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方剂学-2泻下剂

合集下载

泻下剂方剂学广州中药大学

泻下剂方剂学广州中药大学
5、病例分析: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大黄五两
人参 芒硝 附子 甘草 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用法】
【主治】阳虚寒积证。
·温脾汤 ·
脾阳不足 传导失司— 大便秘结,苔白脉沉弦; 寒邪积滞 气机壅滞 — 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 阻结肠中 阳气不达 — 喜温(得温则减)手足不温。
【病机】 脾阳不足,寒积内结(肠胃)。
麻 子 仁 丸 (《伤寒论》)
【组成】
麻子仁二升
枳实炙,半斤
厚朴炙,去皮,一尺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
芍药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蜂蜜
【用法】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胃有燥热,脾津不足(胃强脾弱)
·麻子仁丸 ·
脾的功能为胃所约束(脾约)
津液输布失调
(肠道失以濡润) (但输膀胱)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3.衍化方: ·本方去芫花、大枣 + 白芥子,以生姜汤送服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主药研成细末或装入胶囊备用; ·服用剂量:成人每次0.5~1g; ·服用时间:清晨空腹服用; ·服用方法:大枣煎汤送服; ·药后2小时仍不作泻,可再服; ·若药后作泻不止者,可饮冷稀粥或冷开水以止之。
甘 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泻下剂的治证特点及使用注意。 2. 名词术语解释: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釜底
抽薪、急性存阴、通因通用。 3. 大黄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麻子仁丸中的作
用及配伍有何不同? 4. 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均治便秘证,其病机、
证候有何不同? 5. 何谓脾约证?其治证、病机有何特点? 6. 十枣汤中配伍大枣有何意义?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逐水)——疏凿饮子(《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逐水)——疏凿饮子(《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逐水)——疏凿饮子(《济生方》)
一、组成
泽泻(12克)、赤小豆炒(15克)、商陆(6克)、羌活(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秦艽(9克) 、槟榔(9克) 、茯苓皮(30克) 。

二、用法
等分,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现代用法:按证酌量,改汤剂,加姜五片,水煎服)。

三、歌括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四、功用
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五、主治
水湿壅盛。

遍身水肿,喘呼口渴,二便不利。

六、方解
本方治证乃水湿泛溢表里所致,故见遍身皆肿。

水壅于里,三焦气机闭阻,故见二便不通;上迫于肺,肺气不利,则为喘呼气粗。

水壅气结,津液不布,故见口渴。

治宜表里分消之法。

故方中用商陆泻下逐水,以通利二便;配合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水,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去湿,使在里之水从二
便而去。

羌活、秦艽、生姜善走皮肤,疏风发表,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而泄。

诸药合用,疏表攻里,内消外散,有如疏江凿河,使壅盛于表里之水湿迅速分消,故得疏凿之名。

八、文献摘录(方论)
汪昂:“外而一身尽肿,内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里俱病也。

羌活、秦艽解表疏风,使湿以风胜,邪由汗出,而升之于上;腹皮、苓皮、姜皮辛散淡渗,所以行水于皮肤;商陆、槟榔、椒目、赤豆去胀攻坚,所以行水于腹里;木通泻心肺之水达于小肠;泽泻肾之水,通于膀胱。

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夏禹疏江凿河之意也。

”(《医方集解》)。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一、组成细生地五钱(1克)、生甘草二钱(6克)、人参一钱五分(4.5克) 另煎、生大黄三线(9克)、芒硝一钱(3克)、玄参五钱(15克)、麦冬五钱,连心(15克)、当归一钱五分(4.5克)、海参二条,洗、姜汁六匙。

二、用法以水八杯,煮取三杯。

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

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

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一剂。

余参或可加入。

三、歌括1.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2.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桔枣共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通便不碍气血伤。

四、功用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五、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六、方解本方原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阴大伤,正虚不能运药以致下之不通者。

阳明温病,热结于腑,腑气不通,故见便秘腹胀、苔黄等症;热结于腑,不仅阴血将竭,亦且精气大虚,故见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舌苔焦黄,甚至焦黑干裂,虽用承气辈攻下,亦不得通。

此时唯有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或可一战成功。

方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玄参、生地、麦冬、海参滋阴增液;人参、甘草、当归补气益血。

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温热之邪,最易伤阴,况又热结阳明,应下面失下,气阴大伤,下之不通,势极危急,故以硝、黄以大量滋阴益气药合用,不仅助正气以行药力,且救将竭之阴液。

