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书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讨论》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天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努力探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管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讨论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供给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定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努力探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

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绝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学问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进展到要采纳大量的定量分析才略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略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艰深,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肯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由于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异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同学学习的难点,使得浩繁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多而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疏忽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理性的厂商

厂商是微观经济学的又一个紧要主体。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供给产品的目的在于努力探求最大的利润。厂商最大化的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本钱差额的最大化。为使该差额最大,要尽量使本钱最小,收益最

大。因此,讨论厂商的行为不得不讨论厂商的生产和本钱,故生产

理论和本钱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紧要构成部分。生产理论一定涉及

到生产的投入和生产的产出,而企业的生产行为是一种连续的过程,生产的规模会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目标等浩繁因素的变更而调整。

在微观经济学里,以企业是否可以调整其规模为标准,将企业的生

产分为长期生产和短期生产。短期生产是企业规模不变,而长期生

产是企业可以调整生产规模。理性的厂商会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条件

使得短期和长期的生产本钱最小化,产出最大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微观经济学中厂商的行为也是以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启程的。

三、生产和消费同时的理性——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最优的经济关系就是不但生产实现了最优的状态,消费也实现

了最优的状态。经济学上把这种经济的最优效果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是讨论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充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一门

学科。因此,假如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调配已经实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充足水平,那么,

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同样假如要素在厂商之间

的配置已经实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

个厂商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生

产和消费的最优假如能同时实现社会收入调配的公正和公正,则是

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或称之为社会得到了最大化的充足。这种

一般均衡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也是基于生产的理性、消费的理

性及社会收入调配的理性考虑的,即是从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启程的。

四、三个

6《微观经济学》第六讲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六讲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价格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生产要素量。它也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1、特点: ①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引致需求)。 对产品的需求引起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是相互依存的。 ②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相互依存的需求(联合的需求)。 任何生产都需要多种生产要素。 各种生产要素之间是互补的,要素合作进行生产。 各种生产要素之间是互替的,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2、生产要素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同方向) ②生产技术状况。如果是资本密集型的,则对资本需求大;如果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对劳动需求大。 ③生产要素价格。(反方向) ④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 要素价格变动有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 要素是替代关系时:当机器价格下降,则替代效应导致劳动需求减少,产出效应(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则企业扩大产量)导致劳动需求增加,净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大小。 要素是互补关系时:一要素价格变化,另一互补要素需求反向变动。 ⑤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同方向) 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边际生产率(力)是指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如以实物来表示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以货币来表示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产品价值(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 PP×MR

3、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又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根据边际生产率(收益)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即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0Q 为要素需求量,0P 为要素价格,MPP 为边际物质产品曲线,即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生产力曲线,也就是要素需求曲线。 4、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 MFC(marginal factor cost)要素的边际成本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L l MP MC dL dQ dQ dC dL dC L C MFC ⋅=⋅==∆∆=→∆0lim 注意:边际要素成本MFC 和产品的边际成本MC 是不同的。 例:雇用1个农民工1天工资为100元,挑土50担,假设工具损耗为0,则每个人一天的MFC=100元,而每担土的MC=2元。 5、生产要素需求的原则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购买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支出的边际成本与其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相等。即MRP=MFC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 1、要素的边际收益 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厂商只能接受,存在P=MR ,因此: MRP L =MR ·MP L =P ·MP L , 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L , VMP L =P ·MP L 由于要素存在边际产量递减,因而边际产品价值递减。 Q 0 P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劳动,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资本,厂商用于生产的一切设备和资金。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敢于冒风险的能力。 2.生产: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 一是投入(in-put),即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二是产出(output),即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质产品的数量。 3.生产函数。 (1) 概念:生产函数表示一个厂商(或整个社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公式:Q = f ( L, K, N, E ) Q = f ( L, K) (3)类型: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λQ=f ( λ L, λ K)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Q = ALαK1- α (4)生产函数的性质 ①产出量是各种投入量的增函数。 ②各种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③生产函数所表示的,是在一定投入下的最大产出量。 (5)技术系数 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固定技术系数。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改变,这就是可变技术系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为负数。 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即社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 第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没有发生变化,即生产的规模没有改变;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书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讨论》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天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努力探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管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讨论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供给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定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努力探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

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绝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学问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进展到要采纳大量的定量分析才略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略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艰深,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肯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由于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异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同学学习的难点,使得浩繁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多而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疏忽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理性的厂商 厂商是微观经济学的又一个紧要主体。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供给产品的目的在于努力探求最大的利润。厂商最大化的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本钱差额的最大化。为使该差额最大,要尽量使本钱最小,收益最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范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 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指人们 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根据西方心理学 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 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 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 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 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 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 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 望;②有购买能力。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 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

