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1、 第一句运用互文手法(手法) 2、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分析) 3、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效果)
202X年山东卷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
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互文
因遵守格律、受字数限制而节省笔墨的表 达方法,解释理解时必须前后结合。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 马客在船”。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 法叫“通感”。
4. 岁岁金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__对__照_,,_借__代____
6.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___对__偶____
7.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_比__喻__,,拟__人__
8.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__设__问_____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好像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表达效果: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 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 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合作交流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鹧鸪天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 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问题:最后两句辛弃疾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 情?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1)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 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2)女主 人公触景生情,看见陌头杨柳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 自身的孤独寂寞,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
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
想情感。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动静结合
描 虚实结合


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白描或细节描写



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 情

借景抒情
接 托物言志

情 寓情于景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1、联想

2、想象

3、象征

4、衬托

5、对比
6、用典
7、托物言志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说明。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 卫国的理想。(2)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 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它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精讲提纲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精讲提纲

译文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自在的在南北之间 飞翔。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6分) ①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 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 的痛苦与无奈; ②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 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 烈愿望。
虚实结合
(1)当前之景为实。指现实眼前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2)已逝之景为虚。指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未来之景为虚。这是还没有发生的景象,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 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设想别后的景物。
(第一步指出手法)比喻。(2分)【参考答案】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诗人把“浮云”比成那些 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把“日”比成皇帝,浮云遮住了 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 用。(2分)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 情: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1分)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分)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 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
古 属春国。萦纡:旋绕曲折。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译文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 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 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 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 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梳理(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梳理(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梳理(全)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

二、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表现手法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高三古诗文鉴赏教学提纲

高三古诗文鉴赏教学提纲

一般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技巧。

四,常说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 1.抒情技巧(手法、方式)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即景(触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间接抒情叙事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托物言情(志)1.抒情技巧(手法)(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即景抒情(触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情因景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乐景衬哀情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叙事抒情: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6) 咏史抒怀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情感的手法.借古讽今,或抨击、或劝谏、或警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师寄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二、教学目标:1、牢固掌握鉴赏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

2、通过训练学会分析诗歌中所用技巧。

3、通过训练规范答题思路。

三、考纲阐释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括两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

本文就表达技巧的考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考生能有点帮助。

四、术语解读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考生明明读得懂,却得不到分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我们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来谈。

五、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体现了诗歌怎样的主旨。

4、解答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写景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这是术语性很强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悉常用的手法和手法的作用效果,才能结合本手法的作用对诗歌作具体分析;要求分析时,必须结合诗句进行鉴赏,不能脱离诗句,不然只能得一半或不足一半的分;用先总后分的顺序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 的幌子。
鹧鸪天 代人赋
• 答: 运用了对照(或对照) 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 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 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 情。
小斋即事
•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 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 自己的“志”;直——正直、方—— 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 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 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 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五、方法总结
五、方法总结
1、表现手法: • 2、表达方式: • 3、修辞手法: • 4、构思技能: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能包括
• 1、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照(对照)、想 象、联想、类比、象征、用典、渲染、托物言志、 动静相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 2、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四种表达 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 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 1.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 旨。
• 2.交代写作原由或目的,暗含情感,奠定作 品的感情基调。
• 3.揭示作品的线索。 • 4.表明诗歌的题材。 • 5.暗含诗歌的表达技能。
三.一般诗歌阅读三步法
• (二)读正文 •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
调。 • 2.抓景、事、情,推诗词主
旨。 •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能包括: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考纲解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构思)的使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和诗歌语言相关的问题。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要求考生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知识准备】表达技巧的类型: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因事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先总后分、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抒情方式)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一)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古与“令”字通,使)无绝衰。

山无陵(líng,山峰、山头),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作为动静结
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 往是以 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景,有静景, 动静结合,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 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 史上的事件或或人来讽喻当朝或自喻。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①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今日柳扫古 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 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 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小结:在诗歌中,以意象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 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南浦、长亭”传达“表达送别之意”; 以“号角、画角、城角”传达“悲凉伤感之意”; 以“猿啼”传达“悲伤的感情”; 以“鸿雁”传达“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以“月亮”传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杜鹃”传达“凄凉、哀伤”;
参考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千山”“万径” 是面的描写;“孤舟蓑笠翁” 是点的描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写雪景,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
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点面结合 ,“孤 舟蓑笠翁” 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中语⽂古诗词表达技巧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因此,阅读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主题。

