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心包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心包穿刺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心包穿刺的注意事项。

首先,心包穿刺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手术器械和巴氏刀应被自动清洗消毒器消毒,确保无菌。

术中必须使用无菌巴氏针和注射器,阻疫布喷雾机喷洒消毒药水。

其次,注意事项还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在心包穿刺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特别是要评估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心脏瓣膜病变、心包囊厚度增加等情况。

这些因素会影响心包穿刺的安全性和手术结果。

另外,心包穿刺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心包穿刺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也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心包穿刺点位较少的肋间隙,例如第五肋间隙或第六肋间隙。

在选择穿刺点位时,需要注意避开肋间动脉和静脉,以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

此外,心包穿刺手术需要减少穿刺针在心脏上下活动的次数和深度,以减少心脏意外损伤的风险。

穿刺时,医生要保持稳定的手法,避免过度插针。

一旦穿刺针进入心腔,需要及时停止推进,以免刺伤心脏或其他重要血管。

另外,心包穿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染状况。

手术后,患者需要留在监护室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心脏泵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术后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最后,心包穿刺手术后需要进行心包腔引流。

通过引流管将心包腔内的液体引流出来,以减轻心脏的压力。

在引流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和引流速度,避免引流管移位或堵塞。

如果引流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心包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诊断和治疗方法,但在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心包穿刺术的适应症包括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和心肌缺血等疾病。

2.在进行心包穿刺术之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等。

特别要关注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血液凝结功能。

3. 在选择穿刺点位时要仔细考虑解剖结构。

一般情况下,选择第四到第五肋间的腋中线处或者第六到第七肋间的剑突下约1.5-2cm处。

4.在操作前,应告知患者心包穿刺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5.心包穿刺术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消毒好的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6.在进行心包穿刺之前,要做好术中卧位控制和监测设备的准备工作。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监测。

7.在穿刺点位皮肤消毒后,应进行局部麻醉。

常用的局部麻醉剂包括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8. 使用穿刺针进行心包穿刺,穿刺针的长度一般为7-8cm。

穿刺时要注意与肋骨垂直,沿肋弓上下滑动,直到感到穿刺针已经进入心包腔。

9.通过穿刺针,可以采集心包积液样本进行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

此外,还可以用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填塞的症状。

10.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心脏和其他重要结构。

同时要注意穿刺时的负压抽吸,以防止血液和空气进入心包腔。

11.在心包穿刺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和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穿刺,处理相关并发症。

12.心包穿刺术后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复查心包积液样本,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心包穿刺术是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安全。

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心脏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心脏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心脏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心脏穿刺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以下是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 检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 为患者准备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体位固定和清洁术野。

- 必要时与相关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确认患者的病史和诊断。

2. 气体穿刺
- 清洁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

-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注意针的长度和直径。

- 针头应与体表垂直并且指向心尖,逐渐将针头插入心脏。

-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 液体穿刺
- 准备合适的穿刺点。

- 使用适当的穿刺针和导管,插入心脏。

- 检查穿刺针的位置,确保针尖在合适的位置。

- 小心慢慢地推进导管,直至所需深度。

- 进行必要的监测,确保液体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空气穿刺
- 准备适当的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

-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注意针的长度和直径。

- 小心插入针头,逐渐将其推进至所需深度。

-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 操作后注意事项
- 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和观察,控制出血和感染风险。

- 记录操作过程和患者病情变化,便于后续评估和诊断。

请注意,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施心脏穿刺技术前接受适当的培训。

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并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 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具体操作。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慢性心包积液,积液量可达1~2L而无明显心包填塞征象,但急性心包积液(血),积液量达60~200ml时便可出现心包填塞表现,出现心包填塞时,应紧急穿刺抽液。

一、适应证紧急心包穿刺的唯一指征是大量积液伴心包填塞;心包穿刺也适于对心包积液进行病因诊断,抽取心包积液做有关检验。

复苏时无脉电活动(PEA)者,排除了PEA的其他病因,并疑为心包积液(血)所致者,也宜做心包穿刺。

二、禁忌证对有明确心包填塞征象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心包穿刺无绝对禁忌;但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伴有未校正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者则是心包穿刺的绝对禁忌证。

