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新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2f41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0.png)
(3)P-R间期≥120ms. (4)同导联的P-P或R-R间距相差﹤120ms
EKG具备以上四点既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其他部位发出的激动的均为异常心律。
心房颤动----房性异位心律.
心房颤动EKG特点:
(1)P波消失,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 一、 间距不均的心房颤动波(f 波)代替。
(2)心房的频率350~600次/分钟。 (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4)窄QRS波,伴有迷走性差传时可增宽。 (5)在R-R绝对不规则又无f波时考虑房颤。
注意事项:
1. 使用抗栓治疗最主要的是脑出血和消化道 出血并发症。
2.抗栓治疗的化验监测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 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华法林:目标INR在之间。 华法林与阿斯匹林联用: INR保持在。
(二)非药物治疗治疗手段的进展
✤用于慢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的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者 ✤急性房颤伴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2.植入型心房除颤器(IAD) ✤准确识别房颤转复为窦性节律 ✤转复律达80%以上
发病率↑
} 致残率↑ “ 无形的杀手 ”
死亡率↑
病因
70~80年代 : 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 90年代以后: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老 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 而风湿性 心脏病呈下降趋势; 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 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 甲亢;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心肌 病等; 另外, 家族性 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房颤的分类
2003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北美起搏学 会; 电生理学会(NASPE); 心律失常工作组; 联合 起草发表的国际统一的心房颤动(AF)的命名和分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ppt课件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b40fc54afe04a1b171de27.png)
8
2 4 4 28(11.7%)
2
2 3 1 22(8.8%)
2
0 2 0 6(3.0%) 0.001
ppt课件
28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研究(CATAF)
对于中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INR
1.6~2.5)是安全,
有效的,其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优于阿司匹 林。
入选标准
50~80岁
非瓣膜性房颤
持续≥1个月
至少有一项危险因素因素
年龄≥ 60岁 轻中度高血压 TIA或缺血性卒中或外周动脉栓塞 NYHA II-III级 糖尿病
入选988例,平均随访15个月
ppt课件 23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研究(CATAF)
随机分组
华法令标准强度 抗凝治疗组
华法令低强度 抗凝治疗组
阿司匹林组
(INR 2.12.5 )
(INR 1.62.0)
(200 mg)
ppt课件
24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研究(CATAF)
缺血性脑卒中
终 点 事 件
主要终点事件
血栓栓塞事件
TIA
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全因性死亡
次要终点事件
不良反应
主要为出血并发症
ppt课件
严重出血:>1000ml 或脑出血
Warfarin
p < 0.001 p > 0.2
4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 85
BAATAF 86% 51– 96
CAFA 42% - 68– 80
SPINAF 79% 52– 90
《房颤的进展》PPT课件
![《房颤的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70f3871eb91a37f0115c1b.png)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
青
岛
大
学 医
➢地尔硫卓(Diltiazem)
学 院
✓ 静脉注射,首剂20mg或0.25mg/kg,2分钟内,
附 属
如有必要,15分钟后再次静注25mg或
心 血
0.35mg/kg。
管 病
✓ 静滴维持量为5~10mg/h。
医
院
✓ 长期口服治疗:90~360mg/天。
曹
概况
青
岛
大
学 医
➢ Paroxysmal(发作性):可以自行终止,通常
学
院 附
在48小时内,可以反复发作。
属
心 血
➢ Persistent(稳定性):通过化学或电转复可以
管
病
恢复窦性心律。
医
院
➢ Permanent(永久性):转复失败或医生认为成
曹
广
功率很低。
智
精选课件ppt
10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3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THE AFFILIATED CARDIOVASCULAR?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概况
青
岛
大 学
➢AF常常与心脏病有关,但约30%无基础
医 学
心脏病。
院 附
➢心衰患者,AF使生存率降低,而维持窦
属 心 血
律使生存率增加(CHF-STAT study)。
青
岛
大 学
➢ 大多数患者需要控制心室率以改善血流动力学
医 学
状态和症状。
院
附 属
➢ 治疗的目标:静脉或口服房室结阻滞剂(维拉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28316cfe4733687e21aa5e.png)
16
房颤的电生理机制
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学说形成于二十世纪 30~40年代, 近10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目前 主要概括为:
1. 2. 3. 4. 异位兴奋灶(90%来源肺静脉内) 折返 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心房肌电重构
1947年以后,折返机制成为主流,认为房内多发小 折返是房颤得以持续的基础.
