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赛课导学案_0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
《礼记》
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 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树立远大 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听读课文: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 听读过程中标出停顿及疑 难字音,相信—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组合作 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品读——理解内容
1. “大道”和“大同”的含义是什么?
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结合 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3.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 的?
大同社会
* 人人受社会关爱 * 人人安居乐业 *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 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 的地方?
选贤与(jǔ)能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通“举”,选拔 以……为亲 以……为子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职业 憎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礼记二则》是古代文化经典之一,讲述了礼仪和人生哲理。

以下为课文原文:《礼记二则》虞世南所谓非礼,即以道德为己任,倡导仁爱,推崇正义,摒弃邪恶,扬善抑恶,培养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以方达人格的完善。

尤其要懂得社交方面的礼仪,这是坚定人格,提高人格境界的必备条件。

所谓小义,是个人在家庭中应该遵循的守则。

比如孝敬父母,敬奉兄长,尊重长辈,关心亲戚,帮助贫困的人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能够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凝聚家庭的力量,有利于家庭的发展和个人心理健康。

知识点礼仪礼仪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守礼尚义的行为准则。

它是人们在交往中遵循的社会约定和规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精神内涵。

礼仪具有表达情感、发扬人格、增强信誉的作用,提高社会和个人的文明程度。

道德道德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种道德原则。

它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是人们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品质和价值观。

亲情亲情是指亲戚间或有生命的个体间相互关联、联系和照顾的心理状态。

它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情感基础,不仅在个人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表现。

它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礼记二则》,使学生了解礼仪和人生哲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交能力。

3.促进学生对亲情和人格的理解和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了解亲情和人格的概念。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礼仪”和“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认真阅读《礼记二则》的原文,并辅助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部编版本初中八年级下册的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及学习教案

部编版本初中八年级下册的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及学习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课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

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课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用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用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偷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说明大道:指儒家尊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选。

修:培育。

译文:在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选道德崇高、有才华的人,(人人)求信,培育友善(氛围)。

原文: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其弃于地也,不用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用己。

注其:第一个“”,名的意用法,以⋯⋯;第二个“”,父亲母亲。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的意用法,以⋯⋯子;第二个“子”,儿女。

:老,其天年。

矜、寡、孤、独、疾者:矜,同“”,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疾,有残疾。

分:分,指,守。

:宿。

于:在。

文:所以人不不过敬自己的父亲母亲,不不过疼自己的儿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暮年,使壮年人能社会效劳,使孩子健康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奉养,男子有,女子有宿。

,人仇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不是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希望意多卖力其实不是了自己的私利。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培优课件_0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培优课件_0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2.“大同”社会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 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 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 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 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 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 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民 族 、 民 生 、 孙民 中权

——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大 同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课堂小结

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

满足生存需要
之 行
详述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词句巩固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通假字
与,同“举”,推荐。 矜,同“鳏”,老而无妻。
词类活用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礼记》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古代儒家经典的基本情况。
2.诵读《大道之行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4.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5.激发学生对古代礼仪制度的兴趣,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大道之行也》的生字词,如“大道”、“行”、“天下为公”等,理解其基本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兴趣,效果似乎不错。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文言文中的理念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讨论“天下为公”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在班级中体现公平的想法,这显示了他们能够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道之行也”的基本概念。这是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强调天下为公,人人平等。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描述展示了“大道之行也”在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以及这一理念如何指导古人解决社会问题。
-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即儒家的大同理想。
-鉴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一、诵读理解1、字音与(jǔ)睦(mù)矜(guān)分(fèn)恶(wù)2、字词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3、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总结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哪几个方面呢?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满足发展的需要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成语积累
鳏寡孤独 指没有劳动力又没亲属供养的人。 物尽其用 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夜不闭户 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拓展延伸
1、战国时期的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东晋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富足的、和平的、安乐 的理想社会。 3、清朝时,太平天国起义的首领洪秀全,提出口号:“有饭同吃,有 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4、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
……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 有相似的地方?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桃花源记》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 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同,犹和也,平也。” ——郑玄(东汉)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句式以及“大同”与“小康”社会的区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大同”理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训练。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体会“大同”理念的应用。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读、背诵,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5.社会责任与担当:探讨文本中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大道之行也》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以及文言文特有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其次,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然而,我也发现自己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让我很欣慰。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仍存在思考问题不深入、表达观点不清晰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思维导图绘制、辩论赛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概念。《礼记》中提出的“大同”是指一个没有私有制、人人平等、和谐共生的社会。这一理念体现了古代先贤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想一想,其中有关学习的观点,是否仍适用于今天?《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体会一下孔说话时的情绪。

朗读课文,注意其中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大道之行也文|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注释大道①之行也文|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

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故人不独亲其亲⑤,不独子其子⑥,使老有所终⑦,壮有所用⑧,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⑨皆有所养,男有分⑩,女有归⑪。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⑫;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⑬。

是故谋闭而不兴⑭。

盗窃乱贼⑮而不作⑯,故外户而不闭⑰。

是谓大同。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⑤[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⑥[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⑦[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⑧[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⑨[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⑩[分(fèn)]职分,职守。