场需求。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的需求量的总和。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 缺性。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 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然,稀缺性又是绝对存在的,它存在于人类历 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全部的满足, 但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稀缺的,因此,人类无限的欲 望与有限的经济物品和资源之间是互相矛盾的,人们通常把这个矛盾称为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大炮代表武器,能满足国民安全的需要,黄油代表食物,能满足国民 饥饿的需要,两者都是经济物品,需要消耗资源才能生产出来,在社会资 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武器势必导致少生产食物,多生产食物则会导致 少生产武器,这就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四章:厂商理论 厂商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毛收入,即总收益,叫边际收益,也 就是边际好处;而厂商增加这一单位产量必须付出的总成本,叫边际成本,也就是边际坏处。 厂商决策的依据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 际成本,这一单位产量就应该有,而且可以有下一单位产量;否则,这一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3.2第7章 生产理论)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7章生产理论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函数 1.生产性质 生产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产品的过程,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 2.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品,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自然资源不仅包括自然界的土地,也包括自然界一切可利用的物质资源。 (2)劳动是投入到生产中的人力要素,是生产中一切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包括各种形式的劳动,如直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物质生产劳动,提供服务创造无形产品(如知识)的非物质生产劳动等。 (3)资本是指人类创造的用于生产的所有物品,包括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物资本指本身是制成品的生产要素,金融资本指用来开办企业或维持企业经营的资金。 (4)企业家、企业家才能或企业的职业经营者,组织劳动、资本、各种资源进行生产和创新活动,承担市场风险。 (5)现代经济学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列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生产函数 生产集是指将技术约束下所有的投入产出编制成表,就构成全部技术上可行的生产方法。生产集表示所有的生产技术选择。图7-1表示一种生产要素(比如说劳动L)的生产集。 图7-1 生产集与生产函数 在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投入水平都有一个最大的产出水平,构成生产集的边界曲线,这条曲线的函数称为生产函数。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称为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固定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其技术称为固定投入比例的技术。技术系数变化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其技术是可变比例的技

微观经济学之生产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主要内容: 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投入要素从事生产活动;研究企业生产体系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技术──经济特征。包括:最佳产量问题;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问题;最佳的生产规模问题。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 生产:指与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有关的一切活动过程。或者说,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对生产的研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生产理论的研究,除了为我们了解成本/产量的关系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外,还能增进我们对企业的完整性的理解。因为生产理论能把企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关系和函数的组成部分(如产量/收入的组成、产量/成本的组成部分)描述的十分清楚。 1、定义: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或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简洁地说,产出是投入的函数。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或表格。 2、一般形式:Q=f( X,Y,┅ ) Q:产量;X,Y,┅:诸投入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劳力、资本等。 含义:在既定技术条件下,某一时期内为生产出Q数量的产品,取决于所用的上述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当技术一定时,若X,Y,┅已知,可以推出Q;反之,若Q已知,则可推求出X,Y等要素的投入量。 必须指出,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也就是说,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以企业经营得很好,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非常有效为假设的。 一个生产体系的投入、产出关系取决于该生产体系的设备、原材料、劳力等要素的技术水平。反过来说,任何生产方法(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等)的改进,又都会导致产生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不同的生产函数可以代表不同的生产方法。 通过寻找最优的投入、产出关系,就可以选择哪一种生产方法是最合理的。如果企业的产量已定,寻找最优的投入、产出关系,就是寻找最优的投入要素的数量和组合,这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和组合应能使企业以最少的费用生产出这一定量的产品来。 二、生产函数的种类 1、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指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投入(如L与K)的配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2、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指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投入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要素可互相替代。 3、柯布(Cobb)──道格拉斯(Douglas)生产函数 根据1899年~1922年的统计资料,他们得出这一期间美国的生产函数为: Q=aKbLc 式中,Q:产量;K:资金;L:劳力;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 1.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选择等),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1.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机制亦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

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方法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三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 3.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资源的稀缺。资源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消费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 (2)理性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都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 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 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 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 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讨 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 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 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 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微观经济 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 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 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

