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管理

第四部分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一、静脉治疗管理规范

1、护士资格管理要求:

1.1、静疗小组护士有权、有责任对本部门或管辖范围内从事静脉治疗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监控

1.2、使用一般的钢针和浅静脉留置针,必须由注册护士执行

1.3、PICC置管必须经过本院培训,实际操作合格后发证书

1.4、CVC置管必须由医生操作

2、静脉穿刺部位及工具的选择

2.1、护士在穿刺前应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诊断、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用药疗程和潜在的并发症

2.2、建议穿刺部位和使用工具遵循的原则

2.2.1、外周静脉导管材质首选聚亚安酯(万珑)的导管

2.2.2、满足输液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导管内径最细、长度最短、最少腔的导管

2.2.3、钢针和浅静脉留置针适用于等渗无刺激药物,且疗程小于7天。谨慎选用钢针给予短期单次(小于4小时)的静脉输液治疗

2.2.4、对于成人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且要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多选择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颈外静脉、不选桡静脉以免损伤桡静脉

2.2.5、上肢静脉为首选,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或瘫痪侧肢体穿刺

2.2.6、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首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其次是股静脉

2.2.7、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首选贵要静脉,因其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途径也最短。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上臂静脉、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可选择头部、颈部和下肢静脉

2.2.8、PH值大于9或小于5液体,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胃肠外营养和持续腐蚀性药物,不使用外周静脉置管(如钢针和浅静脉留置)‘建议采用粗大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针应“一日一拔”

2.2.9、Port宜选择锁骨下、颈内、颈外静脉切开置管

2.2.10、建议穿刺工具需具有防止针刺伤的保护装置

3、感染控制:

3.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的手卫生、严格的无菌技术是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3.2、皮肤消毒:

3.2.1 常规消毒剂:碘伏、75%酒精、2%碘酊(新生儿避免使用碘酊,因为对甲状腺有潜在影响)

3.2.2 消毒范围:按各项操作标准执行(如用无菌辅料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不小于无菌辅料覆盖的面积),CVC、PICC、PORT需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钢针

3.2.3 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面积不小于:钢针5*5cm;留置针8*8cm,充分待干再行穿刺。(建议消毒前先进行皮肤清洁)

3.2.4 使用消毒措施后避免再次触诊将要进行穿刺的部位,除非再次消毒

3.3 止血带的规范使用

3.3.1 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消毒范围以外

3.3.2 应选择靠近穿刺部位的近端,距穿刺点≥6厘米

3.3.3 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40-120 s最佳,既达到阻断血流,增加静脉充盈度,又不影响动脉血流的效果

3.3.4 扎止血带不宜过紧(宜放入一横指),(过紧会阻断动脉血流)

3.3.5 为防止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止血带必须一人一用一换

3.4 穿刺部位护理

3.4.1 每天评估局部情况,(在完整敷料表面触诊穿刺部位,检查有无渗血、触痛、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触及静脉有无条索状等,如存在任何一项应及时拔除导管)

3.4.2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固定覆盖穿刺部位,(如留置针或CVC及PICC)在敷料潮湿、松动、脱落、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4.3 尽量减少套管针敷料更换频率,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直接接触,以防污染3.4.4 在敷料和维护手册上,记录敷料更换时间(如有内固定必须使用无菌胶带)

3.4.5 纱布敷料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如纱布敷料与透明敷料一起使用,则应被视为是纱布敷料:透明敷料至少应7天更换一次

3.4.6 更换血管内长留置导管的敷料时应戴无菌手套或清洁手套

3.5 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3.5.1 浅静脉留置针3-5天(小儿除外)

3.5.2 CVC留置不超过4周,PICC不超过1年

3.6 留置导管的冲管、封管

3.6.1 如果遇到阻力或抽吸无回血,不能强行冲管,以防导管损坏和血栓意外

3.6.2 必须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以促进和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PICC封管注射器应大于10 ml或使用脉冲式冲洗器)

3.6.3 封管液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生理盐水、肝素液、肝素液应遵循14岁以1-10u/ml )使用CVC等每次给药前后以及每次输血制品或胃肠外营养液等高粘性药物必须立即冲管,连接输血制品或输注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剂等高粘性药物每4-6小时用生理盐水20ml ,,冲管一次

