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内燃机学复习
内燃机原理复习重点(前四章)资料
![内燃机原理复习重点(前四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fedd0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a.png)
内燃机原理复习重点(前四章)资料第一章内燃机工作循环与性能指标内燃机的实际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四个过程组成,它是周期性地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往复过程。
基本原理:内燃机通过进气过程向气缸内吸入新鲜空气或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通过活塞的压缩行程,将新鲜充量的温度、压力提高到一个合适的水平,然后燃料以点燃或压燃的方式开始燃烧释放出热能,气缸内气体工质被加热,温度和压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实现由热能到机械能的转变,最后通过排气过程排除已燃废气。
理论循环提出的假设:(1)以空气作为循环工质,视其为理想气体,物理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工质比热容为常数;(2)循环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3)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等容或等压的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简化为等容放热过程;(4)将工质的压缩和膨胀过程看成等熵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
三种形式的理论循环:(1)定容加热循环,如汽油机(2)定压加热循环,如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3)混合加热循环,如高速柴油机理论循环的评价指标:(1)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W 与循环加热量1Q 之比,用来评价循环的经济性,即 12t 11Q Q W Q Q η-== 影响t η的因素有:①压缩比ε(随着ε增大,三种循环的热效率都提高,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加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②绝热指数k (随着k 值增大,t η将提高);③压力升高比λ(定压加热循环与定容循环的t η均与λ无关,对于混合加热循环,当1Q 与ε不变时,λ增大则ρ减小,膨胀过程增加,2Q 减少,t η提高);④预胀比ρ(ρ值增加,t η下降)(2)循环平均压力t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价循环的做功能力,即 t ()SW p kPa V = 对于定压和定容加热循环,循环平均压力t p 随压缩起点压力a p 、压缩比ε、压力升高比λ 预胀比ρ、绝热指数K 和热效率t η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混合加热循环,若1Q 不变,增加ρ 就是减少λ,t η下降,t p 也降低继续膨胀循环:(1)脉冲涡轮增压(2)定压涡轮增压四行程内燃机的实际循环:(1)进气过程:进气压力终点a p 一般小于环境大气压力0p ,压力差用于克服进气阻力,进气终点的温度a T 高于环境大气温度0T(2)压缩过程:复杂多变过程,压缩终了的压力1n c a p p ε=,温度11n c a T T ε-=,其中,多变指数1n 主要受工质与缸壁的热交换及工质泄露情况的影响,当转速提高时,热交换时间缩短,缸壁的传热和气缸泄漏气量减少,1n 会增大,当负荷增加时,气缸壁温度升高,传热量减少,1n 增大,而当漏气量增加或缸壁温度降低时,1n 减小。
复习(内燃机设计)(已学习部分)
![复习(内燃机设计)(已学习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1d2bd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8.png)
复习(内燃机设计)(已学习部分)第一章内燃机设计总论1、内燃机主要设计指标有哪些?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紧凑性指标、可靠性与耐久性指标、适应性指标、运转性能指标、低公害指标。
2、内燃机的动力性指标有哪些?内燃机的动力性指标是指内燃机的标定功率,标定转速,活塞平均速度,平均有效压力及扭矩,这些指标是根据配套的使用要求而确定的。
3、经济性指标有哪些?内燃机的经济性指标是指生产成本,运转中的消耗,(燃油.机油)以及维修费用等,这些通常都是以燃油消耗率和机油消耗率,特别是燃油消耗率作为内燃机经济性的主要指标。
4、内燃机设计工作中的“三化”?内燃机的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零件设计标准化统称为内燃机和设计的“三化”。
5、内燃机主要结构参数有哪些?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参数,是指决定内燃机总体尺寸的参数,这些参数为:活塞行程S与气缸直径D的比值S/D;曲柄半径R与连杆长度L的比值λ,λ=R/L;气缸中心距L0与气径直径D 的比值L0/D;对于V型内燃机还包括气缸夹角γ。
6、活塞行程与气缸直径的比值活塞行程S与气缸直径D的比值S/D,是决定内燃机设计的基本条件,由此即可确定气缸直径D及活塞行程S这两个主要参数。
同一气缸容积的值,可以由不同的活塞行程与气缸直径组合而成。
要正确确定出活塞行程和气缸直径值,必须正确确定活塞行程与气缸直径的比值。
7、曲柄半径R与连杆长度L的比值λ曲柄半径R与连杆L的比值λ=R/L是决定内燃机连杆长度L的一个结构参数。
因为在活塞行程S决定后,曲柄半径R=S/2即可求出。
因此,在确定参数λ之后,即可决定连杆长度的大小。
8、分析曲柄半径R与连杆长度L的比值λ对内燃机结构的影响对于单列式内燃机,λ值越大,连杆长度越短,D、S相同的条件下,内燃机的高度或宽度也越小,可是内燃机的外形尺寸减小,重量减轻。
同时,连杆缩短后,使连杆杆身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
虽然由于λ加大,使往复运动质量的加速度和连杆摆角也加大,但因连杆重量减轻,往复惯性力与侧压力并没有什么增加。
《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要点
![《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a1763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d.png)
《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要点《内燃机学》2012考研复习简答题1、简述汽油机与柴油机瞬态排放的差异。
车用内燃机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瞬态运转状态,例如起动、加速、减速等工况。
转速、负荷不断变化,零部件的温度以及工作循环参数不断变化。
所以,这时内燃机排放量与稳定工况往往有很大不同。
1)汽油机(1)冷起动汽油机冷起动时,由于进气系统和气缸温度低,汽油蒸发不好,较多的汽油沉积在进气管壁上,流速低造成油气混合不好,因此需要增加供油量,以使使汽油机能正常起动。
汽油机冷起动时混合气的φa <1。
混合气中的汽油以部分蒸气状态、部分液体状态进入气缸。
很浓的混合气导致较高的CO排放。
部分液态汽油在燃烧结束后从壁面蒸发,未燃烧就被排出气缸,造成HC的大量排放。
由于温度低及混合气过浓.冷起动时的NOx排放量很低。
(2)暖机汽油机起动以后,冷却系和润滑系以及主要零部件仍未达到正常的温度水平,需要一个暖机过程。
这时仍需要φa <1的浓混合气,以弥补燃油在气缸壁和进气管壁上的冷凝。
暖机过程CO和HC的排放仍然很高,NOx的排放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大。
(3)加速用化油器的汽油机这时往往供给很浓的混合气,造成较高的CO和HC排放。
汽油喷射的汽油机不产生过浓的混合气,其排放值与相应的各稳定工况点相似。
(4)减速节气门关闭,发动机反拖高速运转。
化油器式发动机如果没有特殊措施,由于进气管中突然的高真空状态,使壁上的液态燃油蒸发,形成过浓混合气而造成较高的HC和CO排放。
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在减速时不再供油,气管内液态油膜少。
2)柴油机冷起动时,部分燃油以液态分布在燃烧室壁上。
着火之前,喷入缸内的燃油会以末燃HC 形式直接排出气缸。
着火以后,吸附在壁面上的燃油也不能完全燃烧,有一部分在蒸发后被排出。
柴油冷起动时排放的高浓度HC 表现为白烟。
非增压机的正常加速几乎是各稳定工况点的连续。
