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
直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 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中强调指出, 我国高等
教 育还 不 能完全 适应 经济 社会发 展 和人 民群众 接受 良好教 育 的要求 , 国际先 进 水 平 相 比还 有 明显 差 同
距, 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 , 这就 需要我们集 中精力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最核心 最紧迫的任务落到实处 , 出成效。 抓 提 高 高 等教 育 质 量是 一 项 复 杂 的系 统 工程 , 是 学 校必 须坚 守 的学术 理性 , 涉及 面很 广 , 文仅 就几 本
机会 大 为增加 , 随之 而来 的是 上 好 大 学 的期 盼 愈 加 强烈 。如果教 授不 为 本 科 生 授课 , 岂不 是让 学 生 上 好 大学 的期 盼落空 吗 ?
再 有一种 观点 认为 研究 型大 学 的教师 就应该 以
科研 为 重 , 科研 不行 教学 再好 也不 称 职 , 种观点 有 这 失偏 颇 。研究 型 大学 承 担 了较 多 的科 研 项 目, 应 更 该 让教 学与科 研 良性 互 动 , 时把 科 研 成 果转 化 为 及 教 学 内容 , 早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和科研 能力 , 及 绝 不 能顾 此失 彼 , 不能将 教 学与科 研 本末倒 置 , 更 毕竟
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 究》
21 02年第 1 总第12期) 期( 0
关 于提 高 高 等教 育质 量 的若 干 思 考
谢 成 枢
( 西南 交通 大学发展 规划处 高等教育研 究所 四川成都 60 3 ) 10 1
摘
要: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 需要全面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 而提 高高等教 育质量是一项复杂
水平而低估 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 致使教师投入教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教务处2015年11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作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估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估重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核心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审核评估领导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专项评建工作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审核评估项目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评估工作进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第一阶段:查找问题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第二阶段:自评自建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第三阶段:预评改进阶段(2017年1月-2017年9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第四阶段:专家现场考察阶段(2017年下半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实施《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基础,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学校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主体责任。
高职1院校要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教育行政部门发挥诊改复核主导作用。
教育厅在学校自主诊改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复核,强化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高职院校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类推进。
教育厅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推动学校分别开展以“保证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等为重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目标(一)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要素质量计划和质量标准更加完善,学校各层面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各质量保证岗位设臵更加合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质量保证制度更具操作性,质量保证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内部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是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在教育部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宏观指导下,由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组织专家制订的。
第二条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是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各专业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以及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为规范培养方案的编制、修订、管理与实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本科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
第二章培养方案的编制与修订第四条学校每四年对现有招生专业进行一次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
新办专业应在向教育部提交申请报告之前完成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五条培养方案的编制与修订是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学院(中心)院长(主任)具体负责。
第六条教务处负责组织制订“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该意见经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批准后,作为各专业培养方案编制、修订的指导性文件。
第七条各学院(中心)根据“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指定专业负责人,组织校内外专家团队,在对毕业生情况、企业人才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编制、修订培养方案。
第八条各学院(中心)应将编制、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及相应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大纲等副本文件提交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由教授委员会主任、院长签字确认后,提交教务处。
第九条教务处根据“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组织审核各单位提交的培养方案,并报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统一以电子版(格式)及印刷版形式发布。
第三章培养方案的管理与实施第十条培养方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后,由学院(中心)负责将方案录入管理系统并组织审核,审核无误后确认提交。
第十一条除学校统筹组织的基础课程外,对于培养方案中的其余课程,专业所在学院是课程管理主体,应保质保量开出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班。
西交校人[2013]12号
西交校人[2013]12号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意见校内各单位:经学校2013年第一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现将《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意见》公布如下,请各单位高度重视,严格遵照执行。
2013年3月12日校长办公室2013年3月12日印发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意见(试行)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长远的人才队伍保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和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2011—2015年发展规划》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培养原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既要做到有组织保障,更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主观能动性,实行“计划培养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学校一方面着力提供各类发展平台,创造良好学习条件,计划在五年内完成全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各类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促使青年教师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培养对象本意见中的青年教师,系指在我校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师。
三、培养内容1、加强学术道德、师德师风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宣讲、讲座、考察、培训等多种方式,注意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守学术道德规范,把科学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范畴和职业培训体系。
深入推进“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学术”的传统教育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建立优良师德师风的传、帮、带长效机制。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开放自主研学,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新型研讨课程、项目专题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
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