少量心包积液、局灶性或包裹性积液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也是心包穿刺的禁忌证。

对创伤性心包积液(血),应行紧急开胸手术,同时应积极液体复苏,保证充分血容量。

三、主要器械消毒剂如聚维碘酮,局麻药(1%利多卡因),穿刺针(可用套管针,一般法氏6~10号即可),无菌巾、纱布,监护仪,注射器,集液器或袋等。

四、穿刺操作(1)患者准备:穿刺前向患者充分解释,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合作,方可穿刺。

穿刺进针前应充分体检,如条件允许,应拍摄胸片,做心脏超声检查和定位。

给予无创血压和心电监护,吸氧、动脉氧饱和度监测。

若时间允许,应常规插胃管,以排除胃内胃物或气体,防止穿刺误伤胃。

(2)患者体位:患者取半卧位,30°~45°,这样有利于心脏靠近前胸壁,如患者无法半卧,可采取仰卧位。

(3)穿刺定位:剑突下;右胸骨旁;左胸骨旁(剑突下进路);左或右侧第5肋间胸骨旁(胸骨旁进路);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尖途径)(图2-3)。

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左胸骨旁或剑突下。

(4)穿刺操作: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拟穿刺部位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进行穿刺。

如咳嗽明显可给予适量镇静剂。

穿刺时一般用20ml注射器接穿刺针,并预吸5ml无菌生理盐水再进行穿刺。

1)心前区穿刺: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界处(心浊音界内侧进行),针尖向内、上、后方刺入,边进针边回抽,抽出液体时停止进针,如用套管针,可固定穿刺针并将套管向内推进,然后拔出穿刺针,留置套管接注射器完成抽液。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刺术【适应症】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填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象出现。

【准备工作】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知情同意书签字,并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

3、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消毒药品、胶布、局部麻醉药)。

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1、病人取半卧位。

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 左右,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

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

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

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3、常规皮肤消毒。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

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

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

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

将30ml 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胶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6、将抽出液体分盛于两个试管中,以供检验。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 以心脏扩大为主而积液少者不宜进行。
(三)术前准备
• 有心包积液, 用超声波确定穿刺部位。
• 2.器械与药物无菌心包穿刺包(与胸腔穿 刺包相同)、消毒手套、量筒、容器、 1~2%普鲁卡因、及需用的药物等。
(四)操作方法
• 1. 体位 • 2.穿刺部位 • 3.操作步骤
1. 体位
• 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坐位。
2.穿刺部位
• (1)胸骨下穿刺 • (2)心前区穿刺
(1)胸骨下穿刺
• 取胸骨剑突与左肋弓交点处为穿刺点。 • 穿刺方向与腹前壁成45°角,针刺向上、
后、中。 • 缓慢推进,边进针边抽吸,至吸出液体
时即停止前进,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 状动脉
(2)心前区穿刺
学、细胞学检查。
(五)注意事项
• 1. 在心电图监视下进行,发现异常时,酌情处 理或停止操作。
• 2.穿刺过程中患者不要咳嗽或深呼吸。 • 3.抽液过程中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以免空气
进入心包腔,抽液速度要慢,首次抽液量不超 过500ml。为减轻急性心包填塞症状,可抽 500~1000ml,抽液时多过快可导致心脏急性 扩张或回心血量过多而引起肺水肿。
• 4.术后静卧,每半小时测一次脉搏、血压,共4 次,以后每1小时一次,共观察24小时。
• 于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 2cm,针自下向上、后方刺入心包腔。
心穿刺点
3.操作步骤
• 皮肤常规消毒、麻醉、穿刺前检查器械 是否正常完好,针头、空针及乳胶管是 否通畅。
• 抽出液体后,助手协助固定针头,直至 将心包腔内液体基本抽尽。
• 拔出穿刺针,局部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 抽出液体根据需要分别作细菌学、生化
心包穿刺术
• 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 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 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标准心包穿刺术

标准心包穿刺术

标准心包穿刺术
简介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用于获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以进行诊断或治疗。

它是通过在胸壁上特定位置穿刺进入心包腔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消毒手术区域,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包裹工具。

2. 定位:使用超声波成像等技术辅助定位心脏位置,特别是心包位置。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

4. 引导针穿刺:将引导针插入胸壁并引导到心包腔内。

5. 穿刺:在引导针引导下,使用针刺穿刺心包,并及时确认是否进入心包腔。

6. 抽取样本:通过穿刺针抽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将其收集到合适的中。

7. 结束操作:拔出针头,为穿刺点贴上敷料,观察患者有无不
适反应。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需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