结论。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 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这个系统中的个体决策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都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微观经济学进展至今,其理论内容已经特别丰富,但是现代社会经济进展的多而杂程度也不可轻视,所以现代微观经济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1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种定理和公式,还有很多种经济模型和经济原理等,这些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对多种经济问题的讨论总结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精华所在,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但是在讨论这些经济学定理公式时,都是预先设立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只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范文第1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很意外的想法,老师为什么推举这本书,其实经济学的书很多,以前原来选择学金融。但是我想教科书,我是没法看的。由于那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吸引了。给我的结论就是这本书让人很轻松欢乐的接受他,不像其他经济学的教科书充足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叙述人身的道理。学经济的同学,在课堂上听得像一个机灵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步道,让人有着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总挂念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但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则是用例子说话,像年轻的老师谈吐风趣,总是与同学平起平坐的讲课一样,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让我们乐意去接受他。曼昆在书里有说过:本书一个最紧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而且本书通过把理论、案例讨论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事例结合起来,将给你供给充足进展和实践这种技能的机会。在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和细节之前,概述一下经济学家如何讨论这个世界是有帮助的。 本书第一章就有十大原理:前面七大原理叙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讨论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本领;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

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这是个原理里,就有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同学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给读者很大的吸引,对一些不是学本专业的同学和看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教材。让人懂得生活中学经济,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我不需要把他全部看完。书是要渐渐的琢磨,不是把他读完就可以了,而是读出他的精华,那样只是一点,你也受益匪浅。然而这十大原理,让我明白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中,经济运行特点,对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带来的影响。小到我们家庭琐事,大到国家经济实力。从简单的例子到多而杂的,在此期间,你可以提高阅读本领,判别经济力度。这本书的内容偏重于应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类教科书那样偏重于正式的经济理论。试图使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在将来读书看报、经商或从政时都能够应用经济学学问。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供给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全部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古怪这是一本什么书。可是网上的评价让我匪夷所思,在我觉得一本写理论的书,是乏味的,但是我却看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让我很有爱好去看他。而且看了后也没有灰心,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叙述一个经济学原理以后就尽可能地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例如,这本书在第4章到第6章叙述了供应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后,紧接着在第7章至第9章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市场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三个紧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答案——第6章生产

第六章生产 第六章是三章有关供给理论内容中的第一部分。复习或总结学过的需求理论对总体观察竞争性供给理论是有帮助的。复习有助于找出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相似之处。学生们通常都认为供给理论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它们不是很抽象,而且对内容比较熟悉。学习它可以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更好的理解需求理论。 在本章中,重点要多花时间和精力掌握一些概念,因为它们是下两章的基础。生产函数的内容并不难,但是有时候数学和图表表达式会引起疑惑。多做例题会有所帮助的。在做生产函数坐标图时,纵轴为产量,横轴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表示生产函数是生产规划的范围,即无论投入量在任何水平的最高产量。技术效率也在供给理论中加以了讨论。在任何时间你都可以引入讨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得出内容。课本中例1和例2都适合做讨论。 由生产函数的坐标图很自然的展开对边际产量和报酬递减的讨论。强调报酬递减存在是因为一些生产要素已经被定义为固定不变,而且报酬递减并不代表报酬为负的。如果你还没有讨论边际效用,那么是时候让学生知道平均和边际的不同了。例如引导学生先从对考试的平均和边际成绩之间的关系来进入讨论。如果他们上学期期中成绩高于平均成绩的话,这会提高他们的平均水平。 虽然等产量线在本章一开始就已给出定义,但是却是在本章的后面部分才用以分析。在进行对等产量线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无差异曲线的理解。]并指出,等产量线是生产函数三维空间的二维表示。本章最后部分的重点是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规模报酬。做尽可能多具体的例题用来帮助解释这两个重要的内容。例6.3和6.4有助于加强理MRTS和规模报酬。 复习题 1、什么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有何区别? 生产函数代表企业的投入转换成为产出。我们关注的是厂商的产出,以及生产要素的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的总投入,例如:劳动力、资本以及原材料。短期内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不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商变有机会对投入的要素进行调整。长期生产函数中的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 2、为什么在短期生产中,劳动的边际产出会显示出现上升后下降的现象? 当劳动力增加而资本固定时,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上升,在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劳动边际产出增加是因为当一个工人开始被雇用后,他们可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专攻那些工作任务。最终由于资本数量的固定,使得工作环境变的拥挤,额外的工人的生产率下降。 3、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不变并不矛盾,为什么?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投入要素是很显著的。经济学家把这一普遍现象称为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由定义可知,the marginal product of an in put is the additional output generated by employing one or more unit of the input ,其他所有的投入要素固定不变。增加的产量则是对投入要素增加的报酬,因为其他投入要素都不变。例如我们使资本固定不变,那么增加的劳动力就只能使用更少的资本了。 规模报酬则是针对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说的。当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规模报酬可能会使产量加倍,减少或不变,或者当投入加倍时产出也增加想同的倍数。规模报酬的与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的需求不同的是,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成比例增长的,而且是不固定的。 4、假设你要招聘工厂的流水线操作工,在平均劳动产出与边际劳动产出中,你更关心什么? 如果你发现品均产出开始下降,你会雇用更多的工人吗?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你刚雇用的工人的边际产出如何? 在准备填充一个空缺职位时,你应该考虑在雇用最后一个工人时的边际劳动产出,因为通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当消费者对于样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变成供给者。 此时,厂商要做的,是在整个市场,或针对于几个其他厂商的博弈当中,决定自己的产量和定价。 生产者行为研究的就是解释供给到底是、该如何决定?最终是为了求出供给函数。 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需求函数共同构建起“供需决定均衡价格”的经济学基石。 本节的关键词是供给、生产、技术、要素、成本和利润。 用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可以得出有关需求、利润和成本等。但生产过程更复杂一些,它比根据消费者行为求需求函数多出来一步,就是利用这些有关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再去求供给函数。因为厂商消费了投入要素之后,并不能直接获得“效用”,还要考虑成本和利润。 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做出如下总结:但只是一是帮助理解的关系,还是要看具体有关生产的特征。本篇的结构如下: 【生产与生产函数】 1、对生产过程的假设