17
折返 现已公认房颤的电生理基础是折
房颤发生后: 心房泵作用的丧失,不规则的心室律可导
1. 射血分数的降低; 2.心输出量的减少; 3.动脉血压的下降; 4.肺契嵌压增高; 5.外周静脉压升高; 6.循环中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增多; 7.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是房内血栓形成的主因.
15
房颤的危险性
主要两个方面的表现:
1.影响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房颤时: 心室率↑,不整→心搏出量↓→ 射血分数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心衰. 2.导致血栓并发症 房颤时: 心房收缩力丧失→ 心房内血流 淤滞→心房内血栓形成→导致栓塞.
心房颤动(房颤)--------自1909年心电图
9
发病率↑
致残率↑
} “ 无形的杀手 ”
死亡率↑
10
病 因
70~80年代 : 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 90年代以后: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老 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 而风湿性 心脏病呈下降趋势; 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 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 甲亢;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心肌 病等; 另外, 家族性 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1
经历了半个世纪以后,国外发表了有影 响的AFFIRM试验结果,指出:房颤只要控制 心室也能达到复律治疗相似的效果,治疗的 观点又回到了洋地黄控制心室率的年代. 房颤的治疗何去何从,如何利用已积累起 来的循证医学知识去指导治疗,已成为大家 关注的问题.
房颤的电生理机制
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学说形成于二十世纪 30~40年代, 近10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目前 主要概括为:
1. 2. 3. 4. 异位兴奋灶(90%来源肺静脉内) 折返 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心房肌电重构
1947年以后,折返机制成为主流,认为房内多发小 折返是房颤得以持续的基础.
17
折返 现已公认房颤的电生理基础是折
房颤发生后: 心房泵作用的丧失,不规则的心室律可导
1. 射血分数的降低; 2.心输出量的减少; 3.动脉血压的下降; 4.肺契嵌压增高; 5.外周静脉压升高; 6.循环中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增多; 7.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是房内血栓形成的主因.
15
房颤的危险性
主要两个方面的表现:
1.影响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房颤时: 心室率↑,不整→心搏出量↓→ 射血分数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心衰. 2.导致血栓并发症 房颤时: 心房收缩力丧失→ 心房内血流 淤滞→心房内血栓形成→导致栓塞.
心房颤动(房颤)--------自1909年心电图
9
发病率↑
致残率↑
} “ 无形的杀手 ”
死亡率↑
10
病 因
70~80年代 : 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 90年代以后: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老 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 而风湿性 心脏病呈下降趋势; 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 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 甲亢;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心肌 病等; 另外, 家族性 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1
经历了半个世纪以后,国外发表了有影 响的AFFIRM试验结果,指出:房颤只要控制 心室也能达到复律治疗相似的效果,治疗的 观点又回到了洋地黄控制心室率的年代. 房颤的治疗何去何从,如何利用已积累起 来的循证医学知识去指导治疗,已成为大家 关注的问题.
