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eb3e25eaaea998fcc220eee.png)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植物感病后,其外表所显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病态特征称为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是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由于病原物的种类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也千差万别,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病状类型1.变色型植物感病后,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解体,因而叶片出现黄化、白化或花叶病状,表现为淡绿色、黄色或白色.如:月季花叶病(图1)、郁金香碎色病(图2)。
图1 图22.坏死型坏死是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
常见的有:(1)腐烂:由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了,使细胞离散并且死亡。
如果实、块根等常发生软腐或湿腐;含水较少或木质化组织则常发生干腐,如根干腐(图3)。
(2)溃疡:多见于枝干的皮层,局部韧皮部坏死,病斑周围常为隆起的木栓化愈伤组织所包围形成凹陷病斑,这种病斑即为溃疡。
溃疡是由真菌,细菌的侵染或机械损伤造成的。
如香樟溃疡病(图4)。
(3)斑点:斑点是叶片,果实和种子等局部组织坏死的表现,颜色形状有多种。
斑点主要由真菌及细菌寄生所致,冻害,烟害,药害等也造成斑点.如花生叶斑病的黑斑病和褐斑病(图5)。
图3 图4图 3 图 4 图53.萎蔫型植物因病而表现失水状态称为萎蔫。
典型的萎蔫是指植物的根部或枝干部维管束组织感病,使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而致植株枯萎的现象.萎蔫是由真菌、细菌或线虫引起的,如线虫导致番茄萎蔫(图6);有时植株受到急性旱害也会发生生理性枯萎,如黄瓜的生理性萎蔫(图7)。
图6 图74. 畸形畸形是因细胞或组织过度生长或发育不足引起的.常见的有:(1)丛生:通常称为丛枝病,病枝一般垂直于地面向上生长,枝条瘦弱,叶形变小。
如由细菌引起的毛根病,使须根大量增生如毛发状.(2)瘿瘤:植物的根,茎,枝条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瘿瘤,如松瘤锈病(图8)。
(3)变形:受病器官肿大,皱缩,失去原来的形状,常见的是由外子囊菌和外担子菌引起的叶片和果实变形病,如桃缩叶病。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dbd4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f.png)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植物
病毒病的症状有很多种,不同植物感染病毒后表现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毒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
1.叶片病斑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病斑,颜色可能为黄色、棕色、
黑色等,病斑通常会扩大,并最终导致叶片枯黄、枯萎。
2.叶片畸形叶片呈现异常变形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卷曲、皱缩、变形
等现象,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3.生长迟缓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小,间距增大,导致植株整体发育
不良。
4.果实变异植物结出的果实可能呈现异常形状、颜色不均匀等情况,
影响果实品质。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毒源及时清除田间野草、病毒携带者等,减少病毒传播源头。
2.保持田间整洁定期清理病残体、杂草,保持作物周围环境干燥通风,
减少病毒传播。
3.合理施肥保证植物充足的养分供应,提高植物免疫力,减轻病毒对
植物的影响。
4.喷洒病毒防治剂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5.采取隔离措施对疫病病株实行隔离,避免病毒在田间广泛传播。
6.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对某些病毒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作物品种,降低
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日常生产中,及时发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
效减轻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农业生产者能认真关注植物病毒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毒病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植物病毒病有哪些典型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de779c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7.png)
植物病毒病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植物病毒病是由各种植物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
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病毒通过媒介物传播,进入植物体内并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导致一系列特征性症状的出现。
下面介绍几种植物病毒病的典型症状:
1.黄化症状:植物受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叶片变黄的症状。
受病毒破
坏的叶绿素会减少,导致叶片颜色逐渐变得黄绿或黄白,严重时整株植物都会呈现黄化状态。
2.花叶变异:部分植物病毒会导致植物的花部和叶片发生异常变异。
例如,花部可能呈现变异颜色或形状,叶子可能发育异常,出现畸形、扭曲等症状。
3.斑点症状:一些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会在叶片或果实上出现特征性
的斑点。
这些斑点可能是色素破坏或沉积的结果,通常呈现不规则形状和颜色。
4.皱缩萎蔫:部分植物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叶片皱缩、变形、萎缩等
症状。
植物失去正常的水分调节能力,导致组织枯萎,生长受到抑制。
5.脉络纹理:另一种常见的病毒症状是植物叶片上出现异常的脉络纹
理。
病毒的侵染会破坏叶片组织的结构,使叶脉发生扭曲、变粗或变细的现象。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常见的包括黄化、花叶变异、斑点、皱缩萎蔫和脉络纹理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轻病害对植物的伤害,保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https://img.taocdn.com/s3/m/b73674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8.png)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1. 植物病害1.1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主要感染叶片和花序。
病害初期表现为白色粉状物质覆盖在叶片上,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枯萎变黄。
1.2 黑斑病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感染叶片和果实。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
1.3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果实和花朵。
病害初期表现为果实或花朵表面出现灰色绒毛,严重感染会导致果实腐烂。
1.4 病害病害是由感染植物引起的疾病,通过叶螨、蚜虫等昆虫传播。
病害表现为叶片出现变色、变形等症状,严重感染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
1.5 根腐病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感染植物的根部。
病害表现为根部腐烂、变黑,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死亡。
2. 植物虫害2.1 蚜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主要吸食植物的汁液。
害虫大量繁殖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卷曲,严重感染会造成植物死亡。
2.2 白蜡虫白蜡虫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叶片的背面。
害虫分泌的蜡质物质会覆盖在叶片上,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2.3 蚧蚜蚧蚜是一种以植物汁液为食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叶片和新梢上。
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黄化、卷曲,严重感染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4 银蝶银蝶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的害虫,主要影响果实。
害虫吃食果实会导致果实出现凹陷、腐烂等症状,严重感染会导致果实产量下降。
2.5 蚜蚜蚜蚜是一种以植物汁液为食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叶片和嫩梢上。
害虫分泌的蜜露会吸引蚂蚁等昆虫,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生长衰弱。
以上介绍了常见的20种植物病虫害,包括植物病害和植物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保护植物健康的重要步骤。
