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方剂学-2泻下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 厚朴24g --- 行气消胀消满 ——满
臣: 枳实12g --- 破气开痞散结 ——痞
二药为行气之猛药,消满开痞,助泻下热结
【方解】
泻下
行气
大黄
厚朴

芒硝
枳实


泻下以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行气则胃气下降,
汤 腑气通,痞满消;泻下则燥屎去,大便通而积滞除。
二者相伍,互增其力,相得益彰,共奏峻下热结之
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 3. 大黄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麻子仁丸中的作
用及配伍有何不同? 4. 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均治便秘证,其病机、
证候有何不同? 5. 何谓脾约证?其治证、病机有何特点? 6. 十枣汤中配伍大枣有何意义?
泻下剂复习提要
1.分析下列方剂的组成原则:
大承气汤(黄 + 硝)
【主证】阳明腑实证
痞 ——胸脘痞塞不通
大 承
满 ——腹满胀大 燥 ——肠有燥屎,干结不下

实 ——腹痛拒按等实证表现
汤 【病机】实热与积滞壅于肠胃,腑气不通;热盛津伤
【治法】峻下热结
【方解】
君: 大黄12g---泻下热结,荡涤胃肠邪热积滞 ——实
大 臣: 芒硝6g--- 软坚泻热,助大黄泻下燥结 ——燥
功。
【功用】 峻下热结,行气除满
【主证】
1. 阳明腑实证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2. 热结旁流 “通因通用”

3. 热厥、痉病、发狂 “异病同治”
承 气
【用法】

❖ 先煮厚朴、枳实
其通硝而锐以 痞地先和而药 满道化缓先之
❖ 后下大黄 ❖ 芒硝溶服
。,燥,行为 而屎仲,性 后,景熟,
❖ 分温再服 ❖ 得下,余勿服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运用】
济 川 煎
❖ 现代多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属于肾虚精亏者。 ❖ 可酌加黑芝麻、桃仁、生地、榔片等滋阴润肠行气之 品
【主证】 1.悬饮证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留胸胁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
上迫于肺 咳嗽痰唾,短气,甚则不得卧
阻滞气机

犯胃
干呕
使:甘草二两
调和药性,顾护中气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运用】
温脾汤
❖ 辨证要点:以久利赤白或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 沉迟 ❖ 临证加减:腹痛较甚,可加肉桂、厚朴、木香行气止 痛;呕者,加吴茱萸、砂仁温胃止呕;积滞轻者,可减 少大黄用量。 ❖ 现代多用于肝硬化腹水、蛔虫性腹痛、幽门梗阻属于 中阳虚寒,冷积内结者。
主 寒积便秘,寒性收引,脐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
治 下绞痛(寒积重)
赤白(久利伤阳,阳虚重)
【方解】
卷13 心腹痛门
卷15 冷痢门
君:干姜三两- 温中散寒
温里助阳- 附子三两 君
臣:附子二两 -助干姜散寒助阳 助附子散寒助阳-干姜二两 臣
大黄五两
攻下积滞
大黄四两
大黄与姜、附相配,在大队辛热之品作用下,可避 大黄寒凉之性,而独取其攻下积滞之功,共奏温下寒积之 功。
【主证】 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脾约证
胃有燥热
脾津不足

(胃强)
(脾弱)


“其脾为约”,津液输布失 调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是下脾饮
脾输气入 主膀散于 为胱精胃 胃,,, 行水上游 其精归溢 津四于精 液布肺气 也,,, 。五通上
经调输
并水于
行道脾
。,,
【病机】 胃肠燥热,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⑶急下:阳明腑实邪炽伤阴,或传变迅速,大承气汤证主症即 使不全具备,亦应急下。
⑷轻下:泻热、攻滞力量较轻,用小承气汤。
⑸慎下:虽有邪结肠胃,但尚不典型,用大承气汤宜缓,需确 诊后再用。
【类方比较】 比较三承气汤
相同点: 三方均能清泻热结,用治阳明实热,积滞内结 之证;临证以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苔黄厚, 脉实有力等证候为特征。
* 病例分析:(根据古代名医医案整理) ·患者陈XX,男性,16岁。主诉:腹痛,利下臭秽粪水一 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唯母是依,靠穿街走巷,贩卖爆 米花度日,时值新年,尤为辛劳,时常饥餐冷饮,饮食 失时,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因工作劳碌,延迟就 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以求诊。就诊时见脘腹痞 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苦,舌 红,苔黄浊,脉滑而实。 · 分析:辨证:(病证、病机)
下之不通,“津液不足,无水舟停”
【方解】
君:玄参30g--养阴清热,润肠通便
臣:生地黄25g
麦冬25g
--养阴生津
——增液汤
“但非重用不为功”
佐:大黄9g
--软坚润燥 ——调胃承气汤(去甘草)
芒硝4.5g
泻热通便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泻下剂的治证特点及使用注意。 2. 名词术语解释: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釜底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且防泻下伤正
(无)
生地、玄参、麦冬、海参--大补 阴津,增水行舟,以助通便
生姜、大枣、甘草--调补脾胃 桔梗--宣利肺气,通肠腑
姜汁--①宣通胃气,代枳朴之 用; ②配人参、甘草,调补脾 胃;③宣气分,配伍当归,调和 气血
增液承气汤
【主证】 阴亏热结证
阳明温病,津液受灼 素体阴亏,阳明热结 【治法】 增水行舟
3. 泻下之法,每易伤及胃气,故应用时须得效即止,慎
勿过剂。
4. 服泻下剂得下后,当忌食油腻、生冷等,以顾护胃气。
【主证】阳明腑实证
伤寒邪气
大 入里 化热