3.6.4 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应冲管,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液体的混合

3.7、输液装置的更换:

3.7.1 间歇性给药和连续性静脉输入脂肪乳时,输液器应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

3.7.2 持续性给药和用于胃肠外营养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

3.7.3 输血液制品时应在每一个单位血输完前后、特殊药物或药物之间有配伍应更换输液器一次

3.7.4 如疑为污染或输液产品及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输液器

3.8、输液辅助接头消毒及更换(肝素帽、三通、优赛等)

3.8.1 每次输液前消毒接口处,建议使用酒精棉片包裹输液接头旋转消毒15秒以上

3.8.2 在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应立即更换

3.8.3 常规每7天更换一次

4、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管理

4.1 采用国际标准量表来评判其级别和严重性

4.2 护士应具备对并发症进行评估,干预和治疗的能力

4.3 护理记录体现对发生并发症评估,干预措施和对患者的宣传指导

4.4 对于并发症发生的程度,原因和处理措施应汇总,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4.5 为了减少并发症(特别是外渗)发生,提倡尽量少使用钢针和避免下肢穿刺

4.6 存在血液感染性病人推荐使用安全性穿刺工具,必要时戴手套以防血液污染

4.7 有并发症科室必须在“安徽省立医院静脉炎、渗出登记表”上登记

4.8 任何3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发生,必须作为不良事件填写报表并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及科护士长处,必要时请会诊处理

5、继续教育

5.1 新入院的护士必须接受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范的教育

5.2 在岗护士每年接受静脉输液相关教育不少于一次

5.3 静疗组网络成员每年接受静脉输液相关教育不少于4-6学时

5.4 静疗组委员每年接受静脉输液相关教育不少于20-30学时

6、职业防护

6.1、在各种静脉治疗中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6.2、在操作中禁止回逃针管,以防针刺伤(处理流程)

6.3、当针刺伤发生时应按院感控办的预案进行处理并记录

6.4、静脉输液产生的废物应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6.5、血液体隔离的患者静脉输液必须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及相关输液工具

7、安全操作规范:

7.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执行医嘱

7.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7.3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7.4 药物皮试结果管理制度、高效性药物使用规范

7.5 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谈话与签字制度

7.6 输液相关护理文件书写管理规范:中心静脉置管(CVC,PICC,PORT)置管或维护必须书写护理记录及穿刺记录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部位、导管尖端位置(需X线确定外露长度、导管名称、型号等,导管延长使用需记录签字)

7.7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药品现场封存管理制度

7.8 特殊药物使用遵循警示制度

7.9 输液反应处理规范、输液相关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7.10 静脉用药前应宣教注意事项

7.11 静脉输液装置维护符合质量规范要求

二、静脉治疗质量考核标准

1、输液工具选择(10分)

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高渗液体(PH值大于9或小于5液体,渗透压大于600mosm/L 的液体)等特殊用药必须采取中心静脉或粗大静脉置管,如液体与针具不符合扣10分

2、导管维护情况

2.1 敷贴大小:符合留置导管的规范要求,留置针需6*7 cm大小,CVC,PICC需10*12cm,敷贴卷边,表面污损或敷贴下有血迹未及时更换,不符合扣6分

2.2 皮肤清洁:针眼处皮肤有血迹,敷贴周围皮肤不洁扣8分

2.3 接头更换:留置针各种接头(如肝素帽,三通,优赛)发现接头内有血迹,或接头表面明显老化不平整,接头周围有污渍扣6分

3、时间与工号(5分)

应字迹清楚,完整书写留置或维护导管的日期、时间和工号,缺一项不得分

4、留置时间(5分)

依据静脉输液标准,外周静脉留置时间一般3-5天;CVC留置时间≤30天;PICC置管1年,超过时间不得分。(浅静脉留置针大于5天须有相关记录)

5、封管技术(15分)

5.1 检查外周留置针是否采用肝素液封管,肝素的浓度10-100u/ml,封管时是否采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5分)

5.2 中心静脉和PICC留置针封管是否采用大于10ml的注射器或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并根据使用的导管选择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液封管(5分)

5.2 使用粘稠度大的药液如(脂肪乳、血液)时输注结束后是否及时盐水冲管再换输液器输液或封管:如维持使用的粘稠药液是否每250ml或4-6 h冲管一次,有血液必须回抽,不能强行推注(5分)