尤其是加姜汁冲服,既可防呕逆拒药,更借姜以振胃气,不可单纯理解为反佐之意。

七、附方及方论黄龙汤(《伤寒六书》):大黄(12克)、芒硝(9克)、枳实(9克)、厚朴(12克)、甘草(3克)、人参(6克)、当归(9克)。

方剂学课件第2章泻下剂

方剂学课件第2章泻下剂

2、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芒硝半升 ❖ 功用:缓下热结。 ❖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
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痛,或 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 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组成:厚朴 炒莱菔子 枳壳 桃仁 赤芍 大黄 芒硝
下半身尤甚)
悬饮 实水
功用:攻逐水饮。 方解:
甘大芫大
遂戟花枣



用法:
❖ 辨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
不利,脉沉弦。
第五节 攻补兼施
济川煎
《景岳全书》
济川煎
主证病机分析:
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

舌淡苔白,

脉沉迟。
便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肉当牛枳泽升








炒 )
君臣

配伍特点:
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治其标。
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运用:
证之常见伴见症状。
功用:峻下热结。 方解:
君 大黄:苦寒通降,泻下实热积滞。
臣 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佐 厚朴:下气除满。
枳实:行气消痞。
大承气汤用法:
❖ 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 “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伤寒来苏集》)
运用:
❖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全。 ❖ 使用注意:
温脾汤

《泻下剂》PPT课件

《泻下剂》PPT课件
• 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大黄牡丹汤
第二节 温 下
泻下剂
大黄附子汤 Ⅱ类
《金匮要略》
温下剂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附子汤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温脾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中阻的常用
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 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温脾汤
第三节 润 下
泻下剂
麻子仁丸 Ⅱ类
《伤寒论》
润下剂
病机 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甘草
阳明腑实
气血不足
黄龙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又是治疗阳
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
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 黑,脉虚为辨证要点。
黄龙汤
阴肾 津阳 不虚 足衰
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 舌淡苔白, 脉沉迟。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济川煎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肉当牛枳泽升








炒 )



济川煎
配伍特点 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治其标。 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济川煎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温润通便,治疗肾虚便秘的常用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草 芒硝)
20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肠痈基础方
主治证侯病机分析:
肠 痈
湿热搏结气血——
郁结成痈,右少腹疼痛 拒按,甚则肿痞。

起 ,
湿热郁滞肠中,不涉膀胱—— 小便自调。
湿 热
气血郁滞,营卫失和——
时时发热,自汗恶寒。 (肠痈已成)

滞 证 湿热郁蒸—— 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21
辨证要点: 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送服。 2、小量开始,每日一次,每次0.5~1g。 服后下水量少,次日加量,最多至1.5g。 3、服药得快利后停服,宜食糜粥养胃。 4、老年体弱慎用,孕妇忌服。
58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适用病证: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组方规律:以泻下药为主,
配益气滋阴药。
59
黄龙汤
《伤寒六书》
主证病机分析:
42
趣味歌诀法: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 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43
附方
济川煎《景岳全书》
-肾虚便秘的常用方
主证病机分析:
小便清长,
肾阳不足,气化无力, 大便秘结,
肾 津液不布,开合失司。 舌淡苔白,