对于大面积感染严重的情况,还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清除病虫源等,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c9435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8.png)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类型植物病害是指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病毒、细菌、真菌、线虫、昆虫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或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本文将围绕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展开讨论。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1.叶片病害:在植物的叶片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斑或斑点,病斑的颜色和形状各异,有的为深色环绕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有的则呈现出黄、褐色或白色的斑点。
病斑扩大后,会导致叶片变黄、枯黄、枯死、掉落等症状。
2.根部病害:引起植株根部发生变异、湿软、腐烂、水肿等症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产量减少、果实生长异常、根系腐烂等情况。
3.茎部病害:植物茎部上出现坏死、裂口、蚀痕、瘤状增生物等症状,导致植株凋萎、生长孱弱、叶片干枯、枯死等情况。
4.花部病害:引起植物花萼、花瓣、花心、花柱、雄蕊等部位出现腐烂、枯黄、变形等异常症状,并影响花药释放花粉和授粉结果等过程。
5.果实病害:植物果实感染病害后会出现畸形、黑斑、糜烂、腐烂、褐变、硬化等症状,导致果实变质、减产或不良品质等情况。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往往比其他病害更为严重。
细菌病害可以感染植物的不同部位,如叶片、茎、根、果实等。
例如,普通黑枯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等。
2.立枯病害:立枯病害是由立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会导致植株叶片干枯、穗部蓄积不良,导致大量减产。
3.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稻瘟病、葡萄根腐病、黄曲叶枯病等。
4.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指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那些感染植物的病毒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和花果质量等方面。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黄瓜花叶病毒、香蕉花叶病毒等。
5.昆虫病害:昆虫病害一般是由各种危害植物的昆虫引起的,比如蚜虫、螟蛉、蚜虫等。
昆虫病害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同时也会导致传染植物病毒等病害。
园艺植物病理学简答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1571c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3.png)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一、病状的主要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1.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2.特点: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包括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斑驳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条纹、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等;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包括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后者死而不倒、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等;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包括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等,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变态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等;二、病症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脓状物五类;2.特点:第三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第一节 植物病原菌物一、无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答:真菌无性繁殖孢子类型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三类;二、有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答:真菌有性孢子类型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五类;三、引起植物病害的菌物分属哪几个门各有什么特点答:分属卵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及半知菌类特点:卵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多产生卵孢子;接合菌门:营养体为典型的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子囊菌门:营养体为有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门:营养体为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不发达;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半知菌类:营养体为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等;没有有性生殖,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四、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些阶段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答:1.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2.无性阶段: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对病害传播流行起着重要作用;有性阶段: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作用除繁衍后代外,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五、子囊菌的子实体有哪些类型各类子实体有何形态特征桃缩叶病病原菌属于子囊菌的哪类子实体答:1.子囊菌的子实体特称为子囊果,并分为球形的闭囊壳,瓶状的子囊壳、子囊座和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4种类型;2.特征:闭囊壳:无孔口,子囊通常为近球形,散生或束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壳:由疏松的菌丝体或子座产生,具明确的子囊壳壁,球形、梨形或烧瓶形,有颈部和孔口,有的肉质、革质或碳质,鲜色或黑色,表生或埋生,子囊单层壁,顶端有不同结构,棍棒行或圆柱形,束生、周生或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有侧丝或侧丝早期消解;子囊座:子囊周围无真正的子囊果壁,而是单独或成束的生长在单腔或多腔的子座内,子囊座呈子囊壳状或子囊盘状,有些含单腔的子囊座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像子囊壳称为假囊壳,假囊壳通常暗色,少数鲜色,子囊座内的子囊双层壁,有假侧丝或无,子囊孢子通常有隔膜;子囊盘: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3.六、锈菌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答:1.无担子果2.通常认为锈菌是活体寄生菌3.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有的是转主寄生4.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七、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炭疽病、疫病、灰霉病各有什么典型症状特点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原核生物界分几个门,其中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各属于哪几个门主要类群有哪些答:1.四个,即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其中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二、列出原核生物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了解这些属引起的重要植物病害;答:土壤杆菌属,引起桃、苹果、葡萄、月季根癌病假细胞菌属,引起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桑疫病等 欧文氏菌属,引起白菜软腐病、梨火疫病木质部小杆菌属,引起葡萄皮尔氏病、苜蓿矮化病、桃伪果病黄单胞杆菌属,引起柑橘溃疡病 棒形杆菌属,引起马铃薯环腐病链霉菌属,引起甘薯疮痂病 螺原体属,引起柑桔僵化病植原体属,引起桑萎缩病、枣疯病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与菌物在侵染和传播途径方面有何不同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般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植物,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菌物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四、说明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如何区别植物菌物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答:1.特点:患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畸形四类,有的还有菌脓溢出;方法: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条件下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薄膜即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细菌性叶斑往往具有黄色的晕环,细菌性癌肿十分明显是诊断可利用的特征;在鉴定中,一般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都可以通过徒手切片看到喷菌现象;2.