增压机突加负荷时,增压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高负荷所对应的转速和增压压力。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d158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3.png)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
概述:
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装置。
内燃机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发电厂和工业生产中。
本文档为内燃机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工作循环、构造和性能参数等内容。
一、内燃机基本原理
内燃机是通过在活塞内部进行燃烧来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一种热机。
其基本原理是燃料与空气在气缸内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机械装置。
二、内燃机工作循环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分为四个连续的过程,即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吸气过程中,活塞下行,气门打开,燃料空气混合物进入气缸;在压缩过程中,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混合物被压缩至高压;在燃烧过程中,点火系统点火,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最后,在排气过程中,活塞再次上行,排出废气。
三、内燃机构造
内燃机由气缸、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燃料系统和点火系统等
组成。
1. 气缸:内燃机的工作腔,通常呈圆筒形,可容纳活塞和混合
气体。
2. 活塞:气缸内能够往复运动的密封装置,将高压气体的作用
转化为机械能。
3. 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的机构,由
曲轴、连杆和曲柄轴组成。
4. 燃料系统:负责供给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到气缸中,包括燃料
喷射器、油泵和进气系统等。
5. 点火系统:提供可靠的点火能量,使混合气体能够燃烧起来。
典型的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塞、点火线圈和点火控制单元等。
四、内燃机的性能参数
内燃机的性能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包括排量、压缩比、热效率、功率和扭矩等。
内燃机复习提纲学习资料
![内燃机复习提纲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f1892125c52cc58bd6bed1.png)
内燃机复习提纲内燃机复习提纲1.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2.内燃机的常用结构术语上止点:活塞顶端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处。
下止点:活塞顶端离曲轴中心最近处。
活塞行程S: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燃烧室容积:当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以上的气缸容积。
用Vc表示。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气缸容积。
用Vs表示。
气缸总容积:当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端上方的气缸容积。
用Va表示。
内燃机排量:内燃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总和。
用VL表示,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用ε表示。
公式见书3.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4个活塞行程组成,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①进气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此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开启。
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气缸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
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并在气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②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这时,进、排气门均关闭。
随着活塞移动,气缸容积不断减小,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
③做功行程:压缩行程结束时,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
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作功。
④排气行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此时膨胀过后的燃烧气体(或称废气)在其自身剩余压力和在活塞的推动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之外。
4.二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在两个冲程里完成进气、压缩、做功、排气这些循环动作,就叫二冲程,相应的内燃机叫二冲程内燃机①第一行程:活塞在曲轴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
![内燃机复习资料(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3fee2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c.png)
名词解释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表示被被压缩的程度。
用ε 表示。
ε=Va/Vc=Vs+Vc配气定时:指内燃机每个气缸的进排气门从开始开启到完全关闭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角:通常是指发动机进气门和排气门处于同时开启的一段时间用曲轴转角来表示称为气门重叠角。
点火提前角: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
喷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喷油时,活塞距离压缩达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增压中冷:利用冷却风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速气体流动来冷却增压空气。
偶件:优质材料,精细加工,配对研磨不可互换,密封极好的对件。
喷油规律: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内从喷油器入气缸的燃油量。
指示效率指示压力、平均指示压力: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Pmi=Wi/Vs有效指示压力: (定义,表达式)指示热效率: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η it=Wi/Q1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η et=We/ η m平均有效压力: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个循环所做的有效功的一个假想(平均不变)的压力。
有效燃料消耗率 be: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指示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Pi=2PmiVsni/τ有效功率:指示功率扣除机械损失功率即为有效功率。