脉沉迟。
便

腰膝酸软,
肾精不足
头晕目眩。
44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25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虚者不宜使用。
26
趣味歌诀法: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 桃仁 芒 硝 牡丹皮 冬瓜子)
27
第二节 温下
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组方配伍规律: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在这种情况,你用寒下的办法,能够一下子就把 热顿然而解,大便一通,热就顿然而解,不是逐 渐的下降。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它虽然肚子里面有很多 的有形之积,看上去肚子并不高起,跟气胀,水 都不同,但是它有一点:肚子硬,所以这个问题, 有时候讲到“痞满燥实,腹大满痛”,如果是初 上临床,或对这个情况少见的时候,往往产生怀 疑:它肚子有东西,怎么肚子是这样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舌苔。
我们刚才非常强调颜色,强调上面津液的多少,但是我们 现在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些病人往往在医院里经过输液了, 输液以后,舌苔就改变了,从上面看是白滑,你透过白苔, 可以看到黄苔,还有一些透过白苔看不到黄苔,是寒凉药 用的太多了。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可以验证:辨舌验齿,有句话叫 “前板枯燥”,就是门牙,因为嘴一张开,就看到前面的 牙齿,比里边的牙齿清楚,而且前面的牙齿是平的,好看。
大黄牡丹汤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解:
君 大黄——荡涤湿热瘀结。 丹皮——凉血化瘀。 臣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攻下。 桃仁——活血化瘀 佐 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运用:
随证加减: 1、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败酱草; 2、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急下存阴”,因为到了 这个时候,所存的阴液很少了,不赶快急救的话, 就要阴竭阳亡,这是大承气的主要作用。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 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 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
功用: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方歌:泻下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方歌:泻下剂
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苔黄,脉细数
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力量雄;热结阴亏大便秘,滋阴泻热肠腑通。
舟车丸
行气逐水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
黄龙汤
泻热通便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或大便燥结,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甚则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燥裂,脉虚。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方歌:泻下剂
方名功效Biblioteka 主治辨证要点方歌
第2章、泻下剂
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
痞,满,燥,实,
苔黄,脉实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证俱,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泄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此专长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湿热郁滞之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甚或局部肿起,或右侧腿屈而不伸,伸则痛剧,或时时发热、恶汗、自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详;
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自能康。
大黄附子汤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寒积实证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
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脾阳不足
冷积内停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
脉沉有力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黄龙汤用朴硝黄,参归甘桔枳枣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 [重点,难点] • 1,病机: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 • 又是治疗阳明腑实证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 • 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
神倦少气,
• 舌苔焦黄,脉虚。
• 3,加减法: • 老年,去芒硝,增参,归量。 • 4,黄龙汤是泻下剂,为何用桔梗? • 5,比较黄龙汤与新加黄龙汤。
•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 沉弦,迟。
• 3,配伍特点: • 攻下与温里并用,攻补兼施。 • 4,加减: • 腹胀痛加——厚朴,木香。 • 腹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 5,温下的常用方剂
方名 同
功效 异 病理
病症 病情 特点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温散寒凝,攻下冷积,治寒积阻滞肠中 便秘腹痛证
• [重点,难点] • 1,病机:胃热肠燥,脾津不足。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
证的常用方。
• 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 •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
• 3,脾约: • 4,加减法: • 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 痔疮出血,加——地榆,槐花 • 燥热伤津,加——生地,玄参,石斛。 • 5,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方名 同
麻子仁丸
五仁丸
润肠通便之功,治疗肠道失润之便秘证
功效 异
病理
特点
泄热行气 气滞热结 功偏泄热结
润燥滑肠 津枯燥结 功专润肠燥
济川煎(2)
• [组成]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 升麻,枳壳
•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 [主治]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 [方解]
• 君: 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剂学泻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
❖ 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主证病机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子黄辛


❖ 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
五仁丸
❖ 主治证:津枯肠燥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和 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 功效:润肠通便 ❖ 配伍: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
、陈皮
济川煎《景岳全书》
❖ 主治证: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大便秘结,
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 脉沉迟。
❖ 功效: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 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 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 、满之证。
大陷胸汤《伤寒论》
❖ 主治:大结胸证 ❖ 病机:水热互结 ❖ 辨证要点: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 2.大肠无阴液之濡润--下之不通,邪无出 路
❖ 功用: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 不通,舌红苔黄。
❖ 方解:增液汤+大黄、芒硝 ❖ 方中重用玄参为君,滋阴泄热通便,
❖ 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大黄、芒硝泄热通便、 软坚润燥。
❖ 辨证要点:本方主要用于阳明温病,燥热内结 而津液枯燥之证。以燥屎不行,舌红苔黄为辨 证要点。