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子实体;病状以坏死和腐烂为主;细菌病害: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蔫、肿瘤是细菌病害的特征;五、细菌染色体DNA与质粒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及其功能有何不同答:DNA存在于核区,是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编码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性状;第三节 植物病毒一、简述植物病毒核酸类型和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答:1.类型:正单链RNA+ssRNA、负单链RNA-ssRNA、双链RNAdsRNA、单链DNAssDNA、双链DNAdsDNA2.功能:核酸是病毒主要的遗传信息二、什么叫精简脱毒技术其理论依据何在答:三、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有何特点有哪些传播途径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采用哪些防治策略答:1.植物病毒病害的病状以系统性变色明脉、褪绿、花叶、斑驳、条纹、条点、黄化等、畸形矮化、矮缩、皱缩、耳突、疱斑、曲叶、卷叶等和局部性坏死斑点为主,少有萎蔫腐烂性症状;症状往往从幼嫩的部分开始,在老叶片上往往不产生明显的症状;2.昆虫传播、汁液传播、种子传播、嫁接传播、土壤传播3.防治措施:昆虫:化学农药杀死害虫;播期调整避开昆虫发生高峰;通过黄皿诱蚜、银灰薄膜避蚜减少传毒;汁液:普及植物病毒传播知识,防止种苗调运、园艺操作中传播病毒;种子:种子表面消毒,推广无病毒种苗技术;嫁接:选用无病接穗和砧木;土壤:四、植物病毒的学名标记方法与其他病原物有何不同五、植物病毒防治技术上有何重大进展转基因工程之物、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有道抗性利用等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一、简述植物寄生线虫对植物的致病特点答:线虫致病机制一般认为有以下方式1机械损伤,由线虫穿刺植物细胞取食造成的伤害2营养掠夺和营养阻碍,由于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由于线虫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3化学致病,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多种酶或其他生物化学物质,影响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代谢4复合侵染,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引起菌物、细菌等微生物的次生侵染,或者作为菌物、细菌和病毒的介体导致复合病害;二、如何诊断植物线虫病害 列出引起园艺植物重要病害的植物线虫种类;答:1.植物线虫病害的病状为生长缓慢、衰弱、矮小或畸形,叶片干枯、扭曲、丛根、肿瘤等;病症为虫体2.垫刃目茎线虫属、根腐线虫属、穿孔线虫属、根结线虫属;滑刃目滑刃线虫属、伞滑刃线虫属、细杆滑刃线虫属;三矛目长针线虫属、剑线虫属;三、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何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答:1.植物线虫生活史中具有卵、幼虫、成虫三种虫态,卵通常为椭圆形,幼虫有四个龄期,一般为两性交配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2.农业措施:轮作、休耕法、覆盖作物 物理方法:热力、淹水法生物防治: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肉食性线虫 化学防治:杀线虫剂第四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根据寄生性把病原物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专性寄生物、强寄生物、弱寄生物、专性腐生物四类;2.特点:专性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病原物也停止生长发育,其生活严格依赖寄主;强寄生物:寄生性很强,以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生生活,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勉强生长,但难以完成生活史;弱寄生物:寄生性较弱,只能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块根等贮藏器官上营寄生生活;专性腐生物:不能侵害活的有机体,因此不是寄生物;二、简述病原物的致病机制;答: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2.分泌酶类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3.分泌毒素4.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三、为什么说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其最基本的两个属性答:四、为什么寄生性弱的病原物致病性可能较强,而寄生性强的病原物致病性也可能较弱答:五、试举例说明活体寄生与死体寄生的病原物有哪些不同的致病特点答:六、为什么说病原物产生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答:第二节 植物的抗病性一、植物抗病机制有哪些答:结构抗病性和生物化学抗病性二、简述品种抗性丧失的本质,如何避免品种抗病性丧失答:三、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概念;答:垂直抗性:记住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少数几个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水平抗性:具有该种抗病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四、试比较植物被动抗病性因素与主动抗病性因素的异同;答:被动抗病性:物理因素: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是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植物表皮以及被覆在表皮上的蜡质层、角质层等;植物表皮层细胞壁发生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气孔的结构、数量和开闭习性也是抗侵入因素;植物受到机构伤害后在伤口周围形成本栓化的愈伤周皮;纤维素细胞壁;植物细胞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积累的木质素;化学因素:体表分泌物;酶抑制物;水解酶类;抗菌物质主动抗病性:物理因素:乳突;木栓层的作用;离层的作用;化学因素: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解毒酶;五、试说明诱发抗病性的特点和可能机制;答:诱发抗病性是指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所产生的抗病性;诱发抗病性是一种针对病原物再侵染的抗病性;交互保护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诱发抗病性;诱发抗病性有两种类型,即局部诱发抗病性和系统诱发抗病性,局部诱发抗病性只表现在诱发接种部位,系统诱发抗病性是在接种植株未做诱发接种的部位和器官所表现的抗病性;第三节 病原物侵染过程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答: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二、病原物侵入寄生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菌物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的机制是什么答:1.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直接侵入三种;2.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是,到达侵入部位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亚冠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并分泌黏液将其固定在植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下方生出较细的侵染丝,以其很强的压力穿透植物的保护组织而侵入寄主;侵染丝进入寄主后,即开始变粗恢复原来的菌丝状;三、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对侵入也有一定影响;第四节 植物病害侵染循环一、病害循环包括哪些环节答: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二、试述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初侵染源;答: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三、试述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答: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四、病害循环与病害防治措施间有什么关系答: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是什么他们如何影响植物病害的流行P80答:大量具有治病力的病原,感病的寄主和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原因素有病原物的致病能力、数量和有效传播,寄主因素有寄主的感病性和种植面积,环境条件有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一、说明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如何防治答:1.发生特点:1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气温10oC以上湿度适合就开始发病;20~24oC最利于发病;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要求叶片存在水滴或水膜;2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 老叶片感病,新嫩相对抗病;3栽培管理方面,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2.