Pe=Pi-Pm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Pl=Pe/Vs充量系数Φc :每循环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换算成进气管的体积与活塞排量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Φa:燃料单位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指比。
空燃比α :空气质量流量与燃料质量流量之比。
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
η m=Pe/Pi机械损失:运动件的摩擦损耗功与附件所消耗的功。
压力升高率dp/dφ:增压比:残余废气系数:上一个循环残留在缸内的废弃 Mr 与每循环缸内气体的总质量 m0 之比。
内燃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内燃机原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9848f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平均有效压力Pme。
假想的平均不变的压力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循环所做的有效功。
指示热效率ηit。
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
充量系数Φc。
内燃机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以进气管内状态充满气缸的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之比。
滞燃期。
指柴油机从开始喷油到开始着火的阶段。
喷油规律。
在喷油过程中,单位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从喷油器喷入气缸中的燃油量。
放热规律。
燃料燃烧的瞬时放热率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供油规律。
单位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的燃油流量。
充气效率。
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与进气下整个气缸充满新鲜工质质量之比。
点火提前角特性曲线。
在气我机。
保持节气门开度,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记录功率排气温度随点火提前角变化曲线。
喷油泵速度特性。
喷油泵在流量调节齿杆位置不变,每循环喷油量随油泵转速变化的特性。
喷油泵调速特性。
柴油机调速器调速手柄位置一定。
喷油泵的循环供油量或拉杆位移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负荷特性。
发动机转速不变,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关系。
速度特性。
在油量调节机构位置保持不变。
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关系。
万有特性曲线。
在一张图上较全面地表示内燃机各种性能参数的变化,应用多参数特性曲线。
转矩储备系数。
最大转距与标定转距之差与标定转距的相对值。
MAP图。
通过大量标定实验,获得喷油参数与综合目标控制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形。
功率标定。
生产者根据内燃机用途规定该机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输出有效功率及对应转速,即额定功率与额定转速。
理想的喷油规律。
初期缓慢,中期急速,后期快断。
初期喷油速率不能太高,目的是减少在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降低初期燃烧速率,以降低最高燃烧温度和压力升高率,从而抑制NOx的生成量以及降低燃烧噪声。
喷油中期应采用高喷油压力和高喷油速率以提高扩散燃烧速度,防止生成大量的PM和降低热效率。
喷射后期要迅速结束喷射,以避免在低的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下使燃油雾化变差,导致燃烧不完全而使HC和PM的排放量增加。
《内燃机原理》个人复习总结
![《内燃机原理》个人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dde01ba2161479171128e8.png)
第一章绪论1.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发动机通常有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用?答:两大机构:1)曲柄连杆机构:将燃料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向车辆传动装置输出功率。
2)配气机构:按时开启或关闭气门,以保证新鲜混合器或空气充入气缸或将废弃排出缸外。
五大系统:1)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是将汽油与空气混合,将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是将柴油按时喷入气缸,与进入气缸的空气组成可燃混合气。
此外,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2)润滑系:保证不间断地将机油输送到内燃机所有需要润滑的部位,以减少机件的磨损,降低摩擦功率的消耗,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3)冷却系: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内燃机在最佳温度状况下工作。
4)起动系:将内燃机由静止状态起动到自行运转状态。
5)点火系:按时将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点燃。
2.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与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相比较,各有哪些优缺点?答:汽油机优点:1)相同功率条件下,尺寸与质量较小,使用转速高。
2)转矩特性好,起动、加速性能好。
3)运转平稳,振动噪声小,工作较柔和。
4)制造成本较低。
汽油机缺点:1)燃油消耗高,热效率低于柴油机。
2)点火系统较柴油机复杂。
柴油机优点:1)燃油消耗率低,变工况条件下燃油消耗率变化较小,可以在较大的负荷范围内取得较低的燃油消耗率。
2)柴油闪点较高,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较为安全。
3)废气中有害成分含量较低。
4)柴油机工作可靠,寿命长。
柴油机缺点:1)震动大,噪音大。
2)转速行程小。
一、发动机在车辆上的布置: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优点:结构比较紧凑,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缺点:前桥既是转向又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
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优点:轴荷分配比较均匀,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好。
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构结构简单。
内燃机学期末复习题
![内燃机学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0f71b2de80d4d8d05a4f15.png)
内燃机学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热力发动机按燃料燃烧的位置可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
2、根据其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型式,车用内燃机可分为(活塞式往复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两类。
3、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4、二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一周)周,进、排气门各开启(一次)次,活塞在气缸内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行时,完成(进气和压缩)行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行时,完成(做功和排气)行程。
5、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和(升功率)等。
6、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等组成。