- 在穿刺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 抽取样本后,应及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检测。

- 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小感染的风险。

可能的并发症
- 感染:穿刺操作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 血肿:穿刺针头插入心包腔时,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

- 心律失常:穿刺操作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刺激,引发心
律失常。

结论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

在进行该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心包腔内液体样本的诊断或治疗,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心包穿刺技术是指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心包穿刺术在心脏破裂的诊断及缓解心脏压塞危及病情方面有重要意义,并能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或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

其目的是协助诊断,如了解心包积液性质,确定病因,结合智血流动办学检查可确定部分静脉压增高原因;用于治疗,如放液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心包内注射药物等。

【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无心包穿刺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①帮助诊断,明确积液的性质及其病因。

②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

③化脓性心包炎急需穿刺排脓者。

④向心包内注入药物。

(2)禁忌证: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②风湿性心包炎。

2.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符合穿刺技术要求,调节室温,遮挡患者,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及感染,清洁局部皮肤。

3. 评估用物用物是否准备齐全,符合无菌要求,心包穿刺包(针栓按有胶管的胸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孔巾、纱布等)、手套、局部麻醉药、抢救车全套用物、标本检查试管、消毒用物一套、胶布或敷贴。

4. 操作者自身评估着装整洁符合无菌要求,熟练技术操作规程。

5. 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争取患者主动配合,同时教会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配合注意点。

(2)胸部X线片、超声检查以了解积液情况,心电图检查,测血压,术前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实施步骤】1.核对医嘱,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性质、诊断,再次做好解释工作。

2. 患者取半坐位,常规消毒皮肤2次,待干,铺无菌孔巾。

3. 确定穿刺部位,一般穿刺点为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1~2cm,疑为感染性心包炎者选剑突与左肋缘交角进针,选择正确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4. 戴手套,打开穿刺包,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须做过敏试验)局部麻醉至心包壁层,穿刺针尾套有橡皮管,用血管钳夹闭。

完整版)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完整版)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完整版)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心包穿刺术操作规程目的:本文介绍心包穿刺术的操作规程。

心包穿刺术可以穿刺心包放液,解除心包填塞,对心包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同时,也可以心包内注入药物用于治疗。

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2.解除心包填塞;3.心包积脓的治疗;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为相对禁忌证;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3.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操作的患者。

用物准备: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心包穿刺包1个(内含:心包穿刺导管、套件含穿刺针、导丝、止血钳2把、纱布数块、孔巾1块、弯盘1个),50ml、10ml、2ml注射器各1支、无菌治疗碗一个、量杯一个、无菌手套2副、试管数支、心电监护仪及心肺复苏器械。

2.药品准备:需备心肺复苏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局麻药,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计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

其余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严密心电、血压监护。

3.抽液速度宜缓慢,防止空气进入心包内。

4.首次抽液量以100ml左右为妥,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以免抽液过多引起心脏急性扩张。

人民医院心包穿刺术诊疗规范

人民医院心包穿刺术诊疗规范

人民医院心包穿刺术诊疗规范【适应症】心包穿刺术常用于判定心包积液的性质与致病原因,外伤、心包或心内手术后、感染、肿瘤、尿毒症等病因所致的急慢性心包腔积液,特别是已出现心脏压塞症状时,均是做心包穿刺的指征。

【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凝血功能障碍,但这并非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器械准备⑴心包穿刺包1个,或50ml注射器1个。

⑵细菌培养瓶3个。

⑶5~10ml注射器2个。

⑷心电图机、消毒短吻鳄鱼钳2个,适当长度连接导丝。

⑸消毒物品和急救物品。

2、患者准备⑴术前查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

⑵术前、术中进行心电监护。

3、选择穿刺部位⑴患者取仰卧位,仔细叩诊心浊音界,最好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超声引导下选择穿刺点。

⑵穿刺部位一般选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浊音曼谷以内1.0~2.0cm处,也可在剑突与左肋缘交界处进针。

⑶通过X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穿刺点。

4、穿刺步骤⑴患者取仰卧们、上身抬高10°~20°。

⑵选择好穿刺点,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⑶取心包穿刺针或50ml注射器,于左侧第5肋间心浊音界以内约1cm 处进针时,由下向上、内、后方向进针;在剑突左缘穿刺时,针头向上、左与额面及矢状面分别成30~45°进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方向。

当针头穿过心包时,术者会有一种抵抗力突然消失的感觉,此时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便会有液体流出。