2 方剂学泻下剂+和解剂

2 方剂学泻下剂+和解剂

03 泻下剂-润下-济川煎
组成
当归三至五钱(9~15g) 牛膝二钱(6g)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至三钱(6~9g) 泽泻一钱半(4.5g)
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1.5~3g) 枳壳一钱(3g)
用法
功用与主治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
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解
方中肉苁蓉味为君药。当归、牛膝共为 臣药。枳壳、泽泻、升麻共为佐药。诸 药合用,既可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 肠通便以治标。用药灵巧,补中有泻, 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 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
运用
1.本方为温润通便,治疗肾虚便秘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小便清 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等属于肾虚精亏肠燥者。 3.凡热邪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03 泻下剂-温下-大黄附子汤
组成
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2g) 细辛二两(3g)
用法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 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 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 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银花 蒲公英 牡丹皮 大黄 川楝子 赤 芍 桃仁 生甘草 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主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 ,或轻型腹膜炎。低热,或午后发热, 口干渴,腹痛,便秘,尿黄。
阑尾清解汤(《新急腹症学》)
金银花(60g) 大黄(25g) 冬瓜仁 蒲公英(各30g)牡 丹皮(15g) 川楝子 生甘草(各10g) 木香(6g)水煎服 。 功用: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主治: 急性阑尾炎热毒期。发热恶寒,面红目赤,唇 干舌燥,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痛拒按,腹 肌紧张,有反跳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 燥或黄腻,脉洪大滑数。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
• 按语:本患者为搬运工人,饥饱失常,餐风 饮冷在所难免,胃肠功能差,且病情已久, 舌苔、脉象均辨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便 秘证,处以温里攻下之温脾汤,正与证相符, 故使病证得以痊愈。
精选课件
51
精选课件
38
第二节
温下
精选课件
39
适应证
里寒积滞实证:腹痛便秘,手足不温, 脉沉实等。 组方结构
1.泻下药:如大黄、巴豆等; 2.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等; 3.兼气虚者,配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
精选课件
40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精选课件
41
重点:温脾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
精选课件
二、分类与适应证: 1. 寒下 —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 里热积
滞证;(大承气汤)
2. 温下 — 温下寒积; — 里寒积滞证;
( 温脾汤)
3. 润下 — 润燥滑肠,缓下通便;— 津亏肠燥
之便秘证;(麻子仁丸)
4. 逐水— 攻逐水饮,消除水积; — 水饮壅积
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
5. 攻补兼施 — 泻下通便,扶助正气;— 里实
使:甘草 — 和中调药。
精选课件
47
•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 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 伤正之特点。
精选课件
48
温脾汤
运用
•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脉沉弦。 • 2.临证加减:
·腹痛甚者(寒凝气滞)+ 厚朴、木香; ·呕吐者 + 半夏、砂仁。 • 3. 现代运用: ·肝硬化腹水、蛔虫性腹痛、幽门梗阻属于中阳 虚寒,冷积内结者。
轻证。
精选课件
燥、实为主 单纯性肠梗阻, 而无痞满之 痞满燥实俱重、 阳明轻缓证。气胀明显者。

(完整版)方剂学泻下剂

(完整版)方剂学泻下剂

二泻下剂1.试述泻下剂的治证特点及使用注意。

泻下剂的治证特点:以泻下药为主,用于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主治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内停等里实证。

使用注意:1)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2)除润下剂之外,其余均属峻烈之剂,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宜慎用。

必要时可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以虚实兼顾。

3)泻下之法,每易伤及胃气,故应用时须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服泻下剂得下后,当忌食油腻、生冷等,以顾护胃气。

2.名词术语解释: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

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可以泻下里实证的一类方剂。

主要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脘腹胀痛,或脏腑有寒凝积滞,或水饮内停引起的严重水肿,胸腹积水体质壮实者,或虚、实便秘。

根据泻下剂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和攻补兼施剂。

阳明腑实:阳明病,病邪入里化热,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劫耗津液,燥结成实的病理变化。

热结旁流:症名。

阳明腑实,肠燥屎内结而致时泄臭水之症。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邪气的一种治法。

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

泛指寒下法,如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通过峻泻通便以祛除实热邪气,从而达到保存阴津的一种治法。

如大承气汤。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

指用通利的方药来治疗泄泻病证的一种治法,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

3.大黄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麻子仁丸中的作用及配伍有何不同?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治疗实热积滞的阳明腑实证,方中用大黄泄热通便,涤荡实热积滞,用大黄配芒硝,苦寒加咸寒,相需为用,峻下热结而通便。

2)黄龙汤清热泻下,益气养血,主治肠胃燥热,气血两虚。

黄龙汤是由大承气汤攻下热结配伍人参、当归、甘草、桔梗、生姜、大枣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方比较】
比较大承气汤与大陷胸汤
大【临床运用】

现代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渗出性胸
胸 膜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属水热互结者

温脾汤
卷13·心腹痛门
卷15·冷痢门
组 成
附子二两、干姜三两、大 黄五两、芒硝二两、人参 二两、当归三两、甘草二 两
附子三两、干姜二两、大 黄四两、人参二两、甘草 二两
上扰清阳 头痛目眩