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早晨进行;最好采用滴灌,膜下暗灌及渗灌方法;要及时通风;3药剂防治①喷雾防治72%普力克水剂800倍72%克露WP 600倍90%疫霜灵WP 400-500倍25%甲霜灵 800-1000倍75%百菌清WP 600倍69%安克锰锌WP600倍;②保护地烟雾防治45%百菌清烟雾剂200克、15%霜疫清烟剂250克/亩防霉灵粉尘剂二、如何区分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答:黄瓜霜霉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症状为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 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细菌性角斑病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都可染病;症状初为鲜绿色水渍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脓,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穿孔;三、说明瓜类白粉病的诊断依据及防治措施;答:诊断依据:白粉病自寄主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亦危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危害果实;在黄瓜上,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或正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好似叶片被撒上一层白粉一样;随后许多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面,白粉状物渐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也变成枯黄而发脆,但一般不脱落;到秋季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灰褐色小点;防治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与加强栽培管理2.温室熏蒸消毒处理3.药剂防治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一、如何识别番茄病毒病根据发病规律应如何防治二、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症状有何特点综合防治要点是什么三、在我国,番茄病害大约有多少种 请选择其中3中病害描述其症状,病原形态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特点;一、如何识别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软腐病,根据病害侵染循环、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措施;答:1.十字花科细菌性软腐病通常外叶基部先发病,病部呈水浸状微黄色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味;外叶垂直脱落,叶球外露;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造成整株死亡;2.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防虫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田间排水;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时迟播;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合理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减少自然裂口;增施钙素可提高寄主的抗病性;3防虫防病,从幼苗起加强对黄金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4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以用农用链霉素、氯霉素等防治病害蔓延;5生物防治,使用B系列微生物农药;二、哪些农业措施能提高大白菜对软腐病的抗性答:1实行轮作;2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田间排水;3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时迟播;4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5合理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减少自然裂口;6增施钙素提高寄主的抗病性;三、说明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病害循环、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答:1.病害循环: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春季环境适宜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油菜、萝卜等春菜,在发病中、后期的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夏,当年秋季可萌发侵染大白菜等秋菜;所以,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初侵染源;以菌丝在采种株内越冬、以卵孢子在种子上越冬;在南方,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病菌借助不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植物上辗转危害;2.发生特点:3.防治措施:种子消毒:选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筛选壮粒种子,用种子重量%的25%瑞毒霉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的80%克霉灵拌种;在48-50度下温汤浸种20分钟;种子重量的%的35%阿普隆甲霜灵拌种剂拌种,种子重量的%的保种灵35%甲霜灵+50%福美双+70%甲基托布津配合比例为74%、17%及%拌种;药物防治: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喷药保护;如遇阴天,多露天气,应隔5-7天后继续喷药,连续防治2-3次;常用药剂有:40%克霉灵2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2000-3000倍液;四、说明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病害循环、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答:蔬菜综合题一、结合所学的病害评述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两大措施的利弊;二、试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症状特点,如何控制一、苹果树枝干病害有哪些 说明各自的症状特点,以苹果树腐烂病为例,说明枝干病害的综合管理措施;二、如何防治田间和贮藏期苹果梨轮纹病答:防治策略是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在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以铲除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和套袋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新建果园注意选用无病苗木;定植后经常检查,发现病苗、病株要及时淘汰、铲除,以防扩大蔓延;苗圃应设在远离病区的地方,培育无病壮苗;幼树整形修剪时,切忌用病区的枝干作支柱,亦不宜把修剪下来的病枝干堆积于新果区附近;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疏果,严格控制负载量;铲除越冬菌源 在早春刮除枝干上的病瘤及老翘皮,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刮除病瘤后要涂药杀菌;三、常见苹果果实病害有哪些如何根据症状区分答:四、如何识别梨锈病,试根据其病害循环涉设计防治措施;答:病害为害幼叶、叶柄、新梢及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梨树锈菌针基部引起膨肿,以后突破菌瘿表皮,又长出深褐色,圆锥形、楔形的冬孢子角;防治措施1根本办法是彻底砍伐在苹果园及梨园5公里范围以内的桧柏树,以破坏病害的侵染循环;2清除转主寄主3控制冬孢子萌发 在果园靠近风景区和绿化区,桧柏不宜砍伐时,可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350倍五氯酚钠加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1:1—2:100—160式波尔多液,于春雨前喷布桧柏1-2次以防止冬孢子角的萌发;。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1d741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e.png)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植物病虫害是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疾病和害虫。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对于保护植物健康、提高农作物产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的详细介绍:1. 植物病害- 真菌性病害:包括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通常通过孢子传播,导致植物叶片、茎干和果实出现斑点、腐烂等现象。
- 细菌性病害:如炭疽病、软腐病等。
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物组织,导致植物出现褐色病斑、溃疡、软腐等症状。
- 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毒、黄化病毒等。
这些植物病害主要由介体(如蚜虫、白粉虱等)传播,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弯曲、畸形等。
2. 植物害虫- 啮食性害虫:如食叶害虫、食花害虫等。
这些害虫通过啃食植物叶片、茎干和果实,导致植物营养不良、生长停滞。
- 吸食性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
这些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弯曲、畸形等。
- 穴食性害虫:如果实蛀虫等。
这些害虫通过在植物果实中挖洞取食,导致果实腐烂、掉落。
3. 植物病虫害的特征- 病害的特征:通常表现为植物组织出现病斑、病斑扩展快、病斑颜色变化、病斑表面有霉菌菌丝等。
植物感染病害后会出现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凋落等现象。
- 害虫的特征:常见特征包括害虫在植物上活动时留下的啃食痕迹、卵、幼虫和成虫的存在以及植物组织受到害虫吸食或穴食后的变化。
此外,害虫的种类与季节也是识别害虫的重要依据。
为了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植物品种,减少植物受到病虫害的损害。