西南交大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培养方案目标西南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南交大)是中国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西南交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项目和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国际化教育元素:增设国际交流项目、外语课程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步骤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了以下实施步骤:步骤一:课程改革1.审查现有课程设置,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使其更贴近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机会,并与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实践场所。
3.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开设相关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步骤二:师资培训1.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际经验和行业认知。
3.建立奖励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参与培养方案改革并取得成果。
步骤三:资源投入1.加大对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2.增加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项目、科研项目等,提供更多奖学金和资助机会。
3.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支持。
步骤四:国际化教育1.增设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拓展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换、短期访学等活动,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经验。
3.开展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并提高跨文化合作能力。
预期结果通过以上实施步骤,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规范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规范(教学管理文件)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6月目录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1)西南交通大学留学生(本科)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1)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1)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规定 (1)西南交通大学课表管理规则 (3)西南交通大学考试管理实施细则 (5)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12)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成绩管理规定 (15)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交换生成绩管理暂行规定 (19)西南交通大学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和大学生艺术团团员课程成绩认定暂行规定 (21)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 (22)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推进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28)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实习工作管理规定 (36)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实习经费管理办法 (41)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规范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44)西南交通大学个性化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50)西南交通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工程实践项目管理办法 (53)西南交通大学实验竞赛月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58)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61)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办法 (66)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70)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 (73)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管理办法 (83)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要求的暂行规定 (85)关于艺术类学生、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定向生和港澳台华侨学生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要求的暂行规定 (86)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提前毕业管理暂行规定 (87)西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88)西南交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细则(2015修订版) (90)西南交通大学本科选修课设置与管理办法 (98)西南交通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细则 (101)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教师任课资格管理办法 (102)西南交通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管理规定 (105)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办法 (110)西南交通大学教室使用管理规定 (114)西南交通大学学生证和校徽使用管理规定 (115)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2005年制定,2014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制定本规定。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一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2015版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应对国家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我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开展通识教育,完善我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学校决定在2014年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修订工作。
为保障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的精神为指引,为应对国家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交通特色鲜明的“价值、人格、能力、知识”四维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梳理、优化和完善本科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五有”交大人,助推“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的实现。
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大类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二、基本原则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认真贯彻学校指导思想,在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下原则:1、坚持大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坚持大类培养。
根据招生改革方案,在原有基础上深入推进大类培养。
按照大类招生的方案,大一学年采用大类培养,相同大类课程一致。
通过设置专业准入课程,科学设计专业选择标准,营造专业与学生的双重竞争机制,提高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
加强个性化培养。
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设置“研究型”课程与“应用型”课程,为学生提供本科毕业后“本专业深造”或“本专业就业”的有效支撑,体现个性化培养。
通过开展辅修专业的方式,设置辅修本专业的课程模块,为其它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深造”或“跨专业就业”提供有效支撑,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2、优化课程体系,压缩学分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修读辅修专业等方式进行专业交叉复合,适当压缩一专业总学分。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职成[2015]6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5.07.27【实施日期】2015.07.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
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西南交通大学工程训练 对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的几点思考
《西南交通大学工程训练对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一)工程训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困难工程训练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不同,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有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当前,全国高等工科院校的工程训练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纯教学型,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将逐渐安排到工程训练中,增加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机会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工程发展需要的未来工程师。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应成为大学生们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平台,同时也应成为他们开展创新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在教学、科研和培训服务方面的三大功能。