6、并发症

出现静脉炎扣5分,发生静脉外渗扣10分,发生外渗3级及以上扣20分(包括检查前已存在)

7、健康教育执行情况(15分)

7.1 询问患者是否知晓留置针使用的生活注意事项(如如何洗澡、穿刺活动、妥善固定等)不知晓扣5分

7.2 是否知晓留置导管侧肢体不宜测血压、扎止血带及高压造影剂注射,不知晓扣5分

7.3 患者虽知晓但未正确执行扣5分

8、消毒范围(10分):皮肤、肝素帽等接头消毒方法和范围不对各扣5分

三、输液并发症管理规范

随着科学的发展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液也可能引起静脉炎、外渗、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增加很多痛苦,为保障患者安全,维护护士自身权益,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降低输液并发症,特制定如下规范:

1、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并有接受2-4学时的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无执业证护士必须在有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遵循《安徽省立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管理规范》,严格执行规范标准

3、配置药物前后需严格按照各项感染控制标准和操作流程,建议选择带有输液过滤器装置输液器

4、静脉治疗需根据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和部位,凡PH<5或>9、渗透压>600mosm/L 输注化疗等刺激性药物,建议经中心静脉输注,留置针应“一日一拔”。对于发泡药物(见附表)

5、为了减少并发症(特别是外渗)发生,提倡减少钢针使用和避免下肢穿刺

6、各科室需建立“输液并发症登记本”。凡3级(分级详见不良事件上报表)以上静脉炎和渗出、任何特殊药物外渗必须立即网上填报不良事件表,并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或科护士长处,必要时请会诊处理

7、出现输液相关并发症,需立即通知床位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做好记录和观察工作

8、发生特殊药物外渗需按照药物外渗流程处理,并建议按损伤时、损伤后24小时、损伤后48小时、损伤后5-7天间隔给损伤部位拍照,以更好观察局部情况

第五部分常见高危药物PH值和渗透压

药名PH值渗透压(mosm/L)氯化钾 5 800

葡萄糖酸钙 4.0-7.5

5%碳酸氢钠7.5-8.5 1190

环丙沙星 3.3-4.6 285

左旋氧氟沙星 3.8-5.8 250

多巴胺 2.5-4.5 277

重酒石酸间钦胺3-4

氨力农 3.2-4.0 300

胺碘酮(可达龙) 4.1

甲流酸酚妥拉明 2.5-5.5

氨茶碱9.6

垂体后叶素 3.0-4.0

缩宫素 3.0-4.0

20%甘露醇 3.0-4.0 1100

多西紫杉醇4-4.3 515

紫杉醇 2.7-3.3

卡氮芥★ 5.6-6

氮芥★ 3.0-5.0

酒石酸长石瑞宾(盖诺)★ 3.5

盐酸多柔比星★ 4.0-5.5

盐酸表柔比星★ 4.0-5.5

盐酸柔红霉素★ 4.5-6.5

盐酸长春新碱★ 4.0-5.5 610

盐酸长春地辛★ 3.5-5.5

丝裂霉素★ 5.5-7.5

盐酸吉西他滨 2.7-3.3

氟尿嘧啶8.4-9.2 650

替加氟9.5-10.5

米托蒽醌3-4.5 300

银杏达莫 2.5-4.5

卡文750

注意:“★”表明为发泡剂类药物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篇一: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3、药物的安全使用 3.1医嘱查对: 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3.2溶液查对 检查溶液有无渗漏、瓶口有无松动,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现象。3.3张贴输液瓶签 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 3.4配药: 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5更换液体 更换补液时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 4、输液观察 4.1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

凡是输液所需使用的药物,对于易过敏者都应在输液前做皮内敏感试验,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液,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理。 4.2观察输液的速度 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4.3观察输液药物有无外渗,及时观察输液局部情况,如有外渗应及时对症处理。 5、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7、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体现爱伤观念。

