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千古涛声导学1 《长江》【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相关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散文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领悟作者借赞美长江的黎明表达对新中国新时代的热爱之情.(重难点)3.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散文诗象征手法、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学法指导】1.边朗读边用双色笔圈点勾画出疑难字、词、句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段。

2.认真研读、思考导学目标,充分预习,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发挥团队合作探究优势,积极思考,力争全面、准确地回答合作探究的问题。

3.反复诵读文中精彩的语段,领会其表达的精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知识链接】1.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多用象征手法描写客观生活引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2.本文写于1961年。

当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写下了此文。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郭风,原名郭嘉桂,当代作家。

《长江》是他的一首(体裁),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充满诗情画意。

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著有散文集《》《》《》等。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Shān ()板堆zhàn()g uī()丽粼粼()湖泊()驳()船3. 作者描述了长江时段的美景,抒发了之情,这种写法叫。

【我的困惑】【合作探究】认真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我想那是祖国人民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根据课文内容概要回答“那”指什么?(将相关的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思考回答 1.课文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晚上,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2.课文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3.文中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有无啰嗦之感?删去效果如何?【拓展延伸】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导学案答案⼈教版 导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去探索、去解决,学⽣的学习活动不再盲⽬,⽽是成了⼀种有⽬标、有⽅向的活动。

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下册导学案答案⼈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导学案答案⼈教版(⼀) 《诗两⾸》1.略2.略3.略4.B 5.⼼⼉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切都是瞬息,⼀切都将会过去;⽽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会⼉就过去了,劝诫⼈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 8.⽰例:你定的那个⽇⼦正是上级来检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下。

9.⽰例:有什么种⼦就有什么果⼦。

要想收获果⼦,必先裁种种⼦。

撒下爱⼼的种⼦,必收爱⼼的果实。

勤撒善种并⾟勤耕耘的⼈,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戒;孔明;李逵 11.⼈⽣遭受挫折 12.⼈⽣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过去,那⼀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

(意近即可) 13.⽣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

14.不能。

因为诗中充满了诗⼈⾯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相信吧,快乐的⽇⼦将会来临”。

15.⽆论我们⽣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的决⼼,要相信⼀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意近即可) 16.péngpài、shuò 17.抓住了风景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时和岸⽯;电闪闪出了她的形象;在冲激和飞旋中扬起了她的云裳。

18.彭湃、轰响的海⽔;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来描写的,着⼒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柔韧⽽有⼒的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十六社戏(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25 上课时间:2026.5.5【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重点难点】1.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鲁迅在《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

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

但我母亲的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鲁迅在这个期间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纯朴善。

【自主学习】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___相()___壳()___泊()___()___()___()___()___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较()___篙()___絮()___楫()___皎()___蒿()___恕()___揖()___狡()___嵩()___怒()___辑()___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

(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几尺,即又()出了桥。

作用:(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了,身体也似乎()到说不出的大。

作用:4.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短文两篇》导学案柳园中学初一年级组陈俊娥长的韵味吧。

二、小组合作(一)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2、颛顼()()3、水潦()(二)、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2、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二、《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们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共21卷。

这部书的思想观点较为庞杂,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

三、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

四、关于夸父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山海经海外(三)、翻译重点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考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

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三、课外积累(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可编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观舞记》学案设计:朱衍芹审核:李因娥教师寄语: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罗曼?罗兰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资料连接】1、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

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

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婆罗多是三个梵文词语的首字母的组合,这三个词分别是表情、曲调、节奏,婆罗多舞如果意译即指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舞蹈。

在印度,湿婆是印度教三个大神之一,他是毁灭之神,法力无边。

他可以用目光将引诱他的爱神烧为灰烬,他也能吞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毒药而安然无恙,甚至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河水就是银河水经过他的头发从喜马拉雅山顶流淌下来的。

他也是舞蹈之神,在他看来,舞蹈就代表了宇宙本源的运动。

因此,在印度中世纪,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要学习舞蹈。

而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表演时间少则3小时,长则5-6小时。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生字生词写在下面。

2、请同学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主理解:3、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大声朗读出来,并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等方面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4、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全册,49页】
1. 导言
本文档是《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共包含49页内容。

本册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

2. 内容概述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课文阅读
本册共包含多篇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b. 课后练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课后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c. 拓展阅读
本册还包含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册导学案:
1. 按顺序阅读每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完成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阅
读范围。

