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红外光谱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active) ;反之则为红外非活性(infrared inactive)。
9
二、 分子振动方程式
10
双原子分子可以看成是谐振子,根据经典力 学(胡克定律),可导出如下公式:
1 v 2 k
k
m1 m2 m1 m2
1303 k
v
1 2 c
-1) ; k为力常 ν 为振动频率(Hz), 用波数表示 (cm v 数,表示每单位位移的弹簧恢复力 (dyncm-1) ; μ 为折合质量(g)。
实验中观察到的C=O伸缩振动频率都在1700cm-1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弹簧和小球的体系中,其能量变化是 连续的,而真实分子的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
13
三、 分子振动的形式
(一)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每个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必须有三个坐标来确定,则由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就有了3N个坐标,或称为有3N个运
动自由度。分子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有三个平动自由度
和三个转动自由度。
14
直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3N - 5 非直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3N -6
15
(二)分子的振动形式
a.直线型分子:3N-5
如CO2
16
b. 非线形分子: 3N – 6
如H2O
17
分子的振动形式:
•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作来回周期运动 对称伸缩振动
11
可见,影响基本振动频率 (即基频峰位置 )的直接原因是原 子质量和化学键力常数。
表15-1 某些化学键的力常数
化 学 键 键 长(A) k(N· cm-1)
C-C C=C 1.54 4.5 1.34 9.6
C≡C C-H O-H N-H C=O 1.20 15.6 1.09 5.1 0.96 7.7 1.00 6.4 1.22 12.1
红外吸收光谱s
(2)分析时间短。 通过检索、与标准红外吸收谱图对照, 一般可在10~30min完成分析。若用计算机 检索标准谱图,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分析。 (3)所用试样量少。 对固体和液体试祥,进行常量定性分析 只需20mg,半微量分析约5mg,微量分析约 20μg。对气体试样约200mL。
这种能量通常可由照射体系的红外线供给。振动
能级是量子化的,分子振动只能吸收一定的能量 ★吸收的能量将取决于键力常数(k)与两端连接的 原子的质量,即取决于分子内部的特征。这就是 红外光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结构的理论依据。
2016/4/14 /96 13
红外吸收光谱的术语:
基频峰: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振动能级从 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 吸收峰。
IR(远) IR(中)
UV-Vis
2016/4/14
/96
2
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1.0eV,比转动 能级差(0.0001 ~ 0.05 eV)大,因此分子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 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实际上是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即带状光谱。
2016/4/14
/96
3
■红外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 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 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 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 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 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T%)与波数(ζ)或 波长(λ)关系的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如:醇类的OH基在四氯化碳溶剂中伸缩振 动的强度比在乙醚溶剂中弱得多。而在不同浓 度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由于缔合状态不同,强 度也有很大差别。
2016/4/14 /96 29
(3)谱带的强度与振动形式有关。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
二、分子振动方程式
h E h 2 k
k 1307 M
M 1M 2 M M1 M 2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1 1 k
2c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M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键的力常数,即取 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包含C—X(X:O,H,N)单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种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2、四分区(4000 670 cm-1)
(1)40002500 cm-1X—H伸缩振动区(X:O,N,C,S) (2)25001900 cm-1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19001200 cm-1双键伸缩振动区 (4)1200670 cm-1X—Y伸缩,X—H变形振动区
醚:C-O-C伸缩振动位于 1250~1050 cm-1 ,确定醚类存在的唯一谱带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O-H
CC
C-H
C=C
C=O C-C,C-N,C-O C-X
O-H(氢键)
S-H
N-H
P-H CN
N-O N-N C-F C=N
C-H,N-H,O-H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6.2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振= 红外光 2、分子要有偶极距
红外吸收是由于分子振动引起的偶极距和红外光束的振动相互作用产生的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红外光谱_2
大
振动能 小
能级差 (eV) 1-20
0.05-1
吸收的辐射能 光谱
可见光和紫外 电子光 谱
11 中红外区
振动光
