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把教师的引导贯穿教学的始终,注重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并创建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预习课文应做到以下几点,(1)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2)边读边自学生字生词;(3)边读边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题。通过这样预习,学生可以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解题,深入理解课文
此环节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题
设题的依据:(1)课文内容;(2)课文重难点;(3)与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题。
设题的目的:通过解题,使学生较为深入的理解课文。
(二)质疑解题
此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重要环节。本过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启发、点拔,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认真的学文,逐一对所设的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达到初步解决问题的目的。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多方面、多角度地探究问题。可从文中找到答案的要反复阅读,实在不能解的题要保留疑问。通过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不但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还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讨论交流。
通过解题,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对课文的理解也深浅不一。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深刻。讨论可以是师生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讨论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同桌议论、小组议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自由组合式讨论等形式。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各方面的信息,必要时要加入到讨论中去,摆问题,谈看法,置悬念,激活学生思维,推动讨论步步深入。不断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三、总结,深化学习效果
这是指在解题后的一个总结提高,它可以是课文内容的总结、文章思想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总结。通过解题后的回顾总结,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个整体的提高。
四、练习,反馈目标达成情况
练习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每学一文之后应安排恰当的课堂练习,这样既反馈了当堂的教学效果,又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巩固和提高。
五、朗读,体会文章感情
学文之后再朗读,边读边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章的绘画美;边读边用声音表现词句之间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音乐美。其形式可以是齐读、自由读,单人读、多人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朗读,不但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更体会到了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