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本文是对《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尽解析。

其中包括现代文《蔑匠阿爷》,“王教授写了一本关于进化论的科普著作……”;古诗文《酬李少府见赠》、《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的阅读题答案、考点分析及解题指导。

三篇古诗文《酬李少府见赠》、《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均有详尽的现代汉语译文。

文末附有空白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第①题名句默写,常规上下句默写题。

第②题2分,除上下句常规默写外,还有文学常识默写。

第③句是情景默写,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的默写,有难度。

在此“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这一提示语中“正面描写”的术语要重视,即可。

这要求考生精准记忆,理解诗歌常见手法。

古诗文默写:首先,背熟要求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

这里“己”“崇”“拔”要特别留意。

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C )(2分)为了应对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不少高速公路服务区正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某服务区,一批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已上岗半年有余。

所谓充电机器人,,,,,只需扫描服务区内相关二维码进行操作,工作人员会将充电机器人移动到车辆旁边帮助充电。

①充电枪位于身后两侧②它的外形憨态可掬,像一辆小型面包车③其实就是储冲一体化的移动充电宝④车主需要充电时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一、【2017ꞏ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二、【2016ꞏ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4.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5.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6.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三、【2015ꞏ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 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记背手册01:古诗文必备篇目理解默写识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记背手册01:古诗文必备篇目理解默写识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01古诗文必备篇目理解默写识记目录(一)必修上册(8篇) (2)1《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 (2)2《短歌行》三国魏•曹操 (2)3《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3)4《登高》唐•杜甫 (4)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4)6《劝学》宋•荀子 (5)7《师说》(第一段)唐.韩愈 (6)8《赤壁赋》宋.苏轼 (6)9《琵琶行》唐•白居易(附加) (8)(二)必修下册(3篇) (9)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待坐》春秋.《论语》 (9)2《阿房宫赋》唐.杜牧 (10)3《六国论》宋.苏洵 (12)(三)选择性必修上册(3篇) (13)1《论语》十二章 (13)2《大学之道》《礼记》 (14)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 (15)(四)选择性必修中册(2篇) (16)1《屈原列传》第三段《史记》西汉.司马迁 (16)2《过秦论》西汉.贾谊 (17)(五)选择性必修下册(5篇) (19)1《离骚》(节选)第三段战国.楚.屈原 (19)2《蜀道难》唐.李白 (20)3《蜀相》唐.杜甫 (21)4《陈情表》晋.李密 (21)5《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22)注:下划线为重点记诵或默写的句子。

请注意各篇作品名及作者。

(一)必修上册(8篇)1《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写作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点明写作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明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怅寥廓,(表露出作者深沉思虑的句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出作者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的句子/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的句子)/(作者提出中国命运究竟由谁来主宰问题的句子)携来百侣曾游,(点明作者过去常和志同道合的学子来橘子洲游览,为下文做铺垫的句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道出作者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的句子/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的句子)/ (带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的句子)(词中起过度作用的两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鉴赏 含答案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鉴赏 含答案

2023高三一模专题:古诗鉴赏(23一模·静安区)利剑(唐)韩愈利剑光耿耿①,佩之使我无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②剑锋折。

决云③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

[注]①耿耿:形容利剑寒光闪烁。

②心腐:痛心。

③决云:冲破云层。

偶书(唐)刘叉①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注]①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以“任气”著称。

追慕韩愈。

12.对上面两首诗的体裁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利剑》是古体诗,《偶书》是近体诗。

B.《利剑》是乐府,《偶书》是七言绝句。

C.《利剑》是今体诗,《偶书》是古体诗。

D.《利剑》是古诗,《偶书》是七言律诗。

13.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利剑》中锋利的宝剑就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誓要铲除人间不平。