⑷在进针过程中应密切监护心电变化,若ST段突然升高、期前收缩频频出现或T波突然倒置,说明针尖忆触及心肌,应略后退再抽吸。

⑸抽出液体若为血性,应放于清洁试管内观察10min,若液体静置不凝固,则证明为心包内液体;如血液凝固,则证明血液来自心腔,应停止吸引并监护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等。

⑹将抽出的液体送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细菌及病毒培养。

⑺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3~5min,消毒穿刺点,无菌纱布覆盖。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

心包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心包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心包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心包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心包疾病或进行心包腔内操作的重要方法,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下面是心包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术前准备、操作步骤、术后处理等。

一、术前准备1. 清点所需器械和药品,确保齐全,包括消毒剂、麻醉药物、穿刺针、引流管等。

2. 为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检查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麻醉药物和消毒剂。

4.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记录基础生命体征。

5. 安置患者的卧床位,保持患者的舒适和稳定。

6. 为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静脉麻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和麻醉医生的推荐来确定。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处于平卧位,暴露心前区,清洗和消毒皮肤。

消毒可采用酒精或碘酒,消毒的时间应达到30秒以上。

2. 将穿刺器械放入消毒溶液中浸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3. 术者穿戴手套、口罩、帽子和无菌衣物,同时保持操作区域干净。

4. 术者用无菌巾覆盖术区,露出穿刺点。

5. 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可以使用局部麻醉药或冷冻麻醉的方法。

6. 在穿刺点上插入无菌针头,逐渐引导到心包腔内,同时向患者询问有无剧痛或异常感觉。

7. 当针头进入心包腔后,将针头与引流管连接并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引流。

注意观察引流的性状,如颜色、量等。

8. 在引流过程中,慢慢抽取穿刺针,保持引流管稳固,并维持引流畅通。

9. 操作结束后,仔细检查穿刺点是否有出血,如果出血较多,需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10. 将穿刺器械进行正确清洁和消毒,以备后续使用。

三、术后处理1. 记录术中操作过程、引流情况和使用药物的时间和剂量等。

2. 根据术后引流情况、患者病情和医生判断,决定是否保留引流管。

3. 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包括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记录。

4. 根据医生判断和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留观或继续治疗。

5. 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包括休息、饮食、药物使用等,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术培训课件

心包穿刺术培训课件

心包穿刺术的禁忌症
严重心包积液
心包炎
心包肿瘤
心包穿刺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的并 发症,如心包出血、心包填塞等。
心包穿刺术的操作 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02
消毒: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03
麻醉: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04
穿刺点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如胸骨左缘第4肋间或第5肋间
操作步骤
诊断价值
心包积液的诊断:通过穿刺术可以明确心包积液 的性质和程度
心包炎的诊断:穿刺术可以明确心包炎的病因和 程度
心包肿瘤的诊断:穿刺术可以明确心包肿瘤的性 质和程度
心包穿刺术的适应症:穿刺术适用于心包积液、 心包炎、心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价值
01
心包穿刺术可 用于诊断和治 疗心包疾病
02
案例2:患者B,女性, 45岁,因心包积液入院, 行心包穿刺术,术后积液 减少,症状缓解。
案例4:患者D,女性, 55岁,因心包积液入院, 行心包穿刺术,术后积液 减少,症状缓解。
谢谢
01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
06
02
理,如感染、出血等
监测心包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量
定期复查,了解心包 积液的恢复情况
05
03
保持心包引流管的通畅, 防止堵塞
04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 动,避免剧烈运动
心包穿刺术适的穿 刺点,如胸骨 左缘第四肋间
02
穿刺角度:保 持适当的穿刺 角度,避免损 伤血管和神经
03
穿刺深度:控 制穿刺深度, 避免穿刺过深 或过浅
04
穿刺速度:保 持稳定的穿刺 速度,避免过 快或过慢

心包穿剌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剌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剌术一、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及病因诊断。

2、大量心包积液伴有心包填塞时,进行心包减压。

3、化脓性心包积液时,穿剌排脓、冲洗、注药等。

二、准备工作1、操作者首先核对病人,了解病情。

2、耐心向病人解释心包穿剌的必要性,消除紧张,要求病人配合,在操作中避免用力咳嗽或深呼吸。

3、签署有创操作同意书。

4、术前测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5、器械及药品准备:心包穿剌包1个、无菌手套2付、皮肤消毒液(喷雾型)1只、5ml一次性注射器1只(局麻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1只(抽液用),无菌试管多个。