(推荐课件)房颤的治疗进展PPT学习幻灯片
![(推荐课件)房颤的治疗进展PPT学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de41e3ca6c30c2258019e30.png)
(二)、INR过高的处理
1、停华法林 多在4-5天内作用消失,INR降至正常 2、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1 可使90%患者增高的INR在24h以内降至正常,但维生素K1过量有栓塞倾向
INR3-4
减量或严密观察
INR5-9
暂停华法林,如INR继续增高或存在出血的危险因素,如近期出血,过量饮酒,肝肾衰竭,应用
药物、食物相互影响大
4、需要肝素诱导 前3后4
5、不推荐冲击治疗 冲击治疗引起蛋白C一过性下降导致高凝,诱发血栓形成
6、随访
随访繁杂,第1周INR监测至少4次,以后酌减,最长间隔不超过4-6周
7、抗凝强度要求严格
INR2.0-3.0,基层医院1.7-2.5即可
(二)、药物治疗房颤转复中的抗凝问题—要点
旁路前传,不能期短,<250ms,R-R间期较短(180±29ms) 者易发生室颤
同步直流电复律,单相波 100-150J;双向波 50-100J Ⅰc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频消融
恢复窦性心律
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 复律治疗的理想条件:
病因解除,房颤持续时间<1年或1.5年,心脏无 明显增大
ASA、ASANDS,维生素K1 1-2.5mg口服或0.5-1mg静注,INR24h内迅速下降
INR9-20
维生素K1 5mg口服或2.5mg静注,以期在24-48小时内使INR明显降低,如有需要,重复使用,
如需快速逆转,参考下面处理
INR>20
如需快速逆转INR或出现了严重的出血,维生素K1 10mg静注,适当补充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
波长=不应期传导速度。
长期房颤
心房电重构(不应期缩短)。
折返环(苹果)变小,
最新心房颤动的新进展PPT课件
![最新心房颤动的新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737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6.png)
心律控制
心率控制
优点
优点
症状更少 运动耐量更好 血流动力学改善 搞凝治疗的必要性小
缺点
避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率的药物非常有效 住院率低 费用效益比更合理 卒中的风险与心律控制相同 死亡率与心律控制相同
缺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差 费用高 复发率高 住院率高
抗凝治疗的风险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风险 房颤持续引起的症状 心房重构(永久性)
* 起搏预防房颤
房颤易发生在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对此类患者,心房起搏比心室 起搏更好,因为心房起搏可以减少房颤发生率,逆转心房重构。心房 起搏预防迷走神经介导的或心动过缓相关的房颤有一定作用。
* 消融房室结和置入起博器
经皮射频消融房室结对药物控制心室率不满意的患者非常有效。消融 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需要置入永久起搏器以维持正 常的心率。这种情况下,心房的收缩并没有恢复,所以需要长期抗凝 治疗。
这样,1年后的复发率可达50%,合并有心力衰竭和未控制的高血压
者更高。
Ic类药物(氟卡胺和普罗帕酮)比Ia类药物(奎尼丁和双异丙吡
胺)的耐受性好,也更有效。索他洛尔转复房颤的效果差,但在维持
窦性心律中有一定作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最好,缺点是长
期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胺碘酮的衍
维持窦性心律
由于心房重构,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越
低。房颤转复后的复发率高,转复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有:房颤持
续时间长(>3个月)、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年龄>70
岁以及左房扩大。左房大小是与房颤持续时间相关的因素,左房直径
心房颤动演示ppt课件
![心房颤动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97ea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5.png)
04
诊断方法与标准
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心房颤动的首选方法,可 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约
350-600次/分、形态振幅各不相 同的f波。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动态 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发作时的异常 心电信号。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帮助排除 其他心脏疾病。
鉴别诊断及误区提示
窦性心动过速
建立了完善的诊疗流程
制定了心房颤动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包括患者评估、治疗 决策、随访管理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 未来有望实现心房颤动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智能化诊疗辅助系统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有 望实现心房颤动的远程医疗服务,患者可通 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咨询、诊
分类
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房颤可分 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 续性房颤。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电生理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等。
危险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年龄、 性别、肥胖、糖尿病、吸烟、饮酒等也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心房颤动。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
的患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 ,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 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液流至 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肢体动
心房颤动进展课件
![心房颤动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26f0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1.png)
演讲人心房颤Biblioteka 进展课件01.02.
03.
04.
