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

马逍原;舒也;史琰;包志毅

【摘要】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8(030)009

【总页数】8页(P1526-1533)

【关键词】雨水花园;植物选择;林下植物配置;层次分析法

【作者】马逍原;舒也;史琰;包志毅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8.4;TU98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过度的地表开发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进而改变了城市下垫面条件,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机制[1]。水文循环机制的破坏直接造成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水环境问题。为了应对日益加重的水文灾害,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体系的研究。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提出的一种雨水管理概念,该技术从源头上对径流进行调控,通过渗透、过滤和蒸发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量,实现降低径流污染负荷和保护水体清洁的目标[2-3]。我国近年来开始大力推广城市雨洪低影响开发的措施,以缓解日益恶化的城市雨洪环境。官方文件明确提出把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大尺度的低影响开发对策[4]。2014年10月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2015年4月国家启动了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随着以上相关法规和工作的展开,海绵城市的建设逐渐成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5]。

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包括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路面等措施,雨水花园是其中的最佳措施[6]。自然生成的和人工开发的下沉式绿色植物空间被称为雨水花园,其通过自身条件能够把吸收、储存、净化、释放功能融为一体,涵盖居住社区、街头绿地、停车场等区域,是一个模仿大自然雨水循环的微型生态系统[7]。武汉、南京、重庆、上海、沈阳、北京等地陆续有雨水花园的项目实践。目前,有关雨水花园应用实践的研究逐年增多,付中美[8]、李爽[9]、何雨洋等[10]、黄泽幽等[11]基于生态雨水利用思维和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了居住区雨水花园在不同城市场地条件下的设计策略。阚丽艳等[12]、刘星等[13]分别分析了雨水花园在上海辰山植物

园和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海园中的营建设计。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新型的绿化形式,应用越来越广泛。植物作为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效应、净化雨水、滞留雨水、景观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4-15]。选择恰当的植物种类,既能够充分发挥雨水花园渗水并净化水质的功能,又能降低日后雨水花园维护成本。因此,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于雨水花园下渗水和净化水的功能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江浙沪地区的典型雨水花园调查研究较少,多数文献只是较为笼统地概述了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实地调查植物使用情况的研究内容不足。植物配置方面,以往文献中只是单纯的罗列植物种类,多数研究集中在高大乔木的选择,而对于林下植物的配置模式研究尚不足[16]。林下植物景观在物种多样性、观赏特性、景观时序以及与基底景观的和谐性上较林上植物更加丰富多样,更能体现景观价值。

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是上海市公共绿地系统的首个雨水花园,是公认的雨水花园优秀案例,也是后续江浙沪地区其他雨水花园建设的典范。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为未来江浙沪地区雨水花园的建造应用提供参考。

1 选址概况

共康雨水花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区长临路共康四村,占地13 000 m2,水域面积2 000 m2,雨水花园外围是一片商业街(图1)。该绿地原本是上海市区一块高压走廊下的林带,由于高压线的阻挡,这块绿地的树木长势受限严重,下暴雨时道路积水严重,通过改造,形成了当前的雨水花园。整个雨水花园是一个低于地平面约50 cm的凹地,可汇聚来自街道、小区、屋顶的雨水径流,增加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图1 共康雨水花园位置Fig.1 Location of Gongkang Rain Garden

2 调查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走访、测绘拍照和实例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等进行分析。

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所对应的场地分别选取10 m×3 m的区域,对林下植物配置

进行景观评价。景观评价方法如下: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征询专家的意见后结合实践给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17]构建共康雨水花园林下植物景观评价模型(表1)。模型中定量

指标数值主要通过Simpson指数公式[18]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标根据设计空间单

位中应用的植物种类、株数、面积及出现频率等进行统计;观赏特性多样性和时序多样性以应用植物资料为基础,加以计算,其中观赏特性分为观花、观叶、观株形或其他共4种观赏类型进行统计;时序多样性主要以观花植物开花季节分布来反映。模型中定性指标通过专家评分法进行量化,分值采用10分制,以“10、8、6、4、2”的等级分值分别代表好、较好、中等、差和极差。为了保证可比性,必须使指标的量纲一致,由于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为0~1,故对所有定量指标计算

值乘以10作为与定性指标相对应的分值。得分由分值乘以相应权重获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值的满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该林下植物景观综合水平越好。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康雨水花园分区

雨水花园园路通常高于植被种植区,利于排水。道路两侧有两排软石,用于污染物的初步滞留。雨水花园的特殊性在于水湿的生长环境,因此,要重点考虑植物材料的适生环境。以植物种植区域的水位高低为依据,种植区可以分成蓄水区、缓冲区、边缘区3类。蓄水区的植物耐涝性要求较高,同时要有耐旱性;缓冲区的植物要

求有一定耐涝力;边缘区则植物选择相对自由。如图2所示:上层乔木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为主,地被以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