2%利多卡因1支。

6、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三、操作方法1、患者体位:取坐位或半坐位,操作中保持好体位。

2、选择穿剌点,并做好标记:可在心前区左侧第五肋间的心浊音界内侧2cm处,或在剑下区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两个部位作为穿剌点,目前多应用超声定位,选择积液最深且距皮肤最近处作为穿剌点,做好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

4、打开穿剌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检查穿剌针是否通畅。

5、用5ml注射器抽吸2%的利多因数毫升,对穿剌部位逐层进行局麻,并按操作过程进行心包试穿,试穿成功后退针,记住进针路径做为穿剌参考。

6、穿剌:用止血钳夹住穿剌针后的橡皮管防止漏气。

用左手固定穿剌部位皮肤,右手进行穿剌,根据选择的穿剌点部位决定进针方向。

在心前区穿剌时,针尖垂直皮肤剌入,指向脊柱左侧方向缓慢进针;在剑下穿剌时,穿剌针与腹壁成30—40度角,指向左肩方向缓慢进针。

针尖进入心包腔后下部,见到心包积液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住穿剌针,如触及心脏搏动感立即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

由助手缓慢抽吸,留标本送检。

第一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200ml,重复抽液时可逐渐增至300—500ml。

每次完成抽液后一定夹住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7、术毕,拨出针头。

用消毒沙布覆盖。

8、操作结束后再次测量血压、脉搏,观察病情变化。

操作者洗手。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刺后引起胸膜感染。 5. 一次大量抽取积液导致回心血量骤增
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术后处理
1. 术后患者观察:重点观察生命征24小时。 2. 手术记录:详细记录穿刺过程、
抽取液体性状与数量、标本送检内容, 术中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及反应。
液性暗区10~19cm。 大量心包积液:﹥500ml,积液到达心尖部、
左心室侧壁、后壁及右心室前壁前方, 液性暗区﹥20cm。
※ 患者取半卧位,超声探头置于心尖部, 探头指向内、上、后方,探头中点部位 及指向为进针部位与方向,龙胆紫标记。
※剑突下将探头置于剑突与左侧肋弓交 角处 ,紧贴胸骨指向左肩部, 探头中点部位及指向为进针部位与方向, 用龙胆紫标记。
6. 心电监护:连接心电图肢体导联, 穿刺针用消毒导线与V1导联相连, 操作中出现S-T段抬高、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提示穿刺针损伤心肌, 应立即回退针头。
7. 抽液结束缓慢拔出穿刺针,覆以无菌纱布 并稍压迫片刻,用胶带固定。
8. 术后嘱患者静卧休息。
心包穿刺术注意事项
1. 应严格掌握穿刺指征,术前进行超声探查。 2. 操作应轻柔,麻醉要充分,麻醉后1~2分钟再行穿刺。 3.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及面色。 4.首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一般抽取100ml,如为减压性
概述
心 包 穿 刺 术 ( thoracentesis) 是 经 皮 肤 将穿刺针穿入心包腔,用于抽取心包腔内 积液、积血,或心包腔内给药,从而诊断 和治疗心包疾病的临床操作技术。
应用解剖与生理
心包腔是由脏层心包膜与壁层心包膜共同构 成的密闭浆膜腔,正常情况下内有少量浆液起润 滑作用。
心包炎、心包肿瘤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致 心包腔内液体渗出,形成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 液时可致心脏压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收缩压 下降、脉压增大、体循环静脉淤血等相应临床表 现,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心包穿刺术培训课件-心包穿刺图文

心包穿刺术培训课件-心包穿刺图文
越来越精细。
将采样针穿刺心包腔,抽取医用注射器。
操作结束
拔除穿刺器材和引流管,覆盖脱脂棉和
绷带固定穿刺部位,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4
术后观察与护理
监测
休息
术后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
卧床休息6-8小时,避免激烈活动。
体征变化。
洗浴
饮食
手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沐浴或泡澡。
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避免食用刺激性食
熟练掌握诊疗方法和操作技巧。
意禁忌证的判断和处理。
注意由血胸、肺外伤等并发症
的观察和处理。
结论
精细化操作
术前评估
团队协作
心包穿刺术已成为心血管医学的
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操作
在医务人员的密切协作下,将心
重要诊疗手段之一,随着医学技
的难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包穿刺术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术和医学设备的不断革新,操作
心包穿刺前准备
个人保护
体位选择
监护必需
佩戴口罩、手套。消毒注射部
采用平躺位或半坐位,保证病人
连续监测心电生理和血压,随时
位,使用无菌穿刺器材。
安全舒适并刺操作步骤
1
本地麻醉
对穿刺部位皮肤或黏膜行局部麻醉。
导管置入
2
经穿刺器材引导管,刺穿心包腔,放置
引流管。
3
心包积液采样
物和大量饮酒。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局部出血、感染