7、油环分为(普通油环)和组合油环两种,组合油环一般由(刮油片)和(胀簧)组成。
8、连杆由(大头)、(杆身)和(小头)三部分组成。
9、曲轴按支承型式的不同分为(全支承)和(非全支承);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
10、飞轮边缘一侧有指示气缸活塞位于上止点的标志,用以作为调整和检查(配气)正时和(点火)时的依据。
11、由曲轴到凸轮轴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和(齿形带传动)等三种。
12、充气效率越高,进入气缸内的新鲜气体的量就(越多),发动机所发出的功率就(越高)。
13、凸轮轴上同一气缸的进、排气凸轮的相对角位置与既定的(配气相位)相适应。
14、根据凸轮轴的(旋向)和同名凸轮的(夹角)可判定发动机的发火次序。
15、在装配曲轴和凸轮轴时,必须将(正时标记)对准以保证正确的(配气正时)和(点火正时)。
16、气门弹簧座是通过安装在气门杆尾部的凹槽或圆孔中的(锁片)或(锁块)固定的。
17、汽油机供给系由(油箱)、(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及(化油器)装置等五部分构成。
18、汽油滤清器由(壳体)、(盖)和(滤芯)三部分组成,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纸)滤芯式滤清器。
19、国产A型泵由(泵油机构)、(供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泵体)等四个部分构成。
武汉理工大学发动机设计复习重点
![武汉理工大学发动机设计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d21ec26c175f0e7dd13737.png)
4、 气缸数及其排列 发动机的气缸数和气缸排列方式对其外形尺寸、平衡性、制
造成本等都有影响,也和产品系列化有关。
(1)气缸数 由发动机功率计算式
式中
p Ve h P 30 为平均有e 效压力,MPa
vI
vII
与精确式相比,计算α=k×90º时的速度,近似式没有误差;其余角度时的误差很小,如当λ=0.32时,最大 误差不大于0.0057Rω,相对误差小于0.83%。
由近似式可得出活塞最大速度
vmax R (sin v max
及最大速度时曲轴转角
2
sin
2 v max )
1 2
arccos 1 8 1 v max 4 由活塞速度精确式,近似取cosβ=1,在近似估计时,可认为最大速度出现在α+β=90º时,即连杆中心线与
一般:车用汽油机S/D=0.90—1.05 车用柴油机S/D=1.0—1.2
船用高速机 S/D=0.9—1.25 船用中速机 S/D=1.0—1.4,转速较高;1.4—1.8,转速较低 船用低速机 回流扫气 S/D=1.7—2.05(多为1.7—1.8) (二冲程) 直流扫气 S/D=1.85—2.25(多为2.0以上)
长行程机 S/D=2.8—3.85 V型机比直列机略小
§1—4 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 一、发动机增压 增压就是将空气预先压缩然后再供入气缸,以期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采用增压技术是提高升功率、 降低发动机比质量的最有效措施, 增压方式有: (1)机械增压 (2)废气涡轮增压 (3)谐波增压 (4)气波增压
V
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增压技术复习重点更新版
![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增压技术复习重点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aeda1d192e45361066f5cc.png)
内燃机增压技术期末复习题(注:以下内容仅包括客观题,不包括四个主观题(论述题))1. 什么是增压度?如何划分增压度?车用发动机的增压度一般多大?(1)增压度是指发动机在增压后功率的增加量与增压前功率之比,用φ来表示。
(2)增压度小于1.9者为低增压;在1.9~2.5之间为中增压;在2.5~3.5之间为高增压;大于3.5为超高增压。
(3)车用柴油机一般为低增压,部分采用中增压;车用汽油发动机一般采用低增压,其增压度只有0.1~0.6。
2. 什么是增压比?如何用增压比来确定发动机的增压程度?(1)增压比指压气机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之比(也称压比),即:0b b p p π=(2)也可用增压比来确定发动机的增压程度。
当πb <1.6时,为低增压,相应平均有效压力p me 为700~1000 kPa ;当πb =1.6~2.5时为中增压,相应平均有效压力p me 为1000~1500 kPa ;当πb >2.5时为高增压,相应平均有效压力p me 在1500 kPa 以上。
3. 按工作原理分进气增压系统的分类有哪些?答:可以分为5种:机械驱动式增压系统;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复合式增压系统;进气谐波增压系统;其他增压系统(如气波增压系统)。
4. 柴油机、汽油机的增压度受哪些因素限制?(1)柴油机的增压度受到燃烧最高压力即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强度)的限制,通常以降低压缩比来补偿;此外还受喷油泵的喷射率限制,即在单位时间内确保燃烧过程良好的条件下,喷油设备所能提供的油量。
(2)汽油机的增压度不仅受到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受到爆震燃烧的限制。
为了提高汽油机的增压度可采用改变燃烧室形状,使用高辛烷值汽油,适当降低压缩比,进气中冷及使用抗爆液等。
5. 增压发动机有哪些技术特点?(1)进气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升功率;(2)功率相同时,发动机的空间尺寸和质量减轻,发动机经济性得到提高;(3)通过增压器的合理设计,可以将扭矩特性改进为低速高扭矩,这对车用发动机非常有利;(4)在达到额定输出功率时,摩擦损耗相对较小,在部分负荷时,增压发动机的工况更接近最大效率设计工况点;(5)可通过增压度来弥补随行驶地区海拔高度升高而导致的功率下降;(6)噪声降低。
武汉理工内燃机学复习
![武汉理工内燃机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44e2245e45c3b3567ec8b34.png)
复习大纲第一章概念1.热机 内燃机的定热机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 机械 的机器内燃机是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能 释放做 的,它的工质在燃烧前是燃 空气的混合气,在燃烧则是燃烧产物2. 内燃机的分类按照用途 燃料 程 活塞 气缸数 气缸排列 转速范围 增压度 点火方式 混合气准备方式 进排气门及凸轮轴布置 冷 方式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第一节示 指示性能指标第二节有效性能指标第 节机械损失 机械效率第四节排放指标第五节提高内燃机 力性和 济性的途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1.内燃机的 要指标?2.示 (p-V,p-φ)3.指示性能指标的含 :以工质对活塞做 基础的指标4.指示 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 率 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 消耗率5.有效性能指标的含 :以曲轴对外输 基础的指标6.平均有效压力 有效 率 升 率 有效热效率和指示燃 消耗率7.充 系数 过 空气系数的定8. 什 φa是反映柴 机混合气形 和完善及整机性能的一个指标?小有何限制 p:269.机械损失的组 ,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10. 2-32,2-33分析提高内燃机 力性和改善 济性的措施11.指标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计算 作业2-10 2-11第 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第一节内燃机的理论循第二节内燃机的燃料及燃烧热化学第 节内燃机的实 循第四节内燃机的热平衡第五节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第 章内燃机的工作循1.理论循 的简化和假设 绝热且无泄漏 等容等压 热及放热过程 口系统 理想气体2. 种理论循 等容 等压及混合 热 实 发 机的关联性 汽 机 速和增压柴 机 高速柴 机3.理论 嫩能够提高循 热效率和循 平均压力的措施收到内燃机实 工作的哪 限制 结构强度 机械效率 燃烧方面 排放方面 能够展开分析4.柴 的自燃性 汽 的抗爆性 燃料的热值 排气再循 柴十六烷值 汽 辛烷值的测定方法 汽柴 的牌号依据 残余废气系数 排气再循 率5.内燃机实 循 理论循 的差别 工质 传热 排气损失 燃烧损失 燃烧速度的有限性 完全燃烧损失 内燃机的热平衡 有效 率 冷 排气 杂项6.