三、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辐射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红外光谱 官能团 分子结构 分子的振动所需的能量远大于分子的转动所需的 能量,因此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也有差异:
远红外区:波长长,能量低,对应分子的转动吸收
一个整体,其运动状态可分为平动、 f总=f振+f平+f转=3N
转动、振动三类。分子总自由度应
该等于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 f振=3N -f平-f转
总和,即:
26
三、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每一种振动形式都会产生一个基频峰,即一个 多原子分子所产生的基频峰的数目应该等于分子所 具有的振动形式的数目。无论是线形分子还是非线 形分子其平动的自由度都等于3。
2
dx 则 m d t2 = - kx(1)
c c
1k
v = 2π m
(3)
x = A cos (2π v t + Ф) (2) 1k
用波数表示 = 2πc m
(波数)与K成 正比; 与原子质量成反比
对双原子分子来说,约合质量
m1 m2 μ=
代替m: =
m1+m2
1 2πc
k μ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
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中的化学键
因此, IR可用于鉴别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可 对分子结构进行推测。既适用于结晶质物质,也 适用于非晶质物质。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理:特征峰的强度
6
二、红外光区的划分
2红外光谱
C-H (2000-1667cm-1)
-(CH2)n- (900-600cm-1)
一、红外光的区划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
近红外区:0.76~2.5μm 主要用于研究O-H、N-H、C-H键的倍频吸收或组
频吸收,此区域吸收峰强度较弱。
中红外区:2.5~25μm (400-5000cm-1)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主要研究
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 弯曲振动或变 角振动。 下图给出了各种可能的振动形式(以甲基和亚甲基为例)。
HH C
对称伸缩振动 s
symmetric stretching
HH C
面内弯曲振动或剪切振动 s
红外吸收强度
红外吸收强度由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决定。 分子中含有杂原子时,其红外谱峰一般都较强。
如C=C,C-C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而C=X,C-X,因对
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大。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 中(m)、弱(w)、很弱(vw)等来表示。
五 、红外谱图解析
红外吸收波段
面内弯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 注:相关峰常出现在指纹区
• 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计算式为近似式。因 为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分子中各基 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子 振 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 学环境(外因)有关。
六、影响吸收峰位的因素
1.内部因素: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 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 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1)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PPT红外吸收光谱法PPT
2)变形振动:键长不变,键角变化旳 振动称为变形振动,又称变角振动。 a:面内变形振动 b:面外变形振动
图6~3
图:6~4亚甲基旳多种振动形式
2.分子振动旳自由度
N个原子构成份子。
有3N个独立运动=平动数+振动数+转动数
N个原子中每个原子都能向X,Y,Z三
个坐标方向独立运动。
Z
即N个原子有3N个独立运动。
(振动能级差)
光子能量为:
E=hvL= △E振 vL= △u • ν
1.产生红外吸收旳第一种条件
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
旳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旳乘积时,分子 才干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即 νL = △υ × v
红外辐射频率
振动量数差值 分子振动频率
(1)基频峰 υ0=0 υ =1 △υ=1
(HCl基频峰旳峰位为2886cm-1,HCl分子 旳振动频率为2886cm-1)
(2)倍频峰: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 有振动能级由基态(υ =0),跃迁至第 二振动激发态(υ=2),第三振动激发 态( υ=3)…..等等,所产生旳吸收峰。 这些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二倍频峰:
υ0→2 νL=△u·v=(2-0) ·v =2 v 三倍频峰:
中强峰(m) 10 L·mol-1·cm-1 <ε<20 L·mol-1·cm-1
弱峰 1 L·mol-1·cm-1 < ε<10 L·mol-1·cm-1
影响原因 1.迁跃几率,基频峰最大 2.偶极矩旳变化 ε∝△μ2
极性分子△μ→大,ε→大,吸收峰强度越大 如: >c=o (vs) >c=c<(ω)
所产生旳 吸收峰。 即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
级(υ=0 )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案例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案例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用于识别化合物结构和检测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用的分析技术。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三个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案例,包括有机物的结构确定、聚合物的研究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析。
1.有机物的结构确定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因为不同的官能团和键会产生特定的红外吸收峰。
以苯酚为例,它含有一个羟基官能团和一个芳香环,所以它在红外光谱图中会有两个特征吸收峰。
