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我的分析】 将加点词语与文中“槐蝉”所用修辞逐项分析比 较,选出正确答案。
____________(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项,借代, 用“管弦”代指音乐。B项,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项,借代, 用“娥眉”代指杨贵妃。D项,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 “木石”是喻体。)
考向(二) 借代 1.借代的基本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 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基本类型 (1)特征代本体 例如:“丹凤眼冷冷一笑,扭着腰肢踱到仲正伟身边,不紧不慢地 说……”
(2)具体代抽象 例如:“等到惊蛰——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 开锅。”(“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 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吃不上饭。) (3)专有名词代泛称 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 装。”
4.比喻的一般作用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 长为简洁。概括说来,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 们深入理解。 (2)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 深刻的印象。
典例1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 ) A.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修辞篇)(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修辞篇)(课件)

①比喻:将秋虫比作神妙的乐师,生动形象地说明每一个秋虫的演奏都非常 精妙。 ②反问:以反问的语气突出强调秋虫的合奏确实属于人间绝响,其美妙无与 伦比。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运用了比喻,使表达生 动,更形象地写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 我们接续奋斗。 ②“艰难困苦怎能阻挡我们向前迈进的步伐?”运用了反问,增强了语势, 突出了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我们向前迈进的步伐。
比喻的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 土地遇到时雨”。 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人们常见的景象让 人们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 分的了解。
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增强语势,层层递进; ③从茶的文化源头、名篇佳作、赋能发展等方面突出了“中国茶”的魅力,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文化自豪感。
①设问:提出“怎样才能”的问题并进行回答,引起读者的思考;顿生波澜, 避免平铺直叙。 ②排比:由三个“精心”、三个“确保”形成排比,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迎 来新荣光的具体做法;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使句子富有气势。
构成:前一句将中国曾经粮食欠缺、全民饥荒的历史与如今粮食丰收、全民 富裕的现实进行对比;后一句将曾经无法解决吃饭难题的苦恼与现在牢牢端 住自己的饭碗的自信进行对比。 效果:这两组对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解决了温饱以 及粮食产能的问题,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①拟人:把“螳螂”和“木棉花”人格化,表现了这些动物、植物在屏幕中 逼真的形态,侧面突出了新型显示技术的先进与高超。 ②通感:“甜甜”把本来作用于视觉的开花形态移用为味觉感受,“美食交 响乐”把本来作用于嗅觉的砂锅里飘出的香气移用为听觉感受,表现了新型 显示技术给观众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效果。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之掌握修辞手法赏析表达效果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之掌握修辞手法赏析表达效果
答案:(1)用“诸葛亮”泛指聪明能干的人,表达形象生动。 (2)“墨水”是具体事物,此处指代“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表达更具体形象。
(四)夸张
概念 类别 作用
为到达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 意扩大或缩小 ①扩大夸张:有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 夸张情势。②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情势。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 香味来了。”③缩小夸张:有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情势 ①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②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③ 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6.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借代方面的特点。 示例: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解说:“轩冕”本为古代士大夫以上官员专属的车乘和冕服,因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故后来常用以借指官位爵禄。 (1)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个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 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4.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比拟方面的特点。 示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鲁迅《药》) 解说:运用比拟手法,不仅赋予了小说生动性,更是把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与华老 栓的善良对照得鲜明突出,同时,把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消灭的原因做了委婉的 交代。 (1)普通的美丽、壮观、奇妙等字眼在极光面前均显出特殊的苍白无力,可以说,即 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神秘的极光》) 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

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
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画横线句子先对研究失败的意味进行提问,并从辛苦白费,工作更 艰苦,可能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变赛道三方面进行回答,充分阐述了研究失败所带来的 影响。
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设问的答句中,连用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很有节奏感,回答 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同时,在影响的程度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阐述由此带来的 后果。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情,足以说明航天研发 过程的艰难。
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
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
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
前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一问一答,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和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②三 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 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解析】考查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 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 关系。 2.比喻要贴切,要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 达的思想上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1: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比拟)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应用(解析版)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应用(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应用(解析版)知识点回顾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拟人: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动人。

排比:增加文章气势。

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给人以启示。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映衬,或补充)。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富有寓意,含蓄委婉,尖锐犀利。

引用: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专项练习(2022春·福建·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___①___,这种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

大肠杆菌身手矫捷,多才多艺,可在高黏性液体中游弋,且具有极强的传感能力。

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进一步增强大肠杆菌“超能力”的方法,为其配备各式“武器”。

为研制出这种生物混合机器人,研究小组将几个纳米脂质体连接到每个大肠杆菌上,这些球形脂质体外层包裹着吲哚菁绿(ICG,绿色颗粒),当受到近红外光照射时,ICG会熔化。

专题7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7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7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在表达思想、观点、感情等时,使用适当的词汇、
句法和修辞手段来达到准确、生动、有影响力的目的。