气胸、气腹、心包填塞

误伤心脏及周围血管等

其他非预期的并发症
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心包穿刺术注意事项
技术要求高

心包穿刺操作要点

心包穿刺操作要点

心包穿刺操作要点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心包穿刺这个事儿。

这就像是给一个装满水的气球小心翼翼地抽水一样呢。

心包呀,就像是心脏外面的一件小衣服。

有时候,这件小衣服里会积了很多不好的东西,像水或者血,这会让心脏觉得很不舒服,就像我们穿了一件湿哒哒的衣服,难受极了。

这时候,就需要心包穿刺来帮忙了。

那怎么进行心包穿刺呢?这可需要医生叔叔阿姨特别小心呢。

医生得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扎针。

就像我们打针的时候,护士姐姐会找我们胳膊上肉肉比较多、血管比较明显的地方一样。

对于心包穿刺,这个地方要离心脏近,但是又不能伤到心脏。

比如说,就像在一个宝藏周围挖洞,这个洞要能挖到宝藏(就是把心包里的积水或者积血抽出来),还不能把宝藏弄坏(不能伤到心脏)。

在扎针之前呀,医生还得把周围的皮肤弄得干干净净的。

这就像我们画画之前,要把画纸擦得干干净净一样。

如果皮肤上有脏东西,就可能跟着针一起进到身体里,那就不好啦。

扎针的时候,医生要特别稳。

就像我们搭积木的时候,要一块一块稳稳地搭,不能手抖。

针要慢慢地进到心包里面去。

这个过程就像小蚂蚁慢慢爬进一个小洞里一样,一点点地前进。

当针到达心包里面的时候,就可以把里面的积水或者积血抽出来啦。

这就像是用吸管把杯子里的水吸出来一样。

不过这个吸管可不能随便乱动,得稳稳地在那里,不然就可能伤到心脏这个“小宝贝”了。

抽的时候呀,也不能抽得太快了。

就像我们喝水的时候,如果大口大口地喝得太快,就会呛到。

心包里的东西抽得太快,心脏可能也会不舒服的。

做完心包穿刺之后呢,医生还要好好地看看抽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是清澈的水,还是红红的血,又或者是有其他脏东西呢?这就像我们检查自己捡到的小石子一样,看看它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是有特别的颜色。

通过看抽出来的东西,医生就能知道身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然后就能更好地治疗啦。

心包穿刺是一个很精细的操作,医生们都经过很多很多的练习才能做好呢。

就像我们学习跳绳,要跳很多次才能跳得又快又好。

心包穿刺的操作方法

心包穿刺的操作方法

心包穿刺的操作方法心包穿刺(pericardiocentesis)是一种紧急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心包填塞等紧急情况。

在进行心包穿刺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准备好所需的器材。

一、评估患者病情:1. 患者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有关心脏病、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2. 观察症状:查看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窒息感或低血压等症状。

3. 生命体征检查:测量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二、准备所需器材:1. 手术包:准备好无菌手术包,其中包括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剂等。

2. 心电监护:准备好心电监护设备,以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3. 无菌手套和面罩: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以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环境。

三、准备心包穿刺位置:1. 选择穿刺点:通常选择第五肋间心脏剑突连线的左缘作为穿刺点。

2. 消毒皮肤: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穿刺点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镇痛:依据需要,可以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四、进行心包穿刺:1. 向心脏导向穿刺:以15-30的角度插入穿刺针,将其指向心脏方向。

顺着途径穿刺针刺入胸廓,在一侧第五肋间心脏剑突连线处完成穿刺。

2. 固定穿刺针:一旦穿过胸廓,将穿刺针固定在胸廓上,以保持稳定。

3. 引流心包积液:通过穿刺针插入心脏腔,将心包积液引流出体外。

可以使用连接在穿刺针上的导管和注射器,以便于控制和监测引流过程。

4. 监测心电图:在引流心包积液的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以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等病情变化。