苯酚的红外光谱图中,有一个峰在3400-3600 cm^-1的位置,这是羟基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
此外,还有一个峰在1600-1660 cm^-1的位置,这是芳香环的C-C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
通过对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苯酚的化学结构。
2.聚合物的研究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聚合物中的不同官能团和键会产生特定的红外吸收峰,从而揭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链的排布。
以聚乙烯醇(PVA)为例,它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
在PVA的红外光谱图中,可以观察到羟基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和C-O-C键的伸缩振动。
羟基官能团的峰位在3200-3500 cm^-1的位置,C-O-C键的峰位在1050-1150 cm^-1的位置。
通过对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PVA的结构和键合方式。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聚合物的有序性。
对于有序聚合物,如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会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峰畸变。
通过对峰畸变的分析,可以了解聚合物的有序结构以及分子链的排布方式。
3.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红外光谱还可以用来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这些生物大分子中的不同官能团和键也会产生特定的红外吸收峰,从而揭示其结构和功能。
例如,对于蛋白质而言,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其二级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等。
不同的二级结构会在红外光谱图中产生不同位置和强度的吸收峰。
通过对这些吸收峰的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第6章红外光谱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 量子力学处理
对于双原子分子,由量子力学原理可推出如下公 式:
E
(1) h 2 2
k
υ=0、1、2、3…
υ为振动量子数
Eυ为与振动量子数υ相对应的体系能量;
利用经典力学原理可将上式改为:
E
(1)hv
2
υ=0、1、2、3…
从上式可看出,当υ=0时,体系能量不为零,这称作 零点能,产生跃迁的选律为△υ=±1。
3650~3580(游离) 3550~3450(二聚体) 3400~3200(多聚体) 3600-2500(分子内缔合)
1050(伯) 1100(仲) 1150(叔) 1200(酚)
1500~1250 650
尖 中强,较尖
强,宽 宽,散 强,有时发生裂分
面内弯曲,强,宽 面外弯曲,宽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CO1307 125 .4161160(cm1)
1216
CO1307
12 1730(cm1) 1216
1216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内部因素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空间效应 跨环效应 氢键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四、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 中红外光区 ❖ 2.5 ~ 25µm ❖ 4000~400cm-1
❖ 远红外光区 ❖ 25 ~ 1000µm
1、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2、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的横坐标是波长(λ)或波数(σ) 纵坐标是透光率(T%)。
红外光谱峰是“倒峰”。
第六章红外光谱法
( Infrared Spectrometry, IR)
§6-1 概述
一 红外光区的划分
基频吸收带 辐射→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
二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峰数 峰位 峰强
研究对象: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定性及有 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子的特征吸收 定量分析:特征峰强度
1613cm-1
1640cm-1
(二)外部因素
物质状态
溶剂
§6-4 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方法
一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1 基本组成
1) 光源 能斯特灯 稳定, 不需用水冷却。但需预热, 机械强度差。 硅碳棒 使用波数范围较宽, 坚固, 发光面积大。电极接 触部分需用水冷却。
2) 吸收池
红外光谱图上的峰数≤基本振动理论数
三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
1. 吸收峰强弱的划分
摩尔吸光系数
峰强度
>100
非常强(vs) 强(s)
中强(m)
<100 10< <20 1< <10
20<
弱(w)
2.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
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 基态(v=0)至第一激发态(v=1)跃迁几率大, 基频吸收带较强 基态(v=0)至第二激发态(v=2)跃迁几率小, 倍频吸收带较弱
双光束;单色器在样品池后面;扫描速率慢
二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1 基本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示意图
1
2
多色光干涉时域谱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优点
1)谱图的信噪比高。 2) 波长(数)精度高(0.01 ±cm-1),重现性好。
3) 分辨率高。
06第六章红外光谱法
又如: C—C
C—N
C—O
k相同,μ不同: C—O > C—N > C—C C—O 1280cm-1 1330cm-1 C—N C—C 2222cm-1
三、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一> 振动基本类型: 原子沿着价键方向的来回运动的 1.伸缩振动: 振动。 特征:键长发生变化,键角不变。 ●对称伸缩振动:两个相同原子同时沿轴离开或 移向中心原子,用γs表示。 ●反对称伸缩振动:一个原子移向中心原子,而 另一个原子离开中心原子,用γas表示。
1300cm-1有五
个吸收峰,
则有C=O、
C=C、C=N、
N=O双键。
由分子式可知,不应含有C=N和N=O键,由①可知,
无C=C键。
∴ 化合物含有两个C=O基团和饱和基团的化合物。