目录
心房颤动的概述
心房颤动的诊断
心房颤动的治疗
心房颤动的预防
1
心房颤动的概述
心房颤动的定义
01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03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房收缩功能下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02
心房颤动的特征是心房不规则、快速、无序的跳动
04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中风风险
01
02
03
04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律恢复正常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植入封堵器阻止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切除或修复异常组织,恢复正常心律
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激光消融术等
1
手术目的:消除心房颤动,恢复正常心律
2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
检查内容:观察心房颤动的类型、心房大小、心室功能等
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用于降低心率和减轻心房颤动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
01
体检频率: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年龄决定
03
体检项目:心电图、血压、血脂等
02
体检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
04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控制糖尿病: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03.
04.
目录
心房颤动的概述
心房颤动的诊断
心房颤动的治疗
心房颤动的预防
1
心房颤动的概述
心房颤动的定义
01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03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房收缩功能下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02
心房颤动的特征是心房不规则、快速、无序的跳动
04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中风风险
01
02
03
04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律恢复正常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植入封堵器阻止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切除或修复异常组织,恢复正常心律
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激光消融术等
1
手术目的:消除心房颤动,恢复正常心律
2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
检查内容:观察心房颤动的类型、心房大小、心室功能等
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用于降低心率和减轻心房颤动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
01
体检频率: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年龄决定
03
体检项目:心电图、血压、血脂等
02
体检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
04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控制糖尿病: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房颤诊疗新进展讲解
![房颤诊疗新进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45e7af856a561252d36fad.png)
CHADS2
近期心力衰竭(cardiac failure,1分) 高血压(hypertension,1分) 年龄≥75岁(age,1分) 糖尿病(diabetes,1分) 血栓栓塞病史(stroke【doubled】,2分)
CHA2DS2VASc血栓风险评分
危险因素
评分
充血性心衰/左室功能不全 1
药 物 转 复 : Ⅰ A ( 奎 尼 丁 、 普 鲁 卡 因 胺 ) 、 Ⅰ C ( 普 罗 帕 酮)、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均可能转复房颤,成功 率达60%左右。
*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很少使用; ⅠC类药不宜用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致室性心律失 常; 胺碘酮特别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目前常用的维 持窦性心律药物。
首诊房颤
阵发性房颤1,3 (能自行终止)
永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24h;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均可复发。
持续性房颤3
(不能自行终 止,≥7天)
心房颤动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
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不 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可植入起搏器治疗。
控制心室率
严格心室率控制(静息时在60~80 次 /min,运动时<115 次/min)
宽松心室率控制(静息时<110 次/min)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 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 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 首选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
患者
剂及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
剂
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 择胺碘酮作为控制心室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导管消融技术
导管消融治疗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阵发性房颤6至12个 月随访成功率达80%至95%,持续性房颤达70%。