篇二: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该项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1药品器具的安全管理 1.1输液用具 临床上常见输液用具有:输液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PICC管、头皮静脉留置针、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检查包装是否完整的方法:两手轻挤外包装袋,如能鼓起,说明无漏气,则可使用;如不能鼓起,则说明外包装可能有裂缝,用具可能已被污染,不可使用。 1.2药物 药物从配制到输入患者体内,要经过多个环节,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药物。使用前要先检查药物的质量,药业有无混浊、变质、沉淀,包装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如发现异常,应考虑药液已被污染,不可使用。有报道提出应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洁净程度达万级,操作区域洁净度达百级,又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着连体工作服,带乳胶手套和口罩,在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净化台上配制药液,可大大降低药液被污染的发生率。 1.3药业应尽量现配先用配制后放置时间不可过久,以免增加被污染的机会。更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一、目的 1. 维护患者安全,确保输液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规范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防止输液相关的并发症和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的静脉输液操作,包括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输液泵等。 三、管理要求 1. 转运 患者需转运至输液区域进行输液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保证输液瓶或输液袋完整、无泄漏,并确认输液品种与患者需求一致。 2. 消毒 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输液器具和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坚持无菌操作。 3. 输液设备 (1)输液瓶或输液袋应具备产品标签,标明病人姓名、住院号、用药品种和浓度等信息。 (2)输液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如污染、损坏等),应将其报废并更换新的器具。

(3)输液器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4. 输液位置 输液应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如靠窗的床头柜或专用输液架上,并与其它物品(如药物、食品等)分开放置,以防污染。 5. 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根据医生的医嘱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不得随意调整输液速度,以防止药物过快或过慢引起的不良反应。 6. 观察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部位的状况、输液器具的泄漏情况、患者的不适症状等。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 7. 记录 医护人员应定期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时间、输液品种、输液速度等内容,并进行签名确认,以备后续查询和参考。 8. 用药品种 医护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准确选择用药品种,并根据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9. 定时更换输液器具 输液器具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应及时更换,以避免感染和污染的风险。具体更换时间需根据器具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判断,并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一、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三、术语定义 1. 静脉输液: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的过程。 2. 静脉输液器材: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注射器等。 3. 静脉输液药物:指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营养药物、止痛药物等。 四、静脉输液管理要求 1. 输液前准备 (1)核对医嘱: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仔细核对医嘱,确认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信息是否准确。 (2)检查器材:护士应检查输液器材是否完好,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确保无损坏或污染。 (3)选择静脉通道:护士应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选择已经炎症或血栓的静脉。

2. 输液操作 (1)消毒:护士在进行输液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2)穿刺: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操作。穿刺时应注意 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3)固定:护士应使用透明敷料或适当的固定带固定静脉针,确保静脉针不 松动或脱落。 (4)连接输液器:护士应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针上,确保连接处无漏液或松动。 (5)调整输液速度: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3. 输液观察与记录 (1)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 率等指标。 (2)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器液面 高度等。 (3)记录: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和观察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4. 输液后处理 (1)拔针:输液结束后,护士应按照正确的拔针方法拔除静脉针,并进行相 应处理。 (2)处理器材:护士应将用过的输液器材进行正确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 或丢弃等。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5篇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5篇 第一篇: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输液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我院护理部根据此情况特别制定出静脉输液管理规范,现介绍如下。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2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2.1正确地评估病人护士对病人进行输液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及文化背景,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根据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2.2输液前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首先用消毒液洗手,戴口罩,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剂量及质量,并用输液本对输液条,再用输液条与液体查对,最后用输液条与病人的床头卡核对,核对无误后再给病人穿刺,操作用物要做到一人、一带、一巾(每人用一根止血带一块垫巾)。 2.3巡视液体的规范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做好巡视工作,建立输液巡视单,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输液安全。因此,我院建立了巡视液体规范: 2.3.1穿刺成功或更换液体后,要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变化调整好合适的滴速,并根据液体量、滴速评估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2.3.2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液体,巡视液体工作要落实到人,无陪病人要重点巡视,特殊液体要有专人守候,确保病区整体输液让叫率低于10%。 2.3.3巡视液体时要做到“十查”:查液体有无错误,查液体剩余量,查液体外观有无改变,查病人体位是否舒适,查液体滴速是否合适,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查胶贴固定是否牢固,查输液部位是否红肿,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1. 引言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静脉输液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管理的规范,包括输液设备的选择与准备、输液前的准备工作、输液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输液后的监测与处理等内容。 2. 输液设备的选择与准备 2.1 输液器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输液瓶或输液袋、输液针头等。确保输液器的质量合格,无明显破损和污染。 2.2 输液器的准备 将输液器从包装中取出,检查输液器的完整性和清洁度。清洗输液器,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输液瓶或输液袋,确保无异物和污染物。 3.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3.1 患者的评估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输液需求和静脉通路等。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输液操作和管理。 3.2 静脉通路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心静脉通路是首选。 3.3 静脉通路的准备