⑤ 在900~600cm-1有吸收 峰,且仅有 755cm-1峰。 故 ④ 在1300~900cm-1有 中的n<4。因只 有一个吸收峰,可推知 吸收峰,则有有C—O、 n1=n2、n1+n2=n。 C—N、C—F键,由分子
如下图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解: 1.计算不饱和度:
含有三键或者两个双键
2.谱图解析: ① 在4000~2500cm-1有吸收峰, 无吸收 ② 在2500~1900cm-1 则有O—H、N—H、C—H、S—H 在1900~ 峰,则无: ③ 单键,且峰在3000cm-1以下, 故为饱和烃的C—H吸收峰。
♣ 每个振动自由度对应红外光谱上一个基频吸收带。 ♣ 每个原子的空间位置可用直角坐标中x、y、z表示, 即每个原子有三个自由度。 ♣ 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在空间中有3n个总自由度,而 这3n种运动状态包括了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平动自 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即: 振动自由度 = 3n - 平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第六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3)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
余定华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四节 红外光谱解析
一、红外谱图解析
二、未知物结构确定
一、红外谱图解析
1.烷烃
(CH3,CH2,CH)(C—C,C—H ) 3000cm-1 δ CH3 δ s1380 cm-1
R1 H R1 R2 R1 R2 C C C C
H
970 cm-1(强)
R1 H R1 H R1 C C C C
R2 H
(=C-H)
R2 R3 790-840 cm-1 C C (820 cm-1) H R3 R4 610-700 cm-1(强)
800-650 cm-1 (690 cm-1)
H 990 cm-1 H 910 cm-1 (强) H
酰胺的红外光谱图
酰胺的特征吸收包括:羰基的C=O伸缩振动吸收, 胺基的N-H伸缩振动吸收或弯曲振动吸收
不同酰胺吸收峰数据
谱带类型 υ 伯 酰 δ 胺 υ
(N-H) (C=O)
谱带名称
酰胺Ⅰ谱带 (面内) 酰胺Ⅱ谱带 (N-H) υ (C-N) 酰胺Ⅲ谱带 δ (N-H) (面外) 酰胺Ⅳ谱带 υ
羧酸的红外光谱图
酯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位羰基伸缩振动和C-O-C结构的对称和 非对称伸缩振动,后者是区分酯和其他羰基化合物的主要依据。 另外,酯的羰基吸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第一吸收,这与其他 羰基化合物的羰基吸收通常为最强吸收不同。C-O-C结构的对 称伸缩振动位于1100 cm -1处,吸收较弱; C-O-C结构的非 对称伸缩振动是酯的最有用的特征吸收,通常为第一吸收,位 于1210~1160 cm-1区
红外吸收光谱法-光谱分析
二、分子的振动形式
(一)振动的基本类型 对称伸缩振动vs 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vas 剪式振动δ 面内变形 变形振动 (弯曲振动) 面外变形 面外摇摆ω 伸缩振动——键长改变,出现在高频区 变形振动——键角改变,出现在低频区 面内摇摆ρ 扭曲变形τ
二、常见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 • • • • • • 烷烃类 烯烃类 炔烃类 芳香类 羰基化合物 羟基化合物
三、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 分子中化学键不是孤立的,受分子中相邻 基团的影响。 • 同一基团在不同的分子结构中受不同基团 的影响,其基团频率会有所改变,了解影 响基团频率的因素,对解析红外光谱和推 断分子结构非常有用。 •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环 境的影响。
O-H,N-H及C-H键 0.78~2.5 12820~4000 的倍频吸收 2.5~25 4000~400 分子的基团振动、 分子转动 分子转动、 晶格振动
25~300
400~33
§6~2 红外吸收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产生
由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定性分析—— 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 定量分析—— 吸收峰的强弱
1
2.非谐振子
• 双原子分子并非理想的谐振子,V较小时振动情况与谐振子 较为接近。 • V=0 → V=1 产生的吸收谱带称为基频峰,最强。 V=0 → V=2,3产生的吸收谱带倍频峰,弱的多。 倍频峰的频率并不是基频峰频率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一 些。非谐振子的振动能量可用下式表示:
1 1 2 E v (V )h (V ) Xh 2 2
一、分子的振动方程式及振动能级
(一)分子的振动方程式
m1 m2
红外光谱详解课件
06
习题与思考题
基础概念题
题目1
简述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答案1
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一种方法。当红 外光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形成特定的光谱图,通过分析这些
光谱图可以了解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基础概念题
要点一
题目2
列举红外光谱中的主要吸收区域
要点二
答案2
红外光谱主要分为四个吸收区域,分别是近红外区( 12500-4000 cm^-1)、中红外区(4000-400 cm^-1) 、远红外区(400-10 cm^-1)和超远红外区(10-5 cm^-1)。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主 要区域。
光谱解析题
题目3
根据给定的红外光谱图,分析可能的物质组 成
分子转动
02
分子除了振动外,还会发生转动,转动也会产生能量变化,从
而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分子振动和转动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03
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的能量变化与红外光的能量相匹配时,光
子会被吸收,形成红外光谱。
分子振动与转动
振动模式
分子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动模式决定 了其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不同化 学键或基团具有独特的振动模式,形 成了特征的红外光谱。
镜反射后相干叠加。
检测器
检测器用于检测干涉仪产生的相干 光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谱采集系统
光谱采集系统负责收集检测器输出 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谱数据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将干涉图转换为光谱图 。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获得样品的红外光谱。