-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采取合理的施药和灭虫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植物,观察植物健康状况,及时确认是否有病害和害虫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农田和果园的清洁,及时清除病虫害源,防止病虫害滋生和传播。
总之,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毒病害症状有哪些
![植物病毒病害症状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5099f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5.png)
植物病毒病害症状有哪些
植物病毒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引起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病原
体是各种病毒。
植物感染病毒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可以帮助农民识别植物是否感染了病毒病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病毒病害症状:
1.叶片变色:感染病毒的植物叶片会出现颜色异常的变化,比如叶片
变黄、变红、变白等。
2.叶片畸形:植物叶片呈现不正常的形态,可能会出现缺花、变形、
卷曲等现象。
3.叶片斑点: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斑点,颜色可能为白色、黄色、
褐色等。
4.叶片枯萎:感染病毒的植物叶片会逐渐变得枯萎,失去生机。
5.生长迟缓:植物因受病毒侵害而生长缓慢,形成矮小、瘦弱的植株。
6.果实畸形:部分植物病毒会导致果实畸形,如形状不正常、大小不
一等。
7.花叶脱落:植物感染病毒后,花蕾、花朵和叶片可能会脱落较多。
8.整体衰弱:植物受到病毒侵害后,整体生长状况不佳,呈现衰弱状
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病毒病害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病毒对植物的
影响也有所不同,同一种病毒感染到不同的植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因此,诊断植物是否感染病毒病害时,需要结合病情综合判断,以便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工作。
对植物病毒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和健康的生长环境管理,以减少病毒传播和发病风险,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
![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b51a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
植物病毒病害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常常导致
植物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病毒通过昆虫、介壳质体、种子等途径传播,一旦被感染,植物将出现一系列症状,以下是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
叶片症状
1.黄化:叶片表面逐渐变为黄色或黄白色,严重时整片叶子完全变黄,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绿斑:叶片上出现绿色斑点或斑块,使叶片呈现不规则的深绿色和
浅绿色。
3.脱绿:叶片逐渐失去绿色,变为白色或透明状,最终干枯脱落。
生长症状
1.畸形生长:植物茎轴或叶片出现异常生长,形状变异,失去正常的
生长规律。
2.矮化:植物整体生长迟缓,植株高度明显较正常植株为矮。
3.畸形花朵:花朵出现异常的形态,例如花瓣数量增减、花朵变形等
现象。
果实症状
1.变形:果实呈现畸形的外观,大小、形状不规则,影响果实品质。
2.裂缝:果实表皮裂开,裂口呈不规则形态,易受细菌侵染。
3.变色:果实颜色异常,表面出现变色斑点或颜色失调现象。
其他症状
1.瘤状:植物茎轴或叶片表面出现肿瘤状异物,破坏组织结构。
2.斑点:叶片上出现黑色、褐色、白色等不规则斑点,影响光合作用。
3.枯萎:整株植物或部分植株出现枯萎现象,最终死亡。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包括叶片黄化、绿斑、脱绿,生长畸形、矮化、畸形花朵,果实变形、裂缝、变色,以及其他症状如瘤状、斑点、枯萎等。
及时发现病毒病害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保护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症状是
![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症状是](https://img.taocdn.com/s3/m/f5b279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c.png)
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症状是
植物病毒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导致植物产量降低、生长发育
不良甚至死亡。
病毒通过种子、昆虫、土壤传播,使植物受到感染。
植物病毒病表现出多种症状,包括:
1.叶片变色:植物受感染后叶片会出现黄化、绿化不良和褐化等现象。
2.叶片变形:叶片形态异常,如卷曲、皱缩、畸形等。
3.斑点: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斑点,颜色可为黄色、白色、黑色等。
4.叶片变小:叶片大小与正常植物相比显著减小。
5.生长迟缓:植物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株高矮小。
6.茎部病变:植物茎部出现溃疡、溃烂、腐烂等症状。
7.果实畸形:果实发育不良,形状畸形,大小不一。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不仅影响植物的外观,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治植
物病毒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病毒宿主管理:通过轮作、间作,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清除传染源:及时清除病毒携带者,如虫害、杂草等。
•增强植物免疫力: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状态,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
•病毒检测: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毒感染并采取措施。
总之,了解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毒病的传播,
保护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0种常见植物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技巧
![20种常见植物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b6525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b.png)
20种常见植物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技巧植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给农民的耕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20种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症状,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技巧。
1. 病虫害:白粉病症状:植物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斑点。
防治技巧:及时修剪感染部位,采用有效的防菌剂进行喷洒。
2. 病虫害:黑斑病症状: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逐渐扩大。
防治技巧:及时剪除感染的部位,使用适当的防治剂进行喷洒。
3. 病虫害:炭疽病症状:植物叶片或果实上出现黑色病斑,严重侵蚀植物组织。
防治技巧:应定期修剪和清除感染的部分,使用有效的防菌剂进行喷洒。
4. 病虫害:霉菌病症状:植物叶片出现白色或灰色霉斑。
防治技巧:提供足够的通风和光照,使用防霉剂进行喷洒。
5. 病虫害:早疫病症状:植物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和水浸状斑点。
防治技巧: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清洁杂草,并使用合适的防菌剂。
6. 病虫害:干腐病症状:植物的干茎和根部出现腐烂现象。
防治技巧:确保植物通气良好,避免过度浇水,并使用防腐剂进行处理。
7. 病虫害:蚜虫症状:植物嫩叶和茎部出现蚜虫密集的小绿斑。
防治技巧:小范围感染时,可用水冲洗蚜虫。
大范围感染时,使用有效的杀虫剂。
8. 病虫害:飞虱症状:植物叶片上出现小黑点,叶片黄化和弯曲。
防治技巧:及时剪除感染部位,定期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
9. 病虫害:白蚁症状:植物根部或茎部被白色蚁道包围。
防治技巧:使用白蚁杀虫剂浸泡土壤或土壤表面进行喷洒。
10. 病虫害:蓟马症状:植物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小斑点,形状不规则。
防治技巧: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定期清除植物周围杂草。
11. 病虫害:红蜘蛛症状:植物叶片上出现干枯的小斑点,网状红蜘蛛网覆盖叶面。
防治技巧:增加植物湿度,定期喷洒杀虫剂。
12. 病虫害:蚜虫症状:植物幼叶和嫩枝上出现密集的蚜虫。
防治技巧:使用杀虫剂,定期清洁植物区域。
13. 病虫害:卷叶蛾症状:植物叶片边缘卷曲或破损,叶片被蛾卵覆盖。
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ae0a3aeb856a561252d36f35.png)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以后,一切不正常的外部表现称为症状,它包括病状和病症两个方面。
一、病状及其类型病状是指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植物病害的病状归纳起来,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几种类型。
1.变色变色症状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整个植株、整张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
这种变色有时局限于叶片的一定部位,如单子叶植物的叶尖或双子叶植物的叶缘。
