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民居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建筑色彩: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 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房子的颜色素雅 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楼的内部结构
永定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
• 渊源:三国两晋时期,一些中原人士为避战乱而移居闵 (福建)西、粤(广东)等地,成为客家。 • 客家人为避免与土著人冲突和土匪抢劫,同族人建造一座 碉堡式的建筑加以防卫,俗称大土楼。之所以称为土楼, 是由于大部分墙体都是以夯土建造的。
碉房、侗族鼓楼、蒙古包、云南傣族竹楼、湘西 土家族吊脚楼
徽州民居
江南水乡民居
江南地区具有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的地理特点。因此, 水路,街巷随河道的走势延伸,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形成了江南民居 别于北方民居的截然不同的街巷景观。 “举足是河,非桥莫渡;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正是水乡民居生活的写照。
• 蒙古包外表简洁朴素,里面铺挂地毯和壁毯,色彩艳丽, 包内冬暖夏凉,阻风御雪。 • 包内的陈设布置也很有规矩,除靠门的一侧,其他三面均 有地板,地板上铺有地毯。家具沿着包内四周摆设,中心 为灶。
• 竹楼
•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诺族 等民族地区。由于傣族竹楼的地域性,现在的竹楼一般指 的都是傣族竹楼,又称傣家竹楼。 • 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 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 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 阳挡雨。
• 评价: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 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 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 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云南“一颗印”民居 • 滇中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 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 各两间,有些还在正房对面,即进门处建有倒座。通常为 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 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 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广西干栏式建筑
• 干阑式民居“干阑”指的是用竹、木等支柱架离地面的楼层,居住者 需登梯进入的独立式住房。 •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 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 • 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 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 方的人。 • 《旧唐书》曰:“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 此类民居基于晋商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积淀,也属于北方四 合院住宅建筑。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 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 宅较多。山西民居还多见砖雕等装饰。
• 2、南方建筑:
代表:徽州民居,江南水乡民居、福建民居、云 南“一颗印”、广西干栏式建筑
• 3、其他特色少数民族民居:
靠山窑
独立式窑洞
• “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洞沉” 下沉式窑洞(地炕院)是窑洞最为奇特的一种。
• 山西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 • 在中国民居中,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 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数祁县、平遥、太谷三县。 • 明清时期,山西晋商雄霸一方,他们忠于自己的根脉,将 挣得的财富带回家乡建立起一座座豪华的家宅。当时的金 融中心,祁县、平遥、太谷三县依旧遗留着大量现存比较 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窑洞住宅 • 起源:由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发展而来,是陕北、甘肃、 山西、河南黄土高原上最普遍的居住形式。它起源远古, 《易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 • 分布:黄河中游的豫、晋、陕、甘一带,尤以黄土高原数 量最多。 • 成因:这一地区土质坚实,地下水位很低,气候干燥少雨, 加之经济不发达,于是挖洞造屋成了当地老百姓取得住房 最方便经济的一种手段。
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寨寨都有鼓楼叠立、风雨桥横跨, 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
• 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 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 是名副其实的,鼓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安放于鼓 楼高层。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 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 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 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 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 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 事。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 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 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演唱。
• 这种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区多山, 且石为板岩或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
碉楼的厕所
• “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族、土家 族等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 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 平”。 • 吊脚楼属于南方的干栏式建筑,但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 所以吊脚楼也可以说是一种半干栏式建筑。
为何叫碉楼? 外墙坚固结实,一般厚达80-100厘米,给人以碉堡的感觉,故称碉房。
• 土楼具有抵御性、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 特性。 • 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 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 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 息的住宅。
• 基本形式:
wk.baidu.com方形,圆形
1、建筑高度由外向内逐渐降低,层数减少。 最外层:上层是住房,中间是储藏粮食的库房,底层是 厨房、畜圈、杂用。 2、平屋:建祠堂,为族人议事、婚礼及其他公共性活动 用房。
二、民居的类型
•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 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 1、北方民居:
• 代表: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住宅、山西民居 (最具代表性的平遥和祁县两地)
• 北京四合院 • 北京四合院是四合院住宅最典型的代表,主要分布在京城 的胡同内,一般呈东西走向。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 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 侗寨大多修建在河溪两旁,除了鼓楼之外,最富民族特色 的便是风雨桥。桥上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 风雨桥集亭、塔、廊桥于一体。
其他特色少数民族民居
• 蒙古包
• 蒙古族人民过去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就需要用可以 拆卸的蒙古包作为住所。 • 它构造简单,用皮条绑扎木杆支架,再蒙上羊皮或毛毡, 最后束紧绳索就完工了。蒙古包有门窗各一,顶部尖端部 分敞开,用来透光透气,遇到雨雪便遮盖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