分辨率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m1m 2
(m1 m 2 )
分子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E=( +1/2)h=( +1/2)hc 为振动量子数=0, 1, 2, 3
E振 h 2 k 1 ( ) 2
=0 → =1跃迁, 基态 → 第一激发态 即△ =1 振动能级跃迁的能量差为:
振动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 3N-6
= 3N-5
非线性分子
线性分子(所有分子在一条直线上)
如:H2O振动自由度 3×3 – 6 = 3三种基本振动形式
实际上红外谱图上峰的数目比理论值少得多
影响吸收峰数目的因素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吸收频率相同,简并为一个吸收峰; (3)有时频率十分接近,仪器分辨不出,表现为一个吸收峰 (4)有些吸收程 度太弱,仪器检测不出
一、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红外吸收光谱为了便于解析划分为两个区:
4000~1300cm-1 区域: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
带,为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吸收峰较
稀疏,鉴定基团存在的主要区域——官能团区
1300~600cm-1 区域:吸收光谱较复杂,除单键
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变形振动。能反映分子结
构的细微变化——指纹区
§6-3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基团频率
• 组成分子的基团如:O-H、C=C、C=O等都有自 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 位置影响较小。
• 通常把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 峰,称为特征吸收峰,所在的频率位置称为基团频 率。 • 基团频率——主要是一些伸缩振动引起的,用于 鉴定某官能团是否存在。基团不同,基团频率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烯的红外光谱图 (a)透过光谱图 (b)吸收光谱图
20
4. 振动频率
4000 cm-1 ~ 1300 cm-1 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 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 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1300 cm-1 ~600 cm-1称为指纹区,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 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 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 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 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 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31
一般电负性大的基团或原子吸电子能力较强,与羰
基上的碳原子相连时,由于诱导效应就会发生电子云由
氧原子转向双键的中间,增加了C=O键的力常数,使 C=O的振动频率升高,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频率完全一样,发生简并。
17
3. 谱带强度
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而
偶极矩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关。分子对称度高,振动偶极矩 小,产生的谱带就弱;反之则强。
如 C=C,C-C 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而 C=X,C-X ,
因对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大。 >100 20< <100 10< <20 1< <10 非常强峰(vs) 强峰(s) 中强峰(m) 弱峰(w)
14
理论振动数(峰数)
设分 子 的原 子 数 为 n, 对非线型分子,理论
振动数=3n-6
如H2O分子,其振 动数为3×3-6=3 对线型分子,理论 振动数=3n-5 如CO2 分子,其理 论振动数为3×3-5=4
15
理论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数应与谱峰数相同,
但实际上,谱峰数常常少于理论计算出的振动数,这
~
1
10 4 /( / m)
4
2. 红外光区划分
常用区
5
3.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动-转动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 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定量分析;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分析速度快; 7)与色谱等联用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6.3
6.3.1 概述 6.3.2 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nalysis, IR)
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 分子振动
3. 谱带强度 4. 振动频率
5.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6.3.3 红外光谱仪器 6.3.4 试样制备
6.3.5 应用简介
1
6.3.1 概述
1. 定义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 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 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µ )的净变 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M)跃迁到激发态(M*),相应
23
(2)叁键及累积双键区:2500~1900cm-1
叁 键 及 累 积 双 键
CC,CN,C=C=C,C=C=O 等 2100-2140 RCCH 2196-2260 R=R’则无红外吸收 RCCR’ 2240-2260 分子中有 N,H,C,峰 (非共轭) 强且锐; CN 2220-2230 有 O 则弱,离基团越近 (共轭) 则越弱。
C=C=C 1950 cm-1 C=C=O 2150 cm-1 O=C=O 2349 cm-1
24
(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