除表现为褪绿和黄化外,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的变色,如花叶是指叶片黄绿相间,不同部分之间轮廓明显的变色;斑驳是指各部分轮廓不清的变色;沿着叶脉的变色叫作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为半透明状的叫作脉明。
病毒病或缺素症往往表现为变色的症状。
2.坏死坏死是一类常见的病状,它表现为植物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常见的有斑点、穿孔、猝倒和立枯,坏死还表现为溃疡和疮痂的症状。
坏死现象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来的结构。
3.腐烂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被破坏和分解。
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三种。
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消失则形成干腐;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形成湿腐;而如果是组织中的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的组织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叫软腐。
4.萎蔫萎蔫是指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凋萎下垂的一种现象,通常是全株性的。
萎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干旱引起的植株生理性萎蔫,另一种是由于病菌侵染维管束组织引起的病理性萎蔫。
5.畸形植物被侵染后,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体积增大或变少,导致局部或全株呈畸形,表现类型很多,例如矮化、丛枝,此外还有卷叶、皱叶、蕨叶、扁枝、叶片肥厚、扭曲等。
畸形的病状在病毒病中较为常见。
二、病症及其类型植物发病后,除表现以上的病状外,在发病部位往往伴随着出现各种病原物形成的特征性结构,叫病症。
常见的有下面几种: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1.霉状物霉是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症,不同的病害,霉层的颜色、结构、疏密等变化较大。
植物病症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植物病症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82f06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4.png)
植物病症的名词解释
植物病症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原体侵袭或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异常症状。
植物病症的发生会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不同的病原体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病症表现也各有特点。
常见的植物病症包括:
1.霉菌病:主要由霉菌引起,常表现为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或灰色霉
菌层,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枯萎。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逐
渐蔓延并使整株植物受损。
3.病毒病害: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表现为植物叶片出现黄化、畸形等
症状,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4.真菌性病害: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植物表面出现霉斑、腐烂
等症状,对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和控制植物病症的方法包括:
1.良种选育: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提高植物的自身抵抗力。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增强植物的免疫系统。
3.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作物,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
施。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体、寄生性真菌等控制农作物病害的方
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综上所述,植物病症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加强病害防控对于维护农作物生产稳定、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只有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病害防控意识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植物病害的症状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的症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1b149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5.png)
植物病害的症状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或者病原体的侵入而引发的异
常现象。
植物病害的症状可以分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两大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植物病害的症状名词解释:
1.叶绿素缺乏:植物叶片出现黄化或叶片间脉绿化,叶片颜色不均匀,
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能力。
2.叶片褐变:植物叶片边缘或整个叶片出现褐色坏死现象,可能由于
真菌感染或营养不良引起。
3.畸形生长:植物的茎、叶、花等部位出现不正常的生长,可能是由
于激素失调或病原体感染导致。
4.坏疽:植物组织出现干枯或软化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真菌或细菌侵
染引起的。
5.萎蔫:植物整体或部分出现叶片萎缩、茎部软弱的现象,可能是由
于水分不足、营养不良或病原体侵染而引起。
6.灰霉病:植物表面或内部组织上形成灰色或灰白色霉状物,是由灰
霉菌类病原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7.锈病:植物叶片或茎部表面出现红色、橙色、黄色等锈痕,是由锈
菌类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8.霉病:植物叶片、花朵或果实表面出现白色或黑色霉质物,是由霉
菌类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综上所述,植物病害的症状多种多样,正确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治和治
疗措施,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植物病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病虫害类别
![植物病虫害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cf4197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4.png)
植物病虫害类别植物病虫害是指给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负面影响的病害和虫害。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侵害着植物,导致植物生长减缓甚至死亡。
植物病虫害可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病害以及昆虫、螨虫等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虫害中最常见和广泛的一类。
真菌侵害植物主要通过孢子、菌丝等形式传播。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1. 炭疽病:主要侵害果树、瓜果蔬菜等,可造成果实腐烂、病斑等症状。
2. 锈病:常见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导致叶片出现红色或黄色的锈斑。
3. 白粉病:多见于蔬菜、观赏植物等,叶片上出现白色或淡紫色的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形。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由细菌侵害植物而引起,它们通过伤口、嫁接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发生病变。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1. 火焰病:影响蔷薇科植物,如玫瑰花等,使叶片和花朵出现炭化、枯死的症状。
2. 烟草青枯病:主要侵害烟草植株,导致叶片发黄、弯曲,最终落叶。
3. 疮痂病:常见于苹果、梨等果树,导致果实出现疮痂、破裂等。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这些病毒可通过媒介昆虫传播至植物体内,破坏其正常生长发育。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包括:1. 花叶病毒病:主要影响菜豆、黄瓜等蔬菜类植物,使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变形等症状。
2. 烟草花叶病毒病:侵害烟草植株,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条纹状变色等。
3. 马铃薯Y病毒病:感染马铃薯,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蜡状症状。
四、虫害虫害是植物病虫害中另一个重要的类别,害虫通过取食植物的叶片、茎、根部等部位导致植物产生病变。
常见的虫害包括:1.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严重时可使植株停止生长。
2. 蛀螟:以幼虫为害,寄生在茎、果实等部位,破坏植物组织,导致植株枯萎、凋零。
3. 蚕蛾:以它们的毛发刺激植物,导致植物出现灼伤、凋零等症状。
在农作物和园艺类植物中,这些植物病虫害经常成为生产中的重大威胁,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植物病征的类型