5. 引流完毕:当心包积液引流完毕后,将导管关闭,并进行密封。

6. 固定导管:将导管用带子或胶布固定在患者体表上,以保持导管的稳固。

7. 采集样本:取少量心包积液作细菌、病毒、细胞学及生化学检查,以确定病因。

8.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电图和呼吸情况,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并发症。

五、注意事项:1. 操作时应确保穿刺点位无大血管,尤其是无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存在。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适应证】1.明确心包积液的性质及病因。

2. 大量积液有心包填塞时,抽取心包积液,降低心包腔压,以解除压迫症状,是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措施。

3.需做心包介入性治疗者。

【禁忌证】1. 凝血功能障碍。

2.胸廓严重畸形或穿刺部位组织感染。

3.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4.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血(可使夹层血肿扩大)。

5.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准备工作】1. 器械及物品准备:无菌心包穿刺包【12号或16号心包穿刺针(针座接胶管)血管钳、孔巾、纱布、无菌试管数支】;消毒治疗盘(2%利多卡因注射液、消毒用品、无菌手套、胶布);5ml和50ml注射器、量杯;备用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和人工呼吸器;抢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2. 医生及患者准备:操作室消毒;核对病人姓名,复核病例、胸部体征、胸片、心脏彩超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术前将穿刺操作程序全过程复习一遍;衣帽口罩穿戴整齐、清洁洗手。

穿刺时患者勿咳嗽及深呼吸。

3.术前沟通,交代检查目的及必要性,缓解恐惧紧张情绪,焦虑可给予镇静剂,签署手术同意书。

(1)必要性:帮助明确诊断和协助治疗。

(2)风险:①麻醉意外②心律失常③血胸④气胸⑤心肌或冠脉血管损伤⑥心室扩张及急性肺水肿⑦损伤周围脏器⑧感染【操作方法】1. 病人的体位:多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体位尽量与超声定位时体位一致),选择适宜穿刺点。

2.选择穿刺点并定位:1)心前区穿刺点:左侧第五肋间隙,心浊音界内1-2cm处,沿第6肋骨上缘向内向后指向脊柱刺入。

2)胸骨下穿刺点:在剑突和左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腹壁成30°-45°,向上、后、内可穿刺进入心包腔底部。

3.消毒、铺巾:以消毒点为中心,消毒范围为15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4.局部麻醉:1)自皮肤至心外膜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逐层局部麻醉;2)注射局麻药时先回抽判断是否进入血管;3)回抽出心包积液说明进入心包腔内则不可再注入局麻药;4)拔出麻醉针头。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2、解除心包填塞;3、心包积脓诊疗;4、心包开窗术前判定。

标准1、宜左不宜右;2、宜下不宜上;3、宜外不宜内;4、宜直不宜斜穿刺位置1、剑突下和左肋缘相交夹角处;2、左侧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厘米处。

方法及内容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验,方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量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需时术前可给适量镇静剂。

4、常见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测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和穿刺针后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和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和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后下部。

其它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1、术前超声波检验明确平段,排空小便。

2、消除顾虑,避免咳嗽和深呼吸,术前可口服地西泮(安定)和可待因。

3、穿刺时有气急、心跳快等不适立即告诉医生,方便给对应处理,手术时勿猛烈咳嗽或深呼吸。

4、术后应绝对卧床4小时,每30分钟观察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病情平稳。

心包穿刺术应用解剖学基础体表标志(1)胸骨在胸前壁正中皮下,由胸骨柄、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形成一个稍向前突钝角,称胸骨角,两侧接第二对肋软骨,是胸前壁计数肋骨数目标体表标志。

(2)胸骨下角即两侧肋弓在正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夹角,约700~900,角内夹有剑突。

心脏和心包体表投影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能够确定心脏绝对和相对浊音界。

正常人心右界几乎和胸骨右缘相合,但在第4肋间处可在胸骨右缘之外;心左界在第2肋间几乎和胸骨左缘相合,向下则逐步左移形成向外凸起弧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腔穿刺术
心包腔穿刺术(pericardiocentesis)指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适应证]
1.大量心包积液出现心脏压塞症状者,穿刺抽液以解除压迫症状。

