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文化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社会文化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2期
孙兵
纵观隋唐的工艺美术,以做工精美、精雕细刻取胜,整体感觉华丽、精致、装饰趣味浓厚。到了宋代,则一改唐代的风貌,工艺美术作品趋于典雅、平淡、且不事雕琢。究其原由,笔者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之,以期对宋代的工艺美术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一、理学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理学在宋代作为主流哲学,其影响可谓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工艺美术也
不例外。宋代的理学是儒家哲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它系统
地融合了佛、儒、道三教的哲学内涵,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北宋的程颢、程颐
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他们为宋代的理学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二程”认为,“理”即为“天理”,所谓“天者理也。”[1]“理者,实也,本也。”[2]在这里,“理”有这样的含义,理
学所提倡的“理”是超越一切事物之上的最根本的准则,在如此准则的基础之上,也承认万事
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共同的规律或秩序。仅从这层意思来看,“二程”的理学思想不失为一
种积极的世界观,然而他们的“理”却是以封建思想的道德准则为基础的,所谓“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与天地之间。”[3]在这样的一整套坚如磐石、万古不变的秩序面前,无可否认,理学用来判断万事万物的“理”,便带有很强的超验性精神色彩。及至南宋时期,朱
熹作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在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之后,又将“理”与“气”结合了起来,在
这里,“理”仍然是一个精神的概念,“气”则是物质的概念。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气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
甚明,不可乱也。”[4]其中,“理”可以理解为“道”,“气”则可理解为“器”,他将“理”与“气”的关系延伸为道与器的关系,将实实在在的物质概念的“器”赋予了理学的精神意义,以唯心的“理”来约束“器”的形态与物用,打上了深刻的“理”的烙印。朱熹在这样的道器
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5]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理解,理学是淡化了作为装饰所用的“文”(即纹),认为“其为枝叶”,也就只能起到附属作用,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了。
理学从二程开始,至朱熹的发展,及至后来的去人伦、存天理的理学思想,要求人们放弃
对美的追求,而去追求精神上的所谓“天理”,从本质上讲均是重理轻文,重道轻器。审美取
向是保守的、理性的,审美追求是严谨的、笃实的、温润的,排斥一切所谓的“淫巧”之技艺。所以宋代的工艺美术作品给人优雅、温润、笃实、严谨以及不事雕琢的感受,理学审美趣味的
深厚影响是其前提。
二、文人阶层审美趣味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虽然理学思想作为宋代主流的统治阶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影响了工艺美术以及科学
技术和文学艺术,但是由于文人阶层在宋代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所以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一直
存在不同于主流理学的声音。受其影响,除了文学、绘画等纯粹文人阶层才能完成的艺术门类
之外,像陶瓷、漆艺等需要工匠来完成的工艺美术也能较好地体现同时代的文人阶层的审美思想,与同时代的艺术思潮保持同步。
宋代的文人阶层的思想影响深远,在物用上当以王安石的实用主义思想为代表。王安石:“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面巳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巳。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末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6]由此可见,王安石的道器观念首先是实用,然后才是刻镂绘画。认为这些刻镂绘画只是器物的容貌,也即是器物的外观,引申开来,刻镂绘画只是器物的装饰成分,属于器物的附丽价值,与其使用价值没有多大
影响,故而先以实用为主,然后才考虑其外观、形态以及装饰。这一点,与当代主张简约实用
的设计理念是相通的。
在整个宋代,文学艺术领域追求“平淡”之美,此种美学风格是除理学之外的最主要的审
美追求。苏轼曾说过:“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7]苏轼所说平淡之美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此种境炉火纯清、老练成熟,与它对立的恰恰是华丽雍容、浮而不实。而在宋人看来,营造此等境界又必须从华丽中来,经过不断的否定之后,方可
达到“平淡”之美。这种“平淡”的境界,与道家的“既雕且琢,复归于朴”[8]的思想也有相通之处。法国雕塑家罗丹在论创作时说的:“艺术最大的困难和最高的境地,却是要自然地、
朴素的描绘和写作。”[9]所表述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对于事物的认识,宋人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与理学迥然不同的观点。其中较为具
有代表性的为欧阳修,他认为“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金非不
为宝,玉岂不为坚,闲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乃知物虽贱,当用价难攀。岂惟瓦砾尔,闲人
从古难。”[10]欧阳修“于物用有宜”的道器观代表了宋代文人阶层又一种物用观念,一个物体,无论其外观如何,它适合于做什么,就把它拿来做什么。外观漂亮的东西,不一定什么都
可以做。他其实阐述的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观点。这种观点影响深远,无论是现在还是将
来都将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三、其他
影响宋代工艺美术风格形成的还有另两个因素值得考虑。其一,宋代文人阶层普遍盛行好
古之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对于古代器皿的爱好成为文人阶层的时尚追求,尤其是对于青
铜器的追捧,更是达到历史上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宋代陶瓷的器型出现
了许多仿古的作品,比如仿青铜器造型的有钧窑的尊,还有龙泉窑、汝窑都有不同品种的仿品
流传下来。
其二,南宗禅的影响。佛教在中土传至五祖弘忍时,其门下有两大高足:慧能与神秀。慧
能在南方传教,即为南宗禅,南宗禅的修炼提倡顿悟。神秀在北方传教,也即北宗禅,北宗禅
提倡苦修渐悟。因南宗禅的顿悟思想很快为世人所接受,所以南宗禅发展渐趋强大,几乎成为
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及至宋代,南宗禅在文人阶层中影响深远,如苏轼、米芾等都与南宗禅结
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南宗禅所追求简约的思想,在追求理趣、追求简约的宋代思想景背之下,
也受到文人阶层的偏爱,而这种追求简约的思想也逐渐影响至社会的各个阶层。
综上所述,宋人工艺美术典雅温润的造型、不事雕琢的朴素外观,自然离不开其独特的文
化土壤,而我们的研究也只是冰山一角。
注释:
[1][2]程颢、程颐撰.潘富恩导读.程氏遗书[M]卷第十一·明道先生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P178,P176
[3]程颢、程颐撰潘富恩导读程氏遗书[M].卷第五·二先生语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P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