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题材,诗歌的主题也不⼀样。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语⽂古诗词表达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家阅读参考学习!1⾼中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修辞⽐喻、对⽐、⽐拟、对偶、借代、夸张、互⽂、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来写,或把⼈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物来写。

作⽤:能启发读者想像,使⽂章更⽣动。

将什么⽐作什么,⽣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拟分为拟⼈和拟物。

⑴拟⼈:把物当做⼈写,赋予物以⼈的动作、⾏为、思想、语⾔、感情、活动,⽤描写⼈的词来描写物。

作⽤:把禽兽鸟⾍花草树⽊或其他⽆⽣命的事物当成⼈写,使具体事物⼈格化,语⾔⽣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命,⽣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①把⼈⽐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对短语或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度概括,易于记忆,有⾳乐美感。

2⾼中语⽂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把握常见设问⽅式:1、请分析这⾸诗或某联运⽤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法、写作⼿法)?2、把握好表达技巧都有哪些。

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表现⼿法、写作⼿法)泛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的技巧。

⼆、⼤体可分为:1、修辞⼿法:⽐喻、拟⼈、夸张、借代、双关、对偶等。

2、描写⼿法:(1)、按⾓度描写:动静、点⾯、虚实、俯仰、远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2)、常见具体⼿法:对⽐、衬托、⽩描、细节描写、铺排等。

3、抒情⼿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志、借典抒情、直抒胸臆。

4、构思⽴意⼿法:以⼩见⼤,卒章显志,抑扬等三、规范答题:1、指出技巧。

2、结合⽂本阐释作者是如何运⽤这⼀技巧的。

3、指出这⼀技巧的运⽤产⽣了哪些效果。

高三语文古诗词复习之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古诗词复习之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古诗词复习之表达技巧一、课前感知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结构)四大部分内容。

二、知识积累与储备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用典、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

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双关: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

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对偶:从形式看,使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更集中含蓄。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叠字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二)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景物描写方法:1.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内心感受)等;2.观察的角度、顺序:从远到近、由近到远、从高到低、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远眺、近看、仰望、俯视;时间的顺序。

3.描写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静态描写;动态猫写;对比方法写景;象征手法写景。

(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四)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以景结情、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教学提纲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教学提纲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 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 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 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 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诗人豪迈、虽受摧 残而不屈服的乐观精神。
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 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 的心情。
技巧九: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技巧九: 细节描写
小结
技巧九: 细节描写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抒发内心 情怀。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 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 秋,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叫红粉怨丹青。 第一第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烘托。用“黄沙”“堆雪” 营造气氛,烘托王昭君愁苦的心境。用 旁人的“掩泪听”、琵琶的悲伤的音调 烘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和哀怨。
技巧六: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分类
1.表达方式
表 达
2.修辞手法
技 3.表现手法
巧 4.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 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 种语言表达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记叙的角度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 别 ,按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 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 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 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 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 典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 花弄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
2013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
c、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 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 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 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 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赏析:这首诗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
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 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采用的是层层倒 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 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 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6.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
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 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3.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 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 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者 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之处的 具体的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 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 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 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 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 含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 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10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结构技巧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10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结构技巧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0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类别及作用,了解诗歌的结构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鉴赏分析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

教学过程一、题点知识古诗词鉴赏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分析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是诗歌鉴赏中的高频考点,务必掌握。

二、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1.熟记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鉴赏表现手法“三注意”1.注意题目问题指向。

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

2.恰当运用鉴赏术语。

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

3.关注表达效果。

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

题型对点[例](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了这首诗在勾勒精卫形象时采用的是“对比手法”,答题时要围绕对比手法的使用分析。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促织①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方法点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二、考点阐释1、考纲在线——《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中,鉴赏能力的能力层级是D 级,对“鉴赏”的定义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考情透析——2017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将继续使用全国卷,诗歌鉴赏仍然是高考的热门模块,其中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

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

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再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

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寓情于景。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托物言志。

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如虞世南的《蝉》:“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情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

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

(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

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