阳明胃腑

邪热与燥屎内结成实
大便秘结
壅滞气机,腑气不通
日哺潮热 神昏谵语 手足濈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 脉沉实
频转矢气 脘腹痞满 胀痛拒按
上扰清阳 头痛目眩

苔滑,脉沉弦

2.水肿腹胀之实证
一身悉肿,身半以下为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治法】 攻逐水饮
【方解】
甘遂
——善行经隧络脉之水

大戟
攻逐水饮——善泻脏腑之水
枣 芫花
——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佐使:大枣肥者十枚--① 解三药之毒
② 补脾之虚,及补脾以制水
③ 防止攻下伤脾
④ 延缓药力
【用法】
【治法】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麻 【方解】
子 仁 丸
火麻仁-- 滋脾润燥,滑肠通便
杏仁-- ①润肠通便②利肺气以助大肠传导
安润 脾脾
白芍-- 养血敛阴,和里缓急
阴燥
大黄
脾弱
厚朴 枳实
小承气汤 --轻下热结
胃强
蜂蜜-- ①润肠通便 ②缓和药力,使下不伤正
【用法】
蜜和为丸;渐加,以知为度
【配伍要点】

润肠之麻、杏、芍、蜜与轻下热结小承气配伍,
用法: 三物同煮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① 阳明腑实轻证 ② 试探用法 ③ 痢疾初起
【附方】
2.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君 芒硝半升(10g)--臣 炙甘草二两(6g) --佐使
用法: 大黄、炙甘草同煮,溶化芒硝;温顿服之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① 阳明胃肠燥热
② 热结旁流
【附方】
3.厚朴三物汤
胸 甘遂1g——攻逐水饮
汤 三药相伍,使内结水热从二便分利而去
【功用】 泻热逐水
病机 结聚部位 典型症状
疼痛特点 主治方剂
阳明腑实证 邪热与燥屎互结于肠胃,腑
气通降失和 肠胃
痞满燥实,明显日哺潮热
腹满硬痛或绕脐痛
三承气
结胸证
水热互结于胸胁
心下 心下硬满而痛,日
哺小有潮热 心下至少腹硬痛,
痛不可近 大陷胸汤
【主证】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邪热 结于胸胁
大 陷
+ 水饮 腑气不通
胸 邪累阳明 津液不得上承
汤日









心下满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 满剧痛而手不可近
大便秘结
“结胸三证”:脉沉而紧
心下痛 按之石硬
【治法】 治当开结通腑,泻热逐水
【方解】
大黄——泻热通便
大 陷
芒硝——软坚润燥,助大黄通腹泻热

兼肠燥便秘者。
五仁丸
杏仁 桃仁 柏子仁 郁李仁
质润多脂 润燥通便
松子仁 陈皮 --理气行滞 蜂蜜 --润肠通便
降肺气——气秘 活血——血秘
养心气,润肾燥——虚秘 导大肠燥结——气秘 润五脏——虚秘
【主证】 肾虚精亏之便秘证
肾阳虚弱,气不布津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

肾虚精亏,腰府失养
腰膝酸软
川 煎
【病机】 肾虚精亏,肠道失以滋润
温脾汤(附 + 黄)
2.掌握下列方中之药的作用:
温脾汤
·十枣汤 — 大枣
大承气汤 大黄
·麻子仁丸 — 杏仁
麻子仁丸
·济川煎 — 肉苁蓉
3.名词术语解释:
泻下剂
通因通用
急下存阴
阳明腑实
脾约
热结旁流
釜底抽薪
4.简答题: ·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承气汤”组成、功效、主治的特点。
5.掌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水、腹水或全身水肿属于邪盛而体实者
黄龙汤
新加黄龙汤
阳明腑实,气(阴)血不足证
大承气汤--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
“须知正气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阴阳俱惫,尤重阴 液消亡,不得再用枳、朴伤气而耗液,故改调胃承气”
黄龙汤
新加黄龙汤
阳明腑实,气(阴)血不足证
大承气汤--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