⑪[归]女子出嫁。

⑫[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二则》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屋舍俨然..交通( )..( ) ②阡陌③不独子.其子(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简要介绍《礼记》的背景,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中的地位。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大道之行’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大道之行’?”3.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礼记》和“大道之行”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大道”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礼记》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示范朗读《大道之行也》,注意语调和节奏。

•要求学生跟读,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2.文本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理想社会的特征。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排比、对偶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的理念,如何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大道之行”的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跟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的理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朗读、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道之行”的理念和内容。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背景介绍•《礼记》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大道之行”的概念•课文解析•“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其他理想社会特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排比•对偶•……(其他修辞手法)•小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异同点•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拓展延伸•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分享•个人践行建议四、作业布置1.背诵《大道之行也》的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部编八下六单元2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部编八下六单元2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学习成长源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学习成长源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状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养 (通“鳏”,指状元成老才路 而无妻的人)
学习成长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状元成才路
学习成长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学习成长源
学习成长源
结构梳理

天下为公
社会关爱 平

社会纲领
选贤与能 基本特征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讲信修睦
人尽其力

盛 世 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谋闭不兴

也 理想社会
状元成才路
盗乱不作
神 往
外户不闭
学习成长源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 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句读划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重点字词①:施行。

②②天下为公:是,表判断。

②(jǔ):通“举”,推举,选举。

③信:诚信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其亲:以……为亲人。

亲其亲:指父母⑦子其子:以……为子女。

子其子:指子女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⑨孤: 幼儿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⑩分(fèn ):职分,职守。

⑾归:女子出嫁。

⑿恶(wù):憎恨。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⒂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⒂作:兴起。

(16)是:这。

课文理解: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同社会”的第三个基本特征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去除私心 无私奉献
奸邪之谋
造反害人的事情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因此
发生
是谓大同。
发生

这 理想社会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 生。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用关闭,这就 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大同社会”的前两个基本特征

不独亲其亲

子其子 老有所养 壮有所用
都 能 得 到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废疾者有所养
的 关
男有分 女有归
人 人 都 能 安 居 乐 业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憎恨
不必为己。
私藏
力行为,却不一定是为了 自己私藏;力气,厌恶它不是出于自己,但愿意为公众之事 竭尽全力,并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整体纲领
天下为公——政权、财务等都属于全体社会成员。 选贤与能——社会成员选举产生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 社会管理者。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应该讲求诚信,消除欺诈,使社 会保持和平安定。
以……为亲
子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因此
父母 以……为子
有所善终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先秦的一些重要思想: 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是一部儒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之一。
《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礼记·礼运》。《大道之 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 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新人教版

品读——理解内容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话句 话?“大道”和“大同”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结合全文内容进 行概括。
明确: (1)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文中内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文中内容: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文中内容: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树立远大理想,做 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故又名 《小戴礼记》。“礼运”,《礼记》中的一篇,大约 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读准字音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
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 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 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 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 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 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 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 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道之行也》
积累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二)关于“仁政”的诗歌积累
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杜甫《有感五首》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
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

——徐铉《早春左省寓直》
学习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 朗读并背诵文章。

2.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一、预习·导学
1. 积累文言词汇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guān)
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与:通“举”,选拔。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贼:古:害人。

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偷东西的人。

今:大路。

归:古:女子出嫁
今:回归,回来。

2.文本感知
(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老有所终。

(2)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3. 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谓大同。

4. 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 题目解说。

“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

以此为题,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 朗读,翻译文章。

3.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语。

4. 本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 )“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
“大道”既行,就能“大同”。

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

(“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
(四)研读探究
1. 用自己的话归纳大同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 如何评价“大同”理想?
(提示: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


“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绝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

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有其局限性。

3. 本文中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了。

不设统一答案,应各抒己见。

提示:“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三、巩固·延伸
(一)积累运用
1.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6月4日,李娜获得了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

有人说,29岁才攀上顶峰有点晚,李娜不以为然,她说:“我觉得我还年轻,年龄不是问题,那只是纸上的一个数字。


李娜说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法网夺冠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的运动生涯还很长,今后的路还等着我继续前行。

2. 针对社会热点,某校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举行了
一次“关注食品安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根据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漫画的题目是“滞后”,画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迅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喘吁吁。

(没有说题目,不扣分,但后面两种情况必说,说一种给1分,只说画面是什么,没有生动描绘,扣1分)。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从漫画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或问题严重、繁多、猖狂等,),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滞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二)古文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③,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送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④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⑤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注释】①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②纪:纲纪,准则。

③知:通“智”。

④著:明,说明。

⑤执:职位。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既隐:已经
(2)天下为家:是
(3)以睦兄弟:使……和睦
2. 这段文字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哪些特点?
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人们只赡养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孩子;天下诸侯世代相传。

确定一定的法度,来维护国家的安定,来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关系。

用法令制度去考察官员和百姓,如有违法乱纪都应受到应有的惩罚。

3.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 文章开篇用“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挈领,然后分层论述,条理清
楚,论理分明。

B. 文章先从道理上解说小康社会的特点,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证明,从
而全面具
体地阐述了小康社会的纲领准则。

C. 文中所谓的“小康”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康”含义相同。

D. 文章简洁有力,论述性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 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