苔滑,脉沉弦

2.水肿腹胀之实证
一身悉肿,身半以下为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治法】 攻逐水饮
【方解】
甘遂
——善行经隧络脉之水

大戟
攻逐水饮——善泻脏腑之水
枣 芫花
——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佐使:大枣肥者十枚--① 解三药之毒
② 补脾之虚,及补脾以制水
③ 防止攻下伤脾
④ 延缓药力
【用法】
主 寒积便秘,寒性收引,脐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
治 下绞痛(寒积重)
赤白(久利伤阳,阳虚重)
【方解】
卷13 心腹痛门
卷15 冷痢门
君:干姜三两- 温中散寒
温里助阳- 附子三两 君
臣:附子二两 -助干姜散寒助阳 助附子散寒助阳-干姜二两 臣
大黄五两
攻下积滞
大黄四两
大黄与姜、附相配,在大队辛热之品作用下,可避 大黄寒凉之性,而独取其攻下积滞之功,共奏温下寒积之 功。
* 病例分析:(根据古代名医医案整理) ·患者陈XX,男性,16岁。主诉:腹痛,利下臭秽粪水一 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唯母是依,靠穿街走巷,贩卖爆 米花度日,时值新年,尤为辛劳,时常饥餐冷饮,饮食 失时,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因工作劳碌,延迟就 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以求诊。就诊时见脘腹痞 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苦,舌 红,苔黄浊,脉滑而实。 · 分析:辨证:(病证、病机)
水、腹水或全身水肿属于邪盛而体实者
黄龙汤
新加黄龙汤
阳明腑实,气(阴)血不足证
大承气汤--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
“须知正气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阴阳俱惫,尤重阴 液消亡,不得再用枳、朴伤气而耗液,故改调胃承气”
黄龙汤
新加黄龙汤
阳明腑实,气(阴)血不足证
大承气汤--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
【主证】阳明腑实证
痞 ——胸脘痞塞不通
大 承
满 ——腹满胀—腹痛拒按等实证表现
汤 【病机】实热与积滞壅于肠胃,腑气不通;热盛津伤
【治法】峻下热结
【方解】
君: 大黄12g---泻下热结,荡涤胃肠邪热积滞 ——实
大 臣: 芒硝6g--- 软坚泻热,助大黄泻下燥结 ——燥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且防泻下伤正
(无)
生地、玄参、麦冬、海参--大补 阴津,增水行舟,以助通便
生姜、大枣、甘草--调补脾胃 桔梗--宣利肺气,通肠腑
姜汁--①宣通胃气,代枳朴之 用; ②配人参、甘草,调补脾 胃;③宣气分,配伍当归,调和 气血
增液承气汤
【主证】 阴亏热结证
阳明温病,津液受灼 素体阴亏,阳明热结 【治法】 增水行舟

君: 厚朴24g --- 行气消胀消满 ——满
臣: 枳实12g --- 破气开痞散结 ——痞
二药为行气之猛药,消满开痞,助泻下热结
【方解】
泻下
行气
大黄
厚朴