![植物病征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cf547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8.png)
植物病征的类型一、叶片变黄叶片变黄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征。
当植物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时,往往代表着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缺少养分、病虫害侵袭、过度浇水等。
为了防止叶片变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定期施肥;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叶片出现斑点叶片出现斑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征。
当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褐色或白色的斑点时,往往意味着植物受到了病害的侵袭。
这些病害包括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为了防止叶片出现斑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植物的养分供应,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侵袭,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注意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卫生,避免病害的传播。
三、枯萎枯萎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征。
当植物的茎、叶子、根部等部位出现萎缩、干枯的现象时,往往代表着植物受到了严重的病害侵袭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为了防止植物枯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侵袭,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或缺水导致植物枯萎。
四、畸形生长畸形生长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征。
当植物的茎、叶子、花朵等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形态或结构时,往往代表着植物受到了病害或环境因素的干扰。
为了防止植物畸形生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侵袭,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注意植物的养分供应,确保植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五、脱落脱落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征。
当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部位脱落时,往往代表着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病害侵袭、环境因素的影响、营养不足等。
为了防止植物脱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侵袭,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植物的养分供应,确保植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8acb24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c.png)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植物病害是指由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非传染性因素,如水分,温度,光照等,所引起的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异常状态。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了解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对精确诊断和控制植物病害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一、叶部病害的症状及类型1. 病斑病病斑病是常见的叶部病害之一。
病斑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颜色可变为浅黄色、灰色、棕色、黑色等。
病斑周围通常呈现出黄化或褐化现象,叶片上也会出现斑点、坑洞和破裂。
2. 枯叶病枯叶病是叶部病害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叶片开始出现黄化,然后逐渐变黄,直到变为褐色并萎缩。
枯叶病通常由真菌或内生菌引起,医治难度大,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 黄化病黄化病通常由内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后逐渐扩散到整个植物。
受感染的植物会出现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和叶片萎缩等现象,导致植株死亡。
二、茎、根部病害的症状及类型1. 癌病癌病是一种常见的茎部病害,通常由细菌引起。
受感染的植物会在茎部形成肿瘤状的生长体,癌病通常伴随着发黄、萎缩的现象。
癌病难以治愈,对于未受到感染的植物进行防治十分重要。
2. 根腐病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通常发生在过湿的土壤中。
植株的根部会受到侵蚀,根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治疗根腐病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改善土壤通风性和湿度控制,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3. 抽条病抽条病通常由病毒引起。
它会导致植物的茎部生长缓慢、变矮、叶片发黄。
植株的干瘦程度也明显增加。
抽条病难以治愈,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成为了控制抽条病的关键。
三、果实病害的症状及类型1. 腐烂病腐烂病通常由细菌引起,发生在果实表面,如蔬菜、水果等。
感染的果实表面会腐烂,颜色变黑,并产生恶臭,从而导致果实无法食用。
避免过度浇水、提高通风等方法可有效防治腐烂病。
2. 果斑病及炭疽病果斑病和炭疽病都属于真菌引起的果实病害。
感染的果实表面会出现棕黑色的圆形斑点和黑色壳疮。
植物病虫害知识点
![植物病虫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f96d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d.png)
植物病虫害知识点
植物病虫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包括病害和虫害两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病虫害的知识点:
1.病害:
(1)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
(2)白粉病: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
(3)锈粉病: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
(4)腐朽: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
2.虫害:
(1)蚜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2)螨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3)飞虱: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4)白绢病: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5)苹果褐斑病: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
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
以上知识点只是概括性地描述了部分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症状和
特点,实际上植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每种病虫害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植物病虫害的症状识别与鉴定
![植物病虫害的症状识别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94b9b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8.png)
植物病虫害的症状识别与鉴定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并正确识别植物病虫害的症状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并提供一些鉴定方法,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一. 病害类型1.1 病害植物病害主要是由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褪绿、腐烂和形成黑斑等症状。
1.2 虫害植物虫害主要是由昆虫和螨类等害虫引起的。
常见的虫害有食叶害虫、吸汁害虫和蛀干害虫等。
这些害虫会导致植物叶片变形、卷曲、黄化和叶片被啮食等症状。
二. 病虫害的症状识别2.1 叶片症状- 叶片颜色变化:叶片出现黄化、褪绿、弯曲等。
- 叶片凋落:叶子提前脱落或大量凋落。
- 叶片形态变化:叶片变形、卷曲等。
- 叶片表面病斑:叶片上出现斑点、斑块。
2.2 茎和枝干症状- 茎干变黑:茎干表面出现黑斑。
- 茎杆腐烂:茎干表面或内部出现软烂现象。
- 枝条枯萎:植物枝条发生萎枯现象。
2.3 根系症状- 根系发黑:根部变黑,有时伴有腐烂。
- 根系缩小:根部异常发育,变小或变形。
- 根系腐烂:根部表面或内部出现软腐变质现象。
三. 病虫害的鉴定方法3.1 观察病害部位仔细观察植物所有部位(叶片、茎干、根系等)的症状,注意其变化情况。
对于叶片上的病斑,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并注意其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和分布情况。
3.2 对比参考资料根据观察到的症状,可以参考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手册、农业科学书籍或专业网站的相关资料,对病虫害进行初步鉴定。
在使用参考资料时,应注意排除与植物病虫害相似的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和营养不良等。
3.3 借助专业人士如果初步的鉴定无法确定病虫害类型,可以向农业专业人士、农技员或植物病虫害研究专家寻求帮助。