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了解第四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第一节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第二节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损失第三节提高内燃机充充量系数的措施 第四节内燃机的增压第五节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第四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1.按照燃气对活塞的作用 自 强制 流 的性质 超 ,排气过程阶段的划分2.进排气门提前开启 迟 关 的必要性分析3.换气损失的构 排气提前角 排气损失 损失 膨胀损失 的关系 转速 排气提前角 排气损失的关系利用44-6,分析提高内燃机充 系数的措施 降 进气损失 排气损失 4.利用少进气 热 合理的配气 时和升程规律 马赫数的定 及 度充 系数的影响4-11,分析增压对发 机 力性和 济11,分析增压对发 机 力性和 济10增压方式有哪几种 利用44-105.增压方式有哪几种 利用三出①是如何满足是如何满足分析三出①性的影响 增压有哪 优势 需要付 哪 代 ?分析p77 ,,汽 机增压的技术障碍 发 机 工况需求的 p77发 机 工况需求的6.二 程换气过程的的特点,扫气系数和过 扫气系数的定 二 程内燃机的 种扫气方式第五章内燃机混合气的形 和燃烧 第一节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第二节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第 节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第四节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第五节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第六节均质充 压缩着火发 机第五章内燃机混合气的形 和燃烧1.进气涡流 流 滚流 压缩涡流 湍流的定 进气涡流的产生方法点火过程分 哪几个阶段p91 点火过程分 哪几个阶段 什 存在着火界限 浓限 稀限 ? p912. 什 存在着火界限 浓限 稀限 ?(p96)的定火焰传播速率(p96)p94 火焰传播速率穿 电弧 辉光放电 ?层流燃烧速率层流燃烧速率 p94什p98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p98画 分析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个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 从转速 化 负荷 化分析 燃料调降 燃烧循 的措施 爆燃 强p100 降 燃烧循 的措施 整特性(p99)燃烧循 p100(p99)烈爆燃对发 机工作产生哪 利影响?发 机 要 转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爆燃的影响 防 爆燃的方法 表面点火 防 表面点火的措施3.点燃式内燃机燃烧室的一般要求 设计要点 型燃烧室的特点 均匀直喷汽机的优点4.压然式内燃机的着火条 浓度 温度 画 说明压然式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影响柴 机工作 暴性是哪个阶段, 什 ?柴 机怠速敲缸的原因 柴 机冷起 困难的原因 影响柴 机燃烧噪声的因素和降 噪声的措施5.浅盆形燃烧室 深坑形燃烧室 涡流室燃烧室混合气形 的特点击件件I的 要特点 尚 解 的 题 放热时间的的 要特点 尚 解 的 题 放热时间的 传统燃烧方式有何局限性?击件件I6.传统燃烧方式有何局限性?制第六章代用燃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含氧燃料第 节合第四节气体替代燃料第五节替代燃料的生命周期分析第六章代用燃料几种 要燃料的物化性质 使用特性1 醇的物化性质 使用特性热值 汽 的46%——增 循 供 ,混合气热值≥汽 , 力性可以保持或提高气化潜热 汽 的7倍——有利于φc和 力性提高, 利于冷启 和暖机辛烷值比汽 高,十六烷值比柴 111——在汽 车 有利于提高εc,对 力性 济性有利 在柴 机 使用使用时需要 燃措施汽化热大——混合气温度 ,滞燃期长,需 大点火提前角含氧 达50%——有利于完全燃烧和CO HC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32.7cm/s(汽 25.2) 有利于快速燃烧和η提高 着火极限比汽 柴 浓——使用更安全乙醇的物化性质 使用热值 汽 的62%——调整循 供 , 力性可以保持或提高 气化潜热 汽 的2.9倍——有利于φc和 力性提高, 利于冷启 和暖机,滞燃期长,需要 大点火提前角——十六烷值比柴 111——在汽 车 有利于提高辛烷值高εc,对 力性 济性有利 在柴 机 使用使用时需要 燃措施 度比汽 大——影响高速和高 率使用方式 要汽 机 使用,单烧 E100 或掺烧 E? ,二甲醚的物化特性及使用特性物化特性及使用特性十六烷值较柴 高,自然温度 ——滞燃期短,有利于NOx 少和噪声降没有C-C键,只有C-H和C-O健,含氧 34.8%——任何工况可以无烟燃烧蒸发热 柴 的1.6倍——有利于NOx降点 喷入气缸 可汽化——对喷射压力要求 高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和使用特性以植物油为例热值 于柴 ,密度高于柴 ,容 热值 柴 机接 ——供 系统几乎无需改度比柴 大,随温度升高 度 降快——影响喷雾特性和 温性能十六烷值较柴 ,闪点 着火温度较柴 高,着火性能差—— 大喷 提前角一般含氧——利于燃烧柴 互溶性好——可以任意比例掺烧含有少 水分 灰分 残炭和杂质 重馏分多 相对分子 大 发性差——易 碳要 分是 饱和脂肪酸——氧化安定性差,易 质,堵塞滤清器液化石 气 LPG CNG相似气化温度 常温 0.2-0.6MPa压力 可以液化,汽化容易——有利于 空气混合 完全燃烧 排放燃烧特性 汽 相当,热值略高—— 等使用LPG辛烷值高——可以提高压缩比,有利于 力性和 济性易于汽化—— 利于充 系数提高着火温度较汽 高,火焰传播速度浇汽 慢——需要 大点火能 和点火提前角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柴油机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的结构、分类和发展 第三节柴油机喷油泵结构参数的确定第四节柴油机喷油器的结构与参数选择第五节柴油机的异常喷射现象第六节柴油机工况调节与调速器第七节柴油机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的电子控制第八节点燃式内燃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能、分类与发展 第九节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第十节气体燃料供给系统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1.汽柴 发 机在混合气形 负荷调节方式 的差异,代用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方式2.柴 机燃料供 系统的基本要求 类 泵-管-嘴 泵-喷嘴共轨 燃料供 系统基本机构和原理3.泵-管-嘴的喷射过程 p162-163 几何供 规律定(p163) 喷 特性如喷 压力 时 喷 泵速度特性 喷规律对柴 机性能有重要影响 p170 喷 提前角对柴 机燃烧过程的影响(p170) 喷 泵的速度特性定 p172 理想喷 规律的形状 p1734.喷 器结构和参数的选择对于喷 过程 喷雾质 束 燃烧室的配合,乃至整个混合气的形 和燃烧有着重要影响 喷 器结构了解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5.常见的异常喷射 象 二次喷射产生的原因及危害6.安装调速器的作用 调速器按照结构工作原理 能的分类稳态调速率 瞬态调速率的定7.电 喷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 几种柴 机电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了解8.汽 机在 工况 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电 汽 喷射系统的优点9.电 汽 喷射系统的基本组 制方式的分类 开10.气体燃料的几种使用方法 进气管混合 缸内喷射 点燃 引燃组合第八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污染物的生 机理和影响因素第 节内燃机的排放 制第四节内燃机排气 处理第五节排放法规第六节OB价简介第八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1.几种污染物生 浅析及危害2.件O生 机理 汽车击件产生渠道 燃烧 曲轴箱串气 燃 蒸发 空燃比 种污染物的关系 分析 均匀点火发 机击件生 机理 5个方面 NOx生 条 3个方面 点火 时 E出R率对NOx生 的影响 转速 负荷 喷 时对柴 机NOx生 的影响 PM的组 少PM的措施 PM 负荷的关系3.