要构建多模块、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为人才培养服务。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对传统工程训练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训练教学面临的机遇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打造能够适应知识现代化、信息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的成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对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
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教育部在2004年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该评估方案之一就是考查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如果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就评为A级。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指标中也包括实习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等。
人才倡议书
人才倡议书人才倡议书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次精神,同心同德,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美好新宜宾的大好形势下,奋战在我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才倍加振奋,积极响应。
为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我市人才的殷切希望,我们特向各类人才提出如下倡议:一、强化学习,不断锤炼。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自觉把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作为一种信念来坚守,作为一种修养来锤炼,作为一种准则来恪守,使它真正成为引领自己人生的永恒灯塔。
二、主动融入,真情奉献。
要积极主动地认识宜宾,热宜宾,敢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
要把甘于奉献、乐于付出,当成一种快乐与成就。
要保持理想、发扬奉献,淡化回报观念,主动把自己的命运同宜宾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岗位,注重实践。
要把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当作事业前进的加油站、当作人生的新起点,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珍惜自己走过的路和曾经的付出。
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在实践中接受挑选。
四、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要立一流之志,定一流标准,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做本职岗位上的能手和业务尖子。
五、率先垂范,服务社会。
要树立高尚的道德,保持先进的追求、健康的情趣,自觉做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要立足岗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满怀真情服务社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新的起点,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美好新宜宾的建设者,自觉融入宜宾科学发展的滚滚洪流,在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宾建设中大显身手。
宜宾市人才联谊会宜宾市专家博士服务团2012年12月7日人才倡议书 [篇2]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的人才朋友们: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之际,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表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塞上英才”,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桥梁风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本科教学探索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 桥梁风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本科教学探索孙延国「呵徐腾飞m梁艳山李明水⑵马存明⑴⑵([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31;[2]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土木工程领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对桥梁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桥梁风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中的新兴多学科交叉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诸多困难。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逆向教学的方法,从应用角度出发,围绕着桥梁风工程本科教学中风荷载和风致振动响应这一重点主线,梳理和优化教学体系,对知识点进行简化瘦身,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风洞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等,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
通过考试测试和学生调查,发现该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桥梁风工程教学改革土木工程风洞试验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0.10.073Exploration 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Bridge Wind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SUN Yanguo,111121XU Tengfei,111LIANG Yan,[1)LI Mingshui严MA Cunming[1,[2]([1]Department ofBridge Engineering,School of C ivi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1;[2]Wind Engineering Test and Research Center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ngdu,Sichuan610031)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my country's"transportation power"strategy and the"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bound to usher in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and the demand for bridge wind engi eering professionals is also increasingly urgent.The bridge wind engineering course is a new multi-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 the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such as wide knowledge,scattered knowledge points,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single teaching method,and weak practical links.This article combines years of t eaching experience and adopts the method of reverse teaching.From an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main line of wind load and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bridge wind engineering.The teaching system is sorted out and optimized,and the knowledge points are simplified and slimmed.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he combination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for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etc.,have reformed and explore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s.Through examination tests and stu・dent surveys,it is foun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interest and enthusiasm.Mos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ain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Keywords bridge wind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civil engineering;wind tunnel tes0引言2020年5月5日下午,虎门大桥桥面发生了由风引起的长时间较大幅度涡激振动,致使全桥实施双向全封闭,禁止车辆通行,引发公众高度关注,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2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试行)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是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继续和深入,也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515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核心课程建设方案(一)实施原则1、坚持以《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与建设目标为指导,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开展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确保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石地位。