跟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样,在最终得到供给的函数关系前,需要对厂商的生产过程进行一系列抽象、假设,使其可以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函数分析。 (1)生产可行性(技术约束) 生产可以被抽象为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获得对应的产出。 但是将投入和产出连接起来的是技术,一个生产过程可以有多种投入组合,但不一定每种都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取得技术必须付出代价,又由于技术的商业秘密性质,任何厂 商都不可能掌握由简陋到先进的全部技术。 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然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这被称为技术限制。 (2)生产集及其性质 所有在技术上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合被称为生产集。 与偏好一样,生产集有十个性质假定,用数学定理来抽象描述现实世界的假定(略过数学公式)。事实上我认为这些假定有许多矛盾、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不可拘泥: 2、对生产过程的抽象(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各种表现形式 生产函数衡量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画出的图像也可能是多要素影响的。可以进行不同的性质分类和讨论。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厂商 2、生产 3、生产函数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5、技术函数 6、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7、总产量 8、平均产量 9、边际产量10、边际规模报酬递减规律11、等产量曲线12、边际技术替代13、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14、等成本曲线15、“脊"线16、生产的经济区域17、最优投入组合18、等斜线19、扩展线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D.以上都对 2、生产函数Q = f(L,K)的TP为正且递减时,MP可以() 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 C.为零D.以上都有可能 3、生产函数Q = f(L,K)反映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 ) A.开始于AP2曲线的最高点终于MP2为零处 B.开始于MPl曲线的最高点终于AP2曲线的最高点 C.开始于AP2曲线和MPl曲线的相交处,终于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A和C都对 4、“凡是齐次生产函数,都可能分辨起规模收益”这句话() A.正确B.不正确C.可能正确D.不一定正确 5、假定生产函数Q = f(L,K)=K2L2,则生产函数所表示的规模报酬() A.递增B.不变C.递减D.不一定 6、在总产量、平均产量何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 A.总产量首先开始下降B.平均产量首先开始下降 C.边际产量首先开始下降D.平均产量下降速度最快 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提前条件是( ) A.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 B.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一定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以上都对 8、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减少3单位资本,而仍能生产同样的产量,则MRTS LK 为( ) A.1 / 3 B.3 C.1 D.6 9、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增加2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4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A.MRTS LK = 2,MP L/MP K = 2 B.MRTS LK = 1/2,MP L/MP K = 2 C.MRTS LK = 1/2,MP L/MP K = 1/2 D.MRTS LK = 2,MP L/MP K = 1/2 10、在以横轴表示劳动何纵轴表示资本的坐标系下,绘出的等成本曲线的斜率为( )A.w / r B.—w/r C.r/w D.-r/w 11、某成本曲线向外平行移动表()