蒸发排放来源 转损失 热浸损失 昼夜损失 损失 改善冷启 排放措施 ↑起 机 率,↑ 启 转速,↑ 点火能 ,↓启 时间 排放燃烧系统的设计要点 增压 排放燃 喷射系统 气流组织和多气门技术 排放燃烧室 排气再循 分析增压+中冷的优势 排放燃 喷射系统应该满足哪 要求 时 喷 喷 规律 喷雾形状 喷雾粒度4.空燃比特性 画 起燃特性,①上件 AR件和S件R工作原理 价PF的再生方式5.排放法规和OB价一般了解第九章内燃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第一节内燃机的工况第二节内燃机的负荷特性第 节内燃机的速度特性第四节内燃机的万有特性第五节内燃机的 率标定及大气修第六节内燃机 工作机械的匹配第九章内燃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1.内燃机工况的定 分类 内燃机的使用特性的定2.内燃机负荷特性的定 汽柴 负荷特性 测试方法 走势对比分析3.内燃机速度特性 外特性的定 汽柴 机速度特性 历程或走势分析 工作稳定性分析 9-6 适应系数的定4.万有特性定 燃 济特性的分析 排放特性的简析5. 内燃机 率标定的分级6.汽车行驶阻力的构 车用内燃机的 力性匹配 济性匹配解释1.平均有效压力2.升 率3.充 系数9.残余废气系数10.排气再循 率11.扫气系数4.过 空气系数5.柴 的自燃性6.汽 的抗爆性7.燃料的热值8.排气再循 12.过 扫气系数13.进气涡流14. 流15.滚流16.湍流解释17.层流燃烧速率18.火焰传播速率19.汽 机点火提前特性25.喷 泵的速度特性26.稳态调速率27.瞬态调速率20.汽 机燃料调整特性21.燃烧循22.爆燃23.表面点火24.几何供 规律28.空燃比特性29.起燃特性30.内燃机负荷特性31.内燃机速度特性32.内燃机的使用特性33.万有特性答 分析1. 什 φa是反映柴 机混合气形 和完善及整机性能的一个指标? 小有何限制?2.简述机械损失 哪几部分组 ,机械损失 哪几种测定方3.写 表征内燃机 力性的指标PL和 济性be的分析式,并分析提高发 机 力性能指标和 济性能的基本途4.内燃机理论循 是在实 循 的基础 进行了哪假设 得到的?5.分析提高内燃机理论循 热效率和平均有效压力的措施 到内燃机实 工作的哪 限制?答 分析6.分析内燃机理论循 实 循 的差别7.分析内燃机燃烧速度的有限性对实 循带来了哪 利影响8.分析内燃机换气过程中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 关 的原因9.写 充 系数的分析表达式,简述提高充系数的措施10. 了获得最大充 系数, 小泵气损失,较 理想的进气系统应该满足那 要求答 分析11.分析可 截面涡轮增压器 VGT 是如何满足发 机工况 化需求的12. 什 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 能形 火焰核心以产生火焰传播?13. 什 汽 机 个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14.画 分析点燃式发 机的燃烧过程15.降 燃烧循 的措施有哪 ?答 分析16.强烈爆燃对发 机工作产生哪 利影响?17.分析发 机 要 转因素 点火提前角 转速负荷 混合气浓度 燃烧室沉 物 对爆燃的影响18.分析发 机 要结构因素 缸 火花塞 置气缸盖宇活塞材料 燃烧室结构 对爆燃的影响19.简述防 汽 机爆燃的措施20.简述防 汽 机表面点火的 要措施答 分析21.简述燃烧室的一般设计要求22. 了既提高压缩比又 产生爆燃,燃烧室设计应该从哪 方面考虑?23.分析提高汽 机压缩比对 HC和NOx的排放有何影响?24.简述均匀混合直喷汽 机的优点25.分析压然式内燃机着火需要 备的两个条答 分析26.画 分析柴 机的燃烧过程27.影响柴 机工作 暴性是哪个阶段, 什?28.简析柴 机怠速敲缸的原因29.简析柴 机冷起 困难的原因30. 什 小型高速柴 机 能采用浅盆形燃烧室?答 分析31. 什 小型高速柴 机 能采用浅盆形燃烧室?32.分析传统压然式和点燃式燃烧方式有何局限性33.分析HCCI发 机的 要特点34.简述目前HCCI燃烧方式在发 机 应用尚 解 的 题35.简述高负荷方向扩展HCCI工作范围的要措施答 分析36.简述二 醚的物化性质和使用特性37.柴 机燃料供 调节系统应该满足哪基本要求38.喷 提前角度柴 机的性能有何影响39.简述柴 机安装调速器的基本 能40.简述汽 机在 工况 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答 分析41.画 分析HC CO NOx 过 空气系数的关系,并进行分析42.柴 机 排放燃 喷射系统应该满足哪 要求?43.画 汽 机 效催化转化器的空燃比特性,并分析说明44.简述吸 -还原催化器 ARC 的工作原理45.简述选择催化还原 SCR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答 分析46.画 汽 机和柴 机的负荷特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特性曲线走势47.画 汽 机的速度特性,并对 曲线走势进行分析48.画 柴 机的速度特性,并对 曲线走势进行分析49.画 对比分析汽 机和柴 机外特性曲线的走势50.画 并分析万有特性之燃 济特性 的特征重点在 2 3 4 5 8 9章注意作业计算AB卷有70%的题目。
《内燃机原理》复习总结第三章
![《内燃机原理》复习总结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da9ee716bec0975f565e2d5.png)
《内燃机原理》复习总结第三章第三章作业题:一、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与功用是什么?答:组成:机体组(固定件)、活塞连杆组(运动件)、曲轴飞轮组(运动件)。
功用:1、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活塞往复直线运动转变成曲轴旋转运动。
3、向车辆传动装置输出动力。
二、内燃机的惯性力有哪几种形式?答:往复运动惯性力,旋转运动惯性力。
三、直列六缸机的发火顺序及发火间隔角。
答:发火顺序1-5-3-6-2-4。
发火间隔角120°四、内燃机发货顺序的确定原则有哪些?答:1、相邻两缸不要连续发火(连续发火的两缸应尽可能远)。
2、各缸发火间隔角应相等。
3、各缸往复惯性力与旋转惯性力抵消。
个人总结:一、机体组组成与功用:组成:汽缸体、气缸盖、气缸衬垫、油底壳。
功用:1、是发动机支架,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零件的装配基础。
2、汽缸盖用来密封汽缸顶部,并与活塞顶和汽缸壁一起形成燃烧室。
3、汽缸盖和机体的水套、油道以及油底壳分别是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
要求:机体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铝合金的优点:与铝活塞的热膨胀系数相同,导热性好,质量轻,散热性好。
三、汽缸体的结构形式:1、一般式(平分式):底平面与曲轴轴线齐平。
优点:高度小,质量轻,加工方便。
缺点:刚度较差,前后端面与油底壳之间密封复杂。
适用范围:轿车、轻型货车。
2、龙门式:底平面下沉到曲轴轴线以下。
优点:刚度好,与油底壳之间密封简单。
缺点:高度高,质量重。
适用范围:各种类型车辆。
3、隧道式:主轴承孔不剖分。
优点:刚度大,主轴承孔同轴度好。
缺点:成本高,采用少。
四、汽缸套结构形式:干缸套,湿缸套。
功用:1、与缸盖,活塞构成工作容积。
2、承受活塞侧压力,为活塞往复运动导向。
3、传递热量至冷却水。
4、二冲程柴油机缸套布置有气口,实现合理配气。
五、对汽缸盖的类型:整体式:优点结构紧凑,整体散热效果好。
单体式:有利于产品系列化,刚度大。
分块式。
《内燃机学第4版》常考知识点总结
![《内燃机学第4版》常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dc05b202768e9950e73897.png)
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单位质量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有效燃油消耗率 be: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所损失的功。
质量排放量: 单位时间或按பைடு நூலகம்排放标准规定,进行一次测试,在试验期内测出的污染物质量。
进气谐振(进气管动态效应): 由于间歇性、周期性进气,进气管内存在压力波,在特定
的进气管条件下,可以利用此压力波提高进气门关闭前的进气压力,提高充气效率,这就
是进气谐振。
(当采用可变技术时,在高转速、大功率时应装配短而粗的进气管,中低转
速、大转矩时应装配长而细的进气管。)
机械增压:发动机输出轴直接驱动机械增压装置,实现对进气的压缩。
比排放量: 每单位功排出的污染物质量。
排放率(排放指数):燃烧单位质量的燃料所排放的污染物质量。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周期性的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通常根据内燃机所使用的燃料、混合气形成方式、缸内燃烧过程(加热