语言文字运用主要
包括用词得当、修辞妙用、句式多样、语言规范等多个方面。

1.用词得当。

准确选择恰当的词汇,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精确、明确。

避免词语的模糊、含糊不清,尽量用具体、具有明确意义的词语来描
述事物或表达观点。

2.修辞妙用。

修辞是一种利用特殊的表达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法。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产生共鸣和感受。

3.句式多样。

运用丰富多样的句式结构,使文章内容更有变化和层次感。

选用不同的句式可以使语言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也能使阅读更加
流畅。

4.语言规范。

运用正确、规范的语法结构、词序和标点符号,避免出
现错误的语法用法或标点错误,使语言更加规范、规则化。

总而言之,语言文字运用是将正确的词汇、丰富的修辞手法、多样的
句式结构和规范的语言运用于表达中,以达到更加准确、生动、有影响力
的目的。

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增强表达的清
晰度和可读性。

2025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的使用++课件

2025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的使用++课件

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
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
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
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
04 真题试做
【解析】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 ”“仿佛”“犹如”等。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 ”“构成”等。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 出现。
04 真题试做
评分标准(5分) (1)不应该出现本体,有云,直接0分 (2)应无比喻词,像,似的,有则扣1分, (3)喻体正确,如,(语意、情感、形状、颜色)绵羊,波浪、棉花糖,游子、薄 纱、白狮、白鱼、大伞、棉被、绸巾、白缎、丝带、海绵。 残存着几缕白纱,灰蒙蒙的军队,缠绕在半山腰的丝带,从远处飘来的棉花糖,天上 的棉被。 学生问题: (1)云和情绪、心情联系在一起,例,云变多心情就会变不好,云雾散去变成好心 情。 (2)明喻,本喻体写反了(3)借喻不贴切(4)像天上的棉花糖,像地上的绵羊 (5)喻体要跟云有语意、情感、形状相似。
05 巩固提升
4.(2023·四川模拟)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句子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横行霸道,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 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 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名校模考语言文字运用汇编:修辞手法教师版

2024年名校模考语言文字运用汇编:修辞手法教师版

2024年名校模考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一)1.(2024·山东青岛·二模)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夸张。

以“万重山”为夸张,表现出舟行之快,行程之多。

B.比喻。

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C.比喻。

把官场比作樊笼;D.比喻。

把琵琶声比作仙乐。

故选A。

2.(2024·河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文”,就是词异而义同:你说明我,我训释你。

双音词中“互文”现象很常见,这是()汉语形声文字的特性。

我们必须把两个近义词中的重叠义项拴在一起,()能将语词的含义固定住,彰显出来。

互文作为一种修辞,在古诗文中也很常见,指上下两句或一句(短语)中的前后部分,上句或下句(一句或短语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隐含着下句或上句(一句或短语的下部分或上部分)里出现的词语,使上下句或一句(短语)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互文的特点是通过上下句或一句(短语)前后两部分表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内容。

比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其理解为“烟雾只笼罩寒水不笼罩沙,月光只笼罩沙不笼罩寒水”就错了,因为“烟笼”和“月笼”、“寒水”和“沙”互相补充,正确的解释应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请根据画波浪线部分解释互文现象的方法,任选下面两个成语解说其互文现象。

南征北战神出鬼没名缰利锁游山玩水【答案】4.示例一:比如“南征北战”,如果将其理解为“只在南方出征,只在北方作战”就错了,因为“南”和“北”、“征”和“战”互相补充,正确的解释应是“在南方和北方到处出征作战,形容经历的战斗很多”。

示例二:比如“神出鬼没”,如果将其理解为“只像神一样出现,只像鬼一样消失”就错了,因为“神”和“鬼”、“出”和“没”互相补充,正确的解释应是“像神和鬼一样出现和消失,形容行动迅速,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24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含答案)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24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讲义一、考点落实【考向讲解】本考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一般穿插在文学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仿用句式等题型中考查,2020新高考山东卷则专门设置了一道主观题考查“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可见其在新高考中受重视的程度。

根据相关文件,“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共9种,备考中对这些内容要重点掌握。

【重点知识】根据修辞效果的不同,我们将上述9种修辞手法分为“生动形象类”和“增强语气类”两大类。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一些修辞手法可能兼有上述两种表达效果。

(一)生动形象类所谓“生动形象”,是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被描述事物的的某一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1.比喻定义: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分类: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借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增强文采。

2.比拟定义: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分类:①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②拟物。

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作用:①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②使语言风趣幽默。

③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3.借代定义: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分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以结果代原因,形象代本体。

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有文采。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借代)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借代)课件