B.韩愈说要与宝剑共同归于黄泉,意思是要隐藏地下等待时机复仇。

C.《偶书》先写人间多琐事,后写激荡心怀的不平之事,形成对照。

D.《偶书》平实明白,却写尽了强烈压抑的怒火和除恶惩奸的渴望。

14.两首诗都表现“不平之气”,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4分)12.A(2分)13.B(2分)14.韩诗以利剑比作知音,宝剑不能击杀坏人让诗人无比痛心;(1分)定要冲霄截断浮云,消解不平之气,那时,诗人甘愿功成身退。

(1分)刘诗写遇到不平之事心中愤怒却又无奈,把万古长存的正义之刀都磨坏了;(1分)以此表现胸中的义愤,不平之气呼之欲出。

(1分)(23一模·黄浦区)观雨(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守帅向子諲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形势略有好转;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一路流离,此刻正在湖南邵阳。

12.按体裁分类选诗,可以与本诗编辑在一起的一项()。

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含答案推荐文章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热度:高考语文诗歌解题+文言文断句复习方法热度:高考语文常见词语辨析的相关介绍热度:高考语文议论文精典作文热度: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热度:很多高考考生在语文考试名言名句默写中失分严重,主要是在复习时没有通过练习强化训练,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1、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到黄昏,___________”。

2、古诗文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秦观《鹊桥仙》“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怎敌他,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水波不兴”,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

3、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王维《山居秋暝》“ 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高考、春考古诗真题解析----强化练习二

上海高考、春考古诗真题解析----强化练习二

知往鉴今----上海高考诗歌赏析上海高考诗歌真题解析---强化练习二(本卷子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上海高考诗歌真题解析。

其中包括2020春考的李嶷《淮南秋夜呈周侃》,2018高考的唐朝王昌龄的《少年行》,2015高考的南宋张孝祥的《隐净山中大雨》,2013高考的王维的《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的阅读题的详尽解析,有诗歌诗句的理解译文、考点分析、答案解析及解题指导等。

本卷主要侧重练字及诗歌情感的赏析。

第二部分是附有空白卷。

)一、2020春考诗歌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

(8 分)淮南秋夜呈周侃李嶷天净河汉高,夜闲砧杵发。

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

译文:夜空高远,银河横亘,夜色清幽,捣衣声声声传来。

这清冷的秋天,引发了我无穷的离愁别绪。

秋风吹乱了池塘中的浮萍,秋露映照着竹林间的明月。

我们曾共同游玩的地方,请不要把它作为他乡作别。

简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的珍视和不舍。

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诗歌营造出一种清幽、孤独、寂寥的氛围,突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渴望。

12.对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考诗歌字句的理解。

D项错在““乱”字以风吹表现仕途坎坷”。

“乱”是实写秋风吹乱了池塘中的浮萍,渲染离别时的心绪纷杂。

)。

(1分)A.“天净河汉高”描绘出天空高远,夜色清幽之景。

B.“夜闲砧杵发”是写静夜里只听见那声声捣衣声。

C.“离恨应难歇”写出清秋之景引发我无穷的愁绪。

D.“风乱池上萍”中“乱”字以风吹表现仕途坎坷。

13.这首诗风格(C)。

(2分)A.雄浑悲壮B.深沉含蓄C.清幽隽永D.平淡自然(考诗歌的风格,即要初步理解诗歌鉴赏术语。

雄浑悲壮:形容诗歌气势磅礴,雄壮而浑厚,或雄伟、庄严而悲壮的场景和情感。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深沉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最新上海高考语文默写内容整理(2020)

最新上海高考语文默写内容整理(2020)

上海高考语文默写内容整理(2020)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作者】左思【朝代】魏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朝代】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作者】柳永【朝代】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登快阁【作者】黄庭坚【朝代】宋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作者】李白【朝代】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表现人物方法:正描VS反衬(附模考例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表现人物方法:正描VS反衬(附模考例题与参考答案)

一、诗词鉴赏表现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借物喻人、修辞等。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它直接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行为(经历)、神态、心理、语言、处境、遭遇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其中,若描写的是人物细微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则又可称其为细节描写。

阅读诗歌时,要注意其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并通过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

例: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形象。

阅读这首诗歌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个闺中少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意图何在?首先说第一个问题。

