扩大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之,特色小镇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挖掘和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传承和发展当地的文化艺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小镇。
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
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
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崇明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民进崇明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
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崇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当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
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崇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崇明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由于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这必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生态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壮大实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小镇的繁荣,必须有产业去支撑。
我县农、林、渔业等资源丰富,仪器、仪表、轻工机械等制造、加工、贸易产业链拓展空间广阔,药材的种植、研发、销售大有可为,养殖业、种植业、海洋捕捞业等发展潜力巨大,每一项产业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不只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小镇的发展后劲,进而提升我县整体经济实力。
●提升旅游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国外许多特色小镇往往以动人的风景,或以迷人的花香,或以其数百年的沧桑故事,或以活色生香的艺术氛围,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而繁荣一方经济。
我县虽然小镇众多,但由于功能定位不清晰、小镇风貌无特色、人文风情不诱人、承载能力差等因素,难以在发展生态旅游中起到助推作用。
特色小镇的建成,将成为崇明旅游新的聚焦点,将使目前的生态物质游,向生态文化游延伸,从而增强崇明旅游业的活力和内涵,提升旅游品牌,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增强商贸活力商业设施完善,产品有特色,几乎是所有特色小镇的共性。
目前崇明许多小镇,由于缺乏特色,难以与旅游业融合,所以商贸业“发育”不全,除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外,难有活力。
特色小镇的“特色”经营,以及有旅游业的带动,必然地培育出活跃的商贸业,把崇明的海产品贸易、特色农副产品贸易培育成崇明的一大支柱产业,以加速富民强县的进程。
●丰富海岛发展内涵2005年上海市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中指出,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不但要进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还要建立绿色消费模式以及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这充分说明,生态岛打造,其实质是要打造一种“生态文化”。
海岛的发展需要物质层面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发展。
崇明是一个农业大县,虽然集镇众多,但由于其功能不全,难以形成清晰的“城镇文化”,依然以农业文化为主。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形成与发展。
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岛是缺乏吸引力的。
崇明特色小镇的建成,将使“小镇文化”更为清晰,为海岛发展注入新的内涵,使崇明未来更具吸引力。
二、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及宜建形态功能定位特:色小镇将适应大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按照提升崇明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居住区。
重点发挥“三大功能”:生态居住功能,旅游、度假功能,产业培育功能。
宜建形态:结合崇明产业分布和人口分布特点,按功能区分,崇明未来最有潜力的小镇主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前者,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特色渔业等)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风格和既能自适、协调发展,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后者,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如古色古香的民族建筑或风格别致的欧式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两种模式各有侧重,但并非完全绝对,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融合。
三、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一)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
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
崇明江、河、湖、海齐全,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水乡”的地域特色。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
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
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二)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
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
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
崇明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
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三)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
目前,崇明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生态岛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
正因为如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更显重要。
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
崇明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
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
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
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
由于特色小镇一般选择远离现有繁华城镇,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都要服从于人性化的设计。
只有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体现小镇打造的真正价值,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宝岛。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建议(一)统筹思维,系统设计特色小镇的建设,耗时、耗力、耗钱,其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崇明的发展步伐和崇明几十万群众的生活状态,关系重大,必须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从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从特色小镇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从筑巢引风到招商引资,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从小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都要系统思考,系统设计,以充分体现服务于生态岛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宗旨。
(二)合理布局,试点先行崇明三岛均为东西狭长的岛形特点,为避免同一“纬度”上的资源浪费和小镇风格和功能的趋同性,宜在东西向“经度”上,依据不同地理环境,合理布点,明确重点。
建议首批重点打造以下三座(类)特色小镇。
东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渔港小镇利用国家级渔港获批的契机,率先在崇明或长兴东部地区,利用海洋捕捞业的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座“三位一体”模式的“东方渔港”类小镇,也为其它小镇建设积累经验。
小镇设计以渔业旅游资源开发和海产品贸易及海洋饮食文化打造为特色,以海洋捕捞和海产养殖业为产业支柱,最终形成一座自然风光旖旎、建筑风格鲜明、渔家生活气息浓厚、海产品贸易繁荣、产业支撑坚实的生态型旅游渔港小镇。
为增强小镇旅游功能,可配建独具海洋文化内涵的“海洋渔具展览馆”、“海产品养生博览馆”等类型的特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