芒硝
枳实


泻下以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行气则胃气下降,
汤 腑气通,痞满消;泻下则燥屎去,大便通而积滞除。
二者相伍,互增其力,相得益彰,共奏峻下热结之
使:甘草二两
调和药性,顾护中气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运用】
温脾汤
❖ 辨证要点:以久利赤白或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 沉迟 ❖ 临证加减:腹痛较甚,可加肉桂、厚朴、木香行气止 痛;呕者,加吴茱萸、砂仁温胃止呕;积滞轻者,可减 少大黄用量。 ❖ 现代多用于肝硬化腹水、蛔虫性腹痛、幽门梗阻属于 中阳虚寒,冷积内结者。
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 3. 大黄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麻子仁丸中的作
用及配伍有何不同? 4. 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均治便秘证,其病机、
证候有何不同? 5. 何谓脾约证?其治证、病机有何特点? 6. 十枣汤中配伍大枣有何意义?
泻下剂复习提要
1.分析下列方剂的组成原则:
大承气汤(黄 + 硝)
一、概念
【组成】泻下药为主
【作用】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
【治证】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内停等里实证
二、立法依据
“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 泻之”
三、主证与分类
里热积滞证--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里寒积滞证-- 攻下积滞,温中散寒
津亏肠燥便秘证-- 润燥缓下
水饮内结证--
攻逐水饮
正虚里实积滞证-- 扶正攻下
寒下:承气类 温下:温脾汤 润下:麻子仁丸 逐水:十枣汤 攻补兼施:黄龙汤
四、注意事项
1. 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2. 除润下剂之外,其余均属峻烈之剂,故孕妇、产后、月
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宜慎用。必要时 可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以虚实兼顾。
【治法】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君:肉苁蓉30g-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济 川 煎
臣:-当归30g- ①养血以助益精,精血同源 ②润肠通便
(-怀)牛膝9g- ①补肾;②引药下行 佐:-枳壳5g--下气宽肠以助通便
泽泻5g--甘淡泄浊以助补肾
升麻3g--升发清阳之气
与枳壳相伍,一升一降,使气机调和 与泽泻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有欲降先升之妙
【治法】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麻 【方解】
子 仁 丸
火麻仁-- 滋脾润燥,滑肠通便
杏仁-- ①润肠通便②利肺气以助大肠传导
安润 脾脾
白芍-- 养血敛阴,和里缓急
阴燥
大黄
脾弱
厚朴 枳实
小承气汤 --轻下热结
胃强
蜂蜜-- ①润肠通便 ②缓和药力,使下不伤正
【用法】
蜜和为丸;渐加,以知为度
【配伍要点】

润肠之麻、杏、芍、蜜与轻下热结小承气配伍,
温脾汤(附 + 黄)
2.掌握下列方中之药的作用:
温脾汤
·十枣汤 — 大枣
大承气汤 大黄
·麻子仁丸 — 杏仁
麻子仁丸
·济川煎 — 肉苁蓉
3.名词术语解释:
泻下剂
通因通用
急下存阴
阳明腑实
脾约
热结旁流
釜底抽薪
4.简答题: ·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承气汤”组成、功效、主治的特点。
5.掌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枳大欲者生 朴黄使气者 除继芒纯气
【配伍要点】 ❖ 硝黄的配伍
❖ 泻下药与行气药的配伍
【运用】
大 承 ❖ 辨证要点: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而有“燥、实、痞、 气 满” 等证候。 汤 ❖ 现代应用:肠梗阻、肠麻痹、胆道感染、急性胰腺
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属于实热积滞壅结者。
【附方】
1.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 --君 枳实三枚大者(9g)--臣 厚朴二两(6g) --佐
【主证】 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脾约证
胃有燥热
脾津不足

(胃强)
(脾弱)


“其脾为约”,津液输布失 调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是下脾饮
脾输气入 主膀散于 为胱精胃 胃,,, 行水上游 其精归溢 津四于精 液布肺气 也,,, 。五通上
经调输
并水于
行道脾
。,,
【病机】 胃肠燥热,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卷13 心腹痛门
卷15 冷痢门
君:干姜三两 --温中散寒
温里助阳-- 附子三两
臣:附子二两--助干姜散寒助阳 助附子散寒助阳--干姜二两
大黄五两
攻下积滞
大黄四两
佐:人参二两 补气,与附子配伍达温补阳气之功
芒硝二两 当归三两
助大黄泻下积滞
①防泻下伤正, 合人参气血双补 ②润下寒积 ③养血和肝止痛
(未用)
用法: 三物同煮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① 阳明腑实轻证 ② 试探用法 ③ 痢疾初起
【附方】
2.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君 芒硝半升(10g)--臣 炙甘草二两(6g) --佐使
用法: 大黄、炙甘草同煮,溶化芒硝;温顿服之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① 阳明胃肠燥热
② 热结旁流
【附方】
3.厚朴三物汤
【主证】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邪热 结于胸胁
大 陷
+ 水饮 腑气不通
胸 邪累阳明 津液不得上承
汤日









心下满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 满剧痛而手不可近
大便秘结
“结胸三证”:脉沉而紧
心下痛 按之石硬
【治法】 治当开结通腑,泻热逐水
【方解】
大黄——泻热通便
大 陷
芒硝——软坚润燥,助大黄通腹泻热

攻润结合,以润为主
仁 丸
【运用】
❖ 注意事项: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
孕妇慎用
【运用】
例 ❖ 报道用麻子仁丸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方法是
术前1天服用,有便秘史者,提前3-5天服用。
麻 子
❖ 报道用麻子仁丸加麦冬、玄参治糖尿病、冠心病、 不完性肠梗阻引起的大便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