2.抽取心包积液协助诊断,确定病因。

3.心包腔内给药治疗。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

2.拟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

3.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操作的患者。

[术前准备]
1.药品,2%利多卡因及各种抢救药品.
2.器械,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22G套管针、胸穿包。

如行持续心包液引流则需要准备:穿刺针、导丝、尖刀、扩皮器、外鞘管、猪尾型心包引流管、三通、肝素帽2个、纱布等.
3.心电监护仪、除颤器。

4.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协助确定部位、进针方向与深度。

同时测量从穿刺部位至心包的距离,以决定进针的深度。

5.开放静脉通路。

6.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及方法,解除紧张情绪。

7.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操作要点]
心包穿刺术
1.患者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暴露前胸及上腹部,用清洁布巾盖住面部后,仔细叩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

选积液量最多的部位,但应尽可能使穿刺部位离心包最近,同时尽量远离、避免损伤周围脏器。

必要时可采用心脏超声定位,以决定穿刺点、进针方向和进针的距离。

穿刺点通常采用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或心尖部内侧。

2.术者及助手戴帽子口罩,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穿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根据穿刺
点和穿刺方向,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壁层作逐层局部麻醉.
3.术者将连于穿刺针的橡胶皮管夹闭,持穿刺针在选定且局麻后的部位穿刺,具体方法①剑突下穿刺:剑突与左肋弓夹角处进针,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后、向上并稍向左侧,刺入心包腔下后部。

②心尖部穿刺:如果选择心尖部进针,在左侧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2。

0cm左右进针,穿刺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心包腔。

③超声定位穿刺:沿超声确定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进针。

穿刺过程中如果感觉到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提示穿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如果针尖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和血管,同时固定针体;若达到测量的深度,仍无液体流出可退针至皮下,略改变穿刺方向后再试。

4.术者确定穿刺针进入心包腔后,助手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放开钳夹处,缓慢抽液,当针管吸满后,取下针管前,应先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记录抽液量,留标本送检。

抽液完毕,拔出针头或套管,覆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并以胶布固定。

5。

若需行心包积液持续引流,术者确定穿刺针进入心包腔后,由助手沿穿刺针送入导丝,术者退出穿刺针,尖刀稍微切开穿刺点皮肤。

然后,沿导丝置入扩张管,捻转前进,以扩张穿刺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再退出扩张管。

最后,沿导丝置入心包引流管后撤出导丝,观察引流效果,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引流管深度及位置,保证引流通畅。

固定引流管后接引流袋,缓慢引流并记录引流的液体量,同时取一定量的标本送检。

引流管的保持时间根据病情需要决定。

病情稳定后,可拔出引流管,盖消毒纱布并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并发症及处理]
1.肺损伤、肝损伤: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及方向,谨慎操作,缓慢进针,避免损伤周围脏器。

2.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损伤:选择积液量多的部位,并尽可能地使穿刺部位离心包最近,术前用超声心动图定位,测量从穿刺部位至心包的距离,以决定进针的深度,同时谨慎操作,缓慢进针。

3.心律失常:穿刺针损伤心肌时,可以出现心律失常。

术中应缓慢进针,注意进针的深度.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立即后退穿刺针少许,观察心律变化。

操作过程中注意心电、血压监测。

4.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穿刺部位充分消毒,避免感染。

持续心包引流的患者必要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心包穿刺术的适应证.由于心包腔穿刺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
操作或指导,并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穿刺。

穿刺及引流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
2.心包穿刺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确定积液量大小、穿刺部位、穿刺方向和进针距离,通常选择积液量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

如果能在超声显像引导下进行心包腔穿刺抽液,则更为准确、安全。

3.术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嘱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不要深呼吸或咳嗽。

4.局部麻醉要充分,以免因穿刺时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穿刺过程中若出现期前收缩,提示可能碰到了心肌;要及时外撤穿刺针,观察生命体征.
6. 抽液速度要慢,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200m1,重复抽液可增到300~500m1。

如果抽液速度过快、过多,短期内使大量血液回流入心脏有可能导致肺水肿。

7.如果穿刺时抽出血性液体,要注意是否凝固,血性心包积液是不凝固的,如果抽出的液体很快凝固,则提示损伤了心肌或动脉,应立即停止抽液,严密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症状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8.取下引流管前必须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9.心包穿刺术的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10。

为了防止合并感染,持续引流时间不宜过长.如果需要长期引流,应考虑行心包开窗术等外科处理,并酌情使用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