欲分析闺中少妇的形象,首先要看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个闺中少妇形象的?我们看前两句。

首句中的“不知愁”,通过少妇的心理,表现了这个少妇无忧无虑的特点。

第二句中的“凝装”,指少妇着浓妆,穿华衣,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上翠楼”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她为何要上翠楼?当然不是消愁解闷,而是为了欣赏大好春光。

前两句通过人物的心理、外貌、动作,刻画了一个年轻漂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妇形象。

不过,在这首诗里,这个少妇的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变化的,后两句就写出了这个变化。

我们先看第四句。

这一句很显然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少妇后悔自己当初让夫婿“觅封侯”而使其从军远征。

通过少妇的这个心理,一方面表现出其曾经的虚荣,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其此刻心中的“怨”。

她为什么怨?因为她“忽见陌头杨柳色”。

“杨柳”为何会让她对当初的行为后悔?一则杨柳让她忽然产生了对丈夫的思念;二来春日青青的杨柳生机勃发正如她的大好年华,少妇时值青春却因虚荣使丈夫远离,自己只能独守空房使年华虚度,这怎不让她后悔怨旷?总之,这首诗歌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年轻漂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爱慕虚荣,又因看到柳色思念夫婿而怨恨自己让其从军的少妇形象。

2024年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2024年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知往鉴今----上海高考古诗赏析(4)2022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本卷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2022高考古诗刘禹锡的《城中闲游》的详尽解析,有诗歌诗句的理解、考点分析、答案解析及解题指导等。

第二部分是小试牛刀,由两份诗歌赏析题做练习。

小试牛刀的第一题是李贺的《梦天》的阅读题,第二题是陈寅恪的《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望月有怀》和鲁迅的《无题》的比较阅读题。

第三部分是附有空白卷。

)一、高考试题解析-----2022高考古诗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译文:我打听到洛城中池台的主人们,他们大多位居显要的职位。

池台的主人虽花费重金买到风景绝佳之所,却整日把它们托付给闲散之人,自己没时间来欣赏。

人们可沿着池苑楼台长满竹子的曲折小径、开满鲜花的盘曲树林间往来欣赏。

夕阳西下,一众宾客散去,园中只剩下满园落寞的春色,热闹不在。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补充注释①城中:指洛阳城。

②借问:询问,打听。

③池台:池苑楼台。

④要路津:重要的道路和渡口,喻显要的职位。

⑤千金:一千斤金(古时以黄铜为金)。

⑥绝境:风景绝佳处。

⑦永日:整天,终日。

⑧属:交付,托付。

⑨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

⑩巡:查看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C )(1分)A.《古诗源》(《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时间上就不配匹-----这是唐代作品不属先秦到隋代。

)B.《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

体裁上不配匹-----这首诗歌不是乐府诗)C.《唐宋近体诗集》(《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

这首诗是唐代的近体诗中五律,能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所以可选C项。

7.2021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7.2021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知往鉴今----上海高考古诗赏析(7)2021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本卷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2021高考诗是晁补之的《虞美人》阅读题的详尽解析,有诗歌诗句的理解、考点分析、答案解析及解题指导等。

第二部分是小试牛刀,由两份诗歌赏析题做练习。

小试牛刀的第一题是李白的《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的阅读题,第二题是2019高考题谢眺的《和徐都曹》的阅读题。

第三部分是附有空白卷。

)一、高考试题解析-----2021高考古诗题(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虞美人 [北宋] 晁补之原桑飞尽霜空杳。

霜夜愁难晓。

油灯野店怯黄昏。

穷途不灭酒杯深。

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

也送行人老。

一般别语重千金。

明年过我小园林。

话如今。

(译文:原桑纷飞消失在天际,霜落下的天空杳然看不到一点痕迹。

霜夜忧愁拂晓来临是何等漫长,点着油灯的乡野旅社里独坐,黄昏来临是如此让人心生怯意。

不因前路未知而减少我们杯盏中的深情,那一杯杯中藏着老友的心意。

羊山下的古道行人稀少,看着一次次别离,古道也一次次地心境苍老吧。

平平常常送别的话语也胜过千金。

明年经过我小小的园林,我们再相聚举酒来说说今天的别离。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

与张耒并称“晁张”。

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

诗学陶渊明。

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

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C --从“一般别语重千金”中可以看出是送别饯行)(1分)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旧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上海语文高考指定背诵默写古诗文精析