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治疗对于发作频繁的阵发性 房颤和伴有脑卒中危险的持续性房颤已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对于合 并器质性心脏疾病特别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可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心功能。
近来出现了很多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也在 评价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预防心 房重构,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十分肯定。
2) 非药物治疗
近来出现了许多房颤非药物治疗措施,有的甚至使房颤治愈成为可能 (如在局灶性房颤),尽管多数治疗方法只在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能耐 受药物治疗的少数患者中进行了研究。
采取“心律控制”的治疗策略,这种治疗措施与心律控制同样有效 如尽管控制了心室率,患者仍不能耐受房颤的症状时,可以考虑非药
物治疗的方法恢复窦性心律
1) 药物转复
在房颤发作7天内行药物转复通常是有效的。一般来说,I类和III类抗 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在一项比较氟卡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近期发作房颤转复效果的随 机临床试验中,三种药物转复的成功率分别为90%、72%和64%。缺 血性心脏病和左室功能受损者应避免应用Ic类药物(氟卡胺和普罗帕 酮),胺碘酮可应用于此类患者,但转复的时间从数天到数周不等。 多非立特和伊布立特也可以用于房颤的转复治疗, 是新型的纯III类抗 心律失常药,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药物转复应仅限 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而症状严重的患者。
心房颤动的新进展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心房颤动的 新进展
一. 流行病学
我国的房颤患者估计有800万例以上。从50岁以后,年 龄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病率增加1倍。发生房颤的独 立危险因素有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和左 室收缩功能受损也与房颤有关。与窦性心律者相比,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 而风湿性心脏病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达18倍。
非心血管方面的原因 代谢性的: *甲状腺机能亢进 *低钾、低镁、低钙、酸中毒 *嗜铬细胞瘤 *药物(拟交感活性) *酒精(“假日心脏综合征”) *术后(非心脏手术) *低温; 呼吸性的: *肺炎 *肺癌 *肺栓塞 *创伤 *胸外科手术; 其他原因: *迷走性房颤 *肾上腺素性房颤 *颅内出血 *“孤立性”房颤 红色标注为最常见的原因
如果房颤发作时心室率没有得到控制,电和结构重构会导 致心室扩张,收缩功能受损,即通常所指的“快速心律失 常性心肌病”。卒中和血栓栓塞是房颤致病率和致死率升 高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生理机制与异常血流(如心房静止) 和内皮或心内膜受损引起的血栓前状态或高凝状态有关。
四、房颤的处理
1、心律控制(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药物治疗: 电转复 心房起搏 置入心房除颤器 射频消融 外科迷宫术 导管迷宫术
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心脏的情况,伴随疾病和禁忌证个
体化 左室功能正常、没有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应用氟卡胺和普罗帕酮,也
可应用索他洛尔或胺碘酮 胺碘酮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多菲利特是可以替代胺碘
酮的药物 冠心病患者首选ß受体阻滞剂 如经过反复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窦性心律仍不能维持,应
2、心律控制(在房颤的基础上控制心室率) *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 非药物治疗: 消融房室结、置入起搏器 3、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堵闭左心耳 经导管左心耳堵闭术
1、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心律控制指南 在考虑药物治疗维持窦性心律前,明确和治疗所有造成房颤可逆的原
射频消融通过破坏内皮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达到组织损伤的目的,但 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治疗时剧烈疼痛而常需要麻醉。总的 并发症发生率达6%,有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气胸、心包积液等。 个别病例肺静脉疤痕纤维化和收缩致肺静脉狭窄。
冷冻消融治疗房颤为近年开展,局部温度达-68度,在造成心肌透壁 性损伤时,细胞的骨架结构和细胞间的连接仍然保持完整,对局部内 皮的损伤轻微,并发症发生较少。
* 电转复
体外直流电同步电转复是一项安全的措施,转复成功率为70%-90%。 用于急诊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或择期替代药物转复。房颤电 转复通常在全麻下进行,近期也有在清醒镇静条件下进行的。推荐电 转复的能量从200J开始,必要时可以增加到360J。如仍未成功,辅以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多非立特、索他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有助于转复 为窦性心律。
二. 分类
根据房颤发作的时间特点进行分类,如图1
阵发性房颤* 持续时间<7天
可自行转复
持续性房颤* 持续时间>7天 如不行转续时间>7天 没有希望恢复窦律
三、 病理生理
房颤的原因可以粗略地分为心血管方面的 和非心血管方面的(图2)。“孤立性房颤” 指年轻患者(年龄<60岁)发生的房颤,找 不到任何原因。
研究显示,房颤是由围绕心房的随机多子波折返引起的。 这些子波由触发电位触发,后者通常位于左房延伸到肺静 脉近端5-6cm的心肌袖内。偶有房颤触发电位位于左房和 右房其他部位或上腔静脉近端。
房颤触发后,心房组织吸收这些子波并促进折返形成,造 成房颤持续。这构成“心房重构”的基础。所谓心房重构 是指房颤发作一定时间后引起心房电生理改变(电重构), 继而发生结构改变(结构重构),致心房重构从而使房颤 持续。
房颤的原因
心血管方面的原因: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病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脱垂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肌病 *心内膜炎 *心肌炎 *先天性心脏病 *病窦综合征 *心脏肿瘤 *心脏术后 *室上性心律失常 *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