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2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2012·陕西五校联考)。

1.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 6 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

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

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约前2600~前2000年)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

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

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

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

资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

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

立了。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

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

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中国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

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

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地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

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

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

漠等。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

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

的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第三、四期,即前1735~前1565年或略早)、夏家店下层文化(前2000~前100年),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新疆

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16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

西传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13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

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

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

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

貌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所以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摘自《青铜文明源流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西来说”是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

人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B.“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

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中国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

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

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

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

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了较长时期。

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它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

重要依据。

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2012·山西大学附中月考)。

1.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

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

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

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

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

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

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

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

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

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

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