2、坚持以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本理念,以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具备我校学科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加强学科交叉,加强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3、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在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加强研究生教学核心团队建设工作。
4、认真规划、精心组织。
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加强核心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核心课程的高水平和鲜明特色。
从建设的短期规划来说,要分批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严格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每一门核心课程建设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从建设的长远目标来说,要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扩大到系列课程建设,以达到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
5、加强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
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不断改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研究生对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的了解,使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促进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核心课程应是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高水平的教材等特征的学科基础课。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名单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3.27•【字号】川教函[2014]156号•【施行日期】2014.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名单的通知(川教函〔2014〕156号)各普通高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厅组织启动了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全省103所普通高校和4所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进行了申报。
经学校推荐申报、我厅形式审查、意见双向反馈和社会公示等程序,同意四川大学的《开放性、数字化、创新性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等776个项目作为2013-2016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予以立项。
各高校务必高度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应对立项项目给予资金、人员等条件支持,加强过程管理。
请各高校于2014年4月30日前在学校网站“教学改革”类建立相关链接或专栏,实时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省教育厅将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撤销已立项的项目。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和实践的周期为2-3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能变更,对因特殊原因变更的,需经学校审查同意后报我厅高教处备案。
项目组应本着“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的原则,切实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原则上,项目研究和实践周期内,项目组应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与研究项目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
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对应项目《申报书》改革措施、成果与特色、推广价值等,向学校提交结题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开放自主研学,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新型研讨课程、项目专题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
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提高材料科学类人才培养质量
m n cpc t ri ctn uao ;o io eau vtco ;os v ufns t et aa t b ie an v aoa e c n trn m cl c ̄m tn t e ea ao s m i y ng t o i l d t y g i f f t o e y i t l i ye
e t -ur ua rc c ;t t n te ec i rcie Oe h n es d n ’pa t ea i t n mp0 - xr c r c lrpa t e o s e g n t hn pa t ;t n a c t e t rc c bl ad e l a i i r h a g c u s i i y
・
收稿 日 - 0 — 5 2 ; 回 日 - 0 — 9 2 期 2 6 0 — 4修 0 期 2 6 0— 5 0 基金项 目 : 材料科学人 才创新研究 ( 1 o14 13 . x2 3 2 5) 0 2O 作者简介 : 邱慧( 6 一)女, 1 7 , 四川资阳人 , 9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杨川(94 , 15 一)博士, 教授, 主要从 事材料表面工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研究 .
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 狠抓学科专业建设。 积极探索人才培
O 引言
20 年教育部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 国高等教育会议 。 04
养新模式。 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贯彻这一 西
要求, 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核心, 在教学 内容、 课程体 系、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逐步加大了改革力度 。 使教
o a hn n ann ,ec hsrfr  ̄re 0ag iea dmodt rmo eh tygo igo - f c i a dl r i e t g e g t.T i eo m v88 ud n l p o t t  ̄ h rwn fMa o eh tr i c i il e ei S e eds pi . l ac n c n Ke o d :tahn eo ; ann u ly e c i u ly ae tt i n y w r s e i rf c g m ri r t i g q ai ;T hn q ai ;t n ang t a g t l r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在前期对人才培养工作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现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改革目标1、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秉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肩负“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光荣传统。
以造就“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为主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改革目标。
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与“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协调推进五课堂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现代教育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校园文化环境、搭建智能信息平台。
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师内心深处对育人的热爱;改革学生工作模式,激发学生对自我成长成才的渴望。
二、主要任务3. 探索构建责权明晰、科学高效的治理模式。
探索实现教育教学学术与非学术事务分离。
建立健全涵盖学科与专业的各级学术组织,逐步形成具有共同学术愿景和发展目标的导师团队、课程团队等教学共同体,强化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学术责任,科学界定各级组织在教育教学中的责任与权力;优化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切实采取措施减少教师在非学术性工作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健全院校两级管理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权责划分制约机制。
强化学院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专业负责人、学位点负责人与课程负责人的责权利;完善学校的支持、服务、管理与督导职能。
4.全面梳理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依法治校。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形成浓郁的学术自由之风,形成依法治学、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
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全面梳理、修订与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教职员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5.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的第一责任是教书育人。
改革教师职称评聘与岗位考核制度,鼓励教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融合,承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性工作。