微观经济学习题:4 生产理论(汪)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变投入是指价格和数量都可以发生变化的投入。() 2、有当边际产品下降时,总产出才会下降。() 3、可变投入收益递减说明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可变投入应以递减比例增加。() 4、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 5、为实现一定量产出的成本最低的原则是要使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彼此相等。() 6、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8%,说明这是可变投入收益递减。() 7、如果企业实现了以最低成本生产了一定量产出,说明该企业一定实现了最大利润。() 8、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产出单位所需增加的投入的数量。() 9、如果可变投入出现收益递减说明总产出一定是下降的。() 10、生产函数与投入的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 11、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品总是会小于平均产品。() 12、边际产品曲线总是与平均产品曲线的极大值点相交。() 13、只要总产出是下降的,那么边际产品必然是负数。() 14、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15、如果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可变投入收益也一定递减。() 16、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投入的组合只能生产一种产出水平。 17、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常数,说明投入的替代比例是不变的。() 18、只要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也一定上升。() 19、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 20、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的标准是时间。()

21、在长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22、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 23、因为厂房的折旧是按月提取的,不生产就不打入成本,所以,折旧是一种可变成本。() 24、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有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25、可变投入收益递减,反映在平均总成本上也是递增成本。() 26、生产1000个单位的平均成本是20元,从1001~1010单位的平均成本是21元,那么,0~1010单位的平均成本有可能比20元大,也可能比20元小。() 27、边际成本可能理解为全部成本或全部可变成本的斜率。() 28、企业应当选择单位生产成本最低的规模进行生产。() 29、当企业产出增加会使平均成本下降,这是因为不变成本摊薄的缘故。() 30、只要产出数量持续上升,平均不变成本就会持续下降。() (二)选择题 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2、当APPL为正但递减时,MPPL是()。 A.递减; B.负的; C.零; D.上述任何一种。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3《微观经济学》第三讲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三讲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生产决策分析就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确定最优的投入要素的数量组合。 一、生产函数 (一)生产者 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Production):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生产要素:劳动(L)、土地(N)、资本(K)、企业家才能(E)、信息、技术、知识等。 (三)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Q = f ( X1, X2, … X n ) Q = f ( L , K )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生产函数: Q = f(L、K、N、E)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简化为: Q = f(L、K) 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P153 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Q = AMin(L/a,K/b) 其中,A表生产技术水平,Q表示产量,L和K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b表示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该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取决于两个比值L/a和K/b中较小的那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也不会提高产量。

微观经济学总结(平狄克)

第一章绪论 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以及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市场本身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还特别关注经济个体之间怎样通过互动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市场和行业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总量经济指标,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有权衡取舍、价格的作用和决定机制、市场的核心作用、理论和模型 实证分析:描述因果关系的分析(客观) 规范分析:解析“应该如何”一类问题的分析(主观) 市场:买方和卖方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市场界定:确定一个具体的市场应包括哪些买者、卖者以及产品范围 套利: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或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 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就是通过膨胀调整后的价格 实际分析中,我们应该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或生产者价格指数把名义价格转换成实际价格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名义价格 实际价格膨胀前 膨胀后 章节练习: 1、人们常说,一个好的理论是可以用实证的、数据导向的研究来加以证伪的。试解释为什么一个不能用经验事实来验证的理论不是一个好理论。 2、下面两个陈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这两类分析有什么不同?

微观经济学教案——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Cost) ●本章结构:第一节:成本概述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 第四节:收益、成本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生产理论是从有形物质的角度考察了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但是,生产者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还必须考虑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的支出,由于生产所花费的总成本=要素的数量×要素价格,则还有必要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这个变量来讨论生产者的成本问题,即从无形的价格、货币角度考察投入的成本与销售收益之间的经济价值关系。 ◆供给理论中:一种产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 ——思考:不同的生产者供应同样的产品,但在市场上索要的价格不同,同时生产者的利润水平也不同,为什么? 这里,除了考虑品牌、营销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外,影响供应价格的最直接因素——生产的成本。因此,本章实际上是考察第二章被假定为已知的产品的供给状况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是分析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与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如生产函数 Q=f(K,L),则用这两种要素进行生产的总成本就是C=Qk×Pk+Q L×P L,而成本函数就可以记为C=f(Q) 第一节:成本概述 ◆本节结构: 一、成本的含义 二、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三、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四、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五、会计利润、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 思考:前面几章的内容中已经接触到的有关成本都有什么? 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与费用在经济分析时经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但是实际上,在管理学中,成本与费用是不同的会计项目。 成本,又叫经济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是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要素所必要的支出,在数量上等于生产要素使用量与生产要素价格的积。 二、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回顾:分析机会成本时的案例: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最终5篇)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最终5篇)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 看不见的手” 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分析; 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P)。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