攻润结合,以润为主
仁 丸
【运用】
❖ 注意事项: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
孕妇慎用
【运用】
例 ❖ 报道用麻子仁丸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方法是
术前1天服用,有便秘史者,提前3-5天服用。
麻 子
❖ 报道用麻子仁丸加麦冬、玄参治糖尿病、冠心病、 不完性肠梗阻引起的大便难。
仁wenku.baidu.com
❖ 报道用麻子仁丸加生地、龟甲、杭菊治疗高血压
1、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2、凌晨空腹服药(平旦服)
3、从小剂量开始,下少次日加量
十 枣
4、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临床运用】

❖ 辨证要点: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 沉弦
❖ 注意事项:邪实正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近期有消化道
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现代应用: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之胸
一、概念
【组成】泻下药为主
【作用】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
【治证】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内停等里实证
二、立法依据
“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 泻之”
三、主证与分类
里热积滞证--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里寒积滞证-- 攻下积滞,温中散寒
津亏肠燥便秘证-- 润燥缓下
水饮内结证--
枳大欲者生 朴黄使气者 除继芒纯气
【配伍要点】 ❖ 硝黄的配伍
❖ 泻下药与行气药的配伍
【运用】
大 承 ❖ 辨证要点: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而有“燥、实、痞、 气 满” 等证候。 汤 ❖ 现代应用:肠梗阻、肠麻痹、胆道感染、急性胰腺
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属于实热积滞壅结者。
【附方】
1.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 --君 枳实三枚大者(9g)--臣 厚朴二两(6g) --佐
厚朴八两(24g)--君 大黄四两(12g)--臣 枳实五枚(12g) --佐
用法: 先煮厚朴、枳实,后下大黄 功用:行气除满止痛 主治:实热内结,气滞不通。腹部胀痛,大便不通。
总结承气下法的运用
⑴泻热:以泻下邪热为主,攻积导滞为次,用调胃承气汤。
⑵当下:阳明腑实热结俱全,或结聚严重,需泻热、攻积导滞, 用大承气汤。
卷13 心腹痛门
卷15 冷痢门
君:干姜三两 --温中散寒
温里助阳-- 附子三两
臣:附子二两--助干姜散寒助阳 助附子散寒助阳--干姜二两
大黄五两
攻下积滞
大黄四两
佐:人参二两 补气,与附子配伍达温补阳气之功
芒硝二两 当归三两
助大黄泻下积滞
①防泻下伤正, 合人参气血双补 ②润下寒积 ③养血和肝止痛
(未用)

二药一苦寒偏于攻下,一咸寒偏于软坚。相须
气 为用,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燥屎内结
腑气不通
肠胃积 滞不去
【方解】
君:大黄12g ---泻下热结,荡涤胃肠邪热积滞 ——实
臣:芒硝6g--- 软坚泻热,助大黄泻下燥结 ——燥

承 气
二药一苦寒偏于攻下,一咸寒偏于软坚。相须为 用,清泻热结力强, 燥、实并治。
【类方比较】
比较大承气汤与大陷胸汤
大【临床运用】

现代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渗出性胸
胸 膜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属水热互结者

温脾汤
卷13·心腹痛门
卷15·冷痢门
组 成
附子二两、干姜三两、大 黄五两、芒硝二两、人参 二两、当归三两、甘草二 两
附子三两、干姜二两、大 黄四两、人参二两、甘草 二两
【治法】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君:肉苁蓉30g-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济 川 煎
臣:-当归30g- ①养血以助益精,精血同源 ②润肠通便
(-怀)牛膝9g- ①补肾;②引药下行 佐:-枳壳5g--下气宽肠以助通便
泽泻5g--甘淡泄浊以助补肾
升麻3g--升发清阳之气
与枳壳相伍,一升一降,使气机调和 与泽泻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有欲降先升之妙
攻逐水饮
正虚里实积滞证-- 扶正攻下
寒下:承气类 温下:温脾汤 润下:麻子仁丸 逐水:十枣汤 攻补兼施:黄龙汤
四、注意事项
1. 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2. 除润下剂之外,其余均属峻烈之剂,故孕妇、产后、月
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宜慎用。必要时 可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以虚实兼顾。
不同点:大承气汤硝、黄相须为用,且大黄后下,泻热攻积力 强,功善峻下热结,其证痞满燥实俱重。 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减轻,且三物同煎,故 其泻热攻下之力较逊,功能轻下热结;主治阳明热结 之轻证,以痞、满、实而燥证不甚为特征。 调胃承气汤无枳、朴,且大黄炙甘草同煎,芒硝后下 并加重用量,使下不伤正,故泻热攻下之力较为缓和, 功能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燥热实结,而痞满不甚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