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实施以教学质量与学术服务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研究生导师动态岗位机制,创造有利于青年导师和优秀导师脱颖而出的良好学术环境;教师5%的工作精力要用于参与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将教学工作量核定方法从以数量为主转为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探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6. 构建大类培养框架下通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以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优化本科生规模与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大类培养平台,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以学生学习产出为目标的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跨学科教育机制,积极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联合培养,支持学生多向度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职涯与学涯规划,探索建立学生个性化发展全方位支持机制。
积极推进与国内外著名大学本科联合培养模式,打造校内国际化教育环境,丰富学生就学经历。
7.完善分类培养框架下学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优化人才培养战略布局,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学科结构;以“目标导向育人、科教融合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合作育人”四机制同驱动的育人理念为指导,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分类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跨学科培养特区;完善科教融合机制和常态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行业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培养过程,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学术素养提升计划”,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
8.构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德育为先,促能为本,文化为魂,安稳为基”的工作思路,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改革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学生评价机制和学生荣誉体系,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创新学生工作服务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组织建设方式,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事务服务方式。
科学统筹课外活动,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带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
统筹推进校园与网络社区建设,完善育人环境,实现全环境育人。
9.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主线,协同推进五课堂建设。
深入实施第一课堂改革,推动教学中心从“教师教”转移到“学生学”,推动研究型学习、合作学习;打造第二课堂升级版,构建科学有效的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及评价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推进第三课堂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与项目建设;巩固与拓展第四课堂,提升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丰富完善第五课堂,加快推进以MOOCs及SPOCs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及数字化教材建设,探索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
引入包括校友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联动机制,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五课堂教育教学,实现五课堂的互融、互动、互补、互促。
三、教学改革主要举措10.改革学生选拔录取机制,提高生源质量,促进生源多样化。
以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契机,推进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按一级学科招收研究生,积极争取教育部政策支持,探索研究生招生名额补偿机制。
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增大复试权重,探索实施结构化面试考核方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考查办法和方式,加大“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拔力度,探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机制。
11.逐步建立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毕业生多元化发展路径。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幅提升毕业生攻读更高学位和出国留学的比例,激励更多毕业生从事学术研究,为学生更为开放的职业选择奠定坚实基础,逐步实现学生出口由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向学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相协调的多元化发展转变,将学校打造为“学术大师”、“管理精英”和“产业翘楚”等英才辈出的培养高地。
12.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主动适应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趋势及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基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与专业认证结果,综合考虑生源质量、就业率及社会评价,探索建立健全学校主导的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统筹考虑本硕博各层次及各学科专业的学生规模,探索建立健全学校主导的学生规模动态调整机制。
13.探索培养模式改革,支撑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完善本研课程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拔尖创新人才、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以詹天佑学院为载体,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茅以升学院为载体开展拔尖创新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探索实施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书院制。
积极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联合培养,增大完成双学位以及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比例。
探索与国内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模式,推进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14.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改革。
基于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建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机制,合理规划课内外学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投入。
建立融创新创业思想于一体的通识、大类基础、专业核心、个性化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做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与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专业课程建设,探索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
以提升课程兴趣度、参与度、挑战度、获益度和延伸度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现研讨课、专业课小班化教学。
加强课程研讨环节,构建学习共同体,推进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学习。
大力推进新生研讨课建设,4年内实现新生研讨课全覆盖。
探索基于MOOCs等教学形式的课程改革,实现课堂研讨与在线学习的深度融合。
建设一批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实践于一体的特色课程群。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
15. 优化实践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界限,推进科研成果与实践内容的融合、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融合、教室与实验室的融合。
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四个层次完善实践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验项目水平,在不断完善实体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虚拟实验教学资源、虚拟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扩大实验教学受益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统筹设计各类课外实践项目和各级学科竞赛,提升项目和竞赛的深度和水平。
16. 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整合“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建设以及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已有成果,建设以国家级科研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龙头,以省部级基地为骨干,以个性化实验室群和学科平台为基础的大类学科或多学科共享的多功能、开放型创新实验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建设“有共建计划、有导师指导、有项目支撑、有经费保障”的协同育人基地,构建社会广泛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长效机制。
在科研实战和现场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17. 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
通过学涯、职涯与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追寻学习、工作和人生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