强峰。是判断酮、醛、酸、酯及酸酐的 特征吸收峰,其中酸酐因振动偶合而具 有双峰。 峰较弱(对称性较高) 。在 1600 和 1500 附近有 2-4 个峰(苯环骨架振动) ,用于 识别分子中是否有芳环。 C-H 面外、C=C 面内变形振动,很弱, 但很特征(可用于取代类型的表征) 。
21
1)基团频率
通过对大量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的研究,处于不同有机物 分子的同一种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即具有明显的特征
性。
这是因为连接原子的主要为价键力,处于不同分子中的价 键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限!即各基团有其自已特征的吸收谱
带。
通常,基团频率位于4000~1300cm-1之间。可分为4个区。
EV= Vh
也就是说,只有当EV=Ea(跃迁所需能量)或者a= V时,
才可能发生振转跃迁。例如当分子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
发态(V=1),此时V=1,即a= 。
7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有相互作用(耦合作用)
∆0 红外活性振动,如:O=C=O ∆=0 红外非活性振动,如: O=C=O
C=O
1900-1650
C=O C
苯衍生 物的泛 频
1680-1620 2000-1650
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 统称为泛频峰。这些峰多 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认。
25
C=O (1900 1650 cm-1 ) 碳氧双键的特征峰,强度大,峰尖锐。
醛(酮)的C=O
饱和醛(酮)1740-1720 cm-1 ;强、尖;不饱和向低波移动; 26
6
6.3.2 基本原理
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分子吸收辐射产生振-转跃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振动能量Ev 是量子化的,即 EV=(V+1/2)h
为分子振动频率,V为振动量子数,其值取 0,1,2,…
这样,分子中不同振动能级差为
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
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连续
分子振动转动 跃迁 h ( I 0 ) M M * I t
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
用于定量分析。
2
△E电子≈1-20 eV,
吸收光的波长约为 12.5-0.06μm,紫 外-可见光区。
m1m2 (g) m1 m2
如折合质量 以原子质量为单位; k以mdyn/Å为单位。则有:
ν 1 2πc k A' /N A r 1 2πc 1307 k (cm 1 ) A' r
其中:1307 (
N A 10 5 ); N A 6 .23 10 23 )
10
影响基本振动跃迁的波数或频率的直接因素为化学键力常数 k
△E转动≈ 0.005~0.05 eV; △E振动≈ 0.05~1 eV,在分
子振动时,同时有分子的转 动运动,称为振-转光谱,即 红外光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E分子=E电子+E振动+E转动
3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以T~或T~ 来表示,下图为正己烷的红外光谱。
注意换算公式: / cm
苯衍生物的红外光谱图
27
(4)X-Y伸缩振动及X-H弯曲振动区:2500~1900cm-1 这个区域的光谱比较复杂,主要包括C-H、N-H的弯曲振动, C-O、C-X的伸缩振动,C-C单键的骨架振动等
28
2)指纹区(可分为两个区)
单、双键伸缩振动 1800-900 C-O(1300-1000) (不含氢) C-(N、F、P),P-O,Si-O 900-650 用于顺反式结构、 面内外弯曲振动 取代类型的确定
8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 性。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意图
9
2. 分子振动
1)双原子分子振动
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其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与 核间距相比)作周期性“简谐”振动,其振动可用经典刚性
振动描述: 1 k 1 k ( 频率 ) .......... .......或 ( 波数 ) 2 2c 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dyn/cm) ; c为光速; 为双原子折合质量
22
(1)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醇、酚、酸等 O-H 3650~3200 3650~3580 低浓度(峰形尖锐) 3400~3200 高浓度(强宽峰) N-H 3500~3100 胺、酰胺等,可干扰 O-H 峰 饱和(3000 以下)与不饱和(3000 以上) 饱和-C-H -CH3(2960,2870) (3000-2800) -CH2(2930,2850) 不饱和=C-H 末端=CH(3085) C-H 3000 左右 (3010~3040) 不饱和C-H 较弱 (2890)较强 、 (3300) (2890~3300) ArC-H 比饱和 C-H 峰弱,但峰 (3030) 形却更尖锐
是因为: a)偶极矩的变化=0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b)谱线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其频率相同); c)仪器分辨率或灵敏度不够,有些谱峰观察不到;
d)有些吸收带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之外。
16
例如,线型分子二氧化碳在理论上计算其基本振动数 为4,共有4个振动形式,在红外图谱上应有4个吸收峰。 但在实际红外图谱中,只出现667 cm-1和2349 cm-1两 个基频吸收峰。这是因为对称伸缩振动偶极矩变化为 零,不产生吸收,而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的吸收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
部因素。
30
内部因素:
1.质量效应 2. 电子效应 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中介效应,它们都是由于 化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1)诱导效应(I 效应)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 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使 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了位移。
在红外分析中,通常一个基团有多个振动形式,同时 产生多个谱峰(基团特征峰及指纹峰),各类峰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佐证。只有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峰才能准确确定 一个基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