准备静脉通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穿刺针、消毒液、无菌手套、无菌巾等。确保设备和材料的无菌性和质量合格。 4. 输液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1 洗手和消毒 操作者应先洗手,然后戴上无菌手套。对静脉输液部位进行消毒,使用适当的 消毒液,按照规范的消毒步骤进行操作。 4.2 静脉穿刺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静脉通路的选择,进行静脉穿刺。注意 穿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静脉壁和周围组织。 4.3 固定静脉通路 成功穿刺后,固定静脉通路,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进行固定。确保固定牢固,避免移位和感染。 4.4 输液器的连接 将输液器与静脉通路连接,确保连接部位的无菌性和密封性。注意输液器的高 度和速度,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4.5 输液过程的监测 在输液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输液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 命体征的监测。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5. 输液后的监测与处理 5.1 输液完成后的处理 输液结束后,将输液器与静脉通路分离,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将静脉通路拔除,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包扎,确保伤口的清洁和无菌。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等,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确保病人输液安全。 1 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我院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这些用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如不能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细菌可能已侵袭包装内用具,应即更换。 3药物的安全使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后需抄写好输液卡,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规范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2.1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长处理。 3.2.2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2.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3.3配药液体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护士要熟练掌握本院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医嘱提前对液体进行排序。,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并签名和时间,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然而,静脉输液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静脉输液的前期工作 1. 患者评估: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相关检查结果等。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孕妇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 2. 输液途径选择: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途径非常重要。常用的途径有外周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同时,还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前的皮肤准备,确保出现最小的感染风险。 二、静脉输液设备的选择与维护

1. 输液器选择:选择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证的有注册资格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且在有效期内。注意检查包装完好无损,并且查看产品标签上是否有过期或受损的情况。 2. 静脉注射针头选择:应该选择尖端光滑、无毒、无刺激的针头,以降低与血管壁和内膜的摩擦,减少血管创伤。 3. 输液管和输液针培训人员选择:进行输液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同时,他们应选择医院指定的生产商提供的优质输液器和输液针。 4. 输液管的更换与维护:输液管的更换周期一般为72小时。在更换管路时,医务人员要采取无菌操作,使用酒精棉球对连接处进行消毒,并尽量减少接触管路的时间和频率。同时,定期对输液管进行检查,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更换。 三、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 1. 静脉穿刺: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必须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固定器进行穿刺。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中一项紧要的治疗手段。它可用于予以药物、补液、营养支持等。但是,在使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在肯 定的风险。一旦输液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发生感染、渗漏、漏输、 压注等不良事件。因此,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尤为紧要。下面,我 们来看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一、定期检查输液系统 输液系统是指输液瓶、管路、输液器、针头、静脉穿刺部分等。这些构成部分都应当被定期检查以发觉问题和防备潜在的不安全。 实在建议如下: 1. 检查输液瓶或袋是否过期或表面受损。过期或受损的输液瓶 或袋可能存在污染或泄漏的风险。 2. 检查管路是否完整。检查管路被污染、破断或没有连接紧密 等等情况。 3. 检查输液器是否牢靠。输液器是掌控输液速度的关键部分, 确保其工作正常、调整精准是很紧要的。 4. 检查针头是否清洁。使用前应当将针头消毒并清洁干净。 5. 检查静脉穿刺部分是否稳固。检查是否有移位、深度不足、 静脉四周组织肿胀等等情况。 二、严格遵守消毒规程