方式)等特点把火花点火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简化为等容加热循环,把压燃式柴油机的实际循
指示功率 :内燃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指示热效率 :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指示燃油消耗率 :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机械损失功率Pm :发动机发出指示功率时由运动件的摩擦功率以及驱动风扇,机油泵,燃油
泵,发电机等附件所消耗的功率。
有效功率 :发动机发出的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
环简化为混合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或等压加热循环(高增压及大型低速柴油机),这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大纲第一章概念1.热机 内燃机的定热机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 机械 的机器内燃机是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能 释放做 的,它的工质在燃烧前是燃 空气的混合气,在燃烧则是燃烧产物2. 内燃机的分类按照用途 燃料 程 活塞 气缸数 气缸排列 转速范围 增压度 点火方式 混合气准备方式 进排气门及凸轮轴布置 冷 方式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第一节示 指示性能指标第二节有效性能指标第 节机械损失 机械效率第四节排放指标第五节提高内燃机 力性和 济性的途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1.内燃机的 要指标?2.示 (p-V,p-φ)3.指示性能指标的含 :以工质对活塞做 基础的指标4.指示 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 率 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 消耗率5.有效性能指标的含 :以曲轴对外输 基础的指标6.平均有效压力 有效 率 升 率 有效热效率和指示燃 消耗率7.充 系数 过 空气系数的定8. 什 φa是反映柴 机混合气形 和完善及整机性能的一个指标?小有何限制 p:269.机械损失的组 ,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10. 2-32,2-33分析提高内燃机 力性和改善 济性的措施11.指标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计算 作业2-10 2-11第 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第一节内燃机的理论循第二节内燃机的燃料及燃烧热化学第 节内燃机的实 循第四节内燃机的热平衡第五节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第 章内燃机的工作循1.理论循 的简化和假设 绝热且无泄漏 等容等压 热及放热过程 口系统 理想气体2. 种理论循 等容 等压及混合 热 实 发 机的关联性 汽 机 速和增压柴 机 高速柴 机3.理论 嫩能够提高循 热效率和循 平均压力的措施收到内燃机实 工作的哪 限制 结构强度 机械效率 燃烧方面 排放方面 能够展开分析4.柴 的自燃性 汽 的抗爆性 燃料的热值 排气再循 柴十六烷值 汽 辛烷值的测定方法 汽柴 的牌号依据 残余废气系数 排气再循 率5.内燃机实 循 理论循 的差别 工质 传热 排气损失 燃烧损失 燃烧速度的有限性 完全燃烧损失 内燃机的热平衡 有效 率 冷 排气 杂项6.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了解第四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第一节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第二节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损失第三节提高内燃机充充量系数的措施 第四节内燃机的增压第五节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第四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1.按照燃气对活塞的作用 自 强制 流 的性质 超 ,排气过程阶段的划分2.进排气门提前开启 迟 关 的必要性分析3.换气损失的构 排气提前角 排气损失 损失 膨胀损失 的关系 转速 排气提前角 排气损失的关系利用44-6,分析提高内燃机充 系数的措施 降 进气损失 排气损失 4.利用少进气 热 合理的配气 时和升程规律 马赫数的定 及 度充 系数的影响4-11,分析增压对发 机 力性和 济11,分析增压对发 机 力性和 济10增压方式有哪几种 利用44-105.增压方式有哪几种 利用三出①是如何满足是如何满足分析三出①性的影响 增压有哪 优势 需要付 哪 代 ?分析p77 ,,汽 机增压的技术障碍 发 机 工况需求的 p77发 机 工况需求的6.二 程换气过程的的特点,扫气系数和过 扫气系数的定 二 程内燃机的 种扫气方式第五章内燃机混合气的形 和燃烧 第一节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第二节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第 节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第四节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第五节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第六节均质充 压缩着火发 机第五章内燃机混合气的形 和燃烧1.进气涡流 流 滚流 压缩涡流 湍流的定 进气涡流的产生方法点火过程分 哪几个阶段p91 点火过程分 哪几个阶段 什 存在着火界限 浓限 稀限 ? p912. 什 存在着火界限 浓限 稀限 ?(p96)的定火焰传播速率(p96)p94 火焰传播速率穿 电弧 辉光放电 ?层流燃烧速率层流燃烧速率 p94什p98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p98画 分析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个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 从转速 化 负荷 化分析 燃料调降 燃烧循 的措施 爆燃 强p100 降 燃烧循 的措施 整特性(p99)燃烧循 p100(p99)烈爆燃对发 机工作产生哪 利影响?发 机 要 转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爆燃的影响 防 爆燃的方法 表面点火 防 表面点火的措施3.点燃式内燃机燃烧室的一般要求 设计要点 型燃烧室的特点 均匀直喷汽机的优点4.压然式内燃机的着火条 浓度 温度 画 说明压然式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影响柴 机工作 暴性是哪个阶段, 什 ?柴 机怠速敲缸的原因 柴 机冷起 困难的原因 影响柴 机燃烧噪声的因素和降 噪声的措施5.浅盆形燃烧室 深坑形燃烧室 涡流室燃烧室混合气形 的特点击件件I的 要特点 尚 解 的 题 放热时间的的 要特点 尚 解 的 题 放热时间的 传统燃烧方式有何局限性?击件件I6.传统燃烧方式有何局限性?制第六章代用燃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含氧燃料第 节合第四节气体替代燃料第五节替代燃料的生命周期分析第六章代用燃料几种 要燃料的物化性质 使用特性1 醇的物化性质 使用特性热值 汽 的46%——增 循 供 ,混合气热值≥汽 , 力性可以保持或提高气化潜热 汽 的7倍——有利于φc和 力性提高, 利于冷启 和暖机辛烷值比汽 高,十六烷值比柴 111——在汽 车 有利于提高εc,对 力性 济性有利 在柴 机 使用使用时需要 燃措施汽化热大——混合气温度 ,滞燃期长,需 大点火提前角含氧 达50%——有利于完全燃烧和CO HC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32.7cm/s(汽 25.2) 有利于快速燃烧和η提高 着火极限比汽 柴 浓——使用更安全乙醇的物化性质 使用热值 汽 的62%——调整循 供 , 力性可以保持或提高 气化潜热 汽 的2.9倍——有利于φc和 力性提高, 利于冷启 和暖机,滞燃期长,需要 大点火提前角——十六烷值比柴 111——在汽 车 有利于提高辛烷值高εc,对 力性 济性有利 在柴 机 使用使用时需要 燃措施 度比汽 大——影响高速和高 率使用方式 要汽 机 使用,单烧 E100 或掺烧 E? ,二甲醚的物化特性及使用特性物化特性及使用特性十六烷值较柴 高,自然温度 ——滞燃期短,有利于NOx 少和噪声降没有C-C键,只有C-H和C-O健,含氧 34.8%——任何工况可以无烟燃烧蒸发热 柴 