【答案】①句中用“烽烟”代指战争、战乱,用“庙堂”代指 朝廷。(2 分)②“烽烟不断”是指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社 会动荡,“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意为本是宫廷贡品的狮子 逐渐被民间大众所熟知。借代的使用让句子表达更形象具体、 更简洁生动。(3 分)
3.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答案】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引人联想,使“大食物观”拥有形象 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考点阐释: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有两个层面:一 是辨别、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二是在具体语境中 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近几年,修辞手法有 与“连贯”“仿写”等考点融合考查的趋势。备考时, 我们不仅要牢牢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一般作用等 知识,还要能在具体语境中迁移运用。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 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D 【解析】比喻,其他均为借代。
狮子在西方文化里是凶残暴躁的,代表强权和威严,来到中国后,起初也 被奉为权威、庄严的代表。唐朝末年,烽烟不断,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 前燕”一样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久而久之,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引导, 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民间把想象中的祥瑞加之其身,使狮子 乖巧祥和,最终成为中华瑞兽。狮子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 府门前,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 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 化内涵。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借代内容并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5分)

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及语句表达效果

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及语句表达效果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 比拟的事物),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 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 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 调内容、字,完成20~22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 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 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 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 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 那么变着。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 达效果。(5分)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 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反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 手法。 2.种类。 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 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12 修辞手法的使用-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12 修辞手法的使用-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22.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 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 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 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3分)
【解析】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 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 意上的不同。(1)句,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 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看似是,但其 实不是。(2)句,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 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 ⋯⋯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特别提示 ①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②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 言环境中有所交代;③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对点训练】
3. [2022•全国甲卷改编]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 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 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 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栓缩小了一半
(续表) 种类 超前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看见这鲜
【对点训练】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B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 A项,“试”“裁”将“东风”拟人化。 C项,“含春泪”将“芍药”拟人化,“卧晓枝”将“蔷薇”拟人化。 D项,“偷”“翻”将“南风”拟人化。 B项,只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
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 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 顿似的
借代 圆规代指杨二嫂
▪ 巾帼不让须眉。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16年海南高考真题)
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 “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 同演奏,二者相似。
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 相似。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其二,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 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 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①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2016 年江苏高考题)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 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 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 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膏 粱”本指肥肉和细粮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 喻
练习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24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24张PPT).ppt

辨 析 易 混 修 辞
比喻(借喻) 借代 反问 对偶 比拟 互文
比喻 夸张 双关
• 1、(2021·八省适应性模拟)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项是( B )
• 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 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 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 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 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 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 的感情; 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
辨 析 易 混 修 辞
借代
古诗中常见的借代物 • 杜康——酒 尺素、双鲤——书信 干戈——战争 • 汉——唐 渔樵——隐逸生活 汗青——史书 • 吴钩——宝刀利剑类 樯橹——船 天狼——入侵的异族 • 楼兰——边境之敌 柳营——军营 山村——隐居 • 钟鼓馔玉——权贵利禄 青衫——下级官吏 鸟、兔——时光
• 2021年一开年,扶贫剧《山海情》就成了“黑马”。它是20世纪90年
代闽宁合作实现成功脱贫的一个经典篇章。这部剧不仅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有 创业的举步维艰;不仅有乡土生活的“浓浓烟火”,也有变革中的“鸡飞狗跳”。“真 实”是其最突出的特色。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题点二 分析修辞构成与表达效果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之比喻和比拟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之比喻和比拟
参考答案1.比拟 2.比喻(借喻) 3.比拟 (拟物) 4、 比拟(拟人)
分析比喻、比拟的作用
思考:以下句子的表达你更喜欢哪一种? 第一组:①她心里很愁。 ②她心里的愁就像滚滚东流的江水。 比喻的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 体——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便于表达情感。 第二组:①月亮被云朵遮住了。 ②月亮羞涩地躲在了云朵后面。 比拟的作用:①增强句子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得内容俏皮活泼, ②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③表意丰富,富于情味。
真题再现(2021·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
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 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 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课堂总结
(1)夯实修辞手法的基础知识,分析修辞的构 成和作用,留意传统题型和考查方式。 (2)加强在语言表达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适 应综合性新题型的考查方式。
万变不离其宗
谢谢观赏
学 以 致 用 ( 2 0 2 3 ·新 课 标 一 卷 )
Hale Waihona Puke (一)语言文字运用I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毕竟互联网随时
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
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 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 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 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 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 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分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

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如: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拟物
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例如:
(1)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3.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小贴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例如: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部分代整体。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3.作用
(1)突出事物特征;(2)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生动形象;(3)引人联想。

[小贴士]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

2.分类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五、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2.分类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作用
(1)整齐匀称,表意凝炼;(2)节奏感强,有音乐美;(3)高度概括,易于记忆。

[小贴士]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六、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格。

2.分类
(1)句子排比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成分排比例如: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3.作用
(1)增强气势,加强节奏感;(2)条理清楚,利于抒情。

[小贴士]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

对偶中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设问
1.概念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修辞格。

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2.作用
(1)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2)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3)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八、反问
1.概念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分类
(1)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
太阳难道会从西边出来吗?
(2)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作用
(1)加强语气,发人深思;(2)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3)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小贴士]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