上海语文高考指定背诵默写古诗文精析

上海语文高考指定背诵默写古诗文精析上海语文高考指定背诵默写古诗文精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的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主要有两部分:文言文和现代文,其中,文言文更加强调古典文学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而现代文则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丰富多彩。

今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考试中,重点考察考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大家有效备考。

一、古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学的精华,其所蕴含的哲思、智慧和情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成为影响人们行为、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因此,背诵默写古诗文,不仅能够提高考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背诵默写古诗文的方法---------------------------------------------1. 先要熟悉古诗文的背景和内容。

背诵默写古诗文前,我们首先要对古诗文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2. 熟悉古诗文的格律特点。

要能够准确地运用古诗文的格律特点,这是对古诗文进行背诵默写的前提条件。

我们应当先了解不同格律所代表的意义,再运用到实际的背诵默写中。

3. 把握古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古诗文的意义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表达的意义;二是隐含的意义。

我们要学会把握古诗文的意义,并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针对性训练---------------------------------------------1. 背诵练习。

背诵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应当多背诵一些古典名篇,并多加练习,以便在考场上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

2. 默写练习。

默写是学习古诗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古诗文,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古典文学中所涉及到的格律特点。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09——1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09年:(三)默写。

(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七则》)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戏为六绝句》)答案:⑴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⑷暮霭沉沉楚天阔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细解:前四句出自高中教材。

分别是高三下,高二上,高一下。

高三下两句。

其余四句应该说都出自于初中教材,只是见于不同版本,或H,或S,或新教材。

提醒我们,至少要把教材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记熟。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4.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

(1分)答案:(1分)香山居士细解:重要作家的字号属于基本的文学常识。

教材里都是有注释的。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答案:B细解:B项的混淆点在“描绘清晨兴旺之景”,是如何理解题目中“兴”这个字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09——1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09年:(三)默写。

(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七则》)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戏为六绝句》)答案:⑴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⑷暮霭沉沉楚天阔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细解:前四句出自高中教材。

分别是高三下,高二上,高一下。

高三下两句。

其余四句应该说都出自于初中教材,只是见于不同版本,或H,或S,或新教材。

提醒我们,至少要把教材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记熟。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4.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

(1分)答案:(1分)香山居士细解:重要作家的字号属于基本的文学常识。

教材里都是有注释的。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答案:B细解:B项的混淆点在“描绘清晨兴旺之景”,是如何理解题目中“兴”这个字的问题。

“早兴”的“兴”是“赋比兴”的兴,是“引起的诗情”的意思。

而“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的是清晨的是宁静、清新。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答案: (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点1分,语言1分)细解: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细部,从而体会其中含蓄的意味。

根据“从这一角度(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赏析”这个要求,首先应该找到“细微处”,然后,再分析其中表现的生活情趣。

所谓情趣,情感、趣味也。

“新脱冬衣”,说明春天刚到;而“体乍轻”,一个“乍”字,确是“猛然轻松”的感受。

放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细嚼细品可能并不太习惯,而实际上这才是赏析诗歌的本分与功夫。

10年:(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从军行》) (2)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⑷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5)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7)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8)香稻啄馀鹦鹉粒,。

(杜甫《秋兴》)细解:仍然延续着3(高中教材)+3(初中教材)+2(课外)的命题思路。

也就是说把中学阶段要求背默的文段默熟就可以拿到满分了。

答案:(1)孤城遥望玉门关(2)吴宫花草埋幽径(3)梧桐更兼细雨⑷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最喜小儿无赖(6)水尤清冽(洌)(7)而知也无涯(8)碧梧栖老凤凰枝(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王细解:该题考查学生还原生活情境,即诗歌鉴赏中“泡”的能力。