消毒是防止细菌感染的最基本措施。在输液过程中,以及制备输液前,全部的操作人员都必需执行严格的消毒规程。实在需要做的如下: 1. 手洗:消毒前应先进行手洗,彻底清洗双手。使用肥皂擦洗双手至少20秒,并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2. 消毒:输液系统中涉及到的针头、管路、输液器等都需要进行消毒。消毒可使用消毒液或高温蒸汽进行,实在方法需要依照相应规程执行。 3. 环境消毒:输液制剂房间和输液四周空气、地面也需要进行消毒,以保持整个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确保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 输液过程中,特别是静脉穿刺时,肯定要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操作时需要注意: 1.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长度应充足,针底应当尖锐,并附有防反针装置。 2. 对静脉穿刺区进行清洁:使用碘酒或其他消毒液,将穿刺部位进行清洁。 3. 穿刺前彻底洗手:洗手20秒以上,使用肥皂、清水和手消毒液进行彻底洗手。 4. 穿刺时使用成本高的一次性物品:包括衣物、手套和面罩等。 四、对输液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静脉输液管理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管理的规范要求和实施步骤。 一、规范要求 1. 输液设备和药物管理规范 (1)输液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质量可靠,无损坏和泄漏现象。 (2)药物的选择和配置应严格按照医嘱和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药物的储存和保管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潮湿环境。 2. 输液操作规范 (1)护士在进行输液前应子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医嘱和药物,确保输液的准确性。 (2)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应正确洗手,并佩戴洁净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3)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注意穿刺点的选择和消毒,避免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4)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输液速度和时间,避免药物过快或者过慢的输注。 (5)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输液监测规范 (1)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时间和输液总量等。 (2)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3)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输液器具,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的发生。 二、实施步骤 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确保输液的准确性。 (2)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和药物,确保质量可靠和安全性。 (3)准备洁净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消毒用品。 2. 输液操作的实施 (1)正确洗手并佩戴洁净手套和口罩。 (2)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进行必要的皮肤消毒。 (3)进行穿刺和连接输液设备,确保连接坚固和无泄漏。 (4)根据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时间,按要求进行输液操作。 (5)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输液后的处理工作 (1)记录输液的相关信息,包括输液速度、时间和总量等。 (2)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输液器具,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的发生。 (3)及时清洁和整理工作场所,保持洁净和整齐。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一、采用无菌操作 静脉输液是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直接注入静脉内,因此操作时需要保持无菌环境。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二、正确选择输液器材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确保输液器材的包装完好无损,无过期情况。其次,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例如根据输液速度选择不同型号的输液管,根据药物性质选择不同类型的输液瓶,以确保输液过程安全可靠。 三、排除空气 在静脉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会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因此需要排除空气。输液前应先将输液瓶或袋中的空气排除干净,同时在输液管路中也要排除空气。当更换输液瓶或停止输液时,要注意将空气排除干净,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四、监测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的速度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过快或过慢的输液速度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输液速度,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对于特殊情况,如儿

童、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谨慎控制输液速度。 五、定期更换输液器材 输液器材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受到污染或磨损,因此需要定期更换。通常情况下,输液瓶或袋要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输液管路要在72小时内更换一次,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六、遵循药物给药原则 在静脉给药中,要遵循药物给药的原则,尤其是对于有毒或刺激性药物的给药。在给药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药物的正确性,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确保药物的安全给予。 七、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要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输液部位,观察有无渗漏、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采用无菌操作、正确选择输液器材、排除空气、监测输液速度、定期更换器材、遵循药物给药原则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等措施,可以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医护人员还需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提升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输液管理制度

输液管理制度 正文:输液管理制度 输液管理制度 输液管理制度1 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部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全体护士勿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临床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次查对;临时液体由1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输液卡转抄后,需由另一名护士再次查对,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检查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中班护士查对转抄输液卡新增、停止医嘱并签名,夜班护士再次查对后签名。 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十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

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6、微量泵、输液泵使用查对更换及巡视、交班时应认真查对泵药速度是否准确、通畅,药名、剂量是否标示清楚。 四、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报告医生或申请PICC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4、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5、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6、留置针、PICC及深静脉置管若使用透明贴膜可一周更换1次,若使用纱布需每48h更换1次,若敷料有污染、浸湿、松散需及时更换,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并注明穿刺时间及更换敷贴时间。 7、封管时一般选择浓度为10~100IU/ml的肝素稀释液,外周留置静脉常规使用3~5ml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最佳封管方法为先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再使用5ml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此种方法能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堵管及血栓的发生。 8、静脉通道2路以上,需标明通路名称;连接三通2个以上,需使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包裹三通及输液通路连接处,以减少污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