4.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导学案,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认真阅读每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点。

- 在完成课后练时,注意审题,仔细答题。

-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祝学习愉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尊敬的同学:欢迎来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导学案。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并提高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全面的学习来促进你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全册的学习导学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第一单元:篇章阅读之叙事篇章(总重14学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叙事篇章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写作叙述能力。

通过学习叙事文,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第二单元:篇章阅读之议论篇章(总重18学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同学们对议论篇章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并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议论能力。

通过学习议论文,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观点与论证关系,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能进行准确的表达和写作。

第三单元:词语知识(总重12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词汇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拓展,通过词语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读、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句子结构(总重10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句子结构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分析,通过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理解句子的结构与语法规则,提高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总重14学时)本单元将针对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训练与提升,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与文学作品,帮助同学们培养独立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与准确性。

第六单元:写作训练(总重12学时)本单元将重点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对各类写作题目的训练,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的思路和逻辑,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修辞格与修辞方法(总重10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修辞格与修辞方法进行学习和理解,通过修辞的分析和运用,帮助同学们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生动性。

第八单元:阅读诗歌(总重6学时)本单元将针对同学们的诗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帮助同学们领悟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提高对诗歌形式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2.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主要作品有:
徘 huái( )
花 pǔ( )
玉 zān( ) 花 p ú( ) 公英
》,作者
,台湾作家。
(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个题目语带双关, 含义丰富, 既指
还包含有
的意思。文中关于“迟到”的回忆属于记叙中的
叙顺序)。
3.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又指
, (记
(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你觉得文段中哪个字词句段写的好?请用“我觉得 ,, 因为 ,, ”的句式,把你的阅读感受 表达出来。
4.你认为爸爸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总结反思】
三 丑小鸭(二课时)
5.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
8.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9.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目录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4。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单元5.黄河颂学案6。

最后一课学案7。

土地的誓言学案8。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10.老王学案11.台阶学案12.卖油翁学案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4.驿路梨花学案15.最苦与最乐学案16。

短文两篇学案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学案18.一颗小桃树学案19.外国诗两首学案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太空一日学案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24.河中石兽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合作探究: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一单元1 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à)元勋.(xūn)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第三、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11、百草园本是荒原,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12.读课文第11、12两个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②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时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将介绍三味书屋的方位、布置等词语勾划下来,并互相交流。

13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表现在哪些方面:14、读第12段至末尾,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情况是怎样的?②“我”最反感的是什么?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关系?15、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意思?16、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17、准确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doc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doc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丑小鸭学案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未选择的路学案5。

伤仲永学案第二单元6.黄河颂学案7。

最后一课学案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9。

土地的誓言学案10。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11.邓稼先学案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15。

孙权劝学学案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17。

安塞腰鼓学案18。

竹影学案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

口技学案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

在沙漠中心学案23。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4。

真正的英雄学案25。

短文两篇学案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27。

斑羚飞渡学案28。

华南虎学案29。

马学案30。

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4。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单元5.黄河颂学案6。

最后一课学案7。

土地的誓言学案8。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10.老王学案11.台阶学案12.卖油翁学案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4.驿路梨花学案15.最苦与最乐学案16。

短文两篇学案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学案18.一颗小桃树学案19.外国诗两首学案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太空一日学案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24.河中石兽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合作探究: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5.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课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学习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②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⑤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⑥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⑦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闻一多是一个的人,我从这里可以看出。

⑧在文中勾划重点语句并品味其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⑨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请讲讲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名人故事片断,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导学目标】1.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咳嗽(sòu)刊载(zǎi)深恶痛绝(wù)碧波(bō)翘首(qiáo)高屋建瓴(línɡ)驯良(xùn)胚胎(pēi)人才济济(jǐ)炫耀(xuàn)字帖(tiè)津津有味(jīn)(2)词义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悠然:悠闲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作者名片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交流点拨】1.有以下生活情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

2.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3.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

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

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请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交流点拨】1.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

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3.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乐融融。

4.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体现。

5.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不是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

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

步骤四深层探究感受魅力感受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而表现的鲁迅更为真实伟大。

提问: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交流点拨】同: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异: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而《回忆鲁迅先生》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较充实。

而且《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气息。

因此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等,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步骤四深层探究,感受魅力。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5、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6、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学习重难点: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勤学过程:一、简介作者作品,了解主要人物。

二、字词梳理: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2.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3.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