的1.6倍——有利于NOx降点 喷入气缸 可汽化——对喷射压力要求 高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和使用特性以植物油为例热值 于柴 ,密度高于柴 ,容 热值 柴 机接 ——供 系统几乎无需改度比柴 大,随温度升高 度 降快——影响喷雾特性和 温性能十六烷值较柴 ,闪点 着火温度较柴 高,着火性能差—— 大喷 提前角一般含氧——利于燃烧柴 互溶性好——可以任意比例掺烧含有少 水分 灰分 残炭和杂质 重馏分多 相对分子 大 发性差——易 碳要 分是 饱和脂肪酸——氧化安定性差,易 质,堵塞滤清器液化石 气 LPG CNG相似气化温度 常温 0.2-0.6MPa压力 可以液化,汽化容易——有利于 空气混合 完全燃烧 排放燃烧特性 汽 相当,热值略高—— 等使用LPG辛烷值高——可以提高压缩比,有利于 力性和 济性易于汽化—— 利于充 系数提高着火温度较汽 高,火焰传播速度浇汽 慢——需要 大点火能 和点火提前角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柴油机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的结构、分类和发展 第三节柴油机喷油泵结构参数的确定第四节柴油机喷油器的结构与参数选择第五节柴油机的异常喷射现象第六节柴油机工况调节与调速器第七节柴油机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的电子控制第八节点燃式内燃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能、分类与发展 第九节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第十节气体燃料供给系统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1.汽柴 发 机在混合气形 负荷调节方式 的差异,代用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方式2.柴 机燃料供 系统的基本要求 类 泵-管-嘴 泵-喷嘴共轨 燃料供 系统基本机构和原理3.泵-管-嘴的喷射过程 p162-163 几何供 规律定(p163) 喷 特性如喷 压力 时 喷 泵速度特性 喷规律对柴 机性能有重要影响 p170 喷 提前角对柴 机燃烧过程的影响(p170) 喷 泵的速度特性定 p172 理想喷 规律的形状 p1734.喷 器结构和参数的选择对于喷 过程 喷雾质 束 燃烧室的配合,乃至整个混合气的形 和燃烧有着重要影响 喷 器结构了解第七章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5.常见的异常喷射 象 二次喷射产生的原因及危害6.安装调速器的作用 调速器按照结构工作原理 能的分类稳态调速率 瞬态调速率的定7.电 喷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 几种柴 机电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了解8.汽 机在 工况 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电 汽 喷射系统的优点9.电 汽 喷射系统的基本组 制方式的分类 开10.气体燃料的几种使用方法 进气管混合 缸内喷射 点燃 引燃组合第八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污染物的生 机理和影响因素第 节内燃机的排放 制第四节内燃机排气 处理第五节排放法规第六节OB价简介第八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1.几种污染物生 浅析及危害2.件O生 机理 汽车击件产生渠道 燃烧 曲轴箱串气 燃 蒸发 空燃比 种污染物的关系 分析 均匀点火发 机击件生 机理 5个方面 NOx生 条 3个方面 点火 时 E出R率对NOx生 的影响 转速 负荷 喷 时对柴 机NOx生 的影响 PM的组 少PM的措施 PM 负荷的关系3.蒸发排放来源 转损失 热浸损失 昼夜损失 损失 改善冷启 排放措施 ↑起 机 率,↑ 启 转速,↑ 点火能 ,↓启 时间 排放燃烧系统的设计要点 增压 排放燃 喷射系统 气流组织和多气门技术 排放燃烧室 排气再循 分析增压+中冷的优势 排放燃 喷射系统应该满足哪 要求 时 喷 喷 规律 喷雾形状 喷雾粒度4.空燃比特性 画 起燃特性,①上件 AR件和S件R工作原理 价PF的再生方式5.排放法规和OB价一般了解第九章内燃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第一节内燃机的工况第二节内燃机的负荷特性第 节内燃机的速度特性第四节内燃机的万有特性第五节内燃机的 率标定及大气修第六节内燃机 工作机械的匹配第九章内燃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1.内燃机工况的定 分类 内燃机的使用特性的定2.内燃机负荷特性的定 汽柴 负荷特性 测试方法 走势对比分析3.内燃机速度特性 外特性的定 汽柴 机速度特性 历程或走势分析 工作稳定性分析 9-6 适应系数的定4.万有特性定 燃 济特性的分析 排放特性的简析5. 内燃机 率标定的分级6.汽车行驶阻力的构 车用内燃机的 力性匹配 济性匹配解释1.平均有效压力2.升 率3.充 系数9.残余废气系数10.排气再循 率11.扫气系数4.过 空气系数5.柴 的自燃性6.汽 的抗爆性7.燃料的热值8.排气再循 12.过 扫气系数13.进气涡流14. 流15.滚流16.湍流解释17.层流燃烧速率18.火焰传播速率19.汽 机点火提前特性25.喷 泵的速度特性26.稳态调速率27.瞬态调速率20.汽 机燃料调整特性21.燃烧循22.爆燃23.表面点火24.几何供 规律28.空燃比特性29.起燃特性30.内燃机负荷特性31.内燃机速度特性32.内燃机的使用特性33.万有特性答 分析1. 什 φa是反映柴 机混合气形 和完善及整机性能的一个指标? 小有何限制?2.简述机械损失 哪几部分组 ,机械损失 哪几种测定方3.写 表征内燃机 力性的指标PL和 济性be的分析式,并分析提高发 机 力性能指标和 济性能的基本途4.内燃机理论循 是在实 循 的基础 进行了哪假设 得到的?5.分析提高内燃机理论循 热效率和平均有效压力的措施 到内燃机实 工作的哪 限制?答 分析6.分析内燃机理论循 实 循 的差别7.分析内燃机燃烧速度的有限性对实 循带来了哪 利影响8.分析内燃机换气过程中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 关 的原因9.写 充 系数的分析表达式,简述提高充系数的措施10. 了获得最大充 系数, 小泵气损失,较 理想的进气系统应该满足那 要求答 分析11.分析可 截面涡轮增压器 VGT 是如何满足发 机工况 化需求的12. 什 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 能形 火焰核心以产生火焰传播?13. 什 汽 机 个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14.画 分析点燃式发 机的燃烧过程15.降 燃烧循 的措施有哪 ?答 分析16.强烈爆燃对发 机工作产生哪 利影响?17.分析发 机 要 转因素 点火提前角 转速负荷 混合气浓度 燃烧室沉 物 对爆燃的影响18.分析发 机 要结构因素 缸 火花塞 置气缸盖宇活塞材料 燃烧室结构 对爆燃的影响19.简述防 汽 机爆燃的措施20.简述防 汽 机表面点火的 要措施答 分析21.简述燃烧室的一般设计要求22. 了既提高压缩比又 产生爆燃,燃烧室设计应该从哪 方面考虑?23.分析提高汽 机压缩比对 HC和NOx的排放有何影响?24.简述均匀混合直喷汽 机的优点25.分析压然式内燃机着火需要 备的两个条答 分析26.画 分析柴 机的燃烧过程27.影响柴 机工作 暴性是哪个阶段, 什?28.简析柴 机怠速敲缸的原因29.简析柴 机冷起 困难的原因30. 什 小型高速柴 机 能采用浅盆形燃烧室?答 分析31. 什 小型高速柴 机 能采用浅盆形燃烧室?32.分析传统压然式和点燃式燃烧方式有何局限性33.分析HCCI发 机的 要特点34.简述目前HCCI燃烧方式在发 机 应用尚 解 的 题35.简述高负荷方向扩展HCCI工作范围的要措施答 分析36.简述二 醚的物化性质和使用特性37.柴 机燃料供 调节系统应该满足哪基本要求38.喷 提前角度柴 机的性能有何影响39.简述柴 机安装调速器的基本 能40.简述汽 机在 工况 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答 分析41.画 分析HC CO NOx 过 空气系数的关系,并进行分析42.柴 机 排放燃 喷射系统应该满足哪 要求?43.画 汽 机 效催化转化器的空燃比特性,并分析说明44.简述吸 -还原催化器 ARC 的工作原理45.简述选择催化还原 SCR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答 分析46.画 汽 机和柴 机的负荷特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特性曲线走势47.画 汽 机的速度特性,并对 曲线走势进行分析48.画 柴 机的速度特性,并对 曲线走势进行分析49.画 对比分析汽 机和柴 机外特性曲线的走势50.画 并分析万有特性之燃 济特性 的特征重点在 2 3 4 5 8 9章注意作业计算AB卷有70%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