从小令①的描写可见,有:“把酒观多稼”,因庄稼丰收而举杯畅饮;“霹雳弦声……,笑喧哗”,弹琴、唱歌,笑语喧哗。

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细解:社祭的活动有春秋两季,因此,“社坛烟淡散林鸦”并不能暗示出季节,只能看出是社祭的场面。

这里是秋社,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所进行的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的喜庆活动。

能够看出是秋社的是“把酒观多稼”,暗示季节的应该是这一句。

其它选项正确:A项与14题有重叠;C项对景色的特点及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恰当;D项所谓“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指的是使用了若干典故(“壤歌亭”、“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而显得“高雅”,但字面意思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真情流露,故称“清新,朴茂”。

答案:B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细解:《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沪教版第一册18课《诗二首》选了“其五”。

在绝美的日夕山色之中,飞鸟们结伴而归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相与还”,既是眼前之实景,又具有象征意味,让人想到厌倦黑暗官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而皈依山林的诗人,写的是隐居之乐。

而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

风调雨顺,万民富足,世风淳厚,幸福安详,自然不必学渊明吟唱“山气日夕佳”那些归隐诗句了。

答案: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11年春:(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 ⑴,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4)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6)号呼而转徙,。

(柳宗元《捕蛇者说》)(7)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8)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答案:(6分)(1)总为浮云能蔽日(2)可堪孤馆闭春寒(3)西山寇盗莫相侵(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惟吾德馨(6)饥渴而顿踣(7)悠悠我心(8)虫声新透绿窗纱细解:初高中课本分布:4+2;课内外:6+2;诗文:5+3;朝代:先秦2+唐5+宋代1。

唐代诗文占重要地位,这也符合文学史的实际。

(四)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14-16题。

(8分)①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②③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

②偃蹇:高耸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14.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 》。

(1分)答案:(1分)登建康赏心亭细解:作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辛弃疾显然属于“重要作家”,他选入课文及没有选入课文的代表作应该掌握。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阙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答案:(3分)D细解:A项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如果对辛词读得多些,就可以理解了。

在辛弃疾的笔下,青山也总是被写得气象不凡、通达人情的,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美人》)。

B项的理解稍容易些,注解有提示: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

这里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但更是指政治上的失意。

C项,吟诵《离骚》直到月“去”(落),说明“彻夜未眠”。

D项“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的表述没有问题。

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投降派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满腔忧愤之气,很难用一二句话表达出来,借用屈原的《离骚》,恰好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看似信手拈来,不留痕迹,显出作者的非凡功力。

“格调清新,赏心悦目”的评价有误,应该说本词忧愤深广,含蓄蕴藉。

16.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4分)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细解:该词情感的表达一是通过对青山明月的人格化描写,一是通过《离骚》这个典故。

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的偏见,高尚、正直而又纯洁。

《离骚》抒发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郁愤不平之情。

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情景关系的赏析,对于将景物人格化及使用典故表情达意不是很适应,这样看来,本道题有些难度。

11年:(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

(荀子《劝学》)(2)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

(黄庭坚《登快阁》)(3)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5)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6)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7)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

(柳宗元《渔翁》)(8)__________?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答案:(6分)(1)用心一也(2)快阁东西倚晚晴(3)休说鲈鱼堪脍(4)五月渔郎相忆否(5)隔水问樵夫(6)夹岸数百步(7)欸乃一声山水绿(8)此身合是诗人未细解:从教材分布来看,高中、初中、课外,分别为:5+1+2。

初中少考了一句,学生的得分应该会有提升。

不过课外的两句有些生冷,一般来说,课外应以格言、警句为主,考查古诗的默背就有些难了,除非真正热爱古诗的同学,否则很难答出。

从诗、文的比例来看,分别是:6+2。

比例有些失调,不太符合中国古代文化的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