专业人士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取样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准确鉴定病虫害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病状类型病症类型
认识植物病害,首先会注意到它和健康植株不同的变化状态。
如生了散黑穗病的麦株穗部被破坏变成黑粉;棉花枯萎病的病株叶片萎垂枯焦,或整株死亡;患玉米黑粉病的植株上长出了畸形肿大的痿瘤一一灰包”。
这些能为我们的感官所察觉的异常变化状态,就是植物病害的症状
(symptom)。
植物生病后一般都有症状表现出来,症状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通常只有在外部症状不够明显时,才解剖检验内部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组成。
(一)病状及其类型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它反映了患病植物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变化,它是由致病因素(病原)持续地作用于受病植物体,发生异常的生理生化反应,致使植物细胞、组织逐渐发生病变,达到一定显著程度时而表现出来的。
在观察植物病害时,可看到有两类显然不同的病状,一类只发生在植物器官的局部,同一器官上相同的病状之间,无发展的连续性,称之为点发性病状,如常见的斑点病;另一类病状的发生却不限于局部,可以从一个部位发展到另一部位,从一个器官发展到另一器官,以至整体发病,称之为散发性病状或系统性病状,如多种植物的枯萎病、谷子白发病、病毒病等。
根据内部病理变化阶性质,病状可以分为三类:
即坏死性病状、促进性病状和抑制性病状。
坏死性病状是以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为特征,表现为枯斑、腐烂、焦枯等;促进性病状是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的刺激发生膨大或增生的病状;抑制性病状和前者相反,植株的生长发育部分或全部受到了抑制。
这样的区分,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的。
许多病害经常是整体表现为抑制性病变,而在其局部则表现为促进性病变。
具体的病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复合的特征,即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总和。
把各类病状按其主要特征予以归类,可分为若
干典型化的类型。
这些类型的名称已成为特定病状的代词,在描述病害时广为应用,使叙述更为简便。
人们习惯上也用病状来作为一些病害的名称,如枯萎病、腐烂病、花叶病、角斑病、大斑病、丛枝病等。
病状的主要类型如下:
1.斑点(spot)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成为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斑点;斑点上还可以呈现轮纹、花纹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而称为褐斑、黑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网斑等。
各种病原都可能引起斑点病状的发生。
炭疽是斑点的一种,斑点中生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
疮痂与斑点近似,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使得表面粗糙,或是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而发生龟裂。
焦枯是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变色枯死,有时是由斑点、条斑等发展联合造成整体的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称为疫病或瘟病。
2.腐烂(rot)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表现为点发性或散发性。
由于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软腐、干腐之分。
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汁液,如组织的解体较慢时,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消失,使病部表皮干缩而形成干腐。
软腐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细胞离析,随后发生细胞消解。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名称,还伴随有各种颜色变化的特点,如褐腐、白腐、黑腐等。
木本植物枝干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的病状称为溃疡。
立枯和淬倒是由于植株幼苗茎基部组织被破坏、腐烂,植株上部表现萎^以至死亡。
立枯发病后立而不倒,猝倒因基部腐烂而迅速倒伏。
3.萎B (wilt)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丧失膨压使枝、叶萎垂的现象。
病理性的萎^是由于输水组织受到病原的毒害或破坏所致,与生理性的缺水萎^不同,不能因供给水分而恢复。
典型的萎^病状是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皮层组织还是完好的;萎^病害常无外表的病征。
由于病原及病状的不同,萎^又细分为枯萎、黄萎、青枯等病状类型。
植物受萎^病菌侵染后,不一定都能引起萎经常是发病初期半边叶片、半个枝条萎但更常见的是全株性萎S!。
4 .变色(discolour)是植物发病后色泽发生改变。
变色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表现为黄化,是整个植株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现其他的颜色,多数伴生有整株或部分的畸形;另一种为花叶,病株叶片色泽浓淡不均,
深绿与浅绿部分相间,一般遍及全株,一亡部叶片较为显著,是病毒
病害最常见的病状,无病征表现。
5 .崎形(malformation)多数促进隹和抑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各种畸形病状。
如叶片的膨肿、皱缩、小叶、面叶;果实的缩果及其他畸形;整个植株的徒长、矮缩;局部器官如花器和种子的退化变形和促进性的变态等。
瘤、瘦、癌也是常见的畸形病状。
当患病组织局部的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型的畸形结构,一般称为瘤;瘤内包孕着大量病原物的叫做瘦;某些细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输导组织,特称为癌。
病株枝叶或须根密集发生,形如扫帚状或发状则称为丛枝或发根。
病状是一定的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是以各白的生理机能或特性为基础的,而每种生物的生理机能,都是在质上有特异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病变,作为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般说其发展是定向的。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的和具有特异性的。
小麦散黑穗病的症状与小麦腥黑穗病的症状相比较,各具特征,决不会被混淆起来。
这就是利用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
(二)病征及其类型
病征(sign园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体特征。
由于病原物不同,病征或大或小,显著或不显著,具有各种形状、颜色和特征。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只有一部分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才具有病征。
习惯上也用一些病症来命名病害,如白锈病、白粉病、黑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
1.粉状物是某些真菌一定量抱子在病部所表现的特征,因着生的部位、形
状、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
锈状物是各种植物锈病特有的病征,在植物表皮下形成,使表皮隆起成疤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鲜黄、橘黄以至棕褐色锈状粉末(锈菌的抱子)。
白锈状物在植物表皮下形成,使表皮隆起为白色疤状,破裂后散发出白色粉状物,是白锈菌所致植物白锈病特有的病征。
白粉状物是白粉菌所致植物白粉病的病征,初期在植物表面长出灰白色绒状霉层;以后产生大量白色粉状物(分生抱子)。
黑粉状物是黑粉病所特有的病症。
黑粉状物(冬抱子)着生在被破坏的植物穗部、
籽粒内外、叶和叶鞘组织内以及肿瘤的内部,黑粉数量大,特征显著。
2.霉状物是植物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由各种真菌的菌丝、抱子梗及抱子所构成;霉层的颜色、形状、结构、疏密等特点的差异,标志着病原真菌种类的不同。
(1)霜霉是霜霉菌所致植物霜霉病的特有病征,霉层下部较稀疏而上部密集交叉;霜霉层多数是密集地着生在叶片背面的褪绿多角形斑点内,少数较分散地生在褪绿、膨肿的茎、叶病组织上。
多数为白色,也有灰色和紫色的。
(2)绵霉是在高湿情况下发生的洁白、均匀的霉层,有的绒厚丰满如棉絮团,有的细密平展,常伴随腐烂病状。
(3)毛霉是毛霉菌所致腐烂病的病征,霉层丰厚,初期白色,后转为黑白相间,或表面密生一层黑色球状体。
(4)青霉、绿霉一般为青霉菌所表现的病征,发生于多种果实、块根、块茎的腐烂部位,颜色青绿。
(5)灰霉主要是半知菌亚门丝抱目病菌所表现的病征,伴随多种病状,霉层表面特征差异较大,或疏或密,一般较薄,为鼠灰色。
此外,还有多种其他颜色的霉层。
也有很多不显著的各样霉层,伴随着多种病状产生。
在观察时利用实体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辨别其特征。
这些霉状病征在空气湿度较周时,易于广生和发现。
3.点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
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集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的。
4.菌核是真菌菌丝交结形成的一种致密的组织结构。
形状大小差别很大,初期为淡色,后期多数是黑色的,少数棕色,常伴随整株或局部的腐烂或坏死
病状产生,发生在植物病部体表,或茎秆内部髓腔中,此类病害多称为菌核病。
5.溢脓多数细菌性植物病害在病部表面溢出含菌体的液滴或弥散成菌液层,白色或黄色,干涸时成菌胶粒或菌膜。
病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病体表面所构成的,它更直接地暴露了病原在质上的特点。
病征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但既经表现出来却是相当稳定的特征,所以根据病征能够正确地判定病害。
很多种植物病害是直接以其病征的特点而命名的。
如锈病、黑